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同性婚姻;人权保护;合法化
一、同性恋的历史发展
认识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首先要对同性恋有个清楚正确的认知。同性恋,普遍称为gay或者lesbian。同性恋文化自古以来就不可避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史有记载:《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1]。与深受基督教思想的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史上对同性恋的生存空间,还是相对宽容些。我国在1997年新《刑法》删除了惩罚同性恋行为的流氓罪,实现了非刑事化的第一步。直到2001年4月,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为保护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基石和理论基础。
如今随着思想不断解放和社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加入争取同性婚姻平等权利的队伍中来,那么我国是否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问题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正确认识和关注目前同性恋及其权益的保护
同性恋一直被大多数人以为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实质上,性取向是与生俱来,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例如遗传基因,性激素等。有些医学组织认为,同性恋可以得到治疗,但是受到了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批评,因为它们带来的压抑感有时会导致治疗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甚至自杀观念[2]。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纠正同性恋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而非心理障碍。
因为缺乏法律的保护和规范,同性恋者可谓是生活在“无约束,无保障”的世界,提高艾滋病的传播几率。对同性恋者婚姻生活的立法约束,成了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三、同性恋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据相关调查报告估计,同性恋群体约占全国人口的3%~4%,这意味着在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国家里,同性恋的人数在3200万~5200万左右。正如近代社会学者李银河所言:“如果同性恋行为模式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他动物中也没有这一现象,在人类中也只是极个别才有的,那么研究它的意义就会降低。”[3]据李银河与新浪网合作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民支持同性恋婚姻,超过80%的网民认为同性恋者应和其他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性恋者权益的保护,立法者有必要先一步做好准备。
四、同性恋者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同性恋正逐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宽容,其可见度也提高,但毕竟受到传统观念,的压制,以及公众对同性恋神秘的猜测,使这一群体受到诸多歧视,在社会上处于弱势。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近80%的同性恋者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选择和异性结婚,利用异性婚姻来掩盖自己是同性恋者的事实,给同性恋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据调查,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4]。从这一调查发现,公众对同性恋者的误解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是心理健康。
同性婚姻因为在国内无法得到保障,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让其呼吸的氧气,更多的同性恋者选择移民。但调查显示同性恋者普遍存在共性,即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当高[1]。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并且目前移民也存在重重阻碍,这容易让同性恋者陷入比之前更不公平和苦闷的境地,那么这一群体的苦闷和心理压力无疑会成为社会定时炸弹。
五、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理依据
其一,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平等权和婚姻自由,即任何人不论社会地位,出身,性别,语言等区别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个权利包括追求幸福的权利。正是因为有宪法的支持,从法律层面上说明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的必要性,宪法成了最大的法律后盾。
其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少数人权利不得否认,政府禁止干涉少数人的权利,特别是禁止所有的一体化和同化压力以及对少数人构成威胁的措施[5]。虽然同性恋文化并非主流文化,但仅因为其性取向异于常人,而将其排除在法律保护的边缘,是缺乏正当性的行为。同性恋者一直被世人以“社会道德”所压制,那么究竟社会道德是什么?社会道德是随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古代父母包办婚姻被看做是符合道德的事情。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包办婚姻俨然已失去其正当性。只要同性恋婚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的稳定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三,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纵观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同性恋婚者享有和异性婚者平等的权利。《婚姻法》旨在保护因婚姻关系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性恋者必然也会出现异性婚姻相同的问题,但是他们却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权益。给予同性恋婚者一定的权利,并不是在支持鼓励同性恋,而是保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根据研究显示,同性恋者所占的比例是趋于稳定的,不会因为法律禁止而减少,也不会因为法律认可而增长。笔者认为,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同性恋者方面,国家应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六、同性恋婚者立法保护的现实意义
正如李银河立法提案中所说,同性婚姻因为没有生育能力,必然是有利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同时解决了流浪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实质是一举多得的手段。有人关注到,在同性婚姻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有可能会使这些孩子也转变成同性恋。如果在同性恋婚者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成为同性恋者,那么为何在异性婚姻家庭,也会出现同性恋者?
在赋予同性恋婚者合法权利的同时,他们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正因为同性恋者没有家庭模式的约束,随意更换。只有对其立法上的约束,才能更加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根据达尔文自然规律中“适者生存”的原理,国家为何不让这一群体享受与普通人平等的权利呢?我国社会对同性恋和艾滋病的联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事实上同性恋并非是艾滋病的温床。据调查,艾滋病40%是异性传播,10%是同性传播,如果因为说同性婚姻会造成更多人感染艾滋病,那么是不是为了预防艾滋病,也要禁止异性结婚呢?国外对同性恋保护的事实证明,此举并未给社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反之,社会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
让同性恋者结为伴侣,不仅可以保护到这一少数人群的合法权利,也能更好地规范这一群体的行为,是保护同性恋者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
七、结语
我国的同性恋者虽占少数比例,但是数目却是不容小视的。国家应该听到这一群体的呼声,用立法的力量,去保护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同性恋婚者一定的权利。随着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度,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同性恋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3-03-17]
[2]Appropriate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Sexual Orientation .美国心理学会 [引用日期2013-03-17] .
