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1

2006年“齐二药”、“欣弗”事件接连发生,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如何找出影响注射剂安全性的一些关键因素,从药品生产工艺的研发和药品注册审评的源头就严把产品安全关,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对上海市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灭菌和除菌工艺的调查结果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引起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的重视,使注射剂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1调查结果

对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而言,产品的无菌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非常重要的安全性指标。通常在最终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可使产品达到无菌的工艺方法有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然而,在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的检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过滤和湿热灭菌的工艺过程不能足以确保产品的无菌,企业对于如何确保灭菌的有效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此外,原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部分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过滤和灭菌工艺亦有值得商榷之处。

为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审评中心GMP部曾于2003年对上海市生产湿热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14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该次调查的药品生产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外资企业,调查的品种既有化学药品,也有中药制剂,制备工艺中包括过滤和湿热灭菌,但除菌过滤后不经湿热灭菌的品种不在该次调查范围内。该调查共涉及154种产品224个规格 (以被调查企业所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品种之和计算,未扣除相同的品种数量),旨在了解这些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企业现行的和经国家批准的过滤和灭菌工艺条件。调查结果如表1至表6所示。

本文从调查的结果入手,重点探讨如何从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上确保小容量注射剂安全性的问题。本文中所述的安全性仅限定在与注射剂产品无菌有关的范围之内,即因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不合理而不能确保产品的无菌,从而造成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或损伤。

2调查结果的分析

2.1采用企业现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使用的灭菌条件是:115.5 ℃暴露30 min、121.5 ℃暴露20 min或126.5 ℃暴露15 min。采用上述灭菌条件,还必须经过验证,证明其F0值不低于8才可认为符合灭菌要求。

该次调查中,采用115.5 ℃暴露30 min以上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有25个品种35个规格,采用121 ℃暴露20 min以上灭菌的产品有12个品种19个规格,采用126.5 ℃暴露15 min以上灭菌的产品有1个品种1个规格(参见表2)。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灭菌条件进行湿热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仅有38个品种55个规格,分别仅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24.68%和24.56%(参见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还要求:由于无菌保证值与污染菌耐热性及污染量有关,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包括除菌过滤等措施)来降低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

根据上述要求,针对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灭菌条件进行湿热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再进一步考察其除菌过滤的条件,发现其中有20个品种40个规格采用不大于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16.23%和17.86%,而有13个品种15个规格未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8.44%和6.70%(参见表3)。

这也就表明,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6.23%的小容量注射剂品种和17.86%的规格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条件的基本要求,如果假定企业在除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以外的其他方面,如配液、灌装等,处于理想受控状态,则这部分产品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

其余小容量注射剂产品中有112个品种164个规格采用的是100 ℃暴露15~45 min不等的湿热灭菌条件进行灭菌。

采用这样的条件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假如人们对微生物的知识稍加了解就不难判断其安全性如何了。以往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细菌芽孢比其繁殖体具有更强的耐热性。炭疽杆菌的繁殖体在80 ℃只能存活2-3 min,而其芽孢在湿热120 ℃需10 min才能杀灭,肉毒杆菌芽孢在湿热120 ℃可存活4 min,而在100 ℃需330 min才能杀灭。所以要杀灭芽胞,湿热灭菌的温度应大于100 ℃。

Warth研究了细菌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与其芽孢耐热性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细菌繁殖体最适生长温度的增高,其芽孢的耐热性就增强。适宜于较高温度(55~67 ℃)生长的微生物,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stearothermophilus)等对湿热的抵抗力最强。因此,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已成为湿热灭菌过度杀灭法的生物指示剂,即通常以是否能杀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指标之一来评估灭菌工艺的效果。

100 ℃暴露15~45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其灭菌过程的F0值不能达到8,也不能完全杀灭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此外,笔者在对生产上述产品的企业进行GMP认证等各类检查中,极少见到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除用生物指示剂进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外,还在生产过程中连续地对微生物进行严格监控,证明灭菌后无菌保证值不低于设定的标准。大部分企业不知道应如何对这样的湿热灭菌条件进行有效的验证,不清楚检测灭菌前药液中的微生物污染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采用过度杀灭法灭菌的验证方法计算F0值或使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

因此,这部分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无菌保证值未经有效验证证实可达到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大于10-6,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分产品的安全性是值得怀疑的。

针对100 ℃暴露15~45 min湿热灭菌的被调查产品,再进一步考察其过滤的条件,发现灭菌前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有70个品种和104个规格,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45.45%和46.43%,而未采用0.22 μ除菌过滤器进行过滤的有42个品种和60个规格,分别占全部被调查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27.27%和26.78%(参见表4)。

