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1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成熟,各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朝着现代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化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高校档案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但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若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则可能引发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1制度风险

当前,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用以确保数字化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只能利用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进行维护。这就为许多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为了达到目的,对高校档案信息进行恶意窃取、攻击和破坏,严重危害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靠性。

1.2外来风险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之后,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大难题之一。1)计算机病毒。病毒被视为网络最大危害之一,网络所有终端与通道都可能遭到病毒的严重攻击,如今,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虽然,配套杀毒软件也相应问世,但由于杀毒软件相对滞后,因而网络病毒依然肆虐,难以彻底清除,这样极易导致高校档案信息丢失;2)非法访问。无论对于内部非法访问,还是外部非法访问,均有可能使网络遭受非法篡改与攻击,对档案资源的安全造成威胁。

1.3物理安全风险

物理安全是指系统相关设备受到物理保护,因而免于丢失,不受破坏。具体而言,指的是防止计算机设施以及媒体等免受诸如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及人为操作失误所造成的破坏。物理安全风险是指计算机设备及设施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毁,受到地震、火灾、水灾、辐射、盗取、线路截获等的破坏。

1.4管理风险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若保密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也会对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带来直接影响。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并未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认识也十分薄弱,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管理人员还未跟上步伐,不少管理人员无意识中将档案信息内部网络结构或用户账号、口令等泄漏出去,再加上对于档案机房管理不严格,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1.5信息安全评估风险

由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评估起步较晚,因而仍存在不少风险和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管理层对于档案信息安全评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评估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与此同时,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评估水平普遍不高;

(2)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及技术标准亟待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不仅是一个管理过程,还是一个技术过程,需要以具体环境及情况为依据,对工作流程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科学地制订,尤其是实际评估中的定性、定量方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都需要通过实践摸索进行进一步完善;

(3)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漏洞地逐步增多,档案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发力度。但当前多数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风险评估意识及技能,因而导致安全风险评估工具难以得到快速发展与有效利用。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2.1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为了有效确保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高校档案部门应以国家档案局所的信息化建设纲要为指导,以自身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我国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用以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运行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我国应针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2搞好基础性工作,保障档案信息的物理安全

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应扎实搞好基础性工作,将档案信息可能受到的泄密风险降至最低。一方面,对于系统安全性而言,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则不同厂家型号不同的设备,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为避免某网段的安全风险蔓延整个网络,应进行子网设置,采用分级及分段物理隔离方式,形成相应的日志,并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扫描;此外,还应注重对网络信息范围进行控制,结合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对捐献或寄存形式进馆的档案资料及集体、个人档案是否允许上网等保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应将上网的档案进行安全级别的划分,并予以加密,只有达到一定安全级别的用户,方可利用此档案;同时,还应注重加快制定档案信息安全响应机制、档案数据库安全响应机制、灾备数据恢复机制等。

2.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为了切实搞好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关键仍在于人。必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加强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建设,要求各个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及良好的工作作风;应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要求大家各司其职,不能逾越自身管理范围,更不能借助职能之便轻易泄漏档案机密;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如进修、轮岗等学习,以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此外,高校还应从政策及待遇方面出发,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高校档案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

2.4搞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首先,应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调研,尽快熟悉高校档案管理组织的结构及具体情况,针对组织战略,业务类型、目标、流程,所依赖系统的基础性建设及档案安全需求等问题,进行全面调研与诊断;其次,应注重搞好档案信息资产识别工作,参照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组织的实际业务流程,对档案管理系统IT资产予以识别,如软硬件、信息收集、分类、筛选、统计等,列出清单,对资产的重要性及业务信息流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价值对档案资产进行分级标识;再次,搞好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结合所列出的重要资产清单,对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标识与处理;此外,应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的脆弱性识别,针对重要资产所面临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最后,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制定相应风险控制及防范计划。

3.结束语

信息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应用,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因此,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绍忠.数字化档案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档案,2011(06):157-158.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2

