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户外运动服装 质量评价方法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1. 产品发展趋势

2012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年度零售总额为132.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0.4%。2012年国内外户外运动品牌数量增加至823个,其中本土品牌已达到405个。涉及徒步、远足、休闲户外、涉水运动及冬季户外等活动。众多户外品牌提出泛户外、微户外等时尚休闲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专注极限攀岩、登山、滑雪等专业户外品牌逐渐发展为涵盖运动、城市休闲等领域的泛户外领域。细化功能性、突破同质化、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2. 质量评价方法现状和难点

使用质量评价方法的主体专业层次上主要包含上游面辅料商、下游服装生产商、品牌商、检测机构、质量监督部门;非专业层次主要针对普通消费者。由于我国尚无针对户外运动服装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出台,产品分类和具体考核项目尚未明确。生产企业、贸易双方、质量监督部门在相关检验中主要涉及GB18401、GB5296.4两项强制性标准。而产品执行标准参照普通便服标准,例如《FZ/T 81007单、夹服装》。这种方式无法满足对户外运动服装功能性的检验和考核。不同层次不同主体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上游面辅料商、下游服装生产商、品牌商等企业需要的是生产和检验标准,目前企业对于功能性面料一般都采用企业内部标准。大多知名户外品牌在应用户外面料进行生产之前,要先后经过面料商自测、企业实验室检测或者ITS、中纺等国际知名检测机构等进行检测。检测所选用的欧盟标准EN,美国标准AATCC和ASTM,日本标准JIS等并不统一。

在实际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难点在于:一、户外服装种类和功能多样。户外运动的环境特质决定了产品需求的多样性。冲锋衣、防晒服、滑雪服等产品涉及的功能性要求差异较大。二、功能性指标检测影响因素多。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水洗次数、试验参数等影响因素都会形象到最终的检测数据。作者在《浅析户外运动服装功能性评价指标差异》中定量比较了不同水洗次数、试验参数等因素对功能性评价指标和检测结果的明显影响。三、质量控制的出发点不同。消费需求决定了市场中存在高中低档次的产品。生产企业的目标在于控制质量确保订单产品的生产管理。市场监督部门应突出验证企业产品所声明的性能,以及明确产品应达到的底线要求。四、目前仍存在部分争议问题。2012年,某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人员对14个户外服装品牌的儿童和女士服装进行了测试。在随机抽取的14件雨衣及雨裤中均发现了全氟化合物。报告后,引起了消费者对PFOS和PFOA的担忧和恐慌。

3. 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思路

3.1 明确产品分类

户外运动服装产品和概念保持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具体某种产品作为对象来建立质量评价方法将增加解决问题的工作量和更新难度。事实上,产品的性能等级和应用的专业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以使用领域和专业化程度为依据,划分出专业类、休闲类、专用类户外运动穿着的服装。 表1给出的产品作为陈述产品分类的示例。

3.2 确定评价指标

首先,针对各品牌生产商提出的各种创新技术和概念,构建符合性验证的体系,衡量和验证产品所声明的功能。收集现有功能性检测标准,尽快完善尚无明确的检测方法。如表2示例。对暂无通用标准等,至少要求研发企业提出企业标准,否则存在欺诈嫌疑。

按照强制性法规要求、外观内在质量、功能性要求等,细化分为疵点、缝制等外观检验,断裂强力、色牢度、禁用偶氮染料等内在质量检验,防水性、防紫外等功能性项目检验。 确定产品分类和标准体系的具体考核项目,明确测试参数、水洗次数、测试部位等影响因素。

3.3 明确产品质量底线。

在产品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性能分级的概念,如表2所示。广泛收集户外运动产品质量数据,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对应专业性能、较高性能、普通性能的等级。为产品等级区分和定位制定可参照的框架。比如:专业类户外运动穿着的服装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休闲类户外运动穿着的服装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专用类户外运动穿着的服装至少应符合 C类要求,其中产品用途不涉及的功能指标可不考核。

3.4 构建标识体系、关注争议问题

基于以上的产品分类和性能分级,为消费者建立参照系。使普通消费者通过标签标识等简明的方式了解到产品所实际具备的性能。建立容易辨认的标识体系。要求产品供应商明确产品实际涉及到的防水、透湿、防紫外等功能性项目和所属等级。有效地把产品功能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突出优质产品的优势地位,避免以次充好,低端产品冲击市场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质量监督部门还需要关注检测机构针对争议物质的数据、收集伤害案例。研究化学物质含量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危害。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替代。管理品牌企业生产流程,提高企业进货检验、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林泉,等.纺织品贸易检测精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52-155.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2

