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1
首先,市场中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他们在面临不确定的境况时,受先天条件、知识储备、生活环境、获取信息渠道及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并不总是能够严格依照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有时投资者虽能获取准确充分的信息却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有时具备信息分析能力却苦于没有获得信息的渠道,种种因素都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使得投资者只具备有限理性。其次,市场有效假说认为投资者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但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中期惯性”现象,DeBondt和R.Thaler(1985,1987)的研究发现“长期反转”现象,投资者基于上述现象采用合理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利润。最后,证券市场上价格波动异常。依据EMH理论,市场出现利空或利好消息时,证券价格随之上涨或下跌。但在市场交易中,会出现证券价格不明原因的上涨或下跌,例如现资(股票代码000900)于2011年12月28日到2011年12月30日期间,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20%,而该公司不存在任何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为了更好的解释、预测和研究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微观个体的决策行为,经济学家将心理学引入到金融学中,力求找到一种可以准确反映现实市场状况的方法。我国证券市场中散户投资者人数众多,这部分投资者受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策略制定、选择能力的限制,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中容易忽视风险选择回报均等风险较高的策略或厌恶损失选择风险均等回报较低的策略。以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简要分析我国投资者在理财投资决策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几种行为偏差。
(一)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行为中赋予主观判断较大权重而低估客观实事的行为。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特别是具备一定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的年轻散户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往往会过于依赖自己对某只证券收益率的预测,而低估产业周期、行业竞争、替代品、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导向等等客观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有选择性的接受能够证实自己对未来收益预测的信息,忽视与预测相悖的信息,从而高估或低估证券价格,导致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量增大,扰乱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刘善军(2009)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市场存在过度自信。
(二)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将收益和损失放在两个心理账户里,当取得的收益与避免的损失相等时,投资者的心理满足程度不同,往往前者小于后者。在现实生活中,中小投资者在调整自己的证券组合时,为了实现盈利落袋为安避免证券价格回调造成的收益缩水而卖出赚钱的证券,同时否认证券价格下跌带来的潜在损失保留亏损的证券。损失厌恶使得投资者在熊市时深度套牢,牛市时只能获取少量收益。
(三)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在无法获取市场中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当投资者做出的判断或决策与市场中的大部分投资者不同时,会倾向于选择多数人采用的决策的行为。导致这种行为的动因是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过高。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投资者每天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很难筛选出真实有效的信息,即使可以也会耗用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为了降低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投资者会收集市场中多数人的行为决策,并一次作为个人投资的基础。裴宝刚(2011)利用上海和香港两个股票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交易活跃程度相等的情况下大陆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要强于香港股票市场。
(四)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某一利好或利空消息时,投资者对于证券预期收益率的估计高于或低于证券价格应有的涨跌幅度,随后逐渐修正价格缩小背离程度。我国证券市场中散户投资者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更容易产生过度反应行为。在证券价格上行阶段,投资者预期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将保持上涨的趋势不变,此时利好消息的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证券价格超额上涨。反之,在证券价格下行阶段,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认为此时投入资金发生亏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获得收益的概率,当市场出现利空消息时,尽管该重大事件与影响证券价格下跌的关系不大,投资者也会敏感的捕捉这一事件的影响,作为个人投资决策的基础,从而导致证券价格超额下跌。例如2007年5月,财政部出台规定将印花税率有0.1%上调至0.3%,A股市场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累积跌幅达到21.45%,后经多次修正达到正常水平。
二、投资策略
上述讨论的偏差在我国投资者决策行为中极易发生,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弱有效状态,意味着证券价格只反映历史信息。面对这一境况,投资者需要谨慎选择投资策略,合理利用行为金融学揭示的认知偏差,理性投资,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反向投资策略
针对过度反应投资者可以应用反向投资策略。在理财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对于市场、行业或某家公司的近期数据会赋予较大权重,而对于远期历史数据给予较小权重,这会使得近期业绩较好的证券被过分高估,而业绩较差的证券过分低估。基于过度反应理论,这些证券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会被投资者反向修正,使得高估的证券下跌低估的证券上涨,逐渐回归到内在价值附近。利用这一原理,采用反向投资策略,即买入近期下跌的证券卖出上涨的证券。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应结合证券基本面分析和公司外部环境影响,找到价格与价值偏离的证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趋势,在合理的价位买入或卖出证券,寻求获利机会。
(二)成本平均策略
当投资者无法精确把握合理的买入价格和买入时机时,为了降低风险,可以结合证券收益率波浪理论,在波浪的较低点,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分批次购入不同价格等级的证券,使证券投资成本平均化,这种投资策略被称为成本平均策略。这个策略比较适用于散户投资者,尽管会降低收益水平,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损失厌恶变差,减少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适用成本平均策略时,要着重注意两方面内容:第一,有计划的分配资金,合理配置投资资金和留存资金。第二,事先明确投资价格区间的极值,避免证券价格持续下行过程中错误估计波段谷底导致的深度套牢现象。
(三)集中投资策略
与成本平均策略相反,集中投资策略适用于机构投资者或具备丰富知识储备和投资经验的中小投资者。该策略也可称之为价值投资,即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少数证券并长期持有。该策略的投资对象一般为行业领头羊或具有潜在的长期发展趋势但现阶段被低估的证券。一旦投入,坚决持有,不会因短期证券价格的波动而频繁换手,投资风险相较于成本平均策略大,交易成本较小。投资者在实施这一策略前,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分析研究市场,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证券,抓准时机,迅速出手。应用该种策略需关注两方面问题:第一,止损点的设定,因为投资者只投资于有限的几种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程度降低,一旦投资失败,损失是巨大的,为降低损失金额,应设定止损点并严格遵守。第二,使用集中投资策略构建的投资组合中证券种类较少,因此选取证券种类时,应选择不同领域、收益相关程度较低的证券,力求能最大化分散风险。
(四)时间分散化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据投资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不同的资产结构,年轻时资金多用于风险大收益高的资产,年老时降低资产组合中高风险资产的比重,更倾向于投资债券等收益稳定的资产。这一策略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制定,投资人在年轻时为了获取更多收益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较高,而依据历史数据,股票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债券的投资回报率,投资者会增加个人资产结构中股票的投资权重,力求赚取更多收益。投资人在年老时投资理财的目标主要是保值,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会选择债券等收益率低风险小的资产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三、总结
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实训课;改革;探讨
