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1

关键词:桩基检测;检测技术;建筑工程;运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37-02

在我国,桩基检测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也较为显著,尤其在检测方法的正确使用与检测手段的大范围推广方面,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桩基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能够完成对各种桩基检测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依据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操作,这对桩基检测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积极导向,是这一领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当前,我国桩基检测行领域的总体状况趋于良好,大量的与此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了这一领域之中,为该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也为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这一事实的背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施工单位之间对桩基检测的方式、方法、标准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桩基检测的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检测人员的水平,规范检测报告,全面的反映桩基特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建筑施工之中,桩基作为一种隐蔽的基础性工程,对地面上的建筑物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桩基质量的优劣将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而随着我国工业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桩基工程也越来越多,如何对桩基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就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与运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

一、建筑工程桩基质量检测的内容

(一)桩的完整性检测

从理论上讲,建筑工程基桩质量检测实际上是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从而使桩身和周围的土体产生微幅的振动。与此同时,要通过仪表量测与记录桩顶的振动速度与加速度,并通过波动理论和机械阻抗理论等,对检测的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完成对检验桩基施工质量的检测,对桩身的完整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基桩承载力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值等[2]。当然,在一般情况下,声波在正常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是有限制的,但是,只要声波的播路径恰遇混凝土的缺陷时,声波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声波会逐渐衰减,声波的传播时间更长――这些参数都能够作为利用超声波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的依据。

(二)成孔质量和承载力检测

在建筑工程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成孔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浇注后的成桩质量。这是因为,如果桩孔的孔径偏小会减少成桩的侧摩阻力和桩尖端的承载能力,这样一来,整桩的承载能力就会随之降低;而桩孔上部的扩径还会知识成桩上部的侧阻力明显增加,但是其下部侧阻力却难以得到全面的发挥,当然这也会增加单桩混凝土的浇注量[3];另外,当桩孔偏斜到一定程度时,桩竖向承载受力特性将会产生偏移,这会明显降低基桩的承载力,其效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而在桩的承载力方面,它和加荷速率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可是和其他动荷载试验进行比较后发现,它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是最接近工程实际的。因此,所得到的试验结果也与实际桩的承载力最为接近。

二、建筑工程基桩检测的关键技术

(一)静力试桩检测技术

在目前情况下,在对桩基的承载力检测中,静力试桩技术是最为可靠的评估标准,是其他桩基检测技术所无法全部替代的。静力试桩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它能够直观的给出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安全可靠,其科学性依据是其最大的优点所在。因此,在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静力试桩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基桩承载力的检测,主要涉及到基桩竖向检测与水平承载力检测两种,在建筑工程中,竖向静载荷检测的应用频率略高。这是因为,静力试桩技术的受力条件更加接近桩基础的实际受力情况,并且不会对建筑工程的桩基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检测精度也相对高,相对误差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4]。

(二)钻芯检测技术

该技术的实施要借助于钻孔机进行,钻孔机往往要携带十毫米的内径钻头。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对被检测的桩基通过抽芯的方式进行取样,完后以所取出的芯样为基础,对桩基的基本情况――包括桩基的长度,桩基的局部缺陷,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以及桩底的沉渣厚度和持力层的实际情况等――做出进一步分析与判断[5]。通过该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灌注桩的桩长和桩身混凝土强度以及桩底沉渣厚度进行有效的检测,并能够对桩端的岩土性状做出准确的判别,并能够因此得到基桩混凝土的质量等级。

(三)低应变检测技术

低应变技术一般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方面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桩等,其优点十分明显,通过该技术对桩基质量进行测试时,对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检测的速度也会更快,还会节省一定的成本低。该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要在桩顶面施加低能量的瞬态或者稳态激振,目的在于桩能够在相应的弹性范围内完成弹性振动;然后,将因此产生的应力波向纵向进行传播,最后,通过波动运力与振动理论,对桩身的完整性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一技术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目的在于对基桩的完整性进行普遍的查找,并以此判定桩身的缺陷程度、位置和能够进行弥补的措施等。

(四)高应变检测技术

高应变检测技术是以打入式预制桩为基础逐步的发展起来的,到现在为止,试打桩与打桩监控已经成为其基本的功能。该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判断,看其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与低应变检测技术相比,它也存在着一定的明显的优势[6]。比如,除了使用过程相对简便、方便快捷外,在检测的有效深度方面明显优于低应变技术,尤其在判定桩身水平整合型缝隙以及预制桩接头等缺陷时,高应变技术会对“缺陷”能够产生的影响最初准确的判别,能够得出缺陷程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信息。

