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1

关键词:市场营销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发源于美国的一门专门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拓展市场、促进企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深化,市场营销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市场营销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营销人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精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往往以复习、提问等形式开头,使学生在上课之初便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可以想象。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真正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发展的现状,灵活主动地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增补,以求精心选择。尤其是近年来市场营销理论发展新动向,如绿色营销、网络营销、情感营销等内容都可以穿插入教学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理解。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的内容,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无从谈起学懂多少。造成学生在校时往往只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理论知识,缺乏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也难以达到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市场营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并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如在讲品牌策略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平时喝什么饮料,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喜欢某个品牌,从而引出了将要讲授的品牌策略。课后让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为自己喜欢的品牌设计营销策略,并评出优秀方案。这样,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由教师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他们认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得以体现,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对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和分析,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性、直观性和研讨性等特点,具有以案论理、直观形象、积极参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拉近了教学与生活的距离,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对选用的案例要精心编排,紧紧扣住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比如在讲解推销说服技巧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两位推销员向同一顾客先后推销同一款MP4,前一位推销员遭到了拒绝,而第二位推销员却取得了成功。让学生结合案例中两位推销员的表现和自己的体会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力求让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组织小组发言,每组选一个成员作为代表表达本组观点,组内其他成员可随时补充。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但总结的重点不是对案例分析所做的结论性意见。而是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某些问题可以更深一步地思考,做出启发式的诱导。案例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加深了学生对于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讨论中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组合起来,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信息处理操作,在学生面前呈现集声、光、色、动画、动态图像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可重复性等特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事先制作好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来进行理论课的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课下浏览自学。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一个极大的延伸性、自主性学习空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这必然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要掌握所需的多媒体知识及制作技术,从而使制作出的课件重点突出,与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同时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取长补短。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有时代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搞好市场营销课程的建设。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2

关键词: 《法律基础知识》 教学实效性 中职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是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其课时设置相对较少,授课内容又丰富繁杂,这就导致老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往往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加之其内容较抽象,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中职学生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还小,未成年,又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鉴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和生源的这些特点,借助基础课程《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通过一些措施提高中职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如果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法律基础知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法律又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理论性较强,如果缺少适宜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对课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同时,还应对其加以延伸,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熟悉的事件或场景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进而更好地学习。另外,《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做一个守法公民,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实际,贴近真实生活。

如张某为装修房子,去工商银行取款,经过一系列手续后,从柜台取出10000元,凭条上填写的是取款,但营业员一时疏忽大意,在输入交易信息时,将取款误当做了存款,而且向张某出具了存款通知单。如此一来,张某的工商卡金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000元。张某当时并不知情,出门后才发现,但他并没有返回,而是很快离开了。第二天,工商银行通知张某退款,张某却不同意,拒绝退款。问:此事件涉及哪些法律知识?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再比如,张某到一家大商场买了许多装饰材料,商场对其质量信心十足,并言如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换。回来后,张某请朋友鉴定,才发现部分材料存在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于是和朋友重返商场要求退货。但商场坚决认为所有材料都是经严格检查后才进入商场的,不承认这些材料出自商场,反而怀疑张某对商品进行了掉包。问:在此事件中,涉及哪些法律知识?张某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易于接受,通过这些案例将课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交流,学会独立思考

《法律基础知识》的实效性不理想,与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照本宣科,陷入了本本主义,实践证明,这种单方面的理论灌输,起不到任何效果,只会令学生更加厌倦课堂。部分教师的主观性较强,常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掺杂进来,试图让学生接受,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过于狭隘。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所需,然后采取相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让其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此加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法,虽分成小组,其实还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过程中,都是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他人分享,还能倾听他人意见,取得更好的效果。

前段时间,国内有两大案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一是事件,二是李天一事件。法律教学必须注重时事,讲究一定的时效性。在课堂上,讲到行政法或民事法等内容时,可让学生对这两个案件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人积极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在消化课本理论知识了。如贪污受贿、行败,“腐败的根源在哪”,行败往往由于少数国家或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权力不受控制,无限自由。任何人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都是不被允许的,其最终根源在于法制的不健全。

