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1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信息披露

2010年3月2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这标志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迈向一个新台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作为一种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的合同,具有合约性、杠杆性、风险性等特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根本无法真实地核算其可能带来的收益与风险,一般只能在表外间接地反映交易机构的经营状况。如何及时准确的反映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信息,防范其风险成为近年来业内讨论的焦点。

1.次贷危机的会计反思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如果说资产证券化使楼市泡沫破裂的苦果蔓延到金融市场,那么关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157号会计准则)则使金融机构蒙受的损失雪上加霜。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157号会计准则,要求对金融性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表。这也就意味着当金融机构持有证券化按揭资产后,即使没有抛售,没有已实现亏损,也必须根据最新的派息及市场报价调整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成倍放大了次贷危机的损失和金融市场的恐慌。

根据统计,全球金融企业为次级贷危机而反映在损益表上的损失高达5857亿美元。由于普通投资者大多仅关心损益表尤其是每股盈利的变化,所以157号会计准则大大加剧了普通投资者层面的恐慌。也正因此,在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通过的同时,美国国会要求美国证监会调查157号会计准则对次级贷危机的影响,并授权其在必要的情况下暂停157号会计准则的执行。

衍生工具的应运而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获取收入的目的。如能审慎地加以运用,衍生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并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特定资产的产出,但衍生工具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本身亦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当,极可能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美国的“两房”、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已经给了我们警示, 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其引发的危机必定是灾难性的。

由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做了调整并提出新规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中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24号“套期保值”和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填补了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许多会计规范的空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将产生深远影响。新准则虽然凸显复杂性,但更接近国际惯例,同时也是对金融会计思维的创新,但在实施中仍存在不少难题。

2.金融衍生品现行财务处理的难题

从经济事项或交易的发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阶段。

2.1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现行会计要素确认难题

2.1.1金融衍生品确认资产难题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作为一种合约,是签约人依据法律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权利或做出的承诺,合约一经签订,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下来了,签约双方不得随意违约。合约赋予了一方到期按照合约规定进行交易或放弃交易的权利,或在合约规定范围内处理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签约者确实拥有的,可依法处置的;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否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引起角度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这种权利和义务,并不来自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是来自于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因此,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产生的权利不能确认为传统的资产。

2.1.2金融衍生品确认负债的难题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确认为负债也违背了传统负债的定义,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带来的义务不是来自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因此,所产生的义务不能确认为传统的负债。

2.1.3金融衍生品收人、费用确认的难题

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言,由于它是待执行的合约,从签订“合约”到完成“合约”之间存在时间差,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只有等到“合约”彻底结束后才能对收入、费用予以确认。在此时间内,它属于一种潜在的收益或损失,在利润表内不予确认和列报。但事实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点决定了在这个时间差内,“合约”虽未完全履行,但它的价格会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而不断变化,对企业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风险。因此传统财务报表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残缺性甚至虚假性,致使风险无法预知,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管理无从下手,满足不了决策者的需要。

2.1.4金融衍生品损益确认的难题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象传统资产负债那样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此产生的损益也不满足传统收入确认标准,无法遵循收益实现原则。同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它无法满足“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标准。

2.2金融衍生品财务会计计量的难题

在具体运用新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时又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公允价值难以确定。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比较落后,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金融工具都没有市场报价,即便有,也并不活跃和完善,而且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易被人为操纵,很多时候用市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并不令人信服。目前,我国企业的一般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估计,但企业自己估计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企业往往要求会计人员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估计其价值,这样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确定就极易失真;另一种是企业找咨询公司代为估计。目前我国这类公司发展尚不成熟,国家的监管有限,其估计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也有待商讨。

2.3金融衍生品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难题

其一,传统的会计报表只记录能够用货币量化的信息,却很难准确估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未来变化的金额。

其二,传统的会计报表有固定的报表格式、填列方式和报表项目,因此,很难反映企业从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这一特殊的经济业务。

其三,传统的会计报表反映的是一种以历史成本揭示的账面信息,而不能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价格变动下的会计信息。

其四,传统的会计报表一般是定期编制的,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频繁,金额巨大,而且价格波动剧烈,要想在财务报告中及时地、充分地反映重要的风险信息是很困难的。

3.化解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的会计处理

3.1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

3.1.1初始确认

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与义务并非来自过去的交易事项,而是源于未来发生的交易事项,于是这种权利与义务在传统会计确认标准下得不到确认。而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需要满足的确认标准是: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为使衍生金融工具满足其标准,其合约自签订之日起,合约双方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已经存在,而且合约签订必将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因此,当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签订之时,应在资产负债表上按相关要素的确定标准初始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因此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3.1.2终止确认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提出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标准是: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或其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权利或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该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对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标准是: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也就是说,当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时),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我们可以从上述相关规定中看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进行终止确认的标准是合同的基本权利或义务已经得到履行、清偿、撤销或者期满无效,实质上也是以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为标准的。其实,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把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权利、义务纳入资产负债表,以避免把合约标的物在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风险和报酬反映在表外,同时,又避免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全部履行中的合约。

3.2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步晚,衍生金融工具更是一个新型的市场,市场报价稀少,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确定其公允价值,故慎用公允价值。如前所述,次贷危机爆发后,便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公允价值原则在次贷危机中造成了顺周期效应,即市场高涨时,由于交易价格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低落时,由于交易价格低,往往造成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即放大了收益和亏损。美国60名国会议员曾联名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而我国却在新准则中大力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面对公允价值的放大效应,我们应当适度使用。在市场的失灵,市场价格的恶性扭曲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已不能反应资产的真正价值,所以在市场失灵或交易没有秩序时,经纪商的报价及定价服务已不能反映市场交易价格,因此交易价格在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时可以作为一种考虑因素,但可能并不具有决定性,应降低对其依赖程度,慎用公允价值。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有必要加速发展金融市场并完善其经济体制,提供合理的市场条件,活跃金融工具的市场报价,使市场报价更加接近公允价值。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条件,减少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使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3.3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信息披露