(五)声波透射检测技术

该项桩基质量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首先要在桩内预埋纵向声测管道,并把超声脉冲发射与接收探头放到声测管中,在管中要添加足够量的清水,使其起到耦合的作用,然后,通过仪器发出周期性的电脉冲,并经由发射探头进行发射,在穿透混凝土之后由接收探头接收,并进一步的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最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将接收到的信号参数进行综合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混凝土各种内部缺陷的性质、大小、位置等信息和关键指标[7]。

(六)动力试桩检测技术

该技术的出现是以应力波理论和振动理论为基础的。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桩基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其特点和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1)而在高应变检测中,凯斯拟合法和波形拟合法会交替使用,当然,两者的过程和所采集的信号是保持一致的,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前者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并能够对检测对象的数据进行估计和预测;后者则并不需要依靠凯斯阻尼系数进行检测,相反其检测精度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从计算过程来讲,要较之于前者来说更加复杂;(2)检测设备相对轻便,在检测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环节之间的吻合度较高,检测过程更加快速,所产生的费用也相对较低;(3)在检测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低能量时的瞬间或者稳定状态激振,将会使得桩基在相应的弹性范围内出现低幅的振动趋势。

三、运用桩基检测技术,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人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第一要素,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检测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就显得极为必要。为此,需要对上岗的检测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文件的学习工作,只要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使其出具的报告更加准确和客观,分析和判断的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此外,还应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桩基质量检测工作时时处于能够被监控的范围之内[8]。比如,通过网络系统对桩基检测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保证桩基检测市场处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使得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更加有序,这同时也能够促进这一领域能够沿着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二)通过规范管理约束桩基检测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注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加强其规范化建设,以《桩基检测工作手册》等相关的操作规程为依据,积极有效的开展业务工作,及时准确的对现场测量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全面的反映桩基检测单位的工作实际,实现动态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其专业水平与道德素质相对较低的检测单位进行必要的约束和业务限制,使桩基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

(三)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管理机制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首先需要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精神和具体要求为依据,全面的构建和完善建筑工程检测的相关制度,尤其要对桩基质量检测组织与桩基检测工作的管理加以重视。此外,还需要最大限度的完善建筑工程与桩基质量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府方面,要建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体系,强化对桩基质量的检测监督与管理,在一些特殊的环节或者对桩基质量要求较高的环节,要体现强制性的执行力度。此外,应该号召和约束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使其能够按照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对桩基进行质量检测,只有达到验收的便准,才准其进行后续的施工。

四、结束语

在当前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桩基检测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正产生着积极的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近30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一些现代化有效的技术手段逐渐的应用其中,桩基检测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的类别。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桩基检测技术不断应用到了桥梁设计,高层建筑的规划,重型厂房和港口码头的重建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的施工之中,桩基工程的可靠性正在不断得到强化,相关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刘金砺.桩基础设计施工与检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刘鼎辉.浅谈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J].工程科技,2011,9:291.

[3]张新.浅析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民居,2012,3:89-90.

[4]文进军.浅谈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8:163-164.

[5]王皓伟.谈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科学,2011,3:28.

[6]李萍.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检测技术的运用[J].建筑工程,2011,5:184-185.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百年基业质量第一。不管是在何种建筑施工活动中,桩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桩基施工质量的提升,不仅要依靠施工企业施工水平的提高,还要高度依赖桩基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只有客观、准确的基桩检测技术才能够有效发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为施工单位改进桩基施工方法提供有益指导建议,从而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一、桩基工程检测的重要性

桩基是各种建筑物的基础形式之一,属于隐蔽工程,起着将结构上部荷载传递到较深和较好地层中的作用,是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结构质量和安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建筑物的基础,一旦基础失稳,势必造成整体建筑物破坏。因此,桩基的设计、施工和检测是桩基安全与稳定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确保桩基础安全与可靠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同时,桩基检测是对单桩承载力和桩身质量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的重要措施,它是评价桩基工程是否合格的依据,同时也是对不合格桩进行补强的基础。正是因为桩基是隐蔽工程,其检测和事故后的处理均较困难,因此,在桩基设计前和施工后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以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

