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1
一、 充足的读书时间,创设读赏平台
1.每天一诵:利用早读反复诵读古诗、课内外文章的精彩片段。
2.每天一记:记一首诗或一句名言警句。
3.每天一“小”读:利用中午1:15~1:30的时间自主读书,阅读的书籍包括科技、历史、名著、传记等方面,由语文教师进行读赏指导。
4.每周五一“大”读:每周五晚自习阅读各班图书角的书籍,或观看《弟子规》《论语》等百家讲坛节目。
5.每天一“小”写:用“我手写我感”写一写摘抄或读书心得,字数不在多少,重在真情流露。
6.每月一“大”写:写一个月的读书收获,形式不限:如读后感、人物评论、阅读心卡、手抄报……
7.每语文课一演 :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配音、唱诗、演讲等活动展示。
8.每周一“小”展。
9.每月一“大”展。
10.每假期一“共读”。
我们每个假期都开展“亲子共读,快乐成长”主题读书活动。这是我们2012年暑假设计的读书活动方案:
①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亲子共读,快乐成长”读书活动,要求读2~3本书,每天摘抄好词美句佳段,同时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名著写成读后感或书评,不少于800字。
②开学初学校拟进行:我读我诵:诗词、美文朗诵比赛;我读我记:读书笔记、卡片展评;我读我编:手抄报展评;我读我演:课本剧、童话剧展演活动。
二、丰富的课内外活动,提升读赏能力
(一)课内的朗读赏析活动
课内的朗读赏析活动,我们常以比赛、表演等合作形式进行展示,既培养学生的读赏能力,又大大调动学生的热情。以下是3种课堂展示的方案:
1.配音表演:
通过“选、编、练、演、评”5步,我们成功地培养出一批小配音能手、小编剧。由班级实力派学生整理改编剧本,分配角色,潜能派成员可选择台词较简单的内容表演,能模仿原声,体现原作特点即可。实力派可在原声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同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如下内容:初一年级可以给小品、动画片配音;初二年级可以给新闻、动物世界配音;初三年级可以给天气预报、经典电影配音。学生尝试通过不同语气、语调、感情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体会文学艺术作品与新闻播报的差异,培养语感,提升表演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诗词我来唱
学生可自选诗词,自配曲调演唱。实力派学生可以选择稍长的诗词,并进行诗歌创编,通过歌声传达自己对诗词的独到见解。潜能派学生可选择绝句等短诗演唱,能体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
3.课前3分钟演讲
学生除了以教材必读书目为内容进行展示外,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专题演讲。初一学年可以以寓言、哲理故事、科普作品、感恩为内容展示;初二学年可以以自然、历史类作品为内容展示;初三学年可以以议论文、哲理散文为内容展示。在演讲接近尾声时,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课外的朗读赏析活动
为使各个学段的学生对朗读赏析产生浓厚兴趣,都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读书展示活动,具体分为三类、三阶段:
1.三类:
(1)宣传类:各学年按学期计划进行读书笔记、图书推荐卡、“快乐读书”手抄报展、读书方法放送、名著精彩片段播报、优秀读后感作品集展,由“冰凌花”小记者团对这些活动进行采访并。
(2)表演类:“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展演、讲故事比赛、情境表演、配音比赛、朗读比赛、导游员、解说员评选、人物评说、演讲等。
(3)综合类:包括:“走进传统节日”口才大赛、舞台剧表演赛、讲故事擂台赛、名著片段赏析交流会、师生诵诗会、“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读书节等。
2.三阶段:
我们将三类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初一:以“推荐方法、快乐读书”为主题,结合具体作品教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摘录、批注、美读、默读、仿写、赏析等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推荐作品多以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生动、趣味性强为主,同时细化小组分工,包括组长、读赏指导员、活动策划员、笔记监督员,教师进行角色指导,培养学生读赏兴趣。
初二:以“我会读、我会演”为主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速读、精读、美读,同时以强组带弱组,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初三:以“读书交流、综合展现”为主题,通过诵、写、评、演等方式综合展现读书成果,培养朗读、赏析表达、表演等方面的专长人才,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内涵得以提升。
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方法引领与实用训练相结合,注重了朗读赏析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出由简到繁的过程,力求使学生的读赏能力由梯度式向纵深化发展。
结语: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学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不得不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果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情境教学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况,构建一个和谐语文学习氛围,使教学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不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多多开展情境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按照文章任务分角色扮演,对哥哥角色观念进行透彻分析,进而引发对一次性筷子的思考。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很容易被带入到课文中,这样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和老师便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也可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将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以记忆、理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深刻理解文章,能够将课文知识存入自己的脑海。学生头脑里装的东西多了,学习语文也越来越容易了,就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语文的热情了。
3.以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素质
以情境教学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层次,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语文潜能,也可以使小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现出来,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课标下开展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情境的再现
在语文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些情境再现的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课堂小活动,巧妙地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进行这些小活动的时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模拟生活中场景的时候,可以用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真正热爱。例如,教学《珍珠鸟》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对珍珠鸟细节描写的内容,然后进行讲解,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鸟的特征和鸣叫,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整理和理解,把课本学到的一些描法和用词的恰到好处加以总结,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语文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方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点的总结,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领悟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大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三、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占有一定的比重。