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48-01
当前随着中职院校招生竞争的激烈,各中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各专业,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其中计算机专业在专业建设、内容更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改变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式方法,因此特针对本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进行以下分析。
1.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要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教育要突出实用性,要贴近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近年来,从社会反馈的就业信息看,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学生就不了业,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有关。大量的事实表明,要增强就业竞争力,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促使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设完整课程体系,创新新型教学手段
通过建设完整课程体系体现职业能力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应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出发。近年我校引入先进的课程体系、专业的职业分析向导。对计算机人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岗位所需技能、知识、成果等进行调研,从而形成的新型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创建模拟的职业教育实训环境,运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加强实用;还要面向学生,加强学生的上岗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接受各方面的训练。
3.顶岗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在我校学生必须要完成除理论课程外,教学计划内统一安排的长达一年的专业实习。学生走进工作岗位,在真正的工作的环境中,企业有针对性地负责岗位技能学习和实训,同时学校根据企业、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对实习学生缺乏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学习,由校外实训基地对实习学生的心态、期间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以及就业观等社会问题进行优化指导,使学校的学员满足企业、公司的要求,为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其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便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与社会更加积极的接触,在实际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完美的运用于社会活动,积累经验,使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能力
在开展系统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了解社会。通过让学生参加简单的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职学校的学习,专业性虽然很强,但与社会实践仍有一定的差异。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将来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例如多带领学生参观各个销售电脑网点,让学生熟悉电脑内部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中职学生多数文化底子薄,自卑心理严重,但又渴望成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在实践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例如拿出一些电脑散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字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对计算机有了初步了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就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将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当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的时候,知识就具有了价值,这也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所在。
5.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2
[关键词] 中专; 计算机专业学生; 网站实战能力
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可以具体分为静态网页制作、asp动态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站建设等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站实战能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以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来探讨网站实战能力培养问题。
1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发展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先建立好学生专业基础,再逐步提高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静态网页制作,第二学期开设动态网页制作;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flash动画设计,第二学期开设网站建设。一年级新生先接触静态网页制作,对网站建设有初步印象,从感觉开始,到课程最后,学生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乐、超级链接等元素制作静态网站。到第二学期,学生从html入手,学习asp动态网页制作,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增强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另外通过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论坛、留言板的编写。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flash,增强学生动画制作能力,为网站实战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综合运用知识,以开发网站为目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知识和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感觉到知觉,从形象到抽象,由表及里,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可以将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进行多媒体广播教学,这样可以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直观,更易于理解。针对中等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同时,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备课,组织好教学内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逐步剖析,讲解其中所含知识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静态网页制作时,通过制作个人网站的案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网站制作。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穿插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以提问或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拓展知识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asp语言的传授。
(4) 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并完成任务,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教学,如最后的网站综合开发,学生2~3人为一小组合作开发,每人有自己的具体分工,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课内和课外相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衔接。如上网页制作课程时,在课内讲授网页制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课堂上的学习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课后就要布置每位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在课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疑问以及对课堂知识新的认识。此时要回到课堂做进一步的解答,于是再衔接到课内进行课堂现场展示,集体来评价和分析,指点不足,取长补短。教师对大家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总结,最后再到课外进行个人修改,挂在学校或班级网站,向家长展示,获取评价,激励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网页制作能力在不断对比、改进与借鉴中继续提高。它所具有的优点是: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应用,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综上所述,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3
关键词:四不唯 职业中专 计算机专业 现代教育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4-01
目前,在我国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思想观念仍根深蒂固,导致愿意读职业中专的只是些成绩不太好或家境不好的学生。可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为此,总书记曾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职业中专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太好、有的甚至学习态度也不怎么端正”已成事实,但如果我们采取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该如何学、学什么,这些孩子一样可以给我们惊喜。如果我们认真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不会比本科生差到哪去的,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但是企业需要他们这些能动手创造经济效益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更有可能受社会和企业欢迎。计算机专业是许多职业中专都开设了的“热门”专业,但是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就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成才,成为我们每一个职教人追求的目标和应尽的义务。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师十余年来的一些就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个人见解。