为适应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要求,我们可以适度对传统会计报表进行改造,如资产或负债不再只按流动性分类,而且还可以按金融资产或负债和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对非金融资产和负债,可仍按流动性大小顺序排列;金融资产和负债,则可按风险程度大小顺序排列。要按风险程度大小顺序排列,是基于风险管理的角度。再者我们可以改造报表附注,使得属于表外项目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表内化得到充分披露。对于报表改造后仍无法披露的重要信息,可考虑增设一张衍生金融工具明细表。根据重要性原则列出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风险系数、公允价值、到期日、持有日等信息,以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董春丽.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J].南方金融,2008(4)

[2]辛丽轲,陈秀芝,王琦.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5)

[3]王冬梅王菲.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思考,[J].经济师,2009(2)

[4]章颖薇,李巧丽.新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风险防范及分析[J].商业经济,2008(2)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2

关键词:旅游网站建设;美国;经验

美国旅游网站建设起步较早,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时期,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网站经营思路和管理方法,其发展现状也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其他国家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美国旅游网站建设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1 建设概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旅游是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消费群体在美国,且发展迅速。comScore最新的《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美国旅行电子商务市场报告》中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旅行电子商务支出总计达1030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航空旅行支出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在所有在线旅行支出中占比高达65%;酒店预定支出为194亿美元,占支出额的19%。

从网站类型来看,根据在旅游产业链位置的不同,美国旅游网站细分为五大类型:一是供应商官网,主要为航空、酒店公司的官网,这类网站在美国旅游电子商务中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如西南航空、Delta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网站,万豪、洲际酒店集团和德姆集团等酒店网站等;二是在线旅游商类型,这类网站主要从事销售,从中赚取折扣或佣金,如Priceline、Expedia、OrbitzWorldwide等著名旅游网站;三是大型旅游点评公司网站,如旅游分享网站TripAdvisor;四是旅游搜索类型网站,这类网站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全面的价格比较,把用户链接到供应商网站,如Kayak;五是综合型旅游在线服务商,随着美国旅游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YAHOO、EXCITE、INFOSEEK等大型的综合性导航网站也都纷纷开辟了旅游网站。

从美国网上旅游预订市场来看,网络预订订单占全部旅游订单的比例处于连续上升的趋势,而且市场相对成熟,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如图1所示。但美国旅游网站却竞争激烈,促使各网站努力寻找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未知市场,锁定忠诚客户群,从而造成市场集中度较低[1]。根据Hitwise的2008年数据显示,Expedia、Travelocity以及Orbitz排名前三的旅游网站市场份额总和仅为33.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网上旅游预订市场一直保持着携程网一家独大的竞争局面。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网:http://,2010.09

2 建设经验

2.1 法规完善

规范旅游网站的电子商务交易、确定旅游电子交易的合法性、防范网络风险等问题是网站经营者和旅游用户都十分关注的焦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美国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着手网络立法,陆续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如1997年的《全球电子商务纲要》(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国际互联网免税法》(InternetTaxFreedomActof1997)、《统一电子交易法案》(UniformElectronicTransactionAct,

UETA)(1999年)、《全球及全国商务电子签章法》(Electronic Signaturein Global and National Commerce Act)(1999年)以及《数字著作权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

yright Act)[2]等,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旅游网站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得到了约束,网络交易环境更为安全,网络支付、信用体系、风险投资机制等不断完善,从而促进了旅游网站的快速发展。

2.2 建立网络竞合关系

美国旅游网站竞争虽然激烈但并不排斥采用网站品牌合作的模式来增加网站流量从而提高在线旅游预订量,实现双赢或多赢。由表1中可见,Expedia是Priceline最大的流量来源,Priceline有18%的推荐流量来自于Expedia,同时Priceline和Orbitz也为Expedia带去了7%和4%的流量;此外,Expedia还是Orbitz的第二大流量来源方,贡献了13%的流量,仅次于谷歌的14%,而且虽然Orbitz和Kayak近年竞争白热化,但根据花旗银行的调查显示,Kayak在过去三年都是Orbitz推荐流量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4%。

2.3 旅游网站信息服务功能全面

美国众多旅游网站在旅游资源及相关信息提供上,不仅数量巨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而且组织到位、管理有序。在旅游信息资源提供方面,包括旅游目的地概况、住宿、娱乐、旅游线路设计、餐饮、购物、天气、电子地图、社区论坛等功能;旅游产品和在线销售方面,不仅提供网上订购飞机票、饭店预定和汽车租赁服务等服务,同时还有各种旅游团、旅游方式的网上推销和预订;此外,很多旅游网站对市场进行细分,还支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下吉林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策略研究”(2011416)

参考文献:

[1]胡媛媛,美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集中度低来源[R].艾瑞咨询,2008-11-20.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3

关键词:多元化金融功能诉求;盈利能力;经营风险;客户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F832.33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国际范围内银行与保险之间出现了一种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新型业务关系,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的融合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经营保险日益受到重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保监会2010年保险中介市场报告显示,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503.79亿元,占保险兼业实现保费总收入的64.12%①。中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动因何在?我们通过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和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分析做出深入探究。

一、我国消费者的多元化金融功能诉求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金融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追求金融产品功能的全方位整合。近年来,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个人财富迅速增长②。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资产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只有储蓄存款和现金两种形式,而到2005年底,居民金融资产构成中存款占72%,现金占9.8%,证券占8.6%,保险准备金占8.8%,其它金融资产占0.9%,金融资产多元化初显端倪③。

未来中国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将会怎样变化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届时人均GDP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据史料记载,日本的人均GDP在1966年达到1000美元,1973年超过3000美元。考察20世纪60年代中至90年代末的日本家庭金融资产构成情况,可以看到,安全资产比例一直稳定在60%左右;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比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达到20%以上,领先于债券和风险资产等其它家庭金融资产。得益于“二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美国的人均GDP早在1942年就达到1000美元,1962年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跨越。这一时期美国的家庭金融资产构成变化较大,表现为:在20世纪50、60年代,安全资产一直占据20%左右的份额,80年代以后,安全资产占比开始下降,风险资产的变动也出现类似情况,唯有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比例稳步上升,超过20%。分析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也可发现同样的情况,即保险和退休金等的比重相对稳定,且呈上升态势(参见图1)。不难看出,在这些国家中,家庭金融资产多元化的趋势较为明显,而且保险已经成为其它安全资产的“替代品”。

