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1
关键词:针刺伤 防护对策 原因分析 实习护生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可导致二十多种血源性疾病,最严重的包括感染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实习护生由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缺乏,发生针刺伤的概率更大。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减少血液疾病的传播,是加强护生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针刺伤原因分析
1.职业暴露
护理是一份隐藏诸多职业风险的工作。护生在实习期间,有很多的护理操作要频繁使用锐器,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这些穿刺针常带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我国是HBV高发的国家,HCV、HIV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外加护生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手受伤的机率比较大,如稍有不慎,伤口沾染带有HBV、HIV的体液,使感染的机会大为增加。
2.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生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是导致针刺伤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与针刺有关的操作主要有注射后取下针头,将针头套回针帽,处置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实际调查发现,166名护理人员有100%在工作中被利器刺伤过。而调查中护理人员有65.5%经常将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有53.4%经常用手拔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有37.9%皮肤被锐器刺后很少挤出血液再彻底清洗消毒。护生对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传播疾病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主观认为戴手套麻烦、影响操作,导致在接触患者的湿性活体物时没有戴手套,违反执行操作规程。
3.标准预防知识缺乏
据对116名临床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有传染性知晓率仅36.2%,61.4%的护生认为针刺伤的最大危害是伤口感染和感染其他疾病,仅有6.5%的护生认为可感染HIV、HBV、HCV。护生标准预防知识缺乏,是导致针刺伤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
4.工作马虎和技术不熟练
实习护生由于护理职业道德尚不完善,工作中易粗心、马虎,未按各项操作规程执行或护理操作技术不扎实、不熟练,也易发生针刺伤。
二、应对针刺伤的对策
1.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医护人员属于被感染的高危人群,应树立“关爱你的病人,关爱你自己”的观念。首先,教育护生认识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不仅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还会产生害怕发生HIV、HBV、HCV等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焦虑、恐惧心理。另外,由于针刺伤感染的某些传染病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危及生命,在理论教学、各类护理操作练习和实习前教育中,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其危害,严防针刺伤的发生。其次,在护生中开展普及性预防(UP)教育。普及性预防(UP),即假定所有患者血液、体液都有潜在感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因此,要教育护生在实习中无论面对的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均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潜在的危险,从而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每个细节,保护护生免受各种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2.进行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教育,开设职业防护课程
学校通过对实习护生进行安全工作技术、方法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医疗锐器的安全使用,制定锐器使用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要求所有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均以安全方式处理使用过的锐器,避免回套针帽,禁止徒手进行注射器毁形或折断安瓿;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锐器的使用;不将针头的器具相互传递;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尽可能将其立即扔进锐器收集箱。此外,学校还应要求护生一律按操作规范进行,保证任何操作都能符合规定的流程,培养良好的职业安全素养,防止在实习过程中遭受意外锐器伤。
3.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
调查显示,仅有23.7%的护生在发生针刺伤后能及时报告带教老师。有的学生在发生针刺伤后抱无所谓态度,有的学生心里害怕,但不知道该怎么做。在校期间,学校应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建立针刺伤的报告及反馈制度。教师应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做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将职业安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登记、报告管理,清楚记录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损伤的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以及是否实施了预防性用药、血液检查及随访。教师还应明确告诉实习护生,当被锐器损伤后,在迅速处理好伤口的同时,马上报告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逐级上报,并填写意外损伤事故报告单。
4.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针刺伤后,应指导学生务必保持镇静,迅速挤出受伤部位的血,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在碘酊消毒后用密封敷料包裹伤口。发生针刺伤后应尽早报告,以便对受伤者进行HIV、HBV及HCV抗体检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过程,确保真正掌握。如可疑暴露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于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提高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率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护生应在临床实习前完成全套的乙肝疫苗接种,但调查表明49.5%的护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因此,学校在学生进入学校体检时进行HBV的基础检测并存档,了解学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对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阴性的护生应告知并要求接种乙肝疫苗,引起学生重视。接种后应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体阴性者予以加强免疫。
三、总结
护理工作是一份神圣、平凡但同时又隐藏着诸多职业风险的工作。这决定了护理教学必须是一项严谨的工作,不仅要教育学生尊重病人、关爱病人,还要教育学生在服务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在平时的操作训练和实习过程中,一定要认清职业风险,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行为,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毛秀英,高凤莉,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
[2]张利平,王晶,徐国英等.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4).
