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范文1

近几年江苏高考方案改变导致大部分学校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着力强化语数外学科,其他的学科渐渐被边缘化。在此大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只能适应形势,使得地理教学变成考试说明知识的大灌输,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地理教学也失去了它本应发挥的教育功能。这种不“着地”现象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其次是,学生只记住了地理知识,而不能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另外,把书本上的地理知识奉为真理,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让地理贴近学生生活,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摆在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笔者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地理教学中如何“着地”。

二、地理教学着地的实践案例

(一)热点知识导入教学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一般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比如说导入经常被省略。就不同的年级而言,高一的教学相对有趣,而且自然地理可以利用的案例比较多,但是像高三以复习为主的课堂导入环节就变的非常罕见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即使课堂中有导入环节,但是不是陈年老调或是无效导入,这必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习效果受限。如果我们课堂中的导入是近期的热点知识可能对本节课甚至学生整个地理学习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设计到人口问题时,我们能以有趣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PPT展示一下图文资料,1985,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1995,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2005,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到环境问题专题复习时,可以展示一段新闻: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说:“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环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引发学生思考总理发表此言论的原因,环境问题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困难之处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样就通过一个导入环节把环境问题知识串连,有利于知识建构。

(二)生活化故事剖析叙述类知识点地理学习中叙述类知识点比较多,一类是自然地理,往往是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快速地知道原理只能通过尽可能简短的叙述或配以一些图片,要么知识比较简单学生自学也能解决,要么知识太难,教师唱独角戏。另一类就是人文地理,无法像自然地理那么条理清晰,而只能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解释,而典型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不一定“典型”。

案例1(自然地理中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节内容,一般来说,我们常规的做法之一是作图法,教师利用自己的基本功,采用手绘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那么学生在教师的作图过程中接受知识,学生是一个观察者,知识容易忘记;另外一种常规的做法就是动画展示,这种方式使水循环能动态演示,使学生能够看到水体的运动,体会水体间的联系,同样学生也是以观察者在课堂中接受知识。这两种方式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知识的体会。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看看图片就能理解,而教师大都还是照本宣科,把整个过程就像流水线一样过一遍,最后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学,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

教师展示材料:假设我们就是这么个小水滴,我们也来跟着材料来一次奇妙的旅行。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嬉戏。在阳光的照耀下,不知不觉地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上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开始了,我跨过大海,又越过高山,不断有新的朋友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看:它们来自江河湖沼、森林草地,啊,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我的身子也越来越重,终于有一天我再也飞不起来了,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天空中降落下来,有的飘进了江河湖泊,有的却钻进了森林草丛,有的钻进了泥土地下……终于我们又汇聚到了一起,欢快地奔流,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用箭头的方式画出并能演说小水滴的整个旅行路线。教学感悟: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整个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学习,同时通过学习学生也形成质疑精神,对知识的产生的原理进行剖析。

案例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高中必修三中的一节比较难又比较重要的知识,难是因为这些知识相对空洞,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重要是因为这节知识影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比如,与必修二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关,而且影响产业转移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珠江三角洲的这些变化不熟悉而且难以记忆,那么我们教学中可以转换一下方式:王强老家在安徽地区。1984年初王强一家南下到某地开始新的生活。一开始,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王强从事一些蔗基鱼塘农业生产。但没过几年,土地被大部分占掉,许多农田看准了市场种起了蔬菜、花卉。1988年,王强的孩子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加工厂工作。1992年当地开办了几家集成电路厂,王强的孩子经过培训后,进了一家集成电路厂工作,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2000元。王强家的三间平房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被拆迁。现在,王强一家住在附近新建的公寓房中,房价为每平方米4000多元,是十年前的4倍。活动设计:1.该地区生产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2.王强一家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些变化有关系吗?教学感想:学生通过“看电视剧”方式看到了王强一家的变化,从而也去思考他们变化的原因,感同身受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体会工业化带来的变化。