目前,我国桩基施工队伍庞杂,施工工艺各异,施工机具也良莠不齐,桩基的工质量不佳是较为普遍的问题,甚至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查出并采取补救措施,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这已被许多严重的桩基工程事故所证实。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桩基工程中,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最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桩的承载力,设计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根据试验资料提供桩承载力进行设计,而是按自己保守的估算来设计桩数和桩长等,从而造成了桩基工程的极大浪费,这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向也是不相符合的。、

二、桩基检测技术

1、成孔质量检测。在桩的施工中,成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浇注后的成桩质量:桩孔的孔径偏小则使整桩的承载能力降低;桩孔上部扩径将导致成桩上部侧阻力增大,而下部侧阻力不能完全发挥;桩孔偏斜则会削弱了基桩承载力的有效发挥;桩底沉渣过厚使得有效桩长减少。因此,成孔质量检测对于控制成桩质量尤为重要。成孔质量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桩孔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

2、桩的承载力的检测。

(1)静荷载试验法。静荷载试验法用于检测基桩承载力静荷载试验法包括基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检测,工程中多用到竖向静载荷试验。静荷载试验法显著的优点是其受力条件比较接近桩基础的实际受力状况。静载试验主要适用于工程试桩的承载力检测,对于工程桩检测不能做破坏性试验。其检测精度高,相对误差在 10%范围内。

(2)高应变动测法。桩基高应变动检测,就是利用重锤对桩顶进行瞬态冲击,使桩周土产生塑性变形,在桩头实测力和速度的时程曲线,通过应力波理论分析得到桩土体系的有关参数,揭示桩土体系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分析桩身质量,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

3、桩的完整性检测。

(1)低应变动测法。基桩的低应变动测法就是通过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同时用仪表量测和记录桩顶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波动理论或机械阻抗理论对记录结果加以分析,从而达到检验桩基施工质量、判断桩身完整性、预估基桩承载力等目的。

(2)声波透射法。声波透射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学参数,如声速 C、频率 F、振幅 A 的变化及波形来分析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及断层、夹砂、蜂窝等缺陷的大小、位置。

三、加强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与质量控制的措施

1、 加强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对桩基检测到的数据进行记录,还是对其结果展开分析,都必须要由专业的人员完成。可以说,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桩基工程的检测结果,为了能够确保桩基工程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提升其检测水平,就必须要贯彻执行对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管理。并且,对长时间开展桩基检测的人员展开职能测评与岗位培训,进一步系统性地规范检察人员的工作原则,健全管理体制,开展强化教育。检测部门可周期性地进行相关检测专业的技术研讨会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检测环境、工程以及地质等给检测人员实施针对性地专业培训,以此提升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2、 合理地展开检测流程提交检测报告

在明确检测手段之后,检测人员就需要在实施阶段,根据具体的检测流程实施检测工作,且要提交规范的检测报告。规范的检测内容所涵括的内容主要有: 建筑工程概况、抽样选择、检测周期及所需的健全桩基工程检测制度的人工数量,健全检测质量系统。检测阶段,应当有专门人员在现场展开即时监督,提高检测控制机制,根据检测流程规范化展开。例如,在检测桩基的承载水平之时,则需首先展开对桩顶的科学预防,设置相应的沉降观测点千等。之后再对所涉及的数据实施准确记录,按照沉降数据展开绘制。

3、择取合理的工具展开检测

为了能够提升桩基工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部门需要在常规的检测手段的背景下,择取合适的桩基工具进行辅助。在检测阶段,检测人员应当灵活地使用检测工具,力图将检测结果的误差值降到最低。例如: 在对灌注桩进行检测时,为了保证桩基完整性,检测人员可通过钻机工具展开取样,在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则可以使用例如锯切机配合钻机共同应用。

4、 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桩基检测工作手册》既是桩基检测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和现场测量情况的起初记录,又反映桩基检测单位的工作实绩, 也是对桩基检测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过程中的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要求各桩基检测单位像执行“桩基检测报告统一格式”一样,重视“手册”的填写,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5、采用合同管理与市场监督约束桩基检测

