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1

一、重点工作情况

1.圆满完成2021年春季开学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为确保学生返校各项工作安全、顺利有序地开展,保卫处根据学校有关学生返校相关要求,制定学生返校安保工作方案,联合派出所、辖区交警大队,共同为学生返校工作保驾护航,圆满完成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2.组织召开2021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保卫处牵头组织学校2021年安全稳定会议,作2020年安全稳定工作汇报、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会上对2020年度“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3.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根据学校机关党委有关工作要求,组织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岗位责任与使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4.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卫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排查工作。

5.持续加强校园门岗管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切实强化校园门岗管理,召开门岗管理专题工作布置会,发挥“云管控”智慧力量,实现人员进出“留痕管理”。

二、常规工作情况

1.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春季开学前后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平安办组织12个组,36人次对全校进行了安全检查,共发现隐患37起,并及时落实整改。

2.开展校内交通整治

对校内交通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替换老旧设备;整理筛查数据库,及时做好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完成人行闸机安装;对车辆停放区域进行划线,联合属地交警对辅道栏杆进行集中整治.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院二级工作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坚持每日巡查和重点部位巡查相结合。

5.完成重大活动执勤任务

开学以来,治安办牵头做好重大活动执勤任务10起,拟定活动方案8份,派出安保人员300余人次,维护了活动现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下阶段工作部署

1.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落实省市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校园管控,管好大门,看好小门。所有人员出入校园须凭通行码,按非必要不进入校园的要求,严控校外人员进出校园。

2.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正面宣传,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让师生体验式参与演练。

3.强化警校联动协作

与公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研究苗头性问题,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制度变迁;建筑节能制度;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3-02

建筑节能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建筑节能制度的研究,涉及许多理论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已成为不同学科理论关注的焦点,现主要探讨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建筑节能制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制度变迁理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率更低的制度的过程称为制度变迁,其含义包含制度创新和新旧制度转换。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交易费用,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诺斯将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1]。

制度变迁的主体只要能从变迁预期中获益或避免损失,就会去尝试变革制度。通过制度的再安排,实现在现有制度结构中无法实现的潜在的利润。制度变迁的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受利益驱使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只是在现存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作出制度创新,它是现有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具有渐进性、自发性、自主性的特征。另一种是由法律和政府命令引入和实行,由国家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突发性、强制性、被动性,诺斯认为多数情况下,制度变迁应采取渐进的组织演进方式[2]。

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在信息成本、现存技术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约束下,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成本最小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指出:取得潜在利润是国家给社会提供制度并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机,即获取一种在已有的制度结构安排中可以观察到,但只有通过制度再安排或制度创新才可以得到的好处。其结论在著作《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提出。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家中是独特的,诺思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

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分析

将制度变迁理论、科斯定理引入到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导向研究中。“科斯定理”认为:要使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达到内部化,必须要把外部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产权明确下来,且交易费用为零。在保障资源的产权为前提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是明晰的,无论谁拥有产权,其自然趋势都是向社会最优点移动。诺思认为,在影响经济绩效、资源配置、人的行为决定等诸多因素中,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难以克服“外在性”等问题,必须把制度因素列入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2.1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兴起。1987年9月25日,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印发“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同年,《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文件出台。1988年1月,对污水处理、城市热能供应、给水工程、热力、城市道路照明等领域规定节能政策,颁布了《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1992年,国家计委和国家税务局规定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北方节能住宅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零,并颁布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条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局于1993年3月印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节能项目等3个税目注释》的通知。

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住房建设部于2001年7月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2住房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组织建筑节能相关调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2006年财政部了《可再生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务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国家住房建设部《住房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财政部《关于的通知》,住房和城乡住房建设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程验收办法》,国家发改委《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0年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与此同时,各个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制度,北京、安徽、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陕西、湖北、湖南、河北、青岛等地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出台了相关政府令和资源节约及墙体材料革新等相关法规的省(区、市)数目分别为22个和15个,各地方初步建立了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经过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3-4]。