[3]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版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2
性别
报告显示,在所有被研究的影视剧里 11306 名有台词的角色中,66.5% 为男性,33.5% 为女性。单就电影而言,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至 28.7%。此外,电影较少呈现 40 岁以上的女性形象,而 78.6% 的男性角色都超过了 40 岁。
与台前的演员相比,幕后导演和编剧的男女比例失调状况更为严峻。在 118 名电影导演中,女性导演只有 4 名(3.4%)。在 6421 名编剧中,女性平均占到 28.9%。这同样归功于公共台雇用了较多女性编剧(31.6%),因为电影编剧中的女性仅占到 10.8%。
研究显示,女导演执导或女编剧撰写的影视作品能吸引更多女演员加盟,因此提升银幕多样性的方法之一是雇用更多女性幕后从业人员。不过,许多投资者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女性创作者与女性题材加以捆绑,而在拍摄其他题材时却拒绝向女性伸出橄榄枝。这一现象仍反映出一种刻板印象:女性无力跨越自身界限,只能在儿女情、家务事中打转。如果这种印象长期不受到挑战和回击,必将对女性在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束缚。
种族
研究发现,在 10444 名有台词、有名字并表现出明确种族特征的角色中,71.7% 为白人,12.2%为黑人,5.8%为西班牙裔/拉丁裔,5.1%为亚裔,5.4%为中东裔和其他。有色人种占到总比的 28.3%,比其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37.9%)低近 10 个百分点。
在被纳入统计的全部 414 部影视作品中,只有 22 部(2.9%)达到了 “种族平衡” 标准。换言之,绝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都没能充分反映美国的种族构成现状。
在少数族裔中,黑人演员的出镜率遥遥领先,但由黑人演员出演的角色同样被局限在几种特定类型中。据《纽约时报》本月 23 日的短片《黑人演员凭借怎样的角色赢得了奥斯卡?》统计,奥斯卡历史上,共有 20 名黑人男演员获影帝提名,其中13人的角色有被逮捕或囚禁的经历,15人的角色有暴力和犯罪行为;在被提名为影后的 10名黑人女演员中,9人的角色无家可归,10人的角色全部挣扎在温饱线上。
少数族裔在幕后的表现同样令人担忧。报告指出,在407名导演中,87%为白人,少数族裔仅占 13%。与女性创作者执掌编剧和导演一样,在少数族裔担纲筹备和创作的影视作品中,少数族裔演员的比例大幅提高了 17.5%。可见要让更多的少数族裔演员活跃在观众视野中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幕后积蓄同为少数族裔的 “推手”。
2015年,《逍遥法外》女主角、黑人演员维奥拉・戴维斯斩获艾美奖剧情剧最佳女主角,成为该奖创立 67 年以来的首位黑人视后。戴维斯在致辞中表示:“把有色人种女性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机会。你不可能通过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角色赢得艾美奖。”她接着感谢该剧的主创们“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美丽、性感的女主角,什么是黑人。”
性向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雪花秘扇、老同、姐妹情谊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潮,从普通百姓的衣橱到雕塑艺术,从建筑到流行的电视节目,凡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东西都很流行。近年来西方电影也越来越多的吸收中国的传统元素,从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可见一斑。然而“外国作家看中国,永远有个视角问题,他们的视角受他们的视野、兴趣和选择所制约。归根到底,由他们自身的文化追求、文化理想以及观念主张所决定。”[1] 的确,这些影片中很多地方是西方人站在他者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并不符合实际。比如花木兰中木须龙给宰相送信时胯下的坐骑竟然是大熊猫。而功夫熊猫中的阿宝虽然长着熊猫的样子,但他的行为举止却非常美国化。影片自始至终贯穿的主题,即“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是典型的美国式励志名言。因此,每当好莱坞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电影时,总会引起一些争议。比如功夫熊猫在中国公映后,四川一位艺术家认为影片对中国的国宝熊猫进行了歪曲,要求禁播这部电影。而中美合拍片《雪花秘扇》,以电影为媒介,将古老而神秘的老同文化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一、 背景
《雪花秘扇》是一部中美合拍片,影片通过双线叙事,在时空的穿插中,古今两段故事形成了一种前世今生的关系:古代偏远小镇的雪花和百合,当代上海大都市的索菲亚和尼娜分别是彼此的前世今生。正如影片片名“雪花秘扇”所示,“雪花”是老同的代名词,代表着古代与当代女性之间纯洁的姐妹情谊;而维持老同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就是书写在“秘扇”上如今濒临失传的女书。雪花和百合通过“秘扇”这一传情工具记载着她们的快乐和欢喜,也记载着她们所遭受的痛苦和委屈,甚至是她们产生的隔阂、绝交直到最终在雪花临死前的和解。
二、独特的姐妹情谊—老同文化
湖南省江永一带处于楚文化和越文化的交错地带,自古以来这里的女性盛行结拜之风,即“结老同”(或“结老庚”),所谓老同(old sames),一般是指同年同月出生,长相相近,性情相投的女孩儿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照、相互爱惜的关系。两位女主人公出身迥异,百合出身贫寒,雪花是一个来自破落大户的女子,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举止文雅。两个属于不同阶层女孩在命运的安排下从小结为了“老同”:同在闺房互相学习,百合学习雪花的大家闺秀气质、学问和礼仪,雪花则向百合学习如何做家务。两个女孩共同学习“女书”这一神秘文字,同时也一同忍受裹脚的摧残。两个女孩从小一起长大,直到为人妻为人母,一把纸扇缔结了一生的姐妹情谊。当老年的百合慢慢打开这把纸扇,“昔日性格中的乐观、共同分享的喜悦,相互间的欣赏,彼此的承诺”[3]一一浮现在脑海。现代版本的索菲亚和尼娜仍然结为“老同”,也经历着相似的家庭变故,不同的是两人缔结友谊的见证从一把折扇转换成了一张王菲的唱片,但两个女孩的感情仍然与古代故事一脉相承。雪花婚后为了不成为百合的累赘,故意制造出自己背信弃义的假象,同样,索菲亚为了成全尼娜去美国工作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故意让尼娜恨自己。古代与现代版本的两代老同的情感故事让人不禁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令人动容的故事,但除此以外,中国文化中却鲜见描写女性之间亲密、真挚的姐妹情谊,而男性之间的伟大友谊却数不胜数,梁山好汉,桃园三结义。因此,在以男人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雪花和百合之间的姐妹情谊更显弥足珍贵,就像冬日里一束温暖的阳光,带给彼此慰藉。
