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备考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备考学习计划

备考学习计划范文1

1.(2014,抚州)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名称、化学式一致的是(B)

A.水银 银 Ag

B.酒精 乙醇 C2H5OH

C.石灰石 氢氧化钙 Ca(OH)2

D.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2.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属于氮肥

B.凡施用过化肥的蔬菜都会危害健康

C.硫酸钾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D.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2014,成都)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

A.H2+CuO=====Cu+H2O

B.3HCl+Al(OH)3===AlCl3+3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Ca(OH)2+Na2CO3===CaCO3+2NaOH

4.(2013,长沙)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A.KNO3、NaCl、HCl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 D.FeCl2、KCl、NaOH

5.(2014,苏州)下列有关物质混合后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C)

A.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蓝

B.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产生白雾

C.在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滴加数滴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D.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6.(2013,日照)下表用甲试剂鉴别乙中的两种化肥,难以实现的是(D)

甲 乙

A Ca(OH)2 CO(NH2)2、NH4HCO3

B Ba(NO3)2 KCl、(NH4)2SO4

C AgNO3 NH4Cl、NH4NO3

D NaCl K2SO4、KNO3

7.(2014,沈阳)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B)

A.稀盐酸 B.酚酞试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8.(2013,包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可用水来鉴别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9.将固体混合物中的NaCl、CuCl2、Mg(OH)2进行逐一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D)

A.水、氢氧化钠溶液

B.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C.水、氢氧化钾溶液

D.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10.(2013,玉林)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B)

A.NaOH NaCl CuSO4 HCl

B.KNO3 Na2SO4 NaOH KCl

C.KCl Ba(NO3)2 HCl CaCl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11.(2014,兰州)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C)

A.煅烧石灰石

B.在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稀释NaCl溶液

D.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二、填空题

12.(2013,湛江)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甲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引流__,

过滤后发现滤液浑浊,应__再过滤一次__。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__CaO+H2O===Ca(OH)2__,

该反应是__放热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乙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石灰石――①加盐酸D――②加碳酸钠溶液③过滤碳酸钙

(3)请你写出乙同学实验方案的一个优点:__操作简单,节约能源__。

13.(2014,江西)小吴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右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其中C物质的溶液呈蓝色,A与E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提示:碳酸钡不溶于水)

(1)C物质是__硫酸铜(或CuSO4)__;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H2SO4===Na2SO4+H2O+CO2__;

(3)B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复分解反应__;

(4)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D物质的是__③__(填序号)。

①银 ②氯化铁 ③氢氧化钾 ④氧化铜

14.某溶液含有Na+、H+、Ba2+、OH-、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

(2)向滤渣中加入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并产生气泡。

(3)向滤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溶液中①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Na+、OH-、CO32-__;②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_H+、Ba2+、SO42-__;③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_Cl-__,欲确定其是否存在,方法是:另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__先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__,若看到__出现白色沉淀(或先加入足量AgNO3溶液,再加入足量稀HNO3产生的白色沉淀有部分溶于稀HNO3,且有气泡产生__,说明溶液中含有该离子。

15.(2014,南京)如右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略去。

(1)写出甲的化学式__HCl__。

(2)①若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乙的化学式为__H2O__,丙的化学式为__Ca(OH)2__。

②若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大理石反应得到,则乙的化学式为__CO2__,丙能与①中丙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OH)2===CaCO3+2NaOH(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写出一个即可)。

③写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O2+H2O===H2CO3__。

16.(2014,泰安)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制碱”体现了化学科学在改造物质中的智慧。如图是某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厂最终产品有__纯碱、氯化铵(或碳酸钠、氯化铵)__(填物质名称);

(2)流程Ⅰ中为了除去杂质,加入过量BaCl2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B、C__(填字母);

A.加入三种溶液的顺序不能调整

B.加入三种溶液将粗盐水中的SO42-、Mg2+、Ca2+转化为沉淀

C.按流程Ⅰ所加溶液的顺序除杂,过滤后得到四种沉淀

(3)在流程Ⅱ中,如果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氯化铵,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__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__;

(4)写出流程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NaHCO3=====Na2CO3+CO2+H2O__。三、实验探究题

17.(2014,聊城)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后,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2CO3+BaCl2===BaCO3+2NaCl__。