[3]于小凤,田雪梅,邓利利.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
[4]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2).
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2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 教育实习的内涵、特征
1.1 相关概念界定
《辞海》把教育实习定义成:“各级师范学校的教育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等学校、初等学校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各级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教育实习的解释为:“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的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教育实习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育实习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目标性:实习教师要尽可能扩充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实用性:融入教学实际,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学情。系统性:教育实习活动必须系统化,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明晰的计划。评价性:通过教育实习,实习教师能够评价自我职业素质,如:专业知识、身心状况。
2 教育实习现存问题
2.1 实习方式不合理,成效低下
按照惯例,多数师范院校采用终结性办法,把教育实习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也就是说,第八学期。最后一学期的负担过重,包含教育见习、动员大会、说课、备课和试讲等。这种方式安排不合理,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2.2 时间太短,太过仓促
依照传统,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为6到8周。对实习教师而言,时间太短,无法深入此次经历学习。实习过程仅限于常规项目,诸如听课、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然而,对其他实用如课堂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涉及甚微。实际上,真正参与实习的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这势必对实习成效产生消极影响。
2.3 师范课程陈旧,教学基本功薄弱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内容陈旧,与中学真实情境脱节,不适应其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以理论而非实用方法和技能为主。这导致实习教师所学书本知识无用武之地,教学基本功薄弱。
2.4 实习基地匮乏,利用率低
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普及,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给教育实习施加了巨大压力。准毕业生教育实习扎堆、缺乏双赢政策规范,很多高校实习基地匮乏。
与此同时,尽管部分高师院校确实拥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由于缺乏沟通协调,基地利用率极其低下。
2.5 评价方式欠科学、不严谨
教育实习结束后,准毕业生剩余在校时间仅约两周。在此期间,导师多忙于上课及各项毕业事宜安排,无暇给予实习教师严谨、科学、客观的成绩与评价。几种常见的笼统评价有:模板化评语、各班均等分配名额等。
3 相应处理策略
3.1 更新实习观念,改革实习模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师范教师和学生都应更新陈旧实习观念,树立“实用、有效、合作、兼容”的新型教育实习观,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节自身行为。
3.2 师范课程结构重组
除传统理论课程“老三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3]外,应对教学技能的培养引起重视,开设与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活动组织相关科目,举办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大赛、英语口语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
3.3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沟通,可以举行导师与校长教学研讨会。如必要,高校可选拔品学兼优生去偏远乡镇志愿支教。
3.4 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
为明确规范各个实习参与主体的职责义务,根据美国教育实习经验,制定综合、完备的教育实习手册,包括三大部分。
(1)实习简介:核心理念、实习安排注意事项、重要联系方式信息。
(2)主要参与主体:校内导师(高等师范院校内)职责、实习教师与校外导师关系处理的建议、实习教师成绩评定细则。实习教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实习教师的行为准则、需要承担的任务(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分析与设计、课堂过程控制及课后反思)。校外导师(合作中小学内)职责、日常工作计划、培养促进实习教师的技巧及实习成绩考核细则。
(3)支撑材料:课堂管理资源:各班名单、学生情况简介、成绩单和其他档案材料。教学参考材料:教学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配套课件(学生双语报)以及实用网络资源。教案、学案、反思报告:教师教案、听课记录、学生学案、课后反思报告。
3.5 建立科学、严谨的实习评价机制
亟待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育实习评价机制。此项系统应涵盖实习教师自我鉴定、校内导师评价和合作教师、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为使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鼓励实习教师试讲公开课,以此作为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要推进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教育实习现存的五大问题是采取相应策略的必要前提。只有不断调节和改革理论和实践,才能达到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3
我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京郊的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迎奥运主题班会》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迎奥运”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迎奥运。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奥运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奥运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歌唱祖国将班会推向了。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字串8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字串5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 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4
关键词:德育工作 职业道德教育 实习教学 岗位成才 督促指导 跟踪管理