2.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建筑节能制度

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对旧制度的改良、变革或创新的过程。技术和社会条件约束着制度变迁过程。行为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而由于制度变迁还涉及到成本问题,仅存在潜在利润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制度变迁,除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外,制度变迁主体实施制度变迁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制度均衡能否被打破。

建筑节能行为主体对建筑节能这一行动的成本收益之比的判断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行为主体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的前提是,其认为通过制度变迁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促成或推迟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而建筑节能成本又取决于利益变迁主体能否形成有效的组织,这与建筑节能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即所谓制度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的产生与否,我国建筑业制度必须随着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就成为必然,我国《节能法》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和鼓励节能技术进步做了规定,它的实施为中国的节能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经典理论带给人们的启示在于,建筑节能制度再发展属于制度变迁的范畴,是节能制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外部环境变革所作出回应。制度变迁是一个缓慢、反复“试错”的过程,我国建筑业制度创新要经过长期“博弈”,才能确认最适合的制度,建筑业制度的“试错”和“博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和很大的风险,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把国家的强制性和当地建筑企业的能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为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而努力。

3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制定新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已经出现,但还需在范围和广度上有所加强。目前国家对新型建筑材料与新能源都出台了经济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但经济政策的覆盖面还比较窄,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国家和地方专项节能基金、建筑节能补贴、建筑节能税收优惠、建筑节能贷款优惠等多项经济政策的力度。可以对建筑产品达到一定节能标准的房地产开发商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对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机构应给予贷款贴息,以鼓励和培育节能服务市场的形成[5-6]。

3.2 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基于建筑市场的节能新机制

建筑节能领域需要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在推动节能工作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政府应对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部分市场作用失效的情况进行适当干预和调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则和监督协调2个方面。建筑节能的主体是投资商和建筑业主,国家还应该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鼓励主体主动进行节能,增加全民节能意识,引进和采用国外节能新机制,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监督。同时,完善我国建筑市场激励机制,遵循有效性原则设计建筑市场激励机制,保证开发商按政策规章执行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政府通过以规范制度,激励建筑节能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孙萍,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8-12.

[2] 伍进,章林伟.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探讨[J].建设科技,2005(13):62-63.

[3] 陈甲斌.我国现行节能政策述评[J].中国能源,2003(3):28-30.

[4] 郁聪,康艳兵.国内外节能政策的回顾及强化我国节能政策的建议[J].中国能源,2003,25(10):4-14.

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3

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首先,新闻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即分为时政类、公益类和非时政类三类。其中,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涵盖中央级、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人民出版社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时,要严格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采编业务部分作为事业法人,经营业务部分转企改制为企业法人,同时,由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给时政类报刊较多的拨款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所需。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包括单纯依靠自身经营很难生存但又确需发展的,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拨款,如一些纯学术性杂志。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包括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可以实行采编经营合一,改制成相对标准的国有文化企业。此外,由于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

其次,转企改制取得了实效。当前,在传媒业改制实践方面,主要有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模式”,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以辽宁出版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辽宁模式”和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模式”等4种模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268家地方出版社和103家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组建完毕29家出版企业集团公司;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其中有6家已率先完成转企任务,另有18家已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编制、职工参保、工商注册等转企所必需的工作,其他大多数出版社改制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共计核销事业编制1.8万多名??。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同时,报刊出版、影视制作、新闻网站等单位的分类改革也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截至2010年上半年,需转企改制的35家电影制片厂、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改制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一批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大型传媒集团公司,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有31家出版集团、47家报刊集团、29家发行集团和13家印刷集团。此外,新闻出版类的上市企业已经是上市的文化企业中数目最多的,2010年达到45家,年底总市值达到5740亿。??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是一次巨大进步

首先,目前,已经确定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时间表和对象,要求按照“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的原则,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此次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共涉及5000多家出版单位??。按照这种改制思路,将在更大范围内把更大规模的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更加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这种改制思路在保持了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既有利于国家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媒体,是新闻出版单位改制的巨大进步。

