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课件范文1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雨”。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
这首诗,即便不去挖掘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是一首非常美妙的励志颂歌。人生总的来说,是苦处多,乐处少;迷惘多,洞悉少;独行多,共路少。一个人独自前行的时候,突然间见到陌路他人,哪怕只是个孩童,心里都会为之一热。至少,有来人处,必是有希望之处。有希望,就会忘了苦处、忘了迷惘、忘了独行,从而踏上坚定的脚步执着奔赴。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语文课件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16-02
多媒体课件是高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它集成了多种媒体手段,可以展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呈现的信息,具有形式多样化和信息海量化的优势,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运用。语文课件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以语言符号为重点、以教师授课需要为旨归、全面覆盖课堂教学过程等共性外,还是协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工具。所以语文课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发现,人脑只能同时加工一定量的信息,因此会对刺激信息进行选择,心理活动会指向和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这种指向被称为“注意”。注意是一种认知资源,其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个体为了完整地辨识刺激信息,需要运用有限的认知资源,刺激信息越复杂,需要运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若不同的复杂刺激信息同时呈现,认知资源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此时若再有新异的刺激信息出现也不能被加工和处理,即不能够被注意。学生的认知资源也是有限的,在此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多样化和信息海量化就成了双刃剑,它给学生带来信息“大餐”的同时也可能会让学生“消化不良”。因此,恰当处理课件中的文字内容、多媒体要素和师生的语音交流的关系是语文课件创作的关键。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语文课件的创作应注意内容的详略、内容与背景的差别以及背景要素的编排。
一、注意内容的详略
相对于传统板书,多媒体课件可承载大量文字信息,但也有两个缺点:其一,课件投影屏幕的尺寸是固定的,学生的视觉分辨力有限,单幅幻灯片可呈现的内容也有限。此外,课件投影是虚拟画面,幻灯片不能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在课堂教学时间固定的情况下,单幅幻灯片的放映时间也是有限的。其二,课件的文字信息是预先备好的、固定的,而教师的语音讲解是即时发生的、灵活的,课件内容与教师的讲解缺少互动,对于教学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有一定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课件文字内容要有详有略。首先,不能照搬课文内容,要对其进行概括,用最少的文字准确表达课文内容,做到框架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可用词表达的,不用句子;可用句子表达的,不用段落。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视觉负担,也为教师的讲解留有余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尴尬。其次,重点部分可以原文形式出现,但应集中在单张幻灯片内,避免分成多幅幻灯片,以免频繁翻页打断学生的思维。最后,对辅助理解的文字信息加以控制,通过教师简单讲解或学生自行阅读可以获得的信息不必列入课件。
二、注意内容与背景的差异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将所感知的事物分为“前景”和“背景”。前景是感知的中心和焦点,背景是相对次要的信息或物体。前景最容易、最先被感知,留下的印象也最为深刻。前景和背景的反差越大,前景就越容易凸显。语文课件的文字信息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应该成为课件中的前景,而课件的版底、伴音、图案、花纹等应该属于背景。要保证学生对课件内容的辨识,需要凸显内容和背景的差异。首先,控制要素的数量,形成差异。要保证内容与背景的差异,首先应控制图形的布局、颜色、形状及密度等技术要素的数量,形成明显的差异,并保证内容在颜色、形状、版式等要素上的高辨识度。笔者的经验是采用“三三制”原则,即整体画面颜色不超过三种、图案加文字不超过三项、文字板块不超过三块、字体和字号也不超过三种。文字在颜色、版面和篇幅上占据主置,背景则需朴素、简练。其次,注意动静的差别。人们对运动的物体会特别注意,运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为前景,而静态的物体则易被视为背景。对于运动的物体,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其运动状态,而忽略其构成。因此,语文课件一般不宜出现动态图案,除非该图案是特别需要演示的内容;注意选择“动画放映”的方式,保证幻灯片切换和内容变化不能有幅度过大的动作。最后,注意规律和突变。人们的知觉对与周围事物不相似的事物会加以注意,突变的事物容易被感知为前景,而常规的事物被视为背景。在课件画面上,与整体形状、颜色、样式不一致的事物会特别容易吸引注意,例如黑色整体中的红色部分会被认为是重点部分。因此,课件背景应该尽量有规律,避免突变。课件的伴音,如有必要,可以采用语音或音乐作为画面的补充,但应选择连续的、舒缓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以免突兀的、变化剧烈的声音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切割、破坏画面的和谐,影响课件效果。有的课件在幻灯片切换或动画效果中设置“咔嚓”声,反而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三、注意背景要素的安排
