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检验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检验专业

检验专业范文1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领域中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些内容抽象复杂,实验标本不足,有些标本不便观察等问题,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教学能以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现在的教学软件中,不仅仅包含文字与图画,更有声音、图像及动画,这就使得学生们不仅可以直观的看到外部结构,标本的内部结构也清晰可见,学生们的学习可以更直观、更轻松。目前,有一些院校利用三维立体重建,这一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人体三维结构,大大减小了解剖学教学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然而,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的一门科学,需要大量的尸体标本进行学习,计算机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观察尸体标本。

2善用启发式教学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双向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非常广泛。在进行一个新知识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导课活动,这样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例如设问法、比较法、讨论法等等。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3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

不同专业对于解剖课的要求不同,课时及教学大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例如笔者执教的医学检验班,解剖学课时相比临床班大大减少,对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过程中,要善于取舍,删去一些与检验专业联系不大或应用不多的内容。着重讲述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做到少而精。如果一味的生搬硬套,就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密切联系临床病例

检验专业范文2

高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任务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面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环境卫生监测部门、食品卫生监测机构、检验检疫机构、技术监督局、医院检验科以及化妆品等行业输送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这就对卫生检验与检疫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适应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有高素质的卫生检验与检疫师资队伍[3]。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全国已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40多所高校当中,大多是近几年才筹备成立该专业,各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师资结构也参差不齐,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各高校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促进国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师资的进一步发展,现有条件下更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和课程改革,为尽快建立适应专业发展的高素质卫生检验与检疫师资队伍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针对全国开办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高等院校,通过电子邮件调查问卷形式发放给相关教研室负责人进行填写,调查问卷发放的24所高等院校中,20所院校进行了填写,回收率为83.3%。数据汇总后,进行总体数据分析。

1.2调查内容本调查主要围绕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隶属学院所开设的《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和《免疫学检验》等主干课程的师资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课程的承担教研室及隶属学院、教师人数、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教辅配制及专业招生情况。

2总体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高校卫生检验教研室除隶属公共卫生学院外,有些高校根据实际条件,将卫生检验与检验教研室设置在其他相关学院,考察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年均招生人数为30人~80人(表1)。9门主干课程除《病毒学检验》部分院校未开设之外,其他8门均已开设。调查的20所院校中,卫生检验与检疫学或卫生化学教研室教师平均人数为7.3人,其中配备教辅人员的有14所。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占43.0%,36岁~45岁占31.4%,46岁~55岁占22.3%,56岁以上占3.3%;职称结构:教授占24.0%,副教授占21.5%,讲师占44.6,其它为9.9%;学位结构:博士学位占47.1%,硕士学位占41.3%,其他占11.6%。从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位结构来看,分布较为合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师资普遍短缺和专业吻合度不够,调查显示,除四川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师资能够独立承担专业课程之外,其他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师资均不能满足独立承担专业课的需求。为了克服师资短缺问题,整合学校相关科室师资承担卫生检验专业部分课程,主要涉及检验检疫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劳动与环境卫生教研室、微生物学教研室及医学检验教研室等多个科室。这样会对教学过程带来不同程度的弊端。首先,专业课由不同科室或学院教师承担,相关科室的教师往往认为这是本不该承担的课程,从备课到授课重视不够,甚至授课重点也会偏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需求;其次,容易造成授课重复,特别是理化检验部分涉及的《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课程,假如由不同科室承担,在讲解某元素理化性质,测定方法或实验安排重复授课,造成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4];再次,有些相关科室的教师专业吻合度不够,一些大型仪器操作并不擅长,实验安排上往往选取自己较为熟悉的仪器进行开设,同一个仪器开设多个实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外,针对教师的授课评价,学生会掺杂一些个人情感,由于学生对本专业或本学院教师较为熟悉,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对本专业或本学院教师评分较高,其他教师评分偏低,不利于教学评价公平、公正进行。

3建设策略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和国家卫生检验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需求和要求也日益提高,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师资力量相对短缺,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发展壮大卫生检验、检疫师资力量和改革教学方式应当引起各相关高校重视。具体而言,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建设策略:

(1)现有基础上,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应当以卫生检验与检疫学教研室为主导与各相关科室教学部门加强沟通,探讨教学改革措施,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保障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合理、有序、高效进行。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遵循“精选、严育、重用、对口”教师引进原则[5],招聘硕士以上具有卫生检验、预防医学或分析化学专业背景的优秀毕业生,优化师资结构。同时加强新进和青年教师培养,科室负责人或高年资教师为青年教师从备课、试讲、听课、授课到深造制定详细培养计划。

