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1
1.1医学院校化学学科特点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医学
院校的化学相关课程,往往作为医学基础课在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学生刚刚步入医学殿堂,对于医学知识兴趣很高,但是却不能正确认识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只是对临床专业课充满了兴趣与期待,另外由于化学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知识点比较零散,课程枯燥,所需理论不能马上转化为实际应用,实用性不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较差,从而导致了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厌学。归咎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1]。这些关键就在于化学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在讲授化学理论时,能够引入医学知识,深入细致的阐明医学与化学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接受。目前,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师多毕业于各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在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面临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更新知识途径狭窄,医学院校化学教材更新换代周期一般较长,教师周而复始地讲授同一本教材,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又少,结果造成知识结构的萎缩、陈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二是医学知识匮乏,由于化学教师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所以在讲授化学与医学的联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一些生动的医学例子,自己不理解,只得被迫割舍。
1.2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伴随
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已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已由单一的板书、挂图、模型,转变为了图片、影像、动画、声音、模型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感官,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3]。尤其是随着电脑虚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投入少、教学效果明显的虚拟实验室、仿真实验操作软件。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从事化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系统培训,仅仅只能满足简单的操作,较为熟练的掌握Office办公软件,但是对于制作课件的Author-ware、Director、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多媒体应用软件知识极其欠缺,尤其是对美国剑桥公司出版的世界最优秀的化学桌面软件ChemOfficeUltra化学辅助系统知之甚少,导致了制作课件水平较低,往往只是板书或教材的搬家,没有体现出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教学课件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4]。
2医学院校化学教师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措施
对于医学院校的化学教师而言,应该结合所授课程的专业特点,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业务素养。
2.1通过自学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医学素养
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化学课程主要有《医学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化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而言,这些课程的化学功底都比较扎实,但是在讲授过程中却无法与书中渗透的医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因此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首先应在吃透所授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性的查阅医学相关书籍,特别是《生理学》、《生物化学》,学习掌握医学知识,做到言必有据。这样才能保证在讲授的过程中,阐述医学知识,分析化学反应在生命体内的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另外,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可以查阅一些计算机书籍,系统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化学专业软件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
2.2通过听课系统的学习医学知识
化学教师除了听同科老师的课,取长补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外,重点是系统、全面地听医学课程。这并不是要求化学教师跟班听所有的医学课程,可以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和自己讲授内容直接相关的学科,譬如《生物化学》等,每学期可以坚持跟班听取一门,以后可以听取其他学科,积少成多,逐步消化,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水平。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自己所授课程有关的精品课程资源,或其他学校教师的授课视频,借鉴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2.3通过继续深造努力提高知识涵养
化学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而言,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但是化学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或者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历[7]。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不断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时时学习,处处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涵养,创新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4通过实践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化学教师应该边自学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的实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给医学专业教师说课,重点说化学教材中所涉及医学的内容,找问题,查漏补缺,严格杜绝讲错医学知识。二是边用边学,使用一系列辅助教学软件,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8]。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才能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2
1.1体育舞蹈规范化发展的要求
2002年4月,国际奧委会承认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世界综合性的运动会中开始出现体育舞蹈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体育舞蹈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我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体育舞蹈事业步入正轨,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体育舞蹈社会逐渐走向规范化.由台湾体育舞蹈教师王子文提出的体育舞蹈技术等级考试,规范了青少年的体育舞蹈技术,对他们的体育舞蹈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技术等级考试要求在准确把握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基础上,身体的方位、脚法都要精准到位,要掌握关节、肌肉、骨骼的用力方法和顺序,要清晰、精确、细致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1.2高校为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
按照教育部的教学思路,1993年,北京舞蹈学院将国标舞列入专业必修课,1996年,成立国标舞专业,同年,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率先成立体育舞蹈专业,随后多所院校相继成立体育舞蹈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舞蹈专业进入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成为了培养体育舞蹈教育人才的摇篮,使体育舞蹈发展更加专业化.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培训体系,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配备较完善的教学环境和场地,具有科学、完备的课程设置.以上这些,使体育舞蹈教师的继续教育成为可能,为体育舞蹈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了条件.
