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地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地建设论文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1

以专业整体能力培养为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以下原则:以用人单位对能力的需要为原则,对用人单位培养所需周期较长、用人单位培养困难的能力重点培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在校院合作的前提下,明确学校教育和医院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学校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基知识,检验基础知识: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参考区间、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学评价;基本技能:形态检验能力、简单仪器操作技能;基本素质:沟通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医院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较大型的仪器操作能力、临床对话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并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意识。

实训基地建设强调校内基础能力培养与校外专业技能塑造的功能衔接。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在环境和功能上模拟真实检验科流程设计,技术水平达到基层医疗单位要求,开展的实训项目侧重手工检验和常规小型检验仪器。使学生通过实训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同时得到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置实现职业领域的广覆盖,技术水平与当今医学检验专业领域相一致,师资、病源、空间等软、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要,能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的要求。学生在基地中能够学习和掌握当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真正实现“学习在未来岗位上,就业在学习环境中”。对于具有长期合作意愿的企业,按照其生产性质进行领域划分,确保全方位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参照医学类专业高等专科教育评估方案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调研结果,以目前学生人数80人为基础,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实施的基础,学校一方面要使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于自身的教育主张,保持教育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检验岗位“工作流程”为主导,强调“全过程检验质量控制”,从“生物安全”职业意识到校内实验室布局,创建出“临床检验科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从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上与临床接轨。使实践教学最大程度与工作岗位对接。在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2.2校内实训基地的布局校内实训室总使用面积应不低于5间、400平方米,整体划分为实践教学和临床检验实训两个功能区。实践教学区包括三个功能实验室、显微镜室、仪器室和实验技术室。显微镜室承担有关形态检验的实训教学,为本专业临床检验技术课程、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临床寄生虫检验技术课程、检验仪器分析综合技术课程提供服务,主要培养学生形态识别能力。仪器室完成基础仪器检验的实训教学工作。实验技术室完成各课程实验操作的实训教学。临床检验实训基地设置无菌室、临检室、生化免疫室、采血室,通过学校购买和医院捐赠完成仪器配置,包括各类常规体检项目,完成课程的综合性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检验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五真一实”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在具备学科技术优势的医院建立3-4个“医学检验理论学习-实践-顶岗实习”教学基地。每个教学医院承担1~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程教学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常规检验项目为导向,在“学习、实践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学生首先在检验科工作区域“看”,观摩临床工作人员如何操作有关仪器进行生化项目的检测,对工作任务产生感性认识;继而在检验科教学区域内“听”,由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方式给学生讲解检测原理、仪器构造、使用方法、编程、可检验的项目、仪器的优缺点等;然后,在检验科工作区域按用临床标本练习检验项目的检测,并与临床实际报告单相比对。在教学安排上,为了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和保证教学效果,医院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下午医院标本量少,检验技术人员能够完全投入教学中,而且利用上午的标本完成实验,从而实现了课程教学“五真一实”即“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临床标本、真实的检测项目、真实的临床仪器设备、真实的化验单作为考核标准、实际的临床一线教师带教”的教学特色,完成人才培养行业塑造过程。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用“校内校外双向合并,课程教学双负责人”的模式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校内专业带头人和校外专业带头人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设计和实施,采用校内校外教师共同负责制,一门课程一个课程组,校内校外各一名课程组负责人,实行点对点的沟通和交流,便于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2

关键词:船舶工程技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自2007年以来,我国船舶接单数量快速增长,显著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船舶工程技术是满足现代化船舶技术的关键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该科目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与理论知识积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需要积极开展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最终提高学员整体水平。

1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目标与要求

1.1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并结合我省船舶行业发展的现状,我校在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实践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船舶制造行业的需求,福利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1.2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

本基地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尽量满足船舶操作要求,并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在基地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更好的适应未来岗位要求。因此,基地建设中的所有设备,均由实际船舶上所使用的设备组成,包括驾控台、集控台、主配电板、设备箱等,整个基地教学完全还原企业生产,保证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服务。