而语言的运用能够鼓励学生开口讲,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模拟一些身临其境的情境对话,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口才的机会。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讨论,并经常组织开展这种语言类的活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1)在校内提倡普通话交流和用语,选定某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2)鼓励学生写日记或者读后感,在班级设置读书角,阅读校园报刊、名著等,并写读后感。(3)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校园报刊和杂志报刊的撰写、投稿,加强了对学生实际语言交流中的技巧指导,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必须开展情境教学。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情境再现。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3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讲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所占课时多,所用精力大,所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1、对待内容浅显、贴近学生实际的课文,我放心、放手地让学生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自主解决问题,比如,对《忆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采用从解题入手,通过设疑导入、填空回顾、自学引导、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探究释疑的方法,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2、对于一些稍有难度,与学生生活较远的课文,我主要采用从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比如在学习《哈尔威船长》一文时,我结合“哈尔威船长有哪些高贵的品质”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到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阅读课中的实践研究
课内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拓展和补充。
1、对课内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读, 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民主的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即兴表演、朗读竞赛、小博士答辩等形式,不仅高效完成课内阅读教学,还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进行课外阅读辅导时,我一般的方法是:提供课外书的目录供学生选,提供时间让学生读背优美词句,提供一个机会让学生说说读后感受,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外阅读,在激情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口语交际中的实践研究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我立足教材,以课文为主阵地,奠定交际基础。比如我教《绿色千岛湖》这课时,我采用让学生描述画面,写广告语、当个导游等形式,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我让学生从家庭、学校、以及一些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中,小组结合选取材料,展开辩论,锻炼口才。另外,我每学期都会在班级举办一到两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口语锻炼舞台。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重视培养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思索探究,此时,我的角色就要,变主为辅、变授为导.
2、要想写出好作文,离不开丰富的素材。在平时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素材,比如,鼓励学生干家务,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办手抄报,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搜集资料;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笔展现生活。
3、在生活中,我处处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坚持让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4、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采用学生自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一般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自改作文中的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看中心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等。在自改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任务。然后教师再分类进行评改。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说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说话教学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对中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以及家长一味追求分数的价值取向影响了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再加上许多学生也认为自小就会说话,没有必要花精力去专门培养,而且社会上更有好学生少言静心,坏学生七嘴八舌的错误观念,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说话教学得不到足够重视的原因。
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能力,不是指讲闲话、随意聊天或者简单的问答。而是指在即兴的情况下说两三分钟以上,讲出一段准确、周密、有条理的整篇话。其具体要求是:符合语境、让人听了清楚,意思表达明确,逻辑清晰,感情突出,语言优美,能吸引人。只有这样的说话才能收到语言交际的良好效果,才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但这样的说话能力,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形成口才,所以应当重视。
对学生的语言教育是从口头说话开始的,具有潜移默化、随时训练的特点,要常抓不懈。在语文教学中,口头训练要和书面写作相结合,将说话和思想、作文联系起来综合培养,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中学生说话能力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校园中,学生听讲的时间多,自由讨论的机会少,所以他们普遍存在怕公开的说,没什么内容可说,说出来没感染力的问题。面对这些心理上和能力上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方面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2.1克服害羞心理,让学生敢说
心智还未成熟的中学生在公众场合羞于或畏于讲话,容易紧张,因而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即使要讲,也是简短几句、表意不全、没法说明心中的意思。越是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便从观念上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说不好就越不肯开口。
为鼓励学生敢说,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语境”氛围,使学生乐于在课堂上发言。教学中避免“一言堂”,老师应掌握好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对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回答不对的要予以鼓励,允许学生说错话。而且,在公开课上,教师可适当降低提问难度,让学生轻易就能回答正确,增强他们说话的自信心。而且,语文课上传统的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的方式,让学生不得不说,由被动变主动,长期坚持下来就能形成学生说话的习惯和胆量。