一、寓教于乐,合理安排教程,让学生从玩中掌握操作技能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如果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寓教于乐,课堂上,大可不必太过严肃和拘谨,比如在练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学习“画图”程序的使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画一幅肖像画。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技能,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们平时的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教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按照教材进度,教一些枯燥乏味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或计算机基础知识,可能会让这些觉得没兴趣,甚至心生畏惧。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字型打字、制作具有个性化的名片、玩打字游戏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来介绍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信息表示和存储等知识,注意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所有知识都掌握。学生有了兴趣主动去学绝对比他智商的高低要重要的多。开设的课程以实用型为主,勿求多而求精,让学生对几个实用软件能够较好地掌握和熟练地操作即可,有些较简单的东西只要了解就行。至于教学方法,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理论的东西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学习和提高。
二、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体验到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成就感
计算机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工作”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件:打印精美的班级课程表、座位表,可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利用WORD进行复杂表格处理;进行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可能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能够切实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可以解决学生中为什么“要我学”和以后该“怎么学”
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但大多数学生做事的热情相当不错。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当然要尽可能专业对口)。比如把学完Photoshop平面图像处理课程后,利用休息日或假期把他们送到一些广告设计店或婚纱摄影店里去实践,让他们在那里去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使用Photoshop技能,并能够自我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多少差距,明白为什么老师要“我”学这些知识,如果“我”是在这么一个岗位上,我能胜任么,回到学校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会更高,效果也就会更好。
四、落实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普遍基础较簿弱,但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既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掌握和运用,也要做到让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拔高,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和日常应用中的理论知识。平时上机实践中可以让底子好的学生指导底子更弱的学生,让他们共同提高和进步。
日常课堂教也要做好师生互动,做到既有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悉心指导,又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上课应多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中的“分节”时,如果总一味地想给学生讲清楚“分节”有什么作用,可能最终会导致学生像是在云里雾里一样;如果通过演示操作给学生看,他们可能马上就能感受到“分节”的重要作用。
总之,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多想一些办法,多用一份心,在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从被动地学习、痛苦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我们这些学生一样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明天同样是多姿多彩的。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4
关键词: 高校课程改革 计算机专业 双语教学
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化已经成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双语教学;要求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目前,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高校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广泛开展,尽管对双语教学的成效和经济性存在种种争议,但双语教学无疑是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
1. 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西格恩和麦凯把“双语教学”定义为[`]:“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就是说,双语教学的语言只是一种媒介,并不是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开展双语教学既有普遍意义又有特殊性。
1.1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每隔几年就有新的技术出现;而且,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重心在欧美,相关资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绝大部分的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相应的参考资料、帮助文档也都是英文原版资料;重要的国际会议、影响因子高的学术论文采用的都是英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信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英文水平。
1.2计算机专业的英文教材比较多,这为开展“双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基本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
1.3计算机专业的很多表述、专业词汇都是直接由英文翻译过来的,由于翻译人员的专业性,有些表述和词汇的翻译不太准确,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所以,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将为学生以后查询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打下基础。
2.双语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和使用外语,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课程没有选择好,那么就会挫伤教学的质量,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地也会影响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专业基础课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知识类课程,它是在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课程。首先,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前,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那么在知识的衔接上将会比较容易,从而教师能比较顺利地实施双语教学;其次,在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对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强化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专业选修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专业选修课所面向的学生都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了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一些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过了英语四级,有些学生甚至过了六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的环境,双语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师资的安排
师资是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双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业务精、外语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两种语言,相互交叉,既要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又要让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锻炼。因此对双语教师的选派、培养和聘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对双语教师的挑选有以下几个途径[2]:
3.1从国外留学多年归来的专业教师中挑选。这些教师专业、英语水平都不错,是双语教师的最佳人选。
3.2选派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得好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提高运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还可以输送他们出国深造,逐步形成稳定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3.3聘请专业外籍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的参加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专业知识,对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英语水平都很有必要,但是在拟聘外教时要尽量聘用那些工作态度好、业务素质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
4.教材的选择
合适的教材[3]是影响双语教学实现效果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引进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教材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条捷径。教育部在《意见》中要求高校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特别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更要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近几年,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的影印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们也可以到一些权威、专业的网站下载一些英文资料,并经过适当的取舍,编排成教材,这些教材可以使学生了解业内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