1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设立和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设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构成为培养金融学专业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环。1)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金融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金融市场学课程使金融专业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概况,而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则被视为以金融市场学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应成为地方性综合院校在金融市场学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获得证券投资操作实训机会的主干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商业银行技能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验共同构成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金融三大领域———证券、银行和保险领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是连接证券领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桥梁。地方性综合院校通过开设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和期货投资学等课程,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地学习证券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学生通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证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可以高仿真度或实盘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操作,便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3)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是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性强的技术应用,以培养综合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顺应了金融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学科特征,满足了金融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各项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证券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
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课程软硬件设施配合度欠缺
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对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而言,需要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硬件、专业模拟操盘软件和真实证券操作软件。目前,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基本实现安排相关实验室,保证学生开展实验实训课程学习,满足实验实训课程对多媒体、电脑等硬件设施的需要。但是,专业实验室数量较少,银行、证券、管理、财务和财税等不同领域实验实训课安排于同一实验室,且课后不开放或较少开放专业实验室,不再提供学生课后后续练习和反复操作的场所。专业课程实验室无法专课专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课程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授课进度,而平时不开放实验室则不利于部分学生获得课后反复练习,跟进课程进度或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此外,电脑系统、网络状况与操盘软件等设备的完善与更新是确保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地方性综合院校实验室的硬件系统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专业投资软件无法在电脑上安装或运行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而网络运行状况的不稳定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授课进度。各种证券投资操作与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授课过程中若出现多次断网现象,将影响授课主体和客体无法及时把握市场资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模拟操盘软件或真实操作软件是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要的授课工具和学生学习的操作工具。目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一般运用指定操盘软件,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在授课时间内自行学习实践。由于各款操盘软件功能与界面大致相同,但操盘软件的功能繁多,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操作软件的各项具体功能并与理论知识如K线图、技术指标分析等结合使用,应该是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授课教师普遍忽略这一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掌握软件的一些简单功能操作,未能对其他重要功能加以充分、综合使用,以辅助良好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2.2课程时间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合理现象突出
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构成金融学专业证券领域的完整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应将相应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以便学生全面地进行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但当前地方性综合院校在实验实训课程的时间设置方面不尽合理,一般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分散安排在大学2~3年级的各学期,而实验实训课程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人为切断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全分割开来;另一方面削弱了实验实训课程的应有教学效果,无法充分发挥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证券领域各种投资技术的作用。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课程内容设计也不尽合理。实验实训课与理论基础知识课的内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目前专业性的实验实训课程教材较少,地方性综合院校在开展实验实训课程时绝大部分无法采用专门性实验实训教材,或仅仅以某一实验软件教程作为实验实训课程教材。由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大多采用模拟操盘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将操盘软件教程作为教材,导致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被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软件操作上,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深入、全面学习掌握证券投资操作的各项技能。此外,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存在重叠交叉部分,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程授课难度。授课教师担心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往学习课程重复,授课时经常主观性省略一些基础性,但与操盘实验实训密切联系的关键专业知识点;同时由于目前实验实训课程安排合理性欠缺,学生通常已遗忘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点,而简单省略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实际上无法实现良好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2.3师生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授课教师角度看,地方性综合院校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实际授课过程中,目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授课教师不仅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单一,且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一般以学生提交的证券投资实践报告作为评定期评成绩的依据。简单的考核方式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效果,也不便于教师总结实验实训授课程的经验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地方性综合院校不注重加强实验实训课程教师队伍构建,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任课教师数量较少,仅仅安排部分理论课程教师兼任实验实训课程教师。由于专业理论教师未能获得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相关系列培训,难以把握实验实训课程区别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重点,影响了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削弱了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热情。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实验实训课程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进行,局限于课堂上被动听取老师讲解具体操作细节,课后不再积极主动地进行后续主动练习和熟悉掌握软件的操作。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不听讲解,利用实验课程专用电脑和网络浏览其他网页,忽视实验实训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在网上直接下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作业提交,未能把握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得学习机会。
3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软硬件相配合,实施多元化的实验实训课程设置