其次,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原则从以前所有的报刊出版单位都必须实施“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即采编部门是事业法人,经营性部门是企业法人的原则转变为“采编经营合一”的原则,即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的程序改制,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这种“采编合一”的改制思路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采编和经营的良性互动,真正按照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极大地释放体制的生产力。

第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将能够提高报刊出版单位的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力。由于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和党管导向”的原则,因此,改革能够在保证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竞争,深刻把握读者阅读趋势和市场发展趋势,提升报刊出版单位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待解决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能有效地解决报刊出版单位数量过多、实力过弱、规模过小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善产业结构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进入攻坚期,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以待解决。

一是出资人问题。《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因此,出资人能否科学合理地行使其权利将决定着一个公司的成败。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来说,一方面,由于其所经营业务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多为国有独资,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出资人的职责需要多部门行使,其出资人职责更难履行也更为明确确定。当前,在改革中,对传媒业的出资人安排主要有以下4种方案:一是由当地政府担当出资人,授权给传媒集团的相关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是由广东省政府当出资人,并授权给南方报业集团管委会经营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并履行出资人职责,但是集团资产仍在省财政厅名下;二是由当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传媒单位的资产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三是由财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中央级报刊转企改制之后其资产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四是由宣传部履行出资人职责。上海市的传媒单位多采取这种方式,如新华传媒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显示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从上述出资人的几种方案来看,虽然方案林林总总,但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的出资人制度。

科学明确的出资人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媒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效,因此,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统一、明确的出资人制度,笔者建议可以成立独立的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直接由现有的国资委进行管理或者由财政部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范围问题。目前已经确定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要先行转制??。可以明确看出,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毫无疑问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而其旗下所属的其他单位可以认定为非时政类报刊。但是为数不少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刊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还是属于非时政类报刊尚未明确,这也使得地市级报刊的转企改制缺少指导性原则,会导致其无所适从。

三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认定标准问题。目前已经确定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一方面,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其转企改制应该更加慎重,另一方面,如果能把这些报刊单位转企改制并全面推向市场,将能极大地促进中国报刊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关精神指出“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由谁进行批准?如果是由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则不同的地方认定标准肯定会存在较大差异,也会对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的转企改制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科学地实现党管媒体的问题。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由于非时政类报刊也具备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无疑要实现党管媒体和党管干部,但是如何更科学地实现党管媒体呢?任何媒体和企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高管人才,因此,只要管好了干部就能有效地管好媒体,会对媒体的具体管理要充分体现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造成一定影响。

五是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中涉及的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须严格按照有关精神,制订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方案,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和保障本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转企改制中,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是核心问题,一方面牵涉到经济补偿问题,另一方面牵涉到接续社会保险关系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标准和资金来源。

六是主管主办资格问题。规定:实行严格的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从主管主办资质、内容导向、资本来源、资产规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切实提高报刊出版业集中度;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和职责的要求,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资质。不具备资产重组条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后原主管主办关系暂时不变。探索建立主管主办管理体制与出资人管理体制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实现报刊出版业的集中度,就必须大幅度减少主管主办单位,否则报刊出版单位的资源分散现状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必须要从各方面条件严格限制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其次,由于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要成为报刊出版单位的出资人,因此,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必须具备出资人管理能力,建议报刊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由大型传媒集团担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七是刊号资源是否进入企业问题。报刊出版单位的刊号资源作为市场准入的牌照资源,对于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极其重要,目前,相关规定尚未明确刊号资源能否进入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目前,一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进行整体转企改制,这些企业本身成为主管主办单位,其刊号资源也只能放入企业,而如果不允许刊号资源放入企业,那这些企业的刊号资源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难题。

八是税收问题。按照目前的改革方案,转制后的报刊企业其税收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重复缴纳反而显著提高,这也导致很多报刊企业迟迟不愿转企改制。

九是具体改革规程问题。近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正式公布,规程包括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转制工作方案,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与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八个部分。该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且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由于该规程针对的主要是中央各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而对于更大范围的地方性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制尚缺乏可操作的改革指导原则,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较为具体的改革指导意见。