一、发展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发展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ERM)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是保证董事会、管理当局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在寻求组织发展时,对组织发展中所要经受的种种风险应给予适度关注。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对包括发展风险在内的企业风险管理或多或少地负有一定的责任。其中,首席执行官(CEO)和高管层要对控制和管理风险承担主要责任,而内部审计主管(CAES)则通常负有关键的支持责任,组织中的其他人员负责按照既定的指引和规程去实施企业发展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师通过督促最高管理当局在执行组织整体战略计划时关注发展风险控制问题,提供对正在实施中的相关控制和监督过程的客观评价,提出加强风险控制的设计理念和增进控制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从而支持和帮助最高管理当局有效地改善发展风险控制过程的质量和效果。一个组织不管准备采取何种发展战略,为提高成功的机率,有三个要件是必备的:一是充分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二是精心制定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的组织发展战略;三是确保组织已经做好了实施发展计划的充分准备。内部审计主管应着眼于三个要件中最基本问题的探讨,提出恰当的质疑,从而使CEO的目光聚焦于每个要件可能产生的主要风险上。

(一)管理人员对市场需求的理解是否确切、稳妥和全面内部审计师只需分析管理人员在其制定的发展计划中是否考虑了市场风险及其对市场风险认识的透彻程度便可清楚地回答上述问题,对市场需求状况和顾客偏好缺乏客观理性的认知将形成组织一项主要的发展风险。许多组织发现其发展战略最终遭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对市场潜力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分析竞争者的实力和弱势,了解市场准入的屏障应构成市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仅如此,企业现有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低下往往也会成为新产品或服务被市场接纳的一种障碍。所以管理人员必须考虑价格策略,选择溢价提供新产品或维持价格不变以保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二)组织的发展计划是否兼具挑战性和可行性组织中战略是面向未来的选择,是一种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组织战略是风险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在总结历史、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的全局性谋划方案,是企业经营人员思想的体现,表现出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发展战略能激励人们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当员工策划和参与类似于投放新产品、抢占新市场等商业活动时,通常能迸发出高度的热情,但组织的发展目标也不能太高或不切实际,以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所以,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并建立在对市场需求有全面理解、周密思考和合理预期的基础上,以避免犯错误,并阻止各种败德行为的泛滥和滋长,尽量减少组织的风险。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清楚地加以表达,并传递给每一位组织成员,从而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和自觉执行组织的发展战略。

组织中的薄弱环节一般是财务发展规划,包括发展方式的确定。企业财务战略或财务规划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特别是营运现金流量进行长期性、整体性的谋划与设计。财务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实现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的基本保证;财务战略决定着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效率,财务战略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财务战略还是企业重大决策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企业发展中财务战略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制定财务发展规划时,计划和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常被内部忽略。特别是当组织有多个业务部门,而每个业务部门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加以管理时,更可能蕴藏风险。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之争可能形成对预算、规划的冲击,并进而导致组织内部的地盘之争,但不切实际、过于空洞的预算显然无法立足于组织的最佳利益。

此外,组织还应该考虑运用适当的方式为其自身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仅仅依靠内部的资金积累可能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对于那些需要筹集巨额资本却又无法从机构内部获得的公司来说,内部筹资基本是不现实也是行不通的。但若通过外部来源获取资金,显然风险加大,因为公司不得不竭力满足外部股东对于盈利增长和获得投资回报的预期。

(三)组织是否朝着设定的发展目标运行并处于良性发展轨道首先,一项旨在加速组织发展壮大的发展战略往往意味着需要加入一批训练有素的新员工,这可能导致组织培训资源的匮乏。但如果不吸收新的人才,而纯粹依赖于原有的未经过良好培训和后续教育的人员,将会逐渐损害和阻碍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与此同时,公司还应从内部进行自上而下的涉及各个层次的变革以避免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变革的方式包括设立新的业务单元或生产线,建立起新的质量控制程序以及拆除一些多余的功能性部门等。其次,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而技术的变革和创新又加大了组织在安全性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同时还存在着技术平台与现有体制如何契合的问题。电子商务是现代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商业技术手段,交易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问题。其中,技术是影响电子商务安全性的重要风险因素。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动态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接入互联网,导致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安全问题,主要的技术风险包括网络环境风险、数据存取风险和网上支付风险。因此,必须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安全保障科学管理,借助于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漏洞识别与检测技术等控制电子商务中潜在的各类风险。最后,组织的发展会对原有的等级制度和决策制度形成冲击。那些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要求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以及更快的应变能力。组织的灵活性主要体现为决策分散化,应授权给那些能针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的一线员工,授权的结果虽然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但在缺乏相应的复核和审批程序的情况下,这种灵活性反而会削弱控制,因此必须在灵活性与适度控制之间寻找一个最

佳的平衡点,也就是考虑授权的“度”的问题。

二、发展风险控制中内部审计的角色

当组织的风险不断演变和升级,内部审计团队应对组织因发展所招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进行适时评估,担负起风险评估师的角色。内部审计师应审查管理人员正在和已经实施的控制与监督活动,从而实现再控制和再监督。