2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研究

为了保证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运行效果能达到预期,在基地建设中,相关人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2.1基地师资配置

师资水平在整个基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基地中所有专业教师,均按照基地建设专业教学、技能培养的相关要求进行招聘,所有教师均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书或考评员资格证书,并且每一位教师在上岗之前,均在我院校接受一定时间的实习,保证能有效满足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教学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根据实习学员的具体数量来确定,一般保证每个校外实训基地配有2-3名兼职实训教师即可。对于校外实训基地,更多的还是需要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按照企业具体生产要求的标准,对基地教学情况进行配置,保证每个师资资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上利用。

2.2基地区域规划模块

整个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规划,严格按照船舶生产中不同生产要求进行划分,包括基础生产区域(数据切割、柴油机安全、焊接机器人等)、系统操作控制(如图1所示)、船舶模拟装置区、数字化实训区等。总体而言,整个基地区域的划分情况,充分考虑了不同学员实践的要求,并按照就近原则对不同生产区域的功能进行搭配,确保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基地培训的要求。

2.3基地培训模式选择

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在选择培训模式中,应该以现代船舶行业为背景,在充分考虑市场对船舶技术的需求后,选择相对应的培训模式。目前当前较为常见的培训模式为“工学交替”培训模式,将整个学者的培训过程划分为认知、学习、生产、顶岗实习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存在明显差异。在认知学习阶段,由教师充分讲解船舶工程行业的基本信息,对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工作趋势进行分析,使全体学生对本专业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学习阶段,讲师充分讲解船舶工程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系统操作要点、机械切割要点等,此阶段学习就是要将完整的生产实践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不同岗位划分下的工作要点。在生产阶段,学生先观摩熟练员工的生产方式,掌握所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并通过与员工进行交流,对本专业工作信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深入到工作岗位,开始进行学习,并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与教师、一线员工进行交流后,寻找改进办法。

2.4科目设立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地的应用水平,整个基地的科目设立也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因此本文认为,基地的科目设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船舶手工放样。采用教材《船舶修造工艺》,开展草图绘制、样箱制作等教学,对于相应级别的学生,可以发放相对应的手工放样证书。(2)船舶焊接。根据《船舶焊接工艺》教材,开展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切割、焊缝质量控制等教学工作,对于相应级别的学生,可以发放相对应的焊接证书。

3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在船舶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能根据市场,不断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并对教学侧重点就行优化,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更好的适应市场要求,更好的服务于船舶制造业。

作者:庞龙 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李洁.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模块教学实践研究[J].经贸实践,2015(14):249-250.

[2]李庆宁.校企合作共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37-38+56.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贫困地区职业教育。

区域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灵魂,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建设。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大多难以保证,虽然经过教师的不懈努力,但教学质量提高不快,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尚有不小的差距。

一、贫困地区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

通过对广西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调研发现,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教学仪器设备不足,难以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由于财政收入低,当地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比较少,职业院校的发展只能做到“以学养学”,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只好降低学费标准。办学经费的不足致使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捉襟见肘,实训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特别是价格较为昂贵的数控机床类实训设备,也只能购置少数的几台。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时,由于实训设备少,学生人数多,即使采用三班倒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日渐增多的学生实训需要,学生的生均实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实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难以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

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工业较为落后,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产品生产工艺已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技术要求,要聘请这些企业的员工作为实训教师已不适应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需要,而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又不愿到贫困地区来工作。因此,地处贫困地区的职业院校只能利用假期的时间,送本校教师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培训。由于培训时间短,这些教师只学会一些基本的东西,回来后就到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效果较差。

