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1

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必修(五)等教学任务。在按时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能根据所教学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扩展、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二、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交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探究。

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课文中的很多作品皆为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渗透与加强了传统文化教育。

四、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很多同学都有练笔的习惯。写作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课下练笔相结合。通过多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涌现了不少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文章,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养成了不写就难受的好习惯。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获得人文浸润。

一方面,我根据“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组织引导学生课外读经典,课内进行交流。阅读体验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为此,不少同学对读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面,师生互荐短小的文章在班上朗读。有些文章文小义丰,一个小故事能引发不少思考,一粒沙能反映一个世界,能引起深深的共鸣。《读者》《青年文摘》《小品文》等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必读刊物。

六、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可享用一生的学习习惯。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有些作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相互讨论,深入探究问题,老师只是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许多课文的学习,老师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另外,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在课内交流,也为课堂引入清新的空气。

八、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2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学生爱动、好玩,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2、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3、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激越,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精炼。这都是需要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克服的问题。三、 教育方面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为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现在的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造。四、努力方向:1、进一步提高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高考,立足现在,扎实努力,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2、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采取具体措施,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长足进步。和学生多沟通,深入学生内心,发现问题,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3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4、发挥自己的知识水平方面的优势,团结组内其他教师,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高;高一语文;策略

职高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喜欢学习,更不擅长学习。这些学生在初中可能一直被看作“学困生”,心里会有些自卑感,所以对学习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不在乎学习成绩。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甚至在课堂上进行提问都无人作答。有时老师还要花些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对于这些情况,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使课堂有序进行,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一、树立学生的信心

高职生在初中可能一直受到歧视,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拙劣的,自己是“坏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根本就无法好好学习,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去努力,所以我们第一步就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在课堂中,笔者经常让学生以“特殊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让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舞台上,他们变为“老师”,可以感受老师的感觉。一开始,学生表现得不会很好,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主动地为这样的课堂作准备,自己主动预习、了解、掌握课本的内容。这不光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也能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地,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有所提升。

二、逐步提高知识难度

职高学生的基础通常很差,因此高一语文教学开始难度要降低一些,然后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职高学生对学习本来就有畏惧心理,如果高一课堂内容难度较大,学生掌握不了,就无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更不用说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低的出发点很重要,在他们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再逐渐进行拓展,逐步加深难度。

三、多开展讨论课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文言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缘起

“怎么出这样的题目?文言文才两道选择题,竟然还有断句?”“这个命题者是不是根本不知道高考方向?”“真不知道这个命题者到底是怎么想的。”……高一语文(2013学年第一学期杭州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刚考完,办公室里就一片哗然,声声不绝,此起彼伏……乍一看题目,我也有同感,当我沉静下来,细细研究,并与高二语文试卷和往年试卷进行对比,我发现从去年开始,高一的语文试卷文言文就是两道选择题,一道问答题和一道断句题,阅读也是两篇。而高二的试题文言文三道选择题。现把高一、高二文言文相应题目对比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一把高二关于文本理解的选择题变成问答题,并且增加了断句,表面上看好像难度加大,其实正体现命题者的一个意图: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应该更好地理解文本,应该把文言文像现代文一样细读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而不应该仅仅止于“言”。

二、文本细读在高中文言文中的实践

1.潜心静读,培养语感,领会细节的别样魅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只有静心品读,才能有所感悟。尤其是与我们现代有较大差别的文言文,更需要多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潜心静读,反复吟诵为文本研习做足了准备,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在课堂的引导下掌握结合语境推测词义、通过词性推敲词类活用、根据翻译推测文言句式的方法。目标性更强,让学生学有所获,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而使自己的心灵飞翔于文学作品那充满灵性的世界,达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2.静心研读,追本溯源,领悟汉字的深厚底蕴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只不过因为时代久远,语言的演变,很多字词语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我们现在阅读出现了障碍。但是这也正体现了文言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汉字作为文言文的书写形式,证实这种深厚文化底蕴的显示。苏教版(2014新修订版)必修三第一专题“汉字的王国”的添加正体现了编者对祖国汉字的重视。