(一)营销环境审计市场调查报告是全面反映管理人员对组织营销环境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的一个有力证明,内部审计师应该评估管理人员提供的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以确定管理人员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是否精确全面,进而对组织的营销环境作出客观评价。组织从设计产品开始,到定位、分销和促销活动的全过程,都必须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市场的调研活动,掌握相关的情报资料信息,包括顾客需求信息、竞争者信息、国家宏观经济及相应的政策信息、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以及其他信息。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在充分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展开,否则企业营销活动就会产生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性,是导致市场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首要因素。加强市场营销环境的调查研究,是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的根本性措施。而市场调查报告的质量取决于管理部门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可信度、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结论的合理性。审计师通过和管理部门探讨计划中的销售活动以确定是否与市场研究结论相吻合,通过收集与现有客户就公司目前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对话的证据,以检验针对特定顾客群的新产品的销售状况是否令人满意。在营销环境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对组织的营销战略、营销部门、营销信息系统、营销职能和效率等加以综合审核和评价。

(二)发展战略审计发展战略审计的范围应包括组织所有管理层次和所有重要经营事项,重点是评价发展战略制定所依据资料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及评价既定战略执行的有效性,主要指向战略业务单元和各个职能部门,即公司总战略的执行部门。从内容上看,战略审计是对影响组织全局、重大、长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如组织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等进行审计。从过程上看,为保证战略主观设想的科学性、可行性,要对战略的制定过程进行管理;为保证战略构想能有效地贯彻执行并达到预期目标,要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如战略实施周期长,战略条件变化快,还要对战略条件进行监控管理,以便战略的调整和实施,因此要审计组织的战略管理体系、战略行为表现、战略条件变化和战略态势表现。发展战略审计是战略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审计师有责任对管理人员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否综合权衡了各种因素、是否清晰明确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内部审计师在评价组织发展战略时还应审查该发展战略中是否容纳了其他与发展战略利害攸关的经理人员的参与,从而调动起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参与热情。

在正式确定采用何种财务计划之前,发展战略计划中应该预先设计出多种财务计划备选方案,使发展计划获得广泛的认同。内部审计师首先要对发展战略计划在组织内的认同程度加以评估,确定是否存在着可以替换的发展计划;其次,内部审计师需要审核员工对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意图以及自己在发展战略中将扮演何种角色是否已经理解,以确定发展战略计划在组织内部各员工之间得以充分的交流以及交流的质量;最后,内部审计师还应该对管理人员建立的阶段性控制程序和实施过程加以及时评估,肯定取得的成绩并随时纠正出现的偏差。

(三)组织结构的评价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在人的能动行为下,通过信息传递,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动,推动或者阻碍企业使命的进程。组织结构对组织价值创造的所有功能,可以概括为效能、效率和安全。在组织中,管理层和董事会为有效的治理而建立整个公司层面的系统,并实施监控。内部审计师能够支持和改进这些活动。内部审计师对组织治理结构的适当性和特殊治理活动的经营有效性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价。现代内部审计是基于组织框架来对组织面临的不同战略和经营、财务、遵循性风险进行确认、反映和管理。最终,内部审计师能够提供包括管理层监管和保证活动的总体框架有效性,以及单个关键风险管理的客观保证。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3

当社会中存在信任时,就会出现持续创新的情况,因为人们有安全感,他们就敢于进行冒险,做出创新所需的长期承诺。当有了信任时,人们就不会害怕自己的创意被盗取,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愿意合作开发彼此的创新项目……

关键词:信任、创新

信任危机,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上演。食品安全、医患纠纷、商业欺诈、质量隐患……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让“诚信”俨然变成了奢侈品。

“中国现在缺失的不是创新文化,而是一种更基本的东西:信任!”——在这个言必称转型和创新的时代,托马斯·L·弗里德曼的这番话不知道能否警醒梦中人。但作为企业,信任的价值以及如何用信任打造竞争力,这个问题必须直面。

SGS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做的正是一桩关于“信任”的生意。检测认证行业和“信任”有着怎样的关系,做“信任”这门生意他们有什么优势,这门生意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又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SGS通标公司)总裁申屠献忠先生。

打通信任就是价值

《新智囊》:SGS作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商业检测认证企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SGS所提供服务的价值何在?这种服务和“信任”又有什么关系?

申屠献忠:总部位于瑞士的SGS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验证、测试和认证公司,是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同时也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第三方商业检测认证机构,其在中国已有21年的发展史了。SGS的口号很好地诠释了我们提供的服务价值,即“TRUST”——在政府、组织和个人间传递信任。我们站在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角度,以专业的能力、技术及经验,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我们可以儿童推车为例,儿童推车的质量和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如何能让家长相信商家出产的儿童推车是安全可靠的,仅仅靠商家的自我声明也许并不足信,而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已被业界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SGS会从产品的物理性能方面进行耐磨性、座椅抗压性、轮毂耐用性等检测,从化学性能方面进行材料检测等等,保障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安全和可靠的。这一检测的过程,也正是SGS在生产商和最终用户之间传递信任的过程。而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则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改善生产方式,完善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令产品合乎质量法规,也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新智囊》:以SGS全球上百年和服务中国20多年的经验来看,目前中国第三方检验认证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如何?