关键词:高频震荡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症 常频机械通气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ecurity of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ne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78 cases,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39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using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 control group adopts Chang P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oxygen ti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change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 different time.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xyge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comparison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blood gas analysis an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ime changes also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1). Conclusion HFOV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oxygen therapy time, children improve pulmonary oxygenation function, reduce mortality, is a kind of high safet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Keywords: th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Chang Pi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成为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且死亡率较高,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较常见的治疗难题[1]。新生儿由于肺部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严重缺乏,极易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此病在早产儿中较常见,主要临床症状是患儿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较明显的呼吸衰竭,患儿面部青紫,呼吸困难等[2]。传统机械通气方法无法使患儿的低氧血症得到很好纠正,临床疗效不理想。HFOV目前已广泛应用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本研究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8-35周,平均28.6±0.2周,出生体重900-2400g,平均(1889±31.2)g,孕周30-33周,平均(31.3±2.6)周;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27-36周,平均28.4±0.3周,出生体重900-2500g,平均(1885±31.4)g,孕周30-34周,平均(31.6±2.3)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及胎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胸部X线检查及行血气分析。观察组:(1)呼吸机初始参数:吸氧浓度(FiO2)0.4-0.8,平均气道压(MAP)10-15 cmH20,吸气峰压(PIP)30-35 cmH20,呼气末正压(PEEP)15-20 cmH20,呼吸频率(R)600-900次/分,调节振幅20-25cmH20,振荡频率10-15Hz,呼吸比(I:E)1:2。(2)参数调节:将动脉血气分析维持在正常范围,使其胸部X线片显示隔肌位于第8-9后肋水平,并降低吸氧浓度至0.5以下,再逐渐降低调节振幅和平均气道压,当平均气道压<8-10 cmH20,吸氧浓度<0.4,将呼吸机撤离。

对照组:(1)呼吸机初始参数:吸氧浓度(FiO2)0.6-1.0,平均气道压(MAP)12-18 cmH20,吸气峰压(PIP)22-28 cmH20,呼气末正压(PEEP)5-8 cmH20,呼吸频率(R)40-60次/min,调节振幅25-35cmH20,振荡频率10-15Hz,吸气时间0.3-0.5s,呼吸比(I:E)1:2。(2)参数调节:根据胸部X线结果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将动脉血气分析维持在正常范围,并逐渐讲呼吸机参数下调,当吸气峰压<16 cmH20,吸气末正压<5 cmH20,呼吸<30次/min,将呼吸机撤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同时间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并作临床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ó=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不同时间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

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常频机械通气和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广泛使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由于肺泡广泛萎陷,使通气换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出现酸中毒、低氧血症等不良症状引起持续肺动脉高压,加重患儿病情[3]。故及时正确改善患儿通气换气功能,提高肺氧合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关键。

HFOV是一种较新型的机械通气方式,其以接近肺共振的低气道压力、高频率及低潮气量行通气[4]。当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时,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出现利用障碍等现象,引发肺顺应性下降和肺泡萎陷,降低肺氧合功能。而高频震荡通气可通过合适的肺复张措施重新扩张肺泡,使平均气道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防止肺泡萎陷,加速肺组织内气体交换,从而改善氧合,并加快二氧化碳的排除,HFOV以与肺共振接近的高频率,在低气道压力及较小潮气量的状态下进行气体交换,可有效减少压力伤,也可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5]。故采用HFOV治疗的患儿,其肺容量明显要高于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本研究采用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后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不同时间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氧分压,并迅速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思涛,郝虎,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3):191-194.

[2] 刁诗光,邱燕玲,王冬妹,等.早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09,4(8):634-636.

[3] 游楚明,傅万海,孟琼,等.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2):99-101.

