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课程

化学课程范文1

摘 要:德育为学校教育所重视,化学课程也少不了德育。

关键词:德育;教材;世界观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德育。化学课程也是德育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也能促进化学教学。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化学课堂,开展德育活动。下面仅就《绪言》教学中的德育活动谈谈我的做法。

在学习《绪言》教材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感受,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化学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资料、图片等,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冲突,然后建议学生讨论:化学对于我们究竟是好还是坏?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化学发展史上,我们有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讨论中,我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要求提供具体的事实作为依据,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采用多种手段获取有用的信息作为自己观点的论据。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仅充分利用教材信息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还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手机上网等方式,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最后达成共识。认识到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些危害,但是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步强化和绿色化学理念的逐步建立,这一切都会得到改善,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而让学生学习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世界和事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对不良企业只顾追求利益而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批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对化学发展历史的反思,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现代科学的缺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理想是人们对未来事物、生活或目标的想象、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信念。这些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疑至关重要。但是简单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如果我们坚持在化学课程中充分发掘教材,有意识地创造德育的良好契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影响,那么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一定会事半功倍。

化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油田;化学课程;教学方法

1油田化学课程内容

油田化学课程中,主要对油田钻井、采油、输油等化学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些执行过程中,要对问题具备的化学本质做出详细研究,对使用的化学剂作用、协同效应等详细研究。钻井化学是对钻井液、水泥浆的性能进行控制和调整。对于采油化学,能保证原油采收率的提升。在集输化学研究工作中,需要对耐地管道的腐蚀问题、油田污水处理、起泡原油的消泡等问题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各个油田在开发期间,都发展到一个高含水、高采收阶段。为了能保证油田产量的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利用化学驱油的方式,提升采收率。在对油气进行勘察和开发工作中,面对较为复杂现象,可以基于油田化学技术,保证油田开发工作进入到化学时期,也能促使其作用的实现,这样不仅能缓解我国的原油供需矛盾,也能为提升油田原油采收率提供重要手段[1]。

2油田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中还处于被动。为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如:掌握丰富知识,通过对学生情绪的分析,对其实施教学。在油田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确保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性,以促使教学效果的形成。比如:在学习聚合物的时候,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溶解过程、稠化过程做出演示,当学生发现水体黏度逐渐增加的时候,增加无机盐,将降低黏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氛围更为激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逐渐增强。当学生对知识探讨的时候,积极发言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也能通过相互讨论传递给其他的学生。针对学生回答的信息,可以对其概括和了解。不仅如此,在知识讲解的时候,也可以开展演示实验。如:对膨润土在水与煤油中进行膨胀实验,详细分析蒙脱石的结构以及膨胀原因等。在油田化学课程学习中,课堂演示实验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的整个气氛,可以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对其现象、化学本质等充分掌握。同时,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教师能引导学生思考其问题,也能详细研究课程原理,保证学生对知识快速掌握,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2.2多媒体演示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应用到油田化学课程中,能将困难的内容详细表达出来。根据图片、视频方式,为其创建教学情境,促使其直观性。也能在多媒体使用下,对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实现动态性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旋转滴法测定油水超低界面张力原理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展现未操作过的仪器设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知识图片、原理等。如:使用旋转滴法对超低界面张力进行测定,在样品管中增加高密度水相,并在高密度水相中滴入低密度油相。使用相似的油滴外形方法,对界面张力进行测定。所以说,多媒体方式的使用,能引导学生对知识轻松记忆,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认识正确概念和原理,以保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能为教师节约更多的板书时间,在有限时间内,也能为学生传授更多知识。油田化学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程,在对其讲解的时候,主要包括功能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能力、图表曲线等知识内容。所以说,多媒体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比如:对粘土矿物进行讲解,可以为其展现高冷土、蒙脱土的图片,电子显微图片以及基本的构造单元片。也可以使用PowerPoint软件,将图片作为幻灯片,将相关内容投影到屏幕上,以获得全面、详细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发现,不仅能获得更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讲解组岩层,将实物电子显微图展现出来,让同学对其直观认识,以保证获得更高兴趣。2.3分析油田实际情况。在油田化学课程学习中,能将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转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于教学思路,将其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能将学习内容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比如:对聚丙烯酰胺驱油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对聚驱EOR原理做出研究。因为聚合物能提高水相黏度,的也降低其渗透率,以促使其提升系数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原油采收率。根据聚驱的现场实际需求,分析聚合物的整个关系、发展方向等,细化出各个控制指标、现场生产的实际关系等,重点研究聚合物的驱油地质条件、堵塞情况等[3]。在对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剂、作用原理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学生对现场经验严重缺乏,对整体都更为茫然,无法在学习期间提起兴趣。所以,根据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析具体情况和实际的应用背景,利用理论内容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表面活性剂驱进行讲解的时候,教材中会对石油磺酸盐进行描述。也可以在弱碱石油磺酸盐试验中,使用79%以下的采出液含水率,促使其达到良好效果。通过现场实例,学生在学习中集中力更强。根据对石油磺酸盐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构特点、分子量的分布情况等,详细分析界面张力的形成、乳化和低能表面机理,也能根据现场的工艺参数,将各个内容相互连接,确保能完成一个整体。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愉快参与到学习中,以达到化学原理的掌握[4]。2.4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理念下,很多学生都比较懒惰,无法激起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点死记硬背,无法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提起兴趣。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过程中,懒于动脑,无法获得更高能力。在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中,更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也要重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与普通的舞台表演是不同的,语言、字腔等不重要,在讲课的时候,最为主要的为情景设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并且,还需要与学生积极交流和沟通,保证在整体上提升情感。如果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对其讲解,尽管能做出详细分析和理解,但是,未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实际教学期间,将科研实践作为基础,分析学科具备的最新研究动态,也可以在研究教学中,对其启发和创造,确保教学内容跟更丰富。同时,教师也要将科研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各个环节中,保证科研具备一定严谨新个,并在整体上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更多启发。油田化学课程可以与生产实践进行结合,具备专业性特点[5]。当教师对其教学的时候,可以在油田化学领域,对实际课题和模拟课题做出研究,掌握动信息,确保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复合驱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科研话题,对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引导。在现场实际教学和分析期间,利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组成,使其形成复合碱配制三元驱油体系。基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在能满足超低条件下,分析体系的PH值、复合碱体系黏度等,保证能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根据问题的发现和分析,为其拟定相关的研究话题,并对其做出研究,实现现场应用和模拟,保证学生形成一定科研思路。当学生掌握所有科研流程后,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知识获取更多兴趣,以确保参与性的提升,达到科研效果的良好实现。所以,油田化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各个能力,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形成。