但是,在原版教材的选用、引进和编撰过程中,有些问题我们是必须考虑的:(1)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不一致。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全,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那么我们选用的教材要易于阅读,但同时也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年级的学生由于经过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并且经过了一些双语课程的学习,他们在对知识和语言的理解上要比低年级学生高一个层次,对他们选用的双语教材,可以适当地增加些难度。(2)国外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和国内不一致。直接引进国外的优秀教材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不一样,因而在对课程的要求、内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5.教学的组织
教学过程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保障因素,组织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好坏。这一过程具有两面性,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教师教学经验足,教学手段丰富,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双语教学过程中,解释生词、语法等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而原版教材的信息量又比较大,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而且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这又进一步地节省出一定的教学时间。教育部在《意见》中对高校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5%以上。”
5.2教学中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单位时间信息的接收量,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保证授课知识全面的情况下做到有的放矢。原版教材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有些内容并不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适时总结。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重要和常用的专业词汇要反复强化,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减少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障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适时地总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所学知识形成认识,以利于他们对知识的复习和掌握。
5.3教学过程的互动。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得很好,但如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同,那么将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4作业和考试的方式。一般高校要求双语教学的试卷必须使用外语命题,但对学生的作业却没有这样强制性的要求,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因为他们更习惯于使用母语来进行复习、讨论和思考,会弱化双语教学的效果。另外,试卷虽然使用外语命题,但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双语教学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对他们外语水平和能力的考核。所以在命题时,应尽量使用清晰、标准、常用的表达方式,对一些不能避免的冷僻词汇可以加注中文解释。
5.5专题讨论。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比较快,采用的原版教材对一些最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可能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因此在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和拓展是不太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专题,让他们自己就相关的专题查找资料,并做成多媒体外文课件,在合适的时间让他们对所进行调研的内容给大家作报告,并组织大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中相关内容的不足。
6.结语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世界接轨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语”仅仅是知识的一个载体,双语教学的核心仍然是专业教育,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第二语言,形成对外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要实现这个长期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学概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5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操在我校,所有专业都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近几年来,我校在开展这门课程教学时遇到了新的问题:(1)我校作为山区学校,由于缺乏经费,计算机实验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2)初中、小学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计算机水平不再是从零开始了;(3)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进展不同,造成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4)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跟不上时代需求;(5)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6)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不重视,觉得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对自己本专业没有太大作用,这门课程应该只开设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就行。从而造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际操作水平能力偏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四个解决的办法。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现在的学生受社会、媒体、网络影响,视野比较开阔,他们思想活跃,接受力强。面对这样的学生,假如教师不顾学生实际,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在这样的乏味课中会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效果就差,从而影响学生上机实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必须做到切合学生学习特点,在深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展开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活跃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笔者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特点,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尝试运用问题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实践课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法,笔者把教育教学内容过程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在学生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例如,在讲到powerpoint这一章内容时,笔者采任务驱动法将预先做好的一张圣诞贺卡演示给学生看,再围绕它讲解制作的步骤,然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圣诞贺卡,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重点及难点问题迎刃而解。但在制作贺卡时,应结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学生既愿意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生实操练习,让学生多练,多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较强、注重学生的实操课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操作能力提高,按照学校课程表的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六节课程。其中两节是理论,四节是实操。也就是说上完理论课,接下来就是实操课。所以笔者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上理论课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紧接着要上的实操课有所操作,而不能在上了两节理论课之后的实操课中,学生什么操作内容也没。即使在理论课中,不但要上只是理论的内容,也要上一些需动手实操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浪费实操课程的时间。计算机关键是在于多用、多练。用得多了,操作得多了,不会的也就会了,不熟的也就熟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相应的辅助教学网络平台为了学生能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我校建立了教学服务网站,教师把上课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站内部,学生就可以通过学校局域网下载教学课件学习,教学视频可以直接在网站内打开学习。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把上课没有听明白或者不理解的内容再学习,上课理解知识点的学生就可以达到知识进一步巩固提高。教师上传的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上课时就可以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就形成了预习―学习―再学习―巩固良性循环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习交流论坛,课任教师为论坛管理员,学生用指定学号和密码进入论坛,学生之间可以在论坛内进行学习求助、学习经验交流、学习体会。学生的疑难问题就可以通过论坛发帖得到解决。通过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获得的这门课程的知识还会越来越多。
四、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考试系统,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实操水平为了适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更加准确测试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科组集体开发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考试系统,取代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该系统提供了开放式的考试环境,可以测试学生在Windows环境下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和各种应用软件使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组卷、自动批改、成绩自动登记等功能。考试试题主要分为:选择题、打字题、操作题(WINDOWS、WORD、EXECL、PPT)、上网题。结合上课内容进行测试,通过试卷成绩分析了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并进行有目的、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有任务、有目的性的自行学习,从而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提高实操水平。
(作者单位:河源市紫金县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袁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天津科技,2011(5).
