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体系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法体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法体系论文

立法体系论文范文1

1概念对照法

有些习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对这类习题的解答,要对概念进行完整、准祷的理解.

例l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Okg,体积是2.5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分析完整准确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kg,体积的主单位是m3,于是取lm,物质的质量作为物质的密度.

2规律诱导法

例2在盛水的容器中放一物体,使物体紧贴容器底部,物体为长方体块,体积为0.001m3,求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分析题解正确与否与能否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规律理解透彻相关.初中物理教材为浮力产生的原因作了如下说明: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有了这个基础,再诱导展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依题意,物体“紧贴容器底部”,故物体只有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无向上的压力,故浮力(F)为零.讨论如若按以下解法

由于与规律不符,是不正确的.

3比值法

例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已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1倍,则:(1)甲的密度是乙的2倍,(2)乙的密度是甲的2倍,(3)甲、乙的密度相等,(4)甲的密度是乙的3倍(湖南省1990年中考题).

例4将“220v,l00w"的灯泡接在解由于灯泡的电阻是固定的,则110v的电源上,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讨论本题无需应用公式求出灯泡的电阻,再代入公式求实际功率.

4巧列方程法

对于多数物理习题,都可通过认真审题,确定出所要求的物理量,然后根据物理规律,寻找关系,列出方程,求解.例5导体的电阻分别为R1,R2,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6v的电源上,测得R:两端的电压为4v;把它们并联后仍接入6v的电源上,测得干线上的电流强度为1.5A,求R1,R2的值(1985年兰州市中考题).解依题意,各画出串联、并联电路图,把各已知量标在图上(图请自画).由串联、并联图分别得

联立上两方程,即可求得方程解:讨论应用此法解题,要求把方程建立在恰当的关系上(以上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在解题中不宜设过多的未知量.例如由串联、并联图分别得

这样无疑增加了方程的个数,增大了计算量,给方程的求解带来麻烦,也容易在解的过程中出现差错.

5倒推分析法

教学中,如果从需要求的未知量入手,采取倒推分析的解题途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例6有一个电铃,它的电阻是10Q,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应该是6v,但是我们手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8v,要把电铃接在这个电源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图请自画).已知求串联的R1值.思考直接求R2的途径(公式)

6受力分折法

一部分习题.可以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力的平衡”的概念来求解.例7将金属块用细线拴住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的读数为7.6N,再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6.62N.求(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金属块排开冰的体积.解分析金属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各力作用,画出力的示意图(图请自画).根据平衡条件,列出金属块分别受到的重力G、拉力T1和重力G、拉力T2、浮力F浮作用的方程T1=GT2+F浮=G

根据方程求得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得

讨论应用此法解题应注意:(1)正确分析出物体受的力,(2)等式两边单位要一致.顺便提及,不同类型的物理习题,应该采用不同的解法,而某些习题却可以用多种方法求解,通过一题多解可以开发我们的思维,找到最巧妙的解题方法.

论文关键词:物理习题解法思维

立法体系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 合同法 诚信理论 伦理道德

合同法是根据现实社会为了维护人们日常经济关系所产生法律,属于为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层面的制度设计,合同法在维护正常的经济交往秩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法条设计也呈现出许多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折射出社会主流伦理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合同法长久不衰的法宝,进而充分发挥合同法的客观作用。

一、合同法社会目标问题的伦理分析

社会目标问题属于合同法伦理有关问题分析的最重要的方面,关于合同法社会目标的伦理分析通常是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探讨问题。从这两者关于伦理问题的分析,可以更进一步认清私人与私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法律责任和关系。将合同法与社会学问题比较研究,在确保不侵害其他社会人的利益的前提下,确保合同法有关规定快速坚决执行,充分发挥其信守诺言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效用。合同法并不仅仅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而是确保实现保障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意思自治,在此种基础之上促使社会人更加自由自愿的追求个人认为正确的社会目标和人生方向。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合同法作为经济法类别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合同法主要的践行目的仍然是以较小的自愿价值,换取更大的价值,实现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有序高效进行。

