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舞蹈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舞蹈论文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1

茶是一个温性的饮料,是一个健康的饮料,是一个和平、和谐的饮料,人越喝茶越清醒,越文静,越高雅。所以现在我们的一个口号就是“不抽烟、少喝酒、多喝茶,会喝茶的男人不会坏。”

品茶闻香相忘言

古代人品茶到底品什么、怎么品。品茶这个阶段大约开始于西晋,长江流域的文人雅士在介入茶事活动当中,带着文人作家们审美的观点、审美的情趣来从事茶事活动,从而把中国人饮茶提高到品茶阶段。西晋诗人张载的茶诗《登成都白赋楼》里有两句话:“芳荼冠六清,溢味传九区。”芳香的茶盖过六种盛行的饮料,茶的香味传到九州大地。这首诗不说茶的保健提神作用,而提到了它的芳香,强调它的气味,我们现在品茶就品它的色香味,味是最重要的。所以从西晋开始,品茶过程中就强调品它的芳香和滋味。一直到了唐朝,这样的习惯、风气越来越盛,所以就出现了以茶代酒的各种茶会,叫做茶集,也叫茶宴。人们在品茶当中吟诗作对,是一种很高雅的集会。唐朝诗人钱起有诗《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竹下,说明茶宴的地点不是在室内而是在竹林里;紫茶,是唐朝很有名的贡茶;他们在竹林底下对着

很美妙的紫笋茶达到忘言的程度,陶醉在茶香之中。此时大家都不说话,因为开始的时候肯定话很多,大家吟诗作对,但是这时候都沉浸在茶香之中了。人不管从事什么活动,如果达到忘言,就是最投入的阶段。

十年前,我陪一个日本的茶话专家到庐山参观,到了山上,翻译腿受伤了,不能陪我们。我不懂日语,他不懂汉语。晚上吃完晚饭,天还没黑,我们决定出去走走,走到牯岭,天黑了,再走到小天池,那时候月亮出来了,那里有一片松树林,我们走过松树林,发现月光穿过松树林,地上有一块一块的月光。走过去看到九江万家灯火,我们就在亭子里坐下一直看,因为语言不通,就在那静坐。那时只听到风吹

过松树林引起一片松涛声。我们两人在那里整整坐了一个半小时。这个晚上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回去之后,我心潮澎湃,写了一首打油诗给他:“林中结伴踏月行,万家灯火耀眼明。相对无言听天籁,万里松涛诉衷情。”那时我们两人都达到了忘言的阶段。唐朝人品茶也到了忘言的阶段。接着说上面的诗。流霞,是一种名贵的酒。那句诗的意思就是在竹林里喝紫茶,胜过神仙喝仙酒。本来心里有很多杂念,都被这碗茶汤洗得干干净净了,满心兴致很高,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只听到一树知了在叫,太阳已经西下,影子斜了。这首诗说明了唐朝诗人在品茶时达到了忘我、投入的境界,它没有提到茶的功利的作用,完全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这就是品茶的意境,要达到这个境界才算品茶。

茶道的三个层次

唐朝还有个诗人叫皎然,他把品茶的意境细分为三个层次,是茶话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首诗:“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2

关 键 词:数字化 视唱练耳 教学

音乐发展到今天,虽已不纯粹是听觉的艺术,但其主要特征还是表现在需依靠听觉来实现感受和反应。因此,视唱练耳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音乐技能基础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乐的鉴赏能力,在音乐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

由“视唱练耳”一词可知,此概念包含“视唱”与“练耳”两方面的内容。视唱是指对作品不经过预习就能视谱即唱或视谱即奏的技能。这种技能可以通过视唱的训练来达到。其特点就是需借助视觉以及内心听觉将乐谱用人声再现。①练耳即听觉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②

现今,数字化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音乐教育领域,并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传统视唱练耳与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之比较

1.教学工具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这两个图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前苏联音乐理论和教学方法影响下的“传统”灌输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的学习要求,无法保证学生实际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且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偏重音乐技能上的训练,而忽略学生音乐素质上的培养,重视对“音”的听觉,而忽视对音乐的认知。③传统视唱练耳教学还存在着各院校、教师之间交流不便的弊端,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使视唱练耳教学与现代音乐诸要素相脱节,滞后于当今音乐发展的需要。

转贴于

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来说,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听觉能力,掌握音乐语言诸要素,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增强对音乐的表现与理解能力,促进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数字化环境下的视唱练耳教学