【提出猜想】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__BaCl2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3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白色沉淀生成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备考学习计划范文2

1.(2014,沈阳)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的是( D )

A.静置B.过滤C.吸附D.蒸馏

2.(2014,黑龙江)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B.该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C.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2014,十堰)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4.(2014,乐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自然界中的天然水和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都是纯净物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一样,所以化学性质也一样

5.(2014,龙岩)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必须对饮用水源净化处理。若用下述方法处理饮用水源:①消毒②自然沉降③过滤,处理先后顺序是( A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6.(2013,锦州)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H2O=====通电H2+O2

C.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甲、乙两试管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1∶2

7.(2014,苏州)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硬水和软水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8.下列有关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所以有时可以用氢气充灌探空气球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火箭的高能燃料

C.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实验室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9.(2014,株洲)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不到总水量的1%,我们应爱护水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海水都是混合物,淡水都是纯净物

B.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可以得到“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C.爱护水资源主要应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

D.硬水是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二、填空题

10.(2014,哈尔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以下是有关爱护水资源的一些具体做法:

①洗手洗脸时随时关闭水龙头;②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③洗涤衣物时选用无磷洗衣粉;④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⑤用淘米水浇花;⑥农业上改大水浇灌为喷灌、滴灌。

请你从爱护水资源措施的角度,将上述做法平均分为两类:其中一种分类标准是(1)_节约水资源(或防止水体污染)_,包括事例有(2)_①⑤⑥(或②③④)_(填序号)。

11.2013年湖南邵阳初中毕业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试题是“水的净化”,请你与小波一起做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烧杯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引流_。

(2)小波准备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_。纠正错误后,接下来的过滤操作可除去水样中的_不溶性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3)小波将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滤纸破损(或滤液边缘超过了滤纸边缘)_(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得澄清透明。

12.(2013,大理)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1)电解水实验中,往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增强水的导电性_。实验时若正极产生6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12_mL,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氢元素和氧元素_组成的。

(2)生活中常用_煮沸_来降低水的硬度。如图所示是常用自制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吸附_;制造塑料瓶的材料属于_有机合成_材料。请介绍一种你的节水方法_用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_。

13.(2014,北京)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吸附_、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_肥皂水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O2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H2O=====通电2H2+O2_。

(4)配制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分别为_50_g_、_450_g_,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_溶解_。

1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下列物质在水中能配成溶液的是_B_(填字母)。

A.氢氧化镁 B.氯化镁

C.植物油 D.金属镁

(2)水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试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_CaO+H2O===Ca(OH)2或CO2+H2O===H2CO3_。

(3)如图所示,实验I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Ⅱ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Ⅰ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分子间间隔_。

②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H2O=====通电2H2+O2_。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B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A中气体分子数为_2n_。三、简答题

15.(2013,太原)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2H2O=====通电2H2+O2_,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_。

(2)某自来水厂对汾河水进行净化,取水后,首先向其中加入明矾,再经过过滤、消毒灭菌后使之达到饮用标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_吸附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肥皂水_来检验。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_CaCO3和Na2CO3(生石灰和熟石灰或NH4NO3、NaOH和NaCl或CuSO4和NaCl)_(合理即可)。

16.(1)云南连续三年干旱,图中土地龟裂,孩子盼水的情景与我们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请你举一例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_洗手、洗脸、刷牙时使用长流水(合理答案均可)_。

(2)生活中的饮用水必须达到某些指标:

①病理学指标,其中对铬、铅等重金属离子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②感官指标,自来水厂在净化水时,常加入活性炭以清除水中异色、异味,其净化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_吸附_作用;

③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最简便的方法是_用肥皂水区分_。

17.(2013,江西)我们的星球因水而美丽,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1)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H2+O2=====点燃2H2O_。

备考学习计划范文3

等寒假开始,王同学就要住到市区的姨妈家,“姨妈家去图书馆学习特别方便。”

王同学还制订了寒假每天学习计划:

7:00~8:00,起床,跑步;

9:00~11:00,在图书馆学习;

11:20~13:30,午饭,午睡;

14:00~17:00,在图书馆学习。

备考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2012年江苏高考 化学命题 基本趋势 复习备考建议

