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质勘查;倾斜摄影技术;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全面用于大地测量定位,全数字化测图系统、影像扫描系统、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等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相继问世,实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发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测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作为地质勘查专业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简称山西物化院)已经全面涉入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具备了空间定位(GPS系统)、数据采集、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与建库等技术生产能力。从事控制测量、地形地籍测量、房产测绘工程与精密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立体模型制作,服务领域涉及土地管理、水利工程、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公路与铁路交通、国防建设、基础测绘、地质找矿与矿山开发。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笔者简要谈一下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发展应用的认识。
一、数字测图的优点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平板仪或经纬仪的白纸测图方法,大有取代白纸测图之势,这是因为数字测图具有诸多的优点。
(一)测图用图自动化。
传统测图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外作业测量人员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距离和面积等等。数字测图则使野外测量自动记录,自动解算,使内业数据自动处理,自动成图,自动绘图,并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形图软盘,用户可自动提取图数信息。
(二)图形数字化。
用软盘保存的数字地形图,存储了图中具有特定含义的数字、文字、符号等各类数据信息,可方便地传输、处理和供多用户共享。数字地图不仅可以自动提取点位坐标、两点距离、方位以及地块面积等,还可以供工程、规划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和供GIS地理信息系统建库使用。数字地图的管理,既节省空间,操作又十分方便。
(三)便于成果更新。
数字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属性信息存入计算机,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数字测图可谓“一劳永逸”。
(四)避免了因图纸伸缩带来的各种误差。
表示在图纸上的地图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图纸的变形而产生误差。数字测图的成果以数字信息保存,避免了对图纸的依赖性。
二、数字化技术在矿区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绘工作方法。
基础控制部分,D、E级GPS的布设及选点埋石:根据煤矿区视野开阔,通视良好的实际情况D级GPS网在三等三角点之间布设为点连式、边连式相结合的GPS网,每个点至少有4条基线与其相连。D级GPS点共布设点位50+,平均边长1.5km。E级GPS点的布设在D级CPS的基础上采用点连式的方法进行布设两已知点问最多布设5个三角形,边数不超过8条,共布设E级GPS点60+。D、E级平面控制网均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布网,网形大多由三角形单点连接,少部分三角形边连接。GPS控制点在测区内分布较均匀,网形合理,强度较高。
外业观测:数据采集利用美国三台阿什泰克M单频接收机标称精度5mm+2ppm。D进行观测,观测时段D级>~60min,E级>~45min,数据采集间隔10s,同步接收卫星频数最少为5颗,绝大部分为7-8颗,卫星高度角大于15°,接收机与卫星的图形强度良好。
数据处理:GPS外业数据处理和基线向量采用GPS接收机随机商用软件“Loucus轨迹处理软件”在笔记本电脑上采用独立基线平差方法进行。GPS网先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其目的在于检核GPS网的内部符合精度,亦即处理由于多余观测而引起的网内不符值问题,本次作业所有基线向量无一剔除,顺利通过了检验,然后在基准点已知点的约束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最后提供各点在高斯平面,第33度,带上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精度均符合量规范要求。
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方法:由于测区的D、E级GPS点的密度能够满足地形图的测绘要求,因此本次测图直接在D、E级GPS点上进行。
(二)常规测图方法和数字化测图的精度比较
野外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的全过程几乎都是用解析法进行的。虽然最后成果仍表现为图解的线划图,但与传统的平板仪测图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数字化测图不仅在效率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大减轻了野外的劳动强度,更为突出的是地形图数学精度的提高。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展望
现代测绘技术及测绘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手工测绘理念,形成目前较好的一套数字化测绘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的测绘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依旧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数字化测绘技术传统的定位和绘图仍是重要的社会需求,但社会已经对测绘部门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和测绘部门无关或关系小大的属性信息的采集、综合分析利用等也开始要测绘部门承担。由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类信息都要以空间定位为基础,由于市场需求的大量涌现,信息化测绘将迅速推动测绘企业的技术进步,测绘企业参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各方而的应用和开发是总体趋势,也是测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测绘将是我国测绘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我国测绘技术总的战略方向。
四、结束语
本单位自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生产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探讨,可使作业人员少走弯路、降低出错率。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可为提供数字产品奠定基础,并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随着数字工程的深入发展,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地质测绘单位科技创新的任务和方向、也是提高地质测绘单位自身实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廖立新,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科技,2009,4.