注释:

?????????吴娜:柳斌杰谈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光明日报2011年8月10日。

????刘丽靓:中国股市新主角:双百亿传媒集团呼之欲出,证券日报,2011年5月25日。

??新华社记者: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新华网,2010年8月12日。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杜丁:全国5000多家非时政报刊年内将全面转企改制,新京报,2011年5月9日。

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4

江口县开展“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的生动实践得到贵州省、铜仁市有关部门充分认可,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肯定。6月21日,全省“宣传干部上讲堂”现场推进会在江口召开,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指出,江口县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脱贫攻坚战场如火如荼,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很好。江口县以道德讲堂为平台,深入开展“宣传干部上讲堂”等活动,着力引领道德风尚,营造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对外树立了好形象,给人留下了好印象。

立足“四个坚持”

形成大宣讲格局

坚持县委主推。开展“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既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又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抓好这项工作,既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党管宣传的有效举措。江口县牢固树立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担当意识,切实把“宣传干部上讲堂”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与县委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检查、同考核。

坚持部门主抓。坚持“常委会共商、副书记主管、宣传部长主抓”原则,明确由县委宣传部作为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讲堂的建设管理和宣讲内容的审核把关,各部门均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坚持干部主讲。推行县级干部引领讲、宣传干部示范讲、科级干部带头讲、德师模范垂范讲、寨老乡贤亲身讲。目前,全县县级干部均在分管部门或联系乡镇上讲堂2次以上,90%的科级干部在所在单位或联建村上讲堂1次以上,德师模范和寨老乡贤均多次在学校或村寨上讲堂,宣传干部上讲堂达到6次以上,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和村社区,每月组织开展1次以上道德讲堂活动。

坚持群众主评。每堂宣讲课后,均留出时间,听群众谈感受、提建议,对宣讲效果进行民主评议,并以此作为评选优秀宣讲人的重要依据,切实激发干部宣讲热情、提升宣讲效果。

抓好“四个环节”

统筹大宣讲推进

强保障。在推进“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中,县委全力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目前已解决活动资金200万元,保障530名各类宣讲人员开展各类宣讲1400余场次。

建机制。将“宣传干部上讲堂”工作纳入全县年终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建立了工作推进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从机制上保障活动的有序推进。

搭平台。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样化抓好道德讲堂、“空中讲堂”“流动讲堂”“微信讲堂”“道德踩歌堂”等平台建设,实现全县讲堂建设全覆盖。目前,在10个乡镇(街道)、103个行政村(社区)、88个部门、25所学校建成各级各类“道德讲堂”226个;依托大数据、互联网、村村通,开办“空中道德讲堂”35期;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在寨沙侗寨试点开设“道德踩歌堂”,以群众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文明旅游和道德宣传,实现道德宣讲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重落实。县委每季度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实行定期通报、重点督办、现场会推进、责任人约谈和目标考核扣分,切实保障“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能落地、有实效。

把握“四个注重”

丰富大宣讲内涵

在内容上注重结合。把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县委中心工作作为宣讲重要内容,结合历史文化传承、核心价值观培育、群众所需所盼和“两学一做”要求,既注重宣讲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又注重宣讲的温度、亮度和力度。

在形式上注重灵活。结合实际,精准分类,选定主题,在机关单位重点讲敬业,倡导尽职尽责、爱岗奉献;在社区重点讲美德、倡导家风家训、邻里和睦;在村镇重点讲发展、倡导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在学校重点讲品德,倡导尊师敬老、明礼尚学,在园区企业重点讲诚信,倡导信守承诺、诚信经营,不唯“高、大、上”,以质朴真实见效果。

在流程上注重实效。坚持活动流程服从宣讲效果,在机关做“加法”,干部职工在听完宣讲后,加填“日行一善记录卡”,营造机关干部职工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好风气。在乡村做“减法”,减“经典诵读”为“民情说唱”“小戏小品”等文艺表演,做到形式生动、寓教于乐,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道德讲堂”的无穷魅力。