二、合同法权利义务问题的伦理分析

从合同法的法理学的角度来说,合同的权利和义务重点体现出当事人双方的法律意志,共同体现合同的本质特征即双方法律意思表示必须符合规定和法律法规,不论是合同的订立、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双方自愿的共同意愿来进行,必须随时接受法律的价值考量,对于合同条款进行动态更新,及时将公正的合同条款补充进来。这种合同履行模式可以有助于保护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合同法会根据合同订立双方当事人的言语和行为的合理意思表示,进而确认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的合理性。这种说法可能在某些经典案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社会随着法制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为实现合同订立双方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必须进行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并且时刻将诚实守信作为该组织体系有效、高效运转的坚实基础。更加重视合同法履行行为的恰当性,因为恰当性在合同法履行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必须及时根据合同订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行动来判断影响他人的合理行为,纳入考虑的范畴。

三、合同法社会诚实守信的伦理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诚实守信越来越被我国的相关法律所重视,成为众多法律法规制定执行时所必须追随的基本原则。然而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和条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弥补的漏洞,这些都迫切的需要诚实守信这一伦理道德去加强约束和营造。因此,作为合同法同样需要社会给予诚实守信的伦理分析,顺应合理合法的发展潮流。在合同法的规定中涉及到合同的制定、变更、完善、执行、终止等环节,诚实守信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体现了当前合同法对合同当事人的精心保护。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体现的诚实守信。合同当事人在缔结合同之前没有任何关系和义务,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从新的合同关系中认识到,这是一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之上而发生的关系。二是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体现的诚实守信。按照《合同法》第60条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根据合同的目的、性质等重要的信息,要积极履行保密、执行、协助等职责和义务。三是在合同的终止之后的诚实守信。在合同所产生的民事关系停止之后,合同当事人就可以脱离合同的制约,停止对合同义务的履行,不再对合同、对彼此有责任关系。但是正是由于这种没有后合同关系的存在和约束,致使合同的有关内容、效力等在合同关系终止后被泄密、流失等,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关系终止之后,仍然也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履行保密、协助等相关义务。四是,在合同的解释过程中的诚实守信。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合同进行内容、效力等方面的解释,不但可以忠诚于合同本身,同时对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正确的起到解释和帮助作用。

四、合同法内在价值的伦理分析

法学界认为,合同法是以规范、调整、约束现实生活的契约等各种形式为目的的一种法律,可以说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因合同产生的相关利益关系转变成内在的价值。伟大的学者康德曾经说过,在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是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运动,而只有有理性的事物可以按照原则进行行动。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因着一定的目的和价值,自主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处理自己的财产,这样的行为都是由个人的内在价值所影响的。正因如此,法律法规是一种专门的关系科学,是不能纯粹的追求理论研究的,必须更加注重兼顾经验和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存在,重点考虑到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内在伦理价值以及之间的关系。在履行当前合同法中,必须要求合同订立和各条款符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志,履行法律的行为必须是遵循一定价值的正确伦理价值,存在本质上的行为控制要求,这样的伦理分析来解释合同法的内在价值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内心认可。合同法的效力受相关规定的限制和要求,不能忽略合同法的内在价值构造,要建立在各项规章制度已经渐趋完善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

立法体系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水力发电系统,自动化

前言: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般是综合利用的,往往同时承担着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渔业等多项任务,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要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并使系统的综合效益最优,仅靠人工来进行控制,其困难是可想而之,即使是采用一些基于现场的设备的分散控制也很难达到目的,在这样的一个复杂系统中引入基于数据中心的集散控制势在必行。因此在水力发电工程中自动化系统则应该受到相应重视!

一,水力发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在水力发电系统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控制、维护、管理三个技术领域发展极不平衡。

控制领域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最早,但是现有的管理自动化系统大多只处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料管理等,很少涉及技术管理。维护领域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发展时间最晚,目前只停留在计划维修和事后维修阶段,也即只处于手工化阶段。只是在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才开始研究状态维修、预知维修、远程维修等技术,而在我国,则仅处于开始阶段。

2,控制、维护、管理三个技术领域互相分离。

即组织结构上三者属三个不同的部门,信息互不交流或很少交流,决策互不联系。实际上,各个领域的决策均有赖于其他两个领域的状况及信息。显然,三个领域相互分离是不合理的。

