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学习计划范文1
一、学习目的1.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护理学习计划范文2
Discussion on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Design of Medical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
CHENG Xiao-ping
(Hu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ogan Hubei 4320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basic content of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he medical basic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and constructs an autonomous learning pattern for information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 Help colleague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basic courses.
【Key words】Medical basic courses; Informationized curriculum design当前我国信息化教学成为基本国策,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和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更有效的占领人才市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唯一出路,加快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改造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决定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训练,通过“以赛带学”、“以赛带培”“以赛带训”的方式,坚持全员参与重点选拔,从而达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目的。首先,面向学生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其次,面向教师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现代教学形态。
1 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
信息化教?W设计:在教学设计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问题或完成特定教学任务。作为职业院校还应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特色。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的比较如下
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基本内容
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
2.1.1 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1.2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习
2.1.3 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主线,倡导合作学习
2.1.4 强调多元评价,特别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2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教学分析(内容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四个部分。关键在教学实施阶段突出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3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
通过探索,总结出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课后拓展。下面以护理药理“镇静催眠药”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3.1 课程开发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能熟练描述镇静催眠药中常用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知识;具有正确执行该类药物的处方、医嘱进行用药监护和用药咨询的能力”。教师搜集并制作微课、课件、动画、习题等网络学习资源,在学习平台上。
3.2 课前学习
教师布置课前网络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平台自学,观看微课、课件、完成学习检测。通过课前学习诊断学情:苯二氮卓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理解有欠缺!
3.3 课堂内化
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进一步明确教学难点,优化课程设计。在高职护理医学基础教学中,多以临床案例引导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适当的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营造一个学生兴趣高涨、合作探究、分组展示的学习氛围。比如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苯二氮卓类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教学难点为:在催眠方面,镇静催眠药苯二氮 卓类与巴比妥类的特点比较。课上学习分为“引-探-辩-究-竞-评”六个阶段。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计两个病例,提出三个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拍照实验结果上平台讨论;观看微课,课堂答辩;查阅文献,现场连线等手段分别解决这三个问题。最后设计一个闯关游戏,进一步内化新知。整个课堂以临床案例为引导,以一系列问题为导向,借助一系列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以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4 测试与反馈
网络平台检测做到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好。
3.5 课后拓展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课后布置拓展学习任务,查阅文献学习、到社区、医院调研、宣教等,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误区
4.1 教学设计方面
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预测教学变化等内容。教学设计要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服务于形式,教学策略照搬照套不具有课程特色等问题。
4.2 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为主,教师课堂引导作用不能弱化,不能将课堂教学变为展演、追求好玩有趣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
4.3 技术层面
护理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整体化学习法 护理学基础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55-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是临床护理学和各专科护理学的基础,同时在护士执业考试中占着重要的比例,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以往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讲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考核等学习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分段学习,忽略了学习的整体性,造成理论与实践、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的脱节。这种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以及适应时代的变化,笔者在传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整体化学习法,在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探讨整体化学习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象、方法与评价方式
