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文字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1

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摸式。我们认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里,读书是基础,思考是关键;交流能让学生在童心童语的氛围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发挥班级授课的忧势;练习则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并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开始初步的运用。很明显,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因此,如果教师的指导基本得法,就能大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步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轨道而不致陷入“发胖式分析”的歧途或重蹈“满堂灌”的覆辙。当然,“教师指导”是至关重要且需精心设计的,否则,训练的效果就会不佳。这里,首要解决的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问题。从我省许多老师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教学经验来看,先扫除障碍(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接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断),侧重语言训练;之后勤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最后迁移练习,促进语言运用,应该是我们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当然,模式的把握和运用也有高下智愚之分。但只要牢牢把握这一摸式中的后三个重要程序,做到语言训练(包括分析比较)有重点,勘读背诵(全文或片断)有积累,迁移练习有运用,那么,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不难达到。

其次,要真正落实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应提出一些根本要求和硬性规定。比如,40分钟的课时目标要明确单一,除了思想感情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非常具体且数量不能过多,最多也不应超过三项。因此像作文训练课“教会学生按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说。写,语句通顺连贯”的课时目标是订得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课时目标却订得高而空洞、大而抽象。再如,“以读为本”、多读课文是一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所不可缺少的。在小语课堂的40分钟内,如果听不到琅琅的书声,那就很不好了。因此,每一节课,学生至少应该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读书,包括朗读和默读。这样,到课文教完时,我们期盼“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能背诵”的要求,不仅可以达到,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如课堂练习,包括书面练习,每节课也都应有具体安排。现在有一种把书面练习都放在课外的不良习惯,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小学课外的语文学习应是阅读课外读物和自由练笔,所以我们认为书面练习,包括作文一般都应在课内完成。还有,指导学习方法,这既是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最后能做到“自能读书”广自能作文”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训练效丞所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学法指导应该是全盘考虑、分项设计,做到有序、有机的渗透。即使眼下一时达不到,我想也应该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做到对单元、课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在指导学法的随机渗透和专课讲授两种方法中,我们更加提倡前者,它更便于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在参与领悟、体会、总结中,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把握祝。

为了保证以上这些根本要求和硬性指标的达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应精当讲解。每节课不论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教师的讲解都应当十分精要和恰当。当前在这方面的一个通病,是凡事均搞“联想”、搞“发散”。“联想”、“广发散”是思维训练的极好形式,但运用必须适度,以教材允许和学生能做到为宜。第二,要精简提问。提问力求具有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有的地方为了克服以“提问式”代替“启发式”、以多提问来酿成“课堂活跃”的弊病,硬性规定一节课中老师提出的关于内容理解上的问题一般不超过五个,但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必及时反溃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答问、提问、交流,要及时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讨论,对的肯定,错的纠正,并简述原因和方法。这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的最好契机,最能给学生──不止于答间的个人,而是全体──以深刻的印象。高明的教师是从来不放过这一时机的。书面作业完成后,应要求学生自我检查或互相检查,然后尽可能地有重点地在课内评价和反溃第四,有自学时间。这里的自学是指预习,朗读前的准备,回答问题前的思考,查阅资料、草拟提纲、质疑问难等学生个别的学习。这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训练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内化的必经途径,也是课堂教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体现。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矫正反溃。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2

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摸式。我们认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读书、思考、交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里,读书是基础,思考是关键;交流能让学生在童心童语的氛围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发挥班级授课的忧势;练习则使知识得到巩固和积累,并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开始初步的运用。很明显,这些环节都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因此,如果教师的指导基本得法,就能大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步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轨道而不致陷入“发胖式分析”的歧途或重蹈“满堂灌”的覆辙。当然,“教师指导”是至关重要且需精心设计的,否则,训练的效果就会不佳。这里,首要解决的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问题。从我省许多老师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教学经验来看,先扫除障碍(生字、难词、有关背景、知识等),重点抓好识字写字;接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结构;继而精读课文(或片断),侧重语言训练;之后勤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最后迁移练习,促进语言运用,应该是我们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当然,模式的把握和运用也有高下智愚之分。但只要牢牢把握这一摸式中的后三个重要程序,做到语言训练(包括分析比较)有重点,勘读背诵(全文或片断)有积累,迁移练习有运用,那么,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不难达到。

