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
第3单元
第1课时
设计说明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知识主要
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基于以上的教学作用和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1.游戏激趣,迁移揭题。上课伊始,通过
反义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为构建新知扫清语言理解上的障碍,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自然地导入倒数知识的学习。2.发现、讨论、探究新知。教
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发现、讨论的机会。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再根
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7分钟)
1.引导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2.根据每组字的规律填数。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样的位置关系来学习新知识——倒数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20分钟)
1.明确倒数的意义。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1)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并思考,发现规律。
(2)交流发现的问题。
(3)教师说明这样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并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尝试描述倒数。
(4)明确倒数的意义。(板书)
(5)指名举例说出什么是倒数。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例1。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
(3)组织学生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
(4)师生共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分钟)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游戏:互说倒数。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游戏,两人一组,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外一名学生快速说出它的倒数。
四、课堂总结。(4分钟)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2
为什么说数学有自身的情感世界呢?从事与数学直接有关的工作的人有这种感觉自不必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与数学有着不解的情结完全源于数学的思想对自身思想的影响,数学的方法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启示;对整个人类发展而言,每一次数学质的飞跃都是社会跨越的标志,每一次数学的突破都是社会跨越的动力,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立宗旨到无理数的发现,从微积分理论的建立对科技的影响到牛顿、莱布尼兹的数学精神,从割圆术方法的完善导致圆周率的精确推算到祖冲之对中华炎黄子孙的影响,如此等等,无不说明了数学的情感世界是那样的丰富,那样的让人着迷,这位“高尚的人”自人类产生以来就用自身的情感引领着人类的发展。因此概括地说,数学情感就是指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对人和社会产生的情感影响,也包括对数学自身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的情感对后世人所产生的情感影响。
尽管数学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进入他的世界是需要引导的。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对她有兴趣我们就可进入那个世界,岂不知兴趣不是自发的,它是双方情感的交融,当一方想探究其秘密,而另一方又弥漫着令人向往的魅力,至两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方有学好、用好的可能,这就需要从事数学教育的人们付出努力,寻找方法。近年来数学教育的改革日新月异,从三维目标到四维目标,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数学不仅仅作为基础学科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同时其情感对人们的影响更是不同凡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为了应付检查仅仅停留在教学设计的书写过程中,或公开课的牵强附会表演上的几句道白,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情感体现。为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无外乎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脱离过去的那种仅重视知识教学,而没有真正领会数学的情感世界及其重要作用,或存在对数学情感的误解。二、他们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情感世界。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我在《目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一文中谈了很多,每一次校本培训集中学习的重点往往就在于此,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想谈的是第二个问题。
一、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有一种感悟,多一种理解,但真正目的还是要回到数学的“根”上去。我们常有这样一种感叹,如果某节课我们仅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去自由发现,很少有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或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引领,让其置身于一个数学环境,此时学生的联想空间多在他已经感兴趣的问题之上。我从执教《倒数的认识》一课具体谈一谈这种认识。《倒数的认识》这一课题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误导,再未看内容之前,大家都会认为倒数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数一样,倒数是数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分子,事实不然它是两个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对其关系的一个描述的简称,而类似于对两个数间某种关系特定描述的数学概念我们以后还要接触到(例如相反数),故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将重点放在了能反映出这种特定关系的另一个词“互为”上。在教学之始利用交流,询问了某一个学生‘你的好朋友是谁?你用一句话来表述一下两人的关系吗?’目的是想引导学生能说出以下三句话:某某是我的好朋友;我是某某的好朋友;我和某某互为好朋友。从而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突显出第三句中的“互为”,并进行板书,然后总结,日常活中有很多像这样又相互依存关系的现象,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数学中也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然后板书,倒数的认识。