3.精心组织,激发兴趣,体悟文言的精妙深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教材设计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总结归纳,从而实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一讲到底”“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动脑,勤动手,会思考。

4.用心评点,悟出自我,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学习,最终是为我所用,学习文言文,最终也是要古为今用。文本细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我的解读,于无形处体验情感的自然流露。“评点法”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可以实现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读者与其他读者的多重对话。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重点就是让学生运用评点法解读文本。而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文言文。例如《离骚》,可以充分利用对话栏,实现学生自我与文本,最终实现自我与自我的交流对话。

三、思考与体会

基于文本细读来教学文言文,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但同时也需要老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太过功利化,而应该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不能仅仅为高考而教授文本。其次,老师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而且要博览群书,引经据典。最后,老师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即便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有老师给他们机会,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雷.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D].河南大学,2011.

[2]张洁琪.文言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的误用与正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4.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性教学方法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如果站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角度审视,就能够发现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语文教育概念和性质认知的混乱,为了应付考试,追求短期教学效果导致人文教育淡化;学校为了急功近利,使语文教学僵化,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很美的文章被肢解变为僵化的试题;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材教学,也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调,极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无法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主,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被剥夺,局限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语文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脱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开展高中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方式

探究性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灵活性,现阶段,一些应用较为成功的地区将其作为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开展专门的研究型课程,如在活动课程中,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长,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实施形式,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专题研究课程

这种形式是在语文课程的课时之内,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开始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本次专题研究课程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介绍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如高一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不容易吸引学生兴趣且教学内容较少,开展议论文专题研究课程,可以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很多事例表明人类在不断的追求真理,这说明真理是极具魅力的,而议论文作为真理的载体,其魅力表现在哪呢?”进而确定研究范围“议论文的魅力”。通常情况下,专题研究课程属于基本教材的拓展教学,选题方面可以相对自由一些。

第二,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与方案。在研究课题确定之后,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兴趣,进而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拟定研究计划与方案。

第三,设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将课题分解,将研究方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分组,通过选举产生组长并协调分工进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制定研究进度计划。

第四,教师对实施方案进行评审。组织由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各小组的计划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课题内容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然后为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打分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教师指导各小组独立进行探究性学习。此阶段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在活动前将详细的计划及安排明确,活动结束时要组织学生按小组填写活动报告表并上交,以便教师更好的指导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在探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实时指导学生的研究方法,并引导其灵活选择运用资料信息,并鼓励小组之间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强化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和研究习惯,从而保证探究课程的质量。

第六,展示研究成果并交流。当专题研究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进而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总结并作出报告。然后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与讨论,不断扩大课题研究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其他启示。

第七,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当课题研究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整体评价。首先,要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包括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研究成果的水平,并设定选题、方案,报告等不同项目的评分权重,采取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其次,对于学生参与研究的程度和质量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应该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重点讲评,对学生进行纠正和改善,帮助学生进步。

二、将探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日常课堂教学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思路

要想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掌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能力水平,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创新处理,通过教材内容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自学能力和研究意识,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思路如下:

第一,设立教材单元学习小组和单元学习目标,由小组之间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并确定每篇课文的问题设计者,并向其他同学讲明单元学习的目标、方法和注意问题,引导学生在早读课或空闲时间进行课文的阅读思考,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记下,每个学习小组在下一单元开课前将问题设计与相关进度做成报告交与教师。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由问题设计者提出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讨论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深度和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并调整讨论方向。讨论之后,分小组进行问题分析与讨论结果,进而由教师对此作出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和改进建议。教师的评价应该以批判性、全面性和鼓励性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推陈出新。

第三,在全面讨论主要问题之后解决遗留问题。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其勇敢的提出自己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第四,在每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制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效果。并引导学生写出关于单元学习的笔记或心得,选取较为优秀的进行班级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探究性学习

笔者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方法,发现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发现对于教学而言,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其重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经常与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会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思维探索。问题意识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紧密相关。在语文教学中,也经常存在这种情况,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问题较多,而学习差的学生则没有问题。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吸收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质疑开路,在问题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结束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良好成绩并不是全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思维构建起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情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作者单位:河曲县巡镇中学)

参考文献

[1]田卫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开出智慧的花——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