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技术范文1
中图分类号 TN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28-02
中波广播发送技术诞生时间比较早,从20世纪开始,我国的中波广播技术开始得到发展。经历真空电子杆以及脉宽调制等时代。但是因为国内发展起步时间比较晚,所以许多技术条件都不够成熟,影响了中波广播发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常会出现失真等情况。电子管使用年限比较短,所以广播发射机维护成本相对较高,维护难度也比较大,下文将对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1 全固态的中波发射机
1.1 中波发射机电源介绍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电源一般都是由两个完全独立的供电环节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供电环节中,第一个部分是强电部分,主要工作任务是提供高压电,通过高压电的形式来提升射频与功率的相关性,并为分电路的运行提供必要条件。除了该部分外,还有弱电电源环节,利用弱c处理的形式来全面提升项目控制工作强度。在电源部分,要多关注电源强弱度问题,提升电源运行稳定性,运行提供十分稳定的可靠性电源,同时还需要搭配抗电磁干扰。
1.2 射频功率问题介绍
射频功率问题的主要工作流程是先通过射频振荡的形式来发射各种设备射频振荡信号,信号发放之后,通过放大器等设备来对其进行推动,提升设备的运行质量。将信号放大到理想的范围,最后根据项目与信号处理日常工作经验及项目信号处理模式,对所有需要处理的信号进行合成。信号合成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滤波动能来对信号进行后续处理,最终通过A/D的模式,将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并输出所有的结果。但是从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在转换成为数字信号之后,对这部分信号进行输出。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匹配数字信号接受设备的形式来接收各种信号的光波信号。
工作人员可以将音频信号转变成为数字信号之后,再对功率模块进行调制,保证最终模拟信号可以正常输出。
1.3 音频处理
频谱噪声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波广播发送问题,为了减少频谱噪声对中波广播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关工作人员输入模拟信号前,可以通过地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该方式来减少信号内部频率,将不适合使用的频率从信号当中剔除掉。利用基本采样定律来对内容的整个过程进行转换,搭配采样处理,最终转换成有用的音频信号。
2 中波广播发送新技术研究
2.1 循环调制技术的发展
功放的时候,设备会受到热负荷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内部热量分布,导致设备的使用质量不达标,并延长了功放以及机械设备的超负荷使用时间,对设备的使用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控制该负面影响,减少整体内部产生的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专业化的循环调制工作技术,通过循环调制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通过自动化处理的方式,对各个任务环节进行全面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还可以将设备功放单元投入到正常使用中,提升发射机运行连续性及运行的稳定性。
2.2 浮动载波技术的发展
降低发射机的运行成本,经济性能十分理想。还可以通过该方式来解决调幅广播机不同场合下播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提升了设备的节能减排处理效果。
2.3 DDS技术的发展
DDS技术一般均在中波发生技术中使用,该技术的使用效果也比较理想。通过多数字合成技术的形式来构建高频率数字合成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原理及基本操作原理,是通过温度补偿的方式来构建生产基准频率,保证可以输出高精确度的频率信号,而且这些方面的频率信号也可以通过电路来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十分理想。在处理完成之后,对信号频率进行合成,设定成固定的频率信号。
虽然DDS技术在国内已经发展了一些年,但是该技术偏差大指标差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针对该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外部合成频率合成器的形式来对误差进行控制。
2.4 数字音频接口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国内的数字音频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而且从发展的态势来看,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音频接口都会成为中波广播发送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波广播发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保证音频接口位置可以满足项目运行的基本要求。
将该设备安排到接口位置,实现其功能上的转化,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方式来对各种音频信号进行转化,变成机器设备音频接入端信号,提升项目广播质量。
2.5 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技术的发展
电子集成芯片技术,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且经过长期的发展证明,数字逻辑技术的发展情况已经可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跟数字逻辑技术诞生的可编程门阵列技术,也为我国广播发射技术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平台。
利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来处理前些年常见的数字发射技术,优化数字发射技术。打破传统芯片内部储存空间不足等问题,提升了电路复杂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电路运行的稳定性。
2.6 微机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广播发射机领域都在使用计算机技术,并将计算机技术当成发射机设备主要载体来看待,最终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智能控制。
和传统控制广播发射机技术不同,该技术在所有环节上优势都比较明显,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微机智能控制技术都会是中波发射技术的主流方向。
3 结论
上文对中波广播发送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轩.全固态发射机的维护[J].科技风,2016(10).