加大市场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力度,推行桩基检测合同审查备案制度和制定桩基检测行业自律公约。对自身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低的检测单位应进行严肃的查处,严肃查处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单位,确保桩基检测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6、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桩基工程管理水平,将基桩检测工作全过程纳入到网络监控范围内。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提高基桩检测工作沟通效率,更好处理各种工作数据,提高检测行业市场透明度,引入良性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桩基工程质量信息,让社会对工程质量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了解,增强社会舆论对桩基工程检测单位的监督约束,以增强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质量意识、法律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的运用而言,符合标准的检测数据会为建筑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虽然可能在技术运用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科学人员不断的努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完善的技术会使社会经济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 张智彪.刍议桩基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02).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桩基施工是各类建筑物施工的基础形式。桩基由于承受能力强,沉降量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要求,就要选择不同的桩基类别,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安全。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许多的房建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来,其中,桩基是房建工程主要应用的基础形式,并且其在整个房建工程建设过程的作用较为重要,而且跟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密切。同时,桩基工程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增多,桩基工程的检测相关规定也更加完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检测工作日益趋向规范化,从而促进了房建工程质量的提升。

1.加强房建桩基工程检测技术研究必要性

桩基工程建设在房建工程建设中很重要,因为房建工程建设中的桩基工程的作用是对地上建筑起到支撑作用,并且将地上建筑荷载传递到深层地层中,从而以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如果在此基础上,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者不达标,则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桩基工程随着我国房建工程逐渐增多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工程中,同时施工质量得到一定提升。但是,桩基工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部分桩基施工单位管理混乱,施工工艺不规范,设备良莠不齐等。所以,我们必须对房建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这就需要桩基检测的技术,从而确保基础施工能够满足相关规范。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全面的检测桩基工程的建设情况,一旦发现问题,既使及时进行补救,也会给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对于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比如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存在,并且针对工程存在的施工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进一步要加强对桩基工程检测技术的研究。

对桩基工程检测控制技术的标准进行确定时,一定要严格的依据我国相应的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进行确定。因为我国的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对桩基工程建设的桩运用承载力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测,并且要对于桩身运用抽样性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测。此外,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对整个桩基工程进行全面性、完整性的检测,其次,在检测结束后,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对整个桩基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承载力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桩基工程被全面检测,同时还能够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完整性的评估,从而保证桩基工程的建设质量。

2.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控制技术分析

2.1 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

桩基承载力的检测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高应变动检测与静荷载试验。①高应变动检测技术可以细分为凯斯法与凯普威普法两种,检测的本质就是在重锤瞬间冲击桩顶时,桩周围土层将会发生塑性变形,在桩顶对力与速度的变化曲线进行测量,并以引力波为计算依据,对桩基土体系进行计算并确定相关参数,分析其在接近临界点时工作性能,并且要与桩基质量进行结合,以此来确定顶桩基的最大承载力。②静荷载试验法,主要是测量桩基的承载能力,可以进行水平与竖直承载力的检测。此种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房建桩基建设的试桩阶段,检测时受力条件更接近实际受力情况,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检测技术。

2.2 完整性检测技术

桩基基础的完整性检测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低应变动力检测和声波透射法两种。其中低应变动力检测法,主要是对桩顶施加比较轻的振动能量,使桩基自身以及周围土层发生轻微的晃动,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桩顶产生的加速度与振动速度,最后在以波动理论等作为依据,分析判断桩基基础是否完整,并确定桩基具体承载力。对于声波透射法,主要是在混凝土中进行传播的声学参数,例如声速、频率、振幅等变化或者波形对桩身构造的连续性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桩基内存在夹砂、蜂窝以及断层等缺陷的具体部位。

3.桩基工程检测控制技术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述

我们在工程建筑时可以用某房建桩基工程为例子,这个工程共有二十层高,其中地上部分为十八层,地下为两层,结构为框架式结构,其建筑的总面积为422520平方米,在桩基础时用混凝土预制桩,在桩基的基本设计上,桩长为10到12米,准0.5米,数量为200根,桩基的承载值则为2500KN,其中,混凝土的强度为C40,我们就以此工程为例子,同时根据周围的施工换机以及地质条件等,运用各种技术对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确定检测。

3.2 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3.2.1 静荷载试验检测技术

我们需要随机抽取5 根试桩,并且要选择静荷载试验检测技术对桩基工程进行检测,对其进行竖向静荷载试验检测。进行检测主要由主机、位移传感器、中继器、空载箱以及千斤顶等,而检测的设备则确定为 RS-JYB。在进行检测时,我们要采用锚桩反力设备与配种联合加载法,第一步要将千斤顶置于试桩顶部,然后将主梁、次梁依次放好,确保次梁与 5 根锚桩连接,其次是在次梁上安装防治配重用的预制桩。选择快速维持荷载法是在加载的时候,逐步加持荷载,并且在加荷后每 15min 读数一次,而且每一级加载时间为 2h。根据设计要求将荷载加载至 8 级,增量为 600kN,如果在试桩出现荷载破坏时立即停止加荷。经过检测后,确定 5 根试桩中 3 根桩基最大承载力平均数为 4500kN,与此工程桩基承载力 2500kN 相比,这个工程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3.2.2 成孔质量检测技术

