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1

一、指导思想:

2021年9月12日至18日为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进一步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促进我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断深入,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

三、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推普周活动,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组织领导,落实管理

推普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包括推普周的组织、宣传发动、计划安排、监督实施、检查评估。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教室黑板报、宣传栏的宣传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张贴推普口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请讲普通话”等推普宣传标语,利用黑板报推出推普专题栏目,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表国旗下讲话,做好推普周宣传。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推普周活动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的作用,推普周期间加大对全校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检查力度,将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和优秀班集体的基本条件。

(2)开展推普实践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号召学生向家长宣传推普知识。利用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宣传推广普通话,要求家长在家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营造规范的.语言环境,督促孩子坚持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

(3)结合推普周深入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利用课间谈话再次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主题班会,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感,提升道德修养,养成道德好习惯。

(4)聘请学生建立推普联络小组,每班选派一名普通话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联络员,召开联络会议,监督检查全校师生用语用字的规范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督促老师、同学使用普通话,规范教学语言,培养学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3.教师活动安排

利用周前会议,组织教师学习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关于教师要讲普通话的规定和要求,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增强全校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4.学生活动安排

(1)一次国旗下讲话。

利用周一升国旗的时机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演讲,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2)一个主题班会。

三至六年级利用班会时间召开“推广普通话,校园盛开文明花”主题班会。(各年级组及班主任落实人员进行主题活动,确保活动正常开展。内容可以是讲故事比赛、诗朗诵等。)

(3)一次主题黑板报评比。

一二年级以“中国娃说普通话”为主题,三至六年级围绕“爱我母语,爱我中华”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进行集中评比。

(4)开展“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朗读比赛

各班在班级开展“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朗读活动,低年级以短小精干的诗歌为主,中高年级以歌颂祖国百年华诞演讲为主。各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校级比赛。

学校号召学生做个有心人,争当社会用字小医生,发现板报、宣传橱窗上有不规范的字及时向老师指出,在街面上发现有不规范的字及时向有关部门指出。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希望各年级、各班级要重视并开展好推普周活动,要把此项活动作为学校九月份的中心工作来抓。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2

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全社会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人类社会文明、为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主要工作安排

1.充分发挥校园的宣传功能,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2.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校园广播宣传学习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文件,领会精神,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普通话,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不断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能力,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3.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及教辅人员普通话水平达标的培训和测试。

4.继续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创办不同特色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养。进一步规范校园用字、用语,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写字读书比赛,普通话使用标准率进一步提高。

5.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以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举办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能力为主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局的艺术节比赛、知识竞赛等项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在每学期中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读革命史书,学革命先烈,讲革命故事”普通话讲故事比赛、 “我说身边文明事,我说身边文明人”普通话演讲比赛、诚信故事比赛等活动。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

二、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实施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将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制定了专项的培训计划,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定期举行汇报总结,针对发现问题,共商共议,及时解决,另外,在教职工考核制度中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师的普通话达标与评聘相结合,即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从而进一步完善校、班二级管理网络体系,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贯彻“三纳入一渗透”,增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三纳入一渗透”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水平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德、智、体、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纳入教学基本功: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我校重视教师语文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将教职工语言文字培训列入校本培训计划。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过程培训,突出教师培训的“四性”:全员性、参与性、实践性、全程性,提高全体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加大个别帮扶力度,重点搞好个别教师的语言培训工作,帮助未达标教师尽快达标。组织全校教师的硬笔书法大赛,选拔优秀作品进行展评等。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3

林毅夫:对于银行业,国家不能没有监管。银行如果发生危机,带来的可能就是系统性的危机。另外,银行贷出去的钱是广大储户的钱,而不是银行自己的钱,银行本身也是者,也有道德风险的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银行业是一定要监管的。比如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80年代金融自由化以后,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监管,认为市场就能够解决金融监管的问题,但实际上后来发现,华尔街的金融家追求的是他自身的利益。

就我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监管而言,我觉得目前在监管方面可以改进准入机制。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之所以必须要有现有的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我猜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在监管地区性中小银行方面经验不足,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后,可以兼负起监管的事。我想这对于银监会来讲是合理的,但是对于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来讲是不合理的。

商业银行之所以不愿意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就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股东,如果地区性中小银行赚钱了,商业银行只获利20%,但如果亏钱了,就要全部负责。如果从拓展地区性客户来讲,商业银行宁可自己设立支行,也不愿作为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我觉得,地区性中小银行要发展得快一些,应该有合理的民间资本介入。

先进的不一定适合 传统的不一定淘汰

《中关村》:发达国家有很多金融改革的经验,您认为我们在金融改革的时候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经验?