一、江苏高考化学命题基本趋势

2012年江苏高考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五个年头,高考化学的题型和题量已基本稳定,试题凝练简洁、表述清晰,设问简明,题干阅读量小,考生答题时间相对充裕,使今年高考化学试卷的整体难度比去年有明显的下降。江苏高考化学试题正向着既能为高校选拔具备继续学习潜能的学子,又能发挥命题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在考心上,试题更加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的要求,注重了对考生理解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减少了偏怪难类型知识点的考查。试题在解读课程标准、利用教材资源和考试说明等方面似乎比往年都要做得好,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今年高考江苏化学试卷总体特点是:立足基础、注重能力、贴近实际、简约朴实。

1.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必考部分)与考试说明的比较

2. 2010、2011与2012三年题型比较

近三年高考化学试卷,试题题型、题量甚至分值分布都趋向稳定。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考查内容涵盖了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化学电池等。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毕竟高三一年,这类题练得比较多,陌生度不大,单项选择题大多容易得分。Ⅱ卷难度也比去年下降了,以中档题为主。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如17题寻找流程图中的信息,设计物质的合成途径,19题的实验题NO和NO体积比不同产生何种影响、20题据图像分析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试题加大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考查。化学试题的设置依据生产实际,而不是刻意杜撰或闭门造车,II卷试题内容涉及生活、生产、环保、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实际是本年试题的又一大特点。如16题亚硝酸钙的制备,涉及环境保护、生产条件优化、物质的循环使用等。总之,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共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热效应、盐类水解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平衡、有机物的性质和合成、基础物质制备、离子检验和除杂、实验数据的阅读和处理、图表信息的综合运用等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三年已基本保持稳定。

2013届高三化学复习,我认为要少做难题、偏题,“少挖坑”,多在化学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等的广度上下工夫,“广积粮”。重视基础实验、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思考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渗透,不断穿插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化学知识的应用和运用、化工生产流程、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化学检测适应性和考场应变能力。

二、对复习备考的建议

1.研读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化学高考复习备考,应以《考试说明》确定复习内容,在2010年《考试说明》还没有到手之前,2009年《考试说明》仍有指导意义,以高中化学新教材为依托,根据必、选修模块之间的联系,组织实施复习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和关键点、易错易混点。切勿盲目拓展加深。

2.夯实基础,构建主干知识。

“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在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教学要求和考试大纲的变化,立足“双基”,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整体联系的认识,加强对物质的变化本质及规律的理解。重视三大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热化学反应)、三大化学理论(平衡理论、结构理论和电离理论)这些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和深化知识点。知识点的深化要采取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并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在教师的指导下,考生可进行专题训练,其功能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在一起构成“集成块”。在复习时把各部分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点串成线、结成网,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铜及其化合物复习课,就可以形成如下的网络:

(1)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网络。

(2)与有机之间的网络。如:Cu(OH)被醛基氧化为CuO,CuO被CHOH还原为Cu。

(3)与氧化还原之间知识网络。

如:已知氧化性顺序如下:Br>Fe>I>S。请将Cu按其氧化性排入到上述顺序中去,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4)与物质结构之间知识网络。

如:Cu可以与NH形成复杂离子[Cu(NH)],NH分子也可以换成其他分子或离子。

①将CuCl固体溶于水配成浓溶液,观察浓溶液为绿色。

②将其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CuCl浓溶液中加水,观察,溶液颜色变成天蓝色;然后再向该天蓝色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振荡又恢复成绿色。

③向另一份浓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也呈天蓝色。请结合Cu的结构用化学方程式和文字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④取部分绿色或天蓝色溶液,加入浓氨水,观察,溶液变成深蓝色,请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合理整合必考3个模块的知识,循序渐进,重视基础,全面、系统地落实《考试说明》中的各个知识点,找到知识与技能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把“三基”落到实处。决不能游离于《考试说明》和教材之外,埋头于各类教辅和题海之中,习题训练与讲评课要目的性明确,追求最佳投入与产出比,切忌造成解题“思维定势”。