[4] 王成虎,翟颖如,曹移民,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9):1200-1202.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3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媒体融合;信息安全

档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对于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以档案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点为抓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已取得些许成就,建设成果多以纸质化、具体化、实物化等固态化方式呈现,数字化成果、网上服务较少。5G时代,信息、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虚拟传播的手段与效果日益强化,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师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拓展校史馆、档案馆的教育功能[1],提高档案在校园文化服务中的地位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拓宽档案文化价值

高校档案具有记录查考功能[2],是高校精神面貌变化史的真实写照,记录着先人为学校发展默默奉献的光辉事迹,记录着学校师生奋发图强、刻苦钻研的时代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3]。高校可以将折射学校发展沿革的素材运用于校园硬环境建设,赋予一景一物以文化底蕴;将冰冷的档案信息融入校园软环境建设,实现校园物质与精神文化传承。利用档案中生动鲜活的素材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既生动又极具说服力,既直观又极富历史感,有助于加速校园文化的凝练,充分发挥档案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有效平衡档案文化价值结构失衡问题。

(二)增强师生归属感

归属感是个人被所处环境接收、认同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既是衡量师生对学校满意度的指标,也是师生在工作、学校、生活中秉持的一种积极态度。[4]归属感与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呈现正相关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愈成功,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就愈加强烈。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借助档案进行校园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高校自身竞争力,扩大海内外影响力,深化大众认可度,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

(三)助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高校档案因具备直观性、历史性、知识性等特点,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部27号令第八条更加强调宣传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更加注重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并增设了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衡量标准,有助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和文化教育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

1.技术变革机遇。5G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高校应将档案工作重点转移到线上服务,对现有资源进行数据化,并借助5G技术对档案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利用需要、利用动机、利用行为数据等)进行快速采集、实时分析、深度挖掘、精确预测。2.人才结构调整机遇。在“5G+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档案部门对技术有灵敏的应对与接纳能力,应抓住技术机遇,用活档案信息资源;需借助5G的时代契机,优化档案部门人员结构,引进计算机、通信技术人才,合理调整人员结构,为档案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3.资源开放共享机遇。[6]5G技术可以有效实现线上不同档案管理系统间的对接,方便线上查档、异地查档、跨平台查档,为高校档案资源区域性开放共享提供机遇;有利于展现高校历史底蕴,实现高校档案文化教育功能,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二)5G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1.资金投入问题。高校档案部门的场馆建设、平台架构、具体服务等还未充分与新兴技术相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楼宇等技术在档案馆建设中应用也较少。档案部门,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以服务为主,具有非盈利性质。5G时代,现代化档案馆建设迫在眉睫,相互独立的不同管理平台的连接、数字展厅的建设、人才的引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7]2.信息安全威胁。5G时代,数据挖掘、用户画像等信息技术可能会未经用户允许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况且目前高校档案部门关于用户信息的管理与保护制度不健全,容易造成个人数据泄露,甚至危害档案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3.资源开发类型转变。在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需求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智慧化、个性化的特征。传统的图文结合形式已不太符合公众的喜好与习惯,与媒体影视平台融合,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宣传[8],可以有效提高用户利用率,扩大档案文化影响力。

三、5G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5G时代,高校档案部门要深化教育部门将档案管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的理念,提高档案专业理论素养及将档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常态化意识,加大资金的投入比例,解决档案服务资金受限制的难题。同时,高校档案部门应从服务理念、信息化、人才队伍、媒体融合、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化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转变档案服务理念