(三)地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然地理的教学很多时候需要一些地理实验来讲解更加具有说服力,比如,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热力环流,洋流等。那么洋流成因就可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在实物投影仪下放下一盆水,放进一个玩具鸭。设问环节:1.鸭子怎么才能动?2.鸭子怎么才能改变方向?教学感想: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且清楚地理解了洋流的主要成因。

三、地理教学“着地”过程中的反思

地理教学范文2

【关键词】地理素养 兴趣 读图能力 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83-01

根据学校安排,我从初中地理教学转向高中地理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现困难重重,而困难的核心来源于初中时的地理学习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脱节。那么,初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怎样的地理素养呢?

一、较好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拓展思维,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学习活动孤立地进行,而应该在地理教学中逐步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时代是最具好奇心的时代。地理学科伴随着人类的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这些无不时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九星连珠、我国冬季的南方冰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中适当穿插奇异事物和现象,逐步与地理知识、方法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动力。我校目前正在广泛开展生本教育,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哪怕是为大家讲清楚一点教学内容,都是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取得的成绩更激励着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3.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促进兴趣的迁移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地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流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良好地形象、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往往能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的学习上来。

二、培养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教材中的地图、插图、照片丰富多彩、吸引力强,它们寓知识性、科学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构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图象系统。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认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的读图、用图的兴趣

地理学科涉及到大洲和大洋名称、国家名称、城市名称、山脉和河流名称等大量地名,很多学生难以记忆,这就要创设地理学习环境。如:在教室里悬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让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看到地图,逐渐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能够使学生无意中掌握许多地理知识。

2.掌握读图步骤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二是看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最后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3.掌握读图的方法

读图的方法很多,例如按顺序读图法、比较分析法、想象法等。

顺序读图法:这是一种运用最广的方法。凡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插图,都可采用此法。如:阅读《亚欧地形图》,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寻找出图中有关的地理事象,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征等,再思考、挖掘其深层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白亚洲河流成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的缘由。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学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其试图通过事物异同点的比较,区别事物,达到对各个事物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把握各个事物。如:学习《青藏地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高原的气温特点。当学生初步得出气温低的特点后,引导其比较成都与拉萨的冬夏气温。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这一规律,学生会很快得出青藏高原“高寒”的特点。

想象法:恰当地利用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让学生辨认各省区的轮廓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山东省像是卧着的骆驼,黑龙江省像小天鹅,青海省像兔子,云南省像孔雀,广东省像大象的鼻子,海南省像菠萝等。

4.通过必要的填图、绘图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在学生的课外作业中,适当地布置他们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所学地理知识的重要环节,也顺应能力培养的要求。比如:学习区域地理时,可布置学生绘画各区域轮廓图,或根据各区域空白地图来填写地理事物。若能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必将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增长地理技能,强化读图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的分析、推理能力

地理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装入头脑当中,面对没有见过的考题,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发挥想象、合理推理,是应对陌生考试内容的有效办法。

四、用地理的语言作答

答题要“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 答题时要进行构思,然后用准确的语言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且一定要用地理专业术语。

回答好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步骤外,根据目前各类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掌握以下技巧:

⑴具体与模糊的技巧

对于答案中自己似是而非的部分,在不影响答案完整和得分的情况下尽量回避、少写。例如某国地震频发的原因,如果不清楚板块的名称,不妨模糊回答是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地理教学范文3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地理问题难点化难为易

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加深学习印象。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上述六个教学目标能够轻松地完成。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们会主动获取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能够顺利培养。书本上机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变得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在增强学生的感知、加强学生的记忆、增进学生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有相当的帮助,使学生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方面,多媒体功不可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学习目的强的视频动画,或者自己制作课件,不能偏离学习轨道,喧宾夺主。要充分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充分节约上课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地理教学要重视德育工作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神圣情感。所以说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内容里面,虽然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缺乏感染力,没有有声有色的形象,一般而言难以造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学生的爱国热情往往得不到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唤起他们的激情。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大量的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课堂上提问的时候,让到过名胜古迹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们的旅游经历。祖国的壮丽山河、优美风光比比皆是,吸引了国外众多的客人。我们的国家很多资源居世界第一,这是我们的骄傲。地理教师还要多带领学生们进行室外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观赏室外的美丽风光,指点江山,展望未来,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