3.加强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突出化学是实验科学,加重对实验考查力度,在近三年的化学试卷中呈增加趋势。但是从近年的考试中我们注意到,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去年的抽样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显然实验题已经是化学卷中考生失分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思想,平时要做好演示和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知识的美,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多年来老师重视实验,学生也重视实验,但由于实验教学考查途径不完善,始终是薄弱环节,怎样提高实验能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和老师。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实验备考:一要特别重视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理解其原理;二是回归教材“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真正动手完成实验;三要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并完成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究性实验。

如在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的递变规律”,分别用镁条和铝片与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基本上看不到气泡。或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铝片放入c(H)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发现稀盐酸中产生H速度比稀硫酸中快,这一现象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酸的通性等是矛盾的,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疑惑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请设计实验分析原因。于是我鼓励学生去对此现象大胆猜想、探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和实验设计。

疑问: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反应的实质是单质铝与氢离子反应,那么为什么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与铝片反应的速率却比稀硫酸要快得多?

猜想与假设:溶液中除氢离子外的其他离子(Cl、SO)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稀盐酸中产生H速度比稀硫酸中快,那么,是否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SO对反应有抑制作用呢?

探究方案制订与实施:用1mol/L的稀盐酸和0.5mol/L的稀硫酸分别与相同的铝片反应,验证了这个题目的正确性。两者再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检查Cl和SO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再进行对比实验:

1.若往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Cl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加快。

2.若往稀盐酸中加入一定量固体NaSO后,再与Al反应,发现反应的速率减慢。

通过以上等实验对现象加以分析、探究,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当前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

三、具体做法

1.精心策划,精细准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实践。

(1)一轮复习的定位和目标

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打好知识基础,适当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良好的认知结构。这一轮复习时,我们在例题、习题的选择上充分注意基础性、思想性、方法性、迁移性,控制难度,减小坡度,真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到位。同时,穿插必要训练和考试。这一轮复习必须有充裕的时间,我们一般在二月初结束。

(2)一轮复习的实践和感悟

1)练:平时的训练在选题上力求知识基础、题材新颖,尽可能原创,通过训练及时做好讲评与分析,及时适当调整复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2)精:精心策划,精细准备,精选专题。

①教师提前准备:1)2012高考结束后,组织教师统一定时考高考试卷。2)开学初备课组组织本组教师共同学习2012年化学考试说明,力求准确把握每一说明的内涵与外延。以上两项准备目的使我们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②及时了解学生:1)开学初,我们就让全体学生做了2012江苏考题,并进行及时批改与分析。2)针对我校本届高三学生生源基础较差,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是给目标、多鼓励,力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清醒的头脑,灵巧的双手,良好的习惯。具体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整理好笔记。作业要求:要有详细的作题过程,及时完成,及时批改及时订正,做好纠错工作。

③精心组织备课。

2.整合激活迁移应用——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重点。

(1)精选专题,整合激活:二轮复习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深化和应用,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一轮复习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规律,注意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将会精选专题整合激活。

(2)精选例题,迁移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使所整合的知识达到“灵活”“熟练”的程度,应注意广泛吸取信息,精心编拟例题和练习,突出重点评析,注意查漏补缺。应在知识的交汇点上选择例题和习题,除了注意题目的思想性、迁移性以外,还要适当注意题目的新颖性和综合性,提高学生在新背景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二轮计划与安排

第二轮主要按下面几个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专项训练,时间从2月中旬到4月下旬。

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共存与离子推断

3.溶液与分散系

4.物质结构、化学键

5.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及元素推断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