此时一个会思考的学生在读到这个课题时,他(她)不会再以为倒数是一类数了。当他们以后在中学接触到相反数概念时,也会通过对倒数的认识而加以理解。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对《倒数的认识》的内容分析有这样的一段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大多数老师都会以此而设计让学生了解倒数意义的乘法算式仅涉及与分数有关的,而不会涉及到小数,甚至带分数。教材的例一也是这样安排的,同时例二也仅限制于对真分数和整数的倒数求法的探究。以前我一直以为教材的这种安排是考虑学生的年龄小,到了中学会有进一步的探讨。而事实上翻开中学教材我发现这个问题仅有以下描述:与小学所学的一样,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一,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是不是在以后的运算中从不涉及到除数是带分数的,而除数是小数的是不是都是根据小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而不能将其转化成分数,如果是循环小数又怎么办?到初中依然是这样吗?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求倒数方法的掌握,我在设计几组乘积为一的乘法算式中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小数、整数等所有前面涉及的数,而在探究求倒数的方法时也囊括了上述各类数,并积极引导学生从概念本身入手利用除法的意义来求一个数的倒数而不是浮于表面将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我认为这才是数学的根。在练习设计的最后我加上了a×()=1和求a的倒数,也就是从单纯的数的探究上升到对表示数的字母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对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对数学概念理解的一个升华,理解了它,也就真正做到了对互为倒数概念的理解,即使到了中学,那怕仅有那么一句话也就足够了。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倒数的认识》一课的数学情感其一在于数学中许多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通的,一致的,我们由社会关系的引入降低对数学定关系理解的梯度,让学生通过熟知的生活关系和特定的数学关系的相互交融,达到彼此间的情感交融。其二数学从表面到本质的多重关注和高度概括的情感魅力通过单纯的数到字母表示数释放出来,使学生的情感到达升华,这就是我在教学的最后要求学生探讨求a的倒数的理由,并要求学生对a进行分类讨论和从概念本身寻找答案。而整个过程对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发展能力的情感培养目标更是不必言说。
二、深入浅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应到数学的情感。当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很多人都不理解,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通俗而幽默的解释为:你和一个美女坐在一起两个小时感觉就象2秒钟,你和一只老虎坐在一起2秒钟就感觉象2小时!这就是相对论。而阅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人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种解释实在是妙不可言,而我们就需要这种方式让学生进入\数学的情感世界。我在执教《圆的面积》时课前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交流:请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将0.9转化成一个整数或小数?
(为通俗理解极限思想埋下伏笔)
从而将学生引入了极限的情感世界中,为后来运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做了铺垫,这种影响不仅仅在于本节课,它必将深远的影响学生。随着画圆为方的过程的顺利进行,割圆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也在悄然渗透,表面上的不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意识到一切既有可能。而在练习中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题:已知一正方形的面积为7平方米,求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多少?又将学生带入数学的整体思想情景之中,不断地让学生受到数学的情感冲击。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教学;错题;激活
1 背景
学生数学错题天天有,如何减少错题、预防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从2015年3月,我校数学科组申报了区级课题《农村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以课题驱动数学科组发展,联手攻关、合理分工,力求从不同侧面展开研究。有的研究小学数学各年级常见错题的类别与示例、有的从“错题”数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来研究、有的从巧让“错题”生成“精彩”的微型案例开始探索、有的着力小学生自我纠正“数学错题”的简易方式、有的专注跟踪做个案报告(或分析)等等。总之,数学科组的教师决心砺志解决这一瓶颈。
2 案例
【片段一】预设生成“亮点”。
课前怎样预设“错题”呢?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掌握新知,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进行课前预设时,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将“错点”变为“亮点”,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如我校朱细娟老师在进行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往往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概念辨析题。例如,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因为6/7和7/6乘积是1,所以6/7是倒数,7/6也是倒数;
3、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
生1:我认为第1题是对的,应打√;比如6/7×7/6得数是1,所以6/7和7/6互为倒数。
生2:第1题是错的,应打×;因为,乘积得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
生1:我还是认为第1题可以打√,因为得数也包含乘出来的得数;
生3:我赞成生2的意见,只有乘积的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加、减或除出来的得数是1的两个数,不能算是互为倒数。例如刚才复习题中6/7+1/7=1,6/7和1/7是互为倒数吗?当然不是!
生1:哦,我懂了。第1题应打×。第2题也应该打×,6/7×7/6乘积是1,所以只能说6/7和7/6这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不能孤立的说6/7是倒数,7/6是倒数。
师:这样理解对吗?
生齐:对!
生4:第3题是对的,如9/8的倒数是8/9,17/12的倒数12/17,8/9与12/17都小于1。
生5:第3题是错的,7/7、9/9、12/12都是假分数;它们的倒数仍然是7/7、9/9、12/12,它们的倒数分明等于1,而不是小于1;所以这句话应改为“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才对。
教师预设的3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易混淆的“错点”,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探讨,最后弄清楚“倒数”概念的准确内涵,起先出错的同学自己找到了错因,纠正了原先错误的判断。“错点”变“亮点”的辨析过程,多么精彩啊!