背景体现了多媒体形式多样的特点,不但影响语文课件的审美效果,也影响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课件的制作中,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媒体形式要比文字符号占据更多的存储空间;同样,在课件的放映中,这些媒体形式占据的认知资源也要比文字符号多。因此背景要素的安排对语文课件的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笔者以为,背景要素不能满幅渲染,以免挤占学生有限的认知资源,而要为文字内容留有空间,即“留白”。传统美学范畴中的“留白”就是为欣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人的心理具有将不完整的事物看作整体的能力,人们往往能够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去填充事物的空白,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理解。作品若过分渲染会减少审美空白和想象空间,影响欣赏者的审美理解。语文课件的创作有必要为文字内容“留白”,这样才能将课文内容之美与视听之美融合起来。因此,背景部分不要满幅渲染。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属于视觉刺激的“空白”,如果图案和花边在局部形成优势,就可以弥补文字的“空白”,让学生形成审美整体。同样,文字是无声的符号,如果课件伴有声音朗读则可能消除这种“空白”,反而不美,因此,课件可减少课文朗读,应为学生自行诵读留有空间。其次,课件背景部分要尽量避免文字内容重叠,不宜挤占文字内容的空间。最后,幻灯片图片和花色不宜频繁更换。文字具有抽象性,因此课件中文字内容再多,也不会挤压学生的想象空间,但图片有较强的视觉刺激,留给学生的“空白”不多,如果过多就会挤压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如果每张图片的放映时间短暂,令人眼花缭乱,学生也很难形成整体的审美意象,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无帮助。
语文课件范文3
(赤峰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媒体被应用到教育中来,课堂教学也因多媒体的介入而丰富多彩起来.带有视频的课件形象、直观、生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些现成的,但教师如果想在视频中融入自己的设计内容,或者说将一些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那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再编辑,Premiere软件是编辑视频的一款理想软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件;视频;非线性编辑;Premiere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72-02
引言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不完善,又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接受新知识时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赵洲桥》一课,文中关于桥的描述文字是很抽象的,学生除了要解读生字的含义,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桥的影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光凭语言讲授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如果通过播放相应视频来呈现生动的情景画面,再加上一些声音和文字,就会使知识形象化,更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这也符合了小学生直观的认知水平,也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所以,带有视频的课件在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深入钻研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有用资源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有效地整合到教学课件中,而Premiere软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Premiere软件的一些相关知识
1.1 非线性编辑技术
非线性编辑技术是相对线性编辑而言的,线性编辑是指按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顺序原封不动的将视频进行编辑,而非线性编辑是指可以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画面进行任意顺序的组接,可以实现交叉或者跳跃式编辑,同时,编辑过程中还能加入诸多的处理效果,例如特技、字幕制作等.非线性编辑技术是影像编辑常用技术,也常常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视频制作上.非线性编辑的软件有很多,Premiere就是非线性编辑的软件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会用Premiere软件制作简单的视频就可以让自己的课件丰富起来.
Premiere是Adobe公司出品的一款用于进行影视后期编辑的软件,由于Premiere并不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所以,它是数字视频领域普及程度最高的编辑软件之一.很多对视频感兴趣的人在电脑里都装了这一款软件.
1.2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
以Premiere软件为例,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主要分成如下4个步骤:
(1)收集素材
教学课件中的素材大致分为视频、图片与声音,制作课件所用素材可以从网上下载共享资源,也可以亲自拍摄视频或录音,如果对于画面的质量要求不高,用高像素的手机就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如果想使视频画面质量高一些,家庭用的照相机或者摄像机也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不管是下载还是自制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到电脑磁盘上后,要检查其格式是否能被Premiere软件所接受,现在比较常用的视频格式有:MPEG、MOV、AVI、WMV、flv、MP4等;常用的音频格式有MP3、WMA等,在导入素材时,一旦发生格式不匹配,可以用格式转换的软件(例如格式工厂)先将其格式进行转换再存储.收集好的素材要与新建立的Premiere节目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这样,才能保证已经导入Premiere中的视频素材可以正常显示.