2.2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能说”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很敢说,但针对一个主题发言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是词汇量不足和思维逻辑能力不足导致的。
由于说话的语速较快,需提前在大脑里迅速选择适当的词汇,组织句子,通过语音口头表达出来,并根据听众的反馈进行下一步的回应。因此老师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随时有话可说做好大脑的准备。
在具体方式上,学生可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复述、概述或做专题发言,并将自己的解说和教师的讲课作比较,分析差距在哪里,然后不断改进,反复训练。每节课上学生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或者口头作文,发表观点等。学生会想,也就能说了。
2.3教习说话技巧,让学生“会说”
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情商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扎实的词汇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这个要求不仅对初中生有难度,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好榜样,循序渐进,传授技巧。
好的发言必然要有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合适的语速,这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语言风格。而且,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有条理、得体,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等,这都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加强造句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来长期练习。
3探讨培养初中生说话能力的方法:
目前,初中语文课程中关于说话训练的目标和方法还不甚明了,也缺少相配套的教材和考核机制,但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中有关于说话教学的点滴,总结以下方法供借鉴:
3.1零散练习和集中训练相结合
零散练习是指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大声朗读让学生把口语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并通过提问的设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说话。集中训练是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学生上台演讲、一事一议、谈读后感等方式;另一种是专门开设听说训练课。让学生抛开课本,在统一的主题和形式下进行集中训练,如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
3.2课内学习和课外训练相结合
语文教师除在语文课上进行听说训练外,还要在语文课外相机进行。如在课内安排了普通话的训练,课外就安排方言故事、绕口令、歇后语、学相声等趣味性强的语言节目;或抓住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环境中练听说的机会及时地加以指导,例如户外小记者采访、故事会、辩论会、编演课本剧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而且家庭的说话氛围更加轻松,学生也更有话可说,教师可借助开家长会、家访的时机,把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引导讲给家长听,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并适机布置一些口头作业,如给家人的一封信、亲子活动来开展说话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说话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炎方著《初中语文教学需强化交际能力》,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9期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5
《初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需要培养的是探究知识本质的主动性、自主性。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教学中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①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比如:字词学习的方法、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意思理解文章内容,或用肢体动作演示理解,或动手实践等等,学生积累了这些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主动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对课文学习,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析句领悟审美;可以从审题入手,通过设疑直奔主题,有的可读后存疑,通过查找资料,上网获取信息,阅读课外书来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语文报》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可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四、开展活动,构建自主实践的平台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范文6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拓展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变化,同时,其指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即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我觉得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学生自主性,注意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现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课外拓展,就是要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围绕《标准》所规定的多元学习目标来选择内容和形式,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2.注重实践性。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迅猛发展的新科技又明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无限的书籍增长量与有限的时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课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性。课外拓展,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思维的发展。同时,语文是美学的载体,课外拓展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审美激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作、查找资料、处理学习信息,使对语文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4.注重多样性。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拓展要极力避免抄写词语等机械简单的作业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目标,采用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在夯实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的同时,把相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围绕着小学语文的多层次、多维度教学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方法,是重要而现实的。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策略。
策略一:创设课前演讲制度,提高学生听、说、写、评的能力