申屠献忠: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来说,随着近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国内出口型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面对不同出口国林林总总的各类标准,企业需要像SGS这样的专业机构,来帮助他们确保产品合规,从而促进产品销量及企业的自身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方对产品安全、健康、环保、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面对来自政府、NGO、消费者的压力,需要使用更安全环保的材料、尽量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再次,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相关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诸如石油化工、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的广泛使用。这些因素都给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的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仅仅20来年的发展,但中国的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市场容量已占到了全球市场十分之一左右。作为检测认证的领军企业,SGS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也极为重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同时更希望能和中国企业共同携手,致力于以专业的检测和认证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新智囊》:SGS通过自己的检测认证技术和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客户增加了未来的竞争力,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申屠献忠:在帮助企业客户提升竞争力方面,SGS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近日,在最新公布的《2012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SGS通标公司再次荣获“中国最受信赖检测认证机构”奖,连续五年占据检测机构的榜首位置,这正是业界对SGS通标公司为中国外贸行业发展所做贡献与努力的肯定。

我在这里分享两个十分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例子。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4

在过去的半年中,欧洲再一次主导了沐浴市场,其新产品的上市数量占总量的43%,虽然与去年同期比较减少了15%,但是在过去的6个月中,上市产品数量增加了6%。

亚太地区的新产品数量占总量的四分之一,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北美是第三大市场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其新产品数量占总量的五分之一,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但是比上期减少了28%。虽然拉丁美洲的市场活动并不活跃(只占市场份额的8%),但是该地区在过去的6个月中却出现了43%的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

多功能洗发水和沐浴露

在洗浴产品中,二合一洗发水和沐浴露的市场活动尤其活跃,过去半年里大多数的上市产品都是针对时间比较紧迫的消费者,尤其是男性消费者,他们在洗漱的时候希望使用的产品越少越好。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此类产品的市场更容易增长,因为许多消费者都期望能够减少个人护理产品的开支。

为男性消费者推出的二合一产品

在香港,Laverana在其Lavera Naturkosmetik男性护理品牌下推出了洗发沐浴液(Shower Shampoo),它含有有机马尾草和天然矿物质。另外,该产品还有以椰子和糖为基底的清洁因子,据说可以有效、柔和的清洁肌肤和头发。

具有保湿、去死皮、甚至抗氧化功效的洗浴产品

现在的洗浴产品的功效已经不仅仅是清洁肌肤的汗与污垢,它们为了与其它类型的产品(如香皂、沐浴添加产品)相竞争,在其中加入了滋润的功效,从而能够从其它的个人护理产品(如身体乳液和身体清洁产品)那里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去死皮

在墨西哥,Spongeables在其Spongell的品牌下推出了芍药-黑醋栗沐浴海绵(Peony-Cassis Infusion Body Wash Infused Sponge),其中含有香柠檬、柠檬香草、海藻精华以及橄榄油,据说可以为人体带来活力和激情。该产品一方面可以使肌肤更加光滑,另一方面又有按摩的功效,从而能让肌肤焕发光彩。它具有清洁、按摩、保湿的功效。每个包装中的沐浴海绵可以使用十次以上.

抗氧化剂

在泰国,联合利华Unilever推出了健康肌肤清洁沐浴液(Skin Purifying Healthy Body Wash),它可以去除污渍,并保持肌肤健康。产品配方中含有调理成分,可以帮助锁住水分,另外其配方中还含有石榴抗氧化剂。该产品盛放在220毫升的瓶子中零售,并有220毫升的补充装。

对天然产品的需求增加

人们对天然产品的喜爱并没有减少。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缩紧裤带,购买更为实惠的产品,但是对环境的顾虑、越来越多的媒体宣传添加剂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天然精华的滋润功效,都使得人们对天然、有机配方更加喜爱。

在印度,Pacific Blue在其Heavenly Touch的品牌下推出了奢华浴皂(Luxurious Bath Soap Supplement),这种丝般柔滑的浴皂具有美容的功效。该产品100%全天然,能够去除头皮屑、预防头发变白、预防暗疮、黑眼圈、晒伤以及皱纹。

季节沐浴产品

在这个市场中,季节性产品趋势增长尤其迅速,虽然2007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表现并不好(在过去的半年中,单是新产品数量增长了564%,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0%)。从2008年7月到2008年12月的6个月中,我们看到数以万计的奢华沐浴产品,它们以假日为主题的香味非常具有想象力。这可能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时间尽兴的泡澡,所以享受一个尽兴的淋浴也是不错的事情。

在美国,Philosophy在其Philosophy Snow的品牌下推出了去死皮沐浴哩(Exfoliating Shower Gel)。Philosophy推出了一系列名为Snow的冬季沐浴护肤产品。Snow系列包括三种产品和一个套装。其中去死皮沐浴哩带有一点点闪亮的成分。产品中含有磨砂颗粒和天然精华,可以柔和光滑肌肤。该产品盛放在16盎司的瓶子中出售。