1.精准服务。精准服务包括档案内容精确性与档案服务及时性两方面。[9]对用户已明确表达的利用需求,高校档案部门应尽可能及时、准确地予以满足,提供精确的档案内容;对用户意识到但没有表达出的利用需求和潜在利用需求,应运用细粒度分析进行匹配,做好预测,实现全方位、超前式、创新式服务;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对未满足的信息需求做好记录台账,以便进一步完善。2.高效服务。信息具有时效性,提供的及时性可以决定信息价值的发挥程度,由于档案工作者数量有限、信息查找速度有限,往往存在回复不及时现象。在5G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回复、自动记录用户借阅信息,根据用户在其他平台的检索记录精准推送等功能加强,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成本,确保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的实现。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工作管理方法更智能。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发挥5G技术特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馆藏档案数字化,利用5G技术的高密度性促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提供海量云存储空间,丰富信息资源存储载体,有效实现档案云存储与云备份,进一步夯实数字资源,扩大开放利用。其次馆藏档案网络化,利用5G技术的高速率、低功耗、低延时特性将数字化档案信息置于网络,方便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挂接,在提升速度的同时控制成本,优化流量高峰期下载速度,给予用户人机交互快速回应。最后馆藏档案建设规范化,包括存储格式、著录规则、元数据方案、信息资源网络体系结构等的标准化,以方便不同软件与系统兼容,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三)聚焦档案人才队伍转型

档案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临时团队,集各部门人员为一体,加强校史馆与学校自身专业的合作,如新闻出版学、档案学、历史学等,强化学生专业自信的同时锻炼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多层次了解学校的艰辛发展历程,使得校园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其次需要抓住5G时代技术变革的机遇,优化档案部门人才队伍,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移动终端跨越时空限制参与档案行业知识讲座和学术会议,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调整招聘计划,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扩大招聘范围,将计算机、通信类人才纳入招聘规划,增强对5G人才的吸引力,使得档案工作者具备拍摄视频、剪辑视频、短视频账号运营等能力。最后需要重视人才储备,5G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高校档案学专业需开设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相关课程,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信息素养,贯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型理念,加强学科交叉的深度与广度。

(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5G凭借超强移动宽带、超低时延通信和大容量网络连接等特点可以有效完善档案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及APP等新媒体建设[10],充分发挥响应式网站自主响应用户行为及设备环境的优势,实现不同终端兼容。媒体融合兼顾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有效实现数字信息传播的无边界化与去中心化。[11]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容编辑需要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上引入VR、AR、AI等技术,而5G技术数据传输高速率、低延时、数据容量高密度的特性刚好解决AR、VR、AI技术发展受限的难题,有助于提升用户沉浸体验层次,提高校园文化宣传效果,助力高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网上虚拟档案馆(室)、网上校史馆、虚拟展览。数字信息传播过程中需要防火墙技术、加密算法、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而5G使技术响应时间缩短,加速平台上节点间的传输速率,提高数字信息的共享效率。5G+区块链更可以实现双赢,既提高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可靠性,增强档案信息一致性,使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成为校园文化服务和信息流转的管理者、监督者;又通过增加节点等减少堵塞时间,提高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实现校内相关部门间、跨校合作,在加强数字信息的安全防范,保障校园文化宣传内容的真实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5G技术加持下网络传输速度更快,档案数据和用户数据更容易被获取。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应树立档案整体安全风险意识,将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纳入高校信息管理部和网络监督检查部管理范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计算机管理体系应从整合化角度制定安全管理战略,通过建设高层次网络防护体系,在软件层面保障档案信息安全。5G时代,还需要注意防范档案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加强档案安全顶层设计,加强异地查档维护工作,通过引入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档案信息在线监管,促进档案信息监管的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同时,高校还应利用5G时代档案数据标准化处理的优势,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加密,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标准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4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策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信息化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现象,影响到行业的各个方面,这对于高校档案管理来说也不例外,信息化的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中重要内容,对高校档案的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档案管理建设的脚步。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对档案信息化认识不足,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档案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高校领导缺乏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把档案信息从资源的角度加以认识,使得高校档案管理长期停留在建档、管档、查档的水平上,许多有利用价值很高的档案材料常年废弃在角落里,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形成把档案作为一种资源去使用,给高校档案管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二)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许多高校档案人员整体水平还较低,在人才结构、知识结构等方面和先进国家的档案管理人员相比差距较大,还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既精通档案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知识的人才非常匮乏,制约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些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大部分属于兼职的性质,较低的综合素质难以胜任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严重地阻碍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造成一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三)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障碍是由于认识不够造成的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的设备和人员配备受到了制约,阻碍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保证人员技术、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方面的配套,同时为了维持这些硬件和软件的正常运转,还需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日常维护和集中管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属于高校行政管理的范畴,学校的经费主要投入到教学、科研等领域,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有限,造成高校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给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四)网络安全问题