与课程配套配置的软硬件设施是实验实训课程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院校应增加实验实训室开放,为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提供课堂和课后学生练习操作的场所。不同课程对实验室设计、软硬件配置和授课时间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部分学校却将税务实验操作、银行实训操作和证券投资实验等实训课程使用同一实验教室。为了避免实验实训授课效果受到影响,有条件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增建几间功能齐全的专业实验室,采取专课专用、小班授课形式,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课程单位授课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应注意保持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网络畅通性,确保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需要定期更新实验实训相关软件,确保课程内容与证券市场信息紧密结合。对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涉及对股票市场K线图的解读,以及对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价格、成交量走势等方面技术分析的课程特殊性,应通过增加安装各种专业软件,通过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真正理解证券投资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确保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证券业务实践操作技能。
3.2科学设计课时,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作用
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设置需要与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专业理论课程配套实施,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的配套实践课程。1)该课程应在学生学习证券领域相关知识课程后予以安排。通常情况下,金融专业学生在大二阶段开始学习金融市场学,初步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大三上学期学习证券投资学,进一步掌握证券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应该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课,以充分发挥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作用,促使学生及时在实践操作中深入地掌握金融市场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授课时间应与传统课程授课时间有所区别。实验实训课程需要根据股票市场开盘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与股市开盘时间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学生投入证券投资的实战操作氛围中,真正体会证券投资与股票市场信息的密切相关程度,并在高仿真度或真实专业模拟投资操作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验实训课教师也可以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面对的各种疑难问题,结合真实的股市开盘背景和股价波动情况更及时、更详细地予以解答。
3.3设定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实验实训的重视
简单的投资实践报告提交无法展现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设定多重考核标准,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对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作为一门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应充分借鉴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正确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认真程度等作为考核标准。此外,由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课程,该门课程的考核形式应忽略证券投资学等理论课程的笔试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各个实验操作环节,通过模拟操盘软件,以分组形式进行模拟证券投资,以学生操盘过程的投入程度、团队贡献程度和最终操盘成绩等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应要求每位学生按时提交投资实践报告作为实验实训课程的学结。此外,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可以考虑以资格考试成绩可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加分项,充分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积极性。
3.4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实验实训课程质量
作为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需要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应有作用。当前地方院校金融专业的实验实训师资力量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1)培养新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师,形成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且实验实训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师资梯队,通过对金融专业现有教师力量的整合优化,特别是对证券投资方向师资力量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培训,以增加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师资力量;2)对原有实验实训专业师资进行专业深造、实践锻炼和定期考核。地方性综合院校原有实验实训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授课经验,通过对这些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既能不断提高教师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水平,又能进一步提高院校教师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3)结合课程所需招募专业化师资力量,一方面壮大实验实训教师队伍,为开设更多金融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做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本校实验实训教师与和新进专业师资的充分交流,建立实验实训课程师资力量的传帮带机制,以有助于持续提升实验实训教学的授课质量。4)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定期组织实验实训课程师资到其他实验实训课程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或各类证券投资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院校教师之间关于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院校授课教师与证券投资专业人才的交流,有效构建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课程理论界和实践界相互联系的桥梁。
3.5努力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
实验实训课是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操作的桥梁,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的应有作用。1)通过定期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为在校学生与来自证券公司实践操作前沿的专业人才交流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证券行业发展状况和证券业务运作过程,从而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热情,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2)应加强与各大证券公司合作,共同搭建各层次学生的实习实践平台。如通过开展证券投资知识竞赛和模拟操盘手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并由院校和证券公司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奖品或奖金,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实训课的学习热情。3)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广泛联系证券公司为本专业优秀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证券公司的实习工作期间学习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有效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证券业务问题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实现地方性综合院校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证券公司实现招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双赢目标。
4结束语
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中的一门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对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尤其是证券业务投资操作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教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实施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断在实验实训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不断完善金融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工作,实现地方性综合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申韬 黎畅 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106-107.