3,环境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付出代价,同样水电工程也是如此,因此一些水力工程导致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工程兴建,对水文条件的改变,对水域床底形态的冲淤变化,对水质、小气候、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景观和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

(2)社会环境方面,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二,解决水力发电自动化系统问题的一些建议

水力发电过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正沿着为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的方向发展,即一方面将控制、维护、管理三个领域提高到同一个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水平;另一方面将三者集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即智能控制-维护-管理集成系统。最后还要关注环境问题使得水力工程系统得到综合的最优利用:

1,集成化

集成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功能集成即把控制、维护、管理三个功能集成为一个整体。今后,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还可能把更多的功能集成起来。

目标集成即把性能、可靠性、效益等子目标集成为统一的目标,使企业整体最优、整体效益最大。

信息集成即把整个企业的各种信息有机地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自然,在一个信息集成系统中,必须保证信息的统一性、协同性、互操作性,妥善解决信息的矛盾与冲突。

系统集成即从硬件角度而言,系统能根据本身需要,集各家之所长,采用不同供货商的产品,自然,这里要解决不同设备的互操作性问题;从软件角度而言,采用用户友好的基于图形的可视化组态软件构筑系统,既可用于仿真,亦可用于实时应用软件。

2,智能化

为使系统达到上述的目标,必须提高整个系统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智能度,即要实现检测智能化、操作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所谓智能化,即整个系统、各个领域(控制、维护、管理)、与生产过程直接相连的检测装置、执行装置等,均具有目标分析、状态及故障分析、行为及态势分析、决策分析的能力。

3,分布化

在一个庞大的集成系统中,部署分布必须合理,包括任务分布化、智能分布化。集成与分布相结合才能使各个部分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安全可靠,整个系统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运行有序,从而使整个系统在整体上获得最优的性能(质量)、可靠性(可利用率)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开放性

开放性包括如下几重含义:一个系统能博采众长,即选用不同供货单位且性能/价格比最合理的设备;根据发展的需要,在硬件上可以增加新的设备或子系统,在软件上可以增设新的功能,而且后者能与原来的系统构成完整的整体。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利用率,延长了使用周期或寿命。

5,促进水力发电系统的优化调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力发电自动化系统要结合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渔业等的优化调度,以达到综合效益最优。关键是为了使水力发电自动控制适应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可以进行:

(1)鱼道设置、大坝对上、下游生物的影响、景观设计等

(2)自动化系统设计从基于DDC的现场自动控制发展到基于数据库的管理中心集散控制,并结合发电、防洪、灌溉、航运、渔业等的优化调度,以达到综合效益最优。

因此结合具体水利工程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我国水力发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更有利于我国水利工程与环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必须全面了解其对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和影响的大小,以便有针对性的对系统进行设计修改并且对环境面临的问题提出防治的措施。

三,结束语

立法体系论文范文4

去年,优酷视频网站打造的“11度青春电影系列”,在互联网平台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和反响。其中系列之一《老男孩》,似乎一夜之间走红,在众多网友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微博到各类SNS网站,人们都互相讨论着片尾出现的主题曲,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而由此引出的“新媒体电影”这一全新概念也颇受关注。在过去几年,若提起网络短片,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的是网友拿起DV拍生活的草根作品,恶搞的,或者煽情的,有讽刺也有现实,有的着实在网络上风行了一把,有的却销声匿迹了。“网络短片”这个概念,始终和业余、草根挂钩。以《老男孩》为首的“新媒体电影”的出现和发展,比网络短片的形式更灵活。与之前以恶搞出名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自制网络短片不同,《老男孩》在众人怀旧的这一背景环境下,以青春、励志为主题,勾起无数人对青春的回忆,对理想和现实的思索。据优酷相关负责人称,“11度青春”系列电影了以往的网络原创短片定义,推出更具观赏性、符合网络传播特色的“新媒体电影”。何谓“新媒体电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认为:“作为一个生成中的概念,‘新媒体电影’应该是开放的,它相对于影院放映、录像带和影碟播放的传统电影而存在。目前学界对‘新媒体电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界定它还为时尚早。在我看来,‘新媒体电影’最重要的特征是与网络平台及网络受众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影与网络视频短片之间的新生事物,比传统电影更具灵活性和草根性,但比网络视频短片更专业,更有理想和抱负。”[1]