因此,未来中国消费者将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以存贷为主的银行产品,而将产生包括保险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消费,并由此引发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更快的调整。一方面,保险产品可能逐步替代预防性储蓄。据教育部预测,到2020年中国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将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35%,人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1年,而且保险教育将被纳入中小学课程。随着保险知识的普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风险意识的增强,人们将会逐渐认识到保险和储蓄一样,可以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实际上,根据金盛人寿保险公司的《安盛生活信心指数调查》 ,中国受访者对于子女的教育计划准备和自身的退休规划准备都非常不足⑥,且选取的主要方式是储蓄。一旦认识到非正式保险安排只是次优选择,目前居民储蓄中相当部分出于“攒教育费”、“养老”和“防病、防失业或意外事故”等原因的预防性储蓄,将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保险需求。另一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各阶层保障财富安全、增加财富收益的要求将更为迫切,财富管理将成为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这同样会对未来中国保险需求产生重要影响:一是随着消费者对房屋和车辆等财产需求的增长,财产保险对于房屋和车辆的损失补偿功能,传统寿险保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生命风险的功能以及信用保险在居民贷款购房和购车中的作用,将重获重视。二是一些新型寿险将会成为居民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的选择之一。三是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将带来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中等收入阶层的兴起,由此引发新的保险需求。根据中国市场营销中心数据库提供的调查结果,中国民众的人身保险投保率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状态,是倒“U”字型曲线⑦,这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中间阶层的形成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消费的主要力量⑧。

有调查显示,约有80%的银行客户表示愿意在银行购买包括保险产品等非银行金融产品在内的个人理财产品,约有33%的银行客户迫切要求银行提供关于各种不同金融产品的信息咨询服务⑨。在金融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客户的需求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经营保险可以在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前提下,分流预防性储蓄,减轻自身压力,极大地满足银行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业经营保险的动机分析

响应消费者的金融功能诉求是商业银行涉足保险的重要动力,但也会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随着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无论是全国性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都不得不与同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展开角逐,特别在国外大型银行依靠金融集团背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巨大竞争压力下,如何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客户忠诚度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

(一)经营保险业务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国内几家大型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之后,经营模式转型、改善盈利结构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新重心⑩。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就已开始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但其收入在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仍然偏小,存贷款利差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从1995年开始,国内银行出现存差,并呈现逐年扩大之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0年8月,国内金融机构的存差已经达到22.96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3.16万亿(参见表1)。巨额的存差,过剩的流动性,不断加快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未来一段时期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使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追求更加稳定的收入来源。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8.8%,而同期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45.8%,小型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约为24.0%;欧盟大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稳定在50%左右,中小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亚太地区其它国家如韩国、泰国、新加坡和日本等国的第一大商业银行的该比率均超过20%,其中最低的韩国国民银行约为20.6%,最高的东京三菱银行甚至达到56.6%@。国外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中国商业银行,今后将可能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此外,专业市场研究公司TNS的200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显示,我国银行网点的柜面业务结构十分单一#,利润最低的活期、定期存款业务占据了柜面的绝大多数比例,成为导致银行收益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促使国内商业银行一改往日的消极和被动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分销保险产品,提高网点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保险业的高成长、高利润本身对银行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据Sigma(2007)对全球保险业的统计,2006年中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指标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实际上,根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中国的保险深度将提高到4.9%,保险密度将增长至1982元(参见图2)。通过与保险融合来分享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通过“制造”保险产品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不失为商业银行的明智之举。

(二)经营保险业务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较为单一,主要资金运用大量集中于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统计,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主要资金运用中“各项贷款”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居60%以上;“有价证券及投资”所占比重约为10%左右;“金银占款”、“外汇占款”和“在国际金融机构资产”等其它项目的占比总和不足30%(参见图3)。显而易见,商业银行这种高度集中的资金运用结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通过涉足与自身具有不同经营特点和业务功能的保险业,拓展新的业务内容和产品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降低收入和利润的波动性,在维持相对稳定的收益的同时减少经营风险。

(三)经营保险业务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

国内商业银行经营保险的另一主要动力源于提高客户忠诚度。所谓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从而体现于其购买行为上。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客户忠诚度体现为一个客户对该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持久的使用或消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金融机构获得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客户忠诚度无疑成为金融机构的致胜关键^。提高客户忠诚度,将非常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增强竞争优势。

然而,专业市场研究公司TNS的2007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显示:在中国,客户对零售银行的满意度较低&。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虎视眈眈的不仅是高端客户市场,还包括风险相对分散、盈利相对稳定的中国零售业务市场。近年来,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纷纷提出“打造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建设国际一流零售银行”等理念。随着零售业务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金融意识的增强,金融产品可替代性的加大,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对于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范围等要求将越来越高,客户忠诚度还有可能不断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如何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从成本的角度看,切实提高客户忠诚度,防止客户流失是其中必须考虑的一点*。据Schroder Salomon Smith Barney咨询公司对12个欧洲国家30000名零售银行客户进行的调查与研究,银行对于包括人寿保险在内的长期储蓄产品的销售率,欧洲12国平均达到27.9%,仅次于存款和信用卡两类产品,最高的国家丹麦达到50%,最高的银行Deutsche达到62%。银行保险在提高银行客户忠诚度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地,国内商业银行如果经营保险,能更加有效地针对客户需求,在银行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与保险公司充分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于2011年3月2日的“2010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报告”。

② 据统计,1984年,我国城镇居民户均金融资产仅0.13万元,而2002年6月末已增至7.98万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居民金融资产余额约为20.9万亿元,比1978年的376亿元增加554.8倍,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3%。

③ 但总体上,将大量金融资产用于银行储蓄的现象仍十分突出,储蓄存款占比长期稳定在70%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即使在股市较为红火的情况下,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拥有的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仍为储蓄存款,花费在保险和其它金融消费上的金融资产比例不高,数量有限。

