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监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监测范文1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35-01

随着现如今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攀升,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全面的分析模式,能够有效检测出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但由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物种群的繁衍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仅仅凭借环境层面的理化监测无法全面反映污染物对于生物体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之中的运用成为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选择。

1 生物监测的原理分析

生物监测主要是基于生物学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生物会与环境之间发生相互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又相互依存,并时刻进行着密切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一旦环境中出现污染,就会迅速进入到生物体之中,并发生蓄积和迁移等现象,进而对各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都造成影响。生物监测正是对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对污染的反应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与状况进行量化和分析。

2 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点

2.1 连续性、持久性强

由于传统的监测手段是进行定期采样,因此其所反映出的情况实际上是片段性、即时性的。与传统手段相比,生物监测所具备的持久性与连续性能够对环境中的细节进行时刻监测,随时采集环境内各种变化的相关信息,并对自然环境中发生的污染进行全方位的反映。

2.2 破坏性弱

由于生物监测的数据来源是植物的枝叶、树皮以及动物的排泄物、毛发等等,这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与每一个生物个体而言都不具有任何破坏性。换句话说,生物监测的信息来源和使用对象,以及最终的目的都在生物本身。

2.3 反应灵敏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传统的理化监测手段难以实现长期污染物的发现和甄别,而凭借生物监测进行污染物的寻找相对而言就要快捷很多。通过对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等效应的相关分析,能够极大提高生物的灵敏性与寻找污染物的效率和速度。

3 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1 生物监测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在生态系统这一整体之中,植物因根系固定,无法躲避污染物,再结合具有敏感性的污染物等原因,最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所以常用作大气污染的检测对象。通过生物监测的灵活运用,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并确定污染程度高低。如苔藓、水杉、落地松等,常用来监测大气中SO2含量;番茄、烟草、向日葵等则常用于CO2含量的监测环节之中;郁金香、大蒜、金线草等则对大气中的氟化物非常敏感。

3.2 生物监测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地下水以及地表的植物都会因土壤的污染情况受到影响,所以对土壤污染的生物监测方式主要有三:

(1) 植物监测。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发生污染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观察的主要对象在于植物的习性和发育情况是否有变化、植物叶片表面是否出现异常的斑痕、光合作用是否受到抑制、新陈代谢情况是否良好等等;

(2) 动物监测。这种监测方式通常选取区域内土壤中生存的蚯蚓作为监测对象。由于蚯蚓对于土壤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土壤中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有害元素,蚯蚓能够立刻察觉。此外,蚯蚓体内镉的含量与土壤中镉的含量关系密切,所以蚯蚓在土壤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3) 微生物监测。这种监测手段指的是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推断出土壤中污染程度的强弱。土壤污染物中,人的排泄物和污水是最主要的两类,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结构与数量的变化进行分离统计,能够对土壤污染程度有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3.3 生物监测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

水体监测中,生物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

(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微型生物群落是水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并且对水体的情况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多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进行微型生物的群落监测,这种方法在对水体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具有更加准确、经济和快捷的优点;

(2) 指示生物。指示生物的选取需要考虑生活习性是否规范、活动地点是否固定、生物周期是否够长等问题,如果这些要求均能满足,这类生物即可作为良好的指示生物,并对水体的污染情况做出全面反映。常见的指示生物有鱼类、底栖类、贝类等等。

4 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

从本质上来说,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作用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因此生物监测技术对于这些生产活动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指示作用。如果生物监测所选取的对象过于复杂,就会面临精确性、灵敏性等方面的问题。在相对复杂的生物系统状况之下,对生物监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可能更加困难。此外,在环境中所选取的指示生物所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只局限于污染物质,土壤、季节、气候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所以必须构建标准化的监测模式,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生物监测技术的价值。

5 结语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生物监测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生物监测手段应用到环境监测之中。由于生物监测技术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所以将在环境监测领域有着相当广阔和光明的前景,继而为环境质量的提升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江川.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59.