【片段二】疏导生成“亮点”。
课中生成“错题”怎么办呢?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但众所周知,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即使上同样的教学内容,课堂也往往不会一样,因为,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不可预约的错误”。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尤其当“错点”呈现之时,教师要学会延迟评判,进行巧妙疏导,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出新“亮点”,进而自主掌握知识。
例如,邝笑丽教师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题:0.65÷2.5=?学生当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1)6.5÷25=0.26;(2)65÷250=0.26;(3)65÷25=2.6。大部分学生用了(1)式算法,少部分用了(2)式算法,也有3、4个学生因为对小数点变化的规律没有理解,写成了(3)式。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邝老师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进行验算辨别。很快学生通过验算,0.26×2.5=0.65,2.6×2.5=6.5判断出(1)(2)正确,(3)错误。很显然,用(3)式计算的学生,没有考虑商不变的性质,错误地将被除数和除数都变成了整数;用(2)式的学生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虽然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都成了整数,但是不够优化。针对这两种现象,教师利用这次错误资源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比较、讨论,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片段三】比较生成“亮点”。
作业出错怎么办呢?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多研究这些“错题”出现的原因,巧妙地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准“错点”,领会出错的原因,自己纠正错误,达到“纠正一个错点,预防一类错题”的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亮点”,提高了学习实效。
错点例选:(1)24×5=100(2)3/7+4/7×38=38
错点分析:这种错误是强信息干扰所产生的。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如:(1)式是受到25×4=100这个强信息的干扰;(2)式是受到3/7+4/7=1这个强信息的干扰;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想简便的强成分掩盖了运算顺序在头脑中的概念,引起错觉。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不宜草率地直接纠正,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对比,引导学生找寻出相关原因,加深对“错点”的理解,突出“自我纠错”的“亮点”。例如出示对比题型,分析错误原因,加强错对比较,就将“错点”转化成“亮点”。
3 反思
3.1 数学错题是小学生作业练习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小学生做数学练习,无论是课堂、家庭,笔头、口头或其它类型的题目,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小学生。由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完善,数学做错题应属于正常现象。现实表明,人人均有可能做错数学题,只有错多和错少的区别,没有“不错之神”。教育家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同理,做错题也可算是小学生的权利。我们应有正确的错题观,允许学生出错,宽容错题,延迟评判;着力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及时订正。
3.2 数学错题是教师开发课堂教学新资源的宝贵探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错题正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带有童气的、十分宝贵的一种“利教研学”资源。善抓“错题点”,可以归类追因,找出对策;可以研错纠错,反败为胜;也可正误对比,探悟真知;还可以反思教法,改进教学……找出教师误导的源头,关注学生出错过程的体验,讨论纠错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点石成金巧让错题“坏好事”……总之,数学错题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宝贵探点。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回归本真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少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情境,多一些课堂的实际效果,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才具有本质的促进作用.
一、取实舍虚,简明目标
所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就是要抓住主线,根据主线制定明确的目标,从而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做到结构巧妙,层次清晰,目标明确.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拟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并且空话连篇. 例如,数学老师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中,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的掌握: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对小月、大月、平月有所了解,并记忆、掌握一年天数的计算方法,能对平年、闰年作出判断. (2)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对小月、大月、平年、闰年等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共享资源的能力.(3)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探究新知,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感悟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并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品德. 这一目标看上去正符合新课改的三维要求,但是,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目标是贴标签式的、飘渺的、虚幻的,短短40分钟根本达不到,这样的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实现. 其实这堂课的教学只要紧扣“年、月、日的关系”这一主线,拟定简洁的目标,并将其全部落实到位即可. 这样,随着每堂课流水般的积累,整体目标便很容易实现.