7.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

8.电化学及其应应用

10.重要的非金属及化合物

11.重要的金属及化合物

12.化工流程题的破解

13.有机化学专题

备考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自学考试 竞争力 注册制 双证一体化 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教育的发展理念从一次性终结教育转向终身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理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出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两个基本观念。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纲要强调指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发展自学考试对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序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1981年试行,历经30年,发展成绩斐然。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693所高校设立专业主考院校,共开设796个专业,涵盖法、哲、历史、教育、经济、管理、文、理、工、农、医、军事12大学科门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图1为高等教育自考发展30年累计取得成绩的数据统计,输送的人才大致相当于130所万人规模大学20年毕业生的总量①,成果显著。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分析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形成我国三大高等教育体系。自学考试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开放教育格局,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改革要求。另外,每年有相当一部分适龄青年,因多种原因不能进入高校学习,农村所占比例更多,加之大量在职在岗人员有再学习意愿,自学考试为这些人提供了有利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便利、成本低、解决工学矛盾而且质量高,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均衡的有效途径。自学考试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障。(1)开放、灵活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需求相适应。自学考试的学习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理念是统一的。它是目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开放和最为便利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第一,自学考试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信仰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中国国籍的任何人(包括罪犯)都可以参加;第二,自学考试不受专业和学习年限限制,专业自主选择,未通过的科目可重复考,取得的成绩长期有效,学分累积,考试一年举行四次,考生到当地设立的自考办报名即可参加。这种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更适合目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2)自学考试纵深、严谨的管理组织模式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自学考试管理机构逐级管理,分工明确。在教育部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负责制定考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领导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务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工作。考生因户口迁移、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转省、地市也很方便。

自学考试允许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相结合,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学或者助学,但课程必须参加国家考试,是所有学历教育中唯一命题和辅导、考试和办学等关键环节分离的学习形式,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确保学习质量。因此,自考文凭被视为等同于普通高校文凭,不仅在国内含金量高,而且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认可,自考毕业生到这些国家可直接攻读硕士。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竞争力转变及原因分析

1.历史回顾。中国自学考试是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977年我国恢复中断11年的高考,当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教育条件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青少年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难以满足。1977年共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率不足5%;1978年共610万人报考,录取了40万人,录取率仅6.6%。为促使青年人自学上进,对有学习愿望者鼓励自学成才,凡是自学有成绩,经考试合格者,发放证书,等效于高校教育。1981年初,国务院批示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首次考试2万余人报考,第二次考试考生增加到17.7万人,对学习的饥渴、社会的需求可见一斑。1988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到1988年下半年,全国有560多万人参加了200多个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且有28万多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②。20世纪80年代,自学考试为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带来的教育机会限制、缓冲人才断层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自学考试规模得到空前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2.自学考试教育现状。进入21世纪后,自学考试的情况有了新的变化。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的数据(见图2),2000年,学历教育报考1369万人次,而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报考仅171万人次,差距明显。然而经过十年的发展变化,学历教育报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报考异军突起,上升趋势明显,2007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报考人次基本持平,2008年之后实现了反转。自学考试面临改革转变,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迎来历史新篇章。