(2)导入素材
Premiere的默认操作界面主要分为项目窗口、素材窗口、监视器窗口、时间线窗口、信息与特效窗口及工具面板等,在菜单栏列有九个常用的菜单.
准备好素材之后,打开Premiere软件,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入命令,导入制件视频所需要的素材,在Premiere项目窗口中可以将素材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我们编辑使用.
(3)编辑
具体编辑时,可以将视频与音频素材拖放到相应轨道上,Premiere软件可以将视频与音频进行合成或者分离,还可以利用剃刀工具对视频或者音频进行截取,将不需要部分清除掉,再将有用部分按照设计进行组接.
编辑还包括特技处理和字幕制作,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这些特效可以产生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也是体现在这方面.字幕是视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针对一些抽象的视频画面,加上相应的字幕或者解说,可以帮助观众增加对画面的理解.利用Premiere制作字幕很方便,并且还有大量的模板可供选择,用Photoshop软件所做的各种字体字幕也可以导入到Premiere中与画面进行合成.
(4)输出
节目编辑完成后,可以按需求输出不同格式的视频、音频或图片.
2 利用Premiere软件制作教学视频的案例
在课件制作中,涉及到的动态影像素材,如果直接应用很难尽人意,而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加工处理后所生成的视频动画,就能按我们制作课件的需求达到演示作用,能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秋天的图画》,因为在城市长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在秋天季节去农村的田地,对秋天的理解仅限于周围环境的信息加工,所以秋天中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十分模糊,所以,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在秋天季节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秋天.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践活动,老师可以利用premiere软件制作视频课件,让城里的孩子们对农村的秋天了解的更多.
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或者照相机,在秋天季节拍摄一些农村风光与农民秋收的视频素材,用premiere进行简单的编辑,配上音乐和字幕,一幅幅秋天的画面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学得更直接,更容易,也更有兴趣了.用premiere软件制作《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文视频的大致过程如下:
2.1 设计课件脚本,准备素材
教学课件的质量高低与前期设计密切相关,对整个课件的制作有了统筹安排之后,收集素材才会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收集素材,节省准备时间与精力.
用摄像机或者照相机录制视频,录制视频时要注意景别和角度的选取.
除了准备视频素材外,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素材.
2.2 导入素材,进行编辑
按照课件脚本的设计,将准备好的素材导入到新建的premiere节目中,方法:新建一节目,在其“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入”命令,导入我们需要的素材.如果素材很多,应在项目窗口中建立多个文件夹,将视频、音频和图片分类管理.
按照脚本的设计思路,将素材按顺序拖入到相应的轨道上,素材的截取可以利用“剃刀”工具来完成,利用“选择”工具将不需要的部分清除掉,再将有用的部分按顺序组接到一起,在premiere软件中可以随意改变素材的位置.部分截图如下:
premiere软件优势之一是可以实现素材的合成,premiere软件有若干个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可以将多重轨道上的视频和音频素材进行合成,图片素材是放在视频轨道上的.优势之二是可以为素材加特技效果,其中包括转场特效,即素材之间的切换效果,实现上一素材消失与下一素材进入的完美过渡;还可以对素材本身进行特技处理,例如素材的淡入淡出效果与素材的颜色与亮度处理等,利用premiere软件的特技功能,还可以使静止的图片运动起来;如果对素材的景别不满意,可以通过放大或者缩小画面比例来改变景别,这些特技效果大大增加了视频画面的质量.
视频制作中要重视开头与结尾的处理,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好的结尾则会让观众意犹未尽,截图3是开头的一个画面,截图4是结尾的一个画面,开头与结尾做到了首尾相互呼应,即收获之时还要孕育希望.
编辑完成后,在监视器窗口播放整个视频,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2.3 输出视频
选择文件菜单的“输出”命令,在设置窗口选择我们需要的视频格式输出视频.制件出的视频可以单独作为课件使用,也可以插入到教学课件中使用.