在比利时,Yves Rocher在其品牌下推出了香水沐浴哩(Yves Rocher Jardins de Noel Pain d'Epice),这是一种限量版的圣诞节产品,有姜饼的清香。该产品的成分百分之百为植物成分。

为敏感和易过敏肌肤设计的柔和沐浴产品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他们使用的护肤产品潜在的副作用,制造商以及其它个人护理市场也开始宣扬他们的产品适合敏感肌肤以及易过敏的肌肤。

为敏感肌肤设计的产品

在美国,Boots Retail在其Boots Expert的品牌下推出了抗敏感柔和沐浴液(Sensitive Gentle Body Wash)。这种含有芦荟的保湿产品有着独特的配方,可以柔和清洁肌肤,使其更加柔软、光滑。

对于使用皮肤上的产品,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其中的成分。所以许多消费者会选择含有草本、花朵以及天然成分的沐浴产品,认为这些成分更加亲肤、更为柔和、更加滋润。植物、草本成分也成为了很多领域中最活跃的诉求,在过去6个月中60%的产品都含有类似的成分,如洋甘菊、芦荟、薰衣草、薄荷以及酸橙等,它们能够带来保湿、柔滑肌肤、滋润肌肤以及振奋精神等功效。

在希腊,Biodomus在其Frutalia的品牌下推出了海洋水果沐浴哩(Fruits de la Mer Shower Gel),它含有原维他命B5,可以使肌肤保持原有的状态。该产品配方中含有活性成分,能够深入保湿,并保持肌肤活力,使肌肤全天候清新、柔软。

香氛诉求有所增长

现在的消费者每日都感受到各种压力,不管是来自工作的、家庭的、还是朋友的,所以许多消费者都希望在浴缸或淋浴间里舒展开的时候,能够用香氛来舒缓身心。同样的,晨浴也是让人们清醒的一个方法,让人们有准备去面对新的一整天。所以,制造商越来越推广他们沐浴产品中香氛成分的功效,近6个月里,有14%的产品在宣传这样的诉求。

截至到2008年12月的两年时间,香氛诉求一直在持续上涨,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此类诉求增长了7%,而年度增长为40%。

在新加坡,The Healing Garden在其The Healing Garden Sensual Therapy Passion Rose的品牌下推出了二合一保湿沐浴润肤露(2-in-1 Moisturising Body Wash with Lotion),据说这种香薰产品可以彻底清洁肌肤,并能够24小时保湿。

添加维他命和矿物质

在本产品类型中,维他命、矿物质添加成为第七大活跃的诉求(占新产品总量的13%),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还可以提供滋润肌肤的功效。

在美国,Neutrogena在其Neutrogena Pink Grapefruit的品牌下推出了清洁沐浴液(Body Clear Body Wash),它带来维他命和柚子味道的冲击。这种独特的配方采取了细微清洁的技术(Micro Clear technology),该技术可以在清洁背部、胸部、和肩部的肌肤时,保持肌肤的湿度。同时该产品也是水杨酸抗痘护理产品,100%来自柚子精华,盛放在8.5盎司的瓶子中零售。

预测

* 在经济衰退的时期,许多消费者洗澡的次数会减少,从而能够减少他们用水的账单,所以能够提供与盆浴产品相同享受功效(如放松、香氛)的淋浴产品会有所增长。

* 消费者越来越担心合成成分会对肌肤和健康产生危害,所以温和、天然配方的产品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为赶时间的消费者(如经常出差的人群、经常光顾健身房的人群以及需要给孩子快速洗澡的人群)特别设计的专业产品也会有增长的潜力。

* 有机、天然配方虽然比一般的产品要昂贵,但是他们却经受住了经济危机的冲击,那是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产品定位为全家都适合享用的产品,从而迎合了那些容易担心的父母的胃口。鼓吹产品适合全家享用也会使家庭使用的产品数量减少,这一点也赢得了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 沐浴产品制造商不断将食物、草本成分放入他们的产品配方中,从而迎合了正在渗透至各种个人护理以及食物饮料的超级食物。

MINTeL

英敏特国际集团(Mintel International Group)

英敏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Mintel)是全球领先的快速消费品市场情报趋势分析、消费品市场调查报告、媒体检测、市场咨询等一系列信息咨询服务供应商。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起步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原因,造成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设计管理并不科学合理。而质量管理又在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业主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很多普通家庭耗费全部积蓄后,才可以购买到一套住宅。如果所居住的房屋存在这种那种的质量问题,居者不但难以安居,更加难以乐业。百姓的事情无小事,我们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出台各项管理制度、处理质量投诉问题时,更多的要考虑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开展监管工作时,全面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努力提高项目工程质量,确保百姓能够买好房,住好房,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现存问题

1、规划、设计阶段优化深度不够。规划、设计工作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的成败,现行的规划及设计方面管理,遵循了一般房地产企业所采用的作业流程,由于各种综合原因,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我们的参与和管理缺乏足够的深度和精度,对设计有效优化不足。