其次,要真正落实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应提出一些根本要求和硬性规定。比如,40分钟的课时目标要明确单一,除了思想感情教育方面的教学目标外,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非常具体且数量不能过多,最多也不应超过三项。因此像作文训练课“教会学生按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说。写,语句通顺连贯”的课时目标是订得具体且切实可行的,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课时目标却订得高而空洞、大而抽象。再如,“以读为本”、多读课文是一节成功的小学语文课所不可缺少的。在小语课堂的40分钟内,如果听不到琅琅的书声,那就很不好了。因此,每一节课,学生至少应该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用来读书,包括朗读和默读。这样,到课文教完时,我们期盼“低年级学生对全篇课文,中高年级学生对重点句段能背诵”的要求,不仅可以达到,而且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又如课堂练习,包括书面练习,每节课也都应有具体安排。现在有一种把书面练习都放在课外的不良习惯,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从语文的角度来说,小学课外的语文学习应是阅读课外读物和自由练笔,所以我们认为书面练习,包括作文一般都应在课内完成。还有,指导学习方法,这既是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最后能做到“自能读书”广自能作文”的目标所必需,也是提高语言文字训练效丞所不可缺少的。最理想的学法指导应该是全盘考虑、分项设计,做到有序、有机的渗透。即使眼下一时达不到,我想也应该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做到对单元、课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基本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在指导学法的随机渗透和专课讲授两种方法中,我们更加提倡前者,它更便于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在参与领悟、体会、总结中,更加深刻、更加具体地把握祝。

为了保证以上这些根本要求和硬性指标的达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一些问题。第一,应精当讲解。每节课不论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教师的讲解都应当十分精要和恰当。当前在这方面的一个通病,是凡事均搞“联想”、搞“发散”。“联想”、“广发散”是思维训练的极好形式,但运用必须适度,以教材允许和学生能做到为宜。第二,要精简提问。提问力求具有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有的地方为了克服以“提问式”代替“启发式”、以多提问来酿成“课堂活跃”的弊病,硬性规定一节课中老师提出的关于内容理解上的问题一般不超过五个,但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必及时反溃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答问、提问、交流,要及时进行评价,组织学生讨论,对的肯定,错的纠正,并简述原因和方法。这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的最好契机,最能给学生──不止于答间的个人,而是全体──以深刻的印象。高明的教师是从来不放过这一时机的。书面作业完成后,应要求学生自我检查或互相检查,然后尽可能地有重点地在课内评价和反溃第四,有自学时间。这里的自学是指预习,朗读前的准备,回答问题前的思考,查阅资料、草拟提纲、质疑问难等学生个别的学习。这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训练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内化的必经途径,也是课堂教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体现。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矫正反溃。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3

关键词:工具性;生字新词;句式;文本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我们一直倡导语文课堂的人文素养。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有滋有味,可课后学生却不知怎么做题。究其原因,教师们只追求浮华的人性化形式,却不计较有没有实效,忘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试问:课堂上看不到扎实的语文训练,怎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所以,旧话重拾,让我们关注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同样紧紧抓住语文的工具性。

一、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却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否则,小学生的作文中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错别字和病句?小学生怎么连基本的句式都掌握不了?小学生的作文怎么会“四不像”呢?……

针对这一现状,顾之川先生在呼吁:语文教学“忽略或削弱工具性不可”“工具性是第一位的”“要把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工具性的训练中所蕴含的人文教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意识到的。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在高扬人文性大旗的同时忽视了语文的第一性——工具性。

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

过去的语文课堂,是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而忘了枯燥的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现在的语文课堂则是人文内涵的泛滥,而忽视了我们是在教语文,教学生运用语文。那么,我们该怎样在语文课堂中渗透语言文字的训练呢?我来说说自己几点粗浅的见解:

1.让生字来自文本,回归生活

就低段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是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其中800——1000个会写。所以,低段课堂中将认读生字、书写生字作为重点。大量的生字,势必需要很大的训练量,这让学生觉得枯燥甚至厌烦。怎么办呢?低段教师真是煞费苦心,将各种各样的识字游戏、识字竞赛、自编儿歌等等都引入了课堂,给这些来自文本的抽象的符号注入了生命的气息,从而学生就能很快掌握生字了。当然,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工具性”,学习了就应该学会运用,这就有了“在生活中认字”。曾听过一节识字课,为了巩固新学的生字,教师在课前收集了含有所学新字的食品包装袋。面对熟悉的食品包装袋,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抢着认上面的字,殊不知他们是在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来自文本中陌生的符号让学生头疼,但是如果能将这些陌生的符号具体化、生活化,相信学生定能很快地学会祖国的汉字。

2.让新词出于文本,用于文本

跟生字相比,词语的意境便更加丰富了,如动词、名词、形容词、成语等,让人目不暇接,所以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依然是重中之重。

记得课文《小站》有一段写小站喷水池的文字。教师在教学这一段时便要求学生找一找、品一品其中的方位词语、修饰词语,并板书:月台——喷水池——假山——小树——喷泉——小宝塔。让学生把这些孤立的词语用文中的方位词语和修饰词语连起来,写出“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作业完成后,教师让学生看课文对照比较,品味课文中的方位词语和修饰词语怎样使这些事物构成一幅“精心设计”的生动画面:“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词语的意境并非体现在出于文本时,而是体现在用于文本时。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取、不断地运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

3.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仅仅通过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句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应该去关注文本的语言,使得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富血肉。首先,读出情。阅读是教学的第一要务,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其次,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譬如,同是豪放,苏轼有苏轼的旷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稼轩有稼轩的激昂,“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在品味语言中,应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再次,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找春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其中一个“冲”字,一个“奔”字,便很好地体现了孩子们对春天的渴望,继而又回到主题。

应该说,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只有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强化熟读背诵,抓好语言训练,重视迁移应用,这样才能很好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减轻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版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4

A. 应该/应有尽有 更事/半夜三更

瘦削/悬崖削壁

B. 恰当/独当一面 见面/瑕瑜互见

散步/散兵游勇

C. 教派/教学相长 假期/久假不归

和诗/和风细雨

D. 宿将/三天两宿 稍息/稍纵即逝

煞尾/煞费苦心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文物鉴定乱象时表示,院内专家不得以故宫博物院的公务身份在社会上从事非公务文物鉴定活动,以及从事与文物拍卖等有关的藏品鉴定活动。

B. 怎样才能避免车内财物不被盗取?民警表示,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市民在停车时都应时刻保持防盗意识,车上没有值钱东西,贼就不“惦记”了。

C. 对于报道中提到的“脱北者”被遣返后的命运,韩国3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14日提出质疑:“三代灭族?韩国对朝报道的选择性和职业道德”。

D. 我们在解决利益格局影响改革的问题上首先是要从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始,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只要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我们的改革就会往前迈出最关键的步伐。

3. 阅读下面文字,普利兹克认为王澍获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字。

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发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凯悦基金会现任主席托马斯・普利兹克表示,选中49岁的王澍,是因为“承认中国将在建筑理念发展中的作用”,“建筑是应当以传统为基础还是应当展望未来,就像任何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设计超越了那场争论,产生没有时间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环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请以参与者的身份,为你们班级的倡议书拟写一段宣传语,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5

关键词:阅读;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这种语言能力发展了,“交际”才能成为可能。

一、咬文嚼字

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增”“删”“替换”或“变序”,来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精炼或有什么深刻内涵等。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独处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体会作者用词的凝练,就可将“独在异乡为异客”改为“我在异乡为异客”,将“每逢佳节倍思亲”改为“每逢佳节更思亲”,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

