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1

英文名称:Optical Fiber & Electric Cabl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二十三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1908

国内刊号:31-1480/T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介绍无线列调电话在无漏缆区段明区间和隧道内弱盲区通信系统的组成,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设计及安装的相关问题。

一、引言

在大郑线新立屯至通辽西区间增建第二线工程中,有相邻的甲、乙、丙三个站,由于增建二线,乙站拆除,甲乙两站相距12.2km,乙丙两站相距13.4km,甲站出站1km处上下行线各有一座长约500m的隧道,此1km内有较大曲线和路堑。因乙站车站台拆除,致使甲、丙两站间的无线列调电话通信出现弱、盲区,目前解决明区间弱场的方式主要有布放中继台及布放光纤直放站两种,前者造价较低,但由于空间波不易控制,后者需要铺设光纤,适合站间距离长,同时造价相对较大,为解决弱、盲区通信问题,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中明区间采用异频中继,隧道内采用无漏缆隧道中继器及特制平板天线的方案,设备选用华通时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现将工程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二、系统组成

本无线列调系统为450MHZ-C制式,弱场异频中继频率为150MHZ。

(一)明区间弱场中继设备

明区间弱场中继设备由WJJ-11型首台中继器和WJJ-12型尾台中继器组成,首台设在丙车站,尾台设在弱场区边缘的原乙站,通过首尾中继器的中继及无线转发功能,实现车站台与弱场区机车台的通信。车站呼叫机车:站台将呼叫机车的114.8HZ信令调制到F1发射(F1为457.7MHZ),首台收F1解调出114.8HZ再调制到F2发射(F2为151.7MHZ。),尾台收F2解调出114.8HZ再调制到F1发射,车台收F1解调出114.8HZ后显示被呼叫并发415HZ回铃信号,经相应操作,双方通话。机车呼叫车站:为上述反向流程,呼叫车站信令为123HZ。

(二)隧道内盲区中继设备

WJS系列中继器是解决无漏缆隧道内通信的专用设备,它由WJS-1型洞口中继器、WJS-2型洞内中继器、平板天线、连接洞内中继器和平板天线的功分器、SYV-50-9射频电缆和连接两中继器的中频隔离器、YZW2X4.0控制电缆组成。其中控制电缆内既传输中继器所需的220V交流电源又传输含有呼控信令的中频455KHZ,两者通过中频隔离器分开。隧道较短时洞内可不设中继器,较长时可设2台以上中继器,1台中继器可带多达5个平板天线。洞口中继器设在洞口中继房内,洞内中继器设在隧道内适当地点的避车洞内,平板天线贴装在洞壁上部,控制电缆、射频电缆及功分器等设在洞壁上。其通信过程如下,车站呼叫机车:站台将呼叫机车的114.8HZ信令调制到F1发射,洞口中继器收F1后解调出含有114.8HZ信令的中频455KHZ,中频经控制电缆传至洞内各中继器再调制到F1经射频电缆及功分器传至平板天线发射,机车收F1解调出114.8HZ后显示被呼叫并发415HZ回铃信号,经相应操作,双方通话。机车呼叫车站:为上述反向流程,呼叫车站信令为123HZ。车站经首尾中继器与隧道内机车的通信与上述类似。

三、设备配置

由于乙站拆除,在乙站新设WJJ-12型尾台中继器一套,丙站除原车站台外另设WJJ-11型首台中继器,甲站原车站台不变;上行线隧道的甲站侧洞口设WJS-1型中继器一套,负责甲站车站台与上行线隧道内机车台的通信中继。因隧道较短,隧道内未设洞内中继器,仅设平板天线3个、功分器2个,同时设相应的射频电缆及中继电缆;下行线隧道洞内设备与下行线隧道类似,下行侧洞口设WJS-1型中继器一套,乙站设尾台中继器一套,丙站设首台中继器一套,下行线隧道内机车台经洞口中继器、拆除乙站新设的尾台中继器、丙站首台中继器与丙站车站台间的通信。

