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教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10-02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们需要对先行教学教研机制进行调整和改进,而校本教研就是对这种教研机制系统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它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情境中实际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在这种新型教学研究的理论指导下,我们进行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应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导方向,以实际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语文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作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在研究和探索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力求有所创新。
当然,在开展语文校本教研之时,我们首先应当真正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标准,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进行实际教学,增强教学的目的性与主动性,避免随意增加超标准的内容和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现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对语文教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不应简单地把它看做是学生必须完全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应把它看做是一种引导学生发展认知、提高能力和完善人格的范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遵循语文教材的进度来安排教学活动;更要用灵活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语文教材,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情和学情,进行适当地筛选、增补和创新,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
切实地开展语文校本教研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自身的教研能力,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语文的校本教研过程是对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自我扬弃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它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进度及研究如何教好语文教材;更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好语文教材,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在自主学习中获取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因此,为了强化语文课改教学,落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 认真研究教学现状,分析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学情,明确校本教研的方向
可以说,校本教研的重要目标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努力寻找实践教学中的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所在。在认真学习语文课改的“新标准”后,我们发现,单独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我们发现,这一全新的课型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和开展,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对综合性学习这一课型认识不够,认为它是语文教学的附属产品,可上可不上,因此在教学中显得过于随意,缺乏计划性。(2)认为综合性学习浪费了太多的语文教学时间,怕耽误学生学习的正常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3)没有真正认清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重要性,只是简单地把它当成是课本教学。于是,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只是做了些简单搜集资料或积累素材之类的事等。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我们应及时进行校本教研专题研讨,组织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来,让教师们不仅明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在实践教学中自觉探索出有效的方法来,从而使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 转变教研观念,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实施校本教研,应努力淡化由上而下的教研管理职能,强化以课程、教学和教研为中心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积极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及教学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学校应根据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制定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使教研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于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当然,我们应清楚,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教研工作才能富有实效。所以,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可将评价激励机制引入校本教研活动中。如可以是荣誉的激励,把它作为评选科研、教研积极分子的主要条件;也可以是物质激励,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振教师的精神;当然还可以参评发表,把老师的优秀成果送到上级部门参评或投递发表。激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让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探索的精神去对待教学工作,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能更好地提高校本的教学研究成效,同时也能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三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培训,使教师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
学校在积极开展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努力打造“教、学、研”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应以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为主,以校本培训为中介,让校本教研作为整合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和纽带,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从实践中体会和完成对校本教研的理解,再通过培训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提高,实现很好地参与教研活动和开发校本课程的目标。这种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行动教研”,已成为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而由于校本教学研究的问题来自于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语文教师就应自觉地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 根据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水平的不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这些活动形式可以包括:(1)作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自觉地做到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认真地写好学习的随笔、心得、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等,并在学习和反思中,实现自己在教学上的尽快成长。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在每上一节课后主动写好教学反思,认真总结每节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让这种自我反思伴随我们的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能使教师对新课程的自我实践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说,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客观的自我评价,是参与校本教研的第一步。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种习惯。(2)可以采用不同层次的多元互动,进行经验交流。在语文教师之间、教研组之间、学校之间进行互相听课、评课、研讨和交流,也是开展语文校本教研的又一有效途径。例如,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可以说是老师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从小就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十分有必要。