档案信息管理需要正确处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做到合理开放和严格保密相结合,这是由于档案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加强了档案部门与外部间的联系,降低了档案保管与获取的成本,但也相应带来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如电脑黑客破坏、电脑病毒、非法访问等,给档案的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档案管理要树立“电子档案”的观念,必须转变档案管理以往只是简单的收集、借阅、整理模式,在观念上与信息社会接轨,要摒弃手工操作管理的观念,树立通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来实现档案的自动化管理,认识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储藏,其更大的价值在于传播,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档案的传播更为便捷,使档案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另外,要树立电子档案观念,在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档案由于其成本低、便于储存和查询速度快等方面的特点,必将取代纸质档案,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从行动上跟上文件存储电子化的脚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和便捷性。

(二)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

在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基础素质的基础上,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重点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加强相关网络技术人员配置,适时进行相关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方面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设备的技能,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强大的人才队伍建设,加速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三)加强软硬件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数字化设备和网络系统是档案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其核心是计算机网络,还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存储器、路由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因此,为真正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一个全国高校档案信息化网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的查找、接收和归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社会共享,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四)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要顺利实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必须重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保障问题,通过投入人员和资金完善各类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安全防范和处理的能力。在制度上,要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对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要通过防范机制杜绝非法操作;在管理上,定期升级、经常维护。在技术上,通过部署硬件防火墙等措施,对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行周密的保护。

三、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展的主题,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料也不例外。当前我们既要高度重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系统性。高校可通过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加强软硬件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方法和策略,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5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需要进行优化整合和共享,以便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优化管理,促进高校不断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要想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便对档案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服务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构建成基于网络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本文就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内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提高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环境;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155-02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真实的记录,其中档案管理工作孕育而生,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均需要使用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各自行业或企业中的各种信息与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档案资源管理在社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高校的教育、科研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均需要形成各类档案管理资源,其主要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和记录.但是在当今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无法适应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发展,因此,需要对高校档案资源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以便更好的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

1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内涵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指的是在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现有配置和管理的前提下,对数字化档案资源进行建设和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从而对目前分散的档案资源结构进行有效的优化组合,以便确保高校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高校档案资源的合理布局以及优化配置效果和作用.在对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内涵的了解时,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首先,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需要建立原有的档案资源收集、整理以及保管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档案资源现有的配置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其次,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便更好的解决高校资源分散性、独立性以及封闭性等问题,以便确保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转变为多样化、综合性以及递增性的发展趋势.再次,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需要在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实现,其中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完成,需要将传统中的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的档案资源,以便利于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并实现跨时空的共享.另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其涉及到的变革有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的转变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档案信息、软件和硬件设备、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2].

2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必然性

在教育领域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信息技术就逐渐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中.随着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建立的与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连接的校园网,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环境下,校园网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并逐渐研发出新一轮的软件,以便为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提供前提基础.高校档案资源是学校信息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涉及到党政的管理、科研、学生、基本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出版、财会、声像等多方面的内容.另外,高校档案资源来源比较丰富多样,其信息量是庞大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发挥出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高校档案资源管理水平比较低,与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要求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为网络共享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产品比较少.同时,高校档案资源比较分散,通常分散在各个部门业务的系统中,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急需要对高校的档案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共享,以便有效的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的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和条件,对现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化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条件,对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和前提条件.通过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3].