四、频率选定和场强计算

根据TB/T3052-2002规定,450MHZ频段C制式频率选457.700MHZ,异频中继频率选151.700MHZ。450MHZ频段机车台接收机输入电平中值设计值取28dBμV(其中,电台最小可用电平10dBμV,起伏量11.5dBμV,储备量6.5dBμV)。因无线列调的场强计算范围内地球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故用平面大地公式近似计算。

1.450MHZ:接收点入口电平:V入=P1-L1+G1-L0-F+G2-L2。式中:P1为发射功率5W(144dBμV);L1为发射馈线损耗6dBμV;G1为发射天线增益13dBμV;L0为自由空间传输衰减;F为衰减修正因子;G2为接收天线增益0dBμV;L2为接收馈线损耗3dBμV。

自由空间传输衰减:L0=22+20lgd+20lgf。式中:d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f为载频频率(MHZ);L0=22+20lg13.4+20lg450=97.6dBμV。

平面大地传播时衰减修正因子:F=22+20lgh1.h2.f/d=22+20lg25X4.8X

450/13400=34.1dBμV。

机车距车站13.4km时:V入=144-6+13-97.6-34.1+0-3=16.3dBμ。V不满足28dBμV的要求,但可以达到中继器的工作开门电平。

2.隧道内平板天线发射电平:(洞内中继器输出电平144dBμV[5W],射频电缆衰耗0.05dB/m,平板天线间距160m,增益1dBμV,功分器主路衰耗3dB,支路衰耗3-25dB可调。)最远处天线发射电平:P=144-0.05×540-3×2+1=112dBμV,由远至近调整功分器支路衰耗为12dB、24dB,则天线发射电平为112dBμV。因隧道内电波传播受列车、洞壁构造、隧道截面及曲线等因素影响很大,工程中应据实测场强调整天线间距、功分器支路衰耗及中继器输出电平,使场强满足要求。

五、设备安装

丙站新建运转室,车站台及首台中继器设在的25米铁塔上,天线塔设10Ω防雷地线,电台所需交流电源由通信机械室接引;拆除乙站利用原20米铁塔,尾台中继器设在无人值守的中继房内,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隧道口的洞口中继器设在无人值守的区间中继房内,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区间中继房应特别注意高频避雷器、系统工作地线及天线塔防雷地线的良好设置,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隧道频电缆挂设在洞壁上部的挂钩上,平板天线及功分器设在洞壁顶部。平板天线间的距离160m左右,施工时根据隧道内场强实测情况进行调整。功分器主路衰耗3dB,支路衰耗3-25dB可调,愈靠近中继器的支路衰耗愈大,使各天线的输出电平基本一致。

六、小结

解决山区隧道等无线弱场是综合性的工程,需要铁路相关部门和生产厂家的共同努力。采用新技术的新型弱场覆盖设备降低了投资,提高山区隧道等弱场区的通信质量。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设备应有改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挖掘系统潜力,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城市小区内的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也是市政配套管线的主要通道。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目标是功能齐全、环境幽雅、安全舒适,要求在合理布局和加强绿化的同时,做好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1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及各类管道特性

(1)各种管线在运行中,能够保证在正常的气候和设计荷载条件下安全工作;

(2)为了减少管线检修及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并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布置;

(3)根据管线所输送的介质性质分类布置,以减少管线问的相互干扰,

(4)管线竖向布置时,其调整原则是: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支管让干管,易弯管让难弯管;

(5)各种管线的危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煤气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电缆、给水管道、通信信号电缆;

(6)各种管道的可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道、煤气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工程管线布置在道路下,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电力管、通信信号管、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工程管线在庭院内,由建筑红线向外依次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管、通信信号管、污水管、煤气管、给水管。

2某住宅小区设计构思

在某住宅小区的5类地下管线中,对小区运行安全最为直接的是排水管;对小区运行安全潜在危险大的是煤气管;对小区今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通信信号管。因此,确定设计方案的重点是排水管、煤气管和通信信号管。