(3)走教学和科研共同发展道路,打造名师名牌专业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6],两者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发展,而且也特别有助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独立创新型人才,更加灵活的应对各种新型卫生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引进教学和科研名师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引导教学团队,促进整体师资团队教学和科研同时发展。

(4)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院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定期开展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高层论坛与教材研讨,针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各高校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规划教材及参考大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开展教学活动。

检验专业范文3

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甘肃省临泽县 734200

【摘 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属于医学专业中实践性相对较大的专业,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医学检验领域也越来越大,对于医学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随之升高,增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是现在办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医学检验专业更好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进行分析,通过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加强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在专业技能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属于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教学目标为基础和能力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于实验室以及检验科工作,能否在社会中立足取决于实际操作能力[1]。需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作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才可以打造出合格的检验技术人员,满足于现在社会的需求。

1 提高和临床的交流,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实用性

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订制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按照工作项目对学生技能培养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既完成学习内容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对授课内容选取方面需要按照临床实际内容进行修订,结合临床中的新技术、新仪器以及新理论进行授课,减少学生实验和临床具体工作之间的差距,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2]。提高学生对于检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排除训练,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验领域也随之增加,检验设备越来越多,现代临床检验科室不但有血小板聚集仪、显微镜、血液自动化分析仪和尿自动化分析仪等基础设备,还有分子生物学、荧光分析以及流式细胞术等高端设备,所以需要将临床和教学紧密相连,让学生对于先进仪器具有了解,使其视野获得开拓,提高专业知识,还可以使临床工作和技能培训相互结合,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2 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率

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效率获得提高,例如在寄生虫检验、血液学检验或者是病理学检验中使用数码显微技术,将文字、影像、声音以及图像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立体化、直观化和具体化,摒除了以往教学的单一性,数码显微教学使师生的参与积极性获得提高[3]。

3 将实验室全面开放,对专业基本功加强训练

医学检验专业的操作项目相对较多,学生需要具有非常强的操作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不但需要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加强练习,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全面开放,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训练,例如寄生虫虫卵、细菌形态、血细胞计数和骨髓细胞形态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全了解,再例如血片制作、培养基接种、分光光度计、微量吸管使用方法、染色方法和培养基配置等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完全了解[4]。安排专业老师在实验室完全开放的时候,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存在的操作错误实施指导,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起到非常有利的效果。

4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考核属于教学中比较主要的一个阶段,不但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了解情况加以评估,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训练的重视度。在对学生培训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展实践技能考核,一般包括操作规范、检验结果符合率和操作是否熟练等,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礼仪、着装、对器械的摆放、清洗等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出现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考试课程成绩相结合,对于学生自觉重视实践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5 总结

本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技能培养进行分析,通过对提高和临床的交流,着重培养专业技能实用性,通过现代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率,将实验室全面开放,对专业基本功加强训练,加强实践技能考核,提高技能训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属于医学专业的一个主要分支,通过理论基础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提高,是医学检验技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最近几年,通过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加强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在专业技能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玲, 邬剑, 李克田, 付晓蕊, 黄春雨, 石琳, 申亚男, 李宁. 免疫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2(10):522-524.

[2]Liang L,Cao LZ,Li QX,et al.Tointensity the nuclear knowledgeand cap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by means of teaching activities.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Medica.2012,1(06):1209-1211.

[ 3 ] D r M . U z a m , A . H . J o n e s . D i s c r e t eevent 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automation Petri nets and theirladder diagram implementation[J].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0,5(10):146-148.

[4] 武海洲, 雷树红, 郭爱琳. 临床医学检验方法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07):97-98.

检验专业范文4

关键词:高等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前言:根据教育部[2008]208号《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的指示精神,高等医学院校在以注重内涵和强化特色等基本原则下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性发展等,进行全面的探索改革,突出强调内涵,以使得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性较强的,并且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1、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要想确保制定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首先要确保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制度的完整性,还要能够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有一定的执行力。高校应不断地规范教学流程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对质量监控组织进行结构优化,建立更加完善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形成一个二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此同时,依照学校和学院的具体方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质量监控的准绳以及教学评估检查等制度。除了按照以上各种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外,还应当不断地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推陈出新,还应当多多举办一些有利的活动,比如教师教学的经验研讨会、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会等,立足规范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面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满足对教学质量、水平方面的要求。尤其要切合实际情况,对本专业一些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论方面学习能力的方针策略进行修订。经常性地策划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或者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基本知识的支撑下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不仅能够顺利毕业,而且成为专业性较强的创新型人才。

