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1
[关键词]整体学习法 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周期律 化学用语
经过高中必修课程的学习后,很多学生对化学知识处于处于一知半解,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不知道如何把化学学透彻;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初中化学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第二、高中必修课程又学习了哪些内容?下面我就结合初中化学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内容来探讨如何用整体学习法来学好高中化学。
一、初中化学学习了哪些内容
我们学习了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学习了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学习了酸碱盐及相互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等。
二、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过渡
要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的过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扩充。
初中化学仅仅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中应做到从化合价的角度和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来书写常见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2.对置换反应的扩充。
初中化学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时,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定一个反应是否发生的。通过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后,我认为学生对置换反应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层面的扩充:
第一,置换反应是“强制备弱”思想的体现;
第二,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没有的金属元素,我们可以依据元素周期律相关内容来判定金属性的强弱,从而判定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第三,不仅金属能置换,非金属也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元素周期律是判断该类反应能否发生的工具。
第四,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类氧化还原反应同样满足“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层次上的扩充,学生对置换反应就非常透彻了,也就不会觉得化学难学了,所以我们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化学知识进行扩充和系统化。
3.对复分解反应的扩充。
通过必修1的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质上理解复分解反应,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使离子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向着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三、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了哪些内容
要想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做好对知识的提炼与重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1.学会“一个工具”――物质的量
要熟练掌握m、N、V(气)、c与n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量n是立交桥,)
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其余量先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的思路。
2.掌握“两大理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
(1)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知识进行重构:
第一,有关知识点的记忆,可提炼关键字“升、失、氧、还”和“降、得、还、氧”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二,升降是放第一位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先看化合价变化”的思路来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系列问题,因为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第三,掌握原电池的基本知识。
(2)元素周期律
对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对知识进行重构:
第一,“位―构―性”的思路。位置是放在第一位的,一切问题先看位置,所以要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周期表。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这样运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第二,熟悉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第三,熟悉微粒半径的判断依据。
3.会用“三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子式
(1)化学方程式
要会写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而不是单靠死记硬背。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引导学生总结书写步骤――首先写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时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然后再按照“金、非、氢、氧”的顺序来配平。
(2)离子方程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学生往往在“拆”和“查”两个步骤上出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总结要拆成离子的物质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第二,检查离子方程式查三项:要符合客观事实、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3)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很好写,活泼金属将电子给活泼非金属。最难处理的是非金属之间共用电子。引导学生总结出“缺几个电子、拿出几个电子、共用几对电子”来指导共价键电子式的书写。
在学习完电子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化学键的分类及其类型判断就容易多了。
四、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学好化学必须有一些化学思想做支撑和一些具体措施来实践,最关键就是首先把初中和必修的知识整体划分成以上几大部分。然后确定每一部分整体学习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化学思想),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道题都要有自己的重构,这样化学也就非常容易学好了。
1.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日常的学习
第一,守恒的思想。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强制备弱的思想。该思想在化学中有很多内涵,如: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注意Na不能置换出CuSO4中的Cu元素)、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强酸制备弱酸(CaCO3和HCL反应)、强碱制备弱碱、强氧化剂制备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备弱还原剂、溶解性强的制备溶解性弱的(即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等。
第三,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此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内容将非常有系统性。如:CH3OH和C2H5OH都含有羟基,因此有相似的性质――酯化反应等
原子结构决定性质――如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卤族元素的相似性等。
分子结构决定性质――如在氮气分子中,NN键能大,所以分子能量低,比较稳定,因此可用作保护气。
2.不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