3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标准不统一

档案资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资源,同时,也是高校各方面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对其科研、教学、各项组织活动等的全面、系统的记录.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需要有一套标准体系,能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标识、存储、交换、管理、检索等统一规范.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以便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还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档案资源管理标准化的程度不够高,不管是在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方面,还是在档案软件开发的方面,均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目前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存在较大的问题,其资源整合和共享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2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人员队伍质素较低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在整合与共享的过程中,所有的工作环节包括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内容,在各个环节和工序中均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人员队伍素质不够高,其中大多数工作人员沿袭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无法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工作人员只具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力,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高.同时,缺乏法律、信息安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4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措施

4.1 建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标准

要想有效的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就需要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充分考虑到档案资源管理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化体系.其标准化体系包括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技术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总体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管理标准以及档案资源整合的工作标准.其中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技术标准指的是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和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总体标准包括术语标准、其他综合标准.档案资源整合的工作标准包括接入系统的各个信息服务机构其日常的工作和服务标准.在目前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对其标准的设立不够重视,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在当今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中,只有对其制定出标准要求,才能够发挥出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价值[4].

4.2 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人才资源队伍的建设

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时候,需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在人才队伍中需要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专家、法律工作者以及信息安全专家等.但是在现阶段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要求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重视高校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便确保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研究与建设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开展.因此,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中,需要重视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以便为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供前提条件.首先,需要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充分了解档案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其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各个领域中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信息处理技能,以便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处理档案中的信息.另外,还需要对高校档案工作者进行计算机技术培养,以便在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操作的要求,熟练使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手段,以便对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研发,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5].

4.3 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对高校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档案信息的安全屏障.在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中,尤其需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其也是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使用信息安全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强化管理,从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安全性.为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一道安全有效的屏障.其次,需要注意改善档案资源管理机制,从而有效的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速的信息网络环境是信息资源存储、收集、传输、开发、应用等工序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在高校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对其进行统一性的管理,建立数字化的资源体系,以及网络化的服务管理系统.以便有效的实现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另外,高校档案部门需要以建设档案资源为核心,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法制建设为保障,从而实现档案工作中心的转移,对档案资源管理系统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以便为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基础.

4 总结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中,教育领域也逐渐实现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对其进行整合和共享,可以适应现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促进高校的发展.在对高校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时候,还需要对其标准进行指定,并需要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便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14,14(03):147-148.

(2)何振,蒋冠.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建设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9,17(04):215-216.

(3)向立文.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条件研究[J].情报杂志,2012,21(12):102-103.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范文6

随着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的推广,目前高等学校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在带来高效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财务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文中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下高校财务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系统研究了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等学校;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信息安全

1高校财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下,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查询、会计数据的决策支持等基本都以电子数据为基础,都要以会计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前提。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因为人为操作失误、病毒感染、硬件设备故障等造成电子财务数据的部分丢失或错误,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电子财务数据的完全破坏和丢失。这一方面影响高校正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需要根据纸质的会计档案修正电子财务数据,特别是在电子财务数据的完全破坏和丢失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纸质会计档案重新建立电子数据库,在个别严重的情况下无法完全重建电子数据库,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完整。

2造成高校财务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1相关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规章制度用于规范职工的操作,为业务办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南与约束。部分高校虽然已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也制定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但并不注重相关制度的落实。首先,部分高等学校只是重视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电算化业务规范,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规范进行会计核算业务,但很少注重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禁律、维护手段和频率等内容。其次,大部分高等学校都没有切实安排人员监督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落实,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约束性。最后,部分高等学校虽然安排了监督会计电算化制度实施的工作人员,但是往往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发现同事甚至个别领导存在违反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情况时,也不方便监督与更正。由于会计电算化制度不能切实实施,给高等学校的财务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2重视力度不够

会计工作是一个高校的基础和保障工作,基本上所有高校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都很重视会计工作,但是往往重视的是高校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入和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会计报表的准确真实等会计业务,往往忽视会计电算化电子档案和数据的管理。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很多高校还是沿用老的管理模式,对纸质凭证及其他会计档案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建档保存,但是对电子数据保存和使用的管理却远远落后。个别高校甚至在日常的工作中根本不理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备份及维护,只有在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时,会计人员才会在软件工程师的指挥下备份会计电算化数据,清洁维护会计核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会计信息很容易被破坏或丢失。