三、丰富学校图书馆

一般来说学校都拥有一定藏书的图书馆,学生在这里借阅,教师在这里查找资料,这里是学习的另一个舞台,是师生之间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天长日久,人们受益良多,有的时候我感觉到图书不够用,资料不全,很多新的图书都没有,所以很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和学生们。一次我和学生们商议,大家把自己在家里珍藏的图书拿到学校的图书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互通有无,另外可以与邻校的图书馆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地丰富图书馆的资料,满足大家的需要。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如今网络发达,科学进步一日千里,单纯地依赖纸质图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当然更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电子文献。

地理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地理;自主;地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12-01

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体,是师生互相交流、互动以及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对于初中地理而言,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课外实践,合理有效的搞好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初中地理教学经验而做出的几点见解,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工作和学习的最原始动力,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么他一定会把事情做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非常厌恶,即使他把事情做好,那也不会给他的人生带来多少好处,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对地理有兴趣,那么他就会快乐地去学习地理,去接触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加自己在地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如果一个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在地理课堂中的气氛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我们就应该多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能起到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知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顺从新课改的意愿,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印证了地球的自主;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在渐渐的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运用地图教学

地图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的关键。地图教学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合理的指导好学生学习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只要学生对地图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地图相结合,改变原有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就能更好的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四、积极引导学生课外实践

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实践是补充。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课堂知识渗透的同时,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的了解地理,学习地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开展一些环保跟踪调查、举办绿色环保图片展、组织学生观看环保影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参加环保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扩大环保的普及面,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地方的地貌考察、测量当地的酸雨浓度、记录当地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考察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当地的水土保持情况等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渐渐掌握地理知识,学会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使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的学习及今后发展为主,做到适当的变通。

参考文献:

[1] 邱子兴.初中地理的趣味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

地理教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益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成就教师人生和练就教师行动智慧的主要场所。[1]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愈来愈烈,各级教研部门和广大地理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不断涌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师生关系不平等、课堂缺乏民主与和谐、满堂讲或当讲不讲、重预设轻生成、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方法单一、形式呆板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和师生生命质量,特提出以下实施建议,与同行们交流。

一、加强自身素质,创造“愉快教师”形象

要让学生“愉快”,首先教师必须“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切的眼神、一句幽默的发问、一个循循善诱的举止,甚至整洁、典雅的衣着,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情趣。因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备课,博览群书,充分准备。课堂上利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美好的愉快学习气氛,达到师生间的协调默契,将学生引导进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因素,教师要以宽容、大度的气质,巧妙地融而消之。另外,还要注意作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那些后进生逐渐加入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来。

二、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教师由“演员”到“导演”的转变

教学的第一目的,不在老师教出来,而在学生是否学到手、是否听得懂及学会和熟练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适当时机设置与地理密切相关的现实中的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讨论,变“学生听”为“学生讲”,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保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实践证明,真正有用的知识都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堆积起来的,它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错综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在个人独立思考中实现。因此,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的独立探索,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无论怎样高明的老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学生就是“观众”。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回归学生主体,教师的角色需要转换,要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导演”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多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组织教学,驾驭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地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犹如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剂、催化剂影响着我们的地理教学。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境。[2]