1.3体育舞蹈迅速发展和人才培养市场化竞争的需要
体育舞蹈在我国逐渐普及和迅速发展,各种体育舞蹈培训班相继成立,并逐渐成为了少儿学习体育舞蹈的主要途径,随着培训班的成熟和发展,地方基层纷纷开设了体育舞蹈培训学校,在经济发达地区,各培训学校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不但比教师的专业技术,还较量教师的学历层次、个人素质及个人修养.随着体育舞蹈学校的发展,教师工资的支付方式也逐渐向正规化方向发展,按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学历背景等综合因素支付工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综上所述,体育舞蹈的规范化发展,高等院校设置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激烈的市场化竞争等,都促使体育舞蹈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了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发展.具备一支高素质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才能够提高我国体育舞蹈教学水平,为体育舞蹈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促进体育舞蹈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2南京市体育舞蹈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2.1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调查
2.1.1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情况
对南京市85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历上,参加进修的大部分教师在专科以下学历,文化层次偏低,影响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继续教育应加强低学历教师的理论教学,弥补背景知识的不足;在年龄结构上,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5岁以下,年轻教师学习能力较强、精力充沛、勇于创新,但欠缺教学经验,应加强对这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在职称上,大部分教师没有职称等级,专业水平低,亟需提高专业水平;在男女比例上,男性人数过少,男女数量差距较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体育舞蹈的显著特点是两个人的舞蹈,需要男女配合来演绎;在运动经历上,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市级以上级别的比赛,反映出教师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在教学训练上,教师只教授拉丁舞或标准舞,教学对象以儿童少年为主,说明体育舞蹈受到越来越多的儿童的喜爱;只有很少数教师所教的学生获得过国家级比赛名次,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体育舞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
在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上,对85名体育舞蹈教师调查的结果。几乎所有的教师都选择了更新专业技术知识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只有45.88%的教师选择了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体育舞蹈教学以技术知识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随着体育舞蹈行业竞争的加大,体育舞蹈教师不得不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调查中还了解到,85名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都认为继续教育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这说明体育舞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需求很迫切.
2.2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特点
2.2.1体育舞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
一是课程设置.针对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课程一般包括理论、技能和技术三部分,在调查中发现,现今体育舞蹈进修班的课程设置仅包含技术课程,几乎没有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舞,很少涉及摩登舞,一方面是因为进修班男女比例失调,摩登舞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是缺少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调查中也发现,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正在逐渐完善.二是教学特点.目前,继续教育的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按自己的意愿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调查中发现,继续教育普遍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此,每一期的教学内容都是不同的.三是培训师资特点.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师资情况为:教师以国内优秀教师和国内外优秀选手为主,体育舞蹈知名学者、国际级裁判、国家队教练等比较少.主要因为国家队教练和国内外知名学者受身份和职业的限制,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四是培训的经费来源.参加体育舞蹈继续教育的学员大部分是自费,因为大部分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是社会舞蹈教师,他们通过教授体育舞蹈获取收入,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收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只有一小部分学员是公费,他们一般来自高校,学校承担相应的培训费用,但经调查了解到,这部分学员为了进修,提升自身技术,也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
2.2.2体育舞蹈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限制因素
一是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制约体育舞蹈继续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体育舞蹈的动作细腻,技术性较强,仅通过继续教育难以满足学员的需求,要想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学员一般都需要聘请教师进行辅导,聘请教师的费用是相当高的.此外,考取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认证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二是受培训期时间的限制.目前进修班在课程设置上,一期的时间大约需要半年.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有自己的舞蹈工作室,难以挤出这么多的时间进行继续教育.因此,要考虑拓宽培训的形式和渠道,设立更多的函授站点,适当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频次,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2.2.3体育舞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些体育舞蹈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是一劳永逸的事,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对外面世界的发展形势了解不够,认为继续教育没有必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认为没有什么竞争,自身具备的知识储备已足够使用,没有意识到随着体育舞蹈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要求和审美水平会越来越高,对体育舞蹈的期望也会逐渐提高,体育舞蹈教学会逐渐规范,没有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教师将会被淘汰.高校是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在继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都希望通过进修,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和竞争能力.但有时会因为学生数量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任务重、未按学员技术水平分班教学、教学管理不完善等原因,影响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结论
1)随着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教师需要通过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舞蹈教师大部分是非体育舞蹈专业出身,存在学历普遍较低、男女比例失调、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比赛经验等问题.