2、工程实施阶段缺乏全面质量管理。忙于事后整改,事前与事中控制不足:在工程实施管理中,事前质量控制意识不足,常在施工单位施工完毕后才发现问题,做事后补救。

3、、项目设计不合理。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设计规划条件、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项目的产品市场定位,是方案设计的依据。一些企业调查不够充分,产品定位不够准确,设计标准不高,设计时考虑的人,|生化不够,由此引发为被业主投诉的质量问题。

4、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一是工程建设市场行为混乱。企业中标后,与建设单位签订“阴阳合同”,通过这种方式向建设单位让利,也成为行业的惯例。一些工程由于层层转包,工程造价不断被压低。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只有偷工减料,不断降低工程的质量标准。

5、项目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同时,房地产咨询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市场定位工作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针对性。不能根据特定的对象进行科学的调查、资料收集和分析,仅根据经验作分析、判断,对于一些关键的数据进行处理用来满足分析的需要,导致开发出来的房地产项目偏离了市场定位。

三、相关措施

1、确保施工单位资质和施工人员的素质。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和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很重要,这对工程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另外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素质同样需要慎重选择,从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到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都要认真考察和选择,这些都直接关乎到工程的质量。

2、严把材料关,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必然带来不合格的工程质量,须严格控制好用到工程中的材、半成品、构配件、永久性设备及器材等的质量。

3、控制好施工中用到的机械、设备的质量。

四、从各个阶段分析质量控制措施

1、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质量管理。(1)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根据我们计划投资的地点,我们就客户的需求量、客户的购买力、项目所在地段的价值等作了专门的市场调查,为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提供幕础信息。(2)做好开发方案的设计。由专业人员设计开发方案,包括开发规划、开发步骤、项目投资融资方案、开发进度安排以及环境保护评价等。(3)做好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根据专业人员设计的不同开发方案计算其对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住宅密度、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工程造价指筋毛、平均层数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以及人口密度指标等。

2、项目规划及设计阶段质量管理。(1)根据业主确定总功能目标和项目的总质量标准,结合市场、销售部门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产品数量和总质量目标。(2)根据使用功能和建筑物相互协调性,提出对规划及建筑的空间、位置、功能、质量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技术说明、安全说明等,最终形成详细设计任务书,作为项目设计阶段的总体规范。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制定适当的质量目标,因为质量目标常与项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处于相同优先级。因此,质量目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目标过低,会对项目带来伤害,失去市场竞争力;过高会造成投入成本加大,综合开发绩效降低。适当增加项目的一致成本,减少非一致成本;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大力降低事故成本。强调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管理,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详尽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和施工方案,严格检验标准,强调执行力!

现场有效质量管理关键环节。(1)工程样板先行。样板先行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房地产公司的实践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工程样板是工程质量的演练,是对施工队伍的实物交底的基地,有利于及时发现施工图存在的问题,避免大规模的返工签证。(2)甲方的现场管理不可能也不要求控制施工过程的每一个过程每一道工序,找出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质量或功能影响最大,施工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工序作为重点控制的对象,对有效控制质量通病,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都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质量管理。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房产开发企业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及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分户验收工作,不能走形式、走过场。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

6、售后服务阶段质量管理。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房地产产品,楼盘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是难以避免的。但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尽量去了解产品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克服和改进,提高房地产产品的整体质量。售后服务阶段的质量管理可以为有关服务提供保证,因此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应该作为房地产产品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阶段。

房地产行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应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及过程管理的思想来进行各阶段房地产的管理工作,并使之得到有效落实。这样就会提高房地产开发本身的建筑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同时也能使房地产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未来社会中,具有竞争力的质量除了要求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求外,对全社会需求的满足应会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质量标准中加入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质量成本的衡量等,真正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巍.房地产开发项目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8(5)

[2]马新山、土刚.论房地产项目目标成本管理[J].科协论坛.2007(5)

[3]陈曼舒、蒋芳.论项目管理执行力与房地产开发绩效的关系[J].四川建筑2005(1)

[4]刘秋雁、陈虹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检测市场调查报告范文6

随着绿色浪潮的兴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历史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是得标准者得天下。故建立一套国际领先的生态纺织品检测标准成为抢占纺织服装市场制高点一把利器。为了推动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标准;绿色壁垒

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在国民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近些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对进口服装实施安全检测,限制非生态纺织品的市场流通和消费,千方百计对我国的服装纺织业出口贸易构筑技术壁垒,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归结于一个核心,那就是标准。更具体来说是生态纺织品标准。

生态纺织品是指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纺织品的生态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纺织生产生态性、 纺织消费生态性、纺织处理生态性。为了规范纺织品生态性能,世界各国制定了各种生态纺织品标准,但影响最为深远、使用最为广泛、最具权威性的纺织品生态标准是Oeke-Tex Standard 100。该标准于 1991年由奥地利纺织研究院设计,由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 Association)颁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这些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背后,都牵涉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受阻于标准,因不符合环保要求,我国每年有74亿多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而国外进口的纺织产品中不乏劣质产品和不合格产品,但由于我国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欠缺,不能有效监督进口产品的质量,致使国外产品以标准的烙印堂而皇之纷纷涌入,扰乱正常市场经济秩序。

