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终身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终身学习计划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深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042-03

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了深化课程改革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的学校,若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必须具有完善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本研究尝试对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予以探索性研究。

一、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的意蕴

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机理,它的确定预示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理可循、有据可依。要考量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首先要明晰机制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释义,机制主要指的是一个机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机制指的是组成一个系统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深化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不同构成因素和条件相互作用,契合成为适宜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最优化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众所周知,任何活动的开展总是围绕着一定的目的,同时离不开行为主体、环境条件、方法手段。课堂教学改革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在一定的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主体发出某种与以往教学活动相异的行为活动,才能表明教学改革深化机制发生作用,开始运作。据此,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指的是在所创设的适宜教学环境条件下,师生根据特定的教学改革信念,选取恰当的革新性教学方法以作为促进师生成长和发展内容的人类文化知识为依托,而进行的平等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中,教学改革目标是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目标的行为只能是盲目的,教学改革深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实现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目标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的教学改革信念是教学改革得以深化的动力。没有正确而科学的教学改革理念,教学改革难以维持,更罔顾改革的深化。适宜环境条件的创设是进行教学改革深化的保障。方式方法的革新是教学改革得以深化的手段。教学主体是教学改革得以深化的关键,没有主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只能是自在自为的,作为人为的教学改革,一旦呈现自为的表征,必然失去它自身存在的价值。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机制由教学主体、教学改革信念、方式方法和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他们彼此之间以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为中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藕合成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

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的实现路径

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是课堂教学改革得以维持和深化的运作原理,它的实现必须以课堂教学要素的最佳优化组合与互动为凭借,否则,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因难以实现而沦为空谈。

(一)课程改革目标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在于革新课堂教学中与实现培养目标不相符合的教学要素,使这些要素以促进和实现培养目标为旨归。诚然,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但是教学过程却把这种目标予以悬置,或与培养目标发生偏离,即智力的发展往往在有意无意间成为重中之重,甚至知识的教学被当做学生智育的发展,把知识的灌输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以教育教学的工具性价值作为教师从事教学的取向,从而使得我们的培养目标难以全面实现。这种教学偏离教育教学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起因于教学没能始终以培养目标作为依据和根本落脚点。可见,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始终围绕着培养目标运转,从而使得教学的本体价值得以正确实现,其工具价值也会得以实现,毕竟工具价值的实现以其本体价值为前提。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目标为依据,把课程改革目标具体化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方向。

(二)教学改革信念是教学改革得以深化的根本动力

所谓信念,指的是人对某件事情不可动摇的观点和看法,在人的行为中具有意志力的作用。教学改革信念,指的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教学改革所持有的确信的观点和看法。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思想。教学改革是对我国传统教学的扬弃,而不是简单的完全的抛弃,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与实现培养目标不相符和的部分,以使教学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教学中固有的传统和教学惯习往往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虽然在日常教学中可见其不足和危害,但是要割除和改变很不容易,教师只有持有坚定的教学改革信念,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其次,表现为对有关教学的新观点的信念。这些新观念包括对教学过程的看法、课程内容的态度、对教学方法的观点、对师生关系的认知、对教学环境的理解、对教学价值的把握等等。例如,对教学的认知,不再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凭借的对话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终结不单单是学生记住了多少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了多少,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在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促进了学生对生活和学习有新的看法,从认知主义角度来看,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所有这些关于教学和学习的观点成为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促使教师改变以往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观点,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信念的指导下,从事教学改革的行为才不会终止,因为新的教学信念给予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以不懈的动力。

(三)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是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化的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的明显标志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的不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支配着,由他们决定学生学什么,学生如何学,学生学习的效果检测,其理论假设在于学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难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管理,需要老师的支配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其实,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不是在教育之外,而是在教育之内,并且主要存在于作为教育基本途径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最重要方式。成长是学生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外在强加给学生的被动成长,外部的一切只是影响学生自我成长的因素,所以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决定因素,起决定因素的是学生自己。由此,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换句话说,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和特性进行教学过程的展开,学生是展开教学的依据,目的是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不是教师强压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和学生以知识为凭借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掌握和习得的。因为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表现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往是教学改革深化的理论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以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为中心,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对学生发号施令,迫使学生接受知识。因为,只有在平等关系下,学生才能感觉自己是课堂主人,才能明白教学不单单是教师的事,更主要的是自己的事情,教师对自己的成长和学习起到的是帮助和促进的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积极性,进行主动积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这种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关系换转才真正体现了教学改革的实现,也才能是教学改革得以深化的关键。因为,不管是教学信念的秉持,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境的创设等等都是为了提升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的成长和发展。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文化对话和交流才是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