2.1体制排水管设计

首先是排水体制的选择,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为今后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提供条件;其次是小区竖向设计与排水出口方向的协调,如果小区的竖向分区与排水总出口不一致,客观上将造成小区不合理的逆向排水。

2.2煤气管的施工安全设计

由于煤气具有可爆炸性和剧毒性的特点,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煤气管的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在布置时,煤气管不宜在污水管和电力电缆旁边,以免煤气泄漏后遇沼气或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2.3通信信号管设计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安全系统的完善和电脑网络进入家庭,均与通信信号管的建设密不可分,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远期的可发展性,适当预留发展空间。

2.4消防系统管线设计

因水消防系统一般是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绝大部分时间管网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我国目前消防管网大部分采用钢管,而不流动的水易孳生厌氧菌,其对钢管会产生生化腐蚀,这种腐蚀多为点蚀,对钢管的破坏性极大。因此把消防管网设计成流动状态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很容易被设计人员所忽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消防水设计成流动状态,当消防系统较小时不难做到,而对消防系统供水范围较大时就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少应将消防主管内的水设计咸流动状态。为保证消防管网内水量的相对稳定,要求系统内的回流水应进入消防水池,不应为减少回流管的设计而将该部分水作它用,更不能就近排放。回流水量尽可能少,能保证管网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即可,避免回流量过大而影响消防时的水量和增加平时稳压泵的运行功率。

3某住宅小区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在某住宅小区中,主干道宽为1om,车道宽7m,人行道宽15m,宅问道路宽为2.5m,住宅房前屋后的绿化带宽为2.5~3.5m。以下以北梯户型为例,门栋入口方向朝北,卫生问和厨房布置在北面。

3.1庭院内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3.11污水管设计

根据住宅的平面布置以及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化粪池距建筑物的净距宜《5m,且化粪池及其污水管布置在宅间道路远离住宅的一侧为宜。若将化粪池和污水管布置在宅间道路下,需考虑化粪池承受通过汽车的荷载,每座造价将增加近2000元,与延长几米污水管的造价相比,显然前者在经济上不划算i若让给水管和煤气管穿越化粪池,也将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故设计时考虑将污水管布置在宅问道路远离住宅的一侧。

3.1.2煤气管的安全设计

煤气管通常采用pe管,在附近管道施工开挖时,煤气管容易遭受意外损伤,危及煤气管的运行安全。设计时,将煤气管布置在屋后的绿化带中,既减少了外部荷载的影响,又避免了管道与房屋一侧的施工干扰,能较好地保证煤气管的安全。

3.1.3通信信号管设计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迅速,今后必然会有扩容施工,为了减少施工对道路的破坏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设计将通信信号管布置在宅问道路的绿化带中。

3.1.4给水管和电力电缆

给水管和电力电缆相对变化较小,可一次性施工到位。给水管布置在宅问道路下;考虑到电力电缆的可弯性较大,将其布置在远离住宅的另一侧绿化带中。

3.15消防管线设计

装置及罐区防火堤外四周消防管线应环形布置,如装置内有消防通道,则沿消防通道也应布置消防管线并与装置四周管线环形连接。当几个占地面积较少的装置在一起时,为减少管线敷设,可将这几个装置作为整体在其四周环状布置管线,必要时采用支管引入装置的形式补充设置消防设施。环状管网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管段,每个管段上消防设施的布置不应超过5个。消防管网可与企业生产水管网设置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止回阀,保证消防管内的水不流向生产水管网。

综合上述情况,设计庭院内管线综合平面布置由住宅一侧依次向外调整为:煤气管、通信信号管、给水管、污水管、电力管。具体布置见图1。

3-2主干道下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在设计时,考虑将可燃易燃及损坏时对房屋基础有危害的管道尽量远离建筑布置:对埋设较深的管道也布置距建筑物远一些。为了减少外部荷载对煤气管的影响,设计将煤气管布置在-n人行道下;雨水管和污水管的管径较大且埋设较深,将其布置在道路中间,电力电缆布置在另一侧人行道下,通信信号管布置在靠近电力电缆一侧的车行道下。具体布置见图2。