[2]朱安利.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与检修[J].西部广播电视,2016(9):208.
[3]鲁光明.新形势下全固态电视发射机的特点及应用维护研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
[4]高晓岚.北广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技术特点及故障处置[J].河南科技,2014(13).
[5]李明扬.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4,5(3):69.
[6]肖隽,肖行.基层发射台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应对策略[J].电视技术,2004(5):69-71.
[7]杨素荣,董慧剑,刘汉爱.全固态电视发射机功放单元故障处理[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31(1):86.
[8]乌尔娜.中波广播发送技术研究[J].品牌,2014(10).
[9]于海泉.DAM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4(24):10-11.
广播技术范文2
1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的概况
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是保护电路传输设备,避免电力设备遭受雷击和电击。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运行原理是通过在点位的基准和广播电视系统之间搭建的低电阻的电路通道来避免设备遭受雷击和电击。因此,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际操作性。一旦由于操作不当发生失误将直接打击到广播电视工程的传播,甚至会直接影响和危及到设备的安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接地设备操控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的探讨尤为重要。
2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接地方式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既有我国自助研发的设备,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用来防止电击和雷击事故发生的功能已经基本完善,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和设备的升级和更新人们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避免雷击的功能已经很难满足现在人们对于接地设备技术的需求,随着广播电视工程中电子设备数量的成倍增加,各个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的电磁干扰也越来越强烈。为了解决设备之间相互存在的电磁干扰,保证设备安全和保证节目质量,接地技术的升级和改进也是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接地技术不仅仅要能防止雷击,更重要的时能提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并且消除或减弱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存在的电磁干扰。
3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技术的几种常见方式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的接地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技术也逐渐开始完善起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运用。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境内有四种较为完善和常用的广播电视设备接地方式,分别是:保护接地;工地接地;屏蔽接地;防雷接地。下文将对这四种常见接地方式的运作原理、作用、以及优缺点进行阐述和比较。(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通常是指广播电视设备中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地面形成良好的导电链接,其作用是防止广播电视用电设备由于绝缘体的性能减弱而造成设备导电,从而造成设备损坏或设备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保护接地的运作原理是通过不带电的金属绝缘体将过剩的巨大电流传输到地面,从而避免过剩电流造成设备损坏或是人身损伤。如果接地出现失误,导电部件、供电火线、金属外壳短路时,地面和带电体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这种情况下,十分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如果工作人员在短路时不小心接触到这些带电体,就会通过人体形成通路,不仅仅造成设备的损坏,更糟糕的是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2)工地接地工地接地是用来保障系统运作时点位的稳定,从而可以确保电气系统整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电气系统整体以及传输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屏蔽接地屏蔽接地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屏蔽接地同时也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屏蔽接地的作用效果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的信号质量至关重要,对发射机的稳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发射台的播出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影响更大,高频干扰会使计算机数据采集出现误差、指令错误,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并引发停播等重大事故。对产生磁场的设备外壳增设屏蔽装置,并将屏蔽体接地,不仅可以降低屏蔽体以外的电磁场强度,减轻或消除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而且可以保护屏蔽接地体内的设备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4)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设备由于遭受雷击受到损坏以及防止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防雷接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避雷针等防雷设施把由于雷电而产生的巨大电流导入大地,进行释放,从而减少设备上所携带的电流。