生物监测范文2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水环境;水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问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1-009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1.046

生物监测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生物生长、生存的特点,研究其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不同生长情况,对该生物的生存环境做出监测、观察。当前使用最多的是利用生物的种群及群落的生存情况及不同个体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监测,从而了解其生长的自然环境的情况。当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峻,因此,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显得尤为重要。

1 生物监测概述

生物监测是指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影响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了解生物与周边环境间存在的具体联系,针对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联监测出当前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水生生物在水中的生长性状的变化及其体内各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的观察监测,了解该水环境中存在的水质问题及相关的污染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

近年来,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使用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全面地了解当前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同水环境对不同水生生物的实际影响。传统的物理、化学监测方案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一些外来物质甚至是化学物质,容易对水环境产生进一步的不良影响,而生物监测能够利用生物习性,更加全面、科学、环保地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更能够通过对环境的监测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的生长变化,有利于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2 生物监测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业发展的脚步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也令广大社会群众注目。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对自然环境的监测、关注、治理。环境监测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以后,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技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监测都是利用物理、化学方式,采用一些药物、机械对环境进行监测。此类监测手段简单明了,适用于较为简单的环境监测,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水环境,由于其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或是多种问题,就可能需要对水环境进行综合考察,了解不同污染源在同一环境下有怎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方法就难以达到目的。而生物监测能够利用生物在水环境中的实际生长情况从而了解环境对生物的综合影响,能够对较为复杂的水环境起到很好的监测。

3 生物监测在水环境中的运用

3.1 群落监测

生物群落作为生物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对生物群落进行监测能够了解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了解不同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功能以及不同环境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影响,从而能够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生物群落进行监测能够很好地了解该生物群落所在的生态系统中的整体环境情况,了解其污染情况,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通常意义上,群落监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水环境进行评价;二是对水域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3.1.1 水环境评价。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中能够对水域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测、评价,能够通过生物群落及生物种群在不同的水环境中的不同生长情况,全面地了解不同的水环境中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水中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例如长江流域中所建成的不少水库中众多生物种群及群落,尤其是水中不少植物出现的富营养化,通过对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时期内的生长情况的研究,充分了解这一时期内水库中水质变化。了解水库中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根源才能够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对策,缓解水环境污染的情况,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水污染的情况。这表明生物监测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能够起到巨大的指标作用,还能够对环境的治理起到实时监控观测作用,能够将环境的实时情况向社会大众进行公开,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环境恐慌。

3.1.2 水域宏观规划。采用生物监测全面地了解不同的水环境实际情况以后,针对不同水环境的情况能够通过生物角度,利用生物规律进行整体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水环境的综合改造规划。针对当前长江流域部分水库中段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众多藻类,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进行治理显然会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长带来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能够采用生物办法,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水域养殖以藻类为食的鱼类,能够很好地缓解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使用较低的成本进行鱼类饲养,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地利用环境进行科学的发展。

3.2 生物测试的应用

生物测试通常是指通过生物办法,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全面研究自然环境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从而了解当前水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找到污染源从而进行综合治理。生物监测中的生物测试手段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监测水中不同的植物营养素和生长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二是了解被不同程度的污染源污染的水质对不同生物的毒害情况。在当前的生物测试过程中,通常是对生物群落或是生物种群进行整体的监测,而非单一的某一生物个体的情况。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测试应用主要有生物传感器和通过生物测试而制定出来的环境标准。

3.2.1 生物传感器。传感器作为当前科技发展过程中使用极为广泛的现代技术,在生物监测技术中也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生物传感器作为近年来全新兴起的技术,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采用相关的生物元件作为识别元件,按照特定的规律将生物传感器感知到的生物信号通过内置芯片及特定技术转化成为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的信号,从而进行人为的操作分析,对环境做出更好的分析评价,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针对不同的需求现已研发出多种不同识别元件构成的不同生物传感器,常见的有细胞传感器、DNA传感器等。

3.2.2 制订环境标准。当前生物监测技术还能够用于制定环境标准。针对不同的生物技术进行对水环境的监测,全面了解不同水环境对不同生物种群的生长影响,从而了解适合不同生物生存的最佳环境,根据这一指标制定环境标准,全面改善当前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变化引起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改变。另外,通过水环境的环境标准制定能够解决当前人们饮用水中存在的诸多水质问题,解决社会一大安全隐患。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的物理、化学手段进行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众多缺陷,更好地完善环境监测工作。采用先进的生物监测手段,结合已有的传统的监测方式,能够在当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到更为全面的监测,确保环境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玉平,张庆国,吴朝.生物监测及其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8).