[2]邹振兴,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航空遥感技术将很快逐步取代传统胶片航空遥感技术,航空遥感项目数据获取技术、后续作业模式将彻底变革已由有争议到国内外业界达成了的共识。原先限制数字航空遥感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发展较快,突破了原有的瓶颈,提高了航空遥感数据获取的可靠性。如计算机技术的新大存储量高速传输、并行处理技术不断应用到航空遥感传感器上,经过几代数字传感器的技术革新,近几年已经开发出可靠性较高的面阵数字航空遥感仪。如UCXp 、UCE、 DMC II等型号,这些面阵数字航空遥感设备都具有幅面大、CCD尺寸小、成像精度高、多波段色彩融合好的特点。
IMU/DGPS(简称为POS)技术辅助航空遥感技术开始于90年代,成熟于2000年左右。机载POS系统是由GPS接收机和惯性测量装置组合而成的高精度定位定向系统,它集差分GPS(Differential GPS)技术和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itionSystem,INS)技术于一体,可用于获取移动物体在选定坐标系中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飞机、导弹等得导航定位中[1]。直接获取航空遥感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无需大量的野外控制测量,实现了航空遥感后直接进入内业成图工序,没有或极少地面控制工作,缩短了工期[5];该新技术的完善已经推进我国现有测绘项目工序流程生产组织变革,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缩短成图周期,促进测绘事业的更快发展[2] [3]。
所以数字航空遥感项目的管理要从项目技术目标、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到实施方案设计、过程管理、质量安全控制以及成果检查和移交等方面全流程来分析。在其执行过程前制定合理、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国内很多航空遥感项目由于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对技术方案没有考虑周全,仅从航空遥感专业技术方面来考虑,没有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其它因素的影响,致使航空遥感项目不能得到有效、快速的实施。实施方案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行业、国家的技术规范和甲方的特定技术要求,还要考虑到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尤其在国内空域管理复杂的情况下,需要把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如空域划分、空中走廊、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都要考虑在内,优化处理,这样才可以制定出最优的方案[4],尽量保证尽快的完成航空遥感项目,大大提高航空遥感成果的质量。
以下就从航空遥感项目的全流程各环节采用闭合式管理系统的思维来分解项目合同谈判、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质检和移交等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
项目合同谈判
航空遥感项目合同谈判因为涉及的技术因素较多,所以在谈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客户的最终成果用途,依据成果的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案,则后续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就会完全不同;其二,要明确合同中的技术要求,对于模糊不清的条款,尽可能的采用双方都可以理解的文字来确认,笔者就曾遇到因合同甲方技术要求前后矛盾,按照实施方案获取的最终项目成果不合格,导致项目失败、补测的后果。第三,合同谈判中尽量多考虑实施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天气和空域的问题,考虑好之后就可以项目的可行性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把握了以上三点后就可以初步确认合同的标的、执行期限和成果移交标准等主要合同文本事项。
项目可行性分析
航空遥感项目的实施可行性分析可以从项目执行要素人、机、料、法、环、技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人”的因素主要考虑飞行、导航、遥感和基站人员的合理配置,考虑各个专业人员是否能够达到项目的预定要求,那些人员的要求可以略微放松,那些必须严格要求;“机”即机器和设备,在航空遥感项目中的“机”指的是飞机平台、航空遥感仪器、地面基站仪器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在这个方面最重要的是飞机、航摄仪及其辅助设备,尤其是特殊技术要求的航空遥感项目,选择好了这些硬件设备可以事半功倍,并确保项目成果质量;“料”指的是项目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原料,传统航空遥感项目的感光材料用的是航空胶卷和相纸,现在采用数字技术后主要的耗材是硬盘和感光相纸,硬盘也已经由机械硬盘向固态硬盘转变,要尽可能选择安全的材料,在材料的使用、储存和运输中确保其安全;“法”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等,在航空遥感项目实施中既要考虑到航空飞行中的航空类法规也要考虑到国家国土测绘部门颁布的各项专业技术、行政管理、成果保密等测绘类法规,尽量规避执行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严重法律后果;“环”指的是环境,航空遥感中的环境考虑的不仅仅是航空作业机舱内环境也要考虑到空域管制和大气条件的人为或客观环境因素,经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统计和预测分析以及空域管制环境的调查,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开不理想的作业期限和作业方式。“技”即技术,要把项目管理、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技术结合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通过对以上要素的分析,就可以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
航空遥感项目的实施可以分为方案制定及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后期整理移交三部分,其中方案制定分为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两个部分。