二、开门见山,简化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创设情境”这一环节逐渐代替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引入”. 新教材中的题目无不图文并茂,数学教学名师在展示教学精品时,也是从“创设情境”导入的. 但是,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情境的花俏,会使学生在各种时髦的情境环境中迷失,不能专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例如,教材中“比较三位数的大小”,使用了松树苗和柏树苗这样的例子进行引入. 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开门见山比较好. 教师可以直接问56和65哪个大,通过两位数的比较启发三位数的比较,最终回归教材,比较松树苗和柏树苗的多少. 这样,一节课便可以轻松简单的结束,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未必需要花俏的情境,简简单单、明明白白反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三、削枝强干,简练环节
课堂教学是由很多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的完整系统,不管中间的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与整体的不协调,从而减弱整体教学效果. 因此,要减少不协调的教学环节,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像树木一样,削枝强干. 例如,教授“角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做到教学的愉快,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在实物中找角,然后联系实际辨角、动手画角、纸片折角、剪角、硬纸板做角,最后进行比角、数角. 课堂上,学生忙得不可开交,但是经过复杂的过程,偏离了教学本真,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糊里糊涂,简单的教学内容因此变得纷繁复杂. 为了使教学简约易懂,必须对课堂活动进行“整枝”,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这样进行设计:(1)观察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等找角. (2)通过三角板了解角,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 (3)辨析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巩固对角的认识. (4)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角的大小. (5)画出两个大小不相等的角. 实践表明,教学活动简化后,教师轻松,学生愉悦,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四、惜语如金,简洁语言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 数学的教学更需要简洁的语言,给学生清澈明亮的感觉. 因此,教学提问时,应该简单明了、导向明确. 例如“倒数的认识”这一课,在课堂上设计这样几处问题:(1)倒数怎么读?(2)倒数肯定与数相关,那么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有哪些呢?(3)倒数中的“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倒数呢?教学中,过渡语言也需要技巧. 例如“比的认识”,学生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比”的概念.教师说:大家对“比”猜想一下吧,然后带着猜想自学课本. 自学完课本之后,学生相互交流读书体会. 教师又说:大家通过自学课本肯定收获不少,但也会有所疑惑吧,让我们一起探究数学的深处吧!快下课时,很多学生可能追问“比”有什么实际用途,教师可以幽默地回答:欲知比的用途,请听下回分解. 学生带着疑惑肯定会不自觉查阅下节课内容,奇妙的教学效果就这样产生了.
数学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一门学问,它具有简约、快捷、本真的特点,以反映世界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做到教学目标的简明、教学情境的简化、教学环节的简练、教学语言的简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数学课堂逐渐回归本真,增强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6):180.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5
一、以孩子为主体,把握和谐的度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等孩子长大后回想学习时代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而不是痛苦的回眸。一堂真正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孩子,师生关系要呈现和谐之美。我们要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学习他与孩子商量的精神;要向刘德武老师学习,学习他感谢孩子的品格,从而为“生态化”的数学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要顺乎自然,老师顺学而教,孩子顺心而学,师生共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之中,要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要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另外生生关系也要显现生态之美。在数学课上,孩子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需要等等一系列一并投入课堂。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习虽然是孩子的个体行为,但是教师也要引导每个孩子在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互助,引导孩子在讨论、探究、互动中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每一位孩子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总之,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展现……都要努力使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时刻顺应孩子的变化,时刻关注师生的关系,时刻体现生态化。
二、以孩子全面发展为基础,把握提问的度
高年级一堂生态化的数学课离不开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很多时候高年级的数学课就是在不停的设问解惑中孩子掌握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发展新思维。
和谐的生态课堂的提问要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师要把控问题的度。提出的问题应是孩子在未学习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该是班里大多数孩子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中,如果问题过难,孩子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孩子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教学《认识倒数》时,当孩子已经明白了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时,教师不急着教孩子求倒数的方法,而是说:“你真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了吗?那你能否找一个数,让你的同桌写出它的倒数。你可要把握机会尽可能的难倒你的同桌喔。”这样一说,孩子的积极性来了,好胜心被调动起来了。同桌之间互相找着难的数考对方,无形中就会涉及到求一个整数、小数或分数的倒数,从而也就调取了孩子解决难题的欲望,而在同桌的互相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求任何一个倒数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用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让孩子之间取长补短,说一说,理一理,真正明白了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由于方法也是由孩子自己发现的,所以孩子不易遗忘。而且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孩子学习的潜能,调动了他们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孩子的体验空间。同时,通过好友(伙伴)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孩子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合作的能力。因此,数学课中教师提问的度一定要控制好,才能更好的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高的平台。
三、以教师备课为参考,把握知识的度