二、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意义的。而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扮演对意义的创造、交往、理解和解释的核心作用。作为促进文化生产的一种力量,传播媒介,特别是大众媒介和电子媒介,不仅加速了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产生、成长,而且使其本身也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文化要素。这就是媒介文化的生成基础。菲斯克《在传播符号学理论》一书的导论中说:“传播是人人皆知却鲜有完善定义的人类活动。传播与人说话,它可以是电视节目、可以是讯息的散布、它可以是我们的发型、也可以是文学批评……等形式,不胜枚举。”[2]菲斯克从受众的主动性、符号抵制与出发,以“文本-受众-体验”为基础,创造出一套以“权力-抵制-”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他的媒介文化理论以媒介文本为建体,以媒介受众为核心,以媒介体验为旨趣,通过强调媒介文本的多义性、开放性、互文性,关注媒介受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推崇媒介体验的狂欢、和抵制,开创了媒介文化质朴而审慎的研究路径。以《老男孩》为例,“新媒体电影”这一诞生于网络的新文本形式之所以能够流行,它的受众必定可以将该文本应用于自己的社会体验中。《老男孩》中“欢乐男生”选秀节目映射出的湖南台的选秀节目,使得受众对这一文本的解读优先置于其它的立场,体现了与受众自己的相关性,随即为流行原因之一。大众文化总是能够滋生出具有反抗意识的亚文化,该文本的受众也是亚文化群体之一,他们拒绝属于精英的文化活动,接受一些具有草根特性的文化,使得具有一定草根性的新媒体电影这一文本得以流行。受众通过对文本的体验,引出符合时下大众的怀旧情绪,更能引起受众共鸣,从而成了当时网上众人追捧的网络短片。三、新媒体电影流行原因分析新媒体电影在互联网技术这一平台上发展,不仅使电影产业在草根阶层普及成为可能,而且这一创意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原始积累。如今中国传统电影“大片”普遍缺乏创意,一味追求场景的选取和画面的美感,新媒体电影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电影在时间、空间和互动上面的不足,受众不仅能自主选择放映终端和环境,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对影片进行讨论和分享,这都是新媒体电影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根据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本文将从文本、受众、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电影迅速走热的现象。

(一)被大众选择的文本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凡是那些有助于人们能够生产出关于自身、社会和信念的意义的客体都可以被视为文本。媒介文本是指那些带有明显的吸引受众意图的客体。[3]大众文本是指现代社会文化工业生产出来、拥有大批量消费者并兼备标准与创新性特点的文本。菲斯克确信,大众媒介文本的文本特征与大众筛选文化产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共同决定媒介文化的是否能被成功接受:“对新产品—不论是直接的文化产品,比如电影或唱片,还是更具物质性的商品—失败率的人数估计都能高达80%—90%。”[4]网络文本具有开放性。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任何一种公共言说或话语都常常是有计划地组织和被控制的。如传统电影这一媒介文本就一直以一贯的手法及叙述方法表达着所谓精英文化阶层的意识形态。而网络引起了意义生成方式的转变,新媒体电影这一在网络平台下诞生的文本,首先它的传播者不分阶级和阶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电影的传播者,网民既可以是放映者,又可以是观众,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影片,只要愿意,他们就可以把链接发到网络的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网络电影的影评家,只要在看完后有自己的想法,就可以将评价在网上出来;网民还可以自由选择观看的时间地点。

这样不再只是精英阶层才能一直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编、导、演的主动权已逐渐交到网民的手中,他们也可以轻松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抵抗精英阶层思想的压制。所以说,新媒体电影这种文本实际上淡化了文本的作用,使受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强调了受众能够抵抗媒体生产潜在的商业化意图。新媒体电影具有多义性。新媒体电影这一文本的开放性,能容纳广泛的协商式阅读。各类社会群体通过这种阅读都能够找到自己与主流意识形态有意义的相互关系。虽然主导意识形态固然存在,但与之相对的意识形态也同时存在,因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如果要让受压制或受支配的人喜欢,就必须包含持反对意见的读者能加以激活的矛盾,使之服务于他们的文化利益。所以《老男孩》的成功就在于它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片中描述了两个青年对梦想的追求,对青春的缅怀,但同时也暗示了现实的无奈,暗示了中国青年对现实的逃避、妥协、对前程的迷茫,对未来的恐惧。