④ 日本: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和存款、信托(贷款、货币、退休金)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和其它证券、投资信托、国外存款、保险和退休金等,其中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寿险、非寿险和退休金;债券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债券、上市公司债券、银行债券以及企业债券等。

美国:安全资产包括存款(不含国外存款)、银行个人信托投资等;风险资产包括公司股票、非公司业务股权、共同基金份额、国外存款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寿险准备金和退休金准备金等;债券包括信贷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基金等。

英国: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在英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存款、小额信贷机构以外的存款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共同基金份额、在国外小额信贷机构的存款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寿险技术准备金等;债券包括发行的债券等。

法国: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及其它可转换存款、其它存款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家庭对寿险准备金和退休金的净所有者权益等;债券包括短期证券和债券等。

德国:安全资产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建筑和贷款协会的资金等;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和投资基金凭证形式的资产等;保险和退休金包括在保险企业的资金等;债券包括货币市场票据形式的资产和债券等。

⑤ 这项调查是金盛人寿外方股东――安盛集团继在全球连续多年开展《安盛退休角度调查》之后,于2007年8月在亚洲地区首次开展的一项调查。 本次调查针对亚洲地区富裕人群,涵盖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8个主要市场。中国内地调查采样于上海、北京和广州三个城市,受访者为25岁至50岁、个人月收入高于4000元人民币的富裕人群。调查通过对受访者在事业、家庭、健康和退休4个核心生活层面的研究,提炼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指数。

⑥ 受访者中仅有23%开始为教育金计划做准备;仅有31%开始着手准备退休规划,平均起始年龄为37岁。

⑦ 具体而言,2006年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购买保险的比例偏低,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者购买保险的比例也偏低,唯有家庭月收入在2000-20000元之间者购买保险的比例偏高。

⑧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5.04%扩大到45%;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测算,2010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将有1亿个,户均收入15万元,户均资产60多万元;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则认为,中国中产阶级将经历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下层中产阶级的壮大,2011年其人数将增至2.9亿人,并在2015年增至峰顶;第二次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扩张,包括吸收部分收入攀升的原下层中产阶级的成员,2025年其人数将高达5.2亿人,超过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尽管这些研究机构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是中国社会的收入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橄榄型”。中间阶层的兴起,将是未来中国保险消费领域潜在的巨大资源。

⑨ 赖荣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P23-28。

⑩ 杨有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P114-173。

!即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大于各项贷款的差额不断扩大。

@王家强.亚太地区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前景―基于全球视角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7.P30-35。

#在调查中,TNS选取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1500名零售银行客户以及900名信用卡用户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87%的柜面业务为活期、定期存款业务,仅有7%为投资理财业务,3%为借记卡业务,2%为信用卡业务,1%为贷款业务。

$2006年的保险深度,中国为2.7%,世界平均水平为7.52%,其中美国8.8%,英国16.5%,德国6.7%,法国11.0%,日本10.5%,韩国11.1%,南非16.0%,台湾省14.5%,香港10.5%;2006年保险密度,中国为53.5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54.8美元,其中美国3923.7美元,英国6466.7美元,德国2436.8美元,法国4075.4美元,日本3589.6美元,韩国2071.3美元,台湾省2250.2美元,香港2787.6美元。

%对近年来国内保险公司内涵价值的测算表明,保险制造环节创造的价值约为保险销售环节的1.9至3.9倍。

^Frederick F.Reichheld&W.Earl Sasser(1990)的著名研究表明,在银行和保险等服务行业,客户忠诚度每上升5%,企业利润的上升幅度将达到25%到85%;而金融机构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仅仅是获得一个新客户成本的1/10。

&大多数银行的客户流失率高达40%左右,客户关系中仅有31%为“信徒”类型,即既满意又忠诚;18%为“雇佣兵类型”,即虽然满意但并不忠诚;24%为“人质”类型,即虽然忠诚但并不满意;27%为“”类型,即既不满意又不忠诚。

*国外有研究表明,只在银行开立一个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脱落率高达100%;开立一个定期存款账户的客户脱落率约为50%;而如果同时在银行开立一个活期与定期账户,则客户脱落率降为10%;如果在银行开立一个活期账户的同时还接受其它金融服务,则客户脱落率仅为1%。

参考文献:

[1] 赫国胜.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的对策[J].中国金融,2007,(1):P28―29

[2] 陈秀良.银保合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保险,2009,(3):P40―42.

[3] 崔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4):P36―38.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4

在银行的报告中,他们被称作“高净值人士”;在老百姓的眼里,他们叫“中国富人”。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联合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了《2012年中国财富报告:洞悉客户需求致力科学发展》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该报告的调研范围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随机抽取的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1900多名额度高净值客户。

中国富人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在2012 年主要进行了哪些投资?财富的来源有哪些?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学历是什么?他们在海外投资主要选择哪些国家?

北京富人最多,

宁夏等四省份富人最少

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超过7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14%。截至2012年底,预计高净值家庭(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数量将达到174万户,较2011年增长17%,相对于2009—2011年38%的复合增长率,增速有较大放缓。

中国的高净值家庭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5省市的高净值家庭数量2012年都超过10万户,这5省市高净值家庭总数占全国的40%以上。四川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在西部地区中显得比较突出。而宁夏、青海、和海南四地是高净值家庭数量最少的省份。

在全国高净值家庭增速放缓的经济形势下,富裕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的高净值家庭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东和浙江受企业主资产缩水和所拥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高净值家庭数量增幅不足10%;山西、内蒙古等地受煤炭行业下行影响,增速也相对较低。相反,内陆欠发达地区依然保持很高的增长势头,安徽、甘肃、湖南等地高净值家庭数量增长超过30%;四川、湖南、陕西等地增速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对各省份每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数量来分析,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浙江的高净值家庭密度最高,其中北京每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数量超过200户,是中国富人最集中的地区;辽宁、山西、江苏、福建和海南为第二梯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河南等地占比最低,万户家庭中高净值家庭只有20户左右。

富人“统计学”:1%还未婚

报告统计,中国富人的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男女性别比例较为均衡1.27:1,大专或本科的教育程度占到六成以上。同时,中国富人中只有1%是未婚的“钻石王老五”,99%已婚。他们绝大部分已经育有儿女,占比高达96%。