3结语

根据以上对油田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分析,对油田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认识。教师可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引导地位,确保学生能激起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也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根据油田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东.谈高职院校油田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12):59-60,71.

[2]樊泽霞,王业飞,赵修太等.石油工程专业油田化学精品课的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24(2):59-60.

[3]杨双春,潘一,马贵阳等.基于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油田化学课程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4):23-25,94.

化学课程范文3

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分析化学课时逐渐减少,教师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往往采用满堂灌教学,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远离现实生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由于江苏省高考制度的改革,化学不再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据调查,目前我们院很多化学专业的学生在高考时都没有选化学作为考试科目.他们在高二小高考结束之后便完全不接触化学课程,导致很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整,甚至出现了化学知识断层,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课程无从下手.同时,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教学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却不佳.现在的实验课基本上是由实验员准备妥当,教师在实验课上先讲一遍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只需照着实验步骤做一遍,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很少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无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到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时,部分学生对于导师选定的课题根本无法独立完成,更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2.1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分析化学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知识零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机械地讲解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远离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容易使学生觉得该课程难以致用、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平淡地介绍分析化学课程的定义、性质、分类、任务等,会让学生觉得整个课程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该门课程的实际用处,难以提升兴趣.如果教师适当融入现实事例进行介绍分析,如食品安全领域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环境领域水质、空气污染等监测问题,学生将通过身边发生的事例体会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远比教师多次口头强调该课程的重要程度、考试的严格程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了使学生更加充分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项目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设定了一些趣味性强且贴近实际生活的实验项目.如“食醋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山地区自来水硬度的测定”等实验.在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水的硬度包括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来消除,而永久硬度却无法消除,而饮用硬度超标的水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硬度过大,饮用后对人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如:用硬水烹调鱼肉、蔬菜,就会因不易煮熟而破坏或降低营养价值;用硬水做豆腐不仅会使产量降低,而且会影响豆腐的营养成分等.[1]随后即让学生利用络合滴定法来测定自来水的硬度,看其硬度是否超标.这些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密切相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到实践其实就是一步之遥.