在一般的电视广播工程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全固态发射机,这种设备性能及耐受能力较差。所以,为了确保全固态发射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布设防雷接地技术设备。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娱乐休闲文化的选择方面有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事业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播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技术。基于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设备的接地方式相关的各方面问题,本出了相关的阐述,希望对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的应用和认识能做出更进一步的发展。
作者:安传华 单位:日照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广播技术范文3
论文摘要:网上广播(1ntern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停播的形态,论述了实现网上广播的技术原理。
广播电视媒体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视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是今天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
网上广播(1ntemet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它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亦是广播电视媒体网上发展的重要体现。
网上广播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日趋成熟。市场开始形成,在我国不少地区脚络用户中的昕众观众群已经出现。网上广播作为:引联网上的一项普遍技术和功能,今天任何站点都可以利用。下面就开始介绍实现网上广播的“流”技术。
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音频视频信息网上传播提供了保证及支持。其中实时播放的“串流”(SureStream)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所谓“串流”是指音频视频信息可以一边下载、一边观看,而不必将整个文件先下载到计算机硬盘上再开启应用软件观看。尽管信息内容经过高度压缩,品质不如MP3或AVI等影音格式,但能即时欣赏观看的特性,却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美国RealNetworks公司于1995年率先开发出Realaudio/videostreaming技术,其产品包括三部分:RealServer、RealProducer和RealPlayer。在进行网上广播时,由RealProducer捕获音频和视频,然后通过稳定的网络连接传给RealServer,Server再向lnternet,而用户终端只要安装了RealPiayer就可收听收看网上广播。几年来向用户提供的播放软件RealPlayer不断升级,目前通常使用的为RealHayer10.0版以RealPlayer10.0为例,提供了非常多的网上广播站点的链接,点选这些网站,就可进行收听收看。同时RealPlayerl0.0还提供每更新的娱乐头条新闻,用户随时掌握最新影音信息。微软进入这一领域虽然较晚,但以自己的实力,力图后来居上。它所推出的Widnows—MediaPtayer采用与RealI,layer不同的串流文件格式.但功能同样,可以边下载边欣赏。它还可以播放MP3、MPEG—I、MPEG一2等多种影音格式。
广播技术范文4
关键词:中波广播;数字调制;功率合成;发送技术
引言
中波广播发送技术是目前无线电广播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该项技术起步于上个世纪前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里程,先后出现了真空电子管、脉宽调制、数字调制等多个发展阶段,几经革新,技术、设备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当前信号传送质量高、稳定可靠、整体经济效益良好的中波广播领域优势发送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属于本阶段的技术特点和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的不足。比如最初的真空电子管技术时期,以震动电子管为基础元件,采用模拟调制技术,受当时技术、设备水平的影响,广播发射机信号失真、整机效率不高和自激震荡现象多发等问题十分突出。另外,作为发射机设备核心元件的电子管使用时限相对较短,由此导致发射机日常使用维护压力和成本增加,既加大了技术人员工作量,又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脉宽调制技术取代了电子管技术,发射机各项质量技术参数大幅提高,使用寿命明显延长,目前还有很多广播发射站使用脉宽调制技术的发射机,设备工作到目前,状况一直较好。时至今日,中波广播发送技术已经发展到数字调制节航速时代,广播发送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射机整机的效率、使用寿命以及运行时的各项参数指标相比脉宽调制技术均实现了阶越式提升。
1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全固态发射机是当前中波广播发送技术的主要载体和基本应用设备。详细了解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充分认识当前中波广播发送技术有着显著的促进效果。按照使用功能,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共包括电源、射频功率、音频处理和监测控制4个单元。其中,电源负责为系统提供能量,射频功率负责功率放大,音频处理负责对声音信号处理,监测控制负责对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与控制。
1.1 电源单元
电源负责为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正常运转提供电力支持。一个高压变压器和一个低压变压器组成了电源的基本结构。二者分别负责高压电和低压电的供应,其中,高压电供射频和功率合成单元运转使用,低压电则负责为控制单元等其它部分运转提供电力。发射机的正常稳定工作,离不开可靠稳定的电力支持,特别是中波发送对于电磁干扰非常敏感,所以,中波广播发射机电源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1.2 射频功率单元