[2]杨秀昌,张丽华.浅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证券投资实验》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44-46.
[3]申韬,岳桂宁,黄绥彪,等.“五位一体”模式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2):136-139.
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虽然高等学校有实践、研究等教学环节,但是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等环节也应融入课程之中。
一、课堂教学现状与改革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中学生现状。很多大学生从认识上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大学教育的意义。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存在衔接的问题。中学阶段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得新入校的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自我学习、创新学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学课堂信息量大,课程难度高。教师讲解习题,反复复习的时间较少。课堂一节课,课后需要几倍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课堂的内容。大学管理相对松散,学生不会像中学时一样受到直接的纪律约束。很多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对专业学习方向、职业规划不能理解,缺乏学习动力。目前国内大学多为“严进宽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就完成了任务,只要能拿到文凭就业就可以了,但求期末考试及格,不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大学课堂教育不重要,只有考证就业最重要。课堂上不积极听讲,参与教学,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复习考各种证书。结果花费了时间、精力、金钱,只拿到一堆与专业未必相关、对就业未必有帮助的证书,而忽略了本专业的学习。
2.课堂教学中教师现状。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只是大学老师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均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对教师的考核也以科研为重。在很多高校中,甚至出现了轻教学、重科研,教师把教学当成副业,科研当成主业的情况。部分教师忙于写论文、做项目,缺少备课时间,课堂上照本宣科。然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科研创新本身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
高校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除了少数课程,如高等数学等,有答疑时间之外,大多数教师课后与学生无专门的答疑等交流时间。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师范训练,课堂上对着电脑课件,没有板书也缺乏互动。
二、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是课堂的基础,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有实践的基础。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从选课时起,就公布详细的课程介绍、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参考书目等课程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有所准备,在预习、复习时也可以有的放矢。做好课程介绍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程度,让课程教学更有系统性、计划性。杭州师范大学以成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目标,充分而全面地提供教学信息。金融工程课程提供了详细的课程介绍和教学计划,公布课堂讲义、课后习题详解等所有的教学资料,提供案例学习等拓展学习的内容,并运用网络进行互动。课程的教学中,及时与先修、后续课程的教师做好沟通工作,除了研究金融工程教学之外,还须研究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投资银行学、衍生品市场、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将专业教学中各门相关课程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可程度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计算、推导时使用板书,理论介绍使用课件,案例分析使用视频、课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改善教学效果。
在课堂之外,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从制度上确保课后的辅导交流时间。英美等国的大学,在课程的教学中,除了正式授课之外,还确保了学术讨论和辅导的时间,即每周一节正课对应一节讨论课。除此之外,教师须保证每周的固定时段作为在办公室答疑的时间。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单凭期末考试来考核的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金融工程课程考核采取了平时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金融产品设计、小论文、实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了学习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实践教学、研究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新与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创新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加深理论理解,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在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加入了实验教学内容。与金融工程与计算课程的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金融软件,查找和分析金融数据的基本方法。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金融工程课程的教学与学年论文相结合,起着相互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研究创新的能力。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本科生应当掌握的能力。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讲授如何做科学研究,虽然有毕业论文,但是大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之余,精力很有限,需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金融工程教学与学年论文环节结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须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入最新的行业信息和热点问题。不断关注我国金融市场的最新信息,在2010年3月,我国推出融资融券时,组织课堂讨论其影响,并结合解释课本中做空机制的概念。在讲授商品期货期权这个复杂概念时,结合讨论201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商品期货期权。课程教学与就业导向相结合。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很迷茫,直到大四才开始盲目地投简历应聘。大学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不同。高职高专主要教授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学教育理论知识难度较高,但是缺少职业技能的培养。介绍金融工程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运用,如银行的产品设计部门,证券行业各类企业的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四、小结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形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都有所欠缺,而教师教学也存在着知识老化、与学生缺乏沟通等问题。通过理论教学改革,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最新前沿知识、就业导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分析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全胜,钟玉珍.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J].教学研究,2009,(03).
