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能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能教学范文1
下面是与双册教材有关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训练内容。
一、电磁铁性质实验
1.实验原理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不仅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常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如果把导线绕成螺线管,螺线管就有了磁性。利用通电螺线管有磁性和铁在磁场中能被磁化的原理,可制成磁性很强的电磁铁。电磁铁有很多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截断电流磁性消失;电流越强磁力越大:螺线管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电磁铁的南北极性可以由变换电流方向来控制。
2.实验操作
(1)把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按照相同的方向缠绕在一根大铁钉上。接通电流,用它接近铁制品,有吸引现象出现;切断电流。现象消失。(2)用电磁铁的一端去接近磁针两极,出现相斥相吸现象。改变电流方向,又出现相吸相斥变化。(3)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磁力随之改变。改变电池节数,磁力也改变。
3.实验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第六册第8课)(1)自制电磁铁。(2)综合定义。(3)分组实验:研究电磁铁有无极性和变换极性的方法。(4)分组实验:研究加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5)讲述电磁铁的用途。
二、电路的组装实验
1.实验分析
在设计、安装、维修各种实际电器的时候,常常需要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这种图不用实物,而用符号代表,这种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根据需要电路有串、并联之分。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叫做串联,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叫做并联。教材中涉及到的电路图如下:图中①是串联电路,②③④是并联电路,使用了电灯、开关、电池组、导线四种符号。并联电池能加大外电路电流,串联电池能提高外电路电压,通常采用串联电池方法。串联灯泡光线弱,不能控制每只灯泡的亮灭;并联灯泡光线强,可以分别控制。
2.实验操作
(1)组装串联两节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的电路。(2)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一个开关控制的电路。(3)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两个开关,分别控制每盏灯泡亮灭的电路。(4)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和一个分别控制三个并联灯泡亮灭的开关的电路。
3.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材涉及电路的内容是第6课《电流》,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电流电路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磨练其攻克困难的意志。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教师需要做的是:①提供充足的器材。②明确三个研究课题:一是分别试用一节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看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变化。二是试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方法。三是设计控制三只灯泡分别亮灭的电路。③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参与观察,实验制作,分析综合,形成概念。④让有创见的同学演示自己组装的电路。⑤总结。三年级教材也安排了电路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课堂教学中虽然也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探究、尝试,但实验能力要求只是初步学会组装电路,做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
三、沉浮规律实验
1.实验原理与操作
(1)浮力的产生:挪动水中的物体,有省力的感觉,这说明水对物体有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可用下图来说明。假定在水中有一个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要受到水的压力。物体的左右两个面因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侧面上的压力是彼此平衡的。前后两个面也是这样。而上下两个面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压强就不同了,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大,也就是说下面的向上压力比上面的向下压力大,这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实验图示来研究。在弹簧的下面挂一个金属筒,筒下吊一个金属圆柱体,记下弹簧伸长后达到的位置。另外取一个溢水杯,杯里的水装到溢水位置,把金属圆柱体浸入水中,这时弹簧缩短,同时水从溢水口流出,把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金属筒,这时弹簧又伸长到原来位置。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金属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被它排开的水的重量。如不用水而用酒精等液体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3)沉浮条件:我们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另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校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上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下沉;如果物体的重量等于浮力,物体就停留在水中不动。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量。
技能教学范文2
1.1对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体制由最初的“以中央教育部为核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组织规划,重点高校为主要培训点”的培训体制,然而,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培训体制主要注重师德风范、思想观念的教育或是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国家一系列的项目评估、人才工程及奖励也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校对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管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很好地保证。而同时,教师也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仅将有关培训视作一种形式,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或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这种情形下,培训越来越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1.2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行的教师培训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培训内容和形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就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来说,十几年来,内容上基本都是以原国家教委规定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主[4]。虽然在2006年对有关教材进行过修订,但内容依然老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仅有的一些专门针对教学技能提升的培训,也几乎都遵循传统的思想,按“应试教育”训练教师,重解题指导的技能,忽视指导研究性学习,很少进行探索法、发现法等教学技能有关内容的培训。而在培训形式上,无论是岗前培训、教学观摩或是其他专题讲座等,主要采用的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传授方式,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锻炼,形式单一枯燥,不够灵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作用也十分有限。