(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创设是教学改革深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因为,它关系到教师以何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环境条件的改良包括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改良。良好的环境包括良好制度环境的保障、积极心理环境的营造、和适宜物理环境的改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为教师课堂改革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和依据,使得教师的改革没有后顾之忧;积极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使教师自觉主动的原意进行教学改革的实施,毕竟积极的心理环境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适宜的物理环境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改革锦上添花,使教师能够更好的获取进行教学改革的物质保障。教学条件往往指的是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教学场地、教学工具等,其实教学条件还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教学设施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选取和采用,毕竟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以一定的教学设施为基础的,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往往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就会变得具有局限性。但是,教学的创新往往基于方法的更新,方法的更新能促进教学的变革,教学方法的革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应有之意。因此,教学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革新。

当然,在环境条件中,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的重要性远远超出物质环境,因为他们为教师从事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安全条件,物理条件虽然能够影响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己动手进行教学工具的制造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总之,环境条件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便于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和深化。

三、结语

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机制是课堂教学改革得以展开和深化的根本,表征为教学主体在特定的教学改革信念的驱动下,充分利用和创设益于教学改革的环境条件,以课程改革目标为依据,在教学场中实现民主的文化对话和交流的机理。

参考文献: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2

审丑,也是审美范畴的一种特殊对象,它的目的是从藏在丑陋的外形下,挖掘出高尚的内核。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最后实现塑造完美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终极目标。

一、欣赏过程的分析

对初步具有美丑、好坏判断力的学生来讲,要进入丑的欣赏,首先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日常的意识状态,转入特定的明确的审丑态度。

其实“审丑”与“审美”的过程是一致的,只是“审丑”容易被卡壳在“丑陋”的形式下,不再深入内核中,失去了“审美”深化效果。

我们首先了解欣赏的过程以及相对应的心理机制,艺术欣赏的过程是顺着艺术创作的轨迹,返回头来展开自由想象,达到形象完形的过程。艺术创作的途径是大量零散的生活素材经过艺术家头脑的集中提炼和一定物质媒介的加工由无数变幻的观念形象外化为某种定形的艺术形象。而艺术鉴赏的途径恰恰相反。由某个完形艺术形象出发内化为头脑中多侧面、多层次、不完形的观念形象。

欣赏过程是连续的,不间断的,其发生、发展常常带有骤然急促的性质。我们将其过程做出阶段的划分,只是以各个不同阶段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为依据的,在实际欣赏时,欣赏客体造成欣赏主体内心愉悦或激动的过程中,即常常同时包含着欣赏者将情感或一般信息进行理性糅合的过程。欣赏者在审美对象发出的情感信息或意念信息诱发下,实际只有在欣赏者潜层意识中,将分散的相对凝固的情感或意念颗粒调动起来,并且开始组合,才真正开始欣赏者情感的愉悦过程。而在这种情感分子被唤醒并急剧进行组合过程中,人的情感理智层也起作用。理智层由于被冲突,虽然暂在最初阶段上处于失控的地位,但随着欣赏的深入,就与情感愉悦同时开始了理性提升的过程。理性的指导性、方向性更有助于激动情感的形成。欣赏者在理性启示下,在作品欣赏后“掩卷而思”对“余味”进行深深地体会。

二、写意画中审丑的教学

根据我们刚才对欣赏过程的分析,本人在教学中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欣赏层次教学法。

1.感性层:色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欣赏者面对一幅作品,首先被造型性的艺术形象攫取目光,唤起视觉印象,立刻感到对象的美或不美,这时的欣赏境界只从作品整体构成的外部形式结构得到实现,仅仅停留在审美直觉阶段。

欣赏的倾向性,最终反映在欣赏者的身上,从一次对于欣赏什么与不欣赏什么的对象选择,除去一般欣赏情趣与一般心理因素之外,审美理念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念做出不同价值的选择,而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程度地获取审美感受。当然欣赏者的审美观点常常可以改变,一方面表现为文化或艺术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审美理念的改变。一般来说,学生最容易改变。一是审美理念没有形成系统性,文化艺术水平日益提高。二是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在教师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改变较为明显。

2.理性层: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形式的美丑,它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欣赏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设身处地”地进入作品所表现的情景中。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3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打牢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基础。要求做到安排细致;严格程序;操作得当,要使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高思想认识,找准今后努力方向,才能使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成效。要通过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校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活动,争取好的成效。

二、总体要求

在开展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和谐稳定、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三、时间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时间为2009年11月中旬—12月15日,其中,民主生活会11月26日前完成,分析检查报告12月3日前完成,组织群众评议在12月7号前完成,12月15日完成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方法步骤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统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开展好群众评议工作。

(一)召开转段动员大会

召开全体党员动员大会部署转段工作。对学习调研阶段进行总结,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1.明确会议主题。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发展实践,围绕主题,结合学校实际,集中分析检查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既要涉及领导班子集体,又要涉及领导干部个人;既要分析现在,又要评价过去;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找准问题,提出对策,不能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成年度的一般性民主生活会。