工程对桩基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时,最终检测的结果四项数据全部满足工程施工的规范要求。首先会选择的设备为 JJC-1A 型孔径仪、JNC-1 型沉渣测定仪、深度测量仪以及 JJK-3 型井协仪等设备,其次对桩基成孔孔径、空沉渣厚度、孔深以及孔斜度等参数进行检测。经检测后可得到检测数据为,试桩最大孔径为 52.3~62.5cm、最小孔径为 42.1~47.3cm;空沉渣厚度为 7~9cm,

4.结束语

总之,桩基工程建设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桩基工程是整个房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着整个地面建筑,这个对其施工质量有了严格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房建工程的逐渐增多,桩基础检测控制技术有了更进一步发展,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桩基础施工仍存在一定问题。为保证桩基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满足相关规范,必须要加强对检测控制技术的研究,对各种质量检测控制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不断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保证整个房建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4

关键词:桩基础;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桩基检测技术的重要意义

由形式古老的木桩到现如今的混凝土、钢材等材质,桩基础的使用历史已经经历了一万多年。桩基础具有较强的抗震与承载力等方面优点,长久以来一直是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多用于如桥梁、高层建筑等。现如今对高层建筑的标准十分严格,若想确保安全质量达标,桩基的安全检测这一环节必须得到落实。桩基安全检测技术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如物理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等。安全检测技术不仅极大的减小了安全隐患,而且对桩基的承载力、质量等有最全面的把握,从而避免因为误估而导致的人力与财力方面的不必要浪费。

二、几种常见检测策略及其特点

1、钻芯法

钻芯法多用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检测,方法是直接从桩体中抽取芯样,了解桩的完整性,譬如桩的长度、桩底部的沉渣厚度、底部岩土性状等,是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最可靠的方法。但是钻芯法属于有损检测,不利于在直径小于800毫米的桩上使用,这种方法对检测大面积的疏松孔洞时较为有效,而局部的疏漏缝隙则难以被发现。这种试验钻孔少,往往使得出的结果片面,所以,钻芯法适合与其它无损检测相互配合进行,彼此对照验证。

2、静载试验法

在检测桩基竖向的承载能力时,静载实验法最为直接可靠。实验时,对桩顶部施加竖向压力、拔力以及水平方向推力,通过对桩基的移动位移来判断其竖向承载力、竖向抗拔力和是平层承载力,这种检测试验方式最为直观可靠。但是实验过程费时费力,花费较多,试验对象有限,不易进行深坑作业,对环境要求较高,并且,基准桩时常被忽略,由于打入不深而在试验过程中位移。静载试验的方法属于直接测量,得到的数据准确度高,但因为过程较为费力,更加适用于对数据或承载力有精确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3、高应变法

高应变法是通过用重锤击打桩顶部,测量其速度力时程曲线,再根据波动理论最终判定单桩的的承载力极限与桩身完整性。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桩的竖向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检测速度快,方式便捷,可以在同一时间得到桩的承载力与完整性的数据,但针对薄壁钢管桩、异性桩等桩基来说,这种方法并不广泛适用。

4、低应变法

桩基检测中的低应变法是用来检测桩的完整性的其中一种方法,其操作过程是用锤对桩顶进行敲击,固定在桩顶部的计量仪器会将桩中的感应波进行检测分析,探测波在桩体中的传播历程,从而获得桩体完整性。低应变法检测具有诸多优点,抽查全面、简单易操作、现场进行、节时省力,经济实惠等。但是,这种方法对不同的桩身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声波透射法

声波检测法是较全面的检测桩的完整性的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对材质复杂的混凝土桩进行检查,通过声波在桩身中的频率变化、振幅的衰减情况等参数来分析确定桩的均匀缺陷等问题。这种方法十分全面细致,受限条件较少,应用广泛,但是会存在散射、反射等影响结果的问题,并且声测管须在成桩之前就放置桩体力,否则后期检测较为困难。