职业分布上,大部分依然是企业主,占56%。其中,六成企业处在成熟期,市场开发较充分,收入和利润较稳定。

调查显示,高净值客户把自由安全、物质优越和家庭幸福作为对财富的核心定义,体现了当前中国财富人士对生活品质的普遍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和2011年相比,高净值客户对高尚的社会地区的诉求超过了福荫子孙。

在财富的来源方面,最重要的财富来源依然是创办实业,占到全部高净值人群的56%,其他来自于职业经理人、全职太太、专业技术人士、专业投资人士和演艺、体育、收藏等领域。由于房地产调控的因素,和2011年相比,通过投资房地产获利的人群占比出现明显下滑。相反,靠工资和福利积累的提升到第二位,这部分人群主要是企业高管或专业技术人士。在未来新财富的来源方面,高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最被看好。

在投资偏好上,高净值人群对固定收益和信托等产品兴趣上升,对股票和房地产兴趣下降明显。

2012年中国整体经济形势趋缓,在这种趋势下,高净值人群倾向于稳定、风险较低的投资产品,固定收益类和信托类产品受到高净值客户追捧,表示有投资兴趣的受访者均超过60%。

除固定收益类和信托类产品,其余投资产品按照感兴趣的顺序依次为:储蓄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房地产相关投资,实物投资(艺术品、古玩等),股票类产品,保险,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和任意形式的海外投资。其中,房地产和股票2011年受访者的感兴趣比例分别为36%和34%,2012年下降为24%和17%。

从个人可投资资产结构角度看,2009—2011年,基金和股票净值占比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下滑7%和5%,而居民银行理财和信托资产飞速增长,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8%和60%。

海外投资首选地:

香港、美国和新加坡

2012年,中国富人的资产加速向海外配置。拥有海外资产的人群占比达到25%,比2011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中国富人在海外偏向于购置房产和股票。从使用离岸金融的渗透率来看,四川、广东等地区的渗透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北京地区高净值客户的绝对数目大,但是其中使用离岸金融的比较低,有较大的市场挖掘潜力。

在海外目的地的选择上,香港、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高净值客户海外资产配置的主要集中地,这三地集中了高净值客户海外资产量的60%。

深入比较高净值客户选择香港、美国和瑞士作为离岸财富管理目的地的驱动因素,移民和子女留学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是首要考虑,而选择瑞士的核心目的都是围绕着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资产的安全与私密性等。

从高净值客户的国籍分布上看,有6%的高净值客户已经移民,其他大多数依然是中国大陆公民。

据了解,移民已经是中国高净值客户最喜爱探讨的话题,他们其中很多人已经将子女送出国。相较于欧美的离岸中心,亚太的香港和新加坡在文化和距离上更具优势。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5

一、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培训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培训机构及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培训业务结构,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据各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以下人才将更为走俏:

(一)工程技术研发类的人员一直是汀行业最热门的人才。

(二)汽车行业中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比如精通外语的汽车设计人才、具备汽车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具备汽车销售背景的IT类专业人才,以及汽车信贷、保险等金融人才2005年将更加走俏。

(三)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激活。近两年,由于金融行业不断调整和不断推出增值服务,金融业以保险、基金等行业为龙头,人才需求量大增,特别是在核心业务如证券、银行、保险以外的房地产贷款、个人理财、车险等都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加入,以及新的金融服务机构逐渐成为吸纳金融人才的大户,使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2004年6月,作为科锐金融人才网的拥有者――科锐咨询的CEO高勇在新闻会上透露:截至到今年3月份,有19个国家和地区6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95家金融机构,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急缺八种金融人才:一是金融分析师(CFA);二是特许财富管理师;三是基金经理;四是精算师;五是证券经纪人;六是股票分析师;七是信息主管;八是投资管理人才。

(四)传媒业需要高级市场人才。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 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然而,中国传媒培训市场却显得风平浪静,与传媒业巨大的人才需求显得极不相称。目前,急需培养三个层面的高素质、专业化传媒人才:一是传媒企业家或职业出版人,这是传媒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否;二是专业人才团队,包括资深采编人员、发行专家、营销专家、印务专家、传媒市场研究专家、信息管理和竞争情报专家等,传媒企业必须在采编、营销、广告、发行、印务、信息情报分析等方面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队伍,才能在传媒各个环节中确保竞争优势,三是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包括HR专家、财务专家、行政管理等专家队伍。

(五)物流业通揽前后端人才。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地区中心城市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全球50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中,有75%已进入我国,采购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而与此不相称的是,中国物流人才缺口巨大,全国缺 60万人,其中北京缺20万,上海缺20万,深圳缺12万。物流人才已经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六)数字电视成为新的人才需求热点。我国计划在2005年将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全面推行数字电视。而在数字电视的运营、制作、关键技术本地化应用等方面,人才缺乏。

(七)咨询业人才需求呈新的热点。现在咨询业在中国绝对是个新兴行业,前后不到20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据北京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地区注册登记的咨询机构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约为 30万人,其中规模较大、声誉较高的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几乎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政策咨询、科技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综合咨询及专业认证等诸多领域。2004年6月11日,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凯捷与中国第三大咨询公司远卓组成战略同盟,而国际著名的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更是早巳入主中国。近两年,各大国际咨询公司云集北京,国内咨询公司异军突起,使咨询人才大战一触即发。

(八)游戏人才链上需求多。调查显示,国内游戏产业真正起步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全国游戏企业仅79家,游戏从业人员只有2969人,其中大部分是游戏销售人员,游戏技术开发人员(含美工)仅有1169人。但随着国内网络游戏用户的急剧增加,人才资源匮乏的矛盾很快突出出来。目前国内的游戏专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人,游戏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游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据分析,目前,市场上主要需要以下5类紧缺游戏人才:一是游戏策划人才;二是游戏程序员;三是游戏美术工程师;四是游戏市场拓展员;五是游戏技术维护工程师:

(九)市场总监缺口较大。据2004年7月18日的《北京考试报》报道,市场总监已屡次被列入人才紧缺榜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至少紧缺30万名市场总监。全国现有6000万名营销人员,80%以上未被培训认证,其中60万名高级营销管理人才基本都未被培训认证。针对市场的需求,部分机构及教育单位已经推出市场总监的培训考试。其中,以中国市场学会主持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认证”体系最为引人注目。由于该认证按照国际惯例引入了第三方考试方案,有美国ATA考试平台进行规范老师,突显出其公正性及严肃性,因此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上海市目前已有大约200多位市场总监通过了这个考试,并获得了珍贵的中国市场总监资格证书。

(十)医药业人才需求呈多样性趋势。北京人才市场经理郭卫东告诉记者,医药人才特别是医药销售人才一直是今年人才市场的招聘大户。而在网上人才市场,进入8月医药人才也表现不俗。中华英才网数据显示,与7月份相比,医药人才职位一直在稳步增长,8月共提供职位10551个,比7月增长 1612个,在热门行业的排行榜上也跃居第七位。其人才需求特点是:一是职位需求多样化,不再死守销售;二是高薪优势引才,海归竞争力凸显;三是外资医药企业销售代表首选毕业生:四是医药物流人才成为新热点;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才需求增大。

(十一)海归人员急需培训。据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 200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8万人,留学归国人员达1了万人。北京市有了万余人,成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和地区。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信息,北京市目前有2万名留学者回国创业,已经成为“海归” 人员最多的地方。但海归人员不等于就是人才,而是潜在人才,是准人才。2003年,出现了一个现象,不少“海归”成了“海待”,回国等待工作机会。海归是越来越不值钱,这个现象在2004年继续上演。“海归”成“海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一是良莠不齐,个别人系出“克莱登”大学。德勤人力资源咨询专家黎化民表示,海归也分三六九等,美国的海归相对好一些。 9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人到外面速成一个学位甚至是博士,他们往往选择去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这些国家门槛低,周期短,这些人回来后,受到认可的程度自然就低。二是专业单一,不能胜任复杂工作。三是追求高薪,却不愿付出。四是单打独斗,不讲团队精神。五是文化差异,导致沟通不畅。六是定位局限,一窝蜂挤向沿海企业。随着留学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海归人士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供过于求导致海归身价大幅下降。可海归们仍将就业目光盯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鲜有海归问津。如何使各类海归人员尽快了解中国国情,掌握有关就业劳动政策和创业技能技巧,由潜在人才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叮的显性人才,成为培训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影响培训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国际性会议、活动大量增加,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人才的培养,不可能都通过正规的学历学位教育来完成,大量的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以获得大批大批人才。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教育服务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大量的国外、境外培训机构和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进入中国,既带来了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模式,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壮大了培训市场规模,同时,也加剧了培训市场的竞争,影响了培训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及改革方案出台

十六大后,我国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一系列政策将作调整,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出台,市场经济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这改革创新、社会变革的时代,将出现许多新事物、新方式。为适应这个社会大变动的趋势,社会成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这就给以新颖、快速为特征的继续教育培训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增加了许多培训需求。

(三)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同时,珠三角、长三角进入了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时期,对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近期,在珠三角出现的“民工荒”说明了这一点。继续教育培训如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节奏产生互动,及时分析发展带来的人才培训需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四)新职业、新职位催生新的培训需求

据上海《人才市场报》报道,2004年将诞生65个新职业。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管理类职业,如商务谈判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二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技术类职业,如IT行业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软件项目经理、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师等,IC集成电路行业的集成电路测试人员、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工艺员等;三是在城市重点发展领域中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如汽车产业中,有二手车交易员、汽车综合经验与诊断技术、汽车营销员等新职业等。新职业的产生将催生新的培训需求。促使一些行业培训及其机构从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

(五)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对于大多数职业人来说,入职、升职晋级、岗位转换、再就业等成为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人生经历。在这些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必须及时地更新知识,增强素质,提高能力。这就不断产生新的培训需求。

三、培训市场热点分析

(一)根据零点集团的调查, IT培训、金融培训和法律培训是目前培训市场的中流砥柱。在未来几年,IT、金融和法律培训仍会继续走高,并且培训课程将与WTO知识密切相关,例如 WTO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WTO与企业商务运作等等。而物流培训、会展培训极有可能“火”起来,国家对会展人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飙升趋势。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统计,2003年上海国际性会展达300多个,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使会展经济达到顶峰,会展运营、会展服务、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等的市场需求使与此相配套的培训呼之欲出。同时,作为我国新兴的物流专业,正以每年30%~ 40%的速度递增。能够系统掌握物资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人才,除现有的大中专学生外比例很小,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落后于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此外,企业高层管理者对项目管理、公共关系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等也呈现出强势需求。

(二)来自民营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多,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企业培训的主要需求者。据上海一家培训公司介绍,早两年,来自外资企业的业务份额占其业务总量的70%,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到20%和 10%。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非常急切。据专家分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多民营企业走到了从小中型企业向大中型企业或是集团化转型的拐点,规模不断扩大,从雇员数额来说,现在外资企业的比例已经下降到50%,民营企业却上升到了40%。数量在迅速增加,管理水平也亟待提升,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快速膨胀的培训需求。但相比而言,民企挑选培训产品仍不及外企理性,急于求成、图快图省事的思想非常普遍,培训需求分析往往不够深入,间接导致了培训的草草了事。

(三)高端培训转身咨询角色。一些高端培训公司开始在前期导入和后期跟踪上提供更多的服务,扮演起咨询顾问的角色。好的培训和劣质的培训的差别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在课堂以外的工作。有关人土由此推断:未来,真正适合企业培训需求的还是企业内训师,他们更了解企业,能够为企业度身定制课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管理培训热点

根据中国管理资讯网撰写的《2003中国管理培训市场年度分析报告》,2003年中国管理培训市场有六大热点;一是认证课程;二是总裁研修班;三是项目管理培训;四是MBA课程;五是拓展训练;六是人力资源培训。