此外,各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同样不可忽视,如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可以邀请体音美教研组的教师,参与语文组指导学生制作手抄报,这能使学生的手抄报更生动。(3)在大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应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下,规范研究程序,明确研究目标,有秩序、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可是,由于有些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或研究的时间跨度较大,所以对一些课堂上的具体问题可能一时难以解决。因此,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校各学科正在参与的课题研究,积极主动地针对发生在自己实际教学中的小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问题所在,组织开展阶段性的专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校以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也能充分挖掘各具潜能的教师,扬长避短,让其人事相宜,人岗相适,使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五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究做了大量的工作,语文课堂较过去更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上不好语文课,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老师没有信心教,学生更没有兴趣学,影响了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可否认,一直以来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首先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研讨交流,发现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有可能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课才有可能学好语文。而一个老师让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不一定是他渊博的学识或是敬业精神,而可能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亲和力。一些教师上不好语文课,很多时候可能不是教师的水平不高,也不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而是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自身性格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等。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中,我们可以渗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元素,通过校本教研培训,引导教师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和生活,使一些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重塑。可以说,学校依托校本教研活动这一平台,使教师在人文关怀中,铸造健康的心理,并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这种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具体工作的校本研讨,对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六 深入课堂抓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骨干教师是中坚力量,他们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在落实语文校本教研时,应始终把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摆在教研的主置,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新课标》的理论知识,并积极组织参加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运用讲座、研讨会、送信息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训语文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学习和交流中,深入教改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打造出一批语文校本教研的强势群体,从而推动语文校本教研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清楚,骨干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和举足轻重的,所以,骨干教师应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和挑战自我,在新课改的现代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骄人的业绩。
总之,语文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反思型转变,同时也能有效地推动语文课改的进程。一路走来,我们坚信:只有坚持走教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宁波.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J].教育科学,2005
[2]陈世滨.校本教研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实践阐析[J].教学与管理,2006
校本教学范文2
关键词:边区小学;校本教研;教学素养
校本教研是一种“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和为了学校”的教育研究,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学校改进为目的,既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也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质量,还要提高教师的饿专业化发展水平。中小学教师参加学校的教育研究有助于促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和研究型学校的发展。
位于云南西部的龙陵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群山连绵,山高谷深,江河纵横,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对于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情况、区位情况,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极其重要。
在《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这里提高教师师资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得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政策措施的提出,再次表明了提升教师素质是薄弱学校改造的重要任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这些学校今后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各地区教师素质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不高、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更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有一些行之有效的针对边区小学实际的教师培训方式。校本教研无疑是当前龙陵县边区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选择。校本教研是立足于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它是着眼于“校本”,即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研究”的重要性,力图做到教师、学校、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目标,切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改变边区小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农村边远山区教师校本教研方式选择的关键。所谓的可行就是必须能够适应农村边远山区财力、物力、人力缺乏的现实状况,并且还要保证校本教研的质量,当前的校本教研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从总体上看,每种方式都有多侧重,又有所区别,体现出了“求同异存”的特点。但是这些方式对于边远山区学校是否有可行性呢?边远山区薄弱学校一般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分布分有散、交通不便等问题,这就决定了只有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校本教研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健全机制,完善管理
为了增强校本教研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完善了以校为中心,教导处和教研组长为指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组织网络。为保障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教研制度。
强化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向书本学习,从不同的教育书刊中学习有效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师的素养。
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坚持开展同伴互助式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 单元集体备课。为了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没各教研组规定时间地点,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个人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同科目的教师集体分单元集中备课,目的是以强代弱,整体把握教材,找准重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及基本的教学方法。每课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补充、质疑、争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备出自己的特色。