课前演讲制度是一种补充性的听说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事先在课外准备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语文课伊始的短时间内在班内交流演说,然后由集体评价打分。其主要特征为面向全体、面向社会、讲究效率。“面向全体”是指这是全体学生参加的演讲活动,不仅要求人人参与演讲,还要求人人参与评价,是锻炼全班学生口才、胆量、写作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面向社会”是指学生演讲的话题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笔者在组织“一分钟演讲”时,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系列题目,如指导学生看好书、学好人:如“我与好书”、“榜样在我心中”等;指导学生关心时事、观察生活的,像“我看新闻”、“班级有了新动向”、“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培养学生情感类:像“我爱爸妈”、“我的好老师”等;另外还有说说乡土民俗、家乡风貌、童年趣事、自我介绍等。这些演讲内容既充实又有效。“讲究效率”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演讲时间内完成有较高质量的说话训练,学生演讲前有充裕的时间做准备,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相互切磋、反复修改等程序,使内容十分精炼,也使演讲时条理清晰、不慌不忙。
当然,“演讲”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下列原则。(1)示范性原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不仅要讲解演讲的要领,更要亲身示范教会学生演讲的方法。(2)全面性原则。“演讲”要求人人参与,还要人人参与评议;同时,演讲话题力求广泛、全面。(3)学以致用原则。教师要把“演讲”与课中的听说训练紧密联系起来,以课内指导课外,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4)循序渐进原则。“演讲”的内容和要求,都要有由浅入深的坡度,要从有准备的演讲过程到只列提纲式的演讲,从语速较慢、篇幅较短的演讲过渡到语速适中、内容具体有条理的演讲,直至最后发展到有独立见解、能旁征博引的境界。同样,评议也要从低要求向高标准逐渐过渡,让学生从内容、声音技巧、仪表等全方位进行评议,先说优点再指缺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要诚恳婉转。
课前“演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在集体场合讲话怯场的同学明显减少,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大大加强。
策略二:借助预习“菜单”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段学生预习课文的水平和效率,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语系方法是,老师布置读课文、写生字词、思考课后问题等。但证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预习时走马观花;二是教师指导过于笼统,有的学生还是认为预习难;三是检测力度不够,由于这样的预习只能检测生字词的抄写,一部分学生因此“偷工减料”,漏了“读”和“思考”两个更重要的任务。
众所周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有效地上好课的保证。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菜单式”预习方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菜单式”预习方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框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菜单自主地预习课文的方法。“菜单”分三大块。第一块是“生字新词是基础”,主要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第二块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动笔做好课前准备,如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划出疑难句等;第三块是“善思会问多查找”,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课后问题,提出不懂问题,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等。笔者认为,菜单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重要思想。学生可以在“菜单”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预习能力,自主完成预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的预习资料中,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从而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克服了预习时“没有内容、蜻蜓点水”的随意现象,又改变了“过于具体、面面俱到”的“保姆”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三:借助采蜜卡,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喜欢看书,但往往看书的效果体现不出来: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用词造句还是那样贫乏,不规范的语言屡屡出现。跟踪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看书只关注书中的情节,更多关注书中搞笑的细节或是一种逆反的行为,而且看书时速度“迅速”,囫囵吞枣,细细咀嚼书中意味的学生为数极少。其实很多学生也有烦恼,为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却提不高写作水平而愁眉不展。怎样让学生积极地看书,让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一张课外阅读表--采蜜卡可以派上大用场。
采蜜卡一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阅读经验设计。笔者设计的采蜜卡设计了“我阅读”、“我发现”、“我推荐”、“我想象”四个大项。其中“我阅读”主要让学生填写阅读了哪位作家的什么书(或文章),书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发现”主要让学生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有选择地摘抄下来,同时把自己品味到的书的优点记录下来,以便让别人一同分享书中的快乐;“我推荐”主要让学生把书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推荐给其他同学,在课余时间可读给他人听或给他人看,有的认为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可背诵积累;“我想象”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带入书中,或成为书中的主人公,或作为一个旁观者驰骋于书中。采蜜卡一周填写一次,主要是在双休日进行。整个流程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主动积累语言,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策略四:倡导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着作,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标准》要求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笔者在班内推出了“读5本书,奖5分成绩”的读书活动。凡是有同学读了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约300页左右的书,经过老师的审查确认登记,在期末成绩中就可以加1分,依次类推,最多可奖励加5分。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看书的热情。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明显加快,也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拓展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
(2)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着(青少版)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看到这些好书。
(3)做好怎样读书的指导工作,如进行采蜜卡的使用指导。
(4)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如组织“推荐我的一本好书”、写读后感、讲我看到的最感人的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
(5)做好登记、考核工作,结合读书的登记工作,作一些简单的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读出成效。
(6)提醒学生读书时注意“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不要强调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
策略五:鼓励学生编写习作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