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素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素养论文范文1
通过邀请五个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审查概念框架。与每个科学教育工作者一起回顾了拆解开的框架,澄清了每个元素和句子,并以此完成对概念框架的反馈。
2韩国21世纪的全新科学素养框架
2.1内容知识内容知识指的是科学素养总体的原则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目前的内容知识主要限制在于没有分清楚概念内容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在科学学科缺乏统一的核心指导思想组织构建未来。学习者在21世纪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基因工程的影响,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习者有综合了解科学的思考。这种思考允许个人解释和预测各种在日常生活经验的解释,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要求21世纪的公民需要有解决复杂问题,并协助他人、沟通并交流彼此的想法。因此,强调审查和解决个人、社会、全球性问题,发现和使用课程资源,强调创意思维,兼顾多种观点,以事实和证据反驳不同立场。以此,定义了与21世纪思维能力发展相关联的四个关键元素: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技巧,系统性思维,证据支撑观点,并具备建立参数和信息管理的能力。第一,“沟通”包括自我解读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能力,“协作”包括知道如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工作与交流中建立共识。第二,系统性思维要求每个人注意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联,运用逻辑性思维分析并思考复杂的概念解决问题。第三,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以证据支撑观点。21世纪的公民需要知道如何用证据参数按照要求支撑观点。第四,建立参数和信息管理是学习者所必备的能力,管理和评估信息是以一个或者多个可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1世纪需要个性化发展,同时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注身边的生命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个体需要开发建立一个价值体系,可以作为一般性的指导内容支撑全球化社会科学问题,并以此内化为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在指导行动中作为评判自我和他人的准则。符合21世纪发展的价值观念包括:生态世界观,科学中社会化责任,社会道德情感。生态世界观是指个人发展与其他人生命的延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个体赋予在整体环境当中,意识到自己是其中一部分并影响着整个体系的运行。科学中社会化责任要求个体理解社会与科学的关系,以及社会与科学二者的关系。社会道德情感要求理解他人的行为,这样就需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的人们,并充分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但也要认同文化的多样性。
2.4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是指个人理解科学的本质。21世纪的科学素养要求处理个人和科学之间的关系,社会、科学技术和科学三者的关系。因此把握科学是人文性的事业有助于学生用科学知识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尊重科学,了解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这样就要求具备三个重要的要素:科学知识的特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精神。科学知识源于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基于人类理论构建。科学家的知识产生是实验性、主观性、实用性。科学技术是社会企业和社会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如何使用这些科学知识是由个人决定的,科学技术只显示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应该发生什么,这是科学和社会两者之间的重要方面,指导着人们如何做出科技产品。公民应该欣赏科学,合理地贡献社会。因此,我们不仅强调理解科学知识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应该注意到好奇心、创造力、诚恳、宽容,是作为公民了解社会性科学问题的重要因素。
2.5自主性元认知元认知和自主性是个人能力,积极使用认知资源来调节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如计划、监控、评价,以此来提高自己。元认知是一个角色整合其他四个维度,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做决定或选择关键社会问题或解决复杂的日常问题时将面对大量的新的信息,这就需要计划、监控和评估更多的信息内容。为此,综合整理了三个关键元素:自主规划、自主监视和自主评估。此外,元认知和自主性让一个人知道意识到问题时,如何负责任地行动或采取行动。这也是理解性质和应用的关键。最后,它允许每个人怀疑新的要求和推动个体寻求其他可能的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3结论
科学素养论文范文2
一开始,我采用了男女生互相帮助或结对子的方法开展活动。所以每次上课时,我们都把蚕带来,在一起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和饲养的技巧,同时也把蚕沙和蚕蜕皮都收集到一起作为标本。不久之后,上课时学生就有忘带蚕的,还出现了蚕死亡或家长不让养等问题。针对忘带的学生我在提醒他们的同时鼓励他们做好蚕生长记录;对于蚕死亡的,我们就支援一、两条;针对家长不让养的,我还是鼓励学生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同时我还办起了养蚕“托管所”,暂时代为饲养。不过我也担心学生会撒手不管,所以就规定他们每两天给蚕送桑叶,到上课时再去接蚕回来。可喜的是,一个多星期后,就有学生找到我,说家长又同意他饲养了,他感到非常开心、幸福。经过我们不懈努力,蚕终于结出了白色、黄色的茧,大家一同探究了“为什么蚕茧的颜色会有不同呢?”经过查资料:可能是蚕品种或者是基因的问题导致的颜色不同。针对这段时间的饲养,学生绘制了养蚕手抄报,把和蚕有关的内容都记录下来,真是有苦也有甜、有忧也有乐呀!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增强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尤其是看到了饲养成果更加激发了他们饲养和参与的热情。
二、及时沟通,争取学生理解和支持,促进探究活动顺利开展
课外探究的场所一般是在家里,所以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贪玩,不专心学习。比如“油菜花开了”这节课,我选择白菜根作为实验材料———种白菜花。对于“白菜根也能种出花来”学生表现出了怀疑,都有想要尝试的欲望,但真正实验的并不多。后来我与家长交流,了解到孩子做事前并没有和家长沟通,家长在不经意间就把孩子种的白菜根给处理掉了。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课外延伸实验要开展起来,不光是要学生明白、理解,同时也要有家长的理解、支持才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每次活动前,我都请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校讯通联系时帮忙说明原因,这很大程度地避免一些学生因表达不清楚而导致家长不明白、不重视的事情发生。今年开学,学生高兴地捧来了开满小黄花的白菜根。当我们用小片段记录这一过程时,有的学生就写道“白菜花很漂亮”,“摇曳的白菜花像穿着花裙子跳舞的姑娘”等语句,从中我们看到学生有了超越课本知识的收获———发现了美、欣赏了美;还有的学生写道:“种白菜花培养了我的观察力”,“一次失败,我没有放弃,我终于种植成功了”等话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提高,他们的耐心、毅力……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了巩固、升华,这让我觉得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
三、积极评价学生的活动,肯定实验无论失败与成功