技术方案要以合同技术要求为准,综合考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在条件允许时,准备多套技术方案,以便在实施过程中灵活使用,从技术上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该技术方案必须获得甲方审核认可。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的预定方案,其中要考虑到计划制定、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与反馈、项目协调与实施以及突况处置等方面,不可控因素越少越好。实施方案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执行过程是否顺利,需要既满足专业要求,又考虑到克服实际困难的备案措施,即对项目实施的风险有全面的分析;这样的话,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偶发的小问题,只需要随机处置即可。
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按照既定方案执行时往往沟通会比较重要。因为按照技术要求,实际可升空作业的机会非常少,满足升空条件时,空域限制也会很多,这种条件下,以备选方案与飞行管制和指挥的军民航有效沟通往往会有机会完成作业。举个例子,如果某个项目设计飞行最高高度为4000米,那么我们飞行方案可以在作业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多增加3700,3400米飞行高度的备选方案。这样的话,如果按照历史气象资料,作业期间云底高平均为3900米时,我们还可以有2套备选方案可供与飞行管制和指挥方协调,便于双方制定和调整整个飞行计划。
除以上作业预案外,还可以采用灵活申请作业区、变更作业时间段以及改变装备的方法来综合考虑并处置。总之,在项目实施时,是考验前期工作和实施团队是否得力的时候,也是各种因素相互发生作用,使困难矛盾突出的时候,要以预案为基础,灵活处置。
项目成果质检和移交
项目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涵盖在项目全部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对成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必须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在每个环节重视起质量控制,把产品品质的观念灌输到具体工作中。
首先,项目合同谈判中协商确定的技术方法、路线、精度要求,使用的飞行平台、设备,作业期限和时间等都是从开始时就对项目最终成果质量有了总体的框架设定;所以负责合同谈判的团队必须有对整个作业流程熟悉且对合同涉及的具体项目收集了详尽的气象、空域管制、地理和作业资源资料,否则很容易有大的纰漏,在项目的制定实施方案时或进场作业时凸显出来,需要和甲方再沟通协商,这样容易导致甲方对公司整个执行能力的质疑。
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前期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过程中,会把项目执行的技术文件和作业文件编写出来,其中技术文件是项目执行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是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后的最优方案,是考虑了项目的效率、成本和周期的综合性方案[15]。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特点,制定的质量保证措施也由所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执行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又要灵活把握,明白客户对成果的质量要求才能把项目高效的执行下来,仅靠项目后期的成果整理是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的。项目质量控制人员自检时必须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执行人员提交的飞行成果有效反馈和沟通,既要反馈质量问题同时要提出对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
最后,在后期成果整理和移交环节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对影像反复调校和处理,达到很好的效果;其次,对同时移交的定位定姿成果数据要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案,提交客户的结果必须是各种方案的最优成果[6] [10] [13] [14],且在项目技术总结中阐述清楚。最后在制作移交文件时完整、清晰、条理,与验收代表对质量问题有良好的沟通。
总之,近年来国内航空遥感项目已经完全由模拟胶片时代转变到数字时代,数字航空遥感项目呈现出来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这对航空遥感项目的管理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需要在综合管理上对其特点详细研究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解决方案。本文从数字航空遥感项目的特点和项目谈判、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和成果质量控制与移交等执行环节谈起,详细阐述了项目综合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也对以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正措施建议,这都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希望对国内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大海,吴立新,王建超等.机载POS系统对地定位方法初探[J]. 国土资源遥感,2004, 60(2):26-31.
[2] 李学友. IMU/DPG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方法及实践[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信息工程大学,2005.
[3] 郭大海、吴立新等.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新技术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 2006, 3(1): 52-54.