这表明,超过1/4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完全不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关于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基本要求,再加上企业对灭菌工艺验证的不完善,因此,这部分产品严格地说是不安全的。

2.2国内的药品主管部门对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过滤和湿热灭菌条件的控制不严

由于被调查企业中有不少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遗失,无法对被调查的所有产品品种和规格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但仅从已知国家批准的湿热灭菌工艺的128个品种和185个规格的产品来看,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湿热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仅有21个和30个,分别仅占16.41%和16.22%;而采用100 ℃暴露15~45 min湿热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98个和145个之多,分别占76.56%和78.38%;采用其他灭菌条件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5个和6个,分别占3.91%和3.24%;未作明确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均有4个,分别占3.12%和2.16%(参见表5)。这说明有75%以上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湿热灭菌条件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推荐的要求。

再从已知国家批准的过滤工艺的128个品种和182个规格的产品来看,使用0.22 μ除菌过滤器或等同的滤器进行过滤的品种和规格分别仅有16个和27个,分别占12.50%和14.84%;使用0.45~1.2 μ的过滤器进行过滤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102个和140个,分别占79.69%和76.92%;未作明确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分别有10个和15个,分别占7.81%和8.24%(参见表6)。这说明有75%以上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获得国家批准的过滤工艺不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除菌过滤的要求。

这样的状况使得GMP检查员即使发现了企业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存在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上的缺陷,也无法制止企业的不合理行为,因为,在未获得药品主管部门正式批准重大工艺改变之前,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更改,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也是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的要求。在此,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和矛盾。

2.3出口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比内销的产品在湿热灭菌条件上更严格

该次被调查的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同时生产出口和内销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对同一品种和规格,这家企业针对出口和内销的产品分别设定不同的湿热灭菌条件,出口产品的灭菌条件是121 ℃暴露20 min,而内销产品的灭菌条件是100 ℃暴露30 min。

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提示我们:国内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要求已经落后于国际标准,同时,这种国际标准对于国内的企业而言是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

该次调查还发现,由外国人直接管理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在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的条件上全部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甚至更为严格。例如,有一家合资企业规定的湿热灭菌条件是121℃(F0=24)。这同时也印证了国际上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要求比我们国内更严。

3思考与讨论

通过对该次专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在此提出一些问题予以思考和讨论:

1)为什么会出现为数不少的被调查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工艺的无菌保证程度不足,安全性令人怀疑?究其原因,是落后的、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在作祟。

在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检查中,笔者时常发现部分企业人员对于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模糊,将两者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澄清。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在对“消毒”一词含义的理解上,有两点需要强调: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的概念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灭菌方法通常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化学灭菌法、除菌过滤法和辐射灭菌法等。

由于种种原因,要做到完全无菌是困难的。国际上,一般用无菌保证值来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其定义为灭菌产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值,数值越大,无菌状态越完全,但灭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不可能为零。按国际标准规定,湿热灭菌法的无菌保证值不得低于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10-6。

消毒和灭菌的定义清楚地说明,对于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而言,要达到无菌只能采用灭菌的方法而不是消毒的方法。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所提到的100 ℃暴露15~45 min的湿热灭菌条件在未经验证证实其无菌保证值可达到6之前,只能视作是消毒。但在企业甚至监督管理部门中,仍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它就是灭菌,长期以来国内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生产都是采用这种传统方法进行“灭菌”,并觉得其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不少产品在待“灭菌”前不进行除菌过滤。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适用除菌过滤的产品应例外,可采取其他的方法。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100 ℃暴露15~45 min的条件不足以确保无菌,但为什么经过这种“灭菌”处理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都能通过无菌检验?

其实,这些人对无菌检验的局限性缺乏认识。从统计学角度考察,如果采用抽样检验的方法,那么,含有少量微生物污染的产品批次也有可能“通过”无菌检验;而且,一批产品的染菌率越低,根据无菌检验的结果来判定整批产品的无菌,其风险就越大。从非统计学角度考察,无菌检验的结果实际上还与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培养基能使所有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都能生长,所以如果要保证这些微生物适宜地存活和生长,就必须使用多种培养基,但究竟用多少种培养基才合适呢?迄今没有定论。另外,培养温度和时间也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因此,仅凭无菌检验合格的结果就判定整批产品无菌是难以让人完全信服的,只有对灭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验证并在实际生产中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小容量注射剂产品有足够的无菌保证程度和安全性。

针对这些错误的、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建议药品主管部门加强宣传与小容量注射剂有关的国内外先进的制药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尽快更新观念,跟上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