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的过程,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在学完一节课后,要问自己“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章课后,要问自己“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在学完一册内容后,要问自己“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第二,对于陌生或者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至少总结出一条结论或者记住一些特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很多小结论,如:在学习离子共存时可总结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等。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一化学教材 顺序调整 创新使用
如今,国内高中普遍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材。作为一个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在实际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与我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认知发展有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水平的提高。考虑到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尝试对现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寻找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更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材编排顺序和课堂呈现模式,并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初步经验的积累、总结和研究。
例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先学《离子反应》还是先学《粗盐的提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一章先学习的是《从实验学化学》,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粗盐的提纯,其中既有物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又有化学方法:沉淀法。这样的编排顺序,考虑到新生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在初中对粗盐提纯的物理方法(溶解、过滤、蒸发)已经有所掌握,对化学沉淀法也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
但在初三教学中较少涉及把新引入的杂质也除净的思维训练题,而且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基本不存在离子反应的内容。没有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等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学生对于题目中出现的“粗盐中含有Ca■、Mg■、SO■■等杂质”的描述无法理解,选用合适的除杂试剂非常困难,要选择合适的加入顺序、正确理解实验步骤就更难。教材中关于离子反应的内容是放在第二章第二节阐述的,这时离学生学习《粗盐的提纯》已经有一段时间。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样安排教材顺序,虽然考虑到了保护刚入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先掌握基本理论,再很好地利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调整:先讲《离子反应》部分,再讲《粗盐的提纯》。我这样做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经过中考的洗礼,心理变得更成熟,初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还记得比较清楚。经过几个月假期的休整,高一新生的身心都调适得很好。再加上刚刚换了新环境,一切都重新开始,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此时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而《离子反应》部分的内容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的关键。虽然比较难掌握,但好在学生此时的学习心态比较积极,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离子反应》这部分内容。如果放在第二章学习这部分内容,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高中学习的吃力,遇到难学的部分会选择放弃,这样将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
2.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离子反应》是理论基础,有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共存的知识基础,学生更容易理解粗盐中离子除去过程中除杂离子的选择方法及加入顺序,并且在合适的位置选择过滤操作,以及过滤后溶液pH的调整。且以理论作支撑,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今后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解决的思维模式的培养。
3.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规律出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必须从心理上能接受新知识,才能更快地学习掌握,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实际运用。这一切都要从接受开始。学生在学新知识时,时常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释,学生从心理上对新知识就无法接受,从而对于不能理解的学习内容产生抗拒性心理。所以,只有有了足够的理论依据,能够更好地说服学生接受新知识,才能让学生学得更顺利、记得更牢固、运用得恰当。
高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要求,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更注重思维顺序的要求。近年来高考更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考查,所以教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发展规律所匹配。这些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处理方式。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3
关键词:考纲;高考试题; 一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92-01
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工作又开始了,面对纷繁的知识点以及如海的习题,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力争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呢?
经过仔细研读考纲及近三年新课标П卷的考题,发现高中化学在高考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十二块,分别是:化学与STSE (Scinece 科学 Technology 技术Society 社会 Environment 环境)、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离子反应与微粒共存、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反应热与盖斯定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理论、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率、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下面是就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总结的近三年各个题目中知识点的分布:
由上面对选择题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在选择题中一定会有所考察,且侧重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另外STSE问题成为近三年化学的第一道选择题,也不难发现如今的高考越来越突出学科的社会实用性。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也是常考不衰。总之,在选择题部分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年必做的三道大题都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载体,全方位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反应热、氧化还原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乃至实验操作等等。无机综合题强调对工艺流程的分析解读,流程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新情境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这些高中化学的中心内容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充分表明了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为考查学生能否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潜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对于出现在新课标Π卷中的选考模块,很多学校会有选择地开设《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两个模块。其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近三年出现的考点重要集中在核外电子排布式,未成对电子数,微粒的空间构型,化学键类型,沸点高低判断,分子极性,晶胞的分析计算等方面。该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物质性质等具体内容。知识点少且发散性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 复习耗时短,不少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总可得一部分的分,这也造成了多数学生会选做这道题。但是,物质结构的内容抽象、术语陌生,空间想象力及计算能力较弱的考生,晶胞及计算难得分。