独立思考除了能吸收理论知识,对客观案例进行评价外,更重要的在于反思,即学生在思考中升华自己,保证不会触犯法律,严格约束自身,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学以致用,体现价值

学生一般把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目的理解为懂得法律知识,遵守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情。其实在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民事纠纷、违法案例,以及学生了解的网络案例、新闻案例等,让学生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加以分析,从而体会到法律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4.完善考试评价体系

合理可行的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其实效性,在现行教育中,主要有两种考评方式,一是检测性考试,主要是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评价性考试,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测试其对某个现象进行识别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不少中职院校的教师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由于该课程理论较多,完全可以凭死记硬背掌握知识,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学、考前抱佛脚的状况。

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一个途径,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变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这一社会现象,逐渐向政治、文化、科学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靠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课堂外,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辩论赛等。同时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成长背景、思想文化,并聆听学生的诉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面考核上,课堂作业、闭卷开卷考试皆可,最好采取口试的形式,口试即在课堂上老师当场提出问题,短暂的思考后由学生回答,这样能加快其思考速度,增强语言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再者,还可以提高其积极性,有足够的能力判断是非,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5.联手政法部门,通过法律讲座强化法律知识教育。

学校与所在街道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形成合作教育关系,聘请当地派出所的领导担任法制学校的副校长,每学期安排两次法律教育方面的讲座,主要邀请派出所警官或者交巡警官做相关法律基础教育讲座。他们为学生带来了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讲座,通过联系实际,解读一个个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成为中职生法律基础知识普及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面向社会,因而这样直接用社会生活中的内容作为讲座的法律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看到社会的另一面,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而言,只要老师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将社会和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与课本联系起来,并联合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教育活动,有效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就一定能有效提高《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水平,实现中职学生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管梦影.法律基础知识教学浅谈[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2).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3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 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教学科研、品质控制、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性”和“工程性”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核心元素。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工程性”方面。要符合工程类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如何开展实验实践环节的教与学。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组成与现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类(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类、食品加工类、食品分析与检测类,以及工程设计类实验。实验类型主要有验证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实验训练目标层次包括基础层模块、综合层模块和提升层模块,分别培养学生动手、综合和创新能力。①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相继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实验教学比例,加大本科实验室建设投入与实验室管理力度,实验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仍未改变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现状,尤其是日益增加的招生规模远远超过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原有设备设施老化,更新程度不足,实验室专职管理队伍不够、实验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管理较弱等, 导致很多高校根据实验教学条件开设实验项目,根据教学工作量组织实验教学和评价考核学生、实验教学监督管理无法正常执行、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少、实验项目更新率低,难以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出食品行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 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根据培养目标,采取循序渐进培养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应以“现代大工程”为前提,革新实验教学理念,体现工程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尤其是工程化能力。为此,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项目内容的优化和改革不能单纯地缩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比例,而是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建立三层次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层模块、综合层模块和提升层模块,三个层次均贯穿着研究和创新设计型理念。

大一和大二的化学类课程实验、食品微生物课程实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验及工程制图实验等,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仪器使用、基本操作规范和基本实验现象理解能力。针对该阶段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和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特点,实验教学内容应主要根据教学大纲,通过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等方式,多开设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内容与过程尽量保持规范化、系统化,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各类实方案的设计与制作、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为后续专业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三层次模块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②

2.2 改革实验教学课堂组织与教学方式

有道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往传统实验教学是集中授课与操作,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分组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该法可以作为基础层次和综合层次项目训练时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组织方式。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创新和设计能力。③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增设能力提升层次的创新设计性实验。该类实验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实验项目,具有较强的探索创新性,并可能存在实验结果的未知性,采用集中实验模式完全不能满足该类教学需要,只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在时间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