2.广泛听取意见。在学习调研阶段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基础上,要进一步听取对学校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方面的意见;听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意见;听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党员个人要主动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摸清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打好基础。

3.广泛开展相互谈心活动。要围绕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找出的突出问题,通过谈心沟通,增进团结、形成共识。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相互谈心,谈心活动要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既要严于解剖自己,又要善于帮助同志,为开好民主生活会营造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促进班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普通党员也要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谈心交流。

4.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发言材料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和研究学校如何科学发展;二是认真分析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对领导班子的意见,要形成单独的剖析材料,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

5.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主题,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党员群众对班子及个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谈问题开诚布公、找原因深入透彻、表态度谦虚诚恳。(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提前2天报告区镇指导组。)。

6.召开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要按照要求,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领导班子人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认真听取党员意见。会后,学校党总支将校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及时向区镇指导组汇报。

一、明确意义

分析检查阶段是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是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打牢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基础。要求做到安排细致;严格程序;操作得当,要使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提高思想认识,找准今后努力方向,才能使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成效。要通过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全校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分析检查阶段的重要性,积极参加活动,争取好的成效。

二、总体要求

在开展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和谐稳定、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为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打好基础。

三、时间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时间为2009年11月中旬—12月15日,其中,民主生活会11月26日前完成,分析检查报告12月3日前完成,组织群众评议在12月7号前完成,12月15日完成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方法步骤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主题,广泛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统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开展好群众评议工作。

(一)召开转段动员大会

召开全体党员动员大会部署转段工作。对学习调研阶段进行总结,对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二)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1.明确会议主题。专题民主生活会要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发展实践,围绕主题,结合学校实际,集中分析检查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析检查既要涉及领导班子集体,又要涉及领导干部个人;既要分析现在,又要评价过去;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找准问题,提出对策,不能把专题民主生活会开成年度的一般性民主生活会。

2.广泛听取意见。在学习调研阶段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基础上,要进一步听取对学校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方面的意见;听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意见;听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党员个人要主动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摸清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打好基础。

3.广泛开展相互谈心活动。要围绕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查找出的突出问题,通过谈心沟通,增进团结、形成共识。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相互谈心,谈心活动要做到开诚布公、坦诚相见,既要严于解剖自己,又要善于帮助同志,为开好民主生活会营造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促进班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普通党员也要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谈心交流。

4.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发言材料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和研究学校如何科学发展;二是认真分析检查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对领导班子的意见,要形成单独的剖析材料,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剖析。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4

为了加强我院团员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我院团员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响应学院关于对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与精神的学习。

二、 活动主题:

学习先进精神、树立崇高理想

三、 教育对象: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新闻1101b班全体同学

四、 活动时间和地点:

xx年2月22日18:30(星期三) 知新楼308

五、 活动安排:

(1),在班上团支书进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并就关于学院深入学习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与精神的通知进行宣读。

(2),班委全体成员集体讨论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划和学习方式,并告诉全体同学结论。

(3),以班长、团支书为主,其他班委为辅,带领全班同学以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视频形式为主,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4),观看感动中国纪录片后,团支书并作活动后的总结,并写出一份观后思想报告。

六、 活动要求:

全体同学必须保证会场的安静和整洁,不允许在观看视频时到处走动和逗闹,不准中途离场,班干部要维持现场次序 。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必要性

引言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情况来看,英语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足,即便是开展了文化教学,往往也是针对语言输出国一方的文化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很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讨论异国文化的时候滔滔不绝,而说道中国文化的时候,只会吞吞吐吐。实际上这对学生的语言发展非常不利,当然更加不利于中国传统的传承、发展与普及。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中国文化,普及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和精神,即便是外部教师,它也承担着发展、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这就要求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合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这即是对英语教学外延的拖延与教学内容的补充,也是强化中国文化渗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是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全面提升中国学生辩证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1.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日渐频繁,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交往不断增多,作为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具有非常巨大的文化魅力以及研究价值,同时也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对象,因此作为中国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承担其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要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深深体悟中国文化,只有这样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国家,实现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从这个方面来看,英语教学中强化中国文化渗透,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2.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彩夺目,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闪亮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英译研究多年来从未停止。世界各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情也从不曾减退,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与扩散,是世界文化不断发展需要,也是强化中国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感召力与凝聚力的需要,作为一名中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所渗透本民族文化,应该成为一种责任和习惯,而作为一名现代化的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连本民族文化都知之甚少,对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都漠不关系,那么又何谈,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所以说,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3.是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的需要