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还都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后才能取得成功。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坚持,能有所收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平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不断鼓励、表扬他们。比如养蚕时,学生采摘了有残余农药的桑叶,结果导致蚕全部中毒死亡,孩子当时非常地难过,我们不能因为实验的停止而责备学生的无心之失,他们此时更需要安慰和鼓励,告诉他们饲养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尽心照顾了,即使没有看到最终结果,我们也可以吸取教训,重新再来。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恒心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我们必须充分地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在制作天气日历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图案的卡片,发挥色彩想象的空间,绘画填色并记录下一天的天气情况。每次上课时,我都会收集学生的作品,同时利用几分钟时间对于他们的记录进行及时表扬与鼓励;对于那些记录内容欠缺的孩子,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记录,在肯定参与热情的同时调整以后实验的记录,没有了批评,孩子们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能坚持多天连续记录天气变化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四、结语
科学素养论文范文3
《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出:“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从标准中已经可以看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受到了重视。
二、如何在初三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注重“双基”,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夯实基础
近几年来各地的新课改都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在许多的中考试题都在围绕提高叙事的科学素养,注重了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态度、观点、方法、情感及现实生活中重大化学问题进行“包装”,重点考查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搞好“双基”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复习中要让学生牢牢撑握“双基”,特别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并重视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探究和理解书中的理论。
2利用好试题,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和方法
中考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掺杂着许多的习题训练与评讲。因此教师利用好了习题,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能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这个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一则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二则巩固了对比探究的科学实验方法,三则在讨论和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由此可见习题的讲解并不是枯燥的对答案阐释,而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一个很好的承载体。
科学素养论文范文4
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客观条件,引导学生尽量多地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如何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出合理方案进行实验;通过不断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对于过程比较复杂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例如,在讲到明矾净水时,让学生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情况,提出有关的污水处理建议、查阅相关文献,将提出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实验。在处理含铜废水时,学生分别用黄土原土、焙烧黄土、硫酸酸化黄土、氢氧化钠碱化黄土对含铜废水进行处理;再设计方案,测出处理过的废水中铜离子的含量。整个过程,学生不但将基本的实验操作连贯的应用到了探究中,而且复杂的实验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又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所以,教学应该紧扣实验这一学科主题,造就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在实验中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生活,拓展学生视野
新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例如,在验证丁达尔效应后,将氢氧化铁胶体加入到事先准备的矿山废水中,观察其现象;并让学生做了明矾净水的平行实验,将其效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了两种方法净水的优缺点。通过这节内容,学生不但掌握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性质,最重要的是获得了科研探究的方法,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就培养了科学的方法和素养。在验证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取少许过氧化钠加入青霉素瓶中,用一次性注射器加入适量水,片刻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向青霉素瓶中加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振荡后继续观察现象;之后又讲了过氧化钠的用途,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用在呼吸面具中?学生甲回答,过氧化钠可以跟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学生乙回答,过氧化钠可以跟呼出的水反应生成氧气„„就这样,在热烈的发言中,学生们恍然大悟,不但掌握了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水反应有共同的产物,会写化学方程式,而且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通过化学实验,进行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师道尊严,少一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质疑、思考、交流,让学生有话敢说敢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中学化学试验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本人将化合价降低和失电子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将得电子和化合价升高用向上的箭头表示。这一上一下,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之间的关系,且联想到为学做人的道理,并将这一感悟与同学分享。一次考试失败,就像化合价降低,实质上知识上存在漏洞,也有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只要找到原因,查漏补缺,其实就是在进步;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吃点亏,就像化合价降低了,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殊不知,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做的更好,做人的境界也会更高。古人言:“有失方有得”。当实验失败时,告诉学生诺贝尔、居里夫妇的故事;当然也要不失时机得告诉学生,我国还没有科学家拿到诺贝尔奖,激励和鞭策青年一代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这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种体现。
科学素养论文范文5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物理教学论文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科学素养论文范文6