对老同关系的解读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个是闺蜜关系,好莱坞明星妮可·基德曼就曾提出要与女主角之一李冰冰结为“老同”;另一个是同性恋关系,这部电影上映之初曾被媒体定义为女性版的《断背山》,很多观众质疑它会不会带有同性恋的色彩。影片中有一个镜头:雪花和百合进入青春期后,一方露出白皙的后背,另一方用手指在上面写字。观众的猜疑也不无道理,在湖南江永地区,姐妹间的情谊有可能上升为情人或类似情人的关系,这在宫哲兵的《女书与行客—亲密女性间的情歌与情感》中有所提及,宫教授认为,在当地有三种女性关系,姊妹、行客和老同。姊妹就是普通的姐妹关系;行客也就是同性恋,这是少数,她们同吃,同住形影不离,感情至深;老同,也是少数,她们之间有爱,但不同于同性恋,是纯爱。[2]老同的关系可以很亲密,比如她们会在同一张床上睡觉,但没有性。原著中雪花和百合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比如小说中十三四岁的女孩在上用女书书写“永远相爱”,但电影中换成了互相在背上写字。影片本打算请舒淇来出演百合,但她说这是一个同性恋的故事,后来就换成了李冰冰。可以看出,导演在处理姐妹关系时很小心,没有肉体的或性的关系,一切点到为止,因此电影没有陷入的陷阱。没有性的关系,“老同”之间的情谊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纯爱,即纯感情纯精神的爱。女主角李冰冰将其定义为“第四类情感”也不无道理。而另一位主演邬君梅则给出了另一种定义:“老同”比普通意义上的“闺密”更执着一点,占有欲更大一点。”
两代“老同” 间隽永的姐妹情谊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的姐妹关系,甚至超越了“闺蜜”的范畴,缔结“老同”就如缔结婚姻一样重要,如同精神上的婚配,老同之间的情谊将延续一生。正如影片所言,“过去结为夫妻是出于男人们的目的,是没有选择的,而结为老同却是女人自己的选择,为了相伴,理解和快乐。”“老同是自由选择下的结合,成为彼此情感的伴侣,并永远忠于对方。”[3]影片中,年老的百合在雪花死后很多年反省自己“对我而言,爱是至高无上的感情,我无法与任何人去分享……现如今望着雪花和我多年通信遗留在扇子上的字字句句,我真正明白了我从未真正去珍惜那份最珍贵的爱—发乎于内心深处的爱。”[4] 而百合的当代版妮娜在片尾也发出由衷的感叹“到如今我才悲伤并羞愧的发现,我没有完全领会什么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姐妹之间的感情”。[5]
三、结语
《雪花秘扇》以老同文化和女书文化为载体,向世人展现了发生在中国古代与当代两段女人之间凄美委婉的感情故事。在时空穿插中,古今两代“老同”的悲欢离合将老同文化,这一神秘而独特的文化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也必将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女同这一边缘的民俗文化。(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葛桂录.雾外的远音[M].银川:宁夏出版社,2002.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防治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以下简称HIV)数量触目惊心。201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称,近十年来,全球15~19岁青少年中,每小时有26例新感染HIV病例[1]。2015年,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HIV感染者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2014年,全国15~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为1.5万多人,2015年1~10月,该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HIV,65%的学生感染HIV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2]。本文从解读大学生感染HIV的现状着手,分析其严重的危害性,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感染HIV的防治对策。
1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
实证数据不断表明,在我国,大学生已成为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3],逐渐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其一,数量增长快。2015年8月,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关于中国青年艾滋病疫情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感染HIV的大学生逐年增多,增长幅度接近30%甚至50%[4]。在2014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青年学生和50岁以上老年人是发展最快的两大群体[5]。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9152例,学生HIV感染者报告数量超过百人省份的有15个,在2013年为5个,每年有几千青年学生新感染HIV[6]。各省的统计数据亦表明大学生感染HIV数量剧增。湖南省卫计委2015年11月数据称,大学生感染上升趋势明显,湖南省2007年报告大学生HIV感染者4例,但至2015年累计报告达536例(2014年新增138例,2015年新增154例)[7]。河北省在新增报告的HIV感染者中,青年学生所占比例亦呈明显上升趋势[8]。2015年广西桂林市艾滋病疫情简报显示,2015年新增的HIV病例中,20~49岁青壮年占43.5%,青年大学生感染数量较去年相比增加20%[9]。江苏省疾控中心调研显示,在新增HIV感染者中,在校大学生占5.22%,达140多人[10]。青年大学生已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其二,感染对象多为男性。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的9152例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人员)中,男性占据82%,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方面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1[11]。湖南省自2007年以来,新增青少年学生HIV感染者上升较快,主体是男性,占90%以上[12]。