新媒体电影的互文性。构成该文本的意义不是孤立地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在与其它媒介文本的相互关系中产生出来的。《老男孩》中“欢乐男生”这一选秀节目在电视文本中就有原型,受众在观看过程中就能够解读出丰富的意义。另外,随着“11度青春”系列新媒体电影的推出,观众对《老男孩》意义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有助于把他们的某些立场和解读优先置于其他的立场和解读,从而引导受众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解读这一文本,发表出自己的影评,以及向他人发出链接,使该片的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新媒体电影的相关性,即受众可以从原初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关联自身个性、富有创造性、吻合相关性的意义、、权力。新媒体电影的受众是由各式各样的群体所组成的,他们对电影进行解读时,是为了从中得到与他们的社会体验相关的意义。在《老男孩》中,网友们,特别是青年网友们之所以对该片进行主动解读,在于片中的角色的生活环境与网友现实中自己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年轻时的梦想,生活中的压力,他们发现了该片与自己社会体验之间的相关性,并加以了应用。

(二)积极的受众

菲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宣称:受众是文化生产者,而有是文化消费者。即受众是能够自主地掌控文本,鉴别文本,选择文本并从中获得的意义生产者,而不是一群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都处于产业巨头控制下的“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受众更是将这种主体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自己生产自己喜爱的文本,如新媒体电影,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文本,并乐此不疲。解读不是从文本中读取意义,而是文本与处于社会中的读者之间的对话。[5]按照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所阐述的观点,“新媒体电影”是抵制性的亚文化之一。喜欢这个文本的受众们不仅能从中找到一些意义,而且能利用这些意义找到属于自己的亚文化特征和地位的感觉。与传统电影相比,新媒体电影的形式吸收了抵制的模式和风格,表现出了大众的认同的意识形态。在大众媒体中,“现在边缘化已不再限于少数群体,相反变成大规模的、扩散的了。”边缘化成了普遍现象,边缘群体现在成了沉默着的大多数。[6]正是新媒体电影的出现,使得那些沉默着的大多数也得到了他们的话语权。《老男孩》中暗示了对现实环境的压力,那些与现实抗争,并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的形象,让大众感到有共鸣,使他们找到了用话语来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这一方法。对处在受支配地位、没有力量的人来说,被激活的意义和所得到的快乐就具有社会意义。传统电影试图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阐释他们意识形态中的电影理念,而新媒体电影则使平民大众能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在社会现实中无法取得的话语权。除了对文本进行解读,我们还可以对文本的接受条件进行探讨,因为文本的接受条件势必会变成它向观众提供的意义与快乐的一部分。没有限制的播出时间,不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只要想看,就可以自主放映。网友利用那些闲暇的零散时间,上网欣赏一段网络短片,可以帮助释放工作上的重压,调解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而且又不需要受影院放映时间的限制,不用坐在影院固定的座位上,自由自主。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新媒体电影播放空间的进一步加大,无论是在家中、网吧、旅店、机场,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观看。[7]并且受众在网络上是匿名的,这样受众在发表有关自己对某些新媒体电影的评论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不用顾忌因为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不同,而被认为没有新意,也不必顾忌自己因为表达了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而被他人所敌视。这样,受众可以得到情绪的彻底宣泄和自我的完全释放。这也促使了新媒体电影的热度越来越高,使它不断得到传播,而且参与评论的人也越来越多。