2、 互相听评课,把每节没有课的教师组织起来,推门听课,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的备课,不定时的听课,听课的教师要提前熟悉教材,认真听课并写好听课记录,从中找出有价值的课例。
3、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为教师提供完整、可控制的实验经验,让教师有机会思考教学的成败原因,并激励教师不断的反思。具体步骤是:发现问题――提供完整、可控制的实践经验――提供环境――学习、实践、分享、反思教学经验。自我反思对于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且受益匪浅的方式。边远山区小学教师的培训或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但自我学习的机会相对来说和发达地区的教师是相等的。这种以“自修”为主,专家指导为辅,要求教师不离岗,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位思考对象,进行自我研修,从而来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的专业素养。
4、联片教研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但不是“一校为本”。在边远山区小学,有点村镇只有几名教师,有的年级只有一个班,有的学科只有一个教师,这样的学校如果独立进行校本教研,困难非常大。基于这种现状,可以按照地点就近原则,找一所规模较大,办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学校牵头,几所学校联合,扩大规模,挖掘资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样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支援教育资源匮乏的薄弱学校,促进教师发展,解决一些学校无法顺利进行的校本教研困难,从而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组建校本教研联合学习的时候,还可以联合城市学校,组建城乡联合学校,在校际资源互相支援的基础上,合作共享,平等交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从而解决一些学校无法顺利进行校本教研的困难。
5、分段教研
边远山区小区学校教师素养参差不齐是校本教研提升教师素质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缺乏针对性的教研方式让不少教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很多人参与研修动力不强,只求合格即可,追其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各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依据教师成长规律,针对不同教师的成长周期,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师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新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发展期教师要注重学科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成熟期教师要注重对知识的更新,增加薪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加强经验总结技能。不同阶段的教师听过不同的校本教研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校本教学范文3
关键词:校本;方法;中职;语文
汉语是中国人必须学好的一种语言。中职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汉语呢?怎样才能上好中职语文课呢?中职学校学生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校根据根据中职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实现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定位于应用,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和专业结合,教材先行。我校自己编辑教材,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通俗化、现实化、实用化、生活化的统一。让课文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所学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学生就业做铺垫。和学生所需相结合,以相应的教法做辅助。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学生的学习现状,承认学生的水平不同,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应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两种语文能力。
一、会说话,能说话,愿说话,说好话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和别人沟通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所见所识不多,情绪不稳定;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沟通这方面的能力训练。语言沟通能力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自信,让学生建立一种愿意和别人沟通、主动和别人沟通、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克服爱溜号、不爱学习、不肯主动回答别人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一马平川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齐读入手,循序渐进,然后个人朗读,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简介、讲自己家庭的故事、背诵古诗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发音,做到吐字清晰、自然流畅、没有地方语言,做到会说话,能说话,愿说话,说好话。
二、能看懂,能听懂,能理解,能执行
要加强应用文的读写训练。应用文包括请假条、总结、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要为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做出保障。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看到基本的通知、合同等文件,能够听懂领导和同事的话,能够从领导和同事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见解,能够快速反应和执行命令。我校的毕业生语文应用文都能具有会写、会用的水平。
校本教学范文4
关键词:校本教学视频资源;资源建设;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07-03
0引言
信息时代中,各种资源琳琅满目,教学视频资源亦如此。权威调查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美国有“24%的互联网用户每周至少看一次视频,46%的人每月至少看一次视频”。视频比图像增加了动态性元素,比声音增加了直观性感受,比文字增加了生动性体验,因此它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虽然中小学校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其实华而不实,大部分视频资源并不适合本校本课程的教学需求,最多只能作为借鉴或参考。因此,建设符合本校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资源对辅助、促进教学有重要价值。
1概念界定
教学视频资源:能够作用于教学的、承载教学信息的视频载体。教学视频资源是视频资源的衍生概念,当视频资源用于存储和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时则称为教学视频资源,它是教学目标与影视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张思源,2011)。
中小学校本教学视频资源:符合中小学校实情与需求的教学视频资源。中小学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可以分为校本课堂教学视频资源和校本辅助教学视频资源。
2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2.1丰富校园网络资源
为呼应信息时代对数字校园建设的号召,我国许多中学校园已经构建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网络数字校园,其中就包括网络教学资源。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涵盖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试题库、视频资源库、科研学术资料、学生论坛等。其中,视频资源与其它资源相比具有直观、形象、突破时空的特点。视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动员了所有可以动员的视频元素: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或者课堂学习时对抽象知识及难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借鉴优秀的教学视频资源,或者使用相关视频制作软件来自主建设符合本校本课程需求的课堂教学视频,促进教学信息的有效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学习中利用视频资源,比如优秀的教学公开课、专业学者的讲座等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深化对相关教学理论的认识,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教师为调查对像,发放问卷50份,收回25份有效问卷,对于问题“您通常喜欢用以下哪些类型的资源?”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显示试题库、文本资源最受教师的欢迎;次之是视频资源、课件、图形图像;案例、文献资料相比前面的少些;最少的是动画与音频。由于传统教学及文本资源本身的价值,文本资源是大多数教师必要的教学资源,文本资源可以包括教材、辅助教学文本等。从图表中可看出教师对教学视频资源的需求很大。