二、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式很多,如:查字典法、近义词法、反义词法、看图法……

表演法。“詹天佑”一课有“赞叹不已”一词,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请几名学生扮演来到京张铁路游览的外宾,想象一下,外宾会怎么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一个接一个地讲了不少赞扬詹天佑、赞扬中国人民的话。这时,教师马上接着说:就这样,你也称赞,他也称赞,说个不停就叫做“赞叹不已”。

三、造句

造句是将消极语言转换为积极语言的重要手段,应给予足够重视。

造句训练要尽量扩展学生思维,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明白词语在各种环境的用法。以“王二小”一课“悲惨”一词为例。第一步,让学生了解此词在文中用法;第二步,仿文中用法,老师说开头,让学生往下接:“猎狗的腿断了,夜里……”第三步,学生自己造一个句子。

四、仿说(写)

可以仿句式,也可以仿段式,还可以仿一些特殊手法。如学习完“荷叶圆圆”,我引导学生想象:多可爱的荷叶呀,为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带来了快乐。想一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由填空练习指导学生仿说仿写: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____的_____,____。

五、句式变换

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第一自然段有两句话“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在学生了解第一句的形式是“谁在那里干什么”,第二句的形式是“那里有什么,那里住着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这两个句子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出来。如:“大树上有个窝,窝里住着乌鸦。”“乌鸦把窝做在大树上,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乌鸦和狐狸分别住在大树上的窝里和大树下的洞里。”

六、概括讲述具体描述

于永正老师教课时就多次既让学生读文后练习概括讲述课文内容,又让学生细心读书,用心划细节及语言后具体而生动地讲。这样不仅整体感知了课文,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训练了思维。

语言文字训练范文6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呼声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着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践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反复讨论,大家对小学语文教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逐渐趋向一致,这就是:小学语文学科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恰当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

就教育的功能而言,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着语言文字教育的任务,肩负着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职责。而小学阶段又是孩子们较为系统学习语言文字的启蒙和发展阶段。对孩子们加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对孩子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更是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思维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需要。要想做好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就要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在这里,我想就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点和方法提出自己几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小语界的同仁。

一是有计划地对学校教职工举行普通话培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如:为每位教职工订购普通话培训教材,定期聘请普通话一级乙等的教师为教职工进行辅导,力求让每位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规定等级。进而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语音标准、书写规范、并强调遣词造句、标点运用、行款格式准确。同时,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推普力度,把推普工作上升到提高教师语言素养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注意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区域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促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开展一些教师演讲比赛、“异读词、异形词”训练等教师竞赛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语言整体素养。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去促进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学习国家语委1986年重新发表的《汉字简化字总表》,让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认识汉字简化的方法、形式以及汉字标准化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汉字汉字简化方案的总体情况和具体要求,了解和掌握汉字中可作偏旁类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以便更好的使用简化字;其次是学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02年3月份颁发的《第一批异体词整理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增强教师应用汉字的本领,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坚持做到使用简化字服从从俗,从简和书写方便这三个原则;再次,区别新旧字形,正确了解新旧字形;最后就是要掌握汉字的规范书写方法。错别字也是使我们语言文字不规范的另一罪魁祸首。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不写错别字,消灭错别字。

三是在紧抓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写字教学。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我们一方面应该在艺术、美术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包括书法、篆刻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欣赏我国书法、篆刻的代表作品;另一方面应该利用每周的练字时间,强化写字的姿势,书写认真仔细。并利用校报、版报及画廊为学生写好汉字创设环境,增强成功体验。

四是为学生开展与普通话有关的各种活动。如各年级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语文老师在课前每日一讲等,这样就会让许多同学得到了锻炼。在研究性学习中,专门组织部分学生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字、用语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让学生自己现身说法。

五是重视情景育人。校园是感觉语言文字的美好天地。有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那也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乐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语言的活教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浓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校园里设置一些造型别致的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牌,与优雅的校园环境相衬相映,处处都会体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品位。通过校园广播选播推普文章,努力使普通话成为回荡校园的最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