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合理有特色专业课程

制定出一套合理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一些具有特色的课程,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医学特色专业培养的重中之重,而且极具困难,要想使得教学改革能够有所突破就必须攻克这个难点。在培养检验专业特色人才的过程中,要以增强能力、全面发展为基本培养目标,有效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与特色专业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人文社科类、学科基础类以及专业类等课程。特色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课程:第一类,细胞形态实验课程,主要涵盖临床病理检查与排泄物等细胞检查等课程。第二类,仪器维护课程,主要涵盖医用物理学与医用电子学等课程。第三类,检验仪器课程和试剂营销课程模块,例如市场营销课程与人际交往课程等第四类,考验课程类,要有针对性的对英语、政治及相关专业进行教学。

二、针对学生特色专业方向进行分组培养特色人才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宣传,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专业讲座以及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学习并参与实践,以达到让学生深刻认知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应培养目标。根据检验特色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要求,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性格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依照个人意愿加入相应的特色专业方向兴趣小组。当然这种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小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想加入细胞形态小组就必须要心细,有耐心,而且能够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要求必须要有一定的的计算机、数理方面的知识;高等医学检验技术自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器材进行试验、检验等,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如果想加入考驗小组,就要求本身具有理想远大,有持之以恒精神的学生报名参加。

三、高等医学检验技术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等医科学校的学生需要在短短几年的有限时间将相关特色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本的理论基础侧重于使用性的要求,专业知识主要着重培养学生特色专业方向的技能。

2.有一部分本校学生的学习指导浇水综合方面的素质不够达标,甚至一些院校教师人数不够充足,而聘请的外来教师难以有效的进行管理。所以要对外校聘用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等,加强管理。对本校的指导教师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3.由于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公开出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极端匮乏,因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平时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教材编写。

4.由于实训基地建设中所投入的具体费用不足的客观原因,实训的基地建设很难按时完成,另外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难度。为了使实训基地能够顺利建成,以及降低管理难度,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与整改工作。

检验专业范文5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强化实践环节,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岗位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学习与岗位工作完全一致,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适应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目前,省内外开办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院校比较少,在工学结合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困扰和限制,导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实质性工学结合的院校较少,仅停留在探索或尝试阶段。

2研究目标

通过“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创建特色鲜明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社会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3研究内容

对2007级、2008级、200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行业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建立课程体系;探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制并实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课程标准;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4课题已经取得的成果

4.1探索了“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的调研及多年来人才培养经验的积淀,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提炼了临床检验技能、微生物检验技能、免疫检验技能、生物化学检验技能、血液检验技能及寄生虫检验技能等6项核心能力,围绕着岗位能力的形成过程及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早期接触临床、临床见习、校内实训和医院顶岗实习前后贯通的“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内完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将学生分组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兼职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到门诊化验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免病室等科室轮转见习,参观各科室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了解医学检验的最新进展及各科室开展的检验项目等。让学生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能力需要,使学生早期认识专业、早期接触专业、早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年专业课教学全部在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临床教学医院交替进行,校内实训中心以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虚拟实训、仿真实训为主,教学医院主要进行综合检验项目实训,专、兼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第三学年顶岗实习40周。其中临检室、临床生化室、临床微生物室、临床免疫室、细胞检查室、门诊化验室各6周,输血科4周,实训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实习结束时由学院和医院共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考核,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工作需要。

4.2构建了基于医学检验工作岗位的“能力模块”型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专家组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以行业专家为主分析医学检验工作过程中各具体岗位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归纳总结出行动领域;以行动领域为课程开发平台,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及认知规律,淡化学科界限,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金字塔。

4.3建成了一批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需要,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术应用性课程,取得了一系列课程和教材建设成果。(1)课程教学建设:有计划性地进行课程建设,深入行业调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分别探索以检验流程和检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重组与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2)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程。《临床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寄生虫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也先后建成了院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起点和契机,本专业正在积极备战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教材建设: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湖北省规划教材4部,校本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参编各级教材共14部。

4.4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评”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借鉴国家级精品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岗位任职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分别推行以检验项目、检验流程或检验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序化,并融入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高度统一。设计以校内仿真教学、岗位现场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方案,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答疑、评价等作用,教学活动融“教-学-做-评”于一体。