2.3辅助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前线,是核心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学生能否融入课堂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许多客观事物和现象是学生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其中有些现象的发生过程非常缓慢,需要经过长期观察才能掌握其发展规律;有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危险性较强,再现难度较大,学生无法亲眼观察到。在这些方面,视频资源的融入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把这些特殊的现象一一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无限延伸,也可以展示一些超越现实的事物,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4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视频资源,能够反复再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并提高对难点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掌握课堂所学内容的质量。在应用上通过当场演示其它教师执教的优质网络课程,现场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难点问题。网络课程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重复播放。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还有遗留下来的问题,或者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接受课后的网络视频辅导,学生可以享用优质教学资源, 提高学业成绩。视频资源的过程性、形象性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在教学视频资源的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不仅可以复习巩固课堂中的知识,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预习新课内容,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笔者也对芜湖二中的学生做了调查,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374份有效问卷。问卷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视频资源,次之是音频、动画,选择文本、图形图像较前面的少一些,试卷、试题、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这几项选择很少。可以分析,视频资源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不足,喜欢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过程性知识说明的视频资源,来帮助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或者在自主学习新课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资源来解决学习中难解的、抽象的概念、命题等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建设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
3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3.1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匮乏
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在我国的许多中学教学资源中,视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并不理想,甚至有的中学校园网中并没有视频教学资源,更不用说优质的、适合本校教学需求的视频教学资源了。
很多的学校校园网中有许多娱乐性的视频资源,诸如电视、电影、娱乐节目等,对教学的意义很小,反而会因为观看娱乐视频而影响教学,同时会影响校园网速,使得其他教师在下载教学资源时受阻。
也由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符合学校教学实情的网络教学资源有益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复习、预习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因为许多偏远、经济落后的中学并不具备建设教学视频资源的人力、财力、技术支持,限制了教学视频的建设与完善。
因此,利用本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并根据本校的教学实情与需求来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的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2与学校的教学实情不符
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但建设视频资源需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否则资源内容的难度过高,又缺乏答疑等支持服务,或者资源不能满足本校教学需求,这两者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切身满足本学校要求的教学视频资源才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4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原则
校本视频资源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一定的财力, 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系统的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这是一个逐渐系统化、完善化的建设过程,由基本建成到建设完整,再逐渐迈向完善。
4.1校领导——职能“最大化”
(1)为形成一定的建设团队机制,学校可以组织一个教学视频资源专业制作的领导小组, 分工负责各个年级、学科的视频资源建设,负责制定视频开发的宏观规划和方法标准,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组织合理分工,共同克服困难, 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为此次视频资源建设做好相关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准备与供给,可以大大节省资源开发成本,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和质量。
(2)为调动建设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层可以通过协商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组织学科视频资源评比活动、将视频资源建设与教职工职称评比和教职工奖金挂钩、与学生的期末评奖联系等。
(3)学校同时可以建立视频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培训机制,提高建设与利用的积极性与科学性。通过培训,提高师生对建设教学视频资源意义的认识,并使整个建设团队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为系统的校本教学视频资源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4.2教师——建设“核心化”
教师是校本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的核心,也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受益者。教师通过参与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职业素养,还加深了对学科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理解。视频资源供本校教师用户调用、研讨观摩、案例评价等, 为集体教研提供基于相同知识点的多执教版本的视频比较, 为校本教研提供本校视频录像的观摩反思。它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捕获教学课堂中的大量细节, 能够更好地解释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 (教学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重点、难点等的把握);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学技能的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自学来掌握和提高收集信息、拍摄、制作视频的技能。
教师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收集的信息或者将自己已有的隐性教学经验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视频资源,这样的视频资源才切实符合本校、本学科、本校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
4.3学生——建设“效益化”
学生是校本教学视频资源最主要的受益者,学生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拓展知识,还能再现课堂,再现本校教师对特定章节知识的讲解。这对复习巩固、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前预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实践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积极鼓励、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视频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资源,促使教学视频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当然,学生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教学视频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教学视频资源的素材,如优秀的作文、FLASH 动画设计、PPT作品、作业等。学生也可以辅助教师对视频资源的建设,例如帮助老师收集资源、将文字资源输入电脑等简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思源.面向中学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设计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11(8).