2)正是由于监管部门中有些监管人员也有这些错误的观念,致使在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注册审批中,药品主管部门未对湿热灭菌和除菌过滤等会影响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提出严格的审评要求,设立严格的审评标准。

在国际上,无论是美国FDA还是欧盟都要求注射剂产品的申请人应提交灭菌工艺研究方面的资料。例如,美国FDA的《人用和兽用药品申请时提交灭菌工艺验证文件的指导原则》(1994年)就详细说明了需最终湿热灭菌的药品申报时所需提交的灭菌程序资料,其中包括:对产品及灭菌程序的说明;灭菌程序的热力学确认;灭菌程序的功效;环境的微生物检测;容器-胶塞系统及包装的完好性;细菌内毒素试验及其方法;制订及遵循正式书面规程的证据。

通过要求企业提交上述资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申报企业必须对产品的湿热灭菌事先进行深入、细致、严密的研究,从产品申报之初就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把关。

但在国内,药品主管部门尚未针对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申请制定出专门的详细的申报资料要求,也就是说,申报企业未被要求提交注射剂产品灭菌程序的详细资料。纵览2002年10月15日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其5个附件,未发现其中包含这种要求,而这正是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源头监管的一个盲点。

为此,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完善药品监管系统的角度出发,在对国内注射剂产品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国外注射剂产品的注册管理要求,确定专门的、详细的注射剂产品申报资料要求,包括需企业提交灭菌程序资料等,设定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审评标准,并对已有药品批准文号的注射剂品种重新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审查,推动和促使企业尽快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充分的研究,改进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

一旦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确定了严格的、科学的、合理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并经过药品主管部门批准后,GMP的检查就有了合法、合理的依据,也不会在检查过程中陷入合理性与合法性彼此冲突和矛盾的两难境地,GMP检查员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企业对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过程进行有效的验证并严加控制。否则,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在2002年底就限期生产小容量注射剂产品的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即使注射剂的GMP认证划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的范围,即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产注射剂的企业进行GMP认证后的跟踪检查,小容量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不可能将GMP认证的工作引向深入,引向更高的层次。

3)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如何确保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如何严格控制其工艺?建议企业根据产品的特性,科学设计除菌过滤和湿热灭菌的工艺,针对不同的湿热灭菌方式,制定相应的、必要的控制措施。

湿热灭菌按照验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过度杀灭法、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和生物负载灭菌法。

对于热稳定性强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建议采用过度杀灭湿热灭菌法。该法不管待灭菌的物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耐热性如何,都力求达到无菌保证值为6,通常可用使D121.1℃至少为1 min的微生物数量的对数值最少降低12来证实。只有最耐热的微生物其D121.1℃才会大于0.5~1.0min,耐热性较差的微生物理所当然会被杀灭从而达到更高的无菌保证值。挑战用的微生物的D值和最少降低12个对数值的最低目标是用来计算灭菌时间的,用于计算被灭菌物品的F0值。过度杀灭法不要求对待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数量进行日常监控,只要定期进行监控即可。但是,在验证期间应全面检测是否出现耐热细菌芽孢,并与挑战用的微生物比较其耐热性。

例如,欧洲药典中要求的过度杀灭的标准程序是121.1℃暴露15 min,采用这种灭菌程序可以不必使用生物指示剂。但即便是采用过度杀灭法,对小容量注射剂的药液在灌装前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仍然是WHO要求采用的措施之一,而除菌过滤可以有效地达到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目的。

对于只有中等强度热稳定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可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该法在无菌保证值达到6时,允许部分生物指示剂未被杀灭,但所使用的生物指示剂的D值应大于待灭菌产品中所含有的普通微生物的D值。在对热稳定性较差的产品进行验证时,使用有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通常是有必要的,可通过允许生物指示剂的部分存活从而避免被灭菌物品过度受热。这种方法提供了可以与生物负载比较的无菌保证值,尽管仍需使用生物指示剂,但所做的验证比生物负载灭菌法更简单。

例如,如果灭菌前的生物负载不大于100 CFU/个容器,D121.1℃为0.2 min,采用使有耐热性的生物指示剂(D121.1℃为0.5 min)芽孢数量降低4个对数值的湿热灭菌程序可使无菌保证值不小于6。