其三,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中国医学科学院王健教授在2015年11月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的“2015年世界艾滋病加爱减艾”活动中谈到,2015年新增大学生HIV感染者中,94.3%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13]。性传播已成为大学生感染HIV的主要方式。其四,传播途径主要是男性同性性传播。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当中,2008至2010年,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为59%~67%,2014至2015年10月为82%。湖南省大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占69.6%,其次是异性性传播,占27.5%[14]。男男同性性传播增加明显。
2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危害
大学生感染HIV后,对其身体、经济、心理以及受教育权、就业权等权利的危害巨大。艾滋病潜伏期长达8~10年,许多HIV感染者毕业多年后才进入发病期,因此,大学生感染HIV后除免疫力下降外,暂不会对其身体造成显著伤害,但一旦发病,其危害难以逆转。首先,虽然法律针对HIV/AIDS人员有免费检测和供药政策,但在其后期治疗和恢复过程中却需要花费巨额费用,鉴于我国至今没有针对特困人群的社会救助机制,所以,HIV/AIDS人员和其家庭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其次,感染HIV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艾滋病不可治愈,一旦查出HIV,大学生心理压力极大;实证调研表明,与其他HIV/AIDS人员相比,大学生群体更害怕暴露病情[15]。感染HIV的大学生将受到来自同学、学校和社会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压力,使得原本学业、就业压力较大的处境雪上加霜,导致许多感染HIV的学生都有自杀倾向。再次,感染HIV使得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损害。基于不想交叉感染的考虑和生源有可能减少的压力,教育机构拒收感染HIV的学生。即使在校期间感染,学校也会将其劝退。2014年6月,国内首例大学生因感染HIV被劝退行政诉讼案件于天津市东丽区法院二审审理终结,判决被告———天津某著名大学撤销为原告颁发的肄业证书,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该案的胜诉极大维护了我国大学生HIV/AIDS人员的受教育权,但该案终审“没有支持原告恢复学籍的诉讼请求”。最后,感染HIV亦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就业权,导致就业面狭窄、工作起步低。根据我国法律,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包括HIV检测,明确禁止录用HIV感染者,事业单位、国企等均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导致很多HIV感染者被拒之门外。这一录用标准限制了大学生HIV/AIDS人员的就业面,很多人只能从底层做起[16]。大学生HIV/AIDS人员在就业中遭歧视实例频发,维权举步维艰。从2010年安庆发生的“中国艾滋病歧视第一案”至今,已有多起HIV/AIDS人员就业歧视诉讼案件,2013年江西小齐就业维权案是我国首例大学生HIV/AIDS人员最终胜诉并获赔偿的案件[17],2016年贵州李成艾滋病就业歧视案获赔9800元[18],但其他案件均以败诉告终。
3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3.1家庭教育贫乏
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性知识和性教育如同雷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般避而不谈,认为长大后自然会知道,而学校教育更是浅尝辄止,所以,正确、系统而全面的性知识和性意识在我国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中异常缺失。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马迎华博士2015年实证调研22个高校后发现,38.9%的大学生难以从父母处获得相关指导,分别有38.6%、38.9%和35%的学生报告很少从父母处学习到“性心理教育”、“家庭教育”和“性道德教育”[19]。学生主要从娱乐、影视和书刊、网络中等获取性知识,其不敢名正言顺地阅读和寻找有关性健康方面的正规书籍,而是小心翼翼地从影视资料、网络和书籍中接触相关内容,但通过这种非正规渠道难以获得系统、科学的性知识,导致对性的误导和迷信,负面影响很大。
3.2学校教育缺失
2015年,一份由“蛋蛋网”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调查报告引发广泛关注,这份包含976份有效样本的调查显示,仅30.74%的学生接受过学校正规的性教育[20],而包含2302份有效样本的2016年调查显示这一比例为27.41%[21],全国只有北大、首师大、北师大、成都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30多所大学开设了性教育课程。虽然开设性教育课程,但教育内容滞后,仅局限于传播途径和预防方面;宣传教育形式枯燥,仅通过报刊栏、书籍等途径;宣传教育主体单一,缺乏完善的艾滋病宣传教育体系,难以满足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实证研究表明,大学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的“知行分离”。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部分大学生交友观念开放,对艾滋病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不强,难以将知识转化为正确的。2013年一份针对青岛某大学1260名大一至研三学生的艾滋病调研显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1.80%,但对艾滋病传播、防控及安全套正确使用等知识了解不全面,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自身行为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22]。2014年一份针对合肥市大学生的调研报告显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4.0%,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首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64.9%,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对待艾滋病的自身行为控制存在差异[23]。