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实习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实习教学是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综合教育,是实现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重视和加强实习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
一个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实习生是否“可靠顶用”,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出路。因此,我们把德育教育放在职校毕业生实习教学的主导地位,针对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我们的德育工作。
1、以“岗位成才”为德育的终极目标,树立岗位成才观。首先,在学生心中播种“天生我才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岗位成才观,帮助学生克服职校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态,让学生以理智、现实、平和的心态走向实习工作岗位。21世纪的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其次,让每个职校生借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面对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长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去实现。“岗位成才”应该成为衡量德育工作效果的标准。
2、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德育的核心内容。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实习前后的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工作,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加深职业道德情感,磨练职业道德意志,坚定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3、以“实习督导”为德育的基本途径,以解决三个阶段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德育的切入点。
3.1 实习前一灌输熏陶,促成共识。职校生面临定向实习,同时也是人生的第一次择业上岗,其心态是复杂的。一方而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着种种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另一方面又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职责不甚了解,对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难以预料。我们结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思想的热点问题,组织了一系列的讲座和报告会:
3.1.1 组织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我们邀请了校党总支书记,就“人生观”与“职业道德观”,对即将参加实习的学生举办了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从宏观角度向学生阐述了“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帮助学生克服从事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思想,促使其形成“热诚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感一岗位成才一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观。
3.1.2 组织以“岗位成才”为主题的创业教育报告会,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讲座的基础上,邀请三位校友返校作创业教育报告。让三位校友分别从不同角度,现身说法,不仅增加了榜样的感染力,而且更增加了榜样的可信度,引导学生学其精神,进而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加深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进一步坚定“岗位成才”的信心。
角度一:“自强不息”――勤业意识。校友窦中艳曾获“河南省十佳导游”的称号,在报告会上着重谈了毕业后如何通过刻苦钻研终于岗位成才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典型的事例说明了:服务业从业人员不是仅靠相貌和青春,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消除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病”,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角度二:“拾金不昧”――敬业意识。校友曹秀芳在东湖宾馆实习期间,整理客房时拾到顾客遗落的十万元现金,立即上交主管,使客人在结账离店数天后,重返查找时能失而复得。她的报告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而详实的“职业道德修养”课。
角度三:“艰苦创业”――创业意识。校友陈玉琴谈了自己从一名导游到一名旅行社经理的成长经历,给相当一部分担心没有“关系”、“后门”的学生提供了“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的现实榜样。
3.1.3 组织“面试技巧”指导讲座。邀请了校实习就业处主任根据用人单位的情况,结合我校历年面试情况,为学生开展了“如何在面试中成功展示自我”的主题讲座,让学生解除面试前的紧张情绪,在面试中从容自如,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实现自我的择业理想。
3.1.4 制定实习规章。职业道德习惯,是人们自觉地按职业道德规则和规范选择自己行动的行为方式。只有形成职业道德习惯,才表明某种职业道德的形成达到较高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种“自律”只有在“他律”的基础上,在工作实践中才能逐步得以形成。因此,我们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前颁发了《实习生守则》与《学生实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具体的规章来约束、规范学生在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3.2 实习中――排忧解难、督促指导,虽然我校学生实习的涉外饭店、旅行社等单位分部较散,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的德育工作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即实施“全程育人和全控育人”的跟踪管理。
3.2.1 班主任或教师的带队指导。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期间,由学校指派一名班主任或教师随同带队指导。带队教师一方面协助用人单位使学生尽快熟悉从事的职业环境,实现从“学生”到“员工”之间的角色转换;另一方面负责协调、理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保护实习生合法权益与待遇,努力为实习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再则,带队教师每周向用人单位了解实习生的表现、思想动态及存在问题,并填写实习反馈表,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延续职业道德教育。
3.2.2 建立实习点学生干部“反馈机制”。从每一个实习点学生中挑选一名学生干部作为实习点负责人,不定期召开实习点学生干部会议。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及时得到实习点的反馈信息,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另一方而使实习生能体会到学校、老师对他们实习成长的