对于热稳定性差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可采用生物负载灭菌法。该方法应足以杀灭待灭菌物品上的微生物,又不致于造成产品的降解。生物负载灭菌法是在对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耐热性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一般说来,只有生成芽孢的细菌需要测定D值,对产品在80~100 ℃进行热休克处理10~15 min可以剔除不耐热的微生物。一旦已知生物负载的耐热性后,就可以确定灭菌程序,使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不大于10-6。对生物负载灭菌法而言,分离出来的最耐热的微生物应作为生物指示剂,且通常在灭菌前应对每批产品的生物负载进行检测和评估。由于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可达到同样的无菌保证程度而不需要企业自制挑战用的生物指示剂,所以生物负载灭菌法未在制药企业中广泛使用。

除过度杀灭法以外,使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或生物负载灭菌法都必须制定生物负载监控的计划,并从下列几个方面予以考虑:环境的季节变化、从配液到灭菌的时限(应包括预定的最大时限)、样品的均一性、产品批量的变化,还应测定每个容器或每升产品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根据这些数据,可建立暂时的标准作为内控标准,直至收集到其它数据后再制定最终的警戒限和行动限。生物负载监控的计划还应有明确的取样频率、取样数量、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和可接受的标准。

WHO对采用过度杀灭法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药液仍然建议在灌装前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因此用生物负载/生物指示剂(联合使用)灭菌法或生物负载灭菌法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其药液在灌装前更应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控制(如采用除菌过滤),这对于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了。

4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都熟悉这样的说法:要是生了病,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这种说法虽是用药的一个基本法则,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无法彻底放心的心态。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2

关键词:电影海报;文字;审美价值;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03-02

文字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和风格,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如今文字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传递信息,而是更趋于多元化,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所具有的新特征和新文化在电影海报设计上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电影海报的文字设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设计方法的表达要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方法来达到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的要求。

一、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是电影海报文字发展的主要原因

海报设计是结合传播学、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综合性学科。艺术的审美功能是电影海报传递信息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审美价值的要求。电影海报也同其他海报一样,一方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作为传递信息的功能可否实现,也同时取决于审美功能,也是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审美的新标准。新时代的电影海报中文字的设计,尤其是具有积极的艺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必将在高层次上展现出人的内在精神与自由。

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设计作品,同时,不同的时代对设计也有不同的需求,这是当今电影海报设计的根本原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水平产生了很大的改观。造型别致、视觉冲击力强的文字设计才能起到抓住观者“眼球”的作用,从而起到一定的预期宣传效果。时代不断发展,电影海报设计如果偏离了诉求目标而不能准确传达信息,甚至完全忽略了信息内容与时代、大众的关系而使电影海报根本没有价值,同时,也失去了电影海报的审美功能和存在价值。时代的发展也同时要求设计师在理念、技术上具有超前意识,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潮流的作品,从而要求设计师必须根据这些因素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思想与观念。电影海报中的文字以传播信息为终极目的,是信息传播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文字才能更好的在新时代下以个性化、国际化的模式服务于电影的宣传,从而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最终目标。

二、设计进入数字化时代

进入21世纪,人类不得不承认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化、经济及人类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即设计的延伸、视觉的延伸。

(一)电影海报文字的设计要服从于影片的风格特征

以文字为主体的电影海报设计,其图像往往是用来衬托文字,在整个画面中属于次要部分,而文字则在视觉中心的位置,这种手法多表现在动画类电影海报中。动画类电影有其自身的视觉特点,画面色彩感觉十分鲜艳,色调欢快活泼,图形与图像大都夸张幽默,其文字的设计则更加吸引眼球。如在电影《冰河世纪2》的海报设计中,把影片的英文名称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设计成蓝色冰块状的质感,占满整幅画面,影片中的小主角们则作为零星的画面点缀在文字上面,文字与图形融为一体,设计手法诙谐幽默,意思一目了然。又如在影片《蜜蜂总动员》的海报中,整张海报以影片的字母“B”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采用象征蜜蜂的鲜艳黄色,运用平面三维的立体效果,使得画面极具视觉效果。文字是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丰富了编排版面的多样性。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系列影片《怪物史莱克》中,每一部电影海报中的字体都进行非常好的设计构思,不论是字母“S”还是数字“2”都成功地与主人公史莱克的形象完美结合,让人记忆深刻。文字设计在质感上的使用同样与影片的风格特征相一致,在《玩具总动员3》中,在玩偶手中的数字“3”似乎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简约的文字设计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以上案例均说明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设计必须要与影片的风格融为一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二)电影海报文字的设计在视觉上应体现当代审美价值

日本设计师秋山孝说:“一张好的招贴是简洁的并能抓住你注意的。它让你停住并且唤起你的兴趣和欲望,那种使你想触摸的那张招贴的欲望,它能使你高兴,给你带来愉悦。一张好的招贴传达着深层的信息并有幽默的意味。即使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信息也不会失去它的趣味。”时代在飞快发展的今天,精神与物质的拥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对设计师也相应地提出了更多的审美要求。