2015年由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云南曲靖市在校青年学生进行的调研亦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首次年龄为(17.53±2.16)岁,安全套使用率仅为31.67%[24]。总之,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控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不懂得将网络、电视和报刊杂志中所学的艾滋病知识转化,不懂得在中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3.3“混乱社交圈”向校园渗透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同性恋群体包容度的提高以及荷兰、西班牙、德国等国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同性相恋已成为婚恋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思想与最为活跃的人群,接受新事物快、易冲动,因此,同性恋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增加速度极快,容易发生感染HIV的危险[25]。如前所述,“男同”是导致大学生群体感染HIV的主要原因。一部分男学生把“男同”当时尚,在“诱导”下尝试同性恋,更有甚者,涉足男男。当前,网络、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在我国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专业型艾滋病健康教育尚未普及[26],正确、专业性教育的相对缺乏和对的盲目信任,使尝试的大学生往往不采取保护措施,造成HIV和相关性病的传播。另根据辽宁省2011年对全省高等院校学生的调研表明,约1/4的学生有过婚前,学生对婚前的认可程度已高达80%,且大学生婚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7]。总之,过度开放的性观念和同性以及从众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滞后导致大学生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大学生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致使社会上的HIV开始向高校渗透。
4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防治对策
防治大学生感染HIV,需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的多维教育互动,形成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推进的健康教育模式。
4.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防治大学生感染HIV意义重大。性教育是连续、系统的教育,若儿童早期能够以先入为主的形式接受正确的性教育,其就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因此,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父母应把性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过程中,通过讲故事、看图书、画报、影视等形式引导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启发孩子对生殖产生自然的认识,继而追问生命的本质。对孩子提出的生殖以及性方面的疑问,父母应该用孩子可以接受、理解的言语和形式合理解答;教导孩子注意保持自体清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告之其艾滋病、未成年人怀孕、童年性骚扰等性的消极面,以告诫孩子,保护自身。
4.2健全学校教育
针对学生群体艾滋病防控的“知行分离”现象,应建立一套从小学到大学完备的性教育体系。小学学习男女性别差异等基本性知识,中学学习异性如何交往以及如何自我保护等普遍的性教育,大学从各方面建立、健全有个体差异的咨询体系。以开学第一课、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课程设置开展不同形式的艾滋病性教育,系统、全面地介绍性生理、性保健、性伦理和恋爱情感与性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冲动,并把自己的控制在道德和婚姻允许的合理范围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除此以外,高校应以新入学的大学生为重点目标人群,开展多渠道的艾滋病宣传活动,如艾滋病防治的专题栏目、专题讲座、专家在线咨询等,将艾滋病反歧视教育融入我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中[28]。美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经验表明,短期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正向态度[29];在我国,实证研究亦表明,在大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显著[30]。重视艾滋病同伴教育,提高大学生时安全套的使用比例,在校园中安置安全套自动售货机,通过正确、高效的校园健康干预,化解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重视政府在健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重要引领作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联合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为遏制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中的蔓延,两部委将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卫计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学生艾滋病疫情,共同分析疫情原因,制定防控对策,这一举措必定有助于强化针对艾滋病的学校教育。
4.3完善社会教育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这就对社会调查方法这一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挑战[1]:怎样让学生既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够学会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应用这些调查方法?