不管是集中实验还是开放实验,都需要有效的项目组织实施。三层次实验项目都应设定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教学和相关文献资料,书写实验项目、主要试剂配制、操作步骤、所需相关设备与操作方法等内容,实验前进行抽问回答,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记录学生操作行为、实验记录情况以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实验完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抽阅实验报告,并对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完善实验教学综合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实验报告和形式化的实验技能抽测,是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难以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个实验项目涉及实验目的意义、原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内容的考核,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同时考核平时成绩(60%~70%)和期末成绩(30%~40%)。平时成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核:(1)课前预习与实验了解情况考核(15分), 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程;(2)实验操作考核(55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科学实验素质;(3) 实验报告考核(25分),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纪律卫生考核(5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与良好的实验习惯。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绘制图表等;操作考试内容可以节选教材上的必做或选做实验,也可以是没有学过,但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和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可以顺利地完成的实验。④⑤

4 结束语

除了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课堂组织与教学方式和完善实验教学综合考核内容与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外,其它措施如实验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的监督、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验教学比赛、评优、改善实验室环境等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2年实验技术研究立项项目(12syjs—15)

注释

① 戚颖欣,李皓.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9:101—103.

② 姜爱民,李明弟,李轶,李大勇,孙一民,王少华.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几个重要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14(5):45—48.

③ 陈凌霄,任为正,高惠平.开放式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之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8.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4

【关键词】装备保障管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58-0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军事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军事人才培养中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向素质沉淀的重要过程,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院校教育的循环系统,也是军校教育培养的重难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装备保障管理实践教学质量,既是消化保障管理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又是推进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具备教师、工程师能力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懂技术、精业务、善管理、能创新”是装备保障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具有技术过硬,精于业务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要加大对装备教员和保障队伍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既具备“教师”扎实理论素养,又具有“工程师”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员队伍。

以适应现代教育为牵引,以提高教学团队的学历,丰富阅历,增强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邀请新装备研制单位专家来院对新教员进行培训,了解新装备维护、实用知识和装备教学的特点规律;主动与总部和部队联系,承担与装备保障管理相关的业务工作,锻炼人员实践能力,加大送修、送学力度,加强部队代职和学术交流,注重对年轻教员的指导和培养;要根据各人发展情况,逐渐确定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设计装备保障管理“二类、三层、四步”的实践教学环节

遵循“保障管理制度化、管理模式现代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流程规范化”的思想,遵循“理论先导,强化实践,培养能力”的基本教学理念,以培养任职需要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为适应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结合转变,装备保障管理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手段设计和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

针对“两类对象(即生长军官学员和任职轮训军官)、三个层次(即基础实习、综合实习和管理创新实习)、四个步骤(管理的PDCA循环: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开展有关现代装备保障管理能力素质的培训。装备保障管理实践教学突出了岗位适应、业务管理和实际操作等知识、能力培养;突出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集成等知识、能力培养;突出了业务口径宽、专业延伸长、能力复合型的培养。通过针对对象、针对内容的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本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的保障管理理论转化为学员保障管理的业务能力。

三、实施案例、研讨多法并举的“多样式”实践教学方法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5

1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1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实践教学经费紧张所导致的实践教学设备的不足;②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传统的实践教学过多,跨学科的多角度实践研究,综合性强的课题少;③实践课程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开放性探讨为辅,过分强调理论,动手操作性大大减弱;④教师以完成教学目的为主要任务,学生以完成教师要求为主要任务,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1.2 实践教学的问题思考

教育部下达最新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即“夯实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全面提高实践能力”,这给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各个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纷纷兴起,形成“以实践和工厂操作为基础,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主线,教学和各类学习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部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CAD软件应用以及毕业设计等。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认识、实践、深化理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探索过程之后,就逐步掌握这一学科的主要矛盾,解决问题也会得心应手。

实践教学的内容也有所改变,首先是实践类型的改变,实践类型有以下两个方面:课内教学内容实践和课外与专业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性、开发性、设计性的实践课题。教师给出学生课题的范围,让学生自主地估量自己的能力方向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学生将所研究的课题列出一张清单,教师拿到清单以后会实时监督学生的完成状况,督促学生相关实践的完成。实践教学将多媒体教学和教师指导合为一体,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自主地开发实践课题,并把学生分为几组,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包括实践构想、材料设计、调研、讨论等),共同完成一系列动手操作、数据整理,最后得出结论。