在成效上注重提升。江口县通过“宣传干部上讲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了一批“三能”干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掀起了一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新风,全县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为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江口县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也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省文明县城等称号。

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 沟通 思想准备 工作态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正确认识学生是做好中职班主任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中,不少中职班主任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阻碍着班主任正确认识自己的学生和工作。只有明确现在的中职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心态,理解了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班主任才有可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中职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繁琐辛苦但是也意义重大。中职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中职生,因为这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切合实际地拿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接纳学生,热爱学生,班主任才有可能做好工作。

2 做好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能够彻底拆除妨碍师生情感交流的“篱笆墙”,架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从而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近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通高等教育的升温,中职生源的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所招收的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同时,还存在着自控能力差、自尊心受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班主任所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比以往更加重大。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新时期每位中职班主任都需要悉心研究的课题。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技巧,对班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 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困难

(1)生源素质下降是造成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随着国有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了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降太快是造成目前中职班主任工作艰难的首要因素。

(2)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和重学历的就业导向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原因。这一原因大大削弱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从而使中职教育变成许多初等教育失败者的“临时收容所”。对于这么一群看不到未来、缺乏动力的弱势群体,任何励志的管教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3)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有误差。据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家长将小孩送到职业学校,并未指望小孩能学到什么,而是“灌灌水”,把孩子放在学校给学校看管,待小孩长大以后再说。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如对小孩在学校的学习行为漠不关心,懒于配合,往往使学校教育处于两难的境地。

(4)中职生在初中阶段被忽略给后续的中职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由于初中阶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造成该阶段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倾斜于那些优等生,原本需要得到更多帮助的后进生被忽略了,甚至放任自流。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许多后进生被剥夺了参加升中考试的权力,而这一部分后进生最终流向中职学校和社会,这种教育的不公正和不连续,使后进生错失了最佳教育时机,给后续的中职教育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4 做好中职班主任既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又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

(1)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要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中职班主任首先须在思想上做好面对各种困难、克服困难并战胜这些困难的充分思想准备。由于中职生是初中里面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汇集而成的一个集体,因而在管理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中职班主任只有充分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准备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爱心与耐心,不断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反思和提高,才有可能将中职班主任工作做好。做中职班主任,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付出,并且是大量的付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使接受管理的中职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下转第71页)(上接第66页)有所成、走向社会。中职班主任只有充分做好面对各种突发问题的思想准备,才能在面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时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因而,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首先是中职班主任本人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充分心理准备。

(2)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文6

论文摘要 问题是长期性的问题,造成了灾难性的危害,对重点人群,也就是青少年加强禁毒宣传教育,使青少年能够主动地拒绝,才是禁毒的根本途径和出路,是事半功倍之举。在宣传方式与手段多元化的特点下,如何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利用互联网因势利导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打造青少年禁毒网络教育平台,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论文关键词 互联网 青少年 禁毒 宣传教育

一、引言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世纪,是一个网络媒体的世纪,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无穷的利益。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学习知识和娱乐等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汇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平台。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人也开始利用网络从事涉毒犯罪活动,一些青少年网民由于无知好奇、或受到不法之徒的诱惑陷入的危害之中,吸毒现象正在青少年中不断蔓延发展,严重破坏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扰乱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禁毒工作的有效开展,全民识毒、防毒和拒毒能力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广泛、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因此,利用互联网建设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大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影响面,使青少年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禁毒工作、共同参与禁毒斗争的良好氛围。宣传方式与手段多元化的特点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因势利导开展预防宣传教育,抢占网络阵地的制高点,已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二、谁在诱惑中国网民吸毒

(一)网民最新状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8日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与此同时,手机网民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规模达到5亿。截至2013年12月,20-29岁网民的比例为31.2%,在互联网用户所占比例最大,低龄和高龄网民略有增加,这意味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