1.课程教学的现状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取课堂理论传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缺陷是偏重理论教学,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培养,造成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直接经验获取不足,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不仅没有体现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区别于理论课程的独特性,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根本无法达到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其直接的表现是学生在理论上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实际动起手来却问题百出,甚至完全不会动手。
据此,本文旨在通过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构建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理论教学与学生调研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模式。
2.“四位一体”与“协作学习”在《社会调查方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应用
2.1 整体教学采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各个部分和环节是紧密联系和协调的整体,我们提出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中的“四位”是教学的四个环节:一是理论教学,教师对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的理论讲解;二是课堂讨论,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上,练习选题,并制定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案,然后带着各自的选题和设计方案进行课堂分析与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中进行双向学术思想交流;三是课外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学生在课外就某一实际问题(一般是前一环节确定的选题),并根据课上讲授的调查方法,开展具体的实践调查;四是实验教学,就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
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其共同的任务是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查技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在这四个环节中,教师的理论精讲是教学的基础,它为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调查以理论上的指导,为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抽象的、一般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的调查相结合,这两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独立空间自主决策、自我创新,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与实践的主体,自觉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牢固掌握整个调查的程序及各项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实验室教学是补充,它既是一个方法、理论验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调查资料进行处理的学习过程。
2.2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协同教学”模式
协同学习( Synergistic Learning ) 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协同化的小组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是一种很适合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学的新型教学形式[3]。在协同学习形式下,教师由传统的权威者变成了教学策划者、学习的启发者、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增进学习,激发创造力[4]。在以往教学实践环节,如在课外实践教学中通常采用学生独立完成从选题到撰写研究报告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研究的能力。但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从事调查的兴趣并不高,故笔者在该环节采用协同教学模式进行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实践探索。
2.2.1首先建立协同学习小组。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以学生的选题为标准把学生自动划分成协同学习小组,也就是说选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自动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2.2.2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安排在每一部分理论或方法的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到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就完成了从选题、方案设计、抽样、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调查报告撰写到结题答辩这样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过程[5]。(见表1)
表1 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实践对应表
学习内容 课外实践活动
概述 成立协同小组
选题标准 选择调查课题
调查设计 设计初步调查方案
抽样 设计抽样方案
概念操作化 调查课题的主要概念操作化
测量 明确指标的测量层次,设计量表
问卷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 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撰写调查报告
结题答辩 完善并提交报告
2.2.3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提高协同学习在该环节的可操作性,有必要在成绩评定环节,提高对调查报告考核的比例分数,降低理论考核评定的分数。
3.课程改革的初步经验与成效
“四位一体”和“协同学习”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建构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社会调查方法》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授所占比重较少,而更多的采取学生分组设计、小组讨论与共同研讨等方式进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学习中,由被动的接受者、依赖者向主动的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者转变,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和亲自体验探索知识,获得比结论更深刻的知识,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社会工作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的教学中实施。在该课程学习结束时,圆满完成了《大学生上课打瞌睡原因问卷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在校生网络交友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等多方面调查,这些社会调查全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独立选题完成的。
从两个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教学反馈来看,课程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研究能力,同时也为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玉梅.大学生调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为例.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4:18-20
[2]李冰,贾士靖.《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3):107-110.
[3]王俊燕.协同学习与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55(5):126-129.
[4]范 瑛.《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基于师生合作的协同教学模式设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103-105.