4.5建成了集教学、医疗、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医学检验实训中心

按照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相一致的原则,将校内医学检验实训中心和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二为一,科学设置教学区域和医疗服务区域,学生在教学区域完成虚拟实训和仿真实训后,在临床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医疗服务区域进行岗位训练;同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快速、准确的标本检测服务,目前,已经开展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和结核杆菌检测项目。

4.6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教学能力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加强对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本专业聘请了十多名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每年安排所有专业教师在企业中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占80%以上。以“专业教师下医院,行业专家进课堂”为途径,以着力建设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团队、科研技能团队为抓手,整体提高教学团队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首席教授”、“楚天技能名师”和“襄江能人”岗位聘任,与襄阳市检验学会联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校院共享、素质精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双师”师资队伍,并将其建成了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5课题的创新及推广价值

5.1“医教结合,校院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内学习两年,实习一年,三年学习期间全部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在岗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从一年级的临床见习,到二年级的临床见习和岗位现场教学,再到三年级的岗位顶岗实习,均有校内校外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行业要求的医学检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5.2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行业调研,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引领的课程体系改革;依据医学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以检验项目或检测技术为载体,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全面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同时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为学生训练各项操作技能创造条件,并建立实践操作技能单独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5.3国内率先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湖北省内第一家和医学独立实验室(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近年又先后开拓了艾迪康、兰卫等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使本专业服务地方卫生事业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学校与公司合作开设“康圣达”订单班,为该公司培养独立实验室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芹,高璀乡.以能力为本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7(19).

[2]王富伟,陈秀敏.关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问题的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30).

[3]刘家秀,侯云华,杨学艺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02).

[4]姚春艳,张波,府伟灵.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2).

[5]黄泽智,曾铁功,马新华.高专医学教育考试模式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5).

[6]罗阳,高维寅,张波,黄君富,府伟灵.检验医学临床教学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和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0).

检验专业范文6

1 国内外PBL教学的发展PBL教学模式

    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 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一种把学习置于复杂 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中 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特点是首先由指导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问题触发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 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整个课程包括学生演 讲、自主学习及足够的自学时间。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 好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㈤]。

PBL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题,学生必须自己寻找或建立 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自1969年创建以来,在其后的 20年中,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0所医学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 式,对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于PBL教 学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传统教学方法, PBL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表现出更优秀的专业技能和素 质,风靡世界医学教学领域,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教学 模式之一[13]。PBL教学模式也正在我国各大院校广泛开展 应用,特别是在医学院校,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C 文章编号=1672-9455(2016)01-0135-02床医学专业进行[-5],但是检验专业的PBL教学模式尚处于探 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

2 我国检验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国医院检验科的传统工作模式是“以标本为中心,以检 验结果为目的”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标本检测准确,因此医学 检验专业的教学重点也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为 主。随着社会对检验人才要求的提高,各高校检验专业课程设 置中增加了临床学科相关课程,但是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检验知 识与技能仍然脱节[-7],学生常常感到学习的临床知识在实际 工作中无法运用;而在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也常常以 学科为主线,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生化检测指标、免疫检测 指标、血液检测指标等,很难将临床某种具体的疾病和这些检 验项目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授课为基础的 学习,以灌输为主,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学生多被动接受知 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 练习,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学过 程中学科界限分明,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知识缺乏系统 性、连贯性,造成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综合运用。这 样培养出的学生素质难以满足当今医学对检验人才的需求。

3 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检验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 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 管理。个体化医疗即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信息决定治疗方 案[8];转化医学即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向患者提供临床诊 疗手段的实际应用[9 ];可预测性医学即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患 病风险尽早做出评估、预测[KI];预防医学即对健康的影响因素 及作用规律、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等进行研究,达到预防疾病增 进健康的目的;建康管理即对影响个人或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 进行全面管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检验医学 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 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 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因此,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现可用于预测性医学、预防 医学、健康管理、个体化治疗等的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PBL教学模式通过使学生面对具体 的临床问题,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个 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疾病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 力,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

4本校检验医学专业PBL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建立和实施

    PBL教学模式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本校检验医学院新开设实验课程专门用于 PBL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建立并完善了检验医学专业PBL 实验教学模式,包括:(1)设置的临床场景;2)精炼适用于检验 医学专业的问题与假设;3)组织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资料;(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5)引导学生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 结;6)对分析总结后的检验项目进行实际检测,根据结果论证 假设;(7)撰写课程研究报告。其中“充实完善所设置的临床场 景”和“精炼适用于检验医学专业的问题与假设”是决定PBL 教学效果的关键。

上一篇微课设计

下一篇内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