[2]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3]聂永成.多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
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国债市场 国债利率
一、中国国债市场近些年的概况
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国债的发行,1993年银行开始改革,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与中国财政部的职能分离,中央银行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再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向财政部弥补财政赤字,这样,财政部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发行国债。这就是说,银行改革一方面要求国债进一步市场化,另一方面也为国债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条件。1994年我国发行国债总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1995年规模达到1500亿,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达到了7000亿元。
二、中国国债发行市场
1991年以前,我国国债没有一级市场,主要是通过行政分配认购发行国债的办法。这种办法使我国的国债发行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且行政分配的方式会造成国债价格的扭曲。目前,我国的国债发行定价方式是在承销团内进行招标,并确定中标利率,也即是国债利率。现行的国债定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非承销商不能参与国债价格的形成,只能被动的接受价格。因此,这种方式下形成的利率是不能完整地代表市场的真实利率,这就会使承销商在二级市场上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使非承销商在二级市场的参与热情程度不够。
在我国国债发行市场上除了存在以上定价方式的不合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债发行利率过高。在金融产品中,国债是安全度最高的,那么国债利率在市场利率体系中应该是最低的,并应该作为基准利率供市场其他利率参考。然而,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却是比照银行存款利率设计的,并且通常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稍高1~2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的国债发行利率无法作为一国的基准利率。
(2)国债发行的期限结构不合理。在以往几年里,我国国债的发行期限大多数以3年为主。但是,国债的功能不仅仅只在于政府的筹资,随着一国的市场经济不断的完善化,国债将来主要的功能应该是调节一国的宏观经济,因此,为了方便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我们应该发行一些较短期的国债,另一方面,为了满足重点建设工程的资金需要,我们应该发行一些较长期的国债,比如10以上的国债。
(3)国债发行的规模较小。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但无论是从我国的债务偿还能力(投资储蓄)来看,还是与那些国债市场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还是较小的。目前我国国债年度发行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尚不足6%,而美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40%,而一般的国家也达到15%。
三、中国国债流通市场
我国目前的国债流通市场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沪深交易所的债券市场。而这两种债券市场又处于分割状态,交易所主要是通过集中撮合的方式来形成价格,其效率较高;而银行间债券市场则是采用询价交易系统。从而导致同一个国债品种形成了不一样的利率,这样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基准利率。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国债流通市场,我们应该做的是:
(1)完善国债现货交易市场。
(2)恢复国债期货市场。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债期货交易市场,而金融产品期货交易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所以,国债期货交易对规避市场利率风险有很大的重要性,它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未来的价格信息,有助于完善国债价格形成机制。
(3)加大国债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在国债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投资者主要是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而我国目前的国债持有者主要是个人,这一比例曾高达60%。另一方面,国债在不同的投资者手里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个人持有者所持国债比例较大,国债流动性就较差,二级市场交易就不活跃。国债市场主要发挥筹资的功能,如果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债所占比例较大,则国债的流动性就强,二级市场的交易就活跃,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就强。
四、中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我国国债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债市场没有长期固定的基准利率。所谓基准利率,即多种利率并存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是有两个方面引起的,一方面我国的流通市场处于被分割的状态,无法形成统一的国债利率,另一方面是我国近几年来所发行的国债大多是浮息国债。
(2)国债的持有者结构不合理。
(3)国债的主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我国国债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所以国债的调节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
五、发展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
(1)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充分发挥不同国债持有者对国债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不同作用和影响。
(2)增加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比重。
(3)取消只限在承销团内招标的定价方式,推进由市场机制确定利率的定价方式,实现利率市场化。
(4)尽量合并沪深交易所的债券市场,使我国的国债交易市场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1]谢白三主编,《金融市场学》
[2]刘立群,国债发行市场现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