(一)对象。随机抽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普通中专护理学生216名,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108名)和对照组(108名),对两组性别、年龄、课程及专业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二)方法。第一,对照班按传统的学习方式,即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相关理论,后进入实训室实验教学,学生分组练习。第二,实验组采用整体化学习法,即围绕一个工作任务,全面地完成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包括专业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社会与交流式学习、情感和伦理的学习过程。现以“病人入院初步护理”为例,阐述该学习法的流程。(1)学习的组织方式:按学习兴趣分组,全班分为6个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2)以临床真实的案例布置学习与工作任务:病人王某,男,65岁,原患有高血压,这次感觉头痛、头晕来门诊就医,医生检查后,嘱病人到检验室进行化验,结果出来后,医生开出住院证要病人到内科住院观察。如果你是内科护士,如何对病人进行入院的护理?(3)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能完整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完成病人的入院的护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病人及其家属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关心体贴病人,提高职业情感;具有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4)收集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医院或通过网络、教材等收集完成任务的相关资料。(5)分组讨论,制订计划,教师审核计划。(6)实施:学生根据计划,到实训室仿真病房及临床医院完成工作任务。(7)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三)评价方式。一是理论及护理操作考试。理论考试题随机由教务科从题库中提取。操作考核有自评、小组长评、教师评,按广西卫生厅下发的55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评分,取其平均分。理论成绩占70%,技能操作操作成绩占30%。二是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病人的态度等方面。此外,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共设计6个问题,包括:认可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专业能力、提高了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职业的情感得到提高等,按认可、一般认可、不认可分别计分,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100%。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成绩与工作能力比较。两组学生成绩与工作能力比较详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完成工作任务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详见表2。由表2可知,实验组在自主学习的能力、职业的情感、专业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个教学规律,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整体性。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化学习就是以临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现工作过程及学习过程的整体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的情感。学生对护理职业所持的情感和态度不仅影响其专业思想的稳定性,还影响其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热爱。在整体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结合临床的真实案例,运用“体验”的方法来提升自身的职业情感。体验是指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与验证,它是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思想等方面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整体化的学习就是在组织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将职业的情感融入学习情境中。由此,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职业能力的精髓会内化为职业素质。
(三)提高了沟通与协作能力。现代整体护理的实践表明,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整体化学习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设计职业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由学习者换位为工作者,使其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实施。不同的角色之间的沟通,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整体化学习法是通过实现某一明确目标而展开的任务集合体,是由一系列活动有机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整体化学习法通过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技能与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责任心、诚信、爱岗敬业的素质;通过角色之间的转换,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收集资料、工作计划、自我评价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订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五)实施整体化学习法应注意以下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应确定多方面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社会与交流式学习、情感和伦理的学习;教学内容以学习与工作任务的形式体现,这些任务来源于临床;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整体化的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或以小组的形式制订工作计划,通过职业实践活动,独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的综合发展,最终实现“职业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整体的观念,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从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锡丹,徐晓丽.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
[3]黄白桦,肖春秀.护理大专本科学生职业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9)
[4]张红梅.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J].新课程研究,2008(8)
[5]操小龙.人才培养规格表述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6]赵英,何莉.人际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护理学习计划范文4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23-01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可对患儿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机械通气治疗为应对该疾病的常用方法,而在治疗期间,通过配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儿预后。常规护理方法虽可使患儿症状相对缓解,但无法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疗效,故需进一步改进护理方法,以挽救其生命。经多项临床研究发现,精细化护理可较好的改善患儿各项生理指标,进而提高预后质量[2]。为此,本研究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日龄10-28d,平均(1896±075)d。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日龄10-29d,平均(1898±074)d。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清洁皮肤、更换尿布、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方案如下:①合理喂养及口腔护理。人工喂养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及体质量等情况确定需奶量,母乳喂养则以患儿自觉饱感为准,对于无法进食患儿需给予鼻饲进食,喂养后应抱起拍背并采取头侧右卧位,以避免吐奶,同时在喂养后应给予患儿进食少量温开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效果;②家长心理干预。积极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期间应耐心细致的回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并加强与其沟通,以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配合度;③呼吸道管理。因患儿呼吸道尚未发育完全,若不当极易引发舌根后坠,进而导致喉梗阻,故护理人员需定期为其更换,并注意引流、拍背、翻身,及时帮助其清理口鼻分泌物,以确保患儿呼吸通畅,且对于痰多患儿应及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④抗感染护理。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儿抗感染治疗,并根据其病情发展程度控制静脉滴注速度及滴注量,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情况。
