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1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会大大的增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培养兴趣?
1、开展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读文,逐步引导学生从朗读到默读,从慢读到速读,由博返约,百读不倦。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可多样的,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等。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和现代诗,应该注意讲清它们的区别,注意知道学生把握节奏、轻重、长短、语气等。比赛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内的,还要朗读课外的;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感受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起来。
2、拓展"说话"小舞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利用5——8分钟开展"每课一讲"、"每日一语"等活动。"每日一讲"即让学生上台亮相,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一次经历、一个谜语或一个成语。"每课一讲"让学生在寻找中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感受生活的体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刊物,教师也适当推荐提供一些读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日一语"则是要学生为班组长或为同学送一句格言或名句。这种"说话"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摘录名言警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的词汇,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二、授之方法,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养成了自学能力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还得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
1、沉入文本,学会预习。
学生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认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自查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笔记,课堂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课堂形式的改变能引发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同学间的交流是自身能力的再现,及时的鼓励则是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文章。如让学生做读书卡片,摘录作者相关介绍、好词好句好段等,逐步学会积累。
2、品读课文,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心理的体验。如品读《故乡》中闰土的少年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加以分析。教学过程是"扶"的过程,教学"中年闰土"时,就要求学生仿效分析"少年闰土"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是"放"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久的训练,学生的自学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自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自发、自觉的行为。品读文章目的是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鉴赏,讲清理由;也可以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做探讨,逐步学会感悟。写阅读笔记是自学的好助手,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应鼓励并提倡学生应用。
3、读写结合,大胆运用。
由博返约,精读是为了理解、交流、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激读,这对巩固阅读成果颇有帮助。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学习其中多视角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亲人或者朋友,使学生在仿写中品味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搭建舞台,巩固成果。
教师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平时的习得加以展示,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如通过一个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充分交流,并且评奖。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就会脱颖而出,然后通过学优生来带动学差生。实际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优劣互补),充分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单个学习,其进步是不明显的,然而一旦融进了群体,他们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会得以充分发挥,并形成一个你逐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落后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便会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家校合作,培养毅力。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学生读书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家校合作是个有效的方法。家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如父母多给子女购买一些课外读物,父母自身的垂范,加强督促,使那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等。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会得以巩固和形成,且终生受益。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应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学生也要有信心和自觉性,以及顽强的自学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章只有多读,学习只有更勤奋,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家校多多合作,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五、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自学的方向和动力,是制订自学计划的依据,是评价自学效果的标准,是自学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标志。初中生应具有独立地确定自学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它包括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确定目标难度的能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的能力,在自学活动中随时调整目标的能力,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的能力。如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打算几星期完成,做哪些笔记,写几篇读书心得,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任务教学法 特点 应用原则 实施过程
“学生中心,从做中学”是任务教学法的核心。它摆脱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主的程式,而转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中心和新课改的目标不谋而合。目前,在许多学校,任务教学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也推动了新课改的进程,为此,研究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便具有了现实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教学法的认识不足,使得其作用未得到完全发挥,故对于任务教学法从实践向理论过渡,然后用于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具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任务教学法概论
(一)任务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教学法实质上是交际法的发展和应用,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过程、以成果展示来激励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达到对问题的解决、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语文中的应用体现了语文的“人文”和“工具”统一的功能,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二)任务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应用什么来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来做?这是任务教学法所关注的几大内容。换句话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通过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而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那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就是重点。
1、达成学习目标是任务实施的目的
课堂教学必然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一目的一方面是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二则是学生的预期学习目标。任务的实施,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逐步达到学习目标。如在《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中,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为(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2)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的历史,培养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汉字;(3)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分析报告;(4)认识21个汉字。那么,此后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带领学生读书、看报还是做字谜游戏等活动都应紧紧围绕上述目标而进行。
2、做什么是任务教学法实施的核心
有了目标,那接下来便是做什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实施过程即是学习获得展开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任务的内容将直接影响着任务实施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对任务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正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习汉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汉字而进行了“收集汉字活动”,但这一活动的内容还较为模糊,于是,教师进行细化为(1)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迷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2)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3)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如此一来,任务明确了,内容清晰了,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目的也明确了,任务实施会更加有效。