该单元负责发射机功率放大功能。射频振荡器是射频信号的输出装置,信号从振荡器出来后先由放大器放大到一定程度,再按照相应的功率推动功放,然后依照相关处理标准进行信号处理合成。合成信号经过带通滤波电路后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需要注意的是,当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广播时,必须使用配套的数字信号接收装置才能正常接收信号。因为这个原因,建议当前国内接收装置多数为模拟信号接收类型,所以音频信号指示使用数字信号的兴衰进行调制,输出时依然使用模拟信号形式。
1.3 音频处理单元
从实现功能上看,音频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前面提及的射频处理过程相反。音频处理的最终产品是模拟音频信号,为保证信号质量,避免频谱噪音的干扰,模拟信号输入后先要经过低通滤波器消除非必要的频率部分。然后设备依照相应规范对信号进行采样处理,得到离散数字信号。之后在对信号进行调制调解处理,从而都得需要的音频信号。
1.4 监测控制单元
中波广播发送是个非常复杂、精细的过程,为保证发送过程正常稳定,信号传送质量可靠,各项技术指标达标,必须对设备运行情况予以全面监测与控制,实现这个功能的单元就监测控制单元,该单元具体负责发射机整机设备运行时的各项参数以及故障现象的监测工作。
音频信号处理是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工作的核心所在。音频信号在处理过程中,先后经过功率放大、信号合成阶段。使用数字调幅技术也是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其具体步骤包括A/D模数转换、调制编码、功率合成、滤波输出等。
2 中波广播发送新技术介绍
2.1 循环调制技术
循环调制技术是一种新型发射机调制工作方法,旨在通过合理安排调制负荷,降低调制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水平,达到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减轻运行维护压力的目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循环调制技术还具有自动检测功放单元故障,并对其进行自动处理,同时记录故障排除过程的功能。在该技术的支持下,一旦功放单元发生异常问题,在故障处理机制启动的同时,备用功放单元会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从而保证中波广播发送的连续与稳定,提高系统的抗故障能力。
2.2 浮动载波技术
循环调制技术中对备用发射机的使用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开发出了浮动载波技术。该技术在经济性指标方面明显提高,对于调幅广播对场所的需求以及广播效果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明显改进,电能消耗显著降低。
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
频率合成技术也是中波发送领域较为常见的应用技术之一。使用数字合成技术的称之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该技术以晶体振荡器作为基准频率产生装置,由于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其产生的频率信号精度极高。信号产生后依次经过倍频电路的倍频处理和数字频率合成处理后,得到需要的频率。目前的DDS技术存在频偏大指标差的缺陷,但在外部频率合成器的辅助下,频偏低于1赫兹,达到甲级标准。
2.4 数字音频接口技术
数字音频广播是音频广播的主流发展趋势,为保证数字音频信号和模拟音频信号间的顺畅转换,数字音频接口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与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相互配合使得数字音频广播得以实现。
2.5 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技术
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技术是电子集成芯片技术高度发展的结果,其通过使用可编程逻辑门阵列改进原有的数字发射技术,弥补了芯片储存空间有限的缺陷,提高了分立门电路的可靠性。
2.6 微机智能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中波广播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中波广播发送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发射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中波广播发送技术结合的日渐完善,计算机已经成为中波广播发送的基本载体。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计算机控制可以满足更加复杂的控制与管理,是今后中波发射技术的研究方向。
3 结束语
中波广播发送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势必会占据今后主流广播发射技术主流位置很长一段时间。深入研究中波广播发射和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应用技术有关问题,对于提高广播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广播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我国广播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广播技术范文5
【关键词】短波广播;信号特征;监测技术
短波广播(Short Wave)是指载波频率在3.2到26.1兆赫兹频段(High Frequency)间的广播。传统意义上的短波广播通常使用调幅制。该频段可以在大气的电离层中达到较稳定的发射,同时地波衰减速度较很快,这就决定了短波广播的主要形式为天波传播。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广播信号传播距离非常远,短波信号可传送至几千公里的距离。因此,短波广播非常适合远区的广播,如现在国际广播通常采用短波形式。
1.短波广播信号的特点
短波广播信号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多的特点。我们知道短波广播信号的发射主要类别方式是A3E。短波广播在其通用的调制方式是AM。短波广播信号带宽在3~9kHz范围中间。短波广播的电平会依据信号强度有所改变。广播信号都集中在特定的广播专用频段内。在特定的频段内有时能存在很少的数字信号,这是一些非法电台的信号。
2.短波调幅广播的优势