文字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字型设计良好,组合巧妙的文字能使人感到愉快,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艺术和科技创造了图形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给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以无穷的启示和诸多可借鉴之处。如2011年新版影片《简爱》中,运用极简主义的风格的文字表现,使文字与图像完美结合,极具现代感与时代性。现代感的设计是最符合当代设计需要的,最能体现其审美价值。同时,表现现代都市女性题材的电影海报大都以极具现代感的文字展现其主题,如在影片《欲望都市》中,以黑色为背景色,配上水晶般闪烁的文字,充分体现展现女主人公的性感魅力。文字的巧妙设计使得电影海报更具当代审美价值。

(三)文字设计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大的趋势下,文字设计充分反映时代气息,制作上将新技术融人其中,大大的提高了其视觉效果,从而顺应了经济、社会时代的发展。

以往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制约,制版、印刷、制作方法严重阻碍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字体的多元化发展,而只能以简单的手绘以及二维的平面化的方式表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字设计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多元化。数字化设计不断地为文字设计增添了更加“多变”的视觉元素,使文字设计呈现出繁复多变的视觉效果。设计的表现技巧以及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鼠标代替了画笔,在电脑上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字的再创造,也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显得更为轻而易举。

新时代的字体在追求自由、奔放,甚至夸张的图形化的新概念中产生,与传统的严谨、甚至有些呆板的风格形成了较强烈的对比。电影海报中文字的运用、组合形式在传统的设计中显得较为严谨而纯粹,而现代电影海报中国文字的表达形式则更为灵活多变,不被框框、规则约束,由于表现方式的变化与多样性,设计师极力标新立异,以增强文字信息的活力与视觉冲击力。根据影片主题的类型不同,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使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文字的设计组合方式既要注意人们的阅读习惯,达到整体视觉上组合的统一,又要从风格、大小、方向、明暗度等方面选择协调设计的因素。总之,对比与协调的因素在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下有分寸地运用,创造既对比又协调的、具有视觉审美价值的文字组合效果。尤其是在科幻电影海报中将这种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共同的特征是字体金属质感、数字动感极其强烈、科技至上的设计原则,服从于科幻电影的风格特征最具时代精神的文字设计海报。如在影片《盗梦空间》中,文字的设计形式是极度夸张的,最具视觉冲击力,文字突破二维视觉的效果将其梦中的空间感觉加入到海报字体设计中,文字的三维视觉效果极其强烈,与周围创造的建筑物融为一体。同样地电脑技术在《变形金刚3》、《铁甲钢拳》、《创战纪》等科幻电影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充分体现出科技时代设计的创造精神。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向未来的迈进,新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必将不断展现出高层次的设计水准,从而追求人类的内心与精神上的自由。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表现方式的转变是吸引大众目光的另一种方式。现代的文字表达形式则带有强烈的表现性意味,与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的叙述性相区别,而这些现象变化的条件是由大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我们不可能忽视这个条件,从而,创作出更多具有积极艺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海报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3

极简主义设计的美学特征

“极简主义”设计开始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受到“少既是多”设计思想的影响,“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特别是现代主义思想深刻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特征就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致简约的设计风格,一种简约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极简主义的影响最早在绘画领域,主张把绘画的语言减少到色与形的关系,用极少的色彩与极简的形状去描绘画面,将一切不必要的物体抛弃。其后扩展至音乐、文学、建筑、产品、时装以及平面设计等领域,成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思潮。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往往都是以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构成原则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概括性提取,使事物在形式上、颜色、材质等方面都达到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风格,使得事物具有一种神秘含蓄凝练之美。极简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极简主义的代表无论是产品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建筑大师彼得・沃克,还是苹果科技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他们追求的表现形式视觉的简约、明晰,不做任何多余的表现装饰强调整体统一,作品表达朴质抽象让人去思考去探索,力求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从中国哲学中看极简主义

老子思想“少则得,多则惑”,少取会有收获,多取反而会让人迷惑。少不是说数量上的小,或是内容上的浅,老子说过,道无大小、深浅之辩,他说的少,是不执著于事物的大小,不执著于事物的深浅,是一种适量,是在一种量的基础上的选择整理。老子强调“空”,是相对于“实”,但不是完全的没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有声映衬下建立在有声下的无声,并不是一声都没有,否则声音、音乐、交谈、是没有依托的。“无画处皆成妙境”,并不是虚无空白的不留一丝痕迹,不然白纸一张,谈何艺术。老子虽没有将艺术的美直观的呈现给世人,但他却给世人指明一条通往美的道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而有形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就像道的运行通过有形的事物去体现无形的事物,从无形中去摸索有形的事物本生,循环往复的对比,所体现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美不在于内容形式的复杂变化,在于观者能否感悟到无穷的意境,虚实之间所蕴含的优雅,这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