数字化即信息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由于MIDI技术的产生,在音乐教育中使用数字化应用技术成为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开始应用于我国音乐教育领域。与此同时,全国各音乐高校的视唱练耳教育工作者对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教学当中,视唱曲常选自国内外优秀作品的片断,以一首视唱曲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熟练演唱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运用各种手段重新演绎。比如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将视唱曲的伴奏以不同的风格,如古典、民谣、爵士等融入乐曲当中,或利用多媒体中不同的的乐器音色演奏视唱曲,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音乐的发展。

此外,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本学科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需注重视唱练耳与曲式、和声、音乐欣赏等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如进行四部和声听觉训练时,结合和声学,使学生了解四部和声功能进行的基本规律,并能从听觉上及时感受不同功能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和声效果的听辨能力。

数字化音乐教育系统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但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系统并不是要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而是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可以体现更为强大优势的新一代教学平台,便于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正确地评估。

三、数字化音乐课件制作手段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音乐课件制作主要是教师用来备课的工具。在音乐辅助教学软件(如Cakewalk、Encore、Auralia等)的帮助下,教师利用数字化音乐制作手段,使某些音响或其他现象完整再现,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使教师备(转第47页)(接第48页)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内容得到扩展。

例如,建立数字化视唱练耳训练教室,可解决音乐专业学生人数过多,而视唱练耳师资相对匮乏的矛盾。在这种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可听辨许多从未接触过的内容,从传统和声连接到富有现代音乐气息的和声连接,或同一首乐曲采用不同风格的节奏而形成不同意境的曲调等。在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中,视唱练耳教学可极大地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有效地丰富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差距,有效地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乐理教学的枯燥,或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的音响、听觉材料有限等状况。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还能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内部网上,教师可利用监控系统跟任何学生相互通话,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此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愿望自行制订学习计划、进度,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训练的枯燥性和盲目性。

此外,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如建立利用视唱练耳信息交流网,收集全国有关视唱练耳教学的优秀论文,设立考试题库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视唱练耳教学现代化。

结语

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不利因素,针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中提出了,作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这一阶段学校艺术教育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大力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拓展教师和学生获取艺术及相关信息的手段及选择的范围。”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是视唱练耳教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但它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延续并拓展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学分比例以及教学方法等全面、系统地改革,使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具有鲜明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系统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突出其教学过程中的“技能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现代教学特质,以期真正实现现代视唱练耳教学具有一定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与学”相结合的音乐教育改革。

注释:

①尤家铮著《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594—595 页。

②熊克炎著《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8页。

③邹申弦《点燃知识的火把——浅谈有关视唱练耳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原载于《全国基本乐科会议论文汇编》,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何丽莎《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原载于《黄河之声》,2004年第1期。

[2]熊克炎著《视唱练耳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阐述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从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对文化信息网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是人们学习工作和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图书馆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工作模式与服务项目正在由传统意义的借还服务向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转变,特别是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为人们了解文化、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建设地方文化信息网是通过互联网、卫星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这已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点。

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功能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所有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为公众提供切实的文化信息服务,从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达到对外宣传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目的,营造良好的文化投资环境和建设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因此,建设好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摆在各级党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1.2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普及以来,各省级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展了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但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使所有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体系相关、业务数据融会贯通的技术协同平台还没有出现。随着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必然会出现技术应用与数据资源的重复和交叉。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省的人文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优势,通过文化标准的统一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本地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通过搭建网络文化平台,丰富网络文化信息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2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目标定位和信息资源内容

2. 1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政府网

作为政府网站,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作为文化网站,旨在将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借助因特网这种高科技手段宣传本土文化,传递文化娱乐信息,将文化作为资产来盘活,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产业。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也不仅局限于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和简单的信息,而应将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务内容融人到网站中,努力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本土文化网站,最终把这个网站建成海内外人士了解本土文化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窗口,为资源共享打好资源基础。

2. 2地方文化信息网主打地方文化信息

随着文化信息网站的逐步建设,各地都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所以地方文化信息网在资源建设定位方面,应该充分整合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地方民俗资源、旅游文化、舞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样各地方文化信息网才能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样的文化信息网才能吸引读者,增加点击率。

2. 2. 1开发地方民俗资源现今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已成为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又一亮点,成为地方民族旅游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成为地方民族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地方民族文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地方民族文化宣传有着潜在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对于地方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学科资源建设、民族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化、电子化、网络化、共享化的重要方略。