对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来说,由于只是有机化学的基础而已,所以每年试题的考查点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几个方面。且有机化学的必考与选考能够兼顾,对必做题有帮助,此模块知识系统性强,富有逻辑性,多数学生能掌握 ,对化学感兴趣且程度较好的学生会选做这一题。但是,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多难,学生不易得分,另外有机合成路线对思维和知识要求较高,内容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中间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整体全错,易导致丢分。
纵观近三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教材,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时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如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可以放到讲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后,用缺项配平的方法来书写。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非金属碳元素中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关系问题,在讲金属元素钠的时候就涉及,就不必拖到非金属去讲了。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复习中对细节的要求要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丢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要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复习中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4
关键词:化学;高考备考;效率
广东高考由原来3+X改为3+理科综合,化学科的复习时间明显减少。在新形势下,理科综合中化学复习加强针对性、提高备考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从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化学高考备考效率的一些想法和有效尝试。
一、以“考纲”要求为主线,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强化常考知识点和能力考点的复习
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我们需要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若干个小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但因为学生基础较差,面面俱到的全方位复习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我们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该明辨轻重,合理取舍,轻松备考。我们通过分析常考知识点和能力考点,发现广东近几年一些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电极反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多种有机反应,同分异构体结构分析,有机物性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和应用等。尤其改革后题目难度比选考时大大下降,我们一定要降低备考的难度,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能够掌握的,我们通过强化让学生由懂到会,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学生经过学习也很难掌握的内容,我们少讲甚至不讲,例如化学平衡复习时注重“三段式”计算的复习,放弃“等效平衡”内容。
二、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复习中,应该突出化学方程式训练的重要性
化学方程式是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系统化、抽象化的概括和总结,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据统计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题目有50%以上和化学方程式有关。2011年广东高考题中直接考查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有30(1)、30(2)、31(3)、32(1)、30(3),分值达到15分左右。因此,熟记化学方程式是每位学生解题的基础,除了方程式本身会写外,更重要的是化学方程式的诸多化学方程式中包括了很多的化学知识应用。
因此,我们复习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时,每节上课前都要读5分钟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在复习时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课中,也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板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晚修也有10分钟的方程式默写训练,有时候是要求学生按照“单质――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来写出有关方程式并要求改写成离子方程式,有时是将容易写错的方程式进行多次默写。对于重要而且容易写错的方程式,则要求学生背诵系数口诀。例如,铜和硝酸的反应系数,学生比较难掌握,我们就要求学生记住从“三八节,愚人节”记住“38稀,14浓”。对于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系数我们就记“四个2一个3”,这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解题很有帮助,节约了配平方程式的时间。
对有机化合物的复习,我们强调掌握官能团对应相关反应类型的基础上,加强对有机方程式的训练。尤其针对近年高考方程式书写的规范要求提高了,我们强调反应条件的记忆。例如,酯化反应,我们会要求学生记住条件是“浓硫酸,可逆号,加热”,别漏水。对卤代烃和乙醇两者发生消去反应通过条件的比较,也能使学生对相关方程式掌握得更好。落实见效果,这样的尝试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想起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有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基础,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背多分”的快乐。
三、“从选择题做起”,提高解题的效率
学生基础较差,选择题答题速度慢而且得分不高,遇到大题无从下手,即使有些会的也没时间做。可以说选择题答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答题心理,选择题答题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答题,选择题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全卷的得分。因此,加强选择题训练是我们复习备考的关键。
1. 要把握好选择题的难度和内容
根据这两年的高考题的选择题来看,难度都不太大,教师应该仔细地对照考试大纲分析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既找到当年的“经典题”,也找到各份试卷的“常考题”“传统题”。因此,我在选择试题时一般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结合常考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尽量不选择那些知识点考查单一的试题,以尽量发挥选择题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功能。对于一些难题、偏题、特别强调技巧的题坚决不用,因为这些题往往容易打击学生做题的信心,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2. 利用课前小测和午读训练答题速度,对学生每月常错题进行加工整理回放
我常利用课前5分钟~7分钟对学生进行5道选择题的测试,试题内容与上节课复习内容或本节课将要复习内容相关,要求学生时间一到立即举卡片出示答案(自制的红A、黄B、蓝C、绿D四色卡片),再进行评讲,总用时不超过12分钟。这种限时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地增强注意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兴奋度,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做完5道选择题只用几分钟!从而使学生在考试时更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解题。而这种做法既使学生能轻松地通过颜色表明自己的学习结果,又避免了教师在嘈杂的答案声中去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可以很好地杜绝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的出现,同时也让教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全班的答题情况,再根据答题情况选择不评、略评、详评甚至补充训练等。