关心。
3.3 实习后――总结表彰,跟踪成长。实习结束后,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我们的德育工作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3.3.1 写出实习报告。我们要求每一位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就实习阶段“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体会写一份实习报告,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整个实习过程的反思、总结,在“终身继续教育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三个方面形成共识,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育人目标。
3.3.2 表彰优秀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对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受到用人单位好评的学生进行表彰,既体现了过程管理,而且通过表彰,激励其他同学从优秀实习生的榜样中得到启发教育,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争取岗位成才。
3.3.3 跟踪成长过程,积累典型德育案例。实习结束后,注意保持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跟踪学生在用人单位的成长过程,从中积累典型的德育案例来开展以后的德育工作。为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意识,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我们职业学校通过实习教学来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几年来,我们在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职业学校实习生实习前后的德育工作必须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始终。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塑造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服务大众、岗位成才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且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切实为学生当好参谋,替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成长的关心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使德育产生实际效果,并且在学生的未来人生中得以延伸,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探索》
2.朱亚铭,“职业教育的核心在技能,生命在就业”
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5
20世纪60、70年代,基础教育质量问题成为整个英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师资质量低下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1981年皇家督学团(HMI)对新任教师的调查发现,25%的教师严重缺乏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技能,10%的教师不能胜任教学任务。三分之一的师范生对所学课程提出质疑。公众对传统的以大学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培训质量,尤其是实习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质疑不绝于耳。英国教师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教师教育机构难免成为众矢之的,如何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亟须解决。1984年,英国教育国务大臣英国政府教育和科学部第三号公报——《实习教师培训:课程的认证》(InitialTeacherTraining:Ap⁃provalofCourses),首次提出了要建立全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认证制度,规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具体要求,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发挥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在实习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其明确目的就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994年英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CATE)规定,每一位想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必须再修一年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Post⁃graduateCertificateinEducation,简称PGCE),获得该课程的教育证书后才能获得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格,即“合格教师资格证书”(CertificateofQuali⁃fiedTeacherStatus)。其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为修习该课程的学生提供系列研讨和培训,为该大学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帮助;二是为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专业知识专长的机会,帮助他们达到合格教师的标准。为此,英国政府采取大学与中学合作的方式进行实习教师培养。其中,牛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课程在英国实习教师培训中颇受青睐,效果斐然。英国教育标准署发表的2011年报告指出,牛津大学PGCE各科课程在教师培养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牛津大学实习教师PGCE培训模式的诠释
牛津大学PGCE课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和实施的主要为那些已经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并且拥有一定学科专业背景的人所设置的为期一年的实习课程。通过大学学习和中学实践相结合,从而成为合格的教师。其课程设置包括英语、地理、历史、数学、现代外语、宗教、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PGCE课程随着英国实习教师培训改革的深入,不断得到完善。
(一)在课程设置上,PGCE培训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牛津大学PGCE课程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尤其重视教学实践,即大学理论学习与中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循环式PGCE课程计划。第一阶段,实习教师首先要在第一所合作学校里有一周的适应期,对在职教师进行观察,实习教师们将得到在职教师关于学校生活的详细指导。此后,实习教师主要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在此期间,实习教师要不断与第一所合作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进行交流,观摩教学,独立学习并进行自我反思。第二阶段,实习教师要重点在特定的合作学校参与课堂教学,而且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英国教育部1992年的第9号公告规定,实习教师“必须至少在两所学校中进行实习,以体验不同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和管理方式,并从中抽象出普遍的概念”。第三阶段实习教师课程主要侧重于实践,这为实习教师入职后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课程计划致力于使实习教师获得不同的经验和知识,既有来自高校的理论知识,也有来自中学的实践指导。它突破了传统的大学主导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训方式,使实习教师在不同情境下交互使用、反思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正如麦金泰尔(D.McIntyre)所说,这种课程计划具有“合作双方互补,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知识,灵活”等特点。