道是不可言说的,是无为,而在佛法,提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事物的存在,“空”指人思想中什么都不存在。经管“色”与“空”有千差万别,但因性空无住,当体即空,因而事物也虚幻不定,了不可得。禅宗的境界并不是空无所有,更多的是让人身心达到一种放空、静虑。禅宗的美学体现是对审美自由的一种表达,比极简主义思潮更为深入,它无视事物外在的形象表达,以去除执着为根本,主张“舍去表象,中得心源”,提倡对“本真至简”的追求。

在中国哲学史上,空代表着一种重要的思想,“少则得,多则惑”,“有无相生”,“当体即空”,道与释构成了中国传统至高无上的审美理想。

从“无印良品”的设计看东方禅宗美学

创立于1980年的日本生活杂物品牌无印良品(MUJI),源于大道至简,大象无形之气,从产品到海报设计师原研哉赋予无印良品最大特点就是“空”。当我们进入西南地区最大的旗舰店,置身于店中给人的第一感受有种设计日常化、虚空、万物有灵,天然去雕饰的单纯朴素之美。无印良品的设计产品大多采用天然材质的棉、麻、纸、藤等环保制品,强调材料的内在之美,注重与大自然的和谐,这些温和特性的材质能够与人拉近距离,使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店内的日用品和衣物永远都是朴素的灰色白色米色,款式也简单到了极点,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皆无品牌标志。雅致的色彩、自然的材质、简洁的造型,这些具有日本气质的设计理念正是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代大师原研哉带着一股禅意美,将日常产品升华至文化层面,这种设计文化精神被全球设计界认为无印良品是最有代表性的禅宗美学。如果说无印良品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哲学。无印良品在现实设计实践中融入西方简约主义与东方禅宗美学,体现了朴实自然,谦逊安静返璞归真的审美意识。

极简主义设计未来发展

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当今提倡绿色环保设计,以对人性的关怀为设计理念,以节约能源为目的,从本质上看,极简主义是现代主义设计中派生出来的设计风格,但它与现代主义设计又有明显的区别。它具有现代人所喜欢的简洁、精细的风格特征,也迎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设计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头脑风暴似的思维延伸,这种简约风并不是常人认为的简单,是让人去寻求内在的一份宁静,返璞归真。当事物变得只剩下线条、图形、色彩、大面积的留白时,给观众留下的只有主题与关键词,人们必须深入的去思考、扩展,从而通过思维的发散延伸,真正的领悟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从此达到一种设计的趣味。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4

关键词:日本设计精神 西方设计精神 区别 影响

一.日本设计精神

1.注重简约,朴素实用的精神。日本盛行禅宗的思想观。禅宗追求的是朴素的审美趣味因此日本的设计具有简约朴素的精神。像日本知名品牌“无印良品”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它具有极简的包装,使用环保的白纸,朴素淡雅。像很多日本设计师都具有简约朴素实用的精神。例如:龟仓雄策,就是简约风格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简洁且大气,特别是他的海报设计对现代西方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尊重自然,注重向自然学习。日本领土狭小,人口密度大,长期以来狭小拥挤的居住环境影响了日本设计精神。他们尊重自然,注重像自然学习。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长期处于多动不稳定的状态,而日本人因地制宜。根据大自然的环境,他们在房屋的结构采取了轻质的木质结构已达到在地质活跃的地质条件下生存。他们尊重自然,注重向自然学习,根据自然而创作,这正体现出了尊重自然像大自然学习的精神。

3.注重内化本国文化元素的民族精神。日本人是一个善于观察运用的国家,善于提炼和转化本国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例如日本传统的民族图案浮世绘,就常常被运用到海报、书籍插图等各类设计中。浮世绘是以几何图案为主,采用平面且强烈的装饰性及色彩塑造形体,它是对感受的真实捕捉,是对自然光与影的色彩的深入体会及描画。正是因为它的简约,淡雅,实用,唯美等性情被日本人所喜爱,从而也间接地映射出了日本的民族精神。

4.注重严谨的设计精神。日本领土狭小,自然资源缺乏,为了在最小的资源下获得最大的回报,日本人形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严谨精神。而日本设计精神也因此被这种严谨的态度所影响着。在每一幅设计中,无论是文字的直观性,还是线条的曲美性都必须精益求精。正如福田繁雄所说的:“设计中不能有多余。”日本人严谨的设计精神使日本设计成为了全世界的领先者。