[4] 于海斌.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优化初探[J],飞行试验,2006(3)
[5] 董绪荣等. GPS/INS组合导航定位及其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6]国家测绘局,《数字航空摄影资料整理说明(试行)》,2007年11月
[7] 李斐等.遥感技术中GPS/INS组合系统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4(12)
[8] 王仁谦.GPS动态定位的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龚学安,周群强.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中小比例尺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测绘技术装备,2010(3)
[10] 苗小利等. IMU/DGPS在大比例尺数码航空摄影测量中的试验与分析,《测绘通讯》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2008
[11] 李寿兵,航空摄影新技术推动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J],铁道工程学报,2005(4)
[12] 刘硕,基于POS系统的航空摄影测量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13] 袁修孝,季顺平,谢酬.基于已知定向参数影像的光束法区域网平差[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11)
[14] 袁修孝,付建红等.POS系统用于航空遥感直接对地目标定位的精度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10)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3
关键字:地籍入库;地籍图;坐标文本;登记面积
中图分类号: P27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城镇地籍是用来记载城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址、类型、数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地籍已成为国家依法管理土地、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地籍图形最为土地权益证明材料中具有重要法律效益的证明材料,历来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地籍图形数据处理模式正在兴起。但是这种数据管理模式多采用文件管理模式,在数据管理、数据时效性及历史信息的保护等方面不能很好兼顾,时空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地籍数据不同于一般地形数据,其对数据的各类关系,如拓扑关系,历史变更关系等及精度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特别自物权法颁布后,地籍数据作为物权证明材料,它的客观准确及各种社会关系等,必须客观准确。因此如何满足社会对地籍数据的各种要求,又能在技术上实现数据的顺利入库,研究地籍数据的各种特点, 将其与数据入库过程结合,实现科学合理、精准高效的地籍数据入库模式就很有必要。
1 地籍数据特点分析
地籍是指一个国家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簿册。其内容一般包括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质量、数量和用途等,有时还包括土地等级、地价及有关文件、数据和图件。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核心内容就是土地的权属。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指以权属界线组成的封闭地块,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以宗地为基本单位统一编号,叫宗地号,又称地号,其有四层含义,称为:区、带、片、宗,从大范围逐级体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如前所述,地籍数据的基本单位为宗地,是一个由界址线封闭而成的地块。它具有以下特点:
宗地是一个闭合的面;
宗地之间不能有重叠;
宗地的权属、地类等信息必须完整;
地籍信息是具有法律效益的用户合法权益的体现,它的入库不同于以往地形入库或土地利用入库。入库的过程对图形信息、界址点信息及权属信息具有严格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具体如下:
宗地的特征点由界址点构成;
界址点计算面积必须与宗地面积一致;
宗地面积必须与土地登记面积一致。
因此地籍数据入库必须满足三者的协调一致,才能正确入库。
宗地主要由闭合的面图形表示,宗地界址点主要以文本格式,土地登记主要以土地使用面积属性记录,三者关系图如下:
图 三种面积关系图
2 地籍数据入库过程
地籍数据入库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地籍图入库构面;
获取地籍图中宗地的图形面积;
获取由界址点构成的宗地地块面积;
获取土地登记中对应地块的土地登记面积;
以登记面积为主,对三者进行判断,将产生如下4种可能:
图形面积、文本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同;
图形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同,与文本面积不同;
文本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同,与图形面积不同;
文本面积、图形面积与登记面积皆不相同;
因此,针对这四种情形分别作如下处理:对于第一种,直接入库;对于第二种情况,若文本面积与登记面积相差不大,图形直接入库,反之则查档分析原因,但图形给予入库;对于第三种情况,作如下分析,若通过界址点展绘的图形在空间上不与其他宗地交叉重叠,则以文本构建新的宗地图形入库,若存在交叉重叠,查档分析原因或提交业务会解决;对于第四种情况,直接提交业务会处理。
具体的实现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AreaAnalyse( GraphicArea as double, TextArea as double,RegisterArea as double, TempRegion as soGeoRegion)
'数据容差默认设置为0.1平方米
Dim BOverlap as boolean
If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文本面积超限,请检查!"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
Msgbox "本宗地图形面积超限,请检查!"
BOverlap=OverlapRegion(TempRegion)
If BOverlap=False then
'不存在宗地重叠
UpdateRegionToDataBaseTempRegion
Else
Msgbox "本宗地文本展绘图形与周边
宗地存在重叠,请检查!"
End if
End if
If abs(GraphicArea-RegisterArea)>0.1 and (TextArea-RegisterArea)>0.1 then
Msgbox "本宗地图形面积、文本面积超限,请检查!"
