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用技术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1
关键词:恰当;技术设计;教学理念;教育规律;技术素养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但是,也有些不能正确理解“案例分析”的作用,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的现象,或者是案例运用不当,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规律,反而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苏教版的教材中两处案例有些疑惑,今天写出来和各位专家及同仁进行交流。
第一处在第三章的设计原则的实用原则中,引用了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的一段话(教材第59页)“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本意是想加深对实用性的理解。但我觉得这段话语运用在这里不太合适。首先,“卮”是什么?是古代盛酒的器皿,如果漏了就不能盛酒,发挥不了它的作用,丢弃不就行了吗?可是这个“卮”是“玉”做的啊!“至贵而无当”,怎舍得丢弃呢?在这里讲实用原则还勉强说得过去,那下面的经济原则怎么办?其次,“玉卮”只能是古代皇室显贵家族用的东西,老百姓如何用得起?如果是值“千金之玉卮”的话,可能就成了人们的艺术收藏品了,不应属技术设计范畴。第三,设计玉卮之初是考虑了它的实用性的,但不能说设计时没有遵守实用原则,只是后来碰了摔了才漏的,那任何技术产品如果损坏了肯定不能使用,这是人人都懂的事实。所以。我认为,引用该语有悖于教学大纲,“本教科书涉及的设计侧重于技术产品的设计”(引用教材第27页语句)。其实讲授实用原则学生也容易理解,生活中的案例很多,“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教材第15页语句)。在这里有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给学生讲到的,就是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某些技术失去了它原有的实用价值,例如BP技术的产物BP机,但不能说它没有遵守设计的实用原则。
第二处在第三章的道德原则中,案例分析“给瓜子美容”(教材第63页)。这也能算做设计吗?那诸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炸破皮的西瓜、粗大的黄瓜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我认为在技术设计中运用这样的案例不太恰当。我觉得以计算机病毒的设计为案例来加深对道德原则的理解比较好,其设计的目的就是不道德的。还有,抄袭别人的技术也属于不道德的,如,在苹果公司还没有推出新品上市时,仿iPhone 5版手机竟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这明显就是偷窃苹果公司的技术,严重违反了设计的道德原则。
我在这两个原则的讲解过程中运用了这样的案例,觉得还比较合适。这是我的一点拙见,写出来和各位专家、同仁交流,恳请各位批评指正,一起共勉,使通用技术教学更加完善,更加完美。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2
关键词:交通安全;自动化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U6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29-01
进入21世纪之后,无论是展开城市规划建设工程还是城市交通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城市轨道交通。这就需要借助自动化技术,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和技术,实现城市交通的安全管理,并促使城市交通安全体系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1 交通安全中自动化技术概述
1.1 特点
在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在车站系统中,可以通过构建网络监控机制的方式建立可靠管理站点和监控中心,实现全线网络覆盖点的监控与管理。网络监控机制的中央站点和车站网络中心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建立。在轨道交通监控系统中,利用分层分布计算机网络建立监控体系,可以大大提高监控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骨干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设计中考虑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在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中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监控网络的自动化水平[1]。
1.2 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分布广泛。对于交通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大多采用传统的操作方法。这种操作与管理方式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引入现代化自动技术,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因此在交通安全管理中引入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
(1)提高交通设备操作和管理效率。在城市交通线的检测系统中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成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监控作用,实现实时检测和监控的目的,从而提高交通管理效率。(2)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发生。将现代自动化技术引入城市交通的各个部门和网络监控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提高任务完成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城市交通拥堵,为进一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供保障。
2 自动化技术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2.1 自动驾驶技术
城市进程的加快,对汽车的需求逐渐增加,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未来车辆的发展方向。在自动驾驶技术中,GPS导航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导航定位获取车辆道路行驶信息,或者通过电子地图和软件检索等方式规划车辆道路行驶路径、判断行驶方向等。最终使车辆到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定位技术也是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又一重要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定位列车和控制列车轨道位置的方式实现。其过程为:首先,发送列车信号。其次,列车的一端可以接收完整信号表明在信号发射期间没有列车通过。列车的另一端不能接收完整信号表明信号发射期间有列车通过。由此可见,通过分析信号信息,可以完成列车的定位与检测任务,并实现提升列车自动化驾驭水平的目的[3]。
2.2 自动监控技术
将现代自动监控技术引入城市交通安全系统中,可以实现对固定设备的实时监控。硬件系统、软件设备是自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自动监控系统中的采集卡和计算机是硬件设备,图形处理软件是软件设备。无论是完成车辆行驶信息的采集工作还是交通路线的监控工作,都可以通过连接中央处理器与站点分系统之间的方式得以实现,从而对整个交通线路进行实时检测。现代自动监控技术在交通安全体系中的作用是交通设备的状态检测、火警预测等。从而进一步保障城市交通体系和线路监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3 现代通信技术