13观察指标①于护理1周后抽取患儿颈静脉血液并使用德国Bayer348血气分析仪测定对比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及pH值。②于护理1周后分别测量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其中RR采用电子计数法测量,HR采用心电法测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配对t检验,P
2结果
21血气分析指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PaO2、SaO2及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重症肺炎为常发于新生儿期的急危重症,该时期患儿不仅表现为肺部换气功能受损,同时也可出现气道堵塞、并发呼吸衰竭等现象,目前临床治疗仍较为棘手[3]。同时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病情危重,故需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措施以尽快帮助其改善呼吸道症状并提高呼吸功能。而在治疗期间,通过联合科学、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进一步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进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抑制病情进展[4]。
护理学习计划范文5
高维信息日益丰富,用户对信息的读取依赖于交互界面的呈现,因此数据可视化成为了较为合理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多层次、多维度、多变化的数据从数据源中随时间变化,源源不断的渗入我们的生活。如何帮助用户更快捷有效的读取信息和分析数据,才是横亘在用户面前的“大数据时代新问题”。所以,本文分析了当前数据可视化设计与用户心理学理论的相关性,提出对可视化界面的用户体验性提升的方法探究。
【关键词】
数据可视化;心理学;交互
1前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字宇宙研究报告称,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为1.8ZB,并将在2020年攀升到35ZB。其中约有95%的数据量因受限于人类数据分析解释能力和数据分析手段而被闲置,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1]。由此,数据可视化方法应运而生,随着应用平台的拓展、应用领域的增加,动态效果、用户交互使用等,数据可视化亟需创新性和可用性的提升。
2大数据可视化面临创新性方面和可用性方面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由于互联网作为数据的一大主要来源,新鲜数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数字化、媒体化和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也日渐充满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据统计,互联网现在可浏览的网页总数已过亿,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也过亿。[2]然而,海量信息资源对于用户而言,如果缺乏高效便捷的分析处理手段,就犹如乱麻,毫无作用。与计算机领域的数据分析处理角度不同,从交互设计领域的研究层面出发,如何让用户更好的使用数据,如何让数据在界面平台上具有更好的呈现效果,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大数据时代,用户理应成为“数据爆炸”现象的直接受益人,而不是站于圈外,被“非专业”的局限性所困扰,不论从数据的处理方面,还是从界面的体验设计方面,设计者和技术工作者都应该更加关注用户的心理特性和认知习惯。
2.1用户调研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可视化呈现设计工作
数据可视化当前主要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范畴,随着“面向用户”趋势的日益明显,技术工作者对数据可视化图形的处理开始注重视觉呈现的合理性和美观性。跨学科的理论互助一直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被提倡的探究方法,既然希望数据离用户更近一点,那么当前最与用户需求息息相关的“交互”思想理应被引入和被关注。交互设计作为当今备受关注的一项设计工作分类,其“提升用户体验和操作效率”的设计目标同样被广泛认同。“交互”被关注意味着“用户”日益成为设计流程中具有导向性作用的被研究对象,用户也就是“人”的心理特性、行为特征和潜在需求成了设计点获取的源头。在当今,急需“数据直面用户”的现状,合理高效的数据可视化设计,需要“用户导向性”思想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分门别类的针对不同功效性、不同场境下使用的数据可视化呈现设计,不同的用户行为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的分析设计需求,从而避免掉冗余和缺漏。
2.2“用户任务导向”数据可视化设计进程的各个环节均需要关注
“用户需求”数据可视化图形对于用户而言,与界面相近。用户界面的分类一般依据“功效性”差异,以网购页面为例,不同品牌下的网购界面即使布局存在优劣,元素形式存在区别,任务流程的体验设计存在个性化,但是追根溯源,其设计的原始思维的灵感来源是相似的,即人类现实中的购买行为。所以,决定用户选择哪种品牌下的购物网站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访问这类网站的目标行为主要都是“购买”。“任务导向性”设计的思想在界面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将“任务导向”思想引入数据可视化图形设计的探究中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让用户面对数据的时候不再是单一的“看”,而是可以有目的的依据自己的思维推理去操作,从而“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才是大数据可视化惠泽全民的主要方面。“用户任务导向”数据可视化设计的难点与“用户性”界面的设计的难点存在共同性与差异性。相同点在于,研究对象均是用户,对用户心理特性、行为特征的分析是相似的。不同点在于用户在在面对可视化图形和界面的状态和潜在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其次在元素方面,图形化和界面化的表现形式所包含的元素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异性。相似的任务,用户在面对截然不同的呈现效果时,所能够完成的操作、所沿行的流线路、所习惯寻找的元素点,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思考和讨论。
3“交互思想”在数据可视化设计方面的角色转变与创新
交互思想在设计领域被广泛应用。交互是用户通过与系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来操控和理解的过程。常规的界面中,通过对界面之间的跳转方式、元素对用户操作的反馈效果等方面的思考,设计者可以大大提升用户在使用界面时候的体验感受。由于数据集的庞杂,数据可视化图形设计同样需要交互来增强用户操作的体验感和数据呈现的有效性,然而也正是因为数据集的庞杂,使得常规的交互设计方法在可视化图形上的运用遇到极大的局限和障碍,其带来的效果也被极大的削弱。
3.1交互设计对于数据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
数据可视化的交互方法的探究同样属于人机交互的范畴,是HCI和可视化研究的交叉领域。交互的根本思想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现实中的人机交互情况中,用户输入到系统的信息量远大于系统输出到用户的信息量,而交互设计的目的就是增强用户从系统中对信息获取的体验感,即提升用户对系统数据的可操作性。由于数据可视化视图本身所具有的特异性,针对这类视图,即使常规的交互动作被使用,也需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使得动作的设计上更利于“数据”的呈现。
3.2分门别类的用户心理建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模型在开发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构建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讨论或表达复杂的属性、结构和关系。比如交互设计常用的角色构建方法在可视化视图设计流程中同样可以使用,由于可视化视图的信息统一性更强,用户面对视图的任务目标更明确,操作过程中的异类干扰少使得用户的专注度更高。这些特性都决定了设计之初,设计者有必要的针对目标门类的可视化视图设计构建特定的用户心理模型。用户心理模型的构建和主干任务流的确定可以帮助设计者更明确自己可视化视图的设计方向和设计目的。而模型和流程的确定也为设计后期,设计成果优劣的评估提供了参照。可视化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数据,从而完成自己最初设想的任务目标。
4结语
当今时代,数据和时间堪比财富,掌握数据就能把控时代。用户应该是数据时代的直接受益人,而非计算机技术的门外汉。因此,从设计角度重新审度数据可视化的产生过程,重视用户心理学理论对可视化视图设计的指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照余.基于共享网络的档案用户研究:用户分类、特点与管理原则[J].浙江档案,2008(9):26~28.