[2]白永军.网络课程视频资源建设框架的研究与探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
[3]夏建生.以视频案例为支架建设校本教学教研资源库[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2).
[4]鲍建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_校本教学研修的多功能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
[5]陈宗让,李骥平,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7).
[6]陈宗让.高校校园网教学视频资源库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
Research on Video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校本教学范文5
1.及时更新理念,用理论指导行动
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以及信息不灵通,对外面新的教学理念接受比较缓慢。这就要求我们随时都要学习、更新理念和理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校本教研教学”这样一个概念,首先必须明白这个概念的意义,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观念决定行动,性格决定命运”,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理念的洗礼,才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先说“什么是校本教学”,我个人认为校本教学就是以校为本,针对本校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教研活动。对校本教研要有自己的定义,结合本校特点,融合新课程外语教育理念、外语教学实践教材的特点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构成具有本校特点的英语校本教学理念。
2.体现课堂的本来面目,从实际出发
一说起教研教学活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像上课、听课、评课,现在还有说课,这确实是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新的理念下,它们同样适用,但不能像以前那样听完就算了。听要听出门道来,评要评出优劣来,听过评过之后,讲课人要有反思,要有改进措施。再来说说讲课,公开课――“作秀”的成分颇多,并不能完全看出课堂的真实情况。所以,要还课堂本来面目,通过“推门听课”随机抽查这种方法便可以了解,并能从中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就拿到教研组进行研讨,这种教研方式比较适合在农村中学开展,这种形式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促进作用的。
二、农村中学英语校本教学活动需教师、学校、专业人员三方合力
1.学校支持,专家引领
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教研室老师的指导与沟通,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也为校本教研向更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集体群力,合作互助
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利用教研组的群体力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促进了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自修,夯实基础
教师要注意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通过研读理论专著,教师切实提高了英语科研理论水平,积累教育教学心得,总结校本教研的实践经验,农村教师应注意适时整理归纳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积极撰写论文,将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经验与得失提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从结合本土教学资源建立本土化英语语言教学,开展校本教学
英语校本教研要体现施教、受教双方活动,即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尝试新课程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进行微观研究,推出了本土化专题教研项目即初中英语农村本土化任务型教学和本土化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堂教学更切合学生实际,更能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校本教研的开展。
校本教学范文6
【关键词】常态课录;校本教师;教学能力;网络学习;绩效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3―0057―04
“校本(school-based)”早在上个世纪初60-70年代就为欧美等国教育界所关注与探索。“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校本教师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教师培养的艺徒模式,如19世纪德国郊区学校的教师训练和英国的教生制。校本教师主要指的是打破以往以大学(主要是师范院校)为基础由大学或者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承担教师教育的传统模式,使得普通的中小学也能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布里奇(David Bridge)指出,判断以校为本的程度并非简单地计算学生花在学校的时间,重要的是看学校是否在课程内容的决定、课程实施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上负有重大的责任[1]。在整个校本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师范生或者是新教师成长为校本教师,师范生通过与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合作,共同参与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分享一线教师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替代性的经验学习” [2]。而一线教师在整个过程对师范生或者新教师的全新观念有所了解,自身已有文化体系得到一定冲击,从而架构与完善自身新的概念框架。校本教师教育的出现为解决另一个重要问题提供了基础,即实践问题。师范生通过直接参加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即通常而言的实习,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师范生对实践教学的要求[3],也不能满足中小学所要求的教师教学经验,与此同时,太多的师范生教学是不是会引起中小学正常的教学活动也是很多人考虑的问题之一。常态课即教学过程中某节未加修饰加工的课程,通过课录、网络,从而为师范生、教师构建一个新型的学习环境平台,更好地满足校本教师的能力发展。本文以应用常态课网络课录资源环境的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点评平台(以下均简称“课程点评平台”)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 常态课课录分析与案例