在我们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可能过多的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形成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达到,很少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拘泥于课本,过分强调知识记忆,而缺乏地理情趣。但对于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动机还不够强烈,很多同学对于学习还比较没有什么概念。而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动力。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生有感触。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学生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愉快的教学是增强地理课的魅力,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平时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投入,多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要注意学会赏识学生。平时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切忌对学生冷漠粗暴,不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进而迁怒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甚至不学的心理。当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都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地理课堂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3]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1、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新课程内容的安排已从整体上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则要由教师自己来做。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某一年龄段的学生是如何掌握地理知识的,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怎样才会产生,在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才能够更成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及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是怎么样增强的等等。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形成学生地理表象、地理感性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直观教学方法,那些地理理性知识的教授往往也需要使用直观方法。

2、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不擅长的地方。不论别人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如何成功,即使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都相同,你自己也不一定能够使用的好,教师个人的教师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观点、教学经验、兴趣爱好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例如,有的地理教师语言能力极强,可以使课堂讲述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他就可能更多的选用讲述的方法:有的教师美术功底很好,也许他会更多的选用板图板画辅助教学,因为对这名教师来说,绘制投影片、板画都是有兴趣而且不太困难的事情:有的教师计算机技术掌握的很好,学校又有条件他就可能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同时避免不顾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的教学方法。

五、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视、听、触觉来接受教师所传来的信息,一般认为以视觉最为有效。但实践证明单一的形式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用眼接收的信息约占85%;用耳接收的信息约占11%;用鼻子闻接收的信息约占3.5%;用舌头尝占1%;用手和身体接触占1.5%。 显然,视听结合多渠道的信息传输是能提高效率的。多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它创设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我首先播放了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很快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地理课中讲到《日本》时,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参与积极,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说到底,最终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指导学法,教学生得心应手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力求将初中地理作为内容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地理学科的魅力,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课本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高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尽力依据学生思维活动顺序,结合地理课教学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学习,从“学会”走向“会学”。如八年级地理的教学中,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为重点,并有与之匹配的各种地图、图像、图表等对比资料,就可用“比较法”来学习。在师生共同分析的基础上,要进行概括、总结和提升,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读图,明确地理位置;根据地图、表格等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分析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这样的“三步法”,引导学生总结出来,使他们以后的学习中主动地去运用。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指导“学法”的意识,每节课都要把科学的“学法”毫不含糊地点拨到位。不然,课堂上教学媒体再多,气氛再热烈,学生也永远是在教师牵引下的被动学习者。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逐步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高超学习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将终身受益。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才能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总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注意根据教师本人特点、新的学生特点、新的课程特点、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地理科学进展来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常教常新,就能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孔祥发.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地理教学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实施途径、兴趣、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因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于地理新旧课程对比中,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传统地理教学侧重对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演变规律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书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新课程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内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同时,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先介绍知识,再让学生在训练中巩固知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的过程应为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即先发现有思考价值的探索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新课标更遵循人的知识增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原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的活动过程。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

二、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问题往往是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最好手段,是体现过程优化的有效载体。地理教学中针对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坚持时间短的特点,采用提问题能使学生整节课围绕老师思考,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地理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一方面可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引子来逐步引导学生。基于这一认识,例如,在教学和地震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大家所熟悉的四川汶川地震为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此地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地震?还有哪些地方可能发生地震?要求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带着问题一一阅读解决。还要求学生从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径来进行思维,大胆地想象各种问题还有没有可能有其他答案,提供学生一定的思考余地。一堂课下来,可以想象采用这种创设问题的方法,不但学生能及时地掌握地震的有关系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此外,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事实上,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参与机会。

三、于地理双基教学落实中,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能力,知识就成了死水枯木。因此,落实双基教学,优化地理教学过程意义重大。毋庸讳言,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夯实,对各知识点的学习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以往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做法,切不可再搞死记硬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附图、插图、各类专题地图、自然景观图、寓意深刻的漫画和各类图表,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另一方面,要构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清理学科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象的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实现“五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例如,掌握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就可以用它来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大气环流、洋流的运动偏向及河流对河岸的冲刷情况;把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把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进行比较,总结出纬度地带性是以热量为基础,而经度地带性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关键所在等。

四、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中,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上一篇儿科护理

下一篇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