(二)在培养方式上,PGCE培训模式采取了大学与中学合作的“双导师”制
牛津大学与27所中学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实施PGCE课程,旨在培养具备较强教学能力的中学实习教师。牛津大学PGCE课程须由大学课程导师(universitycurriculumtutor)、校本课程指导教师(school-basedcurriculummentor)、大学导师(univer⁃sitygeneraltutor)和校本专业导师(school-basedpro⁃fessionaltutor)合作开展。由中学来制订具体实习计划,大学高度重视合作伙伴并紧密参与到课程制定的环节中去。大学导师频繁地到实习学校与实习教师进行交流以确保他们能及时地取得进步,实习教师能及时得到来自校本课程指导教师和专业导师的有效反馈。几乎所有实习教师都能达到预期要求,有的甚至超过预期要求。若有实习教师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将会很快被检测出来并被给予迅速、有效的干预措施。当实习教师遇到教学或实践困难时,大学导师也会迅速地察觉到,这样就保证了实习教师在培训期间取得长足进步。大学导师与中学指导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注重相互沟通、配合,常规指导教师(regularmentor)和专业导师(pro⁃fessionaltutor)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及时沟通,指导教师(mentors)高度重视学科会议在探讨教学和实习教师例常活动方面的讨论,以便在实践中很好地指导实习教师。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使用“观察与反馈的方法”(observeandfeedback)帮助实习生取得进步,通过小组交流引导实习教师深化理解、反思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是在师范院校进行实习教师培养,在中学进行在职教师培训。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相分离的状态不利于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而大学与中学合作教育实习模式便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实习教师既能获得来自大学教师的理论指导,又能吸取来自中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再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反思将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此不断循环,形成反思性的实践知识,使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实践技能与技巧整合贯通,从而对教学和学生有一个新的理解。
(三)在培训效果评估上,PGCE培训模式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
牛津大学PGCE课程评价安排在整个课程的最后6周。一是实习教师采取自我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方面的表现、课程实施期间所取得的进步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实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大学课程导师、中学校本课程指导教师、普通大学导师和校本专业导师通过对实习教师培训效果进行反馈,不断监测职前培训课程的有效性,并综合考查实习教师的培训结果。此外,为了保证实习教师的培训质量,除了“大学—中学”合作伙伴的内部评审制度外,英国教育标准局还实施了外部评审制度。在学校层面上,教育标准局通过定期独立视察、公共报告与提出独立建议来实现对实习教师教育的外部保障,因教育标准局根据评定结果进行经费划拨与教师名额分配,这种厉害关系促使高校和中学努力提升培训质量。在教师层面上,对大学、中学指导教师的指导、培训质量进行检查,并公布实习教师培训检查报告。大学与中学合作的方式增加了大学导师走访学校并参加基于学校指导和专业导师参与的会议的机会,大学导师与实习教师的讨论以及实习教师在大学基础培训的反馈不断监控课程的有效性。总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为培训质量的提高、促进实习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PGCE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实习教师培训应建立大学与中学合作的培养机制
牛津大学与中学合作的优势在于:
1.合作式的培训方式重新确立了中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了其在实习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促进了中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发展;大学在培养实习教师的过程中因为有了中学的参与和指导从而提升了办学质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双方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2.中学教师引导实习教师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实习等活动,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大学教师为实习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双方共同帮助实习教师解决遇到的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牛津大学为鉴,我国在实施实习教师培训课程时应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密切联系,建立伙伴关系,中学要摆脱过去只是作为学生理论知识验证基地的角色。同时,明确大学和中学教师的职责,尤其突出中学教师的辅导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作培训的协助者。
(二)实习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应凸显实践取向
牛津大学PGCE课程无论是课程的计划、学时分配,还是导师的设置、监督和指导均突出实践取向,鼓励实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独立学习并进行反思,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改进教学,从而促进自身长期的专业发展。借鉴牛津大学做法,我国实施实习教师培训课程应重点突出其实践性的特点。首先应认识到,教师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立足于学校教学,充分发挥中学的实践资源。在课时的分配上,也要适当延长培训时间,给实习教师更多机会参与教学实践与反思,使他们以学徒的身份深入课堂,接受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与反馈,为实习教师取长补短提供渠道。
(三)实习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应采取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
教育实习自我报告范文6
机电 教学 德育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育?