3、怎么做是任务实施的过程
如何去完成任务这是任务教学法在实施中需要按照步骤而进行的过程。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1)制定计划;(2)讨论可行性;(3)实施;(4)交流结果的步骤来完成。
以上文中的“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迷活动”来说,首先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制定如何去收集和编写字谜的计划,然后是小组内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接着按讨论方案完成任务,最后再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交流、总结汇报。
不难看出,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形式,目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向能力的过渡,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任务中心原则
在任务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都应紧紧围绕任务来进行,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任务的完成能力,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任务是整个过程的中心,缺少了任务,教学活动无法得以实施。
如《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任务(1)通过阅读课文来正确拼读“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课前通过课本或互联网认识鲁迅;(3)画闰土像并讨论闰土形象。教学过程紧扣这三个任务来完成,第一个任务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掌握基本的生字词;而任务二则是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为主题理解打下基础;任务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分析闰土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而设计。三个任务的完成共同构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
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来完成任务。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来形成抽象的认识。如《少年闰土》的“画闰土像并讨论闰土形象”这一任务,学生在对闰土的认识过程中,首先是从文本中形成一定的泛化认识,但这一认识较为粗糙(即形象还不完整),通过画画(学生虽然不一定画得像),学生能将闰土这一形象还原到生活中来,再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讨论,形象开始丰满。
情境性真实能让学生认识更加深刻,而语言的真实性则能让学生从日常用语转向书面用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如在刚才的讨论中,学生讨论可以根据自我观点进行,而当小组内形成定论后,就具有了一定的概括性,语言描述就需要更加准确。
(三)任务的阶梯型原则
教师给学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而应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按照由简而难、逐层推进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在对整体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中,任务可以分解为不同的步骤来逐步完成,最终实现对整体目标的达成。
如在《人造发光植物》教学中,为了达到对“发光植物”的培植过程了解、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认识科学小品。教学过程中,任务按照“质疑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文意、写话联系”的步骤逐次展开。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抓住“人造”这一独特之处来进行导入,然后过渡到“初读课文”,任务是小组内成员要做到读通、读顺、读流利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以事先准备好的检测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以“发光烟草是如何培植出来的?”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读文;再以“奇”为导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对文章进行体会;在总结基础上进行写话练习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应用。
逐步推进的任务让学生逐层进入到文本中,通过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来共同构成了整体目标的达成,学生完成小任务轻松,总体目标也随之达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以做促学原则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充当学习过程,通过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以做促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天真而活泼,课堂上不可能“呆呆”地坐着听教师讲,教师就需要以一定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达到对学习目标的完成。
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以学动物的叫声来学习拼音、通过认识并书写同桌、同班同学的名字来认识生字等都是以做促学的实践。在中高年级的生字教学中,以比赛方式进行;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社会实践后来进行作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书笔记、讨论各自心得体会等,都贯穿了以做促学的原则。
任务教学法以做促学的原则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做一做”、“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等方式都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任务而选择使用。
三、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上文就任务教学法的相关概念、特点、原则进行了论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来辅助任务的完成,注重过程的引导;同时还需要以一定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分析教学内容
任务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实践教学中,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于用任务教学法来进行,因此,教师在实施任务教学法之初,就应对教材进行研究,在充分考虑教材知识性的同时兼顾其应用性来确定实施的内容;同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而设计出与之相适宜的任务来促进学生完成。
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中,如果当地有恐龙博物馆,那么通过让学生去观看恐龙化石这一任务则得以实现;而如果当地没有恐龙博物馆,则安排学生在了解恐龙化石的基础来学习课文的任务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了。
但教师也可以换做另一种方式来进行,通过让学生查阅恐龙演化的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来对恐龙进行了解。目前很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这一任务则能实施。同时也应考虑到那么不具备完成任务条件的学生的解决办法,小组合作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是否能以任务的形式来进行。只有考虑到这两者,任务实施方能顺利进行。
(二)提供实施条件
任务需要得到完成,就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来保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在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施条件。
如以“秋天的落叶”为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准备有关秋天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同时也需要学生对秋天的落叶进行了解;如果以课文实践的形式来完成,则要在时间安排、小组分配等进行规划;同时,如果以收集落叶的形式来进行任务时,则要准备相关的收集设备,小组内也应做好分工。
只有条件具备,任务才能达成。完成任务的条件会因教学内容、任务的不同而变化,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全面而合理。
(三)注重过程引导
任务的实施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完成。
通常任务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提出方案、实施、讨论总结的步骤来进行。提出任务多由教师来完成,分析任务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进行的,方案的提出、实施和讨论总结等也需要教师的参与,贯穿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下面我们以例子进行说明:
如进行《寓言二则》中“矛与盾”的教学,对整篇文言文有了大致的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1)、小组讨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何在?(2)、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道理?(3)、如果你是文中的楚人,你将如何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并作小结:因为楚人言过其实,导致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故而“其人弗能应也”;这也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四)注重结果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任务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而教师就是“总设计师”。结果评价也就是对这一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在任务教学中,结果评价主要针对考察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师生共同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等几个方面。以完成任务为主、鼓励参与为主、共同研究为主、默契配合为主。这样的结果评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针对其中的这个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的崇敬之情。当学生们进行朗读(可进行分组分段的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从大家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同学们对敬爱的的崇敬之情,请这个小组的同学再为我们朗读一遍。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也就能更好的完成任务。而且对其他小组也会起到榜样作用,促进任务教学的顺利完成。
在此过程中,任务圆满完成,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师生间及学生间的配合也极为默契。从而,结果评价对任务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好小学语文。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时不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而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必操之过急。应切实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使语文教学效率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柳欣、付艳梅: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03期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3