三、桩基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1、主观原因

尽管桩基检测技术整体的发展良好,但是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发展不同导致设备、装置与先进技术、仪器维护维修程度等各有不同,较为落后的地区的检测技术就会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此外,一些工程达不到国家相关检测规定的标准是由于检测工作人员检测结果不准确、资料模糊不具体造成。因为检测收费不同,一些检测单位为了更好生存草率处理数据,缺乏规范性的检测体系市场严重威胁工程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桩基检测的准确性,应该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道德修养与专业技术水平,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检测技术团队,形成良好风气,规范桩基检测体系,构建和谐市场环境。

2、自然因素

桩基深入地下,属于隐蔽性的工程,尽管检测方法多样,但是每一种检测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桩基的特性不易完全把握。这种检测结果的误差不可避免,所以,需要检测人员提高自身检测水平,总结实践的经验方法,不断探究改进检测技术,依靠自身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检测误差,弥补设备检测的缺陷。

四、结语

保证安全质量是对任何建筑工程的基本要求,而桩基是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桩基技术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进步,因此,为了更加保证桩基的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变化。现代科学造就的桩基检测技术蕴含了多种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物理力学、声学超声波等,是现代化科技的成果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如今的科学力量影响下,桩基检测技术愈加的准确、可靠、完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浩文.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研究[J].2009(8)

[2]梁如福.浅谈高应变检测在工程基桩检测上应用以及注意的事项[J].科学之友.2010(12).

作者简介:李晓东(1985―),男,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河北恒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地基检测技术。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5

关键词:建筑桩基检测;质量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势必会降低整体建筑物的质量甚至会造成坍塌等重大事故。同时桩基是隐蔽工程,一旦隐蔽后再发现质量问题后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因此,为确保桩基工程安全和质量需要在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测。桩基检测工程内容繁多复杂,各种检测方法交叉使用,桩基检测方法作为评估桩基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亦对桩基补救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桩基检测现状解析

1、检测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不同的建筑检测单位在设备技术和管理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桩基检测单位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完善,没有相应的检测规章制度等问题,我国国内的检测市场主要包括社会中介检测单位与法定检测单位,这两类检测单位在管理制度方面仍然不够完善,检测人员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技术,在检测报告中所出具的数据残缺,签字模糊,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容易导致检测文书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应,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的后期工作。

2、检测报告结果不符合标准

按照相关检测标准来看,如果检测报告中提供的材料不齐全,检测结果填写模糊,该检测文书则不具备任何检测部门的约束效力。部分检测单位由于没有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方案过于笼统,对于整个检测过程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工程的真实操作情况无法通过检测方案进行反映。在桩基检测过程中,被抽检的桩基必须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应变检测的规范标准,但仍然有一些检测单位只对桩基较好部位进行取样检测,而没有对单桩承台采取全面的检测措施。

3、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高层建筑的桩基工程施工复杂,不管采用何种检测方式都有可能对问题检测产生误差,但为了减少误差,尽可能的反应桩基问题,使桩基通过检测,相关单位的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就要相应进行提升。但就检测单位的人员现状来看,不少检测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检测技能,很多检测人员职业素质道德水平低下,在检测过程中马虎了事,部分检测单位队伍建设根本不达标,检测人员实际检测能力较差,无法对桩基进行正常检测。

4、检测市场运作体系不规范

虽然近些年我国相继并施行了有关桩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但是仍存在一些中介检测单位外卖资质或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联合经营,更加严重的情况便是某些中介机构将盖好章的空白检测报告交给施工单位以便使用。甚至有的法定检测单位在得到了施工方的好处后,将工程中的三类桩擅自改为二类桩,这也给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二、桩基分类合格检测的常用方法

1、静荷载试验法

目前国内外均将静荷载试验的结果作为桩承载力的标准,这是由于桩的承载力和加荷速率有着联系,进行桩承载力检测时,静荷载实验与动荷载实验相比,静荷载所施的荷载速率更能满足实验要求,所施加的荷载速率是最慢的,也最接近于桩基施工时的实际加荷载速率。该方法检测的对象是桩基的静荷载,在实际的桩基工程检测中,常用竖向的静荷载承载能力的检测。因为工程试桩时不能进行破坏性的试验,所以静荷载试验检测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2、钻芯法