[5]李向前.围绕三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93-194.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6
阿肯色州大学教育改革部主任杰・格林道:“对于美国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格林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城市中,有20%的少女都未婚先孕,而美国郊区或乡下地区的少女怀孕率则为14%。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各地都在试行布什政府的青少年节欲计划,从2001年以来,布什政府和俄亥俄州卫生部门就向该州投入了3200万美元的节欲宣传资金,向青少年们进行节欲教育,然而该计划显然在蒂姆肯中学收效不大。蒂姆肯高中的怀孕女生可以获得6星期的产假。
性常识缺乏
常说美国是一个性开放的社会,美国人的性知识和性观念应该很全面。但是,有调查表明,美国大学生对于性和生育知识不但是一知半解,而且还贫乏到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性观念。
尽管在电影电视中,美国大学生通常被描绘成在性观念方面十分开放和前卫,但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美国的大学生在性知识方面缺乏许多应有的常识,甚至经常有错误百出的性知识在校园里流传,以至于人人都把它当真了。
凯西・布劳斯泰是南加州大学的一位大二学生。她表示,关于性知识,她听到了太多稀奇古怪的说法。她说:“我听说,如果你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没有采取安全措施,那么,你只要在加了盐的热水中泡一个澡,你就不会怀孕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你每隔6个月去看一次妇科医生,那么,你怀孕的几率会大大减少。”像布劳斯泰这样对性知识一知半解的大学生在美国校园里可谓比比皆是。
印第安纳大学四年级学生约翰・皮特尼亚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如果你在出去喝酒之前服用一颗“伟哥”,那么这一天不管你喝酒喝到多晚,你的性能力一直可以保持旺盛。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
对大学生性知识曾进行过调查的专家杰西卡・威纳说:“我走访了许多大学,接触了许多大学生,结果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性知识方面普遍存在着无知、误解、迷惑,甚至是恐惧。比如说,大学生都知道他们应该有活跃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应该避免危险的性关系。”究其原因,是大学生们依然觉得羞于和专业人士谈论性话题。
威纳表示,对于大学生来说,带有几分真实的错误性知识的危害最大,因为这些似是而非的知识一旦被学生接受,他们就不会想到要查找可靠权威的资料。威纳建议,大学生们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正确的性知识,也可以到大学的健康中心寻求答案。
电视推波助“性”
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表示,在电视节目充斥性、暴力和物质主义的今日,教育孩子健康长大已经变成极其困难的一件事了。
奥巴马在出席一场由美国凯塞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举办的新闻会中做出了以上表示。该基金会于2005年11月9日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电视节目上的性画面――包括接吻、拥抱、谈性和镜头――与1998年相比有了明显增长,不仅性画面出现频率翻了一番,所有节目中更是有70%的内容是在谈论性或描绘。此项报告的出炉让不少美国家长为了家中经常坐在电视机前沙发上久久不起的孩子们是否接受过多不合宜的性信息而担忧不已。
“研究显示青少年容易有这样的认知,也就是电视上对于性的描绘是正常而且可以接受的,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曾协助凯塞基金会进行此项研究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传播学教授戴尔・康凯尔说。
凯塞基金会每两年便会进行一次这样的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带有性内容的画面从1998年的1930次激增至2005年的3783次,全部受调查的节目中70%的内容与性相关,较1998年的56%和2002年的64%还有显著增加。而青少年常看的节目中,平均一小时有6.7次与性相关的画面出现。
康凯尔表示,关于电视节目中的性描绘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有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报告出台,对青少年而言,电视的影响等同于父母或是宗教的影响,其重要性确实不容忽视。
因此,有人建议美国国会应该采取行动,立法对好莱坞的电视产业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康凯尔认为,法律只能约束电视产业不播出不正派、不庄重的行为(indecency),但并不能限制电视节目中有关性的内容。以他个人而言,他的研究焦点其实并不在于电视性画面的出现频率,而是电视节目很少有描绘安全的内容,例如等待年纪较大时才有、使用保护措施,以及没有保护的的潜在后果。
凯塞基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4%的电视节目至少有一个画面描述的风险和责任。这个数字虽然较1998年(9%)时有显著增加,但和2002年(15%)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电视产业在揭示这样的信息上明显做得太少了。问题根本不是在于性画面的增加,事实显示安全的信息并没有明显增长。”康凯尔表示。
“禁欲”正劲
“嘿,爸爸,他们在今天的卫生课上给了我一张‘ATM’卡!”美国加州的15岁高中生乔舒亚・利嫩放学后对父亲兴冲冲地说。不过,这种卡片既不能让孩子们支取取出现金,又不能用于消费。“ATM”表示的不是“自动取款机”,而是“婚前禁欲”(abstinence till marriage),卡片上写着:有效期至婚礼当天。
一向以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的美国,在青少年性教育问题上正在逐渐走向保守。美国国会2005年批准的预算中,专门划拨了1.7亿美元“禁欲教育专项资金”。“禁欲教育”主张只教育孩子们如何保持婚前性纯洁,不提供避孕知识,甚至禁止提到避孕。
“ATM”卡片只是美国青少年性教育分歧的一个缩影。现在,成年人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就是:我们究竟是教孩子太多了,还是太少了?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对孩子进行“禁欲教育”还是开放教育?