[2] 王平.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广州环境科学,2009,(4).

[3] 吴波.上海苏州河、黄浦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指示作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生物监测范文3

【关键词】 生物监测; 植入物; 灭菌效果

生物检测技术是一种衡量灭菌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需要花费2 d的时间才会出结果,时效性很差[1]。这样必将大大影响手术室植入物以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发放速度,甚至有可能影响相关手术的正常进行[2]。为了探讨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及时供应手术所需,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本院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的300次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本院的300例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植入物主要包括钢板、钛板以及关节等。高压蒸汽器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XG1.D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设定灭菌气压为0.21 MPa,温度132 ℃,灭菌时间10 min。快速生物检测显示设备为3M公司生产的290自动阅读器以及配套的快速生物指示剂,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通过专门的荧光探测器检查其特殊酶的活力,快速判断灭菌结果[3]。

1.2 检测方法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医院消毒员资格,对高压灭菌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必须非常熟悉,并具有高压灭菌器操作上岗证书,参与过3M快速生物监测相关知识培训,并能够对相关仪器进行熟练操作。然后根据相关标准制作标准测试包和器械包:取若干条约40 cm×65 cm的毛巾,折三折后对折,将折好的毛巾叠放在一起,制作成长宽高分别为15 cm、23 cm、23 cm的的测试包,然后将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及化学指示卡置于标准包的中心。将测试包放置于高压锅排气口上方的灭菌筐内,并最大可能保证植入物或手术器械放于灭菌器上层,高压锅的物品堆积不得超过高压锅容积的90%,每个包之间的间隔要在2.5 cm以上,最上层的灭菌包要离锅顶距离超过7.5 cm,以保证其蒸汽穿透。根据相关标准设置高压蒸汽灭菌参数开始灭菌。在灭菌的同时,准备好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确保仪器性能良好,运行正常,设置好参数后,预热半个小时[4]。

待灭菌结束后,取出标准包内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小试管。操作者戴好护目眼镜、手套后,将试管内的培养基湿润试管底部的芽孢菌片,再轻轻摇晃是指混合均匀,接着将生物指示剂放入对应的阅读器孔内,同时以同一批次的没有经过灭菌的嗜热脂肪芽孢菌片试管作为对照管,放入阅读器后,关闭阅读器孔盖,经3 h的培养后,根据指示灯显示结果判定灭菌效果。如果阅读器红灯亮,则表示灭菌失败;如果阅读器绿灯亮,则表示灭菌成功。

同时将生物监测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送到检验科并移种菌片到溴甲酚紫蛋白胨培养液中进行56 ℃传统培养48 h的方法,观察灭菌效果[5]。

为了确保消毒以及检测效果,本院消毒供应室针对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监测设计了相关记录本,每次高压灭菌以及快速生物检测均要进行登记、填写相关内容,并进行存档。记录表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本次灭菌的时间段,操作者以及负责人,仪器状态,灭菌锅的型号、灭菌次数、灭菌温度、压力以及时间,灭菌的物品名称(包括器械总件数、植入物数量、生产厂家)以及快速生物监测结果等。在高压灭菌结束以及快速生物监测工作完成后由操作者填写高压和生物监测结果相关内容,并张贴生物监测标签及化学指示卡,由负责人对该过程进行审核,并签名确认,整个过程实行双人负责制[6]。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本组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临床也未见有关由于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感染的病例。同时对该300次快速检测的样品使用传统生物检测进行验证,发现300次快速生物检测结果与传统48 h培养检测结果相一致,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新的标准要求对于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每一次灭菌效果都要进行生物检测[4],生物监测阴性,显示灭菌效果良好后,方可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发放使用。而在此时,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工作量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将会暴露无遗。这也激励医学科研工作者寻求更加高效、可靠的生物检测技术。