由于地方民俗内容丰富多彩,诸如民族的衣着打扮习俗,居住、饮食习俗,生产、旅行习俗,买卖交易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姓名、称谓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信仰、迷信习俗,礼仪、禁忌习俗,游艺、娱乐习俗,结盟、议事习俗,财产分配与继承习俗等等。所以数字化方式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录音、摄像、扫描、拍照等。

2. 2. 2开发本地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献,发挥旅游信息中心作用,是人们认识各地区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它记载着本地区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如本地秀丽风光、历史上本地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等。图书馆可根据旅游经济的需要开发馆藏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旅游信息二次文献,建设旅游特色数据库。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本地文化更全面地予以展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地。

在网页制作方式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图片、音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使页面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 2. 3本地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本地舞台艺术包括地方戏曲、民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群众文化艺术,是本地区的特色艺术。比如山西的道情、罗罗腔、碗碗腔;福建的闽戏、高甲戏、莆仙戏、歌仔红戏;湖南的花鼓戏、荆河戏、辰河戏等等。这些地方戏曲只有依照地域划分,进行本地化的数字化加工,才能全面具体的展现给广大群众,并且对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加以保护,得以长期流传。

在数字化加工技术方面,可采用摄像、图片采集、原声传送等方式。

2.2.4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CulturalHer一itage,又译为无形文化遗产),其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总则》中的界定,它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公约》从概念框架上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颂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川并进而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促进、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较抽象化,其内容与上述地方民俗、旅游文化、舞台艺术三方面有关联也存在一些重复,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和标引。在数字化加工技术方面也可采用摄像、图片、扫描等方式。

2. 3地方文化信息网的栏目设置

根据对现有的16个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研究,地方文化信息网在栏目划分方面要以表现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基准,栏目设置要根据本地资源类别进行分类。以我馆负责建设的三晋文化信息网为例,共分十二个栏目,分别是:三晋纵横、文化艺术、旅游观光、人物春秋、文物博览、地方民俗、山西特产、魅力山西、晋商文化、锦绣太原、古籍珍品、三晋文苑。基本上全部都以本地资源进行加工建设的。有部分地方文化信息网是以服务宣传为目的的,所以加设了一些服务公众的栏目。

3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 1要坚持实际性和特色化的原则,为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资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而坚持世纪性和特色化建设原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在进行文化信息网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建设的总体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设备和网络环境配置计划,引进优秀的软件平台;要遵循技术能力和社会需求优先的原则,先易后难,从小到大,要有步骤、宏观有序进行;在具体实施中各地要在国家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规则的基础上分散建设,同时突出各资源库在统一标准下的专有特色,突出本地资源特色,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

3.2要积极关注基层文化生活,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之间已经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人们的交流与沟通已经可以跨越时空瞬间完成。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村镇,知识的贫乏导致的贫困仍随处可见,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就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人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新世纪的图书馆将是一个高度网络化、共享化,对全社会信息资源具有保障功能的崭新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整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现最广泛的资源共享。

3. 3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需要有力的统一与规范

我国的网络化建设一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由于缺乏有力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使得信息网建设各行其是,造成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在同一区域内各个专用网络系统间互不相通,相互独立的局面。在网络信息资源内容上,资源开发分散,重复现象严重,浏览一下各个网站的资源目录就会发现,大多数站点都存在着设置的信息栏目贪多求全,提供的信息内容大同小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化信息网建设重点在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建设,如果没有统一与规范,在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会产生障碍,不利于资源共享。重视文化信息资源的内容结构、调整,优化其内容构成不仅是网络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用户的迫切需求。

3. 3.1形式的统一通过对各地的文化信息网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以政府网的形式出现;二是文化信息网,以地方文化信息为主打但其中也有政府网的职能;三是数字文化网,以数字化图书馆为主打。如果将这三种形式的网站加以规划整合,规范成统一的形式,可能更趋于合理化。

3.3.2数据格式的统一文化信息网的数据格式多以视频数据、图片数据为主。不同的平台使用不同的格式,给数据交流造成很多不便,如果各信息网提供唯一的元数据接口,相信用起来可能更方便一些。

3.3.3后台数据尽可能用大型通用型数据库如SQL,ORCLE等。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4

关键词:群文舞蹈,和谐社会,剂

 

1.群文舞蹈是个体完善的途径

群文舞蹈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媒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普及性教育、素养性教育。同样,这里的“教育”也是属于大教育的范畴。人们接触群文舞蹈不是为了成为舞蹈家,虽然其中不乏最终走上专业道路的人才,但绝大部分人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生活方式,以及强身键体、调节身心。