课前教师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高年级生态化的数学备课通常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尽可能地利用孩子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和数据来改编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体现数学的生态化;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备课中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孩子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和谐的生态数学课堂要求教师以备课为参考,把控好知识的广度。在上课过程中,因为课堂有了孩子的活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便不能在备课时全都预测得到,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中对教学设计进行动态的改动,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增加孩子活动的空间和体验的空间,体现生态化,更好的为孩子服务。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一些运算律都是孩子熟悉的知识,所以教材在安排中有2节课。第一节课通过一个例题的教学把整数中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带到分数里;第二节课是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练习课。但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得比较顺溜,但是真正应用时情况不理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就调整为第一节课专门学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节课专门学习分数的简便计算。这样一来,孩子掌握的情况比较好,也比较符合孩子的需求。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6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整数识记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学生二年级掌握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主要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近似值。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整数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计算打下基础。怎样让学生融汇贯通掌握这单元的知识呢?我以为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教材安排在识记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及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先教学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再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样便于学生思维的正迁移,使学生正确理解个级的数的读、写法与万级、亿级的数的读、写法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更好地掌握多位数读、写法的规律。
2.教材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从教材内容内部联系看,亿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跟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掌握了它的读、写法的规律,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法的障碍也就被扫除了。从实际应用考虑,亿以内的数的读与写用得较多,所以,教学重点应当是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与写法。
多位数的读、写中,一个数中有0的(含某一级末尾有0的情况及一个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的情况),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因为中间连续有几个0的只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的,学生往往难以掌握;而在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写出来,学生一下子搞不清。
3.教材中的关键问题。
掌握多位数的读、写法,关键是解决好怎样从高位到低位,按级来读、写一个数。
4.教材中的育智因素。
从三年级开始,直接从旧知引入新知的内容增多了,更应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个级、万级、亿级的数的读、写法的联系与区别,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概括。这样,学生在掌握多位数读、写法的规律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进行教学设计时,课时目标就容易体现其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教学设计举例(一)
课题: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第六册第2页例1和第3页例2
教学目标:在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万”字要读出来;②一个数中有0,除每级末尾的0不读出来以外,都只读一个0。(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按照数位顺序,从低位到高位,说出个级和万级上的每一个数位。”
(2)“万以内的数怎样读?请大家写三个万以内的数,与同桌的同学交换读。”
(3)请部分学生概述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新课教学:例1
(1)引导读书。
让学生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五行至倒数第三行。讨论为什么“万级的数的读法,只要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先轻声自由读书、讨论、概括──根据整数数位顺序万级最低的一个数位是万位,所以,亿以内数的读法,在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2)指导读法。
“刚才同学们概括得很好。现在老师写六个数,请大字比较一下上下两个数的联系和区别,再根据刚才同学们概括的万级的读法,轻声读一读。”
473084500
470000308000045000000
“下面一行的3个数是哪个级的数?读的时候应该先按哪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读后再在后面加一个什么字?”
生回答后,再引导学生读数(5050000、410000、36000000)练习。
(3)概括小结。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概述,再请部分学生在全班进行小结。
(4)导入例2。
“刚才同学读的三个万级的数都是整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万的数,或中间有0的数,该怎样读呢?”
出示:24600640700017010400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掌握的亿以内的整万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去类推,并让学生试读。告诉学生级末的0不读出来,数中间的0要读出来。学生正确读后,再出示:17000400,17010040,10100004三个数让学生读,帮助学生掌握中间连续有几个0只读一个0的规律。
(三)课堂小结:
“万级的数该怎样读书?”“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怎样读?”学生概括后,教师再精讲一遍。
(四)反馈练习:(略)
(五)布置课外作业:(略)
三、教学设计举例(二)
课题: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第六册第9页例6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在写多位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个数位上写0。
分析:多位数的写法可以从亿以内的数的写法类推。因此,课堂教学结构就不一定要按一定模式安排,教学方法应该更灵活一些,课堂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教学过程:
(一)引导类推:
写出下面各数:一千零三万,一千零三十万八千,一亿零三十万零八百,一百亿零三万零八。
它们分别是哪一级的数?整万的数怎样写?万级的数怎样写?亿级的数怎样写?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
一千零三万写数后,数中有几个0?一千零三十万八千写数后,数中有几个0?
一亿零三十万零八百写数后,是几位数?数的中间有几个0?启发学生根据万级的数的写法进行类推写数。
一百亿零三万零八写数后是几位数?数的中间有几个0?学生写数后,教师根据多位数的写法,板书10000030008。
(二)学生看课本例6,提高题。
(三)教师精讲:多位数的写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