3.教育竞争力变化及原因分析。(1)学历教育竞争中显优势。近年来,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规模都有萎缩,呈现稳中有降趋势:2010年自学考试学历报考人次从1997年突破千万后首次重新回落到千万以下;2010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占各类高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17.3%,相比1998年的45.3%,成人高等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分量大大降低。弱化趋势表明二者同时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生源竞争和生存竞争态势不可避免。成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不容忽视:一是成人高考的存在遭受质疑。近几年,成人高考报考人数低于招生指标的倒挂现象普遍,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形同虚设;二是缺乏质量监督和保证机制,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成人高校教学管理不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降低了成人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三是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计划各校自主设置,缺乏统一标准,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困难,不利于“学分银行制”实施;四是成人教育趋于普通教育化,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管理制度不能适合成人教育生源结构和个性化、多样化、职业化的应用性需求变化,在开展全民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存在局限性。相比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采用“教考分离”“宽进严出”的教育机制保证了自学考试体系的严密性和公正性。自学考试涵盖学科范围广,考试组织管理体系广泛、灵活而严谨,与学习型社会教育理念相一致,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有独特优势,自主选择、社会普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等诸多“以人为本”的特性有利于终身教育在全民、全社会更加广泛开展。全民继续教育对各种形式教育的成果认定、转换提出了新的课题。“学分银行制”是各种教育形式互通衔接的有效途径,而自学考试从实施以来一直采用“学分银行制”,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欠缺的,因此自学考试的执行机制在未来教育发展中颇具竞争力。(2)自学考试凸显的非学历教育功能。图2数据对比显示,自学考试教育的发展方向已出现拐点,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考试越来越受欢迎。自学考试能满足人们广泛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资格鉴定为主的各种非学历证书考试社会需求广泛,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继续教育推进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自学考试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于全民继续教育。当前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市场导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自学考试在新时期应及时适应各种变化,通过改革探索,扬长补短,从而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四、改革创新自学考试机制,促进自学考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建立基于自学考试制度的成人学历教育“注册制”。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二者的生源竞争和生存竞争。利用现行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运行模式的有利优势,将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有机整合,实行成人学历教育“注册制”:(1)学员“注册制”。将目前的成人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合并,成人学历教育由学校负责制统一改为教育考试院负责制。成人教育学员无须参加成人高考,而是由自学考试机构注册、建立和管理学生的考籍档案,统一命题和组织考试。考生每通过一门课程即取得相应学分,发放单科成绩合格证,记载考试课程名称、成绩和学分,并计入网上考籍系统,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也互认学分,所修学分累计,信息随时可供查询,考生考籍信息清晰明了、简单易查。考生可自学,也可就近自主选择院校参加助学培训,教考分离,考生完成规定学分后提交毕业申请,由教育考试院审定通过后统一颁发证书。(2)基于模块化学习的大选修制。专业课程实现模块化教学,分公共、核心、选修三个模块。除公共模块和核心模块外,选修模块课程不局限于固定课程,可由学员自行选择本专业或非本专业同层次开考的选修课程。在确保学科体系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兼顾学习者不同职业岗位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将学科体系、考生个性化需求和社会需求三位统筹,这与《纲要》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一致。(3)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最新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成立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委员会,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自学考试自始至终实行“学分银行制”,而且学分信息已实现信息化管理,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可操作性强,探索其他形式教育的成果认证、转换可以归口统一由自学考试机构承办。以自考学分信息管理系统为中心,积极探索自学考试与高等教育全日制专、本科的教育沟通衔接、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以及其他各类形式教育之间的学分沟通衔接,逐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2.建立自学考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和衔接,实行“双证”一体化。参加自学考试对象多数为在生产第一线的在职在岗人员,对职业技能的应用和技术的管理学习意愿强烈。因此,关注自学考试教育的职业诉求,注重其教育体系与职业体系的有机整合联动是教育发展的主轴线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间的相互转换与衔接,是英、德等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英国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是世界上公认做得最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分为五级,每级分别反映了实际工作中必须履行和具备的责任和能力,三者之间可实现相互对应、交叉转移。德国的“双元制”也是国际上饱受赞誉的,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毕业前须参加职业培训结业考试,毕业时考试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三证合一”,三证分别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培训部门、职业学校颁发,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④。 我国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运行机制通常各自独立。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双证”教育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综合发展的试金石,该模式有效地激励了学员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步发展。借鉴“双证”制度,确定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专业课程学分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学分互认的可操作性通兑办法,建立二者之间的对应和交叉转移,将学历教育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双证”一体化。

3.发展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探索实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归一化。我国的非学历教育从1994年起开展考试,2000年前,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考试品种单一、项目少、报考规模小,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此后几年,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报考逐年递增,2010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独立开考和合作开考的非学历教育证书项目报考达1103万人次,相比2000年报考171万人次,规模增长迅速。非学历教育证书考试广受欢迎的直接原因是广泛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部门将资质证书作为人事招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国家对职业认证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缺乏严谨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认证机构繁多,各行业、部门自行组织考核鉴定、发证,部门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之风无法杜绝,考核管理不严密、透明度不高、鉴定范围狭窄、考核内容陈旧等现象使得认证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下降。相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承办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因质量保证,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扩大,涵盖的资格认证项目越来越广泛。大力发展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加大与各行、各业资格认证的合作力度,开拓多类别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行业资格证书,构建全国各行业统一的、以政府监管、行业指导、考试机构实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4.建立多元化的自学考试运行机制。(1)层次上,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延伸。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自学考试以专科教育为主,目前以专科、本科同步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和学习型社会的进一步推进,自学考试在各种继续教育中凸显出来的效用性促使其高层次发展需求日益增加。发展自学考试研究生教育,从而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2)空间上,促进自学考试国际化。加强自学考试与国际证书考试之间的沟通,将国际证书有机融合本土化。全国考委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简称“UCLES”)合作推出的中英合作自考模式,由中英双方参照剑桥大学相应专业考试的标准共同设立课程体系,教材和命题都由英方负责,通过对剑桥大学先进的案例教学、实用课程学习,提高考生的综合能力,考试以案例模式进行,考生以实用的知识结构进行案例分析,不用死记硬背,考试通过率反而高于传统的自学考试模式。通过规定课程考试,可同时获得国内高校学历证书和剑桥管理证书,一考双证。该模式强调学以致用,特别注重管理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生更具就业竞争能力。此后推出的中美合作自学考试SMAT项目是又一个自学考试与国际接轨的实践项目,这种国际合作模式可以走得更广泛、更深入。(3)形式上,创新多样化的自学考试模式。一方面,将自学考试委员会的监管作用和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发展过程性考核,包括网上课件学习、网上作业和网上考核,加强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网上学习系统对考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和考核测评。将过程性考核与国家统一考试有机结合,避免学员过分追求合格率的应试心理,突出自学考试教育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研究更开放的教学组织和评价形式,建立专业课程远程教学和网络答疑体系;打破常规学分制度,建立更弹性化的学分认定办法,通过区间学分制实现学分转移和借用;采用多元化的符合学习需求的考评测试方式,尤其是非学历教育不同职业技能的测试更需要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