3 小结
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习惯到网上去查找资源,但有时候,一些素材很难找到,或者找到的素材也不太适合我们所需,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拿起自己的摄像机或照相机,亲自去拍摄一些镜头,因为这些素材来自于身边熟悉的生活,所以内容更加鲜活,再利用Premiere Pro软件进行恰当处理,一定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教育教学所需.带有视频的课件更生动感人,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或呆板的素材所实现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在课件制作中,能够恰当利用Premiere软件进行视频制作,获得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本文通过阐述Premiere软件的一些相关知识及Premiere在小学语文视频课件中的应用,倡导小学语文教师尝试用premiere制作课件中的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画面,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我们坚持从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新视角掌握Premiere制作技巧,就一定能开发出更多优秀的课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张璐.Adobe Premiere Pro 2.0影视编辑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4-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64.
〔3〕罗妙梅.Premiere Pro 1.5数码视频处理100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语文课件范文4
【关键词】课件 语文 课堂教学 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已蔚然成风,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评优课若不用多媒体课件,便有落伍之嫌。的确,课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确具有一些无法否认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发挥了其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教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手段也有其一定的弊端。
1.语文课件的形式化。语文课件的形式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课件正逐渐成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标准。尽管《新课标》规定,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但是也规定了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也就是说,任何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或者说,课件只能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手段。教学工作中不应该舍本逐末,不去看是否适合课文内容而一味要求使用课件,否则必然导致教师对课件形式的追求远远大于对文本内容的深思。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
与之相应的是,有些学校和教师在这种评价方式的讲课比赛中过于关注课件的制作,不惜调动语文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群策群力做课件,这样的方式不说根本不能够应用在平时的课堂上,其结果也必然使课件的应用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1.2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课件做得很新鲜,但是也有一部分课件缺乏创新,缺乏活泼生动的东西,缺乏新颖独到的问题和思考,更多的是一种板书的电子表现,或者说是板书的替代,这样一种CAI形式“换汤不换药”,显然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何况CAI板书与传统手书板书相比较,除了快捷、节省时间,很难说有更多的优越性。
1.3 更多的课件精美异常,缤纷的色彩,多彩的画面,炫目的视频,生动的音频的大量加入使整个课件丰富多彩,也使学生的眼睛和耳朵被各种绚烂的东西充斥着,好比很多音乐一起播放,或者各种美丽的花儿拥挤在一起,满耳喧哗,满目春光,结果反而让人感觉一塌糊涂或者乱七八糟。如果能够做到文质兼美,效果也许不错;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表面的绚烂冲淡了主体的思索,表面的热闹使学生忽略了本质的探求,这样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实际效果往往不大。何况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还不够强。心理学研究证明,使用课件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认知监控能力往往不够,这也使得学生很容易流于对热闹的向往,从而不能更沉静地进行更深入的思索。语文课堂应该为更好的教学效果使用课件,不是为了热闹而使用。
2.弱化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可以以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而学生对教师自身魅力的欣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教师产生仰慕之情和学习的意向,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就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自身魅力所产生的感染力是计算机、多媒体等无法替代的,是漂亮的视频、动人的音频所无法企及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
首先是板书的作用。传统的教师板书能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一笔漂亮的板书也是教师可以感染学生的地方。CAI再精彩漂亮的板书也不会让学生惊叹,但是教师写出的漂亮的板书却可以赢得学生的倾慕。学生愿意模仿他们认为教师特别优秀的地方,如果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祖国书法文化和艺术的教育,那么教师工整漂亮的板书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远远大于缺乏感情的电子板书。当我们要求学生写一笔工整漂亮的汉字时,靠计算机CAI的影响大概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相反,CAI只会教学生不必练习书法,不必在意书法。
传统板书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对学生的书法熏陶上,而且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上。朱绍禹教授说:“语文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这正体现了语文科的思维本质。各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然语文是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高中教学尤其应该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思维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CAI的快速展现虽然具有大容量、高速度的优势,可是同时也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来不及思考,大脑就被迅速展现又消失的信息充满,学生被动的接受远远大于主动的思考。相反,传统的教师随堂板书不但使学生对教师板书的内容充满期待,而且可以在期待中思索,并不断将自己的思索与教师的思索对照。这就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思索,学生可以实现与老师的同步思索,同步记忆。