该法具有科学、直观、实用等特点,在混凝土灌注桩检测中应用较广。完整的检测可获得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等情况,并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抽芯技术对检测判断的影响很大,如某工程先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和硬质合金单管钻具,以低压慢速小泵量和干钻相结合的钻进方法,结果采芯率在70%以下,且完整性差,大多呈碎块。后改用SCZ-1型液压钻机和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采芯率达99%,芯样呈完整的圆柱状。因此,检测规范中对钻机和钻头作出了相应规定,其目的就是避免抽芯验桩造成的误判。若桩长或长径比较大,则钻芯孔偏离出桩外的情形时有发生。《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定灌注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混凝土护壁人工挖孔桩为0.5%),而钻芯孔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则为0.5%,故常会出现施工方与检测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形。配备测斜仪对钻孔垂直度进行检测,可以减少类似的争议。

3、成桩的完整性检测

建筑桩基的完整性检测又称为桩基整体质量检测,目前,成桩的完整性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低应变动力试桩法、声波透射法和钻孔取芯法等等。低应变动测法具有实用、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桩基的低应变动测法是先对桩顶施加较低的激振能量,引起桩身及周围土体的微幅振动,引起桩身变形,这时通过仪表对桩顶的震动速度进行记录,随后根据波动理论对该记录进行分析,科学判断桩基的质量,进而获得桩身完整性的相关检测结果,达到检验桩基施工质量的目的。

4、声波透射法

与其它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声波透射法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且基本上无其它限制条件。但存在的漫射、透射、反射等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检测规范中要求测点间距≤250mm,当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时,可采用增加测点数量或采用不同透射方法来进行缺陷检测,以免造成误判。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时,施工时的预埋管埋设相当关键,若预埋管固定偏移或下端渗漏都将可能对试结果造成影响,甚至使检测被迫终止。

5、高应变法

高应变法是指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判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类别的方法。其优点是检测速度较快、设备简单、能同时获得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信息。缺点是理论上采用一维波动理论进行分析存在欠缺,和实际难以相符;只适用工程桩的阻抗远大于桩周土的阻抗的情况;对组合桩、异型桩、薄壁钢管桩不太适用。

三、建筑桩基检测的质量控制

1、合理选择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高层建筑桩基在检测过程中会因为检测对象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结果影响,检测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桩基检测过程复杂,检测人员要对桩基检测地的地质、施工因素以及检测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明确检测目的与检测方法,在对桩身质量无法进行判断时,应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进行综合检测,以此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使桩基检测达到安全、合格的标准。

2、科学实施检测步骤并提交检测报告

在确定检测方式后,检测人员就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具体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并提交符合规范的桩基检测报告。检测内容要包括工程概况抽样方案、试验周期以及所需人工完善桩基检测质量保证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检测过程中应要求现场有专业人员实时负责,切实加强检测机制,严格按照检测步骤合理进行,规范检测报告。如在检测桩基承载力度时要先进行桩顶处理,合理防止沉降观测装置、千斤顶等涉笔,再对数据进行记录,根据桩基沉降数据进行数据绘制。

结束语

总之,桩基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房屋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阶段的桩基检测早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桩基检测工作,选择合理的桩基质量检测方法,使用合规的检测步骤,选择适当的检测工具以及选派专业能力强的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不断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的保证桩基工程质量乃至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范文6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绘科学

桩基础工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是深基础的一种。按桩材料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木桩等,按受力分类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按桩的入土方法可分为打入桩、压入桩和灌注桩等。建筑工程桩基础不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桩,施工测量都是不可缺少。

一、工程测量的意义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它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按照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分类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而将以电子全站仪或地面摄影仪为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支持下的测量系统称为三维工业测量。

二、桩基础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

1.把设计总图上的建筑物基础桩位,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准确地测设到拟建区地面上,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作为按图施工、指导施工的依据。

2.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

3.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

三、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设计和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尺寸精度要求不是按测量中误差来要求的,而是按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之比的误差来要求的,对长度尺寸精度要求分为两种:一是建筑物外廊主轴线对周围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即新建筑物的定位精度;二是建筑物桩位轴线对其主轴线的相对位置精度。

四、桩基础工程测量的有效措施

(一)建筑物定位测量

建筑物的定位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将建筑物四周外廓主轴线的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的依据,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定位测量。

1.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为了便于桩基础施工测量,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在作业前需编制桩位测量放线图及说明书。