2 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2.1 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实习场地不足,学校和工地之间协调困难,实习效果差。学生的实地实习地点应该是工程项目的工地、办公场所和其他相关地点,工地负责人也应当为学生们讲解工地的实际运营情况、用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房地产公司的用人标准等。但由于各个建设工地以效益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理念,紧抓工程进度、成本、安全等,因此大多拒绝学生参加工地实习;同意学生参加工地实习的公司,也不会耐心为学生讲解生产要求和相关的专业实践,更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相关的技术。这样实习达到的效果就很差,学生从中学不到与专业有关的企业生产知识,也不熟悉相关的操作技能和流程,所以很多实习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已。②由于学校的培养模式“重基础、多方向”,所以教师讲授的与实习操作有关的内容就很少,学生参与实习的目标感就比较模糊,往往抓不住重点。③实习学生人数近几年在不断增多,大多的实习又集中在寒暑假期间,学生的管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学校采取分批次、小规模的实习方法。这样以来学生的流动性和自由性又变大,教师和专业的人员很难对他们进行统一的指导和教学。④学校高学历、高学位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没有指定一套有实际效果的、操作性较强的、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业务考核方式等。

2.2 实习环节的思考

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要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要对道路、房屋、桥梁等土木工程所从事的行业有形象的感知和把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建立起理论和具体实践方面的联系,培养专业意识和操作能力,以及对自我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打算和就业方面的考虑。学校的生产实习也根据具体情况变为两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实习,企业工地实习。认识实习在教师介绍、学生集体参观、观看录像、操作教学模型等形式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很多学生自己向施工企业、设计院等单位提出申请,之后进入其中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和需要的专业知识。

教师职称考试试题范文6

关键词: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已成为高职界的共识,同时也是世界成功高职教育的基本经验。但高职院校普遍认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据校企合作委员会提供的“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调研报告”的数据表明,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非常满意的只有14.29%,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之和也只有57.01%。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学校也进行不懈的探索,如推出了订单班、冠名班、顶岗实习等模式。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冠名班”就业安置爽约、顶岗实习“以工代学”等问题[1]。笔者认为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现在宏观背景下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又一突破口。

一、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探索与案例

1.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

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在企业招收已就业的员工,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学籍,通过3年左右的非全日制培养,完成学业后发给成人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其典型的特征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职工。这是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之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成为可能,因为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

2.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可行的

笔者十年前在孝感教育学院工作,当时教育学院从事的教育工作就是学校和当地县市教育局、学校联合培养初中教师,孝感教育学院并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后就中断了这项工作。笔者从学校校友会了解到,当年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是不错的,不亚于同期毕业的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这表明这种模式是可行的。而且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很多职业院校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2009年9月,扬州职业大学与中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招生全日制成人教育校企合作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采用“学历证书”加“技能培训”模式,即“大专学历”与“3G软件工程师/手机UI设计师”相结合。目前从联合办学的效果看,预计就业率达100%,全部取得学历[2]。

3.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

案例[3]

这2所学校2007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和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通过双元招招生、双元计划、双元教学、双元管理和双元评价试点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企业、学校、学员、社会都满意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推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现在(2011年)浙江省已有22所高职院校、150家企业、近万名学员参加成人高等职业教育。

二、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意义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学校、企业、社会、政府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1.对学校的意义

(1)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由于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员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学生,这样校企双方的利益就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可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

极性。

(2)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正是由于有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才使学校有可能克服基于学校职业教育的缺陷:“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生产设备相比,总有距离;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4]而实施基于学校企业合作的教学改革,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共同配置教学资源,共同进行质量评价,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也是对“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的一个探索,因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具备了“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的一些基本元素: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公担[5]。

(3)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的高中生源持续下降、每所学校的招生计划也在逐年递减。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弥补高中生生源的不足,推动全日制普通高职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从而奠定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可按企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本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而稳定产业工人队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产品升级、企业转型和企业的发展。同时,采用这种模式能加快技工培养的速度,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主任刘康认为[5],采用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一个初级技工到拥有技师资格的周期将缩短3~5年。这就为企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的快速培养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3.对社会(政府)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使成人高等教育焕发青春。

三、对实施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