由于常用调幅广播的带宽仅为9kHz或10kHz,这就导致了短波广播的音质与调频立体声的音质相差甚远。但调幅广播的发展史却是全球上最长的,在其标准上也做到了世界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国制造的收音机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很好的应用。而且短波广播的信号接收器结构,无论在户内以及户外都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在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移动时也可以稳定的接收信号。这些短波广播所具有的优势确定了其在全球广播媒体中的地位,截至目前短波广播的应用仍然是全球最广泛。美国之音(VOA)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短波广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地位甚至是在今后的40年内都不会被其他广播媒体取代。据不完全统计结果,全球有超过三万座的短波发射台,超过十万府的中波发射台,超过二十五亿台的调幅收音机。由此可见短波广播的应用范围和辐射范围非常之大。
3.短波广播使用情况
依据短波广播频段占用度的测量数据以及数据库中的数据对常见的广播频段的使用状况进行具体的说明(如表1所示)。
4.短波广播信号的监测
对于短波广播的监测工作,主要是依据短波广播信号的特征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监测。在这其中最简单的当数从广播论坛网下载实时更新的广播频率表,就可以对短波广播进行监测,其他的监测都需要一些仪器和设备。
4.1 分析法查找发射源位置
分析法对短波广播的发射源的查找方式主要是利用语言和整点呼号的方法进行。首先我们来看利用语言进行分类查找的方式。这需要分析者具备世界各国语言的辨析能力,像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语种,还要掌握维语、蒙语、客家语、朝鲜语、藏语等少数名族特有的语种的辨析能力,这样就可以对收到的信号与频率表中的语种进行对比。以自由亚洲电台为例,该广播电台的广播的语种非常多,包括普通话、缅甸语、广东话在内的10几种语言。根据广播中的语言,对此确认为自由亚洲电台后,就可以对广播的发射源位置进行初步推断。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用整点呼号去对发射源进行判断。任何一个广播电台在整点时播报台标。例如,在广播中我们听到“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就可以根据呼号的特点,对改电台的相关资料查阅分析后,就可以知道广播信号发射源所在的区域。
4.2 设备监测广播电台的频率
在短波广播频率的检查中,我们还可以使用设备进行监测。用仪器检查时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设置。首先是将步长设为1兆赫兹,门限电平在白天是设置为0dBμV,夜间是就要将门限电平设置为5dBμV。在门限电平的设定时,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这是由于各个阶段的背景噪声以及广播信号强度和播出的内容都存在着差异。将仪器的解调方式设置为AM,驻留时间设置成二十秒。这样就可以利用设备对短波广播进行限定性的搜索,对于超过门限电平的信号,设备会在其对应的频点进行二十秒的停留。这样就比较容易的从收听的内容中将广播信号区别开来,对查找的广播信号进行频率的记录和分析。
4.3 对比数据库的资料
对于全球范围内合法的无线电频的使用情况,都是由国际电信联合会进行从整体上管理和分配的。并且每个电台的使用情况都会在数据库中保有记录。很多发射源的位置都可以通过与国际频率表对比后进行确认。但是,国际短波广播中常常会采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这就相应的给监测人员的确认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通过对比数据库资料,并对发射源位置确定后,还有对正在进行的广播收集一段播音,在网络的协助下对播出的语言进行分辨,最后结合所有资料对发射源进行判断。
4.4 联合测向定位
在采用联网测向系统进行检测定位时,需要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监测站。在选择时,监测站不能具有相互平行的示向线。由于广播信号本身存在着场强不小,电平较强,以及短波带宽较宽的性质,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测向定位系统的实施。在广播信号的检测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监测站接收信号进行是否为同一广播信号进行确认。这就需要对广播信号的频谱特征和信号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这种广播信号是否为同一种类信号进行确定。并将监测站接收到的其他信号的监测站示向度进行排除。这样就可以实用侧向系统中的声音传输功能对检测到的广播信号内容进行对比和分析。接收到的信号被确认为同一电台发出后,就能够采信各站所测示向度,对信号源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到发射源的准确位置。当发生别的监测站不能检测到同一广播信号的现象时,只能采用单站定位功能对信号源的位置进行确定。对于没有单站定位功能的检测站系统,就需要采用两台以上的监测车与固定站相配合的监测方式进行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检测车与固定站之间毕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用监测车与固定站之间的示向夹角来确定,只有示向夹角较大时就可以认定是合适的距离。联合侧向定位技术对固定站附件的信号源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但在突发信号的处理上实效性不好。
5.小结
短波广播可以在大气的电离层中达到较稳定的发射,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广播信号传播距离非常远,短波信号可传送至几千公里的距离。同时短波广播在发展中形成了全球性统一的标准,同时还具有接收信号工具简单、信号稳定的优点,一直是国际广播最常用的广播方式。本文主要就短波广播的特点,短波广播的优势,以及短波广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短波广播信号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中分析法、设备检测法、对比数据库法以及联合侧向法都能很好的对短波信号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频谱监测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胡中豫.现代短波通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3]朱庆厚.无线电监测与通信侦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短波监测培训教材[R].2005.