2.2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传统的分析化学授课方式通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讲授法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该方法便于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然而这种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难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组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注重师生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例如,在《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概述”的教学内容中,几乎全是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如:标准溶液、基准物质等,在往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向学生一一讲授相关定义和原理,但这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一些基本定义和原理的理解并不透彻.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像以往一样唱“独角戏”,而是通过巧妙设疑,和学生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互动.通过提问,学生经过思考,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点拨,学生将会自己得出一些定义和概念,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如何测量某种酸的浓度?在早期没有现代的测量手段时是如何完成的?”可以先启发学生酸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经过思考会指出酸会使某些物质变色,酸会腐蚀金属,通过观察酸对金属的腐蚀程度来确定酸的浓度.但这只是对酸进行了定性分析,而我们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定量分析.若要知道酸确定的浓度,我们必须找到更准确的方法.假定有一种标准碱,这时学生会想到酸碱会发生反应,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反应呢?紧接着要解决这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如果只是把两种物质进行简单地混合,这样产生的误差会很大,学生会自然地想到采用“滴定”的方式.这时引入问题3:“如何确定反应终点?”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一些反应,有的反应会有颜色的变化,通过颜色的变化来确认终点,有的反应会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确定反应的终点,而有的反应没有任何实验现象,如酸碱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这样的反应又如何确定终点呢.这时可以启发学生,在酸碱滴定过程中会有哪个物理量发生变化,学生会想到溶液的pH值,这时可以提出在《无机化学》中用过的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为什么可以指示酸碱反应的终点?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酚酞、甲基橙等这些酸碱指示剂的颜色会随着溶液pH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样就得出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在整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了提问、思考、启发、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整堂课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同时通过自己思考、总结,对整个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下来几章具体的滴定分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采用类似的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2.3理实一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的学时安排为理论课程50课时,实验教学56课时,虽然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时间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但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同时开设《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这样课程设置有优势,但也有许多不足.[3]首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是由不同的教师担任的,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在理论课和实验课学习中的全方位把握;其次,容易出现理论课和实验课衔接问题,导致某些知识点重复讲、漏讲等问题;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也使学生难以将理论融合在实践中,特别是这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有的实验在理论授课之前进行,学生对所用原理一知半解,只是重复实验步骤,得出简单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同时,在这两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重视实验,没有主动性,虽然会要求学生预习并写预习报告,但多数学生只是把有关内容抄到报告上面,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该试剂,为什么称取这么多,用什么精度的天平称取,为什么用该种指示剂等等,而且在实验项目进行之前,实验课教师为实验做的准备工作过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一些药品如何配制,学生在实验课上只是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验证,可对为什么那样做却不甚了解.如果可以将理论和实验统筹安排,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实验项目,穿插提问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布置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进行预习.理论授课后,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路整理随即进入实验室,针对讲解用实验来验证理论,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的掌握、对现象的记忆和对操作的熟悉.如果能实现同堂教学,将相关理论和实训技能放置在同一教学单元中进行,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实验现象,或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和讲解,在学生最想弄明白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给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和学生处于整体性教学区域中,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这样将会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教与学脱节的问题.[3]在同堂化教学中,也可以把一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实验时设置一系列问题由学生回答,比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可不可以采用直接法配制?称取氢氧化钠应该用什么精度的天平?可以利用哪些基准物质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称取基准物质的质量范围应该如何确定,又采用什么精度的天平进行称量?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总结、讨论和交流即会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这样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将会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融入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分析化学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现代分析化学的使命已由单纯提供分析数据,发展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其他学科提出的新任务.所以教师在阐明经典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根据分析化学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发展动态融入到教学中,引入各个领域中分析化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使得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这两门基础课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基础”,而是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学科的方向和未来.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学科,不仅使分析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4]对于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参与到自身的科研项目中.教师可将自己的课题分解成若干子任务,详细给学生介绍课题背景,讲解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课余时间和假期耐心指导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验计划的组织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科研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参加必要的科研活动,亲自参与科研实践,可使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将会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精神,学生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强化,知识面不断扩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结语

化学课程范文4

关键词: 化学资源;化学教学;挖掘;利用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并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化学,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力的不竭源泉。

一、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化学课程资源

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与化学相关,适当运用所的学化学知识,既可以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又可消除生活中的一些迷惑,增添生活的情趣。比如,许多同学都见过节日焰火,五彩缤纷,十分好看。那么,为什么焰火会呈现如此众多的颜色呢?学完焰色反应后,学生们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再比如讲卤族元素氟时,氟是一种微量元素,人体缺氟会引起龋齿。而选择含氟牙膏就可以预防龋齿,但是氟含量过高也会引起牙齿变黑变黄、不结实,所以高含氟地区的人就不能选择含氟牙膏了。