林毅夫:我们在推行金融改革的时候切记一点,不要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先进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规模、风险特性、产业特性、技术特性等都跟发展中国家不一样。不管是哪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先了解清楚实体经济的特性是什么,然后再讲现有制度的安排,或者新的创新能不能跟需求特性配合,不见得越先进的模式就越好。我最近提倡的新结构经济学,里面也谈到了一些金融安排,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它的产业和资金规模都是不一样的,技术的成熟度跟产品的成熟特性是不一样的,所以金融安排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比如说地区性中小银行过去被认为是落后的、保守的,是应该淘汰的,但实际上,现阶段它确实又是最合适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安排。

(本文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先生在2014年3月19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的“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上的演讲及答记者问内容整理)

前些日子,临汾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许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作《中华通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下称《通韵》)。这是“平水韵”790年后的今天,平水(临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

无诗不韵 无韵不诗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辙押韵是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

诗必有韵,无韵不成诗,诚如《中华通韵》所言:“韵乃诗之门槛”。远在“诗”“歌”“韵”“律”概念尚未建立的时候,民间就有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等数不清的多个时期多种方言的悦耳说唱。后来人们把其中造成悦耳的句尾称作“韵”,说出来的称作“诗”,唱出来的称作“歌”,奏乐及唱歌时伴奏要遵循的规矩称作“律”,从而最初建立了以上四个概念。把民间的诗、歌搜集删选出305首并各冠以《击壤歌》等不同名称,最后文字化到同一本书里,就诞生了《诗》(在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遂改名《诗经》)。由此可见,诗与韵“相生相伴,共名共实”(《中华通韵》语),所说不谬!人们看到的天空火球是太阳,感到的火球温暖是阳光。诗与韵的关系,恰如太阳与阳光的关系,两不分离。“无韵之诗”的说法,正如“无光之日”一样不妥!于是,最新几版《现代汉语词典》把“诗”定位成了“有节奏、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华通韵》序言说,自近体诗勃兴以来,“诗非诗,以音韵格律判;好不好,以意境神采胜”,我很赞成这一观点。其意是说,近体诗的技术门槛是音韵格律,否则不称其为近体诗;近体诗的艺术水平在意境神采,低则不能称其为好近体诗。如果撤掉格律门槛,保留音韵门槛,也就成了对一般概念上的诗的技术要求――规矩。匠人以规矩画圆方,诗人以韵做诗,二者本同一理。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是说人的情感倾向等在心为志,诗能表达心中之志。诗人做诗言志时,案头或心头的韵书便是诗人的工具书。因此说,韵是诗人的言志之器。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说诗居文之首,那么我们可以说,韵成诗之功。

“平水韵”出非同凡响

有韵即有韵书。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汉语韵书起源于汉末,相传最早的韵书是魏代李登的《声类》,尔后历朝历代均有著述。这是因为“韵书追语音而生”(《中华通韵》语)。

历史到了南宋,金人于公元1127年入主中原,之后百年间,中原诗人和科举用韵一直沿用北宋时期的旧韵――《大宋重修广韵》(206韵)或者其修订版本《集韵》、《礼部韵略》。这些都是非常照顾中原尤其金都汴梁地区语音的韵书,对金大都以北地方语音的兼容度很低。一方面因为基础语音上的先天偏颇,一方面因为百年来的语音渐变的累积(称作历史音变),上述旧韵与当时语音的隔阂日渐加深,这就使得平水人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简称“平水韵”)应运而生。他利用图书馆员的职业之便,参阅了几代旧韵书,如《切韵》(193韵)、《唐韵》(195韵)、《大宋重修广韵》等,汲取了修韵的方法营养;又深入研究和总结了唐人,尤其是河南籍诗人杜甫的用韵规律,这意味着仍选中原语音为基础语音;还研究了当时北方尤其北京籍诗人刘瞻等的用韵规律,这意味着增大了对金大都方言的兼容度;还把南方如绍兴诗人陆游传到北方金地的诗词进行了研究,这意味着或多或少兼顾到了南方方言。可以说,任何旧韵书都不如“平水韵”兼顾的语音如此广泛。于是,此书面世不久便被定为官韵,成为金代后期乃至元、明、清多代科考的法定标准韵书。直到普通话推广的早期,“平水韵”依然坚挺。可见,“平水韵”为文明诗国的繁荣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勋。