5.日本对集体观念的重视。日本之所以能在战后快速崛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刻苦耐劳,更重要的是日本重视集体观念。像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当企业准备着手设计一款新的产品时,往往汇聚各个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精英以集体的面貌去设计。因而日本的产品是很精致,细腻,符合大众标准的。

二.日本设计精神对现代西方设计的影响:

1.注重理性,简约。日本通过积极的学习外国经验,再与自身文化的整合,使他们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设计精神,对西方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方设计由复杂,繁复逐渐变得注重简约与理性。以德国的包豪斯为例不难看出,他的作品体现出了简约、少装饰。德国理性主义作品代表《红黄蓝的构成》,整幅设计仅仅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所构成,色彩单一,将理性与简约发挥到了极致。

2.注重向自然学习。由于日本设计的好的作品往往都具有自然的味道,这使西方认识到了要认识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家具为例,像模仿蜂窝设计为主的高迪之家和米拉公寓的家具;卢浮宫旁一地铁站入口处,是以植物根茎进行的仿生设计等等。现代西方设计正是看到日本设计善于运用自然而受到了深深的影响,因而西方现代设计越来越与自然贴切。

3.注重内化吸收文化元素。现代西方设计深刻地受到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的影响。日本设计的成功所蕴含的内化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精神之一,这种精神成为现代西方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课程。例如:莫奈与梵高都曾模仿学习过浮世绘艺术而创作。梵高所绘的《唐基老爹》中有许多浮世绘的影子。还有很多前卫画家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 ,如马奈、莫奈、凡高、毕加索、马蒂斯等人。

4.具有严谨的设计精神,注重细节。严谨的日本设计精神给予了现代西方设计很大的帮助。在文章上要求行列精准,在字体上要求符合大小,在许多设计细节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就拿宜家家居来说,宜家在推出每一种系列的产品时都汇聚公司前列的精英,来讨论产品以达到各个细节都完美。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5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传统审美 价值 和合思想

为了适应全球的高速发展,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可能仅仅代表一个数字,而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却能体现一个国家历史传承的文化底蕴。对于物质文明空前发展的今天,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更要与之相匹配。现代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视觉角度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享受与价值趋向,改变了旧的审美观。本土设计的审美思想不仅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其传统思潮也受到现代艺术发展的强烈影响。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把握好传统审美理论精髓,不随波逐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传统造物审美理论之精髓

(1)物以德性为美。在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造物思想别强调道德价值的存在。他们把物赋予了精神的意识,不仅“文以载道”、“乐以象德”,而且物也载道、象德。例如古者认为“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将玉的色泽与声音和人的外观品行相对应,巧妙的抒发出有形之“物”及无形之“道”。

(2)物以致用为本。先秦诸子强调以用为本,反对繁杂的雕饰,极力强调物品的原生态实用性。与荀子所谓的“美善相乐”的思想投合。墨子在议论木鸢时云:“巧为鲵,拙为鸢。”这里的拙与巧不是两者制作技艺的差别,而在于“巧者”巧于实用,所以是善的、美的;“拙者”在于无用,是不善的,丑的。评定巧与拙、美与丑的标准均在这实用功能之中。

(3)物以自然为生。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和谐”、“中庸”、“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倡导“尊重自然”的原始自然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事物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与共生,秉承一切以事物的发展规律而进行改造与创新。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体现了庄子崇尚朴素,主张无装饰的原生态之美,其美学理想十分的深刻。古有云“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此意高度概括了建造园林的最高境界,其顺应物境、情境和意境的统一价值取向与老子、庄子“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完美呼应。

(4)物以人怀为根。哲学上把世界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唯有人,才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在古代农业造物中以“人为物本、物因人用”为价值取向和造物原则,主张人第一、物第二的观点,重视培养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人才是产物的根本与源头,没有人何来造物之说,没有人何来审美价值之说,没有人何来意境之说。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物理念体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心与物、形与神、用与美的统一。通过形态语言的创造从而传达出深厚神秘的东方色彩,其理论思想延续至今任然那么耐人寻味。