3)参加培训的体育舞蹈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很有必要,对进修有迫切的需求,通过进修,首先希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其次希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参与调查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仅设置了技术课程,没有设置理论课程.
4)培训教师以优秀选手和国内优秀教师为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3
(一)新任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1.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和课堂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是指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和符合企业社会用人需求的教学新理念。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千人一面,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而不是只注重受教育者的共性;第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书匠”型的教师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做学习者、研究者、设计者和指导者;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由重视传递知识技能转变为重视发展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2.职业导向的教学程序设计理论和实践课教学能力
职业导向的教学程序设计理论是指校内实践课教学程序设计需要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教师不仅要懂得实践课教学程序设计的理论,还需要遵循这个理论并具备熟练掌握设计教学过程、监控和指导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教学结果的能力。
3.行动导向的学习理论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模式。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机会自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自觉评定自己的学习成绩。对教师而言,必须在研究教学方向、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仅停留在“教书匠”的教学角色上。
4.元认知理论和教学反思能力
元认知理论认为,计划和反思能力是一种智慧。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同时,教师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反思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制定学习计划—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发现学习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弥补学习差距”的元认知思维程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元认知智慧、形成元认知思维品质。
5.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任教师首先要有专业成长的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有计划地确定发展目标,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阶段,激发自身职业成长的动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并逐渐成长为一个骨干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甚至教学带头人,从而为高职教育发展作出更大、更有成效的贡献。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改革者”和“研究者”,针对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前沿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从跨界的角度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正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跨界本质的表述。跨界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指导教师应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课程资源。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要求: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必须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二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关注职业与职业成长规律以及教育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
2.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编写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同于普通教育,有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在编写教材、设计教学和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了解并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才可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这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还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编写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职工职业成长规律和指导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未来职工和社会公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成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师应熟悉和了解职工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规律,并深入浅出地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企业职工的职业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指导学生企业实习、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设计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高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发展中的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大批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教研、科研能力,并愿意为高职教育研究奉献时间和精力的教师。这对骨干教师和广大中青年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中青年教师学习和掌握高职教育研究方法,并在教学研究、高职教育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高职教育理论,不断指导和促进高职教育实践,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多层次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一)新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1.自我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教师集中培训的内容很广泛,缺少对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因此,自我教育不失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一种查漏补缺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培训途径。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需要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条件和帮助,如必要的图书、音像资料、必要的网络平台、教师智能办公系统、校园精品课平台、特色专业建设平台等。
2.教师合作学习
教师合作小组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多角度、多类型的。首先是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与同事共同阅读专业理论材料,共同探讨其中的疑问和难点;其次是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发展进步;再次是关于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设计的探讨。此外,还包括学生评价的设计和对课堂教学反思的交流等。教师合作小组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随机探讨、共同研究、听课评课、老教师的“传帮带”、校内外课改专家指导等。