其实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理应在纺织标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各种生态纺织品的洗礼。我国纺织检测技术的研究单位和仪器生产企业要转变观念,不能停留在仅靠标准要求规范之中进行研发和生产,应积极创新根据最终产品使用中提出的各种要求和目标以及对纺织品、纱线、纤维及其半成品等提出的考核要求,研究检测原理、新的检测方法。

一、标准的重要性

标准是在经大量实践证明,严格地以某种方式(无论是配方、检测手段还是其他)进行操作后,所得产品即可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然后以立法的形式将其固定,作为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需环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标准已成为高新技术领域中企业竞争的新宠儿,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俗话说, 三流企业卖苦力、 二流企业卖产品、 一流企业卖专利、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这句话很有道理。这其实也是生态纺织领域发展的趋势, 超一流的纺织服装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国际生态纺织品测试标准和参与制定生态纺织品的产品标准,―流纺织企业能创造出生态纺织测试方法的专利,二流企业只能执行标准开展生产, 三流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只好卖资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和标准的作用紧密联系,而经济效益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千方百计地控制国际标准化工作,都力求将先进知识产权转变为执行标准,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可以这么说, 标准化已经成了专利技术的至高追求。谁的技术成为标准, 谁就掌控着市场的主动权,可谓“得标准者得天下”。例如美国高通公司,依托着在CDMA领域开创的1400多项专利,并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化成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如今这家企业如日中天、独步江湖。

标准是生态纺织品产品认证的依据。标准是“供共同使用和反复使用”的准则、指南,是产品获取认证的唯一准绳。林林总总的“生态纺织标准”催生了形形的“绿色认证”。组成服装产品的每一个部件(包括纽扣、拉链)都要通过有关的检测和认证,这些认证都是依据国际环保组织制定的《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准》。认证既是标准制定者权利的一种象征,又是标准执行者获取“市场通行证”的必要途径。据统计,在美国海关,每月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扣留的各类进口商品平均高达3500批左右。因此认证是迈入市场的一道必需程序。

标准的重要性体现在标准是产品市场的准入点。一个企业、行业的产品,达不到某个行业标准或者市场准入标准,就进不了市场。据美国商会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标准对贸易的影响率达到80%。仅1996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220亿美元。占据世界市场份额近70%,年产5亿多只的温州打火机,到标准面前也只有面临着退出欧洲市场的危险。与此相反,谁争取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市场。在关税大幅降低、传统壁垒措施大大削减的情况下,越来越细、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先进的生态纺织品环保标准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产品防不胜防的隐形障碍,像VOLVO车在欧洲的某些中高档产品的内部装饰材料全部采用获得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的产品;瑞士国防部最新的军装订单则明确要求产品必须获得生态纺织品认证,否则不予考虑购买。因此,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纺织品企业不得不放弃欧美这块肥肉,把自己的市场缩减到亚洲和南美洲,甚至延伸至非洲战场,面对欧洲这个巨大的市场只能是“水中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面对生态纺织标准这道绿色壁垒,我国要想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必须要迈过这道坎,必须占据标准化发展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得标准者行天下,一点也不为过。

标准是纺织产业技术革新的原动力。标准不仅是丈量产品质量的一杆标尺,而且已经成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标准的推动下,国际上很多纺织服装制造商投入相当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促使产业不断升级。欧洲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服装产品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然而这也是一种发展机遇。以前,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竞争是谁的价格低、谁的广告多,谁就能赚钱,今后将变成谁的科技含量高、谁能获取权威标准,谁才能雄踞市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各类措施解决生产中的设备、技术、原料、染料、人才、后整理等一系列问题。

标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然而出于惯性,许多人对标准常常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往往是机械地以标准论标准。其实标准永远落后于科研、生产实践,在适者生存的法则下主动适应标准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制定符合新情况的标准,而不是一味地跟从标准的牵引。面对新出现的高科技产品,不只是考核其是否符合惯用标准的指标,而应当考虑该标准产生的背景及适用的条件。

二、我国现行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在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制定各式各样的检测标准,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控制技术和检测方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依然存在一些项目检测上没有统一执行测试标准。另外,原料的生产流程、纺织品的生产工艺、环境与人体健康基础理论上缺乏科技支持,许多检测技术均沿袭其他国家的检测方法,真正的检测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现行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存在的弊端具体表现在:

1.标准落后。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迈向国际标准化方面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特别是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建设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要求和变化。与Oeko-Tex-Standard 100标准相比,Oeko-Tex-Standard 100标准自从1992年诞生以来,根据相关国家和国际有关法规,集中最新科研成果不断修订,目前已经实行的是2009年4月1日推出的版本。而我国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还停留在旧版本上。虽然我国现行纺织品标准正在逐步与国际领先的标准对接,但尚未形成国际化运作模式,譬如我国参与制定的纺织品国际标准屈指可数,多数标准没有发行外文版,即使买家愿意采纳中国国家标准,也无法在国际贸易中顺利推广。