我利用每周两次午读时间进行高考模式的选择题训练(6道单选加2道双选),一方面是指我要求每一位学生要把这种训练当做高考“实战”来对待,严格要求自己,如认真审题、快捷阅题或解答、减少或杜绝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避难就易等。另外一方面是指测试题的题量、题型、难度都基本与高考题吻合,尤其在命题时也在对目前侧重正复习的知识的同时尽量兼顾考纲各块的知识点,这种定期地、适量地测、练能让学生保持一定的紧张的应考状态,强化学生知识熟练程度,使学生在综合性测试中更好地分配考试时间。
每月对错题进行加工后再整理回放是提高选择题解题准确率的有效保障。对错题进行定期的整理能大大减少再错的机会。我要求学生得分率在0.4~0.7的题每月进行整理一次,对于那些经常做错的题,要找到它的原题,再对照考试大纲找到其所属的知识点,再次深刻反思错误的原因。学生利用空闲及每次大考之前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错题题析,也可对错题重做一遍,不断强化巩固,力求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使每一道错题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四、进行作业改革,提高备考效率
在高考改革之后,化学不是选考科目,比重下降,学生完成的作业时间也大大减少。传统的作业模式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不够明显。诸如有的教师搞题海战术,任意布置作业,不仅学生辛苦,而且教师也比较累,已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影响化学学科的科学备考。在新的形势下,对高中化学作业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实践,是符合客观要求的,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我对优化高中化学作业的环节、内容和形式进行以下的探讨和尝试。
1. 把错题题析作为作业的重要形式
教师必须让学生牢固树立改正一道错题比做一道新题更有意义的思想和理念,充分利用平时的错题,要求学生做好题析。所以每次考试后,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做好题析。为了保证试卷的完整性,也减少学生抄题、剪题、粘题、做题析的时间,我把以前要求学生一定要“把错题剪下来或抄下来”的方法改进为“直接在试卷上做题析”。我在设计试卷时还专门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供学生作分析,也要求每一位学生对每次的试卷进行完整的保存和整理。对于学生每次的题析作业,我都会认真批改,对于临界生还采取面批的形式,这样可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做题析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介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纠错、改错中自然地感悟、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无形中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从学生的题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题析进行展示与评价,让同学们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得到启发,也可以让教师在批改题析的时候发现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真正障碍。
2. 优化作业内容,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优化作业内容,同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优点和作用:一是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行为及习惯。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发现新观点、分析新问题和探索新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平台。诸如在复习《过氧化钠的性质》一节以后,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回答过氧化钠能够同CO2产生反应,那么能不能同CO产生反应呢?能不能同SO2等非金属氧化物产生反应,其反应物又为何种物质?在干燥的环境下,过氧化钠能否同CO2产生反应?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总结,也为师生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复习离子共存的时候,我则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作业:
【作业】A.Al3+、Na+、NO3-、Cl- B.K+、Na+、Cl-、SO42-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若题目设计为(1)溶液呈酸性,不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
若题目设计为(2)溶液呈碱性,不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 ____(双选)。
若题目设计为(3)溶液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____。
若题目设计为(4)溶液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可能大量共存的答案为______(双选)。
通过一题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归纳能力。如在复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设计让学生比较几种制备方法优劣的作业,通过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五、做好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文字表达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很多教师怕麻烦,不愿意做实验,结果学生在做理综考试时面对实验题无从下手,基础差的同学一看实验题就直接跳过,直奔物理大题而去。实验教学中 “讲实验”还是“做实验”,相应的学生对实验题应该有很不一样的分析能力。
我们在高一、高二一直克服课时困难,努力完成每一个学习实验。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去做实验,才能让学生懂得发现与提出实验问题,能够合理解释或假设,独立选择适当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设计正确的实验流程,较准确预测实验重要现象,进行正确的实验条件控制与操作,及时发现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合理结论或进行相关定量计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真正养成。
高三复习中,我首先和学生达成共识,实验不是难题,只要努力,每个同学都能拿到大多数分数。学生对实验解题中常见的化学用语经常使用不当,错别字严重:如“搞、伴、抹、融、容”,特别是搅拌的“拌”字考生写错的最多。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错别字反复进行规范要求,经常要求学生写的仪器名称和操作步骤,并通过投影,让所有同学进行点评,强化对书写和文字规范表达的要求。经过努力,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如“坩埚”“研钵”等的书写正确率有很大提高。而对于学生经常描述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我则要求学生从五个关键词入手,每次操作都必须答“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使学生的文字表达也越来越规范。通过训练,学生对实验题提高了得分率,基础最差的同学也能完成一部分。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一学生 学习动机 培养
化学学习动机是指在某种需要的基础上指向化学的一种学习意向,它对化学学习具有激活、指向及强化功能,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化学学习策略以及化学学习成绩。高一是学生学习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文、理科的选择和高考的成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由于受自身的学法、初中教师的教法、化学学习基础以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化学学习困难,学习成绩分化较大。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钻研大纲和教材,不断更新教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轨阶段,对直观形象的事物仍然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分析质疑直观形象事物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飞跃。