语文课件范文5
多媒体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所以,语文多媒体制作中实施美育,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可行性。具体实现机制如下。
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如《景泰蓝的制作》课件中,制作者在开始阶段展示了几幅景泰蓝的成品图:在黑色的背景上,景泰蓝制品闪着柔和华贵的光泽,缓缓隐现。这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髓,受到美的强烈震撼。
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归园田居》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调、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重返田园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第三、努力创设情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黛玉的这种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制作该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我们的做法是在课件中载入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剧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
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精心安排图象、声音、情境等,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积极的刺激,从而提高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力和选择性等整体感知能力。
运用比较手法,让学生鉴赏美。
语文课件范文6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75-01
一、引言
自我校教室多媒体系统安装以来,多媒体课件迅速普及到每一个学科的课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文本、声音、图象、动画等丰富的形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丰富了语文课堂,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广泛欢迎。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多媒体课件运用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课件使用时机不当,忽视传统教学媒体
由于语文的形象性思维特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倾向于色彩声音的多种刺激,在使用课件的课堂上,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投影画面吸引,容易忽略了书本的知识点落实,有时候甚至书本竟然都没有打开过,教师也是常常弃黑板不顾,有的老师甚至一个字的板书也没有。笔者认为,这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听觉媒体,如黑板、实物、模型、录音机等。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板块,并不是处处都适合使用课件的。课堂教学能够很好处理的就没有必要非得使用多媒体。比如,背景介绍、作者介绍等文字较多,知识点零散、密集的教学步骤,可以使用课件展示,表述清晰,又能节约课堂时间。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手工整优美的粉笔字是基本素质之一,何况,书法艺术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呢。
三、课件容量过大、机械死板,妨害学生思维发展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的确有着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但如果处理不好课堂节奏的话,也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视听轰炸,以致把学生也当作计算机,妨害学生思维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艺术地展现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几首音乐、几幅图片、几段视频能解决的,感受文字的意境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化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教师们熟练掌握的常用的课件形式为PPT,这种课件简单容易学习,也容易制作,很受教师们的欢迎,但是,其形式缺乏对课堂的动态控制能力。一个PPT课件一旦形成,其流程就完全固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再随机应变。另一种课件形式FLASH,虽然变化方式相对更多,但是制作也相对困难,耗时过长,不被大部分教师采用。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师生都是活动的主体,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都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尤其是应当鼓励打开学生的思维宽广度,而是多岁的孩子,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令我们始料不及,这就意味着实际教学过程不可能像一堂设计好程式的公开课,每天的课堂随时都会出现教师在课前所无法预见的情况。课件的设计根本不可能把对这些既是预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情况作出的反映全部纳入可控的流程。所以从本质上说,具体教授过程中,运用课件上课,很容易排斥师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学生的参与性,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无法预见的情况更为突出。语文课堂本来就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异彩纷呈的,因此随时都可能有灵感和思维的火花绽现,语文教育的魅力和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但是,为了跟自己预先精心设计的课件保持同步,教师们往往只能忍痛割爱,不得不拒绝或者漠视学生们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堂浇灭了灵感火苗,即使他们原本可能燎原一片;这样的课堂掐掉了那些旁逸斜出的思维新芽,即使他们原本可能长得枝繁叶茂。
四、滥用课件扼杀教师个性,助长不正之风
课件的准备和制作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过程。长期坚持制作和使用课件其实是非常考验教师的毅力的,特别是语文课件,想要制作的精美得当,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查阅、搜索、筛选资料。为了省时省力,在教学准备阶段中,出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一备课,就上网直接搜索教案、课件,把别人的内容复制一下或者稍作调整,自身的备课活动简化到了仅仅是对这些网络资料的罗列、简单加工,甚至照搬使用,缺乏对授课内容独特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使自己的备课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有了不同程度的脱节。这对我们教师,尤其是对尚未形成自己独特教学个性和风格的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这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们的关注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