在讲金刚石和石墨时,我们可以联系平常使用的铅笔。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黏土制成的,当掺入黏土较少时铅笔芯硬度减小,反之石墨的比例减小,黑色减弱。H代表铅笔的坚硬程度,H值愈大,铅笔愈坚硬;而B则代表黑色的深度,B值愈小,则铅笔愈浅色。这些知识的掌握又可以使我们辩别出铅笔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所以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厨卫间是人们在室内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些场所的空气污染不仅影响其本身环境的空气质量,也影响室内其他环境的空气质量,对人体造成危害。炊事燃烧、取暖是居室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城市和中小城镇居民生活用燃料主要有煤及其制品、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纸、木材等等,在供氧不足下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生成大量多种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如CO、SO2、NO2等,而卫生间典型污染物包括,H2S、NH3 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细菌等。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新型建筑装潢装饰材料进入了家庭,成为新的化学污染源。家具、天花板、化纤地毯、墙纸、复合地板等都含有甲醛。当遇热潮解时,甲醛就会释放到空气中,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被人体吸收,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所以,长期吸入含甲醛的空气,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并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食欲减退等,严重的可产生癌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为什么刚装修的房子不宜马上入住。应加强通风,合理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的原因。

二、利用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化学课程资源,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中来,既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也可让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升华学识,从而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

比如在学习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一节时,教师可提供道具,可让学生亲手做甲烷模型。具体过程是将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两根细线,第二组是一些牙签和几个西红柿,第三组是临时向学生借来的几支笔,第四组是几张小纸条。学生自己选择道具,参照教科书的甲烷比例模型开始搭建甲烷分子。可在搭建过程中问题开始出现:有同学发现,要将两根细线抻成正四面体角度,仅用两只手显然不够用,于是有人用上了牙齿,有人想到了合作,而中心的碳原子学生选择了用西红柿,四个碳氢键用小牙签在上面插出,……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学生依然兴趣不减,享受了创造过程的愉悦。

在讲化学肥料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联系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因为在农业生产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弄清楚这些知识,能够加深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为什么农民在施肥时,一般会将草木灰和氮肥相隔一段时间分别施用呢?我们知道,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钾,其中碳酸根离子因水解而会显碱性: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OH-

而最常用的氮肥就是铵盐,其中氨根离子很容易发生水解而显酸性:NH4++H2ONH3・H2O+H+

如果同时施用草木灰和铵盐,OH-和H+结合成水而使两个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这一实例,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水解反应相互促进”的理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内隐的心理特征,既有较大的差异性,又有显著的隐蔽性[1]。它需要创设机会,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去体验、感受与内化,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并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化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与化学观念的培养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证据,树立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我们的化学教材中也不难发现,问题贯穿始终。提出自己还想知道的问题,或在探究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无一不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问题兴趣又是情感教育的体现[1]。针对此,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把想知道的问题提出并记录下来,不仅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还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保持和发展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化学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类生活,将生活融入化学课程教学能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能更好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化学课程范文5

化学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并在

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化学 课程 新教学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打破了“家长制贯输模式”,要求改革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与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表面上仿佛是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实则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王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的机械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研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和促进者。化学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掌握新的专业和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教法、新课堂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一、改良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劢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教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全过程,但不需要将各个环节一一罗列,时间分配上要留有余地,应突出重点,突出设计理念及思路。设计时多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这一课题的学习中我有哪些问题、想法和作为,大致步骤可分为:1.教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相关课程资源,背景资料等。2.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目的的确定要从学生、学校、地区的实际出发。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4.教学用具实验器材、课件设计、目标反馈练习、教学媒体等。5.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创设、提问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说明、估用时间、总结、拓展、板书设计等。

二、重在发挥学生思维方法

新课程改革已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化学课程目标,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寻找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并结合化学提供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在新理念驱动下,使化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基本思路.①展示以硅太阳能电池为动力的苹果花实物,同时提出“谁是它的动力之源”,自然地引入本课题的学习:②开阔视野,展示硅的用途电池、芯片等;引出性质、来源等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③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分析解决问题,④在问题解决进程中引出新的问题:二氧化硅的性质用速.⑤讨论、交流总结形成结论。实践证明这种设计效果非常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培养,不仅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体现,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生命力。

三、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化学课程范文6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通常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理论课的学习,利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板书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教学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提供知识点、练习题以及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与启发性,同时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充分结合,为各分析化学教学环节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同时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缩短了教学时间,扩大了教学规模[2]。但由于课本内容的枯燥乏味,单一的填鸭式讲解分析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一个优秀的案例分析型课程设计能使枯燥的分析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协助学生将课程与实验中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将来面临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专科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一般都会在生产第一线的岗位或者是分析检测仪器操作人员。生产第一线岗位或者实验仪器的简单重复操作或许对教材内容应用较少,但是并不能因为这样就把我们的学生培养训练成机械的操作工。长期以来分析化学课程采用的是“垂直式”教学法,过早地让学生成为过窄领域如色谱或某一特定光谱的行家,而社会需要的是更为“水平”或“平行”式的教学,使学生有较宽视野,有能力比较与选择不同的方法与技术,做出有深度的决策[3]。这就要求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接触行业更先进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