(1)确定定位轴线。为便于施测放线,对于平面成矩形,外形整齐的建筑物一般以外廓墙体中心线作为建筑物定位主轴线和圆形轴线作为定位主轴线。以桩位轴线作为承台桩的定位轴线。

(2)根据桩位平面图所标定的尺寸,建立与建筑物定位主轴线相互平行的施工坐标系统,一般应以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西南角的控制点作为坐标系的起算点,其坐标应假设成整数。

(3)为避免桩点测设时的混乱,应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对所有桩点进行统一编号,桩点编号应由建筑物的西南角开始,从左到右、从下而上的顺序编号。

(4)根据设计资料计算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主轴线、桩位轴线和承台桩位测设数据,并把有前数据标注在桩位测量放线图上。

(5)根据设计所提供的水准点(或标高基点),拟定高程测量方案。

2.建筑物的定位。根据设计所给定的定位条件不同,建筑物的定位主要有5 种不同形式:一是根据原建筑物定位;二是根据道路中心线(或路沿)定位;三是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红线定位;四是根据建筑物施工方格网定位;五是根据三角点或导线点定位。

3.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对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定位桩法。若需要测设A、B、C、D 建筑物时,要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首先测设出A′ 和B′ 两点,然后根据A′、B′两点测出C′、D′ 两点,最后,以A′、B′、C′、D′ 矩形网为基础测设ABCD 建筑物所有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此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和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厂房的定位测量。

(2)主轴线法。大型厂房或复杂的建筑物,因此定位精度要求高,采用定位桩法不易保证建筑物定位要求。由于主轴线法测设要求严格,误差分配均匀,精度高,但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大型工业厂房或复杂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二)建筑物桩位轴线及承台桩位测设

1.桩位轴线测设的质量控制。建筑物桩位轴线测设是在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设完成后进行的,是以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为基础,采用内分法用经纬仪定线精密量距法进行桩位轴线引桩的测设。对复杂建筑物圆心点心的测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对所测设的桩位轴线的引桩均要打入小木桩,木桩顶上应钉小铁钉作为桩位轴线引桩的中心点位。为了便于保存和使用,要求桩顶与地面齐平,并在引桩周围撒上白灰。

在桩位轴线测设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位轴线间长度和桩位轴线的长度进行检测,要求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对单排桩位不应超过±1cm,对群桩不超过±2cm。对桩位轴线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承台桩位的测设。

2.建筑物承台桩位测设的质量控制。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是以桩位轴线的引桩为基础进行测设的,桩基础设计根据地上建筑物的需要分为群桩和单排桩。规范规定3 ~ 20根桩为一组的称为群桩。1 ~ 2 根桩为一组的称为单排桩。群桩的平面几何图形分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与椭圆形等。测设时,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承台桩位与轴线的相互关系,选用直角坐标法、线交会法、极坐标法等进行测设。对于复杂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往往设计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而是需要经过换算后才能进行测设。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打入水木桩作为桩位标志,并撒上白灰,便于桩基础施工。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及时检测,对本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大于±2cm,对相邻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cm。在桩点位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移交给桩基础施工单位进行桩基础施工。

(三)桩基础竣工测量

桩基础竣工测量成果图是桩基础竣工验收重要资料之一,其主要内容:测出地面开挖后的桩位偏移量、桩顶标高、桩的垂直度等,有时还要协助测试单位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

1.恢复桩位轴线。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确定桩位轴线的引桩,往往因施工被破坏,不能满足竣工测量要求,所以首先应根据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恢复有关桩位轴线的引桩点,以满足重新恢复建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的要求。

2.桩位偏移量测定。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别不大时,桩位偏移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拉线法,即在原有或恢复后的纵、横桩位轴线的引桩点间分别拉细尼纶绳各一条,然后用角尺分别量取每个桩顶中心点至细尼纶绳的垂直距离,即偏移量,并要标明偏移方向;当桩顶标高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经纬仪法。把纵、横桩位轴线投影到桩顶上,然后再量取桩位偏移量,或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每个桩顶中心点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计算其偏移量。

3.桩顶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1cm 要求。

4.桩身垂直度测量。桩身垂直度一般以桩身倾斜角来表示的,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桩身垂直度测定可以用自制简单测斜仪直接测完其倾斜角,要求盘度半径不少30cm,度盘刻度不低于10′。

五、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展望

1.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3.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3 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六、结语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测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测绘新技术的发展,给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程测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极好的机遇。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方法和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展,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