3.各类教学能力竞赛
教学能力竞赛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层次上看,教学能力竞赛包括本系本专业内部竞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竞赛甚至国际大赛;从内容上说,教学能力竞赛分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校内实训课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课件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网络教学基本功大赛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生技能大赛等。
4.微课教学技能训练
微课教学技能训练是指教师利用5-10分钟时间,单独训练和熟练运用一种教学技能,比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设计情景技能、讲解概念原理的技能、结课的技能、组织教学的技能等。这是新教师教学技能入门的高效的培训途径。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途径
1.基于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地方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首先应建设一个或几个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中青年教师在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规律,进一步明确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明确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目标和方向,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储备优良师资、奠定坚实基础。
2.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的高职教师“双向能力”校本培训途径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的校本培训主要指高职院校教师在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企业服务能力。这种培训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时间自由,培训便利,教师不出校门就可以参加专业实践能力培训。
3.基于高职教育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
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之一。基于高职教育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途径主要有:第一,专家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第二,课题项目与培训研究相结合,课题项目交流可以改变过去单向传授的培训方式,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三,现场诊断,现场培训。特别是对于横向合作课题,企业科研人员与院校课题参与者相互合作,实地考察,理性分析,面对面交流,不仅有利于提高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更有利于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效的提高。
4.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培训途径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师素质;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而最为有效、途径最为便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具体情况究竟如何?鉴于此,受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的委托,课题组在2004年7-8月对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以期切实把握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考虑到中小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校长以及地方教育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对教师继续教育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体会,我们的调查对象便集中在这些人。抽样调查地点分别是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教师进修校;雅安市名山县名山中学、教师进修校;大竹县教育局、教师进修校;华蓥市教育局、教师进修校;仁寿县教师进修校;南充市教育学院;南充市顺庆区教师进修校。调查对象包括有关教育局、中小学校及教师进修校的领导、教师、工作人员以及正在各所教师进修学校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27份,有效回收率为81.8%。
一、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为期近两个月的实地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大
我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亦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广大中小学教师也认为这是有必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其权利。在现行的教育成本分担支付体制下,既然教师也是教育成本的付费者,那么在达到培训要求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其教育服务,如培训项目、培训机构、地点、形式等。但现实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是很大。被调查教师认为“个人选择权不大”是继续教育的首要问题。由于目前培训实行的是地域上的分片区划定,教师只能到学校所属片区的培训机构。49.6%的教师认为是按上级的安排参加某一个培训单位的培训。调查也显示,如果本人能自由选择培训单位,68.7%的教师认为选择培训单位的第一标准是教学质量,其次是“收费高低”,占15.4%,再次为“地域远近”,占12.2%。另外,在教育内容及教材上,74.5%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选择教材。在教育类型上,教师多以学校需要为出发点,而不以本人实际为着眼点来考虑,有的教师想参加某一类型的培训,但经费、名额、职称、学历上有限制,如骨干教师培训。外出观摩教学等形式,学校还要考虑经费,学校发展等因素。可见,教师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选择权在培训机构、教育内容、经费、职称、学历等问题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不完全以教师所需为出发点。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新任教师培训让新教师能比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岗位培训中普通话、板书培训让教师技能、技巧得到了提高,学历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调查反映,主要培训类型有岗位培训(累积占22.1%),新任教师培训(占14.2%),计算机培训(占17.2%),骨干教师培训(9.4%),学历培训(19.9%),培训者培训(4.0%),课程建设培训(13.3%)。
在教师参加培训目的方面,其中有38.4%的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是为了“补充知识”,51.3%为了“提高技能”,10.3%为“拿学历”。当向及培训的效果时,只有51.3%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后实现了既定目的,其中,在收获方面,30.2%的教师认为主要是“知识”,25.5%主要是“技能”,14.2%是“职业道德”,18.3%“拿到了学位”,另有11.9%是“认识了一部分人”,而还有45.4%的教师认为没有达到既定的目的。可见,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收获与其预期差距较大,继续教育的效率低、效果比较差。因此教师培训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导致培训效果差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继续教育培训者(即培训者或施教者)的素质有限,不能很好地胜任培训工作。目前,培训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各市区(县)教师进修校的教育者以及一些教研室的同志。尽管一些地区的教师进修校、教研室采取了较多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同,但个别培训教师业务素质不很过硬,体现在培训中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问题,本人的教育行为与其宣讲的教育改革思想不一致:如讲课内容过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一味灌输,上课教学形式呆板,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学习作用。
2.教育内容现实性不强,缺乏针对性。大部分教师反映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表现为:内容陈旧,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实施性弱,与实际教学无法相符;学非所用,个别与学校教材相脱节等。在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上,有20.1%的教师认为“正规但效率很低,14.2%认为“不正规且效率低”,只有30.0%认为“正规且有效率”。就教材而言,20.5%的教师认为既定的教材内容不与“专业教学实践相连”。在对“你认为继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问答上,“内容的现实性不强”排列第四位。