因此,快速生物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生物监测手段原理有所差别,快速生物监测的原理是利用杆菌芽孢在复苏过程中,生长发育启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的生长酶,该酶的存在可以证明芽孢的存活,可以作为分子探测芽孢生长的证据[7]。3M快速生物监测仪器即是利用该原理,在特殊物质的作用下分子水平上识别该生长酶,并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即可被仪器所显示,最终得出植入物的灭菌效果[8]。

传统的生物监测是在灭菌结束后将相关样本送到检验科,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片并移种到蛋白胨培养液中,放置于56 ℃恒温培养箱培养48 h后,根据培养基颜色变化判定灭菌效果。这样检测结果需要在灭菌结束48 h后才会出来,而快速生物检测能够在灭菌结束后极短的时间内检测出灭菌效果[9]。且与传统的生物检测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性高,结果可靠以及监测效果理想等优点,还可以避免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由于操作不规范,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快速生物检测最大的优点是大大缩短了检查周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确定灭菌效果。可以使不合格灭菌物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召回处理[10]。本研究中,分别对300次的植入物灭菌效果进行传统的快速生物监测和传统生物监测,发现两种不同的生物检测方法的合格数均为300次,合格率均为100%,两种不同生物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快速生物检测检测结果高度可信。这种快速的生物监测方法,既保证了植入性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灭菌质量,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也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痛苦,保证植入性手术的成功。

综上所述,快速生物监测技术在植入物灭菌效果的检测中效果可靠,快速高效,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检测技术,为手术器械以及植入物的安全使用、及时供给、手术正常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华,杜秋焕,王江滨,等.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9,19(7):802.

[2]赵香玉,邸欣,生晶辉,等.骨科植入物器械在消毒供应室的安全管理[J].中华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48.

[3]黄靖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2009.

[5]周逞丽.快速生物检测法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评价[J].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85.

[6]孙芳林,赵翼玲,孙慧芳,等.植入物快速生物无菌检测的管理[J].天津护理,2009,17(5):261-262.

[7]肖雪林,蒋莉玲,肖艾萍.骨科手术器械包内化学监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99.

[8]肖艾萍,肖学林,张桂兰.快速生物检测法在植入型手术器械灭菌检测中的应用[J].医院消毒和灭菌,2012,29(2):158-159.

生物监测范文4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鼠、苍蝇、蟑螂、蚊子等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我区城区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工作职责和分工

(一)区疾控中心按照相关程序规范开展专项招标工作,确定中标单位。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专业服务公司开展监测工作。

(二)区爱卫办、区疾控中心承担监测点选择工作,实时监督监测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并负责辖区监测资料收集、整理,撰写分析报告。

(三)工作结束后,区爱卫办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应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的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病媒防制工作队伍,并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性。

生物监测范文5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措施

1仙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基本情况

各类有害生物分布地点不同,根据历年监测记录,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云杉小蠹虫在仙米营林区克图麻当、青林子,玉龙营林区玉龙沟内有点状分布,主要采用设置铒木及悬挂诱捕器的防控方法,危害程度为轻度。桦树高山毛顶蛾在仙米营林区祁汉开沟、小宁禅沟、绵山湾,珠固营林区红卫沟,玉龙营林区下达日、拉扎沟等地内有点状和片状分布,主要采用人工喷烟防控方法,危害程度为中度至轻度。柏树侧柏毒蛾在仙米营林区留久阳坡、祁汉开沟阳坡等地有片状分布,采用喷雾及人工捡拾虫茧防控方法,危害程度为轻度。小檗黄檗粉蝶在仙米营林区青林子、班固寺村、讨拉口,玉龙营林区尕德门面、拉不卡、元树沟煤场等地有片状分布,在仙米林区出现今年为第三年,目前经过人工摘除虫茧和化学喷雾防治,虫害已得到控制,危害程度为中度。云杉锈病在仙米营林区达隆沟,玉龙营林区玉龙沟有片状分布,主要采用喷粉方法防控,危害程度为轻度。青杨锈病自2018年开始,在整个在仙米营林区、玉龙营林区内有片状分布,主要采用喷粉方法防控,危害程度为中度。云杉矮槲寄生害在仙米营林区聚羊沟、冰沟阴台有片状分布,主要采用人工修枝及喷雾方法防控,危害程度为中度。由缠营林区与冷龙岭相接壤,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气温偏低,因此在该营林区各类有害生物分布较少。