社会和艺术总是处于一种连锁反应般的相互关联之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着各自的发展。群文舞蹈也和任何一门艺术一样,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诞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之,群文舞蹈的兴起和发展,又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历史影响和精神作用。“美”是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群文舞蹈在审美方式、审美性能上,仍遵循着舞蹈艺术共同的审美规律。美学观点认为,美、美感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充分注意到美、美感形成的客观现实基础;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美、美感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的主体密不可分。而这种主体又必须是同客体相一致的时候,美、美感的形成与发展,才具有符合规律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群文舞蹈集参与和观赏于一身,它所带给人们的美、美感也就更直接、更深刻。群文舞蹈是用动觉来自娱,用视觉来娱人的。。特别是在群文舞蹈中占很大比重的民间传统舞蹈,如广场民间舞的舞龙、滚狮、秧歌、腰鼓等,它拥有典型的整体和综合见长为特点的东方文化审美情趣,融自娱和娱人为一体。一些民间舞蹈其服饰刀具具有明显的工艺性,华丽多彩,工艺精湛,加之参与者技艺性的表演,具有很高的观赏审美价值。其次,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大众人文素质的提高,群文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也日益注重音乐、舞美灯光等综合体现,使其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群文舞蹈对日常生活的美化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唐代的“踏歌”、宋代的“舞队”以及现代的各种民间舞蹈盛会等等群文舞蹈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把整个社会点缀得更加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从观赏的角度来看,群文舞蹈中,无论是民间舞、社交舞,还是非职业创作和表演的舞台舞蹈,都有很大的可看性。它同样能给人带来艺术上美的享受和感染。此外,由于群文舞蹈的表演具有随意性、通俗的特点,它的情感流露方式比职业舞蹈更直接、更贴近生活,并带有浓烈的趣味性和技艺性。使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社会成员,在观赏时,容易产生处于同一审美心态的雅俗共赏的审美效应。这就使群文舞蹈既具有表现内容和手法上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又能普遍反映和维系广大社会成员的文化心理。从古到今,民间传统舞蹈活动经久不衰,以流行于北方地区的民何大秧歌为例,它是明一清时代农民在农忙时节,缉织临时性换工、集体下田、击鼓为号、群歌竞作;休息时,人们以手帕、雨具、汗巾、扇子之类为道具,即兴歌舞,以为欢乐,故称秧歌。逢年过节,人们也相邀聚演,相沿成习,演化力北方各省农民的集体舞蹈。群文舞蹈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凡赛牧渔猎、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消灾祛病、祭祀神灵等重大活动,总要以舞蹈来娱人、娱己乃至娱神。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移风易俗,有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舞蹈正被改造为内容健康的自娱性舞蹈,新兴的自娱性舞蹈如交谊舞、健身舞等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喜欢。

2.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首先,群文舞蹈能实现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之一,是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在交通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互联网蓬勃发雇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课题。”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需要推行个人情感的表达。没有表达就没有交流。。群文舞蹈是最能表达人的情感的活动。越是强烈的情感,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可以这样说,如果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最基本的手段的话,那么,群文舞蹈则是最直接、最具体、最丰富、最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方式。当人们有情要抒、有感而发的时候,必然要选择一种最本能、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心灵感应物化到所表现的对象上去。这时,群文舞蹈则有可能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一个最佳出口。

其次,群文舞蹈有助于形成艺术化的人际关系。杜卫在《美育论》中曾说到:“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体舞,每一出戏剧演出,都使参加者在一个共同分享的情感经验领域中达到交流与理解。每一次电影欣赏或戏剧欣赏,每一次聆听音乐会,都会使参加者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此刻的影剧院或音乐厅成为一个情感世界,由于分享共同的情感经验,每个个体的情感都向四面人方荡漾开去,在弥漫着情感意识流的审美场中,人们获得了一次真挚深切而又无言的集体心灵对话。”通过群文舞蹈的集体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群体氛围,让人们在这个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敞开心扉,克服由功名利禄设置的人际障碍,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一种艺术化的人际关系。