4管线综合竖向设计

由于污水管和雨水管属于重力式排水,其调节余量小,且排水管管径较大,占用的空间也较多,因而竖向设计时应处理好排水管的高程。在排水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地降低雨水管的埋深,使其管顶覆土达到1~1.2m,有利于管线交叉时其他小管径的管道从雨水管的上方穿越,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并为日后管线的维修提供方便。

当雨水管与污水管在高程上发生矛盾时,可在交叉处断开雨水管,两n)jn设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加大埋深,从污水管下方通过,类似于倒虹吸排水。为便于清淤,井底降低20~30cm,用作沉砂区。除排水管之外,其余管线均系非重力流,均有调整高程的自由空间。相比较而言,给水管和煤气管的管径较大,但由于煤气管所输送的介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设计时煤气管应优先于给水管,当煤气管与其他管道交叉穿越时,以煤气管下穿为宜,同时应在煤气管的上部砂垫层上加铺一块钢筋混凝土板《板宽同管沟宽)。这样可避免附近管道施工开挖时对煤气管道造成损伤。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无线通信;起重作业;沟通

前言

目前,刘家峡水电厂厂房安装间安装有两台400吨桥式起重机,作用是承担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分解检修及安装间各种起重吊装任务。其作业方式为现场指挥人员手势及哨音发令,天车司机受令执行操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为单方向发令并执行的操作,并没有反馈环节,造成指挥人员与天车司机相互间无法沟通。由于厂房安装间环境复杂,而且指挥人员与天车司机相距直线甚至达到30米, 并且环境嘈杂,经常出现受令司机错误理解指挥人员指令,或者两台天车同时作业时两组作业人员相互产生干扰的情况。随着科学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指挥人员与天车司机的及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无线电波(非线缆)来实现与设备位置无关的人机信息交互。在工作现场。一些环境下禁止、限制使用电缆或很难使用电缆,有线通信系统很难发挥作用,因为无线通信效地弥补了有线通信的不足。

2 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时的特点

2.1 无线通信的优点:

(1)无线通拓扑更适合工业网络应用,支持点到点的连接以及广播拓扑;

(2)不需要布线,省去施工的麻烦,保证通信安全性。

2.2 无线通信的缺点:

(1)由于工作环境为发电厂,所以内场电磁场非常强大,无线通信会受到干扰;

(2)作业现场并排摆放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柜,无线通信会干扰励磁系统正常运行。

3 无线通信在起重作业中的应用

从前面的介绍不难发现,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及缺点。本文以现场实际生产情况为出发点,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在两台桥式起重机人机系统的应用。如图1所示。

3.1 现场总体控制

现场总指挥可以直接向两台天车指挥人员下达吊装命令,以实现整个吊装过程的总体控制,以及总体吊装方案的实施。

3.2 单台天车人机交互

天车指挥人员接到吊装命令后,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天车司机下达明确指令。而天车司机自身或天车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反馈给天车指挥人员,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单向信息流造成的不可控现象。而且由于天车指挥人员直接看到被吊装设备的实际情况,如果被吊装设备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果断的进行紧急停车操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现场发生事故和误操作的概率。

3.3 双天车联动系统

水轮发电机组分解过程中,分解起吊发电机转子时需要双天车联动动作,而且发电机定转子线棒之间间隙很小,此时两台天车联动动作过程中的平衡性及同步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两组天车操作组在正式起吊前的钢丝绳预紧及寻找平衡点的工作最重要的沟通协作可以方便的实现。

4 无线通信在应用中缺点的克服

无线通信实际是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所以在发电厂这个强磁场特殊环境中有自身的缺点。

从原理上出发,只要所在磁场与无线通信的电磁波不是同一个频率就可以有效克服它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所以我们在采用无线通信时,可以使用无线信号数字加密、解密方式,这样不仅无线通信自身不会受到感染,而且无线通信电磁波也不会影响发电机组的自动化原件工作。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在多工种协同作业过程中对起重操作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我们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对整个作业过程“可控、在控”成为可能。并且它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即使在极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无线通信在起重作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致谢