End if
End sub
3 案例分析
某国土局拟对全市五十个街坊约一万宗宗地进行入库,拟定工期为三个月。为了保证工期,又能保证数据入库的质量,本项目拟采用如下模式进行:
前期数据检查工具的开发,预计5至10个工作日;
按照以上思路,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初步入库,约需20-30个工作日;
对不能入库的数据分类,提交业务会处理;
数据整理,正式入库,约需20个工作日。
通过这种模式,某国土局在3个月内,完成了全市宗地图形入库,大大提升了该局地籍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在全国地籍大会上获得许多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社会影响良好。
4 结论
地籍入库是具有严肃法律效益的地籍管理活动,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地籍数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金土工程与二次调查成果应用的推进,高质量的地籍数据必将为地籍管理提供更快捷、高效、优质的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1]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SuperMap 2008 联机帮助文件,2008
[2] Microsoft LTD,VB6.0 联机帮助文件,1998
[3] 卢有勋 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中数据质量控制的关键性 [期刊论文] -甘肃科技2008(10)
[4] 刘庆元;韦建超;左廷英 城镇地籍建库的数据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勘测2007(02)
[5]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属性数据录入方法探讨 - 测绘技术装备 - 2009, 11(4)
作者简介
韦俊部(1979----),男,工程师,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空间数据库。
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东路88号
E_mail:
电话:13878857031
Research of Plot Data Input in Cadastral Management
WEI Jin-zhan1 TANG Yuan2
(2.Nanning Explore and Survey Geoinformation Insititute, NanningGuangxi, 530021; 2.Nanning city real est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Nanning, 530022)
测绘技术装备论文范文4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指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对于现代生产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高职教育的人才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要会学习、会生存、会做人、会与人相处,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会”要求,并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创新能力等纳入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中,树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纵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等职业院校已经由规模扩张发展到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这也要求高职院校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把教学质量当作今后工作的核心。
(二)目前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考核方式滞后
高职教学目前主要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特点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几年引进了多媒体教学,采用了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仍然是离不开教师为主角这一特色的。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高职教学要求。同时,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大多还实行以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方法进行考核,对以培养一线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这种过分依赖标准化正规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方法也是不科学的。目前虽有不少院校在考核方式上已经开始尝试开卷、半开卷、半合作、替代、抽签、讨论、答辩、学习笔记、课程设计、大型作业、小论文等不同方式,或采用上述方式的部分组合,但是对于如何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考核还稍有欠缺。所以滞后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考核方式已经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2.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目前的高职院校扩招迅速,教师资源严重不足,不少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型人才还未到相关行业锻炼就直接被招聘到学校任教,这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而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种教师教学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轨现象,使得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影响[3]。
3.教育教学模式仍需改革
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无论是培养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的实施,都没有将高职人才培养的自身特点体现出来。这就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偏重理论学习却极少掌握应用型技能,从而致使学生专业发展出现“四不像”的尴尬局面。
4.学生实践环境缺乏保障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比较缺乏,再加上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大量扩招,这就造成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践教学设施严重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实训条件的现状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评估和检测体系使得学校没有看到实践教学环境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致使实践教学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4]。
二、工程测量专业学生技能竞赛体系和运行机制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技能竞赛运行模式,确定了“通过课堂竞赛考核技能,端正学风;通过校级竞赛促进竞争,选拔精英;通过国家竞赛争取荣誉,促进交流”的“课堂—校级—国家(省部级)”3个层次相对应、相促进的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了“以领导重视为前提,学校制度作保障,各个部门相配合”的长效合理的技能竞赛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以技能竞赛检验和带动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了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图1)。
(一)较完整的技能竞赛体系
技能竞赛围绕“通过国家级竞赛争取荣誉,通过校院级竞赛提高水平”的思路展开工作。将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形式,形成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校级竞赛多层次,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综合素质全方位考察的技能竞赛体系。目前,测量技能竞赛分为3个层次:一是课堂竞赛,指结合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在课堂内对学生所学技能进行竞赛和评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是校级测量技能竞赛,覆盖面较广,同时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学院在2009年5月举办的“南方———科力达杯”测绘技能竞赛中,报名参赛学生来自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等专业共280余人,参与比赛组织、服务学生100余人,在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学生受益范围大。三是国家级竞赛,对校级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大赛前集中指导和训练,挑选最优秀的学生走出去,在多拿奖项的同时,促进学校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例如,在2009年教育部高职高专测绘教指委和国家测绘局主办、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首届“拓普康”杯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学院代表队从40所院校中脱颖而出,获得1:500数字测图项目一等奖,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项目二等奖,四等水准测量项目三等奖和团体二等奖的优秀成绩。在各层次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上,以国家级竞赛项目为指导,为了扩大学生参与覆盖面,在校级竞赛中增设了工程放样等适合其他专业参加的项目,在工程测量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化教学,采用分阶段,一段一赛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实训项目组织特定竞赛,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各层竞赛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组织比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二)较合理的技能竞赛运行机制