2仙米林区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2.1虫害类

2.1.1云杉小蠹虫。仙米林区目前已知存在四种小蠹虫,较为常见的有两种:光臀八齿小蠹虫、青海云杉大小蠹,其它两种还未具体定种。青海云杉小蠹虫危害树种主要是云杉,属次期性害虫,一般侵入长势较差树木而造成灾害,其后天也会乘机侵入造成更大灾害。自国家在仙米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由采伐转变为保护,由于之前采伐后未及时处理好伐根及残次木,导致林区内小蠹虫危害程度呈增长趋势。2.1.2桦树高山毛顶蛾。高山毛顶蛾3年1代,通常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cm~20cm土层结茧越冬,于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开始见成虫。成虫于4月底至5月下旬发生,盛期在4月20日~5月10日期间,因每年气候不同,盛期会有前后日期起伏。根据技术员实地监测,成虫羽化时段主要在上午9时~下午17时,占89%,其中以10时~15时太阳暖和时最集中,约占48.5%。成虫羽化后,日间气温中高阶段活动,成虫飞势较弱,于12时~16时群飞并交尾产卵,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期7d~10d。每雌蛾的平均孕卵量为54.3±9.8粒,卵期10.87±1.2d,5月中、下旬孵化,孵化高峰在5月20日前后,遇气温低潮期,对成虫孕卵及卵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在叶肉夹层中的卵发育为幼虫,幼虫潜入叶肉,每叶均多为1头。幼虫残害过程中,随着虫龄增长,潜害虫斑也逐渐扩大,斑内排有旋纹状的黑色或墨绿色粪线。经过周期24d左右的潜叶危害,至6月中旬大部分成熟,于6月中、下旬脱孔离叶,沿枝干下行钻入树冠下腐殖层中0cm~20cm深处,作茧蛰伏。到第三年的早春才相继化蛹,新一代的成虫也将出现。高山毛顶蛾在仙米林区各营林区都有不同程度分布,也会根据每年的气候时节不同,出现不同规模的危害情况。2.1.3柏树侧柏毒蛾。侧柏毒蛾1年发生2代,以初龄幼虫在柏树树皮缝内越冬。第二年3月幼虫出蛰,危害刚萌发的嫩叶尖端,形成叶基部光秃,逐渐枯黄脱落。老熟后,在叶片间、树皮下吐丝结薄茧、化蛹,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卵产于叶柄、叶片上。第1代幼虫于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出现成虫,9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危害圆柏林木枝梢枯秃,发黄变干,生长势衰退,似干枯状。2.1.4小檗黄檗粉蝶。黄檗粉蝶于8月~9月在小檗树枝上做茧产卵,次年4月~5月为幼虫活动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其危害主要是虫茧在小檗灌木丛上成网状密封性的虫包。根据近两年来的观察,仙米林区各营林区内,黄檗粉蝶虫害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点状分布发展到片状分布。2017年在仙米营林区黑林子(24林班),灌木林小檗上发现有点状分布的黄檗粉蝶虫茧,灌木林面积为0.27hm2,发生虫害面积约为0.13hm2,经抽样调查,每10丛小檗上平均分布有4个~5个虫茧,每个虫茧内平均有25条~38条幼虫。2018年黄檗粉蝶虫害在仙米林区仙米、玉龙营林区出现片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仙米营林区索尕滩(24林班)、双跨(12林班)、讨拉沟口(29林班);玉龙营林区尕德(45林班)、拉布卡(29林班)、元树沟口(38林班),虫害发生面积达到100hm2,经抽样调查,每10丛小檗上平均分布有20个~36个虫茧,每个虫茧内平均有30条~68条幼虫。