3.促进国际一间的理解与交流

艺术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对于增进国际理解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国际音乐学会所指出的:全世界艺术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说到拉丁舞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为什么拉丁文化会一下子风靡全球?我想只要看过拉丁歌舞的人都会明显感受到热情、真诚和豪放的情绪沁人心脾,这就为我们了解拉丁人以及拉丁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拉丁舞就是拉丁人个性的折射—他们待人真诚、热不拘小节,是最容易结交的朋友,这种性格的人总是很有人缘,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欣赏拉丁歌舞,领略浪漫拉丁风情,甚至亲身去体会拉丁节奏,人们都会受到它的感染,感到一种简单透明的东西。同时,拉丁舞作为一种当今世界性的群文舞蹈,客观上也淡化了不同种族的差异,让人们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种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4.结论

综上所述,群文舞蹈在文化的传承、个体的完善以及社会的和谐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那么,如何让群文舞蹈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无疑是我们每一个群文舞蹈研究者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充分实现群文舞蹈的教育价值,就必须找到一种实现其教育价值的途径,而群文舞蹈以及群文舞蹈的教育价值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群文舞蹈活动作为依托。群文舞蹈活动的本质不在于其外显的过程,而在于其精神内涵和意义。正是这种社会行动及其后果所蕴藏的文化意义,才使群文舞蹈成为社会可以理解的行为。分析人类的社会行动,舞蹈活动是最具丰富的、潜在的文化意义的活动。群文舞蹈活动作为群文舞蹈概念的载体,也是群文舞蹈得以生存、群文舞蹈的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因此,研究群文舞蹈活动以及它的开展,便为我们研究群文舞蹈教育价值的实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叶胜光.数字化舞蹈艺术的特征表达与视频检索技术[D].浙江大学,2003 .

[2]张莉.吴晓邦舞蹈教育体系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 2003 .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71-01

一、艺术类专业教学档案包括范围

艺术档案包括的范围很广,加之艺术类别的不同,内容繁杂。

(1)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籍档案。从学生一进校后,就产生了相关的学籍档案材料,学生高考档案、进校后新生学籍核对、电子注册学籍信息、各类等级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学籍变化相关材料、作弊违纪处分材料等。

(2)艺术类教学管理档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与教学有关的档案材料,比如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材料、教师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进度计划、教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学生考试产生的试卷、记分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3)艺术类学科竞赛作品。各类参加学科竞赛的活动档案,报名表、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参赛作品、照片、获奖证书等;教师和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教师和学生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艺术展演活动档案。

二、艺术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

1.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教师、领导都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上,而忽略了对教学档案进行收集和归档。在思想上对档案工作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教学档案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需要时刻保留好档案。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教学档案的重要性,同时部分二级系院领导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比较懈怠,没有意识到完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很多艺术专业档案往往都保存在创作者手中,没能及时归档到各档案管理部门。

2.档案管理员专业性不高

各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员往往是由各学院的教学秘书担任,大部分的档案管理员并不具备档案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学科背景的缺失意味着从结构上就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档案而言,艺术专业的档案内容更加繁琐,保存方法更加细致,工作难度更大,需要注意的细节更加繁杂,而艺术专业的档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对档案管理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要求更高。艺术专业档案有别于其他类别、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文本档案。教学秘书大多时候已经忙于教学工作,很少有精力来系统地收集管理档案,加上档案的特殊性,如果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缺乏艺术档案的鉴别能力,容易发生分类错误的问题。

3.艺术专业档案管理难度大

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产生的艺术档案的形式和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例如,美术专业的绘画作品就有大、中、小不同的尺寸和规格,舞蹈专业学生跳舞的视频,播音专业的音频档案,影视专业的戏剧视频档案,等等,加上有些档案对温度、湿度等都有要求,这就对存放这些档案的地点有着一定要求。但是地方高校有别于专门的艺术高校,艺术档案的保存地点和存放设施不能符合要求。

三、加强艺术专业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对艺术专业教学档案归档建章立制

从制度上,应该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收集存档的体制。因为艺术专业的特殊性,所以在对档案管理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应该明确保管档案的范围,什么档案需要存档、怎么存档、存档年限都应该有具体的实施指导方案。明确领导、教师、档案管理员的职责,在整个过程中应承担的工作,从制度上给予保障。档案管理员要动态和定点两个时间点收集相结合。加大对艺术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的力度,培养教职工自觉保存和上交档案材料的意识。

2.艺术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处于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展,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应该应用到对艺术教学档案的管理中来,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艺术档案的生命,使得查阅资料变得简单轻松,有利于避免艺术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提高了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艺术档案处于沉睡的状态。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注重提升档案管理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如邀请艺术专家来讲座、外出培训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在工作中的鉴别能力。在当前所处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对教学档案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也提出了要求,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教学档案都是通过互联网传递,越来越多的是电子档案的使用,所以熟练掌握信息管理技术是必然的要求。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

艺术教学档案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收集和保护好档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应最大限度地对师生开放,发挥艺术教学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允嘉.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教导刊,2011(5).