护理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 持续血液净化疗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185-0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或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危重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之一[1]。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血液净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清除循环中的炎性介质,从而改善MODS患者的预后。2008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ICU应用CBP抢救MODS患者6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共69例,男42例,女27例,年龄23~75岁,平均45岁。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22例,重症肺炎24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急性药物中毒13例,复合外伤4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对原有疾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均采用CBP治疗。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床旁血液净化机,费森尤斯AV600S血滤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置换液基本配方:生理盐水2500ml,注射用水1000ml,25%硫酸镁3.2ml,10%葡萄糖酸钙30ml,5%碳酸氢钠250ml,10%氯化钾10ml,根据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调整置换液中电解质含量和碳酸氢钠用量。血路采用肝素抗凝,有出血倾向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使用非肝素治疗,间断用置换液快速冲洗滤器。
1.3 观察项目:监测患者CBP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测定肌酐、尿素氮、胆红素和电解质变化,计算氧合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6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0例(87%),死亡9例(13%),其中8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所有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血清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
3 护理
3.1 一般性监测护理:(1)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在CBP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尿量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生低血压时,应减慢血流速度,减少超滤率或暂停脱水,快速补充容量。(2)体液量的监测,严重的体液潴留可导致死亡率增高,而过度超滤也可引起有效血容量缺乏,治疗过程要严格控制出入水量。(3)血电解质及血糖的监测,在CBP治疗中易发生血糖变化及电解质、酸碱紊乱,因此要制定监测及控制计划.根据结果随时调整置换液的配制。
3.2 血管通路护理:(1)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防止管道受压、扭曲、折叠,导管在每次使用后应尽快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常规肝素盐水脉冲式封管,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及时处理,操作后正确封管(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导管感染。
3.3 抗凝剂使用的护理:合理使用肝素或其他抗凝剂替代,并选择好治疗时机。 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液、大便颜色、痰液颜色、伤口渗血情况,皮肤是否有出血点或瘀斑,及早发现出血征象、及时调整抗凝剂的用量,当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时可采用无肝素法,
3.4 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密切观察循环管道的血液颜色变化,静脉壶壁,滤网有无凝血块,若血液颜色变暗,滤器出现黑色条纹,提示体外循环凝血,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密切注意机器参数,若静脉压、滤前压、滤器压下降,跨膜压持续升高,提示滤器及静脉管堵塞;若静脉压低滤前压持续升高,提示滤器凝血,应及时更换。
4 讨论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机体对炎症反应(SIRS)失控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早期治疗MODS的关键是清除过多的炎症介质。如何清除或拮抗与SIRS有关的促炎因子和炎症介质,降低它们在体液中的水平,阻断其作用,是SIRS的重点治疗策略。CBP防治MODS的主要机制在于:①有效清除血液中炎症介质和内毒素;②通过清除间质水肿改善微循环,增强实质细胞摄氧力,从而改善组织氧利用,降低MODS的死亡率;③持续稳定的调控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为营养和代谢支持治疗创造条件,这是作为普通血透难以达到的[2]。
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采用CBP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所恢复,全身水肿改善,提示CBP治疗能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改善肺氧和功能,从而明显提高MODS患者的生存率。CBP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护理过程,我们认为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科学的护理方法是CBP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Walsh CR.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fter multiple trauma[J].Orthopaedic Nuts,2005,24:32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