诚然,从《隋切韵》、《唐韵》、《宋广韵》到《平水韵》的“纵向发展”,到了“平水韵”这一代的确出现了按照韵文种类“横向分家”的现象。戏曲界首先逃离“平水韵”而分家,由周德清在元泰定元年修成《中原音韵》,这是因为北曲艺人要凭唱曲过活,一旦声韵失谐,生计必然受损,所以不得不分家。之后清代的词界逃离,从而修成《词林正韵》(其实基于“平水韵”的通押规则),民国时期的京剧界逃离从而修成《十三辙》。情况大同小异,根子皆在变化了的语音。

语音一统 旧韵渐衰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广普通话,史无前例的全国语音大统一的局面出现了。统一语音跟统一音韵,此二者本该是联动工程。然而,我国推广普通话几十年至今,既以诗国为傲,又无统一诗韵。旧的韵书无人问津,新的韵书不能服众,徒唤奈何!这境况,唐后仅此一回。诗人面对旧韵之衰和新韵之憾,莫衷一是,做诗时也就平添了一份纠结,很不利于诗词事业的发展,犹如残规画圆,画而不圆。这道理,人人都懂。设身处地想一想,几十年来有多少诗人的多少信心和才思因此而化为乌有?这猜问,让人心乱。于是,精品诗词歌赋创作疲软,精神正能量传播不畅,主流价值观形成乏力,就多了一种原因。这逻辑,前因小后果大。上述四“这”,使人生忧。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对于普通话,任何一本好的韵书的基础语音无论能覆盖、兼顾多大区域,而在本质上都是方言,“平水韵”也是这样。“平水韵”原本具有的广泛兼容性的优良品质,在普通话面前反而成了致命缺点。其次,从注音方法上讲,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较之反切注音是一次极大飞跃,必然使得流行了一千七八百年的反切注音法老韵书大受冷落(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新诗歌取代旧诗体,作者在韵律方面可以不受约束,只是凭自己的韵感自由创作。

1957年元月,主席在与诗人臧克家谈诗时曾提议:“搞一本新诗韵――专为写新诗用的较宽的韵书。”这里的“较宽”,应是相对于“平水韵”(106韵)、“中原音韵”(19韵部)的较宽,应是符合当前新诗写作实际状况的较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的遗愿至今仍未成为现实:“较宽”的韵书也“较多”,但能够像“平水韵”那样世所公认、奉为圭臬者迄未有矣!

破茧而生 或领

许俊梁先生的《中华通韵》着实叫我眼前一亮!

《通韵》以普通话为基础,共列出13个韵部;各韵部分阴阳上去4个声调;字表共收录汉字10520个,是迄今韵书收录最多者;各韵部的用韵举例则是对以往作品的按韵分类,起到枚举佐证作用;其中,《中华通韵的划韵原理及标准》一节,是其严谨理论成果的集中展现。

《通韵》的创新之处,每每可见。《通韵》在研究声韵史的基础上,首度系统地指明和揭示了自古至今韵书的发展台阶与规律;首创了韵书充分论证和广泛枚举这一严谨的著作方法及范例;首创了基于普通话的严密的划韵理论及标准,从而以空前简约的13个韵部面世(其中有4个全新韵部);首创了韵纽与注音合二为一的体例;首度提出一本好韵书应具备的条件;首度向各种韵文及对联创作提供普通话韵律支持等等。上述六“首”,堪当其新。