[5]万峻,冯宝强.短波监测技术分析与经验介绍[J].中国无线电,2009.
[6]芦伟东.电波传播理论在短波广播中的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09.
广播技术范文6
【关键词】VSAT卫星通信应急广播节目传输
一、VSAT系统概述
VSAT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的简称,原本是透过卫星的网络连线,提供宽带上网的服务。VSAT技术的优点是容易配置,只要在卫星信号的覆盖区之内,与卫星保持直视线(Line of sight),就可以在2小时之内建立通讯连线。只需要将天线面向卫星,启动内建数据机,就可以如光纤或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一样的连线。
VSAT系统由一个主站和多个远端VSAT站组成,可以实现高速度、不受地面通信条件限制的数据通信,VSAT站是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型、小型地球站。
事实上,VSAT技术能够实现与普通卫星通信相同的功能,可以与通信卫星交互信号。而VSAT技术的接收天线比普通卫星通信接收天线的尺寸小很多,更易于安装,并且有更低廉的价格。
VSAT通信相较于普通卫星通信具备的优势包括:(1)面向用户,利用VSAT可以直接与用户设备直接通信;(2)智能化程度高,可以实现无人操作;(3)接收端使用小口径天线,便于安装和维护;(4)用作专网通信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VSAT的卫星通信网的组成
VSAT通信网由VSAT小站、主站和卫星转发器组成。数据VSAT卫星通信网通常采用适合点到多点间通信的星状结构。主站:是VSAT的心脏。使用大型天线,天线直径Ku波段约为3.5至8米,C波段约为7至13米。VSAT小站:由小口径天线、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组成。卫星转发器:一般采用C或Ku波段的同步卫星透明转发器。卫星上转发器的发射功率应尽量大,就可以使VSAT地面终端的天线尺寸尽量小。
三、广播影视VSAT系统功能
广播影视应急播出系统和新闻采集系统(以下简称VSAT系统),基于VSAT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应急播出、节目交换、话音和数据传输。主要包括主站(含作为应急备份的车载站)、业务综合站、数据小站、SDH终端站等64个站,分布在北京市区及京郊附近和全国其他地区,为中央广播电视在西部地区的应急播出和光缆应急电视新闻回传提供通道。
根据VSAT系统业务功能类型,可以将它划分为五部分:电视节目交换系统、广播节目交换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话音交换子系统及会议电视子系统,另外还包括一套网管系统,用于网络控制管理及业务上的调度。其中,电视节目交换、广播节目交换、业务联系电话采用网状网,数据传输采用网状/星状混合网。
其中,主站是全网的控制和管理中心,完成全网电视节目交换、电视节目应急播出、视频会议以及广播节目交换业务的计划、调度和管理。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可以自动建立全网状的动态连接,实现卫星信道资源的带宽共享。车载站是主站的备份应急站,不参与日常业务,但当出现应急状态时,车载站将承担主站的网管中心和业务中心的功能。
3.1电视节目交换子系统
电视节目交换子系统基于SCPC/DVB-S方式,使用6MHz带宽完成CCTV-1频道应急上行广播、无光缆环路省会站得电视新闻应急回传、主站至各综合业务站及各综合业务站间的电视节目交换的功能,但在同一时间内,系统只能完成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根据VSAT网设计要求,上述功能在使用时的优先顺序为:CCTV-1频道电视应急播出、电视新闻应急回传、电视节目交换。
在主站网管系统的管理控制下,分时段利用卫星信道,实现电视节目交换或应急播出。电视节目交换采用MPEG-2/DVB-S制式,编码速率6Mbps。所有综合业务站的电视节目交换所使用的调制解调器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均相同设置,其状态控制及密钥分布分别通过VSAT系统的数据信道由SCPC系统监控终端来完成(改造后)。该体制可以高质量完成点对点的电视节目交换或应急播出,支持多种通信规程,技术成熟,网络实现简单,易于管理。