在学英语教学,要将中西文化差异作为背景,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清晰的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的理解特点、语境特点等等,从而更加顺利的完成交际活动。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帮助体悟、掌握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必须要渗透中国人文、典故以及风俗等内容,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方面能够实现更好的鉴赏与理解,掌握中西文化各自的交际特点,在交际中能够有意识的调整交际方法以及措辞。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综合两个语言系统中不足与优势,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辩证的文化意识,做到既不妄自菲,也不狂妄自大,能够变成的接受事物。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与深厚底蕴,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1.积极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要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同时兼具中国文化特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中国英语教学的这些特点,要将中国人语言交际习惯与文化特点渗透到教学中。具有中国文化与国庆的英语教学,主要从音译、意译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表示食物的词汇:豆腐(tofu),乌龙茶(oolong);表示文化的词汇:功夫(kungfu)等等,这些都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译词汇,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目前中国大多数的英语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部分的内容基本是空白的,学生能够随口说出复活节、圣诞节这些词汇背后的文化意义,但却无法说出清明节、元宵节的英语表达方式。这对这些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在教学中用英语语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释和阐述,将词汇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译解释出来,这些教学可能在学生未来也不应会使用到,但是这是一种文化储备和文化传承,并不是以“是否用得着”为学习目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以英语的思维,去理解中国文化,体悟中国文化,学生本身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积极探索中外文化的比较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适时输入中国文化知识,不但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能使两种文化的差异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习者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批判性学习。西方人重理性,擅长逻辑思维;中国人重悟性,喜欢形象思维,所以中西方在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以数字为例,在中国人心里,“五”是和谐、优美的象征,所以汉语中含有“五”的词语很多,如:“三皇五帝”、“五谷丰登”、“五光十色”等;但在西方five就不那么美好了,如:five-fingers表示“三只手”,即“小偷”,the fifth column表示通敌的内奸,the fifth wheel的本义是汽车上的备用轮胎,而其比喻义则是“多余的人或物”。在中国人眼里“六”是最吉利的数字,中国古时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成语“六六大顺”,官制设有“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或“六师”,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但“six”在英语中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数字,如:at sixes and seve(乱七八糟),当然,这样的现象在英语学习中比比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既能习得语言,又能洞晓文化,在对比中深化了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理解。

3.积极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跟阅读息息相关,大量的阅读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境,地道的语料。为弥补英语课时少,信息量狭窄的不足,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地进行课后阅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向学生传授寻读、跳读、略读等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推荐课后阅读书目、报刊杂志,在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爱国心的同时,领悟了本国的文化,也习得了英美语言;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故事大意,也可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和观点进行批判性阅读,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多个侧面去理解材料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日渐频发,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前提下,显得更加紧迫。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失语症”的问题,非常普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合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学生使用英语思维,解释中国文化,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丰富文化底蕴的需求,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终身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是当今社会上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个课堂,英语中含有的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高中英语高中课堂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导致高中英语语言教学有脱节的现象发生,因此,没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更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对高中英语中的文化教学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高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希望对我国的高中英语课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交际是指国际间文化进行交流,使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由于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有属于自己的交流方式,这样对文化的交流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障碍。例如:英语中的“please”,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请的意思,但是英语语言中“please”这个单词不能用于任何一个语境当中,但是汉语中请是可以用于任何一个语境中的,像是请吃饭、请喝酒等等。通过这个例子来看,高中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要对英语语言中的文化进行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措施

(一)高中英语老师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老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比较陈旧,依然受到传统观念教学的束缚,这样就必须老师加强教学理念,使新鲜的教学血液注入到高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另外,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例如,老师在讲解“Healthy eating”这个词组的用法时,老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在学生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老师要在旁边进行一定的讲解,使学生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同时明白这个词组适用于什么样的环境。老师利用场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沟通的能力,全面地了解了英语语言中的文化,从而让英语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对文化的差异进行渗透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较大。高中英语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英语的讲解中,要时刻注意文化之间的不同,要有效地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本土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例如,学生在称呼老师的时候,一般是王老师、赵老师等,在英语的中就是“Teacher Wang、Teacher Zhao”等,但是在英语交流中的实际习惯是,“Mr、Miss”等,这种单词相当把人的姓氏和称呼相结合。老师在课堂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合理地进行文化之间差异的渗透,使学生明白语言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的使用环境,也是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对跨文化交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中英语教材进行深度的分析

英语教学是学生在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教材中有大量的英语语言的文化,不管是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还是饮食、音乐等。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中要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度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例如,老师在讲解“Classical music”这个英语词组的时候,老师不仅仅要这个词组的表面意思和使用的方法进行讲解,也要对西方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中选取不同的音乐形式,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并且老师还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使用技巧,也使学生提高了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质量,也使学生在使用语言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晓丽,沈鞠明.英语教材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李景娟.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策略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潘虹.试论跨文化交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