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是指在中国现代文学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作为一种修习涵养,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学科素养属于专才的培养,表现上更接近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修养。学科素养必须有科学、健全、合理的学科成分,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也与“四基”对应,体现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四个方面。现代大学教师有“‘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的权利,求取新知的学生则拥有‘学习自由’的权利。”不同于初等教育,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学,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就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这是尽可能为学生争取“学习自由”的权利。与中国古代文学一样,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基本能力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各种文体的写作使自身能力提高。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技能,通过不断实践,基本经验也就渐渐积累起来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成分,如果说上述三个学科成分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自学的话,那么基本品质的养成则更多依靠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引导和培养。基本品质的养成关键在于学生对学科的主观认可和学习乐趣,重点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在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还原文学现场的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科基本品质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
二、回归文学现场教学模式
所谓回归文学现场,是指最大程度地“触摸到文学的‘原生态’,贴近活着的文学与文化史”,将回归文学现场引入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文学的文本世界,通过理清作家的精神脉络使文本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交集”,沿着作家的精神路线和生活中的实际路线来体验作家的感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还原是一种重回,其目的在于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某一作家、社团、流派的成长,某一文学现象的发生,某一文学场域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不同于文学史表述的深层理解,进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在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场都承载着作家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个体生命经验是作家初入文坛的主要创作素材,这些文本中的生活记忆在作家的生活居所等文学现场中都能寻得痕迹,而文化记忆又将他们的作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些带着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的的文学现场多为名家故居、山水故园以及地域风俗场域。故居有着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是名人生存与回忆的二重空间。时间和空间导致了他们对故乡的怀恋,同时他们也在故居中搭建了自己的“故园世界”。
作家故居是作家的生存空间和创作空间,影响作家的写作状态,具有重要的人文意义,其间诞生的文化与文学群体的活动、精神及命运,影响文学的感觉经验和想象空间。这些名家故居、如鲁迅在绍兴和北京的故居,郭沫若在北京和乐山的故居、老舍在北京和山东的故居、在天津的故居、张爱玲在上海的故居等。它们遍布祖国各地,对于大众,它是人们纪念、缅怀、学习名人的人文景观;而对于学生,它既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文学现场勘查和回归的教学基地。教师虽然不能在每一位作家的故居都进行现场教学,但是可以结合文学史有计划地就近选择。如讲第二个十年文学史中“东北作家群”作家时,哈尔滨地区的学校便可以选择地处阿城市的“舒群故居”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故居的考察,了解舒群早年家庭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分析其小说中浓重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也可以选择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通过对后花园、磨坊、储物室等处的游览来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以儿童视角体味童年萧红眼中的乐园,再现吃黑天天、帮爷爷踩格子、爷爷锄草她锄苗的捣乱、和小朋友烧鸡蛋的乐趣。而在讲萧军时,锦州地区的学校则可以选取萧军故居来现场教学,为学生再现“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的萧军精神和他的各种义举。“物质的客观体只有通过叙述才能成为集体记忆的媒介暗示”,只有通过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走进文学文本。同样,在讲述这些作家作品时,其笔下的秀美山水也同样可以进入现场教学。所有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益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学家个体或群体的文学生产空间及其地理位置为坐标,以处所带动时间和空间,展开作家心灵、写作状态、文学地貌变迁的寻觅之旅。”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从而达到对高师学生学科品质的养成。
三、与“四基”对应的其他教学模式
除了对应基本品质培养的“回归文学现场”教学模式外,还有对应基础知识学习的“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式”教学模式,对应基本经验获得的“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对应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素养教学模式。高师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两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内容本身,二是外在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主要是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主要包括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个部分。对于各部分,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和考核等不同形式,以此来实现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教学法知识的学习,则可以通过教法课程和师生位置互换的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在基本经验的积累方面,可采用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教授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则以学生和评委的双重身份提问并总结。对于学生的选择,采取自愿、择优的原则。对于学生教授的作品,要选取难易适中、有代表性的篇目。同时师生互换教学的时间不宜过多,并且只能占每节课不超过一半的时间。学生在教学时,要完全按照正规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结束后,班级同学要就其所讲课程的教学内容、板书、教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最后,师生再一次置换位置,由教师对该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点评与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有益的,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则利用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范本,回归既定的文学场域,设若置身于该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以其生活及文化心态来面对同一题目进行创作。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提高了审美趣味,形成了独立的判断力、深邃的思想见解”。通过比较,学生既能看到自己作品的优点,又能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