《通韵》首度提出了一本好韵书应具备四个要件。“韵书可称科学合理者,当具四有:一有通行的语音支持;二有和谐的效果表现;三有清晰的原理体系;四有可逆的划韵标准。”我翻阅过一些韵书,觉得它们均不同时具备这四个要件。《通韵》则不然,立言立行,独善其学,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韵书。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诗词歌赋创作队伍的文学素养并不低,所缺者仅仅是统一的韵书。也就是说,韵文创作的艺术基础已经具备,技术阀门尚未打开。我认为,旧韵荣退,《通韵》荣登,应是诗词乃至韵文复兴的技术阀门。我工作、生活在尧都平水,十多年来以平水为傲、为亲,也试着用“平水韵”写了一些不成熟的诗词,平水情怀不言而喻。如果普通话尚未普及,我敢说“平水韵”仍会独步诗坛。然而,普通话时代呼唤新韵,平水韵及所有以方言为基础的旧韵,到了佩带着赫赫文化勋章光荣退出现实诗坛的时候了(在学坛,这些旧韵还能为语言学专家找回古音起到作用)。

为了诗国的韵文事业及国民教化大局,应当由普通话支持、效果和谐、原理清晰、标准可逆的《通韵》取而代之。这也巧合地或说戏剧化地实现了“平水人的平水韵”与“平水人的中华通韵”的历史接。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4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1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迎国庆颂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一:组织各年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活动二:“祖国在我心中”。为了提高我校学生了解、使用地图的能力,自觉维护国家版图的尊严,要求每个班张贴标准的中国地图,老师上好一堂关于国家版图知识的主题班会教育课。

 

活动三:低年级国歌班班唱。本周利用音乐课和综合实践课时间各班统一唱国歌,以宏壮的歌声迎接国庆。

 

活动四:中年级书画赛。本周请美术老师举行看祖国变化书画赛,优秀作品在橱窗展览。

 

活动五:高年级颂祖国征文。国庆期间走亲访友,了解祖国的日新月异,举行颂祖国征文比赛,获奖的文章将被“红领巾广播站”录用。

 

希望学生通过对活动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2

 

一、活动主题

 

金秋十月礼惠全城

 

二、活动时间

 

20__年9月20日——10月10日

 

三、活动目的

 

1、以国庆节为契机,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提高知名度;

 

2、挖掘潜在客户,尽力留住浏览过__店的客户,提高店铺知名度。

 

3、利用国庆节流量大优势进行促销,留住大客户,实现老顾客营销。

 

四、活动内容

 

1、全场耗材5折疯抢

 

新风机高效过滤器、粗效滤芯、净化机耗材活性碳片、初效滤芯(SC125、SC250、SC500)

 

2、满200元包邮

 

单笔订单满200元,即可享受包邮优惠

 

3、每日前5名

 

每单赠送远大鼠标垫一个,3M防霾口罩一只

 

4.购机五重豪礼:

 

礼包1:购机有惊喜,凡购买远大空气净化机、远大新风机任一型号,都有惊喜大礼包,请详询客服。

 

礼包2:凡购买远大任何型号净化机,每台赠送1年相应型号的活性碳片;

 

礼包3:凡购买远大任何型号净化机,赠送会员卡一张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的:

 

为隆重、热烈、活泼的庆祝67周年,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特开展“庆国庆,心向党”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举办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推荐:祖国我爱你手抄报图片大全)

 

请各年级各班根据活动主题要求,出一期高质量的主题黑板报。

 

比赛时间:9月22日至9月28日

 

评比时间:9月29日中午1:30

 

评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

 

三、五年级各班检查员

 

(一)评比细则:

 

1、评分表:

 

(1)评比项目:字体内容色彩排版图案

 

(2)评比内容:字迹工整、美观大方;切合主题、联系实际;鲜艳、引人注目;有创意、切题;美观。

 

(3)各项分值:各占20分,总分100分

 

2、评分统计:学生评委自己班不打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

 

(二)各中队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活动。

 

时间:9月26日周一的班会活动课

 

各班主任于国庆节前上交相关活动方案。

 

(三)3—5年级设计一份“国庆专刊”手抄报。(每班至少上交5份作品)

 

上交作品截止时间:9月27日

 

要求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活动,积极开展工作,10月9日大队部将组织学生会对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节到来之际,组织全体初二学生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画画、手抄报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四、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制作手抄报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5

 

中秋佳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国庆节更是万象更新普天同庆,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让全校师生充分感受到节日的气氛,感受到泰安小学这个大家庭里的温暖,值“中秋、国庆”佳节来临之际,学校大队部将举办“庆中秋迎国庆”灯谜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庆中秋。迎国庆”灯谜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周二)下午