二、贫困地区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以高职教育为龙头,全面整合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资源。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是贫困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广西贫困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和各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资源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有利于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出现了实训教学设备重复投入、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现象。要办好职业教育,当务之急是整合和规范化建设区域性的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代表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振兴当地经济的重任,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环境都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政府部门应考虑将实训教学设备进行整合,拿出一些经费用于建设规范化、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基地设立于高等职业院校内,由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产权归政府所有,各职业教育院校使用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应按一定的比例上缴实训费用,该费用用于基地内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换代,保证基地内的设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采取如此措施,可以保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建设规范化的实训基地,使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做到资源共享,注重真实性和创新性。

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其实训基地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而建立,为当地的企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配置实验实训设备。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平台所需资金较多,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同时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避免重复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和核心。实训基地既要跟上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先进的实训设备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可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验平台。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各种实训场地、仪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各种管理与服务平台等,力求做到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在功能角度上,要求基地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实训基地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某个院校或专业的专用场所。基地要面向学生、教师开放,向社会开放,在时间上应实行全天候开放。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注重真实性和创新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要求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师要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能力,要求实训教师在搞好实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训基地管理者的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更新观念。通过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深入学习,聘请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传授实践知识与宝贵经验。这样,既可优化师资,又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水平。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使专业教师得到锻炼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

打造一流区域性实训基地品牌,面对社会的竞争,实训基地必须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基地品牌。实训基地除了完成职业院校的实训课程的教学外,还可以扩大培训项目,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基地的内涵,面向社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训基地的建设起点较高,设备先进,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可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向校内、校外承接职业技能鉴定的任务。

实训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实训基地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将实训基地建成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该科研成果的转化将大大的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一个高投入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完善。只有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广大师生更新观念,共同努力,才能把实训基地建设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学校园;教学楼;场地设计;整体性;和谐

Abstract:WiththedesignandtheexperienceofYeFeiGeneralBuildinginNan''''anTechnicalSchool,thearticlediscuss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ideasofthedesignonsiteinthepractice.Basedonthelayoutofexistingbuildingonthecampus,thedemandsofthefunctionandtheregionalcharactersoftheenvironment,wetrytoresearchrationalandeffectualconceptsofcreationinordertomaketherelationbetweenoldandnewbuildingbeharmoniousandsymbiotic.

Keywords:middleschoolyard;thebuildingofteaching;sitedesign;integrality;harmonization

在当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学校招生规模在扩大,校园建设速度也在提高,在建设过程中面临校园总体布局重新整合的问题,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问题,以及实现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在既有环境中,一座新建筑的介入,建筑设计必须从建设基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出发,把新建筑视为既有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设计要素进行环境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环境的特殊性,才能表现建筑师对建筑与环境理解的个性化,从而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建筑风格不仅兼具特定地域的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又能提高校园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

1工程概况

南安职业中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南安职专”)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城南,泉州市鲤城区通往南安市的308省道线南侧。整个校园坐落于山丘之上,总体成北低南高的走势。从校园的总体布局上看,其主轴线从北侧的正大门始向西南方向至办公楼前的圆形绿化岛发生一次转折,使得轴线呈正南方向贯穿整个校园,叶飞将军教学楼(以下简称“将军楼”)建设基地处于这段正南轴线的东侧地块。由于山丘地形的影响,建筑沿等高线布置,使得将军楼建设基地东侧的其它建筑不是呈南北座向。将军楼是在校园中一座石构教学楼被确认为“危房”拆除后进行原址重建的项目,由南安市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捐资人民币170万元,委托华侨大学关瑞明先生主持设计。将军楼的名称取自南安籍爱国将领叶飞先生的姓名,反映出南安人民对叶飞将军的纪念与缅怀。工程建设根据基地现状与投资情况,建筑面积控制在2600m2±5%以内,造价控制在650元/m2左右。

2基地条件

将军楼建设基地位于校园主轴线的东南侧,基地的正北侧为一座现有的教学楼“仙都楼”;东北侧紧挨着一座作为仓库的平房,朝向南偏西55O;在仓库背后且与之平行的是一座学生宿舍楼,形成了基地东侧半围合的形态。基地西侧为运动场,南侧为拟建的教学楼用地。地面经平整后,基地的室外标高与北侧的仙都楼一致(见图1)。