[注释]

①参见教育部网站的“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简况”一文。

②于信凤.1981年自学考试在三市一省试点[N].中国教育报,2009-08-31.

备考学习计划范文6

一、技能操作考试中出现的错误

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及实验报告,是对考生心理素质、动手能力的综合检验,我在监考中发现只有少数考生操作娴熟,动作规范,报告清晰,而多数考生在考试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操作步骤中。

(一)分析天平称量操作。

分析天平没有调水平和调零;称量物不放在分析天平称量盘的中心;不在接受器上方开关称量瓶盖;不是敲称量瓶的右上沿;不戴手套或者不用纸条就直接接触称量瓶;基准物不充分回敲且边敲边竖;添加样品的次数过多。

(二)定量转移和定容。

容量瓶不试漏或试漏方法不对;基准物没完全溶解就转移;玻璃棒从小烧杯拿出前不靠去所挂液;转移时小烧杯没有上移动作;没有用洗瓶吹洗容量瓶口;近刻线没有停留2分钟左右;摇匀时摇动7―8次没有打开塞子并旋转180度;没有等溶液全部落下后就进行下一次摇匀。

(三)移取操作。

溶液润洗前移液管没有将水尽量沥干;润洗不是在小烧杯中而是在容量瓶中直接进行;不是插入液面下1―2cm;调刻线前没有擦干移液管外壁;放溶液时移液管不竖直;放完溶液移液管不靠壁;不停顿约15秒且旋转。

(四)滴定操作。

滴定管润洗前没有尽量沥干;装溶液时不摇匀溶液;标签不对手心;气泡不赶尽或者赶气泡方法不对;滴定前不用干净的小烧杯靠去滴定管下端所挂液;不遵循快速滴、慢速滴和半滴操作;终点后尖嘴处有气泡或挂液;读数时不手拿滴定管零刻度以上停留30秒读数;终点判断不正确。

二、原因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对口升学技能考试总分150分,学校各级领导及老师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但为什么考生在技能考试中会出现这么多的错误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忽略了学生实验中基本操作的教学,对实验操作没有进行严格的训练,导致不少考生操作不规范、不熟练。

(二)教师和考生没有深入研究实验,主观意识强,认为中职的学生实验简单,忽略了考生中一些意识不到的错误操作。

(三)受学校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多数中职学校进行分组实验时人数过多,很多考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

三、采取的对策

技能考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考试成绩,达到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落实基础环节,抓好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1.绪言课之后,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实验室基本仪器、模型、挂图,讲解培养化学实验技能的目的,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室规划,先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凡是涉及实验操作的技能,采取“课前指导、课中辅导、课后小结”三步曲的做法,两人一组,人人动手,相互纠正,反复练习,项项落实,达到个个能独立操作。

(二)把握中心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课质量。

1.课前认真备课。学生实验备课的内容是:目的要求,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器材操作要领,操作注意事项,等等。分组实验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中“实验内容、步骤”。这样可以压缩讲解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以提高实验的速度和效益。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的示范操作。其次,实验前指出本节实验的关键问题,演示操作的难点,讲解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实验中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要做到既大胆放手,又不放任自流。

(三)狠抓落实,搞好考前技能操作复习和模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