(五)IT培训热点

1、IT营销人才培训

IT行业呼唤经过系统训练的高素质营销人才,但目前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专门针对IT行业的营销人员的培训,这种现状的最终形成,主要缘于以下营销人才培训的四大阻碍: 一是开设新课有风险。培训机构倾力开发一门新的课程,前期的开发成本暂且不说,学员能否接受一个新鲜的课程也有着太多的疑问,因此不少培训机构干脆选择那些经过市场检验的课程。二是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虽然每家培训机构都不断从企业那凰获得一些有用的人才需求信息,但其传统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技术相关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对于IT营销相关人才的需求情况很难把握准确。三是大学生就业观念。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往往因循着学什么干什么的惯性,殊不知学中文或英语的从事IT公关或者营销工作,往往有着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四是社会对于营销职业的误解。从事技术工作固然是令人向往的、稳定的、高薪的职业,但从长远看,汀技术人员始终无法回避年龄的尴尬,而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对IT营销人员来说则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优势。

2、IT管理咨询人才培训

国资委信息中心2003年对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型企业信息化累计投入平均为6782.63万元/户,但与企业动辄上千万元的投入不成正比的是,只有 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成熟阶段。对此,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周明认为,企业内部汀管理咨询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业内人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IT管理咨询顾问作为企业信息化人才金字塔的中坚力量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神经中枢,其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对其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为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6月,由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出的汀管理咨询系列技术资格培训与考核项目(1TMC)全面展开。该项目共分5个专业方向: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 (CRM)、供应链管理 (SCM)、产品数据管理 (PDM)、IT服务管理(ITSM)。

3、IT设计培训

IT培训市场一直是微软、思科等国际证书培训项目的“天下”,但2004年以来,设计类IT培训却异军突起:网页设汁培训、三维动画设计培训、广告设计培训等与设计有关的培训项目多达几十种,且招生情况异常火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IT设计人才需求看涨。随着广告、房地产、家居装潢以及动漫业的发展,市场上对平面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IT设计人才的需求激增。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动画设计人才的需求为15万人,而目前专业专业人才的“库存量”仅为1万名。一方面,人才需求旺盛带动IT设计培训热升温;另一方面,市场饱和导致微软等IT认证培训逐渐降温。在这种情况下,培训机构纷纷调头,将目光瞄向更具市场空间的IT设计培训。但IT设计培训虽是一匹“黑马”,从发展趋势来看,注重实际技能将成为汀培训业的主流方向。

咨询调查市场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网络广告信任度网络媒体广告真实性广告效果

网络广告有许多优势,但更多是在理论表述与技术表现上。网络广告在其发展中还有种种问题、不足和制约因素,调查表明在互联网广告劣势“名单”中,可信度、效果评估及记忆率差位居前三。由此不难发现,它将直接影响网络广告效果与网站(媒体)的经营,以及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亟须加以探究。

一、网络广告发展的简要评述

迄今承载广告信息的媒体已经难以尽数,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体及其应用,造就了广告的又一新形态。据美国互联网广告署公布的数据:美国的网络广告营业额由1996年约3亿美元, 到2005年已达125亿美元,全球则达到330亿美元;在国内,1997年3月,在Chinabyte的主页上也出现了第一个广告。据《iResearch-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达到31.3亿元,较2004年增长77%。随着网络媒体技术与经营的日渐成熟,网络用户的不断扩增,网络广告的市场发展空间无疑将是巨大的。

但是,在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网络广告的发展还有许多难题待解,仍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宏观上,主要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具体地涉及到:网络广告的业务经营并不规范;创意与表现形式有待出新;技术与应用仍需要拓展;理论研究贫乏、滞后;专门人才稀缺;还有相应的网民(受众)的数量规模,及其对于网络广告的认同问题等等。特别是伴随发展过程同比增长的大量虚假广告和广告欺诈的不断涌现,加之行业监管不力及其困难,造成网络广告的可信度普遍疑惑,直接影响到广告的效果与网站(媒体)的经营。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网络广告也是网站(媒体)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全球广告巨头正在加剧争霸中国市场。为了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建树起网络媒体的信任度,提升广告传播的效力。

二、广告的信任度及其认识

1.何谓信任度。对“信任度”的理解,简单说即是对信用的量化和评价尺度。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体的信用度及其差异,或者会带来较多的利益;或者引出相应的道德与法律责任。与广告相关的是,受众对具有公共性的媒介特别是大众传媒具有一定的、以至良好的信任度,这种信任度逐渐集合而成了媒介的公信力,包括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显然,有效的广告传播需要搭载公信力强的媒介。

2.信任度的构成与分析。信任度的进一步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确定因素结构与量化分析。Hovland等人首先区分出两个潜在的因素:值得信赖与专业性;近期有研究者试图建立一个简单的形容词量表以测量可信度,例如,Jacobson运用20对形容词,将之分为四个因素:真实性、客观性、活力性、娱乐性;Singletary则归纳出六个可信度因素,分别是知识性、吸引性、可依赖性、清晰性、敌对性和稳定性。

量化分析网络媒体可信度的成果,有“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互联网报告”,采用Ridit分析(累积概率分布均值)来比较被访者对不同新闻来源的相对信任程度,对于网络广告可信度研究有一定借鉴。

3.广告信任度的分解。迄今为止,网络广告信任度量化分析研究还缺乏典型案例及有价值的成果。 广告的信任度,既可以是整体抽象的定性评判结果,也可以是具体某一因素的影响所致。从网络广告传播过程看,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影响其信任度的最基本的导因,而网络广告的创意与表现形式,在感官上也直接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和认同;此外,由于对网络媒体及具体的网站的信任度,直接或间接迁及到所承载的广告信息的信任;对于广告主及其产品社会声誉或形象的认同;受众固有的观念、态度、偏好等所形成的认知和判断;社会环境、文化、风俗等对于网络广告的认可程度;市场培育的成熟度,等等。总之,网络广告的信任度应是上述各方面影响因素的集合。

三、影响广告信任度的简要分析

影响网络广告信任度的因素很多,我们做出如下简要分析。

1.网站(媒体)因素。网络媒体是网络广告赖以生存的母体,全世界的网站已达一亿,每天还以100万的数量猛增,个人可以自由创办自己的主页乃至网站。因此,网络媒体的可信度对于网络广告来说十分关键。