数字化舞蹈论文范文6

关键词:俄罗斯 数字图书馆 知识产权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逐步建立数字图书馆,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凸显。与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起步较晚,但借鉴了各国的有益经验,形成了自己一套和国际接轨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不足,为我国政府部门制定信息政策法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简述

1994年4月,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召开了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主题的第四次图书馆研讨会,会上和维古尔斯基(К?В?Вигурский)等学者详细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产生、概念及特征等问题。1998年,俄罗斯启动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发展,出台了《俄联邦数字图书馆》部级规划草案,资助150多个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项目。同年,俄罗斯政府和机构开始投资由俄罗斯科学院、教育部、国家通信委员会、国家档案馆等10个部门参与的“俄罗斯数字图书馆”计划,并于1999年1月起规模实施,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进入实质阶段。1999年,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制定了《数字图书馆构想》,在其框架下,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开始了学位论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前论文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篇。另一家国家级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也在2001年开始了馆藏文献数字化转换,迈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第一步。2004年底,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rusneb.ru)正式开通。为从总体上规划和指导俄罗斯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统一认识和行动,2004年7月成立了合作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工作小组,签署了实施建设计划协议。2005年2月在莫斯科组建了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协会,同时通过了《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协会章程》和《数字图书馆创建者建设数字图书馆资源相互关系原则》,标志着地方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全面展开。

2、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驱动多媒体海量数字信息组织与互联网应用问题各方面研究的技术领域,为读者提供一了个在网络环境下跨仓储的、统一的、高效的访问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以及高质量信息的生成、组织和检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组织和使用信息的方法,然而它却不可避免的触及到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指按照一个国家的,赋予知识产权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问题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前者既促进后者的建设同时又制约着后者的发展。

2.1 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

2.1.1 信息收集、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

要想建立一个有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就要建立一个有特色的数据库,而数据库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特色信息的收集工作。目前,俄罗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采集的信息资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已丧失版权的年代久远的图书文献,例如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建设的数字馆藏“俄罗斯记忆”就是将孤本斯拉夫语书籍和16世纪基里尔文字的书籍数字化,但这些对信息要求多样化的数字图书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它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创新的,有意义的,高质量的,广泛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受到极大地冲击。因此,数字图书馆需采集大量的拥有独立版权的,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这就引起了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

2.1.2 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

俄罗斯学术界一直对信息资源建设为数据库过程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即从广大社会公众处获得的信息资源,将其建立为数据库,著作权归属问题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信息资源如果只是对某一特定的作品进行类似翻译的组合编辑,是为了提供一个中间级别的描述,无需查阅原文,且最终的数字图书馆中凝聚着创造者的智力成果,那么数字化信息资源所产生的新的著作权应该属于将其数字化的人所有,于原来的作品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即数字图书馆根据实际的需求筛选到有价值的信息,到接下来对数据的加工、存储、和提供给用户,信息在数字化和增殖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知识产权关系。而数字图书馆在使用了具有版权的作品后,又成为了数据库产品的著作权人。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就是对原来各种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复制行为,如文本、图像和声音经过数字化加工后形成的各种数据库,没有人为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信息的创新,更没有新的作品产生。因此,版权应归信息所有者所有。

2.1.3 信息资源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

信息资源网络传播过程,即数字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服务的过程。数字化后的信息要靠互联网来传播,但网络的开放性使一些用户可以不用授权即在互联网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复制,这就使相应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了损害,与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生了冲突,引起知识产权问题。

2.2 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措施

从俄罗斯数字图书馆进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多元化的主体,图书馆界、档案馆界、教育科研界、金融界、信息产业界等部门都参与其中,这些众多的因素使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呈现组织形式多元化的特点,也导致了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过程的复杂性。俄罗斯在2006年12月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其中第四部分第七编“智力活动成果与个性化手段权”(简称知识产权编)强化了对各种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度使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建设如履薄冰。但俄罗斯信息化各界人士还是根据俄罗斯的实际情况,结合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探索,总结出解决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法,虽然还存在一定不足,但仍值得我们借鉴。