交通安全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实现主要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通讯设备。通过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交通讯息的共享、交通线路的计算等等。将现代通信技术引入交通安全体系中,可以加强各个城市交通站点的联系与沟通,并实现城市交通线路网点的综合管理与检测。如此一来,无论是管理乘客信息还是优化交通系统结构,都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促使城市交通系统实现高效管理[4]。
3 结语
交通安全管理是城市划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城市交通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将现代通信技术、自动驾驭技术和自动监控技术引入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中,可以提高交通轨道的管理效率,并实现全国各个城市交通网点的实时监控,不仅能够节约人力,还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使管理模式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纪文莉,洪翔,潘志福,等.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S1):39-43.
[2]刘运明,马全明,陈大勇,等.D-In 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变形监测领域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14(04):62-66.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3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徐鹏展、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功臣、中交集团科技部总经理王武勤、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志明、党委书记陈韬等领导,以及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宇通集团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启动会并致辞。
实验室建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突发交通安全事件日趋频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公共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危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监管和应急保障,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保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为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按照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的共同组织和指导下,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牵头,与水规院及各理事单位一道,于2012年启动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和筹备工作,并于当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的批复。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成立,是我国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国掌握交通安全应急核心技术,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启动会上,庞松司长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水规院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提出了要求:要从安全应急建设发展需求出发,加强新型信息技术在交通安全应急中的应用研究;要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订等,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提高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不仅取决于实验装备硬实力,也取决于科研活动组织、管理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等软实力;要进一步发挥各理事单位的业务优势,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工作思路,加强研究队伍、管理模式、设备与环境等建设,凝聚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水规院实验室的独特行业优势
水规院实验室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行业优势。会上,张志明介绍了水规院科技创新总体情况。水规院是中国第一家水运勘察设计院,历经60载风雨的发展,已形成纵横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业务结构,业务横向覆盖水运、信息、铁路、建筑四大行业,纵向涉及高端咨询、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等全过程,足迹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业务类型最齐全、专业结构完整的综合交通与城市规划设计院,拥有中交水规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交铁道院与中交建筑院四大行业品牌。
水规院一直坚持科技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目前,水规院已经拥有一个交通运输部认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智能港航协同创新平台和一个中交集团的研发中心。近几年,水规院相继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课题、科技支撑项目和省部级重大科研和攻关项目50多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70多项。2009-2013年,水规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海上应急搜救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合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国家航海学会特等奖,并已在中国海上搜救和人命救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为水规院实验室后期开展相关科技攻关、关键技术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水规院实验室的成立对提高水规院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人才培养以及全面落实中国交建"五商中交"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水规院实验室下一步工作规划