工作原理如下:发送端用编码器将1路电视信号、1路单声道伴音进行编码压缩(4:2:0),编码器输出的TS码流经DVB调制器调制,最后送到射频系统上星。在接收端,解调器将射频信号解调、还原为TS码流,并经解码器解码、解压还原为电视信号。当需要电视影集播出时,中央电视台的CCTV-1节目信号通过编码器编码输出TS码流,经地面光传输设备传至主站,经过主站DVB调制器输出到射频系统上星,完成电视应急播出。
3.2广播节目交换子系统
广播节目交换子系统在主站与综合业务站间、各综合业务站间完成立体声广播节目交换功能,每一路立体声广播节目的传送速率是256Kbps。
工作原理如下:中央台及国际台的广播节目音频信号经复用、地面光传输信道送至主站地面终端业务接入系统。在主站端,编码器编码后,转换为数据信号后进入VSATPlusII。综合业务站通过VSATPlusII接收数据信号,经解码器解码后,将数据信号还原成音频信号。综合站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发送站的节目信号经编码器编码后进入VSATPlusII。由VSATPlusII建立到目的站的空间链路,并将广播节目数据包直接单跳传递到目的站,然后经过解码器解码还原为立体声节目。
3.3数据传输子系统
数据传输子系统完成各站对主站及各站间的数据传输功能。
工作原理如下:VSAT系统通过VSATPlusII及RAD公司的MaxCess帧中继接入设备把所有卫星站组成一个基于帧中继平台的IP数据业务星状网络,北京的地面终端站通过SDH光端设备直接接入主站网络交换机。远端卫星站的IP数据通过路由器进入VSAT系统的IP数据业务星状网络,通过主站的中心路由器进行广域网的互联。
3.4话音交换子系统
话音交换子系统完成各站对主站及各站间的话音交换功能。
工作原理如下:VSAT系统通过VSATPlusII及RAD公司的MaxCess帧中继接入设备把所有卫星站组成一个基于帧中继平台的话音业务星状网络,北京的地面终端站通过SDH光端设备直接接入主站电话交换机。交换机至VSAT系统侧为4线E&M数字中继线方式,至终端侧为二线环路方式。
3.5会议电视子系统
会议电视子系统基于SCPC方式完成在北京至拉萨站之间建立一路会议电视信道的功能。
工作原理如下:在拉萨站的会议电视信号经会议电视终端的设备(包括监视器、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接入会议电视编解码器后,转换为E1的数据流,再通过加/解密机连到拉萨站为会议电视配置的SCPC调制解调器上,调制后的70MHz中频信号同其他业务合路上星;在主站端使用同样的SCPC调制解调器解调后,将E1数据流通过加/解密机后由同轴电缆将信号接到会议电视MCU。
广播节目交换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话音交换子系统采用MF-TDMA方式。可以合理、优化组建系统,简化系统结构,有利于空间带宽的优化设计,并可以在保障用户业务可靠性的基础上节省投资。
系统内各站在单载波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时隙或不同载波以网状单跳方式完成不同的业务传输。即每个站始终有一个发射载波,并在各个频点之间跳频。
四、各类型站功能
各类型站功能如下表所示:
故障案例分析:
故障一:Modem板故障
现象:小站不能入网,VSATPlusII的状态灯不亮。
分析:由于VSATPlusII的状态灯不亮,VSATPlusII肯定不在线,此VSATPlusII或ODU故障。
处理:使用NodeView软件监看VSATPlusII的启动过程,发现设备自环检测完成后不能进入接收捕获过程,VSATPlusII自环后故障依旧,因此VSATPlusII的Modem板故障。
结论:Modem板故障,此故障在网内非常典型,占故障率的90%。
故障二:电缆接头故障
现象:开机后卫星转发器出现严重干扰。
分析:根据频谱图分析可知,设备上行参数肯定有错误。能将接收的频谱再发送出去,只能在ODU前端,即馈线或室内设备。
处理:检查各设备参数,发现ODU的上行参数错误。只给ODU加电,故障依旧,去掉ODU的70M输入输出电缆,故障消失,经检查发现,电缆接头(N头及BNC头)制作粗糙,有虚焊及短路的可能,重新制作电缆接头后,故障消失。
结论:电缆接头制作不好引起的故障。在网内由于电缆接头出现问题的站点越来越多,引起干扰或链路(卫星或帧中继)时断时续,因此应定期检查电缆接头,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