2.2.1 俄罗斯数字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知识产权的获得

保护知识产权是俄罗斯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础。上述《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知识产权编,使知识产权无可争议的成为与物权法和债权法并列的民法典内容,为世界民法典编纂史开创了一个先例;同时它使法律基础更加系统化,加强了对著作权人、创造人和独占权拥有人的保护,加重了侵权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在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时,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如何获得知识产权版权就是数字图书馆界的头等问题。

数字图书馆要大量的使用信息资源,使其长期面临大量授权的问题,逐一取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无疑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只能加大数字图书馆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将在信息资源搜集、建设中,各种途径获得的、多类型的信息资源的版权授权结算,以此完成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管理。

第一,通过与图书出版商合作,完成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作为作品出版的主体,出版商具有明显的出版资源优势。俄罗斯出版商手中握有大量的出版资源,且作者众多,特别是在著作权上可与作者一一对应。数字图书馆同出版商合作后,借助出版商丰富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及经验优势,通过出版社的明示公告,利用作者在其出版的作品的授权,不仅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取得了著作权人对数字图书馆的授权。同时数字图书馆也发挥出了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其展示平台,对出版商及其提供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双方在出版利益及知识产权管理上都得到了共赢。虽然这样并不能完全解决数字图书馆的侵权问题,但这样的授权模式对数字图书馆未来侵权行为的完全避免还是非常可行的。数字图书馆通过出版社获得了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加大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加快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而出版社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的网络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出版商的知名度,扩大了其经济效益。因此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同出版商的密切合作成为实现其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途径。

第二,通过向版权人直接获取授权,完成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俄罗斯文化博大幽深,涉及到的作品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泛,特别是俄罗斯的芭蕾舞、话剧、歌剧等在世界舞台都享有极高的盛誉。这些作品形成的数字资源在俄罗斯数字图书馆馆藏中也占有相当的规模。这些音像作品在搬上数字图书馆平台前,很多都尚在版权保护期限内,因此,俄罗斯的数字图书馆,要根据其不同的版权状态,分别向其版权人直接获取授权。如要想将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舞蹈录像数字化并上网传播,就要获得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授权许可,还要获得原作品作者、表演者的许可;如要将电影作品数字化并上网传播,则要获得制片人的授权。因此直接向版权人获取授权,也是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手段之一。

第三、通过从数据库开放商获得授权,完成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大部分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在自建数据库的同时,也会通过采购渠道购进部分数据库来充实自身数据库的不足。购入的数据库如需提供上网服务,购入方就需要向数据库开放商提出请求,并通过付费直接购买其网上服务的授权。这样通过数字信息的传递,不仅完成了信息价值的提升,还完成了著作权的授权转移。例如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通过订购,获得了荷兰爱尔兹威尔出版社的350种高质量期刊的使用权,使所有参加该基金会的成员馆都可以通过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数字图书馆终端免费利用。因此通过向数据库开放商获取授权,也是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手段重要的一环。

第四、通过从著作权延伸集体管理制度获得授权,完成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俄罗斯是实行著作权延伸集体管理制度的国家之一,俄罗斯著作权协会、俄罗斯多媒体和数字网络协会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它主要由国家委托授权,对所有权利人的权利进行管理,在权利人无法行使其著作权或行使著作权利存在实际困难时,取得众多的著作权人的授权,将其著作权权授予某一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并与了未来使用者或使用单位洽谈使用条件,在适当条件下收取费用并在著作权人之间进行分配,其代表作者向数字图书馆集中授权,由机构代为管理和行使的组织形式。它是著作权人与使用者的“中间人”,它既保护了著作权人的权益,又使使用单位免去了寻找著作权人的困难和麻烦。《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的1242条至1244条具体规定了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并在其中规定了延伸的著作权管理制度。其中第1244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案集体管理组织可以取得国家授权,从事下列领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1)已经发表的(有歌词或无歌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作品、作品片段进行公开演出,包括传播在内的无线或有线播放的专属权;(2)(有歌词或无歌词的)音乐作品在音像作品中被使用时,其作曲者对这种音像作品的公开演出或无线和有线播放取得报酬的权利;(3)造型艺术作品以及文学和音乐作品的作者手稿的追溯权;(4)录音制品和音像作品的作者,演出者和制作者对为个人目的的复制录音制品和音像作品取得报酬的权利;(5)演出者对公开演出以及录音制品无线或有线的商业播出取得报酬的权利;(6)录音制品的制作者对公开演出以及无线或有线商业播出取得报酬的权利。”但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与数字图书馆和著作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上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很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还亟待解决。