1.3对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不够
虽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有关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但我国对教学技能的研究和训练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并且一直都只在师范生中开展。然而这种方法主要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割裂了教学行为与教学情景的密切联系,不能把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的几点建议
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起承师启生作用的动态纽带,只有这个纽带通顺流畅才能产生显著的教学效益。基于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是教师培训体系的一部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等各环节应积极参与行动,各负其责,各行其道。一方面,国家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应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并理解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对高校教师提出总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制度设计上,应兼顾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与高校长远的发展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高校和教师应增强主体意识,自觉提升教学技能。
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训练获得”。教师教学技能也应在实践训练中得到提升。学校及教师自身应敏锐洞察,及时更新观念,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传统以教育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师训练模式,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特点及未来发展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计划,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保障,让高校教师真正从培训中受益,在培训中提升。同时,教师自身应加强主体培养意识,主动加强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结合加拿大ISW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加拿大ISW(InstructionalSkillsWorkshop)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一种为期24~30小时的强化集中训练,采用研讨会的形式提高参与者的教学技能,其最初是由温哥华大学的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Kerr)团队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对教师资格认证的需要,于1976年创建的,到现在已成为整个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学院、大学、研究院实质性发展项目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以教学实践为主,以教学理论为辅,让学员(准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其核心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研讨会式的培训形式。
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组织研讨式训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既要进行自身授课训练,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授课,并按照一定要求给出听课反馈。ISW的这种组织形式让参与者在平等互助、互相学习、协同工作、共同提高的环境中锻炼和提高,对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高效学习的好机会。参与者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中,可以集中研究和讨论课堂设计、教学技术、媒体应用等各种教学问题,并通过研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他人的良好做法或给出的建议中,不断地实践、思考、分析、借鉴和提高,甚至还可以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单单复制以前成功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创新发展教育理念。
(2)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在ISW的训练中,对包括备课、建立学习环境、授课及总结等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参与者准备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按照ISW备课教案模板(如图1所示)书写教案,体现对“引入(B)”“学习目标(O)”“课前摸底(P)”“共享学习(P)”“课后检查(P)”“总结(S)”,即BOPPPS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事实上,这个设计和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梳理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若能很好完成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已经确定该堂课成功了,而完成这一要求的训练,就是对教学技能最直接的锻炼。
(3)科学合理的培训周期。
设计合理的培训周期,使参与者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是培训的最直接目的。ISW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备3次课,写3次教案,组织3次课堂讲授,同时以听课学生的身份给出3次反馈意见。这种设计科学合理,3次设计中,第1次能让参与者知道怎样组织一堂课;第2次则让参与者熟悉了一般课堂的组织方法;而第3次就使参与者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此外,每次课的教授时间设计为10分钟,这种设计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10分钟对于参与者来说不会分散太多精力在课程内容的准备上,对于要求给出反馈意见的听课者来说也不会显得太过冗长,而10分钟的讲课训练还有利于培养教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3结语
技能教学范文3
摘要:2014年全国烹饪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各省职业教育的实力,有以下特点:参赛者其本功过硬;选手多,水平高,创历年之最;比赛公平、公正,金牌含量高,新增仲裁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赛总结、点评,让参赛选手和各所在单位受益匪浅。通过技能大赛平台,由此可预见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学校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 :2014年烹饪技能大赛;专业技能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姚庆功,男,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烹饪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2-0037-03