3.教学形式单调。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应有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和培养目的,对此,应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形式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教学形式单调”在教师继续教育诸多问题中位居第二位。目前,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92.6%),其次为“‘课堂讨论”(3.9%)和“远程教学”(3.0%)。单一的教学形式,一方面让受教育者对教学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与培训者所倡导的事例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理念相去甚远,故教育的效果不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4.教育考核评价不力。继续教育的主要评估形式是“考试”,占60.5%,其次为“考查”,占30.6%,“论文”占7.9%,可见考核方法过于呆板。在考核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核不严格,存在一定的走过场等形式化现象,没真正起到检查所学内容的目的。只重学时总量,不重实际效果。其次是一些考核的时间安排和形式不太合理,如一些以技能技巧为内容的培训在授课一结束后马上就进行结业过关考试,一则此类项目并不是在短短的三五天内便能掌握的,二则这些技能技巧只有在教师今后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和运用才是培训的真正目的。
5.学历培训中质量难以保证。学历培训主要是针对提高学历而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参加过此项培训的教师反映,只要交钱后到学校上课,考试内容先圈定,任课教师一般让过关。同时,为了比较容易拿到学历证书,存在理科教师拿文科文凭,所修专业与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不相关的现象。
(三)经费落实不到位,农村教师费用负担沉重
有关文件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四川省实行的是“三个一点”的办法:即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教师及有关学校各按一定比例来支付继续教育的费用。在前期,这种“三个一点”的费用承担机制运行得比较流畅,随着继续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新课改培训的普遍实施,需要投资到继续教育工程中的经费数量越来越大,该机制的运行就出现了问题。校长、教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投入缺口很大,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种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经费投入不到位”被认为是教师继续教育中居第三位的问题,只有10.1%的教师认为政府在“经费方面”采取了措施。
由于教师继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交费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但一方面目前政府应支付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教育收费额由培训单位确定,教师无权讨价还价,而各地又把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年度奖惩挂钩,教师只能出钱买单。调查结果表明,66.8%的教师认为是由“个人”来承担继续教育费用的;只有34.2%的教师认为由“个人、学校、主管部门”各出一定的比例。正是如此,72.8%的教师认为收费高,其中农村教师占91.5%。多数教师反映经济压力大,个人负担沉重。
(四)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不高
调查反映,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继续教育有必要,占97.5%。但在谈到“没有政策是否参加继续教育”时,44.2%的教师回答“肯定”,41.8%“视情况而定”,10.7%问答“不会参加”。而“自己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只有63.8%,分别有29.7%和12.5%的教师认为是在“单位组织”或“上级命令”下参加的。可见中小学教师有关继续教育的意识与参与行为有着较大的反差。
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客观上有经费负担问题、受教育后的效果问题、个人选择权问题以及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冲突问题等。主观上是教师把继续教育看做上面安排的任务来完成,心态上还没有转换过来,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既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同时又是自己应该享有的权益。
(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工学矛盾突出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时有明确规定,由于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一般将继续教育的时间选在节假日来进行,而且往往是集中在几天内完成一定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有大部分教师反映内容量大,面时间相对较短.壳不成教育内容。尤其是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而且有的项目安排还与任课时间相冲突。由于中小学教师人数编制控制较严,一个教师任教班级多、跨年级上课,入手相对较少,教学任务重,平常也没多少时间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如遇外出观摩等教研活动,学校就没有剩余教师来接替工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六)部分领导不够重视、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学校的继续教育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主要由教师进修学校主持的岗位培训、新任教师培训、计算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等非学历培训;由有关高等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等参与举办的学历、非学历培训;由各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学、观摩课、各科室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等。调查中,教师们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继续教育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给政策(30.4%)、给名额(机会)(30.4%),只有10.1%的教师认为在经费方面采取了措施,还有23.8%的教师认为“役有采取积极措施”。这反映了一部分地方官员和行政部门没有真正重视教师继续教育。有一部分学校主管人员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既不反对,又不支持的态度。其心态较复杂:从学校教学来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肯定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教师成熟之后的不稳定又让学校没实际好处。因此,有关领导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倾向于依靠制度强迫教师参与,疏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督导工作,缺乏培训目标的定位,评价重数量、轻质量,对现实中凸显出来的问题缺乏调查,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或调整有关措施。
二、完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针对四川省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一)加强管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效率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同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正常、高效的运行涉及有关方面的协调一致,尤其是相关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上,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其教育行政职能。既要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鉴于此,针对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情况,政府首先要确保各专项资金的落实,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其次,在管理中采取积极措施,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受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推动继续教育活动。如可借鉴我国发达地区政府通过发行“教师教育券”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走向市场。即政府发放给教师“教师教育券”,教师根据自己需要的培训内容凭券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凭收到的教育券到地区教育局兑换相应经费。这种“按需确定培训内容,有偿参加培训活动,自主选择培训项目”的管理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受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以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采取有效措施对继续教育质量进行监管,注重实际效果。