1、什么叫“教”?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义理解释得非常精辟。“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要以身作则;“育,教子使作善也”。教孩子使他能够做善人,所以这个“育”当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善”,而“善”要有标准,孩子才懂得他做人的分寸。以前的读书人是“志在圣贤”,现在的读书人“志在赚钱”。圣贤与赚钱差很多,这样“育”出来的方向是偏颇、是错误的。
2、什么叫“德”?随顺自然规律(道)的心念和行为就是“德”。德,是做人的态度(素质),就是要懂得尊重、爱护一切人事物,德育的本质,就是爱的教育。
二、在机电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技校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他们的部分思想问题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目前机电类学生的具有普遍性且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习懒散,对专业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普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及学习动力。这不单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更加妨碍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影响到人才质量的培养。所以,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来讲,学习该门课程能够了解机械组成、构件受力、强度计算、变形基本方式,熟悉常用的机械材料种类、应用、牌号以及性能,明确热处理目的,具备一般的机械动作同功能的分析能力以及一般的机械维护和使用能力。不管是从事机械维修、制造,还是使用和研究机械,都需要运用到这些基本内容。学生在了解及掌握后可以树立“做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为家乡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思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产生积极向上的好学之心。机械基础课程里的德育教育因素,隐性的多显性的少。所以,一定要深挖,认真翻阅教材内容,寻找教材里的德育因素。教师可在各章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德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分类、整理、加工,组合成一系列连贯的德育渗透。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出我国在加入WTO以后社会经济建设的进程加快,国内制造业对技术性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更大,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肩负的重大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之后的章节教学里,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地介绍目前专业领域动态、现状,提高学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让他们知道只有掌握各科知识,才能在今后工作岗位中做出成绩,实现人生的价值。
2、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要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以及人格尊严还给学生,才能帮助和促进学生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是“主持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课堂上,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欣赏、自我承担责任,让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落到实处。
(2)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包括实习实训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教育中要有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中要有德育教育,二者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是方法、手段和途径,而德育教育才是目的。因此,只有坚持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方能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3)德育教育方法途径要灵活多样。
方法可以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报告法;自我修养法、自我反思法、自我锻炼法、自我约束法等等。德育途径,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通过一定的方法施教时,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路径和过程。包括施教和接受教育时所经历的两种途径和过程。更应注重受教育者所经历的途径和过程。具体的途径可以有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校生活、交往、案例研究、活动等等。
3、将德育教育知识渗透到实习教育过程中
实习实训对于技校来说极其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另外,其还是德育教育方面工作开展的重要时机。按照我国中职院校开展的实习实训工作的形势及其特征,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与职业纪律两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同时学校还需要把诚实讲信用和热爱本职工作作为职业道德内容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导,进而提高其树立遵守纪律和重视质量意识。因此,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教育。
1)、实施实习之前进行教育
学校需要从多个角度使学生了解到实习的重要性,同时知道实习企业形成的环境和工作方面的纪律与条件等多种要求,并且学校、监护人以及实习企业三者之间必须形成一个科学的领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相关的方法、目的拟定要求并监督学生贯彻实施。
2)、 对实习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
实习企业、监护人以及学校必须充分做好分工合作计划,把实习的具体情况准时地相互通报,有效地为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服务。另外学校还必须提高领队教师队伍的水平,确保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合理地将其功能发挥[3]。与此同时,学校还必须采取有用的措施将学生干部以及校团组织两者具备的功能全部发挥出来,自主地领导学生开展自我、自理以及自治三个方面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