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烹饪协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等共同承办的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天煌杯”烹饪技能比赛,6月12~14日在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6支代表队的212名选手参加了中餐热菜、面点、冷拼、果蔬雕四个项目的比赛。而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一次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对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结合、顶岗实习”改革,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新的人才评价与培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烹饪技能大赛的特点
(一)参赛者基本功过硬
2014年烹饪技能大赛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在热菜的烹调和面点制作中考察厨师的基本功。在热菜烹调中新增内容:花刀(即兰花刀)。比赛中,现场提供每位参赛选手小黄瓜两根,每根长度约10厘米,切成蓑衣花刀(即兰花刀)。在面点方面,新设了水调面团、分剂子、擀皮。比赛中,现场提供500克干粉,选手完成和面、搓条、做20个剂子、并将其中10个剂子擀成圆形面皮(中间略厚于周边)四个步骤。从新设的比赛项目我们不难看出,此次比赛对于选手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有一个明确量化的考察。
(二)选手多、水平高,创历年之最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一次技能大赛。36个代表队的212名选手圆满地完成大赛光荣任务,充分地展示了各省职业教育的实力,同时也展示了新时代烹饪专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精良的教练员队伍风采。
(三)比赛公平、公正,金牌含金量高,新增仲裁组
一年一届的全国烹饪大赛是全国烹饪专业人士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顶级赛事。企业与选手一次参赛,两级奖励。
此次的奖项设置为:竞赛项目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按参赛选手人数的10%设置,二等奖按参赛选手人数的20%设置,三等奖按参赛选手人数的30%设置,三等奖按参赛选手人数的30%设置,优秀奖若干名。
对于每位参赛选手成绩,本届大赛有着高水准的裁判组进行严格认真的评定。裁判员均由中国烹饪协会调用,20多个省、市国家级45位裁判员负责大赛评判。江苏省30多位裁判员参与赛事的辅导、协助工作。这样,大赛的权威性、公平性、公正性充分体现。
本次大赛新设仲裁组,其主要职能为释疑,检查、督促以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仲裁组成为联系选手和裁判委员会的纽带,解决了比赛中诸多实际问题。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赛新增理论考试科目,目的是培养选手对于烹饪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所有参赛选手均需参加60分钟的烹饪基础理论测试。试题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餐烹饪中级工考核要求设定范围,适当增加营养学及营养配餐知识的考核。为了体现公正性,考试方式为机考,共计100道题目,全部是客观题。考生登陆后系统将随机生成试卷,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自动判卷并给出成绩。
新增的烹饪理论知识考试,有利于选手在烹调过程中对于原材料的正确处理,有利于强化选手正确的烹饪意识,有利于增强选手的烹饪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这样的比赛设置赋予纯操作性的烹饪技术以理论知识,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也提高了烹饪专业的文化品位。[1]
(五)比赛总结、点评,使参赛选手和各参赛单位受益匪浅
本届比赛总裁判长孙应武对本次大赛的4个项目进行了逐一的总结点评,200多名选手现场聆听,深受教益。
热菜成品总体不错,较去年水平有所提高,许多选手运用现场原料,在传统的制作方式上有所创新,展示了选手们高超的技能水平。赛场上涌现了不少精品,无论从色、香、味、形、器和口感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准。
冷拼作品注重了器皿选择、色彩搭配,营养合理,原料卫生保鲜,特别是食用价值上有了很大突破和进步。
雕刻作品选料多样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食雕技艺在饮食文化品位上的提升。作品惟妙惟肖,让人赏心悦目、联想丰富。
面点作品以传统的折酥方法在成型上大胆地设计制作,标新立异、逼真可爱,如“酒坛酥”、“伸面”、“丰收玉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赛促进了各类职业院校进一步“练内功、抓课改、创品牌、树形象”;在全行业形成了大学习、大交流、大练兵、大比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师生的业务素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提升了参赛院校的社会美誉度,同时,也为烹饪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资借鉴的参考。
二、烹饪技能大赛对专业技能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调到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事烹饪专业教学30多年,笔者深有感触,要想让学生好专业首先有两个条件:(1)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不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会立志当一名出色的厨师,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努力的学习;(2)适时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如定期进行翻、刀工,热炒、面点制作、雕刻等大比武,让学生在比赛中比一比、学一学、练一练,互相找缺点、差距,激发学生学技能的欲望。技能大赛在此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技能大赛凸显了教育思想观念的7个转变,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师、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2]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教师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向校外吸收众家之长、包容并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烹饪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
(三)将基本功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推广和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强化学生的技能特点和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建立校际信息和教学菜品研制网站,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调整教学品种,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实习环境,增加新型设备,创建模拟场景;增加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程序,改变教学体系,如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双语教学法、任务单导学法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大赛对选手基本功的考察正体力教学改革的要求。
(四)有效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技能大赛上学生竞技才能,令人赞叹不已,这根植于他们平时得到的有效训练。
1.适度、适当进行理论教学。在对每个课题进行训练之前,教师首先必须讲解本课题需要的有关知识。学生懂的可以略讲,不懂的需花时间讲解,直到学生具备本课题的有关知识并了解训练原理,做到心中有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为止。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注重动作技能目标的设置。特别是动作技能目标需要通过足够数量的实际操作训练,才能达到熟练而准确的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一些抽象的、不易观察的标准件转化成形象化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加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程序化的意识。
2.重视实习教学。实习教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加深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获得职业技能、技巧,促进职业道德发展,提升职业从业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实习教学。