在本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感谢各级领导予以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机械分场起重班各位同事为本文提供建议及信息反馈。

同时由于专业知识有限,诚恳地请各位领导对本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们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纪越峰等.现代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发电厂装机容量受热负荷大小、性质等制约,机组规模要比目前火电厂的主力机组小很多,但是其生产原理及系统组成与火电厂是一致的。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电厂的电力自动化控制水平也随之提高。所谓电气自动化,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身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旨在改进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运行和管理费用,是电力投资的重点。

1.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确定火电厂电气系统使用接人DCS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由人工监控到计算机自动化的监控的过渡,这就是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开端。接入DCS系统的电厂系统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方案、成果也较多。其中分为集中式和分层式的两种不同技术实现方式。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方式,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信号,并通过硬接线电缆各自分别接人DCS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分层式则是采用数字通信的总线技术,在DCS系统内接入各微机型智能保护测控装置来实现,这种方法是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设备都采用分层式的实现方式,因其真正实现了电气系统监控自动化的功能。下面分别对集中式设计电气自动化方式与分层式自动化设计方式作个阐述。

1.1集中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集中式是通过硬接线的方式,相对较为传统、落后。通过转化了强电信号为弱电信号,在空接点和直流信号下,模拟电气量和开关量在硬接线电缆下,与DSC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相连接,由此可发挥DCS系统监控电气设备的功能。DCS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又可分为两种方式,即直接接入方式和远程接人方式。直接接入方式通过电缆连接电子间集中阻屏,远程接入方式则通过现场设远程采集柜实现数据集中处和设备相距较远情况下的连接,DCS控制系统的连接是在通信方式下完成。也就是,直接接人方式、远程接入方式是两种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的连接方式。

1.2集中式的特点。电气量的的采集集中组屏,易于管理,设备运行环境好,硬接线方式简易,响应速度快等。但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由于通过电缆硬接线连接,电缆使用量较大,所占空间较大,长电缆容易相互干扰、电能损耗量大,又影响DCS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DCS系统的费用高,投资成本高,限制了接入DCS系统的设备数量,仅有几个重要的设备是连接DCS系统,而其他设备没能

实现自动化,实际电厂内电气综合自动化的水平较低。再加上所有信息采集量都基于DCS系统下进行处理,工作量大会影响系统的风险系数,系统使用的可靠程度也随之降低。并且,DCS系统的调试环节靠后,而根据集中式的技术实现方式,难以满足倒送厂用电要求。缺少电气监控的主设备系统,稍微复杂的电气系统运行的管理较难把握,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尚未达到。

1.3分层式电气自动化设计分析。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分层式技术使用,由3层组成,分别是站级监控层、通信层、间隔层。其中,站级监控层则是在通信技术,实现对间隔层的数据管理及信息交换。信管理机、光纤或电缆网络构成网络层,在现场总线技术下实现了各种功能,如数据汇总、规约转换、转送数据及传控制命令等。终端保护测控单元组成间隔层,设计时使用电气一次回路或电气间隔方法完成,在各个开关柜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分布安装各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

1.4分层式技术的特点。就地安装间隔层测控终端,在较少的占地面上,提高各装置的独立性、灵活性、可靠性。交流采样的方式得到的模拟量数据,节约电缆使用,从而减少了成本支出。又由于分层技术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得采集数据的精确性上升。这样,有较广的空间采集更多数据,监测的分析数据较为完善,远距离修改保护定值和复归信号得以实现,检修维护工作较为简单。分层式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在对系统的扩展和维护上。依据分层式技术特点,单个故障不影响周边设备的运行,维修成本降低。电气监控主站的设立,能独立的进行调试和投运工作,就能实现倒送电,同时还具备其他的有利条件,提高了系统的监测规模和水平。