[2]高阳,高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刍议[J].吉昌学报,2012(1).
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6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大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
人才培养是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软件产业的大发展给作为软件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一系列困惑和挑战。
在发展与困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兼顾市场人才需求导向和高校人才培养规律,在开展知识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充分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上多下功夫。以学科特色立足、以创新打造实力、以质量赢得声誉,应该成为计算机专业院(系)发展的共识,并以此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控制不断膨胀的专业规模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在产业需求迅速扩大的带动下,近几年,作为国家软件人才重要培养基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得以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国设置计算机专业的高校达500多所,招生总数逐年上升。不可否认,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对产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不应该回避规模扩大后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高校终究不是批发商,不是生产流水线。如果每所高校都设计算机专业,如果计算机学院(系)都不顾教育规律而盲目扩大招生人数,那么,不仅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无法满足这种数量的快速增长,也会因各学校间的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使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与市场需求脱节,其结果只能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教学质量的下降和人才培养的粗制滥造。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人才结构不均衡,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缺陷的反馈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的下降都可以说明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带来的严重问题和危机。虽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但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一所高等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其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能否稳步提高,在于数量、质量与效益能否协调发展。所以每个高校和每个计算机专业院(系)有责任有义务清醒认识到潜在的危机,以科学发展观来正确看待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以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
克服人才培养定位的盲目性
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既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软件蓝领”,也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另外,由于区域发展的特殊性,不同地区对于软件人才结构的需求呈现多样性。所以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别的。而现实中,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学生素质的同质化是比较严重的,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所以根据市场需求,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多样性是非常必要的。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国家从宏观角度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但针对高校个体时,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合理地构建计算机人才培养定位。一方面由于每个高校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声誉的不同,其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同,进而也影响到其计算机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另一方面,办学优势、学科特色、资源条件等方面也是影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关键因素。这里面有一个比较优势的问题,这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在与其相类似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竞争时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不同的计算机学院(系)发展轨迹、学科特色、资源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不同, 应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来确立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每个学院都定位为培养出图灵奖获得者、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学术精英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所以要在特色上、优势上下功夫,在激烈的竞争中把自身的“强势做精,优势做稳”。
兼顾个性化和综合素质培养
目前,教育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这是一个好现象。每个人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在培养人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个客观存在,个性化培养就是要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个体价值观。作为学院和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客观评价学生的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特色突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在个性化培养中不可回避的就是学生的层次性问题。近几年计算机专业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多,其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个性特征都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进度会有差异,研究能力和素养差异也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进一步转变质量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切实发挥他们的特长,针对学术型、工程型、技能型、服务型、创业型等分类进行引导培养,通过高等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符合社会某一方面的要求。
优秀的人才都具有比较突出的个性与综合性素质。在注重个性化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个人价值取向的引导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奉献精神、钻研精神,以及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克服浮躁心态都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让所有学生了解软件开发不仅是个人的编程能力,更是团队协作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革新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
在一些调研中,用人单位指出大学毕业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的内容陈旧、专业技能差。反观高校的具体教学,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着轻视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倾向。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多学好几门编程语言就可以了,结果导致学生“基础不牢,专业不精”。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要坚决进行纠正。
当代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具不断产生、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从计算机领域本身来看,其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而高校在知识的积累与传授方面,远远赶不上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技能培养等方面也明显滞后于IT技术变革的浪潮。所以说,高校要提高课程设置的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国际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跟踪国内国际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建设方案,将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及时讲授给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实验体系,强化学生在校的实践能力。在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扎实的数学基础有益于科学思维和技术创新,也是高级计算机人才必备的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学基础、建模能力等将决定一个计算机人才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打好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同时要教授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基础理论知识宽厚、实际操作能力高超、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