(五)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工学结合是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主,由学校与经济效益较好、管理规范、与学校专业相近的企业联合,加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3]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工学结合实习,这样能使学生尽快掌握和提高操作技能。学生要牢固树立起“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和正确运用“7S”企业管理方法训练自己,进一步强化自己职业素养的形成。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区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的操作技能就会臻于熟练。当然,还要摸清企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以后工作之忧。
(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技能大赛上学子的高超技艺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独立思考是他们获得知识的“引擎”,教师的指导艺术就在于善于帮助学生开启这台“引擎”。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尤显重要,以下方式可尝试。
1.分组教学,发挥好尖子生作用。建组时,要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才能,通过各种活动及额外的辅导使他们在动手技能方面脱颖而出,成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气氛。
2.采取圆桌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组间都进行知识点提问,互相出题、解决问题,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实习场地的优势,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锻炼。这是提高烹饪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的实训基地必须全天候开放,让学生随学随练,同时,在实践中也可以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操作中碰到的困难,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是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的又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动手技能的提高,需要经常练习、操作、多看多想。学校在时间安排上尚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技能的要求,所以应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去实习单位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学习,就会掌握一定的技术,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落施技能教学的“六大结合”
行家指出,技能大赛要求做到“六大结合”:技能教学与学生的品德培养相结合;技能教学与标注化生产相结合;技能教学与现代化市场相结合;技能教学与岗位训练相结合;技能教学与工艺改革创新相结合;技能教学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杨建良.关于五年制高职办学原则的思考[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8:21-23.
[2]庄永全,王振才.中式热菜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
技能教学范文4
【关键词】微格教学;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是近年来运用较多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方面,无论在效果还是在效率上,均优于传统教学的训练方法。作为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自然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具备多层次的教学能力。这包括基本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技能、应用化学专业进行教学的艺术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本文就运用微格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技能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它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将复杂性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分别进行教学活动。它选取短小精湛的教学片断,在导师(老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备课~施教时,由一位学员执教,其他学员扮演学生装,让受训对象就某一教学片断施行5-15分钟的教学,并将教学实况录像、录音。结束后,导师与学员一起对教学进行总结,反复观看录像或听录音,评议教学情况,多次反复,达到提高受训者教学能力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课时间短。上课时间不是完整的一节课,一般在5-15分钟,就专门的某一教学技能进行训练。2、听课对象少。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青年教师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其受训的对象主要是教师,所以每次听课人数以同一学科教师若干名(5名左右)为宜。3、针对性强。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片断进行精细加工,是专门针对单一技能进行组织教学训练,可以很快提高教师某一方面教学能力。4、灵活度高。这是一种小规模、短时间、、听课对象少的教学活动,可不受人员、时间、甚至地点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而且每次仅受训对象某一方面的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同时可以多次反复进行。5、见效快。这是一种借助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如录像、录音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每次教学活动可全程录像或录音,受训者可根据听课者互相评议和导师的指导,对自己教学技能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改正过程也可再次录像、录音,再次进行评点。这样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查找不足,扬长避短,较快地提高教学技能。
于微格教学具有上述特点,它与传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微格教学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丰富。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理论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固然可见,但是一般的理论针对性不够强,比较抽象,难以内化到课堂教学中去。采用微格教学可以把书本中的教育理论、教材教法的寻些条文具体应用到教学片断中去。
其次,微格教学使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更为科学有效。传统的教学中,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整体分项的优劣上,以前没有精确的限定评价上过于笼统空泛,利用微格教学理论就能比较科学地、真实地评价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第三,微格教学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训练方法。传统的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评比、观摩课、汇报课等培养青年教师的方法存在如下缺陷: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不佳,流于形式;而且仅靠几次观摩他人示范,或者自己上一次公开课,也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同时这种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面不够广。
二、运用微格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技能
教学的行动应被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要素,以使他的任务更易于完成。在千周格教学的授课时间里,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等。在这里,如何教比教什么显得更为重要。