水规院实验室是水规院拥有交通运输部认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智能港航协同创新平台》和中国交建《综合交通虚拟仿真研发中心(港口和城市)》之后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对提高水规院科研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人才培养以及全面落实中国交建"五商中交"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张志明院长表示,水规院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理事单位,对能够承担这一任务感到荣幸又觉得责任重大,将继续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应用优势,从安全应急建设发展需求出发,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制订等工作,为加快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我国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凝聚培养产业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提高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贡献力量。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4
关键词:联通;软交换技术;应用;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099-01
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必须要提高通信网络技术。在联通通信网络中运用软交换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通信网络的网络结构,提高网络容量。因此,必须要使软交换技术在联通通信网络中更好的应用,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
一、联通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一)软交换技术对联通核心网的业务和功能的有效分析。联通传统交换设备完成的业务和功能,同时也可以由软交换技术进行完成。联通通信网络主要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这两个大的业务系统。基本业务主要是承载业务和电信业务,承载业务主要是对用户提高接入点间信号的传输功能;电信业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完整能力的通信业务。在提供基本业务时,必须要保证补充业务与其一起运行,补充业务主要是改进和补充承载业务和电信业务。
(二)软交换技术在联通2G核心网中的应用。联通2G核心网主要是利用软交换技术作为其主要的关口局、端局和汇接局等设备。软交换技术中所具备的分层网功能可以在2G核心网中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成为分布式2G核心网络。分布式2G网络主要是对联通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能够使通信网络各个系统进行连接和互通。在分布式2G网络中,其中的MGW和MSC Server可以拉远设置,能够改善传统组网中的缺陷。
(三)软交换技术在联通3G核心网中的应用。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软交换技术和IP技术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3G核心网中的核心网部分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通常都是由网络结构和演进以此作为3G核心网的发展。
软交换技术在联通IP多媒体领域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网关、呼叫控制服务器、媒体网关控制服务器等。
二、联通软交换技术的实施方案
(一)对联通通信网络中的媒体网关的承载连接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利用媒体网关控制器对媒体网关MG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媒体网关的承载连接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必须要将呼叫逻辑系统从媒体网关中进行有效地分离,利用控制媒体网关系统代替媒体格式的转换功能,却要排除呼叫控制功能。
(二)呼叫控制主要的过程是建立、连接和中止。呼叫控制中的会话启动,主要利用IP网对网络双方或者是多方进行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主要是在利用软交换技术时对联通通信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信息交互。软交换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制定一定的控制体系结构的核心协议,这个协议可以有效的适用在联通通信网络中的多媒体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等。
在NGN软交换系统中与其它的软交换系统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后,可以将它们呼叫控制功能进行全面的实现。首先只需要建立一个基本呼叫、两个请求消息以及一个响应消息。便于对它们进行实现和调整,同时也很容易进行管理。其次,在分布式网络结构中有着极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具备着较为简单清晰的网络结构。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扩展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影响联通通信网络的运行,也可以相应的提高联通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定位功能。
(三)多媒体通信主要是利用网络以此提供有效的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在多媒体通信中呼叫控制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的将点到点的媒体会话和多点媒体会议进行建立。但是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同时也很复杂,没有较好的扩展性。
(四)信令传输控制。信令传输控制主要是在IP网络上进行PSTN信令的传送,可以提高联通网信令中在IP网络中传输的可靠性以及时效性,确保电路交换网络的信令在IP网络中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在信令传输控制中的流控制传输主要是在IP网络上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信令传输控制主要是利用分组交换的软交换体系,为信令传输提供业务。
(五)集合信道独立调用控制器与承载没有关系的呼叫控制。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可以保证呼叫控制信令站在各种网络上承载,能够确保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集合通道独立调用控制器可以支持宽带主骨干上的窄带服务,而且不会对网络与终端服务之间的接口产生干扰。
(六)全连通组网。全连通组网可以运用在小型软交换系统中,可以对联通用户进行快速及时的定位,同时也可以对联通通信网络进行扩展和协议互通。全连通组网中的每一个软交换服务器,通过网络使得软交换服务器相互连通。互通软交换层可以对外部不同网络提供不同的功能。这样可以不会出现太多的连接点,也使得原有的内部网络结构和内部网络结构不会发现变化,也确保了信息的安全。
联通软交换技术的应用,首先必须要对联通核心网的业务和功能的有效分析,软交换技术在联通2G核心网中的有效利用以及在联通3G核心网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联通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时效性。在实施方案中,对联通通信网络中的媒体网关的承载连接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对呼叫控制、多媒体通信、集合通道以及全连通组网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联通软交换技术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赵美玲.软交换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3,25(02):56-58.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5