2.2云杉锈病

云杉锈病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斑点,多为粉末状,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橘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镑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到云杉幼嫩针叶上侵染,在其他植物及乔木上也有少量发现。在平均气温14℃~16℃条件下,潜育期8d~11d,一般为7月上旬发病,产生性孢子器。3d~7d产生锈孢子器,7月下旬锈孢子陆续成熟,由气流传到转主寄主上侵染,受侵植株的当年生叶不表现症状,次年5月底出现病斑。只有少数病斑在6月初产生冬孢子堆,大多数在第3年6月初才产生大量冬孢子堆,此病害循环中缺少夏孢子阶段。每年对云杉针叶的有效侵染时期约20d左右。2.3有害植物云杉矮槲寄生害于4月份开始萌芽,5月中旬至7月初为花期,7月中旬雌性植株开始结果,8月果实逐渐成熟,8月末9月初果实成熟脱落,引发新一轮的种子弹射。其常见的发病症状是寄主植物表现丛枝乱生,寄主结实率明显下降,甚至不结实,受侵染枝条脆,韧性差,直至死亡。

3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措施

3.1综合管理措施

3.1.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为做好仙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提高测报和防治成效,保证防控质量合格,形成了完善的三级管理系统,县林草部门是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的主管单位,全面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指导工作,加强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协调、管理、督促和检查,确保防控完成。仙米林场作为仙米林区的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依托单位,严格按照主管部门批复的方案、文件进行监测与防控,成立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实施,并指导和监督防控实施。仙米林场结合各营林区内天然林资源管护站,与国家级天然林资源管护员形成系统的监测与防控小组,根据资源管护人员的巡查和监测,能够及时了解整个林区内有害生物发生趋势。3.1.2实行责任分工。成立的领导组织结构会根据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林区的监测与防控实施方案,上至领导组织的监督与检查,下至资源管护人员的详细巡查路线、监测方法、监测对象,防控跟班作业,发生疫情时的上报环节等。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具体的操作细节。如,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环节,资源管护人员与仙米林场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由管护人员密切监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定期向仙米林场上报相关的监测信息,仙米林场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实地监测和勘验,更加有利于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3.1.3进行技术培训。仙米林场会不定期安排技术人员下基层,对资源管护人员及林区居民进行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有关知识宣传,提高资源管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林区居民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使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得以更好的实施。

3.2具体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3.2.1云杉小蠹虫。小蠹虫防控要采取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饵木诱杀和信息素诱杀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防控。①信息素诱捕,对云杉小蠹虫频繁发生地悬挂设置信息素引诱器,设置时间为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新成虫羽化期(4月中旬~5月初和7月底~8月初),设置诱捕器时尽量在公路沿线、林缘空地、林中空地、集中受害区、沟、山梁等处设置。信息素悬挂后,每5d~7d调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调查表。②饵木防控,饵木规格为每段长2m,每3段为一堆,按立“△”和平“△”型设置,饵木选取范围为小头直径12cm~20cm,根据立地条件、小蠹虫危害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设置饵木。对交通偏远不便,地形陡峭、饵木设置不便的发生区,以信息素防控为主。8月下旬,小蠹虫侵入饵木后,饵木表皮出现坑道及大量幼虫,未羽化前进行饵木回收,进行剥皮处理,在入侵繁殖小蠹虫扬飞前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将树皮及诱集到的小蠹虫集中烧毁。后对饵木采伐后剥皮的伐根和回收后剥皮归楞的饵木,进行苦参碱药剂喷雾除害处理,除害处理率达100%,防止发生二次侵害。③营林措施,通过营林措施使作业区虫源木、虫害木、带虫枝梢进行集中清理,得到有效除害处理,使林分内害虫虫口密度、种群数量得到控制,危害逐步降低[1]。3.2.2桦树高山毛顶蛾。根据高山毛顶蛾3年1代规律,4月底至5月初为成虫羽化高峰期,因每年气候不同,高峰期会有前后日期起伏。监测最佳时间为上午9时~下午5点太阳暖和时段,也是成虫羽化最集中时段,如发现有成虫杨飞便可进行防控。高山毛顶蛾防控主要分两个阶段,4月底至5月初成虫羽化期,通过苦参碱和柴油配比进行喷烟防控,以灭杀杨飞的成虫为主。5月底至6月初,高山毛顶蛾幼虫在侵害叶片时采用渗透剂和苦参碱配比进行喷雾防控,主要通过渗透剂作用将苦参碱药液渗入叶肉,达到灭杀幼虫的目的。3.2.3云杉锈病。云杉锈病监测主要在5月下旬6月初,观察云杉针叶处是否有淡黄色段斑,不同林分因子、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树势寄主抗病性有显著差异,通过这一现象对病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进行详细的实地监测踏查,掌握有无病害发生[2]。防控措施主要以喷粉防控为主,药剂采用三唑酮,在晴朗无风的早晨或傍晚用三唑酮和滑石粉混合进行喷粉防控。