所谓常态课指的是一线教师或者师范生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节课,不是经过专门准备的公开课。下面分别从资源、解决问题等角度对常态课课录案例进行分析。首先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常态课课录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支持,主要包括人力支持和物力支持。人力支持如搭建常态课课录资源的技术人员,点评专家、一线教师等。物力支持例如各种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技术资源等。其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常态课课录支持自主、探究、协作或问题解决学习与研究等。最后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校本教师作为学习者,主要使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些特征认识为全面了解常态课课录资源提供了多元的有益视角,且为进一步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提高校本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校本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这些理论支持,例如心理学、教育学、技术学,文化和实用主义以及活动理论和认知理论等。
课程点评过程实现主要流程是校本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平台接口登录到常态课课录资源库进行学习,参考专家的点评意见,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提升校本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专家引领训练模式及拥有丰富的系统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涉及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常态课课录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和软、硬件环境支持构成,主要涉及包括诸如常态课课程、支持常态课录取,接受的各种工具以及常态课课录学习资源后的评价与反思等物的因素和诸如对各个常态课学习平台进行构建的一线教师、专家、辅导教师等人的因素,还包括校本教师的同事等。校本教师通过整个过程完成常态课课录学习资源的学习、分析、评价和反思,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校本教师通过对常态课课录视频的学习丰富了教学经验,真实地了解到各种教学实践环境中的问题,扩展实践教学能力范围,其中常态课课录案例另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专家的点评,包括中小学特级教师、高校教育理论专家等不同类别专家的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回馈及教学反思等过程的形成性或者总结性的点评。实践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是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利用常态课课录资源,为加强校本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供一种新型环境模式。
二 校本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分析
校本教师教学能力,即校本教师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一种能力,它是校本教师在运用一定教学资源,通过某种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过程中而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4]它主要是以认识论和教师行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 [5]。据多项调查资料显示,与教师的其他素质比较,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偏低。教师的教学能力偏低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问题。[5]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可力夫•特尼(Liff•Turney)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并且他进一步说明,“这种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可描述性和可培训性。”校本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可以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等;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能力;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以及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力等[6]。
从师范生成长为教师,再到校本教师的发展过程,这种教学能力不断变化,它们来源于师范生的理论教育基础,在师范生的突击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更新,并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得到良好发展。科学地探讨教师教育能力的养成途径和方法,并结合校本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可以在短期内大程度地完成校本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 校本教学绩效的发展模式构建
作为主体的校本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校本教师发展离不开学校的环境因素。为此,从绩效技术的方法对干预措施进行优化和应用是发展的可选方法。通过解决广大教师对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认识,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教师工作的需求。校本教研即从学校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学校为基本基地,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网络常态课的教学、科研过程,取得相应教学、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校本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并服务于学校具体教学,为学校发展提高有力支持。在校本教师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常态课的专家点评,不断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的教师反思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以网络课录的研究促教学,以教学深化研究,形成以网络课录平台案例应用为基础的教学与研究的良性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促进校本教学绩效的整体发展。如图1所示,通过诊断性评价得到教师教育当前的绩效状态与期望达到的绩效状态之间的绩效差距,经过分析找到各种具体的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等方面的原因。根据具体的原因前端分析,通过平台支撑完成教师绩效提高。整个过程设计管理控制模块、教师发展模块、专家引领模块和优质资源库等四个模块,分别有不同的程序和服务进行支持,整个过程为循环过程。
四 平台系统的应用