2.环保观念意识淡薄。面对愈演愈烈的绿色浪潮,我国纺织服装业缺少足够的敏锐。我国有超过80%的企业还不是很了解相关生态纺织品技术信息。对生态标准和生态纺织品的概念尚处于被动接受执行状态,还未真正意识到环保问题的急切性和紧迫性。绝大部分是按照国标生产出非生态纺织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的纺织服装材料不具规模性,而有害染料的应用则更为普遍,已不能适应国际市场潮流。

3.检测能力有限。国内对纺织品服装环保污染检测、毒性评价及性能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总体技术水平滞后。许多企业或者质检中心只能进行传统项目检测,还不能进行高精度指标检测,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试验装备。而国际通行的生态纺织品检测,一些大型精密仪器分析手段迅速得到推广和普及,如色谱技术、 原子光谱技术和分子光谱技术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尚无一家检测机构能够完全按照“Oeko-Tex 100”标准进行全项目检测,对几个复杂检测项目也只能用文件审核代替具体检测。

4.标准缺乏前瞻性。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对国际标准的平均采标率约为 44 % ,而纺织标准的采标率达 80 %以上。 纺织服装行业这种“人云亦云”,紧紧跟随策略注定了我们国家的标准始终落后于国际标准。导致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出口便宜,只好被动执行生态纺织品标准,甚至钻标准的空子。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纺织品标准的制定与相关技术的研究严重脱节,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如功能纺织品领域,缺乏相应的功能性评价方法和标准、标识,所制定规则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

三、浅析应如何建立全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

在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形势下,在“得标准者得天下”的生存法则下,单靠翻版国外的标准在我国有时也根本行不通,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会使成本无法承受,而且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合格原料来源。因此制定自己的标准,或者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体现。

在“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技术,一流公司卖品牌,超一流公司卖标准”共识前提下,我们必须开发自己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我们没必要总是跟在别人后面制定生态纺织品标准,依托中国强大的纺织工业体系,依托于中国的纺织科技人员和标准工作者,我们完全有能力制定出一套先进的生态纺织品标准。

以下是建立全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一,注重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加强与欧洲纺织品研究机构,特别是奥地利纺织研究院、德国霍恩斯坦纺织研究院等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信息渠道的畅通,使我们能及时把握国际上生态纺织研究的前沿,从而建立和完善信息库群。同时,在吸收消化国外标准的同时,加快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完善和版本升级步伐,逐步摆脱被动接受国外标准的局面。

第二,由于我国目前的检验市场并未开放,政府机构设立的多数纺织品检验机构和专业检测中心未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许多纺织品企业对原、辅材料的验收依据都是依据第二方的检验报告。在我国还缺少独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现有国家标准和检测体系受到与国际接轨的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准确掌握现行国际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标签以及技术法规。从而对生态纺织品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制定符合国际市场的标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第三,开展生态纺织品评价方法的前瞻性研究,尽快建设和完善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注重尚未成熟项目的检测方法和尚无具体检测方法的项目研究,提升我国在生态纺织品评价领域的综合实力。在充分发挥常规项目检验优势同时,需集中科研力量,重点攻关,从一两个项目的检测技术创新突破,在检测方法上注重结合现代科学仪器,注重前沿科技的应用,注重高效、快速和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的开发。例如在纺织品异味检测上,我们可以尝试开发顶空-气相色谱和电子鼻等技术,在羊绒纤维检测技术中,可以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非破坏性的分析检测标准,还可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遗传标记进行DNA生物芯片分析等对毛纺质量检测,这些前沿性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局限,也完全有可能形成领先的国际标准。

生态纺织品标准是一种游戏规则,我国纺织企业应该力争充当游戏规则制定者,更多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制定,使自己的利益反映在标准里,并运用标准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占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持久性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切实加强生态纺织品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我国纺织品生态质量水平,使我国的纺织产业发展和科技水平赶上国际领先地位,不断推动我国由纺织大国转变成纺织强国。这也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张文娜, 李亚滨. 浅谈生态纺织品的标准与检测[J]. 上海毛麻科技, 2008, 2: 39-42.

[2]池海涛, 张小莉, 周晓晶. 我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进展[J]. 毛纺科技. 2008, 9: 61-63.

[3]张长欢, 陈丽华. 生态纺织品及其标准的发展[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9,1: 27-32.

[4]王显方. 生态纺织品的国际标准[J]. 中国纺织, 2008, 3: 104-106.

[5]陈荣圻. Oeko-Tex标准100的2009年修订版解读[J]. 染料与染色, 2009, 46(1): 22-23.

[6]王建平, 郑宇, 英吴岚. 中国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最新进展(一) [J]. 印染, 2007, 10:42-47.

[7]杨学坤, 马杰一.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 2003, 4(2):61-63.

[8]Jin Y.Technology rule of textil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Beijing:China Textile Press(靳颖.纺织品技术规则与国际贸易.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9]Oeko-Tex Standard 100-20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