一、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原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案例构建要和课标统一,需符合通用技术的特点,在通用技术课标的指导下开发教学案例,选用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要具有启发性原则,预留出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要具有趣味性原则,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拉近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考虑学校地域、城乡特点。四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方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通用技术教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就需要思考,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精选好案例,以案例为线索,创设情境,提问激趣,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完成作品的开发与设计。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创设学习案例。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技术、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子,就有利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案例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到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实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心身投入技术课堂。比如在讲授《技术的价值》时,就选择了“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的这个案例,让学生试着联系生活的实际,说一说最近10年来自己家里和路上的灯的变化情况,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畅想未来高科技的灯是什么样子。正是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案例,为通用技术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技术、设计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主进入学习探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2)要适当加入地方特色,利用已有的资源形成教学案例
通用技术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已有的教学硬件,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载体和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进行《结构与设计》教学时,引用綦江彩虹桥事件这个案例,请学生讨论它垮塌的原因。用本地特色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生活情景为接口,让学生感觉技术就在身边。
(3)教师精心准备,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通用技术要求的规范,准备相应的器材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去感悟、体验和探究。比如在进行《设计的基础》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设计相框”为例,来说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由于相框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件产品,因此学生很轻松的就进入了自主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内容
在通用技术的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教研组老师讨论、不同教师、班级教学的同课异构,以及学生的调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体系。本体系把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所学的通用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把理论的内容充分溶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作模块的学习,来完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中高一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相框的制作》、《广告灯笼制作》和《桥的制作》,而高二考虑到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就只有《家用控制电路的安装》和《机器人自动控制》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课堂教学内容部分,这部分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技术的学习,体现每一堂课的流程;第二部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内容部分,该部分内容是对每堂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主要包括该堂课的部分案例、技术要点、创新思维培养等内容。
四、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的教学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特征的课程,教学必须符合课程特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我们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1.集体面授+自学。五大教学模块的每个自主教学案例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便于集体面授,而第二部分便于学生自学,如果课堂时间不足,教师集体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一般过程、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常规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提高通用技术的素养。集体面授+自学,不仅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且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意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基础和技术语言基础。
2.小组活动。由于学生识知层次不一样,学校的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可以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团队活动,不仅提高了创意设计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沟通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6
【关键词】视频检测技术;交通安全;应用
随着智能化视频技术的综合运用不断升级,智能视频模式主要是从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始的,这种技术在通过图像增强功能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目标分析与背景运用的基础上,形成目标特征信息与预先设置模板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对比,形成一种自动识别的功能模式。在当前的交通安全管理中,通过这种视频检测技术的运用,可以从交通管理中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获取相关的重点信息,并对历史视频中的时间、地点以及语义特征进行智能化的搜索功能实现。