网络媒体需要经营,与传统媒体相比客观上对于广告的收入更有依赖性,但同时它的“先天不足”与问题也显现出来:由传统媒体悠久的历史,成熟的经验,官方的背景,业务的运作,严格的监管,完善的法规等等,已经积淀了较高的信任度;就网络广告效果的评估,目前主要是基于网站提供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公证性一直受到某些广告主和商的质疑。当一个媒体不具备评估的客观依据时,它的信任度很难建立起来。

2.网民(受众)。所有上网的用户都是网络广告的受众对象和潜在消费者,也是广告传播过程的终端,目前中国的网民已达1.2亿。但是据CNNIC调查显示,37.8%的网民对目前网络广告“最不满意”;22.7%的网民选择不愿意以网络广告作为自己选购物品或服务;在网上浏览过广告但从不购买的人46.9%;很少浏览的有34.7%;经常浏览并购买的只有18.4%。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网民对网络广告的认可度不高。心理实验表明:抱怨、反感情绪和态度会严重影响受众对信息的处理,浅则影响对信息知觉过程的解释,深则使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产生抵御。

3.广告主。广告主是指广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者,通常就是广告信息传播的源头。然而在现今鱼龙混杂的各类网站上,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消息,也包括广告。由此可见,网络广告主的外延已是相当宽泛而模糊。因此网民对广告主是否信任,信任程度有多高也是影响网络广告信任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由于各类网站的迅速扩增乃至泛滥,以及相关法规的滞后和监管不力,还有广告的门槛较低,形形的“广告主”可以在网上大做广告,我们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广告内容的真实性。

4.商方面。商对网络广告起到了一个把关的作用,也负有审核广告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对能否更好的保证网络广告的真实性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但是目前我国的市场只是初现端倪。首先,对商的资质认定、素质考察,以及过程中的有效监管等一系列的问题都缺乏相应的法律和规范;其次,缺乏对商的有效监督,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广告主对网络广告实际效果难以查核;再次,目前网络广告商的佣金通常是广告费用的30%-50%,商获利很大。在利益驱使下,商很放松了对广告内容的审核,甚至放纵了他们的违法行为。

5.广告内容。广告是特定信息的传播,广告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是影响其信任度的最根本因素。至少有三层含义:传播商品或服务的本质内容信息;客观表述商品和服务的特性;如实兑现有关利益的承诺。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显然有超越时空、信息容量大,以及与用户交互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使广告信息的传播更加充分、有效,同时也会使虚假不实广告内容得以放大扩延,误导后果更为严重。

6.广告形式。广告形式服务于广告内容,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广告效果相得益彰。网络广告的艺术性、灵活性、表现力,对受众视觉的冲击力,都可以超出传统媒体的广告。但如今我们只要打开网页、进入邮箱,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就会向你扑面而来,更糟糕的是,有时突然会同时出现十几个窗口的广告页面,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根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对传统条幅式广告有50%的被调查者表示抱怨。弹出式广告占据了大量的带宽,不但影响了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系统的速度,,并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7.创意与表现。创意是广告的核心与灵魂,同时它要服务于并且服从于广告的目的和内容。但是,现有的网络广告缺乏创意和表现的空间,直接影响着网民对广告的点击及其效果。

8.其他方面因素。对网络广告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而带来的有关广告的版权,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何形成合理的网络广告价格体系,制定价格标准;如何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如何完善网上支付手段等等。

四、 提升网络广告信任度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监管行业自律。首先,实行网络广告的登记管理,登记后的ICP在其首页上就可设置其登记标志(就如红盾315)以标示其资格;其次,鼓励发展一批专业性网络广告公司,它们承担客户的广告活动全流程的各个环节。对这些公司活动的全面监管无疑会降低对整个网络广告市场监管的成本,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广告的质量与效果;第三,对特定内容的广告进行审查。比如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等这些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理应成为重点审查对象的商品,并设立举报制度;第四,建立绿色通道制,即已经按《广告法》通过审查的传统媒介的广告,在其审查批准的范围内可以直接经过技术处理进入网络媒体,以避免二次审查不必要的成本;第五,推行互联网服务商的有限责任制,加强行业自律。

2.迎合网民(受众)的接受心理与习惯。消费者之所以点击广告,其心理因素是主要动因。首先,要想赢得市场就要针对受众心理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运用心理影响技巧强化广告设计作品的感染力,进而提高广告宣传的冲击力。比如,交互式广告策略;定向传播策略等;其次,网络广告要有创意。打动受众的购买欲望,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再次,网络广告内容要具体、真实,不能提供虚假的、误导性信息。

3.与其它媒体联动。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色、优势,传统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运作经验和社会资源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与传统媒体业务协作,大大有助于提升网络广告的可信度,而且也使传统媒体大获其益,可以更好地建立与消费者之间诸如像贴心朋友般的互动关系。

4.提升创作与表现水平。随着网络技术更为先进:从单纯的文字到动画,从单纯的按钮或旗帜样式到诸多样式百花齐放,从直白的平面到互动性的立体,越来越多的媒体技术运用到网络广告之中,提升创作与表现水平更具有利条件。

5.加强网络广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网络广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待于深化,特别是针对长期困扰网络广告业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要有创新的视角,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方案,创新的成果。

简短结束语关于网络广告的信任度,是一个涉及许多方面影响因素,也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若能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积累案例,将会产生重要的成果和突破。由此,网络广告的信任度也必将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胡伟:呼唤网络媒体公信度.网络传播,2005.(5)52~53

[2]美国今年网络广告额创新纪录 可望达160亿.新华社.2006.11.17

[3]专家称:网络广告将跃升为未来广告市场主流.市场报. 2006.08.28

[4]于洪奇:试论媒体公信力 .[2005-03-22]. 省略

[5]阿祥:谁来提升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光明日报.2003.4.23

[6]网络广告信任度提高 超半数网友信赖网络广告.千龙网.2006.9.14

[7]陈金国:如何重塑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周刊,2004.10.20

[8]网络广告调查:信任度与讨厌度. 时代营销. 200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