在对性教育的不断争论中,“禁欲教育说”在最近十年中日渐兴盛,以布什总统为首的保守派认为,禁欲者不可能怀孕,也不可能使人怀孕,更不可能感染性病。“禁欲”还将有效抵制美国音乐、电影、媒体和网络在性问题上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禁欲”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
流行歌手杰西卡・辛普森、著名导演利比・格雷・马克也加入了号召“婚前禁欲”的行列,各类禁欲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了起来,甚至连曾经给新生免费提供的普林斯顿大学都成立了“安斯科姆社团”,宣扬“禁欲主义”。
这些“禁欲组织”采取了种种方式进行宣传,他们不仅推出了号召禁止婚前的音乐录影带,还号召那些已经有过的年轻人“回头是岸”。孩子们可以加入“纯洁爱情俱乐部”,带上提示自己的“贞节戒指”。
美国一名单亲妈妈托马女士甚至还成立了专门销售禁欲衣服的公司,这些经由互联网出售的短裤上印有“没有盟誓,没有性关系”标语,衣服上则印着“闲人免进”、“我不滥交”等字句。这种服装受到了“禁欲少年”的大肆追捧,托马还因此成为了百万富翁。
“婚前禁欲”真有用?
统计数字显示,1991年到2002年间,美国年轻人未婚生育的比率下降了30%。“禁欲主义者”高兴地表示,这就是“婚前禁欲”作用的最好明证。
然而反对推行“绝对禁欲”的人则引用一家研究机构分析报告说:1988年到1995年青少年怀孕比率下降,这种现象25%归功于青少年第一次时间推后,75%是因为更多有的青少年使用了长效避孕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彼得・比尔曼教授领导的调查显示,对某些青少年来说,保持贞节的誓言的确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88%的中高年级学生最终还是尝试了婚前。“曾经发誓保持贞节的青少年首次的时间的确向后推迟了,但是只推迟了几个月而已,他们会尝试其它更具风险的。”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乔舒亚・斯帕罗表示,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孩子们只禁欲,而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那对公共卫生系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并不是美国所有州都能接受“禁欲教育”。加利福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还有新近加入的缅因州都选择了不要国家补贴,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份调查显示,只有15%的家长支持“禁欲教育”。至少有75%的父母希望学校教授包括节欲、避孕、堕胎、性倾向、如何使用等综合性知识。“我们不会把孩子送到一个不能读书的图书馆,”一名家长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带到一个没有性知识的世界呢?这会让孩子们非常容易受到攻击。”
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他们还是希望能在卫生课上尽可能多的学到知识,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说“不”。16岁的马里兰州高中生约翰・马德里说,学校为他们安排的是“绝对禁欲教育”。“我们的老师总是说:‘是的,当然还有其他种类的避孕方式,’但那些方式都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她的最终结论就是,禁欲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不过马德里说,有些问题就算老师不教给他们,他也能自己弄明白。他说,“你只需要给我一本小册子,我能自己读。我已经学会了避孕和如何使用。剩下的知识我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上学到。”
当16岁的泰勒・穆尔进入芝加哥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时,她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还是一名婚前禁欲的倡导者。“我提倡有婚姻才有性。学生们应该专注于接受教育,专注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和雄心壮志。”今年一年,穆尔已经进行了大约100场婚前禁欲的演说,她表示:“他们(青少年)应该明白,禁欲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
教育专家克里斯廷・科尔曼认为,综合性的性教育对每个人都有好处,当然也包括那些“ATM”青少年。“这可以让青少年更多的思考后再下决定,‘我的选择是这个,我的底线是这个’。我认为他们应该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尝试性。”
科尔曼理想中的性教育课应该包括“示范如何使用”,学习有关异性恋和同性恋的知识,了解不同的避孕方式,和不同方式下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性病传染。学生们还应该学会除了发生关系以外的浪漫相处之道,比如一起看爱情电影等。
那么,到底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性教育才能使所有家长都满意呢?有人说,干脆学校提供“婚前禁欲”和综合知识两种课程,让学生们(当然是在家长的指导下)自由选择。但专家说,这种方法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于是很多专家又开始寻找折衷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