1 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系统基本架构
1.1 前端嵌入式部署模式
在智能视频检测技术的运用中,要形成智能分析的功能效果,要从多种功能模式进行分析。其中,在智能分析功能模块的形成中,要对前端嵌入式部署模式进行技术开发,在共享摄像图像处理芯片以及专用高性能的DSp分析引擎的作用下,从而实现对异常现象目标、行为、事件的有效分析。在这种部署模式中,可以打破传统的限制模式,不受到传输环节的相关影响,具有一定的后台储层能力,并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方式实现对原始图像的职能解读,具有高性能、针对性强的特点,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当然,在这种方式的运用中,前段系统的处理压力相对较大,对于前端设备集成散热工艺与稳定性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会受到相关环境的影响,要注重子啊运用中的相关环境因素。
1.2 后台服务器部署模式
在视频检测技术中,后台服务器的部署模式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主要就是在安防监控中心专用服务器的综合处理过程中,形成专用客户端的有效管理模式,形成一种智能分析的效果运用,这种后台服务器部署模式,能有效解决前段处理中能力不够的不足点,形成强大的的后台处理功能,能有效的实现对目标、行为、语义等多方面的职能分析。同时,将这种系统与其他专业应用系统全面融合,拓宽整个职能分析应用的范围,可以有效的形成职能分析引擎后台的环境保证模式,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助于智能化系统功能的软件升级,增强系统的运行功能。
2 视频检测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解析
2.1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检测技术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视频图像分析功能与识别技术成为了智能化系统处理功能中的主要因素,在交通安全管理中,通过交通检测算法的技术运用,形成对特定场景的运用分析,并实现对目标检测技术的效能提升。在交通车辆视频图像的处理功能中,具有相应的特点与运用方式。一是将交通车辆作为唯一的运动物体,通过对车辆运动的职能效果分析,形成视频数据的统计。二是在车辆运动与车道平行系统的形成中,也不会出现有并道的现象,这样,可以减少对整个交通系统的清晰化管理。三是在交通运行中,与道路方向平行的白色分道线上,分道线间距固定,就能形成相应的技术控制,这种技术控制的综合效果,能具有强大的视频处理功能。四是路面的平均灰度反映出车辆运行中的综合光照条件,对于视频图像功能的综合处理能起到良好的带动性。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通过视频检测摄像头的处理功能,对车辆交通运行中的目标进行相应的图像输入,并对输入目标图像进行采集卡的数字化转化,从而可以在计算机操作中形成数字图像的综合处理功能。在进行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影响图像整体质量的不利信号,可以在进行数字图像处理之前进行滤波除噪处理,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进行图像的分割与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对目标图像的有效监测与目标跟踪。
2.2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检测方法
在视频检测技术的智能化运用中,基于视频的车辆交通检测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形成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有知识型、运动型、立体视觉型、像素强度型等四种有效的处理方式。一是通过知识的方法运用,可以形成对车辆相关要素的数据掌握,主要就是包括在形状、颜色、车型等信息的处理,并对道路运行中的路况以及阴影现象等常识信息进行检测。这种知识型的方式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并且在编程处理中,需要估计多个经验阈值,这样,可以形成对车辆在长度、宽度以及相应因素的阈值处理,将这些经验值作为评价整体性能的有效因素。二是运动型的检测方式,就是通过图像序列之间存在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预先设置与检测,可以采用光流法的处理方式,对检测出来的独立的目标,在没有预知任何场景信息的过程中,适用摄像机的移动处理模式,这种过程中就会能对一些复杂的运动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形成相应的系统处理。三是像素强度型的技术检测方式,主要就是采用时间差分法与背景差分法的运用,通过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的检测技术,形成对图像处理中相邻各帧之间的像素强度对比,这种非零像素的处理过程中,形成动态变化的环境功能处理模式,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技术处理模型,这种方式方便简单,及时性相对较好,对于运动中的目标能形成数据图像的精准检测,对于不平坦的弯路或者弯道较多的路况,可以形成有效的检测处理。
2.3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运动目标
在智能交通安全的系统管理中,通过视频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图像综合处理的运用。这种方式具备有丰富的原始数据,对于相邻各个帧之间的相似性,可以形成及时域上的动态化图像功能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在运动目标中的检测、分割以及识别效果,并增强整个技术处理的有效性。在静态图像的对比中,图像的整个序列可以形成对运动信息的获取,因此,这种运动目标的提取与数据分析,是当前图像序列处理与视频检测的关键点。在运动目标的的检测过程中,要形成系统功能的综合实现,从而实现在整个系统管理中的目标跟踪、识别的运用效果。在正确的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目标偏差,在这种过程中,要对目标检测的前景目标形成背景分析,可以形成静态模式下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运动模式下的目标检测功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控制。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当系统上电之后,分别对单片机的GPIO、D/A转换以及LCD1602进行初始化操作,并且对DAC0832赋初值0, DAC0832转换的电流信号经运放OP07后变成电压信号,从而使调整管截止。单片机与LCD界面的实现人机操作界面,可显示本课题具体要求,电压输出状态以及预置电压等界面。
程序设计思路框图
3.2 系统软件执行流程
系统程序分为三部分,分别为LCD液晶程序、D/A转换程序、主程序,在这三部分程序中,主程序起主导作用,负责与各个子程序的接口和检测,并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和数据输出。当程序开始执行时,系统对LCD液晶程序和D/A转换程序中相对应的接口进行初始化,并且不断的检测键盘模块。键盘模块由四个独立按键组成,分别接在P2口中的P2.0、P2.2、P2.4、P2.5,对应的按键名称分别为key1、key2、key3、key4。主控器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相对应的GPIO的电平则被拉低,主控器立即记录GPIO的状态并执行相对应的程序。
4 结语
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控制,形成智能化控制处理与分析,对各个系统软件与整个功能平台的创新运用,可以形成智能化综合水平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增强整个图像传输处理功能,在具体过程中,可以形成全方位的职能分析,对于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将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旺新,张雪,黄卫.交通视频图像的多尺度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J].土木工程学报,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