(三)体验的快乐

菲斯克提出媒介体验指的是浸润于媒介文化之中,通过与媒介对话来体验当代消费文化,以大众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和文化变革之中。体验是人生的一种反思方式。人通过反思人生,洞悉生命的困境和存在的有限,并由此获得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没有人的意识活动和体验行为,世界的意义也就无法显现。在观看《老男孩》时,受众从影片中的老式游戏机,Michael的旧唱片,以及单色的统一校服里都能体验感受自己青春时的记忆,年少时的梦想,青涩的记忆,不羇的想法,天马行空的梦幻,都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在这个集体怀旧的年代,《老男孩》无疑很准确地抓住了受众这一心理特点。都市日常生活消费中的怀旧,表达了现代人追求多元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和返璞归真的情感选择,也表达了中国青年对现实的逃避,对现实的妥协,对前程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恐惧。可以说,怀旧正是体现了大众对主流意识,对现实压力的颠覆。工业技术文明的进步使得“文化工业”与大批量的“复制”成为可能,使得怀旧文本变为“消费产品”,借助于媒介的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最终导致怀旧成为人们浸润其中并习以为常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怀旧”能在日常生活消费领域中成为消费潮流和时沿元素,离不开传媒的塑造,更是通过互联网的影响力,让怀旧的文化消费无孔不入,使怀旧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8]媒介体验是一种泛审美实践,媒介文化是一种共享的文化,来自于参与,即来自于体验。《老男孩》中不管是两位主角在年少时对偶像的另类模仿,还是中年时挑战舆论参加“欢乐男生”,都体现了现代大众的体验观,即大众能够肯定自己的权利和能力来挑战现实来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媒介体验还是一种微观的政治实践。“媒介文化是一个你争我夺的领域,主要的社会群体和诸种势均力敌的意识形态借这一领域争夺操控权,而个体则通过媒介文化的图像、话语、神话和宏大景观体验着这些争夺”大众媒介文化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抵制主流意识形态、求取弱者身份认同的微观政治实践。新媒体电影即通过网民自制,网民传播这样一种方式,抵制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大众一同构建自己的文化。

立法体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创新;TRIZ;解决方法

TRIZ诞生于60多年前,是由俄文转换为拉丁文字母后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既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的诞生要从TRIZ之父,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说起,他通过研究成千上万的专利,发现了发明背后存在的模式并形成了TRIZ理论的原始基础。

一、TRIZ的内涵及其核心思想

1.TRIZ的基本内涵

从表面看,TRIZ理论只是为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使用,尤其是发明中出现的问题,但是本质上是通过解决这些表象问题而最终实现创新。创新往往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所产生的,创新就是要使发明实际化,这是符合创新的基本内涵的。TRIZ理论体系包含了这两大内涵。

TRIZ理论是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庞大体系,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涵盖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TRIZ包含TRIZ的基本理论体系和TRIZ的解题工具体系这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再次细分为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解析方法。该理论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TRIZ理论归纳出了8个基本进化方法,用以分析发明的技术水平,把我发展趋势。

(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TRIZ理论拥有40个创新原理,这些原理均源自于广泛的发明实践活动,并为之后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问题不同,它所对应的物-场模型特征也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的标准问题解决方法,这其中包括模型的修正与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

(5)发明问题结局算法,它是一个非计算的逻辑过程,作用于对原始的问题及其变现和再定义过程,通过对问题的转化分析,深入理解以解决问题。

(6)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学科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2.TRIZ的核心思想

技术的进步并不是突发随机性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得,并且这种规律始终在发明研究中重复地出现。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不论是产品的创造还是技术系统的演变,都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这种规律客观真实地存在,可以提炼成一种直观地技术模式。(2)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解决在不断地推动者这一规律的发展进化,同时规律也在牵引着技术的进步。(3)任何技术的进步,都是为了用最少的资源去实现最大化的功能,这也是TRIZ理论的追求目标。

二、TRIZ理论的发展趋势

历经60多年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被世界所广泛地接受。目前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加强理论的基础研究,以及需要开发出更多的软件工具。从该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已经属于一个欠发展的旧理论了,急需要有新的突破来更新取代TRIZ的部分或者全部方法。此外,由于它形成时属于苏联的计划经济时期,TRIZ理论自然而然地是更易于被这种经济体制所运用,面对如今的竞争,该庞大的理论体系似乎已经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纷繁竞争额自由经济。另外,TRIZ理论自身也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和缺陷。例如TRIZ知识库中缺乏对当下十分热门的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成果。因为,为了适应生产技术二等不断发展,TRIZ理论也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覆盖范围,加强与当代信息技术的合作建设。总结为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TRIZ理论,使之越来越成熟。