一、巧设导语,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要上好一堂课,一开始就要巧妙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如教《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先用录音机播放了一段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个片断,内容是小女孩在寒冷和饥饿中渴望得到热热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和一家人的温馨的美好想象……在缥缈的配乐声中,那动听而富有感情的语句,将学生领到了想象世界的广阔空间。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入课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什么是想象,也理解了诗人郭沫若为什么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里,在思想苦闷和迷惘中,能通过联想和想象编织出一幅自由、幸福、美满的天上生活的做法,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掌握联想和想象的欲望。
二、利用情境、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不止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体现出来,还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维表现出来。亚里士多德曾精辟指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虽然教无定法,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三、通过比较学习,调动兴趣
学生之所以对语文提不起兴趣,主要原因还在于不能将每篇课文联系起来,找出他们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卢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由此可见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生动和氛围,使教学进入较高的境界,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自觉培养起语文学习兴趣,自觉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该怎样创造课堂教学的生动局面呢?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以满腔激情倾注于课堂教学之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始终以充沛的激情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去,并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师生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四、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五、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六、利用成功体验,调动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景教学 老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95
语文是学生在小学时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主要是学习我们的母语,所以,学习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进行解决。本文主要讲述关于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情景教学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当前课堂现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和进行情景教学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好情景教学做了一定程度的剖析,下面就来详细的讲述一下。
一、小学语文当前课堂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还是维持着原来的传统模式,主要是小学语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语文老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需要把相关的课程讲好,让学生能够更加好、更加快的学好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作为课堂的被动接受者,则需要针对与语文老师所讲的内容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就好。这样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需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这一局面,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加的高。
例如,学习古诗时,主要就是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古诗作者、古诗的写作背景、古诗的内容进行相关的介绍,学生在上课时主要就是对于,语文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解并做一下笔记,然后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对于古诗进行背诵,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的考试项目,主要就是对于古诗词的背诵。但是,这样的针对于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模式是非常不科学的,学生对于相关的诗句是能够通过机械的记忆解决,但是,学生对于相关古诗词的理解却是不够深刻的,等到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需要对于古诗词有进一步的理解时,不少的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这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导致的。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需要改变这一方面的问题,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景式教学
(一)要进行逐步转换的方式,让学生渐渐地进行适应
关于在小学语文中实行情景教学这一新颖的模式,需要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一个过渡的过程,让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有一个初步的适应阶段,让情景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因此,针对于这个方面,就需要语文老师进行详细的思考和研究,找到最合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这一新形势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举例来说,小学语文老师可以现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像是语文老师在讲《静夜思》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对于古诗有一个理解,在上课时,语文老师就可以找学生起来说一下他对《静夜思》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具体描述一下他看完古诗,在脑海中所想象的画面,在语文老师讲之前,通过学生的描述就可以将其他学生代入一个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就是这样首先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进行情景教学,学生逐步的适应,进而再在整个语文课堂中全面的推广开来。
(二)带领学生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在进行过渡阶段之后,小学语文老师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全方位的实行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参与到一个更加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学习语文更加具有积极性。关于这一方面,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做进一步的努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来。
例如,在学习课文《少年闰土》时,语文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把文章阅读熟练,对于文章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在上课时,语文老师在讲完文章的大体内容之后,就可以找学生上台来说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语文老师也可以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先给参与演出的学生分好角色,让学生在课下把相关的语句读熟。然后再在课上进行表演,其他没有参与演出的学生,则作为观众,在下面观看表演。语文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及时听取学生对于情景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相关的调整
语文老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学习语文,所以,学生对于情景教学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于情景教学模式的适应程度,根据学生的适应程度进行相关的调节。并让学生对于情景教学不妥的地方提出相关的意见,这样语文老师才能进行及时的改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度。
三、进行情景教学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景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让学生从一个学习语文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学习语文主动参与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随之提高,并且学生一改之前的被动学习情况,主动进行相关的学习,这就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二)提高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老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运用更加新颖,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情景教学模式,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这也是对于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提高。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上课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随之提高。并且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来,与语文老师在课上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更加有利于语文课堂的顺利进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5