3场地设计的探索

建筑的形成过程,是吸取有利因素和排除不利因素的过程。在设计中运用节地设计思想,一方面为了能处理好建筑与其外部环境的协调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空间,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对场地进行优化设计就是要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使得平面布局合理,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效用。

3.1总体布局

从校园总体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将军楼的选址位于教学区、宿舍区与活动区的空间节点上,针对建筑周边的既有建筑和道路的情况,对建筑平面的外轮廓进行限定,从而与环境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加强校园空间的整体性。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地段的具体条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性,建筑总体平面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来说,集中式布置较分散式布置更能节约用地,因为采用集中式布置,建筑场地、道路、日照与防火间距等所需的空地比较少,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并能兼顾之后的发展用地。具体的方法如下:

(1)对齐法:将军楼的西侧与仙都楼的西侧对齐,使将军楼角点B、F与仙都楼角点A处于同一条线上;

(2)平行法: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取d1值为25m,绘制与仙都楼平行的BC线;同样方法绘制与仓库平行的CD线,但d2值可以小于25m,根据建筑面积来计算具体取值;

(3)垂直法:直角作为教室空间的首选形状,因此,南侧边界与东南侧边界的确定采用垂直法,令FEBF,DECD,可得出带有三个直角的五边形BCDEF,其中五条边的长度待定(见图2)。

3.2单体设计

叶飞楼几乎是在学校教学区的边缘处,经过对建设地块环境的仔细研究,设计时充分考虑四周建筑走向,从图面上来看,建筑的主要形体围合成了一个凹形空间,犹如一凹形容器——兼具与外部景观间的最大渗透性和保持独立的最大内省性(见图3)。

3.2.1流线分析

基于与四周环境的互动关系,流线分析主要是对出入口的分布及交通流线进行设计,以此对人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行为加以协调组织。南面是采光通风最好的朝向,建筑物的主入口放置这一侧,并结合入口处预留的广场空间,使之能与操场互相呼应,建筑视野开阔。西北侧临着学生宿舍区,考虑另一入口放置在西北侧,以便能组织人流疏散。两个出入口节点的布置,加上以尽可能在南北侧多布置功能用房的前提,平面水平方向上自然形成了Z字折线形的交通流线。随着功能用房的叠加,竖直方向的交通核顺应而生,结合折线形水平流线的两个转折处设置楼梯,这样,折线形水平流线与点状竖直交通核构成了立体的交通系统。

3.2.2空间布局

以流线为基础的水平空间划分是在适合使用要求的几何网格上进行的,教室标准平面选用7.2m×8.4m网格上进行划分。设计时首先保证教室朝南,出于对该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南向的考虑,将卫生间结合楼梯间放置在北侧,减少了对主体教室的影响。这样处理得到了五间完整的教室,并使得建筑平面布局更加完满(见图4)。

竖直方向空间布置采用功能分层的设计手法,一层设计成书库及阅览部分,便于大股人流疏散;二层以上布置成合班教室。在平面处理中,建筑体块的东北角出现折形空间,与主体走向成35°偏角。为使得教室尽量能朝南采光通风,在平面处理上设计四个折形窗,既满足了这一要求,也丰富了立面效果(见图5)。