(二)充分调查研究,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融合
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以期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必须与基层学校多联系,深入到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去,与教师、校长及有关行政人员交朋友,深入了解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然后把调查得来的有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及其涉及的有关理论等,再确定适当的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目前,一些培训者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培训课上照本念经、说空话、说假话等现象只会使受训者失去对继续教育的信心。
(三)加强培训者素质,提高培训能力
针对部分培训者的业务和思想素质不高的现象,对一些培训者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培训者之间应建立一种竞争上岗的制度,对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教师禁止参与对学员的培训活动。受训学员对其意见较大的培训者应立即停止教学活动,由更加优秀的教师来兼任。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积极性
有些学员不去上课,或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在考试时敷衍了事等现象,均反映了以教师讲解、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吸引不了中小学教师,没有考虑到他们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化的经验,不能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观点和看法的事实。现代成人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对于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等方面,完全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评判。因此,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在新的培训方法上要考虑到受训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使个体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活动中去。如我们可采用参与式、案例式、观摩研讨式等方法。这些教育教学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已有观念和经验井在与别人的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如果受训教师从这些教育活动的参与中体验到心灵的震动、思想的洗礼、学习的乐趣以及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帮助等,那么这将促使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并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充满向往。
(五)改进继续教育模式
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以各地区教师进修校为主要机构的“培训机构”模式和“高校本位”模式。这两种培训模式都以培训机构或培训者为本,而不是以受训者为本。如“高校本位”模式多以培训教师自己的兴趣和研究为培训内容,与现实结合不大紧密;多是受培训者到学校去,受训者在时间、经费和精力等方面要有较大投入,有的培训安排还要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对此必须选择一种更好的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模式。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村地区摸索实践的由学校联合在教学片区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教学片区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值得推广。该模式以地区性在职教师培训中心为组织领导机构。其基本做法是:培训中心派人员到各地进行课题调查,了解情况和问题,征求学校和在职教师的意见。培训中心根据本地区所有学校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学校的教师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然后将计划发到各个中学,分批轮训,同时还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助实施。教学片区培训模式的优点是培训计划来自教学第一线,比较贴近实际和具有时代感;培训地点灵活;培训时间的长短视内容而定;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又可以方便教师参加培训。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5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逐渐由默默无名的幕后转到受人关注的台前,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又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各高校在实验课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实验室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速度明显相对落后,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实验技术岗位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科学研究的成分不高,大多是为别人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服务,自己的劳动在最终的科研成果中得不到承认,这直接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技术方面的工作,在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时存在普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的状况。这将极大地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分析能力。目前高校实验室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少高水平操作及分析人员的现象,导致某些高精密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和功能开发率不高,不但致使资源浪费,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
(2)实验技术岗位定位狭窄,发展空间狭小,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高校内部人员普遍分为高校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机关管理人员等几大系列,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发展平台不一样。实验技术人员往往仅从事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和大型设备操作的工作,岗位定位狭窄。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和实验的状况依旧存在,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导致实验技术岗位人员的发展空间狭小,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业人才很少,不利于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扎根在此谋求长远发展。
(3)实验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忽略继续教育。随着科技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有人预测,近20年来人类的新发现超过了过去2000年的总和,我们今天所用的全部工艺知识将只占2050年所用知识的1%。每个人都只有处于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中,才能跟上知识更新步伐、科技发展速度。但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并不处于科学研究最前沿,知识老化的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再加上各高校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使得一部分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大家都忽略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按部就班,满足现状,吃老本的思想长期存在。