2.2.2 俄罗斯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法律方面的保护。法律保护一方面指,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界如何在俄罗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保护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下,取得合法的著作权授权;另一方面指,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如何寻求自身的法律保护。什么是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维古尔斯基(К?В?Вигурский)认为,数字图书馆服务应该是能提供对信息对象的支持和利用的全文系统。该系统要包括各种类型的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够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检索。高效的用户服务虽然是数字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重要焊接,但知识产权问题才是数字图书馆服务成败的关键,而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最终要依赖技术。也就是说要采用各种版权保护技术来保护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自主知识产权。《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法》第12条中明确规定:“图书馆有在保护和发展文化的联邦纲要框架内建立自动化数据库的义务。”第19条规定:“国家支持和保障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合理利用馆藏。”因此,图书馆有权利和义务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实现资源共享。最后《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保护法》赋予了信息系统拥有者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与义务。由此看出,俄罗斯法律是对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自主知识产权是给予保护的,因此对俄罗斯数字图书馆来说,只要能很好地防止被他人侵权,就可以达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目的。

第二,技术方面的保护。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为信息的利用与广泛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它使信息的复制成本大大减低,而版权的交互性在无限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凸显出来。21世纪初期,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对其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近几年随着各方面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俄罗斯数字图书馆利用先进的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对盗版与非法复制进行了有效地防范,保护了图书馆数字化作品的版权。比如,为防止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破坏,采用了访问控制技术、加密和数字签字技术、控制作品的使用次数、使用方式技术、设置有效防火墙将局域网与外网隔离技术、添加反复制设备及追踪系统、建立数字作品集中管理系统、对数字作品进行分类集中管理等等。为数字图书馆树立了一道道安全屏障,探索出一条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信息服务机制。

2.2.3 俄罗斯数字图书馆法律基石――《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法》修订实施

以2009年俄罗斯总统图书馆建设为契机,俄图书馆界提出修订《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法》以突破著作权制度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限制。经过一审、二审反复的修订,最终确定“为保存俄罗斯图书馆馆藏文献并向用户提供使用,国家图书馆可对如下文献进行数字化复制:陈旧、破损、有瑕疵的文献,借阅流通时可能导致损坏和丢失的孤本、善本、手稿等珍贵文献,有科学和教育意义与价值的文献,制作和向用户提供文献的数字副本时,应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按《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的规定进行”。《事业法》虽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著作权的束缚,但还是达到了对《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的突破,使著作权成功首次加入到图书馆立法当中,有效地解决了国家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著作权问题。从修订《俄罗斯图书馆事业法》入手,明确了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性质、职能与义务等,也解决了困扰数字数字图书馆多年的著作权问题,对知识产权法强化著作权而挤压公众利益形成法律上的制约,填补了现行法律在这方面规定上的缺失与空白。最终使著作权人,数字图书馆及广大公众,在责任方面不仅能相互制约,也能实现利益共赢。

3、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需完善之处

(1)应进一步明确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因此作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数字图书馆会面对较传统图书馆多的多的知识产权问题。虽然法律在不断完善,但新的知识产权法和图书馆事业法并未改变数字图书馆的困境,法律的保守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永远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应尽快明确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数字图书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既保障了数字图书馆的地位,也保障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促进国内立法与国际接轨。知识产权问题贯穿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应用的始终,涉及到文献资料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在这些方面,各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中所使用的法律不尽相同,且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和有关法律以加强其竞争性,这都给数字图书馆建设带来很多前所未有的棘手问题,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冲突日益严重。为此,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不仅要立足本国的基础,还要加强与国际的接轨,更好的促进国内数字图书馆的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要多很多,这就给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结语

俄罗斯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产权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上的运用问题,它一方面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制约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制约着社会公众的利益。中国与俄罗斯在知识产权方面有着类似的国情,面临着同样的任务、问题与国际压力,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存在坚实的基础。我们在此探讨知识产权问题,目的是使中、俄两国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在WTO、WIPO、APEC等国际场合的配合,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防止知识产权滥用,使更广大的社会大众能从中受益,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娟.试析俄罗斯著作权延伸集体管理制度[J].知识产权,2011(5):91-96.

[2]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冠玺,李筱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与国家发展政策的整合[J].法学研究,2005(6):109.

[4]王志华.论俄罗斯知识产权法的民法典化[J].环球法律评论,2009(6):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