3.2.3造型设计

基于建筑面积的控制,本方案的主体建筑层数设计为五层,在南面主入口的两侧突出的教室为四层,将军楼的造型通过这样对称的形式达到一种平衡。这一中高两底的形体构成,是闽南传统建筑交椅式建筑形象的缩影,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延续,加强了建筑形象的立体感。闽南地区春夏盛行偏南风,秋冬盛行偏北风,建筑采用外廊,既符合当地气候条件,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处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的关系时,大致是通过空间、造型、色彩等方面来建立新建筑与原有建筑两者之间的有机关系,使它们既有呼应又互相区别。基于相对有限的基地和资金条件,将军楼以实训中心楼的材质和色彩为参照体系,力求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环境和谐统一。在立面处理上,对窗与实墙的比例进行探索。在窗墙的虚实变化之中,形象得以生动体现,为使其具有较大的表现力,特别是立面上折形走廊的处理,不仅适当地放大了走廊交通空间,而且加强了立面上光影效果,增强了凹凸之感(见图6)。

4结语

在校园规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创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构筑合理的、有效的空间以适应多变的需求是势在必行的。张锦秋先生在设计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和谐建筑”的理念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和而不同”,第二个层次是“唱和相应”。“和”是指相异因素的统一,“同”是指相同因素的统一。[1]在汲取既有建筑风格特征的基础之上,通过创新的手法使得新建建筑风格能做到虽有别于已有建筑,却能与之相“和”的境界,从而达到和谐共生。

场地优化设计,不但节约用地和提高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而且给建筑与其场地之间关系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恰当的方式。使得新旧建筑之间能进行良性的对话,从而建筑与多变的校园环境达到和谐共生,大大提高了新建建筑在校园环境中的适应性,这是本次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重大收获和尝试。

(项目负责人:关瑞明;建筑设计:关瑞明陈艳艳;结构设计:黄奕辉罗才松;合作单位:福州联盛建筑设计院)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5

1.1车站总平面设计思路与要点

地铁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原建筑征用拆迁占地以及后期的商业开发等众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将地铁车站建设与物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地铁建设之初应多加考虑,并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协调的结合设计模式。

1.1.1地铁公司主导进行结合设计

对于由地铁公司自行组织开发的地铁上盖物业,该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地铁公司作为地铁线路建设的业主,能够统一协调地铁和物业这个有机的大系统。通过对这种“地铁+物业”的模式进行系统化的规划构建,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利用各方面设计专家的智慧设计出美观的地铁物业结合发展的建筑方案。

1.1.2地铁公司与物业开发商组成联合设计团队

进行结合设计。这种形式是由地铁公司联合物业开发商共同组建设计团队进行项目建设设计工作,在设计的过程中双方设计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设计接口的处理进行协商处理,旨在从源头上充分提高建筑项目的设计质量,满足双方业主的意愿。

1.1.3地铁公司与物业开发商平等进行结合设计

协调。地铁前期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到政府相关方面政策的限制,而在地铁站点周边又存在着较多的独立物业开发地段,尽管这些地块不受地铁设计开发公司的控制,但是考虑到整个城市环境的美观设计以及乘客流量的互补等方面,需要将地铁的站点同周边的设计环境有效地衔接起来,地铁建筑公司和物业开发商双方进行平等友好的协调设计。这种设计模式在地铁设计中最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全局出发进行工作创新,切实处理好设计接口的问题,避免出现“错、漏、碰、缺”等不良现象。

1.2车站各层建筑布置及功能分区

一般在车站站厅层的两端,设有设备以及管理用房。车站主要的管理用房布置在站厅层两端,在这些管理用房设备中还需要留有一条直通地面的消防通道口。站台层是指地下二层的楼层,同样的设备区和管理房一般需要设在站台层的两端。一般在该楼层安排管理人员将楼梯间和车站站厅两端的设备相互联系起来。车站的集散厅一般设置在公共区域内,通过检票机和栅栏将整个区域划分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在公共区域内通过设计出多个出入口实现对乘客的集散功能。出入口的方式采取楼梯和电动扶梯相组合的形式出现,此外在各个出入口还需要单独设置垂直电梯以方便残疾等特殊人群进出车站。乘客从入口进入站厅层的非付费区域,只有通过到售票口买票或者刷卡的方式经过安检和检票机进入到公共区域的付费区域,进而由下行楼梯或者电动扶梯或者是垂直电梯等方式经展厅层下到站台层乘坐地铁。同样的下车出战的乘客则需要以相反的步骤完成出站。只有将车站内部各个区域划分明确,完成各自分工,从而才能实现乘客有序地进出车站,上下乘车,从而能够很好地满通性建筑的特点。