 

三、活动内容及地点:

 

1、猜灯谜

 

活动地点:篮球场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具体分工:

 

1、秩序维持:学校值日生

 

2、灯谜准备:大队部大队委

 

3、场景布置:教导处、大队部

 

六、活动规则:

 

采取自由猜谜方式,参与者将心中的谜底及相对应的谜语序号写在自带纸上(要求写清班级、姓名)交给猜谜语活动(兑谜处)的负责人,如果谜底正确,兑迷处负责人做好登记并给猜谜者发放奖品。

 

国庆节系列主题活动方案6

 

一、活动目的:

 

1.为庆祝60周年,喜迎国庆,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继承发扬诗歌文化;

 

2.配合全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美化校园语言环境

 

3配合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活动规则:

 

1.各年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参赛设奖,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

 

2.朗诵要求:(1)所选诗歌,思想内容应积极向上;(2)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3)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4)表达感情准确、自然;(5)服装统一。(6)时间根据所选内容在5-10分钟以内。

 

3.内容以歌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歌颂家乡的诗歌、散文及古今诗词均可;形式以朗诵为主,可配表演,尽量多样化。

 

4、所需音乐自备,9月27日交政教处。诗歌内容于9月20日前,诗歌串词24日前交教务处。

 

三、活动时间、地点:

 

9月29日上午8:30-11:00,活动地点在天宝一中教学楼前。

 

四、奖项设置: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拉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从2020年春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分组编排。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千山万水、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格、奇妙的童话。本册共编有27课。其中精读20课,略读7课。全册保留了原教材3篇课文,新选和从其他册调整了24

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适合教学的课文,其中《在天晴了的时候》《芦花鞋》

《宝葫芦的秘密》

《短诗三首》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快乐读书吧等)。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语文园地的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本册要求识字250个,写字250个。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

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创作简单的诗歌。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创作诗歌。

2、结合语文学习,能将自己的见闻或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编诗集,开展诗歌朗诵会等。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这学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本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6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活认知、感受和改造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的实质是对语言的运用,作为文学形式的承载的文学语言,会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产生理所当然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语言也会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相应的,文学创作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文学语言的变迁产生的现代文学形式变化不仅为文学科学的发展研究提供了研究课题,而且还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首先对语言变迁的白话文运动进行相关的分析,然后探究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深入探究了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体会文学语言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文学语言;现代文学;文学形式;影响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发展的精华和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提高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感知和改造能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是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文学语言的变化和改革会对文学形式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的变迁带来的影响更加突出。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科学等因素的不断发展,文学语言作为时展的产物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探究这种变革下的现代文学作品形式,对提高文学作品的品质、丰富语言和创新文学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白话文运动与现代文学形式

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现代文学的出现和兴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白话文运动是密不可分的。1919年的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白话文运动的开端,当时白话文运动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废除文言文在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运用,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创作过程中运用的语言形式。经过时间的磨砺,白话文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文学作品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1]。与艰涩、束缚的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显得更加通俗易懂,能够促使语言在广大群众中得到广泛运用,促进交流和沟通,同时也能够拉近文学作品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除了文学与人们之间的障碍,对文学作品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白话文使得文学作品能够以更加清晰、明确和易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普通的读者亦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传递的情感,能够在范围更广的群众当中普及。其次,白话文使得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精确、准确,与文言文精练缩短文字产生意义模糊的情形不同,白话文下的现代文学作品能够将作品传递的情感、作品承担的精神更加丰富、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变得更加准确和美妙[2]。从我国整个语言变革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从鬼话到白话,从白话到民众口语化的发展历程,当前不论是普通话推广还是大众语的兴起,甚至是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都是在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上发展和兴起的。可以说,普通话和大众语都是白话文运动的持续和扩大。从这个发展历程来看,中国语言的变迁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白话”和“口语化”。这种语言变迁的形式能够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诗歌文学的发展历程也是从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而这些语言变化的历程中呈现出来的社会现实也在诗歌中被深刻地反映出来。实际上,不仅诗歌是在这种互相影响下获得不断发展的,其他文学作品形式也同样是在语言变迁的历史下获得不断发展的。因此,文学语言与我国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互相构建和演进历程能够很容易地被人们识别出来,从而对文学语言的变迁和现代文学形式的变化之间进行深刻的研究。