2.3会计电算化设备相对不足

首先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特殊领域。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具有很强的财务专业知识,但是一般不具备信息安全知识。在构建电算化系统时和后期的电算化系统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往往要求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只注重会计电算化业务功能的实现,而很少切实考虑日后使用过程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致使很多高校的电算化设备没有不间断电源、数据备份冗余设备、财务数据异地备份所需要的移动存储设备等。其次,会计电算化设备的相对不足还表现在会计电算化设备的陈旧。很多高校重视电算化系统的初始构建,但是不注重后期电算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所用的服务器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在没有必要辅助设备的情况下继续使用,为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威胁。最后,会计电算化设备的相对不足还表现在会计电算化配套设置如存放房间、空调等的不足。

2.4专业人才缺乏

很多高等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业务的人员都是原来从事传统手工会计的会计人员或是现代会计相关专业毕业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由于缺乏数据安全的专业知识、不了解电子设备的性能及相关维护知识、会计业务的专业特殊性及忙碌的工作等,只能按照构建电算化系统时软件工程师的指导意见对电算化系统及数据进行简单的维护,甚至在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基本不进行任何维护操作。虽然现在已有很多高校的财务部门开始引进一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在财务部门这种传统的专业技术领域,计算机专业人员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可,导致很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开始慢慢放弃原来的专业而将更多地精力用于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的学习。

2.5会计电算化软件及设备的消极被动维护

很多高校都是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兼职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数据的维护工作。一方面这些工作人员都有正常的会计业务需要办理,并且这些会计工作基本被认为是其重要的本职工作,甚至是其考核的标准。这无形中导致了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会计业务而忽视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数据的维护,同时繁重的会计业务也使这些会计专业人员没有更多地精力去改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只能简单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数据的维护是一项即辛苦又看不到成果的工作。很多时候这份工作也就会被慢慢的冷落而变成消极地应付性的简单维护工作,这为财务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保障财务信息安全的策略

3.1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实施

高等学校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培训与学习,使会计工作人员熟悉会计电算化制度及其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重视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的意识。同时,高等学校财务部门应安排直接领导负责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定期抽查工作人员落实会计电算化制度的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从制度落实方面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电算化行为,保证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安全。

3.2提高重视程度

财务信息安全是会计电算化下高校财务工作的基础,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收入和成本管理、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会计报表等都必须以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稳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没有安全准确的财务信息,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将寸步难行。高等学校应切实提高对财务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财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力和物力上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与安全。

3.3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

一方面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电子设备的特性,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要设备存放在安全、清洁且恒温的房间,配备不间断电源避免服务器突然断电,配置必要的设备通过冗余技术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电子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将大幅度下降。高等学校应该在会计电算化所用电子设备接近使用寿命时根据其运行状况及时更换,避免因电子设备的损坏造成电算化系统的瘫痪和财务数据的损坏或丢失。

3.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性能,另一方面取决于电算化系统的维护情况,而后者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和财务数据的安全,高等学校财务部门应设置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及财务信息的维护岗位,聘用具有会计电算化维护资格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专业技术上为会计电算化下财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像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一样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专业的信息部门并聘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数据的维护,并进行专用软件的开发。

3.5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数据的维护

高等学校应要求会计电算化维护人员严格遵守学校会计电算化制度中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及数据的维护方式、维护频率及财务备份数据的保存方式等的规定,以规范完善的维护业务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稳定和财务信息的安全。同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高等学校应鼓励会计电算化维护人员根据单位的特点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及时更新电算化系统所使用的电子设备,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作者:孟庆书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6):48.

[2]王中健,张强强,贺志官.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现状分析的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2,(12):187.

[3]谷增军.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新会计,2011,(4):63.

[4]胡英松.信息化中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3.

[5]岳志雁.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J].山西财税,200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