2地铁建筑装修设计

装修设计是地铁建筑设计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是车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延续和深化。我们只有通过装修设计实现对整个环境空间的营造。车站的装修既需要保证整体的风格,又需要反映出当地特有的建筑特色,满足乘客们的审美,从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喜欢乘坐地铁出行,使之成为出行的首选。地铁建筑的装修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其功能性和实用性,由于地铁本身是一个客流量较大的交通模式,因而在装修设计的过程中切忌华而不实。在完善其各项功能装修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做到体现出一定的现代化气息和地域性人文特色,旨在满足大众乘客的审美追求,力求避免小型车站出现封闭沉闷压抑的感觉,而是要为乘客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愉悦的乘车环境。这便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起灯光、色彩以及材质的变化,通过虚实结合的处理方式对站台厅的布局进行设计,墙面和柱子的表面需要选用浅色的玻化砖,地面同样以浅色的花岗岩为主,而在条块分割处则可以通过深色花岗岩完成分割,关高灯箱的光源则可以以荧光灯为主,从而减少地下空间的压抑感觉。在完成了车站内部的装修布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车站地面建筑的装修同周边环境的匹配和协调,同时还需要给出市民显著的轨道交通建筑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备用房间的装修满足了各种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简单经济实用的原则。至于地铁建筑装修材料的选择则需要秉承耐腐蚀、不可燃烧以及防潮方便清洁和容易维护的原则,材料需要保证良好的稳定性性能以及较为合理的标准价格。对于地面的选材则需要充分考虑防滑、耐磨损以及防止静电和吸尘性能良好的优质建材。地铁建筑的照明,需要选用高照度且低耗能的节能荧光灯具,并且在车站内部各个部门基本型标准化的位置布置。灯具和平板条之间的结合需要考虑到安装和维修时的便捷。此外,灯具还可以选用外设散光片的装饰性面罩从而有效地节省能源。在对地铁建筑进行路引和广告灯箱的设计时,力求在维持整体和谐美观的基础上做到醒目亮眼,便于乘客记忆,方便乘客有序快速地进出地铁车站,从而实现站内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站内广告灯箱的设置同样需要遵循格式化统一化的要求进行布局规划,保证在不妨碍乘客正常出行的情况下设置布局。

3结语

基地建设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室内设计

一、 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地域文化体现了地域之间的明显差异性

本质的说,人类文化的土壤是水、空气和阳光,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规范等也不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稳定性,经历若干年的历史发展,逐渐从生产生活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到的各个层面,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地域性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

(二)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相互渗透性

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地域之间的文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一个地域文化会辐射影响到周边的地区。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交汇的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多种地域文化融合的特色文化。

二、 为什么地域性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室内设计的建筑学属性决定了其地域化特色

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 指出,“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同时呼吁 “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作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室内设计的发展道路必然也是在全球(现代)和地域(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广取博收古今中外文化及建筑的精髓,充分挖掘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使中国室内设计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消费者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室内设计的地域化特色

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室内设计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作为唯一从未中断的中华传统文化,由此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非常稳定,经过通俗化以民俗形式得以广泛传播。我们的血液里、骨子里无不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天生对传统文化形式具有亲近感。突出室内设计的地区文化,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特有的文化,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只有忠实于本土文化,室内设计才会富有生命力,在市场中才具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式”楼盘在各个城市里气势夺人,各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风味酒楼受到热捧的原因。地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 室内设计如何传承地域文化