1.创设愉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增进兴趣,唤起热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一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人人都知道水可以灭火,但对于水可以生火的道理却知之者甚少。由此,学习金属钠时,一个“滴水生火”的趣味实验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感到新异,从而产生了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强烈愿望。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所以教师最大的教学艺术是“制造”问题情境。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综合等简单方法,实现“启发式”化解问题。如对于离子共存问题,许多学生总是似懂非懂,理解不深不透,于是,教师就增设下列问题:①如何鉴定Na2CO3溶液、CuSO4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中所含的离子?②将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HCl溶液、NaOH溶液和HCl溶液、CuSO4溶液和HCl溶液、1mL1moL/LCuSO4溶液和1mL2moL/L NaOH溶液分别混合,分别有什么现象?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请用实验验证。这样,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讨论以及实验中,既真正搞清楚了离子反应的实质,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又培养了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发展能力,启迪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现象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是强化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例如,笔者联系“校园文化艺术节”时学生参观书画展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展厅刚刚开放时进入展厅的人数不断增多,随着时间推移,走出展厅的人也逐渐增多。其间,某一时间段内有可能出、入展厅的人数相等,这时展厅内的总人数不变,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化学平衡”原理。此外,在醋化反应中,可以联系酒店师傅炒菜时既加料酒又加醋,以增加菜的香味这一现象,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醋化反应的兴趣。
二、加强对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深化学习动机
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分阶段、分层次,不断对学生进行自学辅导,能够巩固并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高一化学第一章开始的近四周时间内,课前,教师把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分解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教学目标;课堂上,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阅读教材,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每节课后检查)。每节课的后半段,由教师按学习目标进行点评、讲述,指导学生补充、完善学习内容。
从第二章至第四章,延续第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但阅读教材与课前预习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前检查)。课堂上,首先安排约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印象进行小组讨论,再用约10分钟时间写出本课的内容提要等。然后,教师用约20分钟的时间,侧重讲解知识体系、新旧知识的联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升华所学知识。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训练,在高一下学期初学习“第五章”时,就要求学生课外完成阅读教材和编写知识提要,并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在专用本子上,以备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讨论。课堂则主要在教师的主持下,就知识体系和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难,通过互相争议、讨论来纠正错误,并加深理解,煅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再通过提升题的训练,强化知识储备,提高其学习能力。在每节课的最后阶段(约5分钟),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三、单元过关检测激励学生的成就感,调动考试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每单元学完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份题目(题型、题数、难易程度都有具体要求),教师逐个审阅后,再将题目发给其他同学进行书面考试。考后由出题人改卷,并负责向答卷人讲解。教师全面了解、掌握答卷情况,并针对出现问题多的知识点进行辅导。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能力。同时,还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功感,满足了成就欲,由此激发了继续学习的热情。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深入细致地钻研大纲和研究教材、学生。在教学方法上,既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更要注重初、高中的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志庚.创设化学问题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7).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总结范文6
一、夯实基础,训练到位
通过对近几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的分析,发现试题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全面,但内容相当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认真分析教材,对教材一定要全面阅读分析,掌握基本公式、基本概念。吃透教材有利于学生从情感上理解、接受和应用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建立发散思维,解决更多问题。
例如2010年选择题的6、7、13、14题就是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才能准确解决的问题。
二、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新课程必修I、必修II和《化学与生活》部分,因此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不少,平时可以做一些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综合性较强习题。如低碳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煤矿安全事故等,提高自己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近几年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得分要点,我认为特别不能忽视《化学与生活》模块题,它围绕健康、材料、环境三大主题,考查的多为描述性和复述性内容,起点低,得分容易。分值占24%,只要全面、系统地复习,强化记忆,练习到位,全部拿下也非难事。化学较差的考生更应该把握该得分点,勤记多练,它有可能是你考试合格的关键。
三、注意细节,分分必争
在平常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因为一些细节失分过多,导致不达A或C,令人惋惜。课本上的专业术语不能混淆,否则极易丢分。如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离子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若漏写反应条件,一般要扣一半分,不配平不得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这些细节,尽量不失分。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达到C级以上
四、典型例题,强化训练
纵观近几年的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些题型的重复出现率颇高。尤其是与物质的量的相关题目每次必有。
例如: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32gO2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11.2 LCl2 所含的分子数0.5NA
D.1L0.1mol・L-1 NaCl溶液中所含的Na+数为NA
例题解析
1.基本公式的相关计算:审题应仔细,看清楚要求解的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电子的问题,再把数据代入基本公式计算。A项正确的原子数为3NA,D项钠离子数为0.1NA。再如1mol/L的K2SO4溶液中,实际因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任何离子个数。
2.涉及气体体积的相关计算:前提在标准状况下(0°C,1.013×105Pa)C项混淆了常温(20℃) ,相关题型还有22.4LNH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缺少标准状况),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NA个水分子(标况下,水、醇类等不是气体)
特别强调的是: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物理量,能将微观粒子具体化,形象化,也是学生高中化学的入门基础,我认为在这方面应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