二、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具体影响和表现

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形式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语言会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现代文学作品的发展前景。当然,文学语言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也有两面性,如果文学语言变迁与文学形式发展是一致的,语言就会在作品中发挥积极的效用,但是如果语言的发展和变迁会对文学形式的内在产生冲突,语言就会成为作品发展的障碍。从中国文学作品发展历程的整体上看,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丰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对这些现代文学形式的格局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文言文被白话文替代之后,对文学形式产生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现代诗歌的发展,在白话文的影响下,现代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这是文学语言变迁对现代诗歌形式的文学作品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文言文体制下诗歌特点和创作原则的影响,文学界甚至是普通群众对现代诗的形式和内容产生了很多质疑,传统的古诗的押韵、对仗等创作形式没有在现代诗歌形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人们对现代诗歌产生质疑的主要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的文人和读者无法承认现代诗的“诗”体特性[3]。但是随着白话文的不断普及以及现代诗歌自身创作特色的进一步革新和凸显,尤其是大众语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在不断提高,现代诗歌中的韵脚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共鸣得到读者的感知和认同,现代诗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成为人们喜爱的现代文学作品形式之一。实际上,现代诗歌的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发展讲究明快、直接和效率,这种要求体现在文学语言上面就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词句将相关的意思简单、直接地表达出来,文言文体制下的诗歌需要内化和提升,隐喻是其主要的特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诗歌虽然没有押韵、对仗和过多的隐喻,但是通过看似“白话”、直接的表达,能够快速地让人们接受到信息,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和创作意图,这同时也是现代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

2.文学语言变迁对杂文的影响

杂文是当前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主要代表之一,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杂文可以被称为是现代文学的典型代表。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对杂文的出现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过去的文言文对文字、语言的运用有着很多的束缚和要求,但是白话文却将语言本身的自由特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不仅打破了文言文固有的创作格式需求,而且还不要声韵,这种文学作品表达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甚至是科学等领域事件的表达,也就是所谓的杂文。文学语言变迁对杂文的影响可以从杂文的内容上明显看到,杂文的内容大多都是基于作者对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者是某一领域的理性思考产生的,“说理”是杂文最主要的特性。高度的语言精确性运用促使杂文成为现代文学作品形式最主要的代表。杂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特性成为现代文学的新标准[4]。另外,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比,杂文在论证观点和看法的时候,语言的形式更加多样、表达更加准确,与现代诗歌相比有着不同的理性优势。杂文的出现是现代文学语言变迁下文学作品创新和改革的集中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杂文的出现是划分中国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的重要标志,这种在白话文运动基础上兴起的文学作品形式能够更加符合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涉及的内容和方面是十分多元化的,过去的诗歌形式和小说形式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杂文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影响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在杂文的创作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词汇之间的自由组合、句式的多样变化等等都是杂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在文学语言应用方面,杂文文体比诗歌文体要更加自由、灵活,这同时也是杂文文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3.文学语言变迁对小说的影响

当前小说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白话文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小说的创作数量、发表的质量以及读者数量都在呈阶段跳跃式的形式不断发展。白话文的发展和运用为小说文体的创作、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传递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可以说,白话文最能够符合小说创作对语言自由运动的要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先生认为,如果《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小说没有适当地运用白话文,不可能会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白话文将小说从文学的边缘境地推向了现代文学的中心,这种影响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首先,与文言文相比,白话文是普通百姓所能认知和感受的语言,通过白话文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符合时展对现代文学提出的“启迪民智”的要求[5]。其次,当前很多小说创作者在白话文的运用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自主、创新地将白话文运用到小说创作当中,创作出不同类型、内容丰富、数量繁多的小说作品,推动小说文体的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说,白话文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否则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只能存在于某个文学圈内,而无法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到的文学作品。总之,小说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丰富人们情感的一种体量相对较大的文学形式,同样受到现代文学语言变迁的影响,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促使小说成为大众化、群众性的文学形式,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小说的创作和分享更加自由、便利,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当今社会中,小说是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一种文学形式,小说能够快速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思想当中,将语言的变迁和文学的特征直接传递到人们面前,如果说文学家是从语言结构、文学构造等方面看待现代文学语言变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那么小说则是大众了解这一变迁和影响的最直接途径。