1.制定相应技能竞赛管理制度,设立特定的竞赛管理机构
为使竞赛组织更加规范,制定相应的制度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学院在《关于对高职学生实施素质拓展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设立技能竞赛管理机构,并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全体学生中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争做技能能手的良好氛围,在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各系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技能竞赛以获得相应学分,累计获得4个以上学分方能毕业。
2.建立技能竞赛奖励机制
建立竞赛学分制度促使全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但是提高竞赛水平需要奖励机制进行保障。技能竞赛奖励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把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中,对于参加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都给以一定的德育加分,甚至可以替代选修课的学分,并作为推荐专升本的条件。二是对指导教师和竞赛组织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肯定教师在竞赛前的指导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除对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外,还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考虑。
3.建立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技能竞赛前需要学生大量的训练和实验,为此工程测量实验室、校内测量实训场地、机房等均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借还仪器,为学生参与技能竞赛提供服务和咨询。另外工程测量专业还选拔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训练,通过“一带一”的方法,迅速提高参赛学生竞赛水平。
4.规范的技能竞赛经费管理
为规范技能竞赛经费,促进学院技能竞赛健康有序地发展,学院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确保技能竞赛专款专用。
三、技能竞赛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6项,即院校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技能竞赛。其中对高职技能竞赛提出了“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技能竞赛与行业企业相结合、技能竞赛与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强调了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引领作用和重要意义。
(一)技能竞赛促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在各层次技能竞赛中,学生既是参与竞赛的主体,又是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学校通过组建专业竞赛团队培养骨干分子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采取“一带一”的方式进行普及性训练。同时建立竞赛奖励机制和技能证书认证等方式鼓励学生群体参与技能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更好地把握专业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技能竞赛能够充分发掘、树立典型以激励学生。让广大同学能够感受到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让学生燃烧起实现理想的火焰;同时技能竞赛又能为学生提供实现理想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不仅看到希望,还有在希望中拼搏奋斗的机会。学院在组织学生3个层次的测绘技能竞赛中,出现了“竞赛典型激励学生,竞赛环境感染学生,竞赛机会造就学生”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氛围中空前高涨,技能竞赛已经俨然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
(二)技能竞赛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落实技能竞赛制度,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办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5]。
1.促进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技能竞赛的结构体系配合教学内容,倡导项目化教学,并将实践教学分散到课堂教学当中[6]。在测量技能竞赛中,参赛项目需要综合多个教学项目的内容,而将这一过程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对传统教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培养技能相符的项目教学计划,确保知识点学习、课堂实训和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在此过程中,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形成以技能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的循环模式,使课程改革能充分反映技能竞赛对教学的要求,技能竞赛的内容也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反映到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技能竞赛对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起到了推动作用,技能大赛能够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并通过竞赛来检验学校的教学成果,对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积极意义。
2.提高学校实训教学条件
各层次测量技能竞赛的训练场地和设备均由学校自己提供,能否满足竞赛的要求,体现了学校实训室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学院一直重视工程测量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的硬件建设,完全能够满足竞赛要求,同时学院测量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针对竞赛准备时间长等特点,开创学生实训第二课堂,在优化管理的基础上使实训室在假期等时间对学生全面开放,使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实践训练环境和条件。
3.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测量技能竞赛,邀请了多家测绘单位派代表到场参赛,专业教师也直接参与或指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这样促进教师全面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双师型”素养与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
4.有助于推进实施“双证沟通”
“双证”沟通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的简称,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中学历教育(以学历证书为标志)与职业资格培训(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之间的一种融合、互认和沟通,其实质就是在校生实行“一教两证”[7]。学院参加首届“拓普康”杯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技能竞赛的4名学生均获得了由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高级工程测量员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这在全专业范围内掀起了考证热。
5.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
竞赛的组织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也对参加过各类竞赛并获得名次的学生十分青睐并普遍认为这些学生往往在综合素质方面优于其他学生。为此学院所在地的南方测绘能企业积极为学院组织测量技能竞赛和国家竞赛参赛队提供赞助。并优先录用了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4名。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企业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制定过程,方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进而转变学校的办学模式。
(三)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职业素质包括两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职业素质,即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方法技巧等技术职业素质。二是综合职业素质,即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创新能力等非技术职业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不仅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对培养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当前社会的人才标准。而组织技能竞赛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8]。
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技术职业素质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如将实际问题联系课堂理论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