2 现代艺术设计之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自1840年中国打开国门开始,西方的文化与思潮已不知不觉的流入了东方河流,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并且开始不断去尝试接受各种艺术流派与前卫理念,于是形成了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审美视角,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现代艺术设计之多元与本元。有一句话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何时何物到达一个极点就会产生不同的逆反现象。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自文艺复兴开始,不断的有符合时展及地方特征的艺术流派涌现,例如巴洛克、洛可可、维多利亚、新古典等,近些的自工业革命开始,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工业联盟、包豪斯等。众多艺术流派充斥期间,因此产品样式及思维理念在现代自由的发展空间而言是多元化的。但是多元化的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个性的差异即本元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民族化、本土化之说,提倡本土设计及民族灵魂。因此当下的艺术也好,设计也好,是国际与本土、多元与个性相互结合的舞台。没有好与不好之说,是传承与创新的开战。

(2)现代艺术设计之情感化。如今设计领域是时代工业社会的附属品,为时代服务。起初大家“共愤”的工业革命被认为是冰冷物器对人性天性的挑战,其实不然,工业革命的兴起加快了社会生产的进程,尽管不再纷繁复杂,金屡镶嵌,但是是能够真正帮助人们实现社会发展的有利武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大部分的产品不再受风格的局限,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性,但是都是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出发点的。例如波兰某设计师设计的玻璃器皿产品,在玻璃器皿上便做了特殊的处理,使其不易滑落。佐藤雅彦设计的出入境章,这是用于护照的出入境印章------入境章是一架向右的飞机,出境章则反之。这个设计中包含了一种沟通的内涵,通过一次盖章完美的注入了桥梁沟通的含义,使得印章带有一丝人情味。同时令观者对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好感。这都体现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情感的重要性。美国设计家普罗斯说过:“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现代艺术设计中就蕴含着如此温度,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真实感受。

(3)现代艺术设计之素化。当前必须坚持适应市场需要的设计理念,设计产业不能自身独立存在,它依附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氛围,自工业时代拔地而起时,传统的手工艺美学一夜之间在机械的隆隆声中被涤荡的体无完肤,为了适应市场的规律,设计品繁杂的装饰被功能主义所代替,追求极简风格,然而市场的反复又使得广大人民开始不再满足于“用”的简单要求,有的便又重新将形式进行定义。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者们抓住市场的规律性,折中形式与功能的表现,认为没有功能的形式设计是累赘的装饰品,而没有设计是见不得人的粗陋物件,因此功能主义在当下设计领域是首当其冲的,因此产品也为了符合功能性的实施日趋简洁和素化。

现代艺术设计是社会的发展产物,是人们审美更替的诞生物,也是历史传统的蜕变物。因为时代背景的关系,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的造物观念存在着些许的差异,但既不能否传统也不能批当下,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同质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人们过快的追求节奏却忽视了自身的个性抒发--即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联系,因此希望重拾传统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主流关注点。

3 当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造物的审美理论相遇

传统的造物理论是经时间洗礼而沿传下来具有阶级性的思想、道德、风俗及制度等领域的文化遗产,是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大支如儒、道、释三位一体的精神结构对于房屋建造的影响;如虚实相生、阴阳之道、有无之境的艺术智慧对于海报设计布局运用的影响;如民间彩陶纹样、青铜纹饰、民间年画、吉祥图案等对现今的图形造型设计的影响等。小支细分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对于古铜钱天圆地方的利用,以经济为本,简明扼要却意义深刻;世博会中国馆的外观采用红色“斗冠”设计,其建筑本身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中国哲学思想,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注重对于传统精神的把握,试图尝试在传统中找寻支撑现代艺术设计的灵魂元素。鲁迅先生说:“旧形式是采用,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现代艺术设计就是适应当下设计文化背景的变革,一场传承发展的新时代革命。

中国传统审美理论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有着其自身优良的哲学思想与道德基础,现代艺术设计是时代与工业的进步产业,它的进步对传统审美理论有着突破带动作用,也暗涌着对其巨大的挑战。因此,才形成了当下现代与传统并重的发展趋势。

4 现代与传统的“和合”思想成就国人设计之路

千百年来,传统造物的审美理想一直延续至今,“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等都与现代艺术设计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材料的原生态追求思想不谋而合。它始终是整个艺术设计的灵魂支撑点,并现代艺术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价值和传承意义。从原始甲骨文到象形文字,从图腾崇拜到,从易学兴起到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最不缺乏的就是民族的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中,有精神觉醒,有人文关怀,有道德修养。正是因为这些精神才造就了空前发展的当下。因此想要成就优秀的国人设计之路,和合思想是最好的途径,它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强大的民族包容性,还能有利于化解矛盾、创造新生,最重要的是灵魂是尊重历史的存在与传统审美理论体系的价值,所以双双结合更有利于国人的设计之路,也是唯一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志椿,侯富儒.中国传统审美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3]张媛媛.浅析现代艺术设计[J].大众文艺理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