1.5分层式技术的关键。(1)间隔层终端测控保护单元。以间隔层一次设备为单位,分层式技术得以发挥,设立配置测控保护单元。配置测控保护单元是用于保障电厂的用电系统发挥的关键技术,该单元有较高的灵敏性、可靠性、速动性和选择性要求,而集中式所使用的DCS系统操作不适用,而一般采用专用保护装置。电厂用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由线路、电厂中的电动机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和其他装置构成。能提高实时数据采集、计算机保护、远程数据控制和故障的记录功能。(2)通信网络。基于ECS系统的操作环境较差,所以通信网络是一项关键技术,能直接影响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发挥。现阶段使用较多仍是电缆现场总线网络方式,而光纤通信则逐渐被使用。通信网络通过通信管理机双机热备用或双通道备用原则配置,一旦数据通信网络有问题出现,系统能自动切换至冗余装置或通道,增强系统的可靠性。(3)设立监控主站。监控主站能监控和管理将电厂用电

系统,配置成单机或双机或多机系统,由发电机机组的容量和运行管理要求而定。配置的软件有前置机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人机界面软件和图形建模软件等组成,实现了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数据、应用及分析等功能。

1.6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太网能快速传输数据、成本低廉、容量大、网络技术灵活等优势成为电气综合自动化的网络通信技术的最佳选择。嵌入式技术实现工业化的以太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嵌入式以太网是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络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

2 对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改造的几点意见

第一,事先要规划好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的改造,把握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提前准备好需要改造和更新的设备。同时,要综合考虑诸如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五防系统等设备在型号、盘位布置、预留接口方面将来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问题。只有这样,对电气自动化的改造才能合理又节省了人力物力。

第二,在设计电气自动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实用的原则。由于发电厂现有的监控、远动、五防、保护等设备装置其原理和性能的不同,在进行改造时要整体上把握,综合考虑,避免出现功能重复的设备并列运行。

第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发电厂将来更好的高效运行,因此,电气自动化改造要

注重远期目标。比如,有的发电厂由于老化或厂房实际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监控设备都可以纳入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改造中。就需要在改造时,把这些不具备改造的设备考虑到,在整体框架下,预留接口,便于后期的改造。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综合自动化是一种趋势,对于它的成功改造,将会大大的提高发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同时,采用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武成龙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探讨[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

[2]王海东.杨楠.张国龙发电厂直流系统浅析[期刊论文]-山东煤炭科技2008(4)

通信电缆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智能电表;电力载波通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62-02

1 概述

国家电网已开始实施智能电网建设工程,改造配电网、开发自动抄表系统、发展和实施用于负荷管理的需求侧管理技术,依赖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运行状态的掌控和相关参数的测量、交互。在这个过程中,需重视电力载波通信部分的现场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工作。

2 项目研究内容

本项目对如何提高智能电表的安装质量、调试效率与降低运行故障率等课题进行研究。

3 设备安装

3.1 智能电能表安装

1)电能表在出厂前经检验合格,并加铅封,即可安装使用;2)安装点周围不能有腐蚀性的气体和强烈的冲击振动,环境要通风干燥;3)电能表安装在专用的计量柜或表箱内,安装高度要符合规范,在计量柜内安装的电能表其下端离地不能小于1m,悬挂式表箱内安装的电能表其下端离地不能小于1.8m;4)电能表垂直安装并要固定可靠;5)电能表应按照接线盒上的接线图进行接线,载波电能表的L(火)、N(零)线不允许接错或接反。

3.2 载波采集器安装

1)载波采集器在安装前应经过功能测试;

2)安装点周围不能有腐蚀性的气体和强烈的冲击振动,环境要通风干燥;

3)载波采集器安装在采集电能表的专用计量柜或表箱内;

4)载波采集器应垂直安装并固定可靠;

5)载波采集器电源应按照接线盒上的接线图进行接线,采集器的L(火)、N(零)线不允许接错或接反;

6)采集器与电能表间的RS485通讯线应采用屏蔽双绞导线,按照接线盒上的接线图进行接线,RS485的A、B线不允许接错或接反。布设信号线时将屏蔽导线的单端接地,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7)所采集电能表的RS485通讯协议应符合DL/T645要求;

8)安装完上电后应按要求对采集器进行电能表表号地址设定。

3.3 载波集中器安装

安装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台区考核表抄读成功率,对集中器安装地址的选择非常重要。