2.如何描述“物-场”模型新的、适应性更强的符号系统,以便实现更多功能产品的创新设计。

3.如何有效地推广TRIZ理论,使它的受益范围更广,解决更多的技术冲突与矛盾。

4.如何实现TRIZ的高精尖软件化,使之能更加专业化地服务于现代的相关高新技术产业。

5.如何将现有理论与其他的一些新兴技术进行结合,以弥补现有理论的一些不足。

三、TRIZ理论对发明问题的解决方法

应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是具有流程的,通过下图能清晰展示出。

图示流程就是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时的运行过程,这个运行过程可以称之为技术系统。遇到的问题由于其属性和根源不同,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式多样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TRIZ的理论模型可以根据问题的相关参数划分为四种形式: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场矛盾、HOWTO模型。与之相对应的,TRIZ理论也具有四种工具:矛盾矩阵、分离矩阵、知识库与效应库和标准解系统。

1.技术矛盾和创新原理

技术矛盾是由系统之间的参数关系所引起的,当系统内一个参数得到改善时,会有相应的参数发生恶化。TRIZ理论中总结了39对技术矛盾通用参数,构建矛盾矩阵表,为解决技术矛盾提供了40个创新原理。通过以这些创新原理为依据,归纳总结相类似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形成一套标准解决方法。

2.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

物理矛盾是技术系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关系,是系统内同一个参数所造成的矛盾。解决物理矛盾最核心的就是把这对矛盾分离,这样就避免了同一参数出现相互排斥,需求相反的现象。TRIZ理论系统中的40个创新原理中的分离原理能够用来解决相应的物理矛盾。

3.物-场模型和标准解

发明创造新产品是为了满足某项功能的需求,技术系统的功能就是相关的物质和作用于它们之间的场的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面的场指的就是指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把任何一个系统进行拆分,都可以分解为一个场和两个物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功能是由两种物质和一个场组合而成的。

4.HOW TO模型与知识库和效应库

HOW TO模型是通过构建一个抽象的功能模型,从而确定系统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去描述和分析系统。在该模型中,通过查询知识库和效应库,可以寻求到解决技术系统问题的科学原理。

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具体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应用TRIZ理论的四大问题模型和对应的解法去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但是在日常中不同的人所遇到的问题是各式各样的,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每一个问题的属性寻找适应的TRIZ方法。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TRIZ理论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它需要不断地与新技术,新理论进行结合才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史晓玲,段海波.2009.TRIZ入门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2009.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EB/OL].

[3]薛晓彬.创新实践呼唤创新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综述[J].铁道工程学报,2006,7:96~101.

立法体系论文范文6

内容摘要:电子公文是通过网络传送的。用于政府机关相互之间联系事务的专用电子文件,其传送和接收是在高度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自然会涉及到信息遗漏、电脑病毒以及黑客等安全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包括密钥使用规范、数字签名制度、政府证书管理制度等相关法律制度,以确保电子公文系统安全有效地运作。

关键词:电子公文电子政务互联网

一、子公文及其特点

电子公文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的并通过网络传送的,用于政府机关相互之间联系事务的专用文件。电子公文的特点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联网的特性而产生的,因为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及接收都需要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这两种媒介来进行。首先是电脑,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政府公文中所有具体的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改变,这里所说的数字化是指电脑将输入的具体信息以“1”和“0”来进行存储和运作,这不像传统的政府公文是以具体的书面形式来表示的。其次是互联网,互联网将电脑里的数字化信息在各个政府机关之间迅速地传送。互联网本身有其特殊性,即公开性和全球性。所谓公开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互联网,而全球性是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递是没有边界障碍的。根据上述分析,较之传统的政府公文,电子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公文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文件形式;(2)电子公文的传送是在公开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的;(3)电子公文的传送可以在各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之间进行;(4)电子公文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显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机构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公文传送方式使政府机构背负着沉重的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传统公文在这一场变革中受到了电子公文这一新生事物的强有力的冲击。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和接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们以快速和便捷。可是电子公文毕竟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由于电子公文刚刚开始启用,有关电子公文的法律纷争还颇为鲜见。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也无强制性的原则可以遵循。可以说,其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电子公文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电子公文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1.黑客问题。黑客入侵网站的消息在近年被频频报道。以前黑客们往往挑选美国国防部和雅虎这些安全防范体系堪称一流的硬骨头啃。而随着各种应用工具的传播,黑客已经大众化了,不像过去那样非电脑高手不能成为黑客。如果安全体系不过硬的话,黑客便可以肆意截留、毁灭、修改或伪造电子公文,给政府部门带来混乱。