4仙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建议

4.1完善建设体系

根据国家投资资金,合理设计实施方案,完善场、站、点三级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引进先进监测设备、仪器、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设备,技术更新,充分发挥基层森防部门及技术员的主导作用。

4.2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技术员培训,开展有计划、有针对地专业培训,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不断趋于向健康发展的林业生态事业。引进先进防控技术、科学防控方法,应用新型防控器械,使用安全有效的防控药品,使技术员熟练掌握防控专业技能,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效能。增强当地居民的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的意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法及防控技术的宣传,使当地居民参与到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事业中来,更加便利于我们的工作,更能够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健全人员激励机制。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作责任制,对各级监测防控工作技术员制定合理的工作数量和工作目标及工作质量考核机制,责任到人,上下联动,从而带动技术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3推广应用监测防控新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林业生态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为提高监测防控能力,可使用如传感技术、遥感技术、“3S”技术等监测技术,实现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结束语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是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相关部门、机构、企业和个人全面参与,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技术员专业素质、器械设备更新,提高监测预报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促进林业生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仙米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建设工作在整个门源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保护好仙米林区内森林的生态安全也是每一位基层林业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胜俊.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2(9):185.

生物监测范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8

对2009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呼吸道感染位于我院医院感染病例部位的首位,占总感染病例82.81%,是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因此,2010年1月对全院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供氧系统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备用湿化液进行监测分析,以探讨预防与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对策,通过落实改进措施,2010年度呼吸道感染率较2009年下降16.5%,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对全院临床19个科室供氧系统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备用湿化液及使用中湿化液,采集样本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共采集样本137份。

方法:①湿化瓶内表面采样: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消毒后效期内的氧气湿化瓶内表面由底至瓶口旋转涂擦,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②湿化液采样:用无菌吸管吸取湿化液1.0~5.0ml,加入无菌试管立即送检;湿化瓶内表面采样与湿化液采样标本均采用倾注法检测,进行菌落计数及致病菌检测。

结 果

消毒后湿化瓶内表面与湿化液均无致病菌生长;湿化瓶采样80份,其中20份菌落数超标;湿化液为我院蒸馏设备生产的蒸馏水,采样57份,其中1份存放24小时内无菌生长,余56份存放时间48~72小时,菌落数均严重超标。

对策:①氧气湿化器和湿化瓶内必须装无菌蒸馏水,连同配备的导管每24小时要消毒更换。②凡接触患者黏膜的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进行灭菌,至少要达到高水平消毒。③雾化器每用完1次要进行终末消毒,波纹管及药杯最好每人1套,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④吸引装置引流管最好采用一次性,使用中引流瓶及时倾倒引流液,用后要进行终末消毒。⑤终末消毒后的各种引流管及瓶干燥封闭保存备用,并注明消毒日期及失效期,有效期1周。⑥消毒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一过,即应重新消毒灭菌。⑦气管切开治疗用物保持无菌,每天更换,吸痰每次1个无菌吸痰管。

关于无菌水,结合实际,制备的蒸馏水经检测,达不到无菌要求,经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讨论,立即购进无菌注射水500ml/瓶,有效期2年,按无菌溶媒管理,立即投入临床使用。

讨 论

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在我国发病率属第1位,医院肺炎的病死率在国内国外都是很高的,经临床研究,下呼吸道感染方式主要途径之一即是吸入性,因此要做好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储存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

呼吸治疗装置很多,包括呼吸机、呼吸管道、湿化瓶、氧气面罩、麻醉设备、吸痰设备、纤维支气管镜、雾化器、气管插管等,多为可重复使用的仪器及设备,应严格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减少避免因仪器设备和用品的污染所造成的呼吸道感染。

湿化液应使用按药典标准生产的医用灭菌水。医用灭菌水有很多优点,它包装密闭,便于贮存和运输,有效期长,灭菌质量可靠,操作过程无污染环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