纵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其一,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由于条件限制,劳动之余,绝大部分家长几乎没有去阅读书籍,更没有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家长心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其二,课外阅读范围窄小。绝大多数家长、学生误认为优秀作文选等同于课外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科幻读物等。其三,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籍,要么囫囵吞枣,要么粗粗浏览。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笔记,仅仅好词佳句而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多读书,会读书,才能使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也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授之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主动阅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积淀了他们广博的学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在班级中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我们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文章的内容和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等方法,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强课外阅读动力的过程中须注意:
1.推荐书籍时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小学低、中年级学生一般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女生一般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书籍感兴趣。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2.推荐书籍时注意形式多样
根据要求和内容而言,可以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如笔者在给六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还可以把教师、学生推荐,统一、分散推荐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需要。
3.创造活泼多样的阅读活动
我们要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
(1)背诵古诗。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设立小灵通信息台。除了让学生阅读报刊杂志,收集资料,内容可以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每周“十分钟队会”上,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
(3)开展小信箱活动。学生读了本有趣的书,就写一封推荐信,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后投到班上设置的小信箱里。其他学生读了推荐信,对谁推荐的书感兴趣,就去向谁借阅或咨询购书处。
(4)开展小种植、制作活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可以号召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各种植物,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的图片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去阅读介绍相应的动、植物书籍。这样,不但使他们了解了相应的动、植物的习性、特征等,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
(5)开展读书周活动。建议把每月的最后一星期定为班上的读书周,把各自在这个月来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举办比赛。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予以奖励。通过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二、凸现课外阅读有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后,就必须凸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须注意:
1.指导学生筛选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但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宜。
如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储备了识字量,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因此,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中国少年百科全书》、《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2.正确把握课内、外关系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因此,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学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就推荐读鲁迅的《故乡》……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
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同时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推荐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正确的常见的课外阅读方法。
第一,让学生明白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课外阅读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
第二、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质疑问难。
5.指导写读书笔记
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6
关键词:语文学习 兴趣 方法 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总结和反思,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首位
1、以情激情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情感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激情,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多媒体课件出示“看瓜刺猹”画面导入,当学生因眼前的画面心头为之一亮时,我适时抓住时机,配上音乐深情叙述:“有这样一幅画面鲜明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当你深情娓娓道来时,你边观察学生的目光及表情,似乎想谈点什么,这时,你适时抛出话题:初次见面,这位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我话音刚落,哗――小手都举起来了。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经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趣上升为体验。记得在教《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一课时,我先在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上下足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在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在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开展了什么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接下来,我又把学生的成功体验上升了一个台阶,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再次创作,争当小作家。学生们非常感兴趣,都来争当小作家,把课堂气氛推向了。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关键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上新课前自己预习的好习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前,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学生要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尤其是文中的生字要反复多读几遍,注意看清字形,边读边理解字义;然后再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批注,做好预习笔记。当然,刚开始时,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以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以至于养成习惯。
2、课堂中提供自主学习的有利契机,从重点问题入手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都较长,要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读明白,如果每个自然段面面俱到地去讲,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学生学起来也是一盘散沙似的,没有连贯性,系统性。那么就要求学生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从重点问题入手,对全文展开讨论、探究。例如:《怀特森先生的课》这篇课文,学生预习后,梳理出一个重点问题:怀特森先生是一个( )的老师。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全文进行探究。因此,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然后再到课文中找出具体说明人物特点的句子。最后各小组汇报、反馈。
三、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当然,要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1、讲究民主,和学生平等对话。
例如在教《张潇洒》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熟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文中张潇洒同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这个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学生通过找出描写张潇洒的句子和段落,细细品味。最后总结得出:他是个有福气的人。他是个自信的孩子。他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他是个有着奇思妙想的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的看法与自己完全相同,要讲究民主,和学生平等对话。
2、自主质疑,多元关注学生发展。
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思考质疑的空间,让学生针对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句子提出问题。例如:同样是《张潇洒》一文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张潇洒的小狗乐园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他是在吹牛吧?张潇洒说那是“小狗乐园,又不是你们的乐园”,这是什么意思?张潇洒的小狗乐园到底是不是一项填补世界空白的工程呢?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不要只评价学生对问题解答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真不错,老师真佩服你,想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所以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们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李怡. 农村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 湘潮(下半月). 2010(05)
[2] 闫冬,李红. 试论在职中小学教师学习动力:“目标利益驱动”的保持[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 2009(07)
[3] 陈剑敏. 浅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J]. 教育艺术. 2008(05)
[4] 邓泽霞,涂巧玲,徐霞.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