微格教学一般包括六个基本步骤,即:讲解教学技能、观看示范录像、编写微格教案、进行微格教学实践、反馈评价和修改复录。
我们以化学教研组的五名教师为对象,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微格教学的尝试。1、讲解讲解教学技能。化学教研组教师针对某一教学技能进行讲解与讨论,明确每一次微格课的目的和练习什么技能。2、观看示范录像。通过观看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让教师们带着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教学理论,模拟教学技能,思考教学策略的目的去看片,看片后及时组织讨论汲取优点。3、编写微格教案。演课教师可有针对性的选择一节化学内容,根据自身及课程的特点,如:开课形式、进行方式,是否引入相关图表音像教材,何时插入、插入多少这些教材,怎样突出一节课的重点,可能进行的提问,学生可能的回答,教师怎样应变学生问答的正确与错误,做实验演示,实验分析,一些扩展视野促进对所讲述理化现象深刻理解的资料播放等等,编写出可试讲5-15分钟的微格教案。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学生行为预测、应付策略、时间分配、反馈记录等。4、微格教学实践(即试讲)。演课教师进行教学,同组教师随堂听课。试讲前演课教师要做一简略说明,以便明确训练的技能、教学的内容及教学设计思想。试讲时一切按课堂教学的正规要求进行。既有模拟的技能也有创新的技能,尽量体现个人风格。对试讲作准确记录。文字记载、录音、录像都是记录方式,而录像提供的视听记录最准确、最真实。5、反馈评价。试讲课后教师共同看录像听录音,进行讨论分析,帮助演课教师及时研究改进,以提高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重放录像(试讲录像或示范片中的对应片断)、自我分析、讨论评价都是重要的反馈方式。6、修改复录。演课教师根据众教师的建议和自己的考虑,再次组织教学活动。准备好衙,上第二次微格课,练习同一技能。可以多次进行,每次录像录音,以后还可以重看重听,加以比较、分析和提高。如此反复练习,教师就能迅速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技能教学范文5
1护理技能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护理技能教学的实验设备落后和管理不恰当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社会对护理需求的意愿,大部分高等护理学院都做出了扩大招生规模的决定,而医学院校办学条件的提升跟不上扩招速度,尤其是实验室的条件更为落后。实验室在护理技能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是护生进行临床护理模拟惟一的途径。实验室设备落后,操作繁琐,示教用物跟不上临床,情景布置不合理,使护生们难以融入护士的角色当中。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临床护理模拟教学不到位,和真正的临床护理不一致,会增加学生们进入临床实习中的困难,大部分都得在实习中重新学习。除此之外,实验室的管理不恰当,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实验用物的准备与整理,就不能全面认识各种物品的性质、功能,因此在临床上面对操作时会无所适从。
1.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单一在我国各护理高校担当护理技能教学的老师虽然都是理论知识丰富的护理专职老师,但由于与临床护理长期脱节,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临床上的新进展、新技术缺乏相应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在师资力量方面显得相对薄弱。而且教师普遍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做学生看,或者学生做老师看,或者学生和老师一起做,这样老师注重的只是操作技能本身,讲的就会相对较少,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只会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操作观念,培养出来的学生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而恰恰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是要主动服务的,是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相互背离的,学生在进入实习期时需要摒弃在校期间形成的被动接受的理念,再重新接纳服务主动性的理念,问接地增加了学生实习时期的困难。综上可以看出教学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理论与临床实践衔接不密切,内容与临床实践相比相对滞后,老师在操作上与临床护理操作不一致的问题。
1.3护生护理技能教学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灵活掌握运用护理技能护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理念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因此只是单纯地注重对老师操作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怎么样更快更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而且在技术操作应用上表现出死板、单一,缺乏灵活性的问题,面对临床实践中多方面的干扰时,不能将学习内容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总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当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存在以技术操作为中心的观念误区。
2护理技能教学的建议
2.1护理高校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做好管理由于护理教学的大部分时问都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在护理教学技能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该筹备相关资金(若是资金不足,应该向相关部门申请,或与相关医院合作融资建立一个既可以作为护理教学的实验室又可以作为医院护士的再培训、再教育的场所),注重对实验室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要做到尽量将实验室模拟成病房,缩短护理技能教学和临床护理实践中操作情景、设备仪器的差距。
2.2提高老师护理教学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同时提倡合作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高校护理老师大多数都是全职,缺乏与实际操作的联系。高校应该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规定老师定期到医院实地学习实践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丰富有关实践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或者学校可以聘用一部分临床兼职老师进行教学,加强与全职老师的交流与合作,以保证全职老师的实践教学知识的与临床实践保持同步更新;同时有利于院校老师在护理教学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保证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的一致性,最终达到缩短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
2.3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注重学生在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以传统的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做老师看或者学生和老师一起做的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技能知识传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被动接受的思想理念。学生的发展方向、行为准则及将来提供护理的方法都被老师制造的所谓的行为准则所约束,而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的培养就会相对缺乏,结果学生只会纯粹、机械地进行重复操作。所以我们需要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护理技能教学中去,锤炼抽象思维,激发创造思维,促进学生更多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及主动性,将护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未来既能很好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又能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力的完美统一。
技能教学范文6
关键词:动作技能;珠算;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79-02