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传承,是指在室内设计创作中,吸收本地区的、民族的、民俗风格的代表性文化符号,通过多样的手法融入到室内环境中。不仅要反复使用代表性符号的造型手法和形式,更要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从精神、意境层面去营造空间氛围,才能真正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一)进行地域文化符号的调研

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它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不了解地域文化形成与符号使用情景,只能是传统符号和形式的胡乱堆砌。地域文化传承本身就是对地域文化的重新认识,也是对设计所要展现的文化特色的重新定位。因此,对传统地域文化不能仅从形式去分析,肤浅地去理解文化符号。应该深入地去调研,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挖掘出深刻的文化符号。贝聿铭在进行香山饭店设计时,亲自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和调研工作,借鉴了当地的建筑和园林造型。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周围的参天古树、水光山色环境,形成具有浓郁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二)概括、提炼、解构代表性文化元素

代表地域文化的素材众多,如何提炼符号和形式特别关键。优先从传统建筑中的形式、布局、结构及材料等中选择典型元素;也可以从绘画、雕刻、民间工艺美术等提炼图案及内容;还可以从当地民俗文化、服饰、民间乐器、民间玩具,以及劳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用具等反映其风土人情和乡土气息的素材,对这些典型素材进行提炼、打散、变形和重构。香山饭店从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空间中,提炼出大量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元素,打破惯性思维,采用解构的思维方法,把原本铺在园林路面的地砖粘贴到墙上,把原来盖在房顶的屋瓦,侧砌到立面墙上,看起来犹如传统纹样里的水波纹一样。

(三)进行典型图形符号的秩序化

众多的视觉符号如何统一在同一空间内,秩序化是特别重要的手段。为使这些元素井然有序,我们必须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伟大的作品都是复杂的,但在复杂之上显示出来的“简约风格”仍然令我们赞叹不已。秩序来源于对整体的把握,造型秩序化的实现,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对图形整体影像特征的控制,通过对图形影像的组织和凝练,实现有秩序的变化,从而在和谐中给人以视觉心理。在香山饭店的装修中,反复使用了正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巧妙地组织在一起。门、窗、图案、壁灯、宫灯等都是正方形,月洞门、灯具、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则是圆形,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圆套起来,这种多样中的统一,让繁复的内容变得有秩序。

作为人类生活必需的空间,室内空间一直传延续着人类悠久的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室内空间形式和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在营造现代空间、满足现代功能要求的同时,使地方文化特征转化为创新形式,展现独特的乡土地域文化,对促进全球文化多元拓展,互融共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室内设计与施工的联系

1、施工离不开设计

设计与施工是建筑装修装饰的两个阶段,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施工方与设计方要做好沟通工作,时刻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设计者应及时将大众的想法反映给施工方,施工方也应对设计方案中施工难度很大的地方告与设计方,请求设计师予以修改,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施工方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兼顾工程的质量问题,虽然施工方的决策者对利润的要求都比较高,但是施工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施工的质量,恰当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避免反复整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设计者做好协商工作,让设计者更加肯定自己的设计,设计师与施工人员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难点共同学习,确保高效的完成项目的设计。

2、设计是施工的第一道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建设方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会存在很多想法,设计师们的想法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追求,哪怕在设计完成了以后,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方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要求设计师重新修改,有的工程甚至是施工收尾了,设计还在改。这样的情形让设计师过于被动,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时间。所以只有当设计师拿出好的设计方案让建设方信服,然后结合使用者的想法综合来稍加点缀,让建设方对所有的设计有高度的认可,才能让设计方处于主动地位,在进入施工阶段后,也就能按图施工,减少反复整改过程,尽早地完成建筑装饰装修工作,并保证设计质量。

四、结语

地域文化在当前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室内设计过程之中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思想观念,实现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增强,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在当前室内设计之中如何巧妙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基本的工作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的工作理念以及核心的思想原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设计质量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扬我国地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鄢然 ,刘小洋 .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J].美术大观,2009,(6):112.

[2] 兴 ,杨林林 .浅析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