(二)吸毒青少年现实状况

随着社会发展的高速化与复杂化,涉毒犯罪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隐蔽,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涉毒是一种较易被涉及的犯罪类型。据公安部禁毒局2014年1月1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实际吸毒人员约为一千万,其中青少年占7成以上,青少年吸毒成瘾已成为令人震惊的一个严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16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比2012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孩子,吸毒向低龄化发展。此外,许多青少年对冰毒、“”等苯丙胺类的成瘾性和严重后果缺乏了解,导致吸食冰毒、“”等苯丙胺类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在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刑事治安案件中,由吸毒引起的约占30%,一些侵害严重的地区,这个数字甚至高达60%或以上。

在吸毒人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青少年吸毒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毫无疑问,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侵害的“高危人群”,我国青少年禁毒的形势十分严峻。

(三)网民与青少年吸毒的关系

吸毒正在青少年中继续蔓延,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互联网在我国不断的发展,网民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网民与吸毒青少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大多吸毒青少年喜欢上网

尽管吸食新型的高危人群所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行为方式众多,然而,这类吸毒人群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共同特征,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网民或者有过上网经历。有的吸毒者喜欢将吸毒自拍视频发上网,而新手常常上网搜索吸毒方法等。有关研究表明,花太多时间上网增加青少年吸毒的可能性。

青少年吸毒问题蔓延速度快,已波及全国,种类多、危害大,特别是对青少年危害极大。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识别能力低,吸毒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初中以下文化的多,这为互联网涉毒犯罪提供了便利,也为对互联网好奇、识别能力较低的青少年接触、认识、购买打开了方便之门。网络聚众吸毒者七成是青少年,由于他们涉足社会较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加之无所事事,游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处于社会控制的边缘,各种“热闹”场所是他们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各种新鲜的东西是他们最喜欢接触、尝试的,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等青少年容易密集的重要地方,贩卖。

2.吸毒青少年的地域与网络的覆盖区域存在某种对应

青少年基于叛逆心理、盲目的追时尚赶潮流、好奇心理吸食的大多是新型,而吸食新型是从大中城市的迪厅、酒吧等青少年容易聚集的地方开始的,并呈现出不断扩大蔓延的趋势。例如,城镇的吸毒青少年人数多,网民多;而在农村的吸毒青少年人数少,网民少,即使务农的村民,吸食的地点也往往发生在城市,这与网络及网民的发展呈现相互对应。

三、利用互联网建设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平台的必要性

由于网络犯罪是新的犯罪形态,目前法律上还有许多盲点,监管难度较大。青少年吸毒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必须提前准备、超前防范。因此,应该在加强跨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将青少年教育作为今后全国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

(一)互联网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社区警务室在互联网上的开通,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契机,运用互联网开展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是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的一个重要补充,弥补了传统宣传工作中的不足,对公安禁毒工作的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吸毒青少年都是网民,这些都为利用互联网建设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弥补对流动人员禁毒宣传的不足

如何对青少年中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是预防青少年吸毒工作的难点。卫生计生委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由于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以及流动人口自身文化素质等原因,导致流动人口接受宣传教育的机会比较少,宣传的效果不明显;而流动人员接触的机会多、吸毒的可能大。如何对青少年中的流动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禁毒教育,是困扰预防青少年吸毒工作的难点所在。

宣传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借助互联网的便利优势,让禁毒防毒知识进万家。互联网宣传教育能有效地弥补了对流动人口禁毒宣传教育的不足,提高他们识毒、防毒、拒毒和反毒的能力。究竟如何攻克青少年群体禁毒宣传教育这一难题,笔者认为这有待于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对于青少年禁毒,有防范于未然的敏锐洞察力,总比等到造成严重后果时亡羊补牢好,青少年禁毒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为在国内的发展、滥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网络。目前,通过网络媒体传授制毒方法,传递吸毒经验,交流吸毒感受是很常见的事情。而在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又过多依赖于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没有能与时俱进地全面和有效利用互联网与吸食新型高危人群进行“点对点、零距离”的交流与碰撞。事实上,互联网具有巨大的潜力,充分挖掘互联网对禁毒宣传教育有利的一面,避开其负面影响,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我所用,网络涉毒违法犯罪的猖獗势头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如何化不利为有利,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切实有效的利用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工具,创新舆论引导,推动对青少年禁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的类型、特点、危害以及远离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不进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上网要文明,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提高自身免疫力。