珠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珠算课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珠算动手操作技能。由于计算机普及,课程重视程度越来越弱,珠算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搞好珠算教学,让古老的珠算焕发新的活力,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珠算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两者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智力技能又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根据心理学知识可知,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动作形成的不同阶段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珠算操作能力,并通过动作技能的教学和练习来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笔者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进行珠算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动作的认知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有初步认识,对动作方式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形成动作印象。根据这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在珠算技能教学时,首先要设法加深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技能。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将操作分解。教师在示范时应把操作的过程展现出来,利于学生观察操作中的要领,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方法在动作的认知阶段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从坐姿,握笔,算盘的摆放、拨珠练习等进行分解示范,同时学生模仿练习。
2.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职业学校采用班级授课,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很难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注意到,即使学生都集中注意力,也很难说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训练方法,一可以缓解教师力量的不足,二是可以使指导与示范个别化,三是可使学生理解和观察中的错误及时得到纠正。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讲解示范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进行练习,一人进行动作监督,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示范,也指出对方错误所在。例如,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要对学生每一步进行指导,这时采用的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方法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3.进行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表现力突出的特点,能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灌输式的传播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论从个位的确定、各手指如何拨,还是左右手的配合及握盘、握笔的姿势等方面都能清晰直观地展现,学生学得轻松、明白,使学习过程兴趣盎然,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动作的联系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经过反复练习已使个别动作联合成完整的动作体系,由于技能拉近形成,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能力也在加强。根据本阶段的特点,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反复有效的练习,这种练习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要使学生获得技能并达到熟练程度,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调动学生练习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珠算等级考试时间只有20分钟,大部分同学有紧张情绪。这时要告诉学生,珠算实际上是以10以内数字的加减乘除为基础的,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对前五名或前十名提前答完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珠算第二课堂活动,如成立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学校珠算技术比赛、组建珠算训练队,配合珠算协会参加各级各类性质的比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有目的地组织高年级优秀生,向新生介绍学习和提高珠算技能的经验,并进行现场观摩表演,既带动了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达到了对高年级学生的珠算再教育。
2.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作用.教师应随时注意指出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了反馈信号,知道练习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样就能每次练习都有所收获。
三、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生的各个动作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体系,相互协调,能够依照动作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出来。在这一阶段,强调使用算盘的正确方法和姿势,经过学生自觉反复练习,消除多余动作和紧张情绪,以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把看数、置数、拨珠、进位、写数等等系列动作综合为同一技能。每天安排至少30分钟的珠算练习任务,久而久之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主要是消除心理因素的影响。影响学生珠算运算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1.由难而易。树立自信心珠算运算练习从易到难是符合学习规律的,但是对于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一味地使用这种方法,效果仍不理想。教学中我观察到,这些学生平时练习还不错,一到测验时就紧张,本来较容易的题目,应该做对的题目都错了。为了消除学生这种畏惧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我打破常规,让他们从难题练习开始。比如,要进行普通五级的练习,我就让学生做普通四级的试卷。刚一开始,学生很紧张,运算速度极慢,错误也多,我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反复练习。当他们把普通四级题目做得熟练以后,我再让他测试普通五级的试卷。这样一来,学生看到普通五级的试题比自己练习的题目容易许多,心理也就随之放松许多。我通过这样特殊的训练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了自信心,运算能力也大大提高。
2.抗干扰练习。有些学生怕吵,自己单独练习时,能充分展现自己的运算能力,一旦全班同时练习时,别人的算珠“啪啪”一响,就发挥失常。也有些学生“怕看”,只要别人过来看就慌了,易出错。这些障碍的产生,都源于自身抗干扰能力低。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抗干扰能力,我采用闹中炼静的方法训练。比如,对于这些学生,在运算练习时我特意制造吵闹的环境或让学生在旁边观看。久而久之,学生就适应了。
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具体分析各种技能操作成绩提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先后快慢一致,合理安排好技能教学三个阶段的时间,以免学生操作技能达不到熟练程度的要求或感到枯燥、乏味。
参考文献:
[1]毛金芬.论离职院校财会专业珠算技能教学的创新[J].珠算与珠心算,2009,(4).
[2]李艳.浅谈对珠算教学的再认识[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