1)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集中器安装在配变出口总表位置。如现场实际情况不允许时,可选择将集中器安装在台区负荷中心位置,以提高集中器抄读效率;

2)如集中器与用户电能表间存在电缆分接箱或双电缆接头,在实际抄收成功率不理想的情况下,应在电缆分接箱或双电缆接头位置加装载波中继器;

3)集中器安装地址选择时应先对安装位置的无线网络GPRS信号情况进行测试检查,如信号不良,可适当选择安装高增益GPRS天线或重新选择安装地点;

4) GPRS天线应安装在计量柜或表箱外,天线应固定可靠,天线同轴电缆应穿孔进入计量柜或表箱,不得门缝或活动部分中穿入。安装在室外时,电缆应在室外部分作下垂处理,防止雨水顺电缆流入;

5)集中器在安装完毕后上电后,应将该集中器隶属电能表表号进行设置,此时应确保电能表表号及其隶属关系正确,否则将导致无法抄表。带自组网的系统上电后系统会自动采集隶属电能表的表号信息。

3.4 载波中继器安装

1)载波中继器在安装前应经过功能测试;

2)安装点周围不能有腐蚀性的气体和强烈的冲击振动,环境要通风干燥;

3)载波中继器安装在计量柜、表箱或电缆分接箱内;

4)载波中继器应垂直安装并固定可靠;

5)载波中继器电源应按照接线盒上的接线图进行接线,采集器的L(火)、N(零)线不允许接错或接反。

4 调试方法及参数配置

4.1 普通载波系统

普通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在安装完毕后上电后,应将该集中器隶属电能表表号进行设置录入,此时应确保电能表表号及其隶属关系正确,否则将导致无法抄表。

使用手持机进行表号录入方法:

将手持机插入集中器手持机通讯串口中。

在手持机工作界面菜单中选择:“集中器表号维护”功能项,选择“增加表号”,在“表号”项中输入待增加的载波电能表表号(地址)。输入过程中如发现输入错误,可以用光标键直接上移至错误表号,按“确定”键重新输入。

4.2 带自组网的载波系统

带自组网的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如集中器选址合适,电力线拓扑网络不复杂,基本上无需进行任何调试及表号设置工作。

4.3 主站参数

载波集中器在初次安装时,应对集中器进行主站参数设置,以使集中器可以与主站建立数据连接通道。

主站参数录入:

将手持机插入集中器手持机通讯串口中。

在手持机工作界面菜单中选择:“主站参数维护”功能项,选择“修改”,在“主站IP地址”等项目中输入各主站参数。全部输入完后,选择“保存”结束本次输入。输入过程中如发现输入错误,可以用光标键直接上移至错误项目,重新输入。

4.4 路由

载波通信抄表系统在初期上电运行时,系统需要自动进行路由适应,此阶段可能需要数小时至数天。如系统运行稳定后,仍有部分载波电能表无法抄收或抄收成功率不理想,则应使用现场测试设备对现场情况进行测试与分析:如存在集中器选址不合理或存在电缆分接箱且接头处无载波表等载波设备时,应考虑在此处安装载波中继器。如存在电力谐波污染源或强干扰源,则可考虑在该线路载波电能表出线侧的线路上加装消谐器(磁环),以隔离该干扰源的影响。

5 运行巡视及异常处理

5.1 日常运行巡视

日常运行巡视时填写应先在主站系统中打印出将进行日常运行巡视台区的日常运行巡视表。在现场进行巡视时,应将所巡视载波电能表的现场真实底数填入日常运行巡视表,并根据现场底数与载波抄表底数进行比对,如差值

5.2 异常处理

系统运行过程中,如发现载波电能表底数与现场抄表底数不相符时,应对该电能表进行更换。并记录在案。

6 结论

本论文通过探讨对设备安装规范、调试方法、参数配置以及正常运行的数据核对,让现场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电力载波通信本地安装调试、运行巡视与异常处理的操作技能。达到提高智能电表安装质量及降低运行故障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