(4)实验技术人员管理能力欠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自己的一份工作,都需要用到管理学知识。实验室工作也是一门管理艺术,有效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才能,有助于协调教师、学生、设备、科研进度之间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设备的价值,充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甚至做到为课题研究和科研进展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而管理学是一门系统、深奥的学问,需要无管理学背景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后续的继续教育中不断地加强学习。
(5)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含职业道德素质,也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中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基本素质中的语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随着国际化交流程度的加深,对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能看懂外文的论文、设备说明书,还需要可以同外国留学生进行基本沟通,以便于协助他们开展知识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及网络化教学方式的深入,需要实验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及科研工作。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巩固加强。
2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方略
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潮流下,已经成为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行业培训、社区培训等的大众教育。1995年人事部印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指出,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更新、拓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其属于一种高层次、追加型教育。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法律法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继续教育体制。我国虽然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去支撑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但总体上说还不够完善,不够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建设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不但要保证人人都有享受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还要规定人们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相应的义务。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必将极大推动我国职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认证体系不健全,相互沟通、承认的难度较大,重复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体系相对混乱,这就必须建立全国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按照国家资格认可标准和认证框架491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市场。打破只有低学历低水平人员才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认识误区,对高校内高学历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进行必要的职业资格认证,才能保证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面专而精,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分析水平。
(2)学校予以政策扶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重视程度。由于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的限制,很多实验技术人员无暇参与继续教育学习中。且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势必会弱化实验技术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此时需要各高校出台相应的政策,适度放宽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抽出部分时间和精力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并将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的继续教育纳入评职、考核范围,以提高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把实验技术人员纳入课题组管理,参与课题组项目,给他们接触前沿科技、先进技术的机会,这势必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对他们工作质量的认可,可以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3)提供多渠道继续教育学习途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包含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参加专题培训或讲座、短期交流和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能力等级证书考试等。实验技术人员可根据自己工作内容,结合自身能力状况选择合适的继续教育方式,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思想,将被动的短期功利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贯穿整个人生的自觉意识。“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继续教育所带来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将大大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科教兴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政策,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战略。目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取决于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在兴国中的作用,又要努力培植科技和教育这个兴国的基础。因此,它要求包括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工作在实验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我国科技进步、实验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体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体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党的十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继续教育是一种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追加型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完善的实验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充分满足他们的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全面开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3)实验室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在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这是实验技术人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们知识的拓宽和能力的提高也必将带动实验室乃至学校总体水平的提高,实验室和高校也将在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得到更大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以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为前提。人的和谐发展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人自身的身心统一,二是人与客观外在的统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通过继续教育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将有利于提升其自我满足感,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另外一方面也要明确他们是社会劳动的承担者,其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他们由此而产生的社会价值,其社会价值的提升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是其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结语