(四)网络媒体在禁毒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互联网的发展,使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主体地位发生改变。在青少年中,互联网已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介,远高于报刊、电视和广播,因此,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具有电视和广播新闻的时效性,能在第一时间捕捉新闻线索,并传播给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和印刷媒体一样,可重复阅读,且保留时间更长;互联网拥有广泛普及性和舆论引导性,互联网具有交互性,而传统媒体的互动环节是很少的,网民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时可以第一时间在法律言论自由的范围内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互联网可以根据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宣传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更具亲和力、独特的优势,更有利于禁毒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信息化宣传平台的应用,建设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相比,网络禁毒宣传教育显得更为迅速和便捷,也更容易被热衷新事物的青少年所接受,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空间,也确立了其在宣传禁毒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如何抓住网络教育阵地的制高点,制订出一系列预防青少年吸毒与犯罪的长期作战、攻坚作战的相关战略,利用网络解决那些传统宣传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禁毒宣传教育的开展立竿见影,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积极营造互联网禁毒的浓厚氛围

利用互联网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这需要有关部门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努力营造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氛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必须提高各级公安禁毒部门领导对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重视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从行动上支持网络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其次,要提高公安禁毒民警、社区民警以及禁毒社工对互联网公安禁毒宣传工作的认识,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加入到网络公安禁毒宣传工作中。同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大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影响面,使青少年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禁毒工作、共同参与禁毒斗争的良好氛围,这有利于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长期的、有效的、稳妥的进行下去。

(二)切实加强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者既要具备较高的禁毒业务水平,熟悉禁毒工作规则,又要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因此,建设一支懂网络、有战斗力、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高素质专业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势在必行。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禁毒宣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精通网络操作;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禁毒业务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借助互联网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因此,各级公安禁毒部门应该加强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建立起专业化的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团队。

(三)创新互联网禁毒预防教育模式

积极走出去,寻求互联网主流媒体、党委政府对互联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在政策上、宣传渠道上的支持。以网吧为阵地,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推动禁毒宣传网页成为各地“网吧”的开机主页,推动“百度”等互联网搜索引擎将禁毒宣传教育网页“置顶”,便于搜索查看。不断更新预防教育观念,创新预防教育模式,以官方网站宣传为主,开通播客、博客等网络平台为补充,实行两手抓,注重二者的有效结合。

(四)充分挖掘和合理开发网络禁毒资源

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多的资源供人们享用。对于禁毒宣传教育来说,需要人们有效的挖掘、开发和利用。(1)针对青少年思维活跃、创新的特点,建设有特色的禁毒宣传和教育网站。网站的设计要兼顾青少年的特点与接受能力,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内容要丰富具有吸引力且通俗易懂、寓意深刻,要令用户喜闻乐见,只有产生这样的效果,才能发挥积极引导、潜移默化的作用。(2)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戒毒心理康复专题网站,开通心理专家服务热线,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如杜新忠戒毒网等,开展好戒毒心理康复教育,现实中吸毒者害羞或害怕面对面发问的问题,在网络互动中可以得到真挚、有效的沟通。这使得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控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品质。(3)利用禁毒网开辟家长专栏,发展禁毒主题论坛。父母是孩子出生以后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要掌握了解和学习预防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并积极参与预防教育活动。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开设交互性和开放式的咨询信箱,开展在线交流,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问题。(4)建立、健全和完善网络涉毒线索管辖机制,打击网络涉毒违法犯罪。构建涉毒违法犯罪网络举报平台,联合有关部门,对网民举报的和网络巡视中发现的涉毒违法犯罪线索进行梳理和分析研判,根据属地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管辖,形成合力,有力打击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