通过以上理论研究和对应用常态课网络课录的分析和学习,常态课网络课录提高校本教师教学能力应用案例――课程点评平台的系统如图2所示,系统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数据库部分:包括互为镜像的中心数据库和事务处理中心两个数据库。前者是后台管理的核心,后者是连接中心数据库与用户的桥梁,教学管理者直接管理两者,校本教师或其他用户直接访问事物处理中心;点评专家群与选课用户群:点评专家群点评上传到数据库中的视频;选课用户群上传常态课视频到数据库;用户与教学管理者:用户主要是校本教师或需要学习的其他教师、师范生等。教学管理者管理整个系统并设计教学过程。
图3所示为课程点评平台案例中专家点评页面,一线教师或者师范生将自己所讲授的常态课课录视频以及教师授课所使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工具上传到平台中,专家异地登录通过观看常态课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课程点评,专家可以对这节课
进行同步或者异步的点评,点评可以是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专家的点评包括贯穿于整节课中的阶段性点评以及课程最后的总结性评价。参与平台中常态课讲课或者非平台讲课的教师或者其他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登录学习到相关的视频、专家的点评。如图3中显示的是某专家对校本教师所讲的一节常态课的点评列表,用户一般可以通过平台的首页找到相关学习研究的课程,然后点击目录可以看到相应的各个专家点评列表,还可以通过内容标签来检索到相关的常态课课录视频,并可以从多个维度的相关度搜索达到学习者模型和课录对象的模型匹配。
课程点评平台中的整个网络学习环境是一个系统化的学习环境[7][8][9],其中人的因素包括专家和教师,他们是作为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要素[10][11],而师范生或部分需要平台学习的教师是学习者;同时存在的重要角色即教学管理者是协助常态课教学视频的上传。整个过程中,师范生通过分类搜索如课程名、主讲人等或者是关键字搜索“三年级数学”等进行检索,得到相应的学习资源,即特定常态课视频及其时间标签,要包括教学视频本身,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也包括专家对教学过程的点评,以及与本节课相关的支持如课程PPT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参考理论等。总之通过这样一个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源;常态课视频的学习和专家的点评为处于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环境[12],有效地实现了常态课资源和专家隐性知识指导的共享。
通过本平台的学习有效提升校本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对师范生以后从事教学产生重要影响[13]。它缩短了师范生的入职适应期,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绩效,并且使师范生从一个教学新手发展到经验丰富教师的经验积累年限缩短,提高了师范生从教后的工作效益,使师范生毕业从事教学就能比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的师范生发挥更大的效益,这不仅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师范生所教的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
五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
推动教育技术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校本教师教育的问题就是微观上提高教育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于通过对校本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分析,以及对点评平台的功能进行阐述,并体现了点评平台对校本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有着很好的实践训练效果,系统平台已经上线使用,受到北京市各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积极响应。当前,我国校本教师教育发展更多的重视是教学理论知识架构能力,更需要提高教学分析能力、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因此,校本教师的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对其教学实践的改进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有针对性地使得校本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提升。扩展和丰富一线教师技能和实际教学情境,可以缩短校本教师成长的过程,提高校本教师教学的工作效益,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育的绩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平台,在相关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效果为重点方向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策略分析,使得整个系统得到更好的改进,并不断地对方法进行优化选择,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的绩效提高,更好地为校本教师教育发展提供良好平台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少非.校本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极其对我们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1,(7):7-9.
[2] 杨文华.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3] 李英.面向师范生的视频案例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4] 刘君义,方健.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体系构建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6:39-41.
[5]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71.
[6] 何雪利.职前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7] 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7):35-41.
[8]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 (4):33-38.
[9] 李盛春,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10] 王清,黄国华.多媒体学习环境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 2001,(4):50-51.
[11] [美]D.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5.
[12] 任为民.电大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2,(3):11-14.
[13] 顾小清,王炜.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分析技术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7):15-18.
Network Recorded Normal Courses,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LEI Yang FANG Hai-guang QIAO Ai-l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