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企业;继续教育;培训
1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推动各大企业不断加大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教育成为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要参与全球性竞争,改善人才的贡献率,推进企业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必须努力寻求一种廉价高效的继续教育方式,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重视继续教育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使继续教育的投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我国企业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二十多年来人力资源开发有了很大进步,但人才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市场和知识经济需要等问题依然突出,这就使得企业继续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企业继续教育许多方面亟待提高和改进,主要表现在:
(1)观念落后,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继续教育看作单纯的投入,尽可能地减少继续教育人数和费用,也有管理者认为继续教育是务虚,不但耽误时间、影响工作,而且需要增加更高的成本支出,很多管理者认为员工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即可,不需要继续教育。
(2)继续教育内容落后。企业继续教育的内容很多,一般由知识继续教育、技能继续教育和素质继续教育三个层次组成,我国的企业继续教育主要停留在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方面,不注重员工的素质继续教育,不注重向纵深层次发展忽视与企业文化的结合。
(3).继续教育方式单一。在继续教育方式上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你讲我听,多由企业内部人员实施,很少借助外脑,单调枯燥的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企业员工继续教育需求各异,继续教育不能兼顾所有员工,造成一部分素质高、有潜力的员工,因工作繁忙难以脱身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4)保证机制缺乏。企业继续教育仅从当前的需要出发,继续教育后的考试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评估或激励措施。
(5)注重职业继续教育忽略发展继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操作人员的,而发展继续教育主要是针对管理人员进行的。
3提高企业继续教育效果的对策
实施企业继续教育,必须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识,突破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既吸取国外企业继续教育的先进经验又结合我国文化特点,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选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
3.1更新培训观念
培训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增加一定的成本支出,但不能因为这些而投鼠忌器,调查发现平常不培训的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要远远低于经常培训的同级企业。也就是说即使员工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也要通过培训来强化企业的经营理念,让员工了解企业最近的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3.2成立专职的培训部门
企业应该设立专职的培训部门,由专职人员负责制定培训规划,确保培训内容、时间、人员、经费等关键问题的合理安排和落实。同时,对培训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严格把关。只有成立了专职培训部门,才能使企业的整体培训系统化。成立专职的培训部门,就是让该部门负起责任,制定出合适的培训计划和方法,让员工了解市场,了解最新的技术走向,激发员工主动探索的积极性3完善培训制度
(1)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不少企业对员工培训足够重视,但却颇具盲目性,缺乏连贯性、系统性、计划性,这样就存在各种问题。因而,要使培训工作高效率,就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它包括一些具体内容:第一,具体实用的培训主题,如质量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每个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和适用范围,因此就决定了培训的方式、方法和人员组成。第二,广泛的员工参与。认清员工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深度及培训形式和方法。
(2)选择适宜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企业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训方式层出不穷,如自学、课堂讲授、现场学习、角色扮演、案例研究、情景模拟等,每一种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应该根据继续教育目标、企业和受继续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方式。不同的方式具有的不同的效果,企业应不断改进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建立一个科学的继续教育体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
(3)确定科学的考核方法。
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考核、激励制度,调动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为保证企业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企业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应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继续教育计划和继续教育制度。另外,为了保证受训者的积极投入,继续教育后要进行严格考核,制定奖励措施,作为职称评定、聘用、增加薪酬的依据,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4)建立跟踪评价系统。
培训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积蓄与分享力量的源泉,要及时反馈与总结,为以后的有针对地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参考。针对每次培训的员工,要形成一个基本的培训效果评估。每次评价后要对员工进行跟踪调查,以掌握培训后的落实情况,要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5)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
开展培训首先要使培训人员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培训需求的发掘、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效果的考核等等。只有培训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管理和实施计划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开展企业的培训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的效果。
(6)职业培训和发展培训并重。
在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时除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以外,还要增加一些发展性培训,即管理观念培训,这样可以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为将来储备了基层的管理人员。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发展培训的同时也要增加一些操作技能培训,以使管理人员也非常明确一线各岗位的操作程序和正规的操作方法,使其能够及时地发现员工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
6结论
通过企业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基本技能、知识水平,企业把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而不是费用。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具有积极参与意识,员工不仅要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技能,还需对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加强企业继续教育,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忠明.当前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状况及其教育培训[J].中国培训,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