2.电脑病毒问题。自电脑病毒问世几十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而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试想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府体系中某个环节受到病毒感染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电子公文系统全面瘫痪,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病毒的感染会使一些电子公文毁灭或送达延误,整个电子政府将会指挥失灵、机构运作不畅。

3.信息泄漏问题。目前,各大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网络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网上每个政府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网络中存在不少木马程序,如果使用不慎,就会把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泄漏给他人。而某些大公司生产的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更可以使这些公司对政府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政府而言,信息泄漏将会给其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会危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国防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对这些大公司的法律管制,对于在信息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来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光靠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也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管制的合力。

三、电子公文安全体系法律制度建构

1.科学的密钥使用制度规范。密钥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又称加密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它包括两种技术类型,即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其中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又称对称加密技术。倘利用此技术,电子公文的加密和解密将使用一个相同的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并且其算法是公开的。接收方在得到发送的加密公文后需要用发送方秘密密钥解密公文。如果进行公文往来的两个政府能够确保秘密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漏,那幺,公文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证的。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快,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又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两个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一方政府掌握,而公开密钥却可以公开。用公开密钥对公文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此二种技术相比,显然第二种技术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但这种技术算法速度较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公文的秘密等级,采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对于一般的公文往来数量大且频繁,不宜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还有秘密等级较低的公文亦可采用对称加密技术。而对那些重大的通知及秘密等级较高的公文则必须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凡违反上述技术性规范的要求造成公文泄密或是公文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的,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2.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公文传送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得到了保证,但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甚至两个密钥对,不同的用户之间要用公开密钥体系来传送公文,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公开密钥。公文传送中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用户从公钥簿中查到的不是对方的公钥,而是某个攻击者冒充对方的假冒公钥;或者公文互换的双方在通讯前互换公钥时,被夹在中间的第三者暗中改变。这样的加密或签名就失去了安全性。为了防范上述风险,我们可以仿效电子商务中的做法,引入数据化证书和证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证书是指一份特殊文档,它记录了各政府机关的公开密钥和相关的信息以及证书管理机构的数字签名。证书的管理机构是个深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特殊性,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根目录证书管理机构最好由一国的最高政策机关设立的专门机构出任,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去管理。在我国,根目录的管理工作可由国务院信息办来承担,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各政府机关须向相应的证书管理机构提交自己的公开密钥和其它代表自己法律地位的信息,证书管理机构在验证之后,向其颁发一个经过证书管理机构私有密钥签名的证书。政府出面作为证书的管理机构,其颁发的证书信用度极高。这样一来将使电子公文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相信可以互相交换证书来得到对方的公钥,自己所得到的公钥是真实的。显然,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的确立。

3.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在电子公文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问题:(1)假冒,第三方丙有可能假冒甲机关给乙机关发送虚假公文;(2)否认,甲机关可能否认向乙机关发送过公文;(3)伪造,乙机关工作人员可能伪造或修改从甲机关发来的消息,以对自己有利。这些问题要靠数字签名来解决。数字签名在电子公文传送中的应用过程是这样的:公文的发送方将公文文本带入到哈希函数生成一个消息摘要。消息摘要代表着文件的特征,其值将随着文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公文将得到不同的消息摘要。哈希函数对于发送数据的双方都是公开的。发送方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公文附件和公文一起发送到该公文的接收方。公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公文中计算出消息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公文的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消息摘要相同,那幺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公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目前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等国政府已通过专门的立法对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在电子公文传送中引入数字签名也是必然的选择,只是我们要从法律上确认数字签名的效力,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努力设法从技术和制度规范入手不断提高安全系数。以数字签名只有相对的安全性来作为反对其应具有法律效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任何所谓安全保障都是相对的,橡皮图章就经常被不法之徒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