4.文学语言变迁对叙事文学的影响

叙事文学在我国传统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文言文的特点对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论是在叙事文学的数量还是在文学创作的广度方面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作为叙事文学的典型代表,戏剧在之前都只在一定的小众范围内流通,从戏剧的创作到戏剧的出版和发展都受到资源、语言环境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是之后,戏剧开始逐步摆脱文言文对其的束缚,开始朝着大众能够理解、学习和掌握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相关创作作品的不断发展和白话文运用的不断熟练,戏剧逐渐形成了新的语言范式,更加符合时展需求,也丰富了我国戏剧的内涵。白话文语言带有的“想象、感情、体性”特点能够更加符合现代叙事文学在情感表达、动作创作方面的要求,通过白话文的运用,作者可以在叙事文学中为读者营造和创作出一个逼真的、立体的文学环境和氛围,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得到相应的情感共鸣[6]。另外,白话文还能够将人们生活中的情感、声音、腔调和身体形态等进行文字模仿,提升了叙事文学作品的张力和感染力,弥补了文言文的缺陷。通过对现代叙事文学的分析可以看出,白话文在叙事文学中的应用将讽刺、幽默、写意和写实等多种表达方式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丰富了叙事文学的用途和内容,并且能够被广大群众直接接受,普通的大众也能够通过白话文进行叙事文学的创作,提高了大众对于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

三、文学语言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是一个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变革的过程。国外的文学家索绪尔认为,文学语言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应用到的语言形式,更加普通或者是更加大众的意义是,文学语言是被整个社会体系所能够接受的,同时为整个社会体系所能使用的那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语言体系。这种对文学语言的认知也被我国很多的文学研究者和语言研究者所认同。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成员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一种被加工了的书面形式的民族共同语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发展与现代语言的变迁之间的密切联系点,实际上是现代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所构建的民族共同语言的过程。现代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体的构建,更加深层次的含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和语言学的构建,通过文学和语言学延伸出来的美学和相关精神等共同构建成了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系和重要基础。因此,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和语言变迁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民族共同语与文学书写之间的相互构建过程,在“文学”与“语言”的相互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历程,共同在新的中华民族构建同一性和文学书写语言一体化的双重构建过程。这是现代文学语言变迁对文学作品形式产生影响的本质和实质,同时也是现代语言发展变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但是在文学领域和语言领域,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与文学作品形式和文学作品创作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如下。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不论是在现代文学创作的形式,还是在现代文学的内容丰富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学语言变迁与现代文学之间的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文学形式也会对文学语言变迁产生影响。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文学作品形式的丰富和发展会推动文学语言在某一个文学领域中的运用形式和方法的变化[7]。例如在初期,基于对国家存亡的担忧,改革者们极力地推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一时期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现代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语言发展都带有一定的跳跃性,这一时期的语言既无法向传统古典文学那样按照语言与文学之间的一贯方式进行演变,也无法向西方文学那样通过成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升作品的品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形式文学作品的不断优化,文学语言的特性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这样就带来了现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及白话文的普及和成熟。另外,从某一个发展方面来说,最明显的现代文学形式对文学语言变迁的影响发生在现代,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创作形式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很多新型的网络文学语言被广泛地运用到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而网络小说、网络杂文的出现也同时推动了文学语言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8],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成为语言变迁和作品形式丰富的主要推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文学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共同精神财富。

四、结束语

语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表达工具,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语言变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本文以白话文运用的兴起为切入点,对白话文对现代诗歌、杂文、小说和叙事文学等现代文学形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文学语言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语言能够推动和丰富文学的创作形式和发展变化,同样,文学形式的变化也会对文学语言的发展变迁产生影响,认为不论是语言的变迁,还是文学形式的变革,都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我国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所产生的。通过探究希望能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研究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海疆 单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参考文献:

[1]卜祥坤,周宁.文学语言的变迁对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研究[J].芒种,2015,(22):17—18.

[2]朱晓进,李玮.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38—160+205.

[3]朱晓进,何平.论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0—129.

[4]栾梅健.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和语言转变的动因[J].南京社会科学,2009,(2):82—86.

[5]张向东,景芳洲.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形成[J].社会科学论坛,2010,(20):17—26.

[6]夏莹,王泽龙.近三十年现代文学语言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