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系统观技术技术系统

管理现代技术日益沿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系统思维对现代技术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论的视角下对现代技术管理加以简要解析。

1、技术的系统观

1.1系统观的基本内容系统观要求根据系统概念、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有机地组织起来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系统观着重从整体上去揭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关系、结构与功能。

系统观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性。这对于理解和处理组织性、复杂性、不确定性问题非常重要,非此不能认识和把握对象的整体性能,更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人们认识系统就在于找出这种系统性质,构造一个新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这种非加和性来实现某种新功能。

系统观强调系统思维。所谓系统思维指的是,人们必须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辩证地对待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求达到对问题做出最佳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1.2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学者认为:“技术是人类解决社会和自然实际问题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利用、控制与改造自然、社会、思维的方法的集合,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体系,即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按照这种观点,将技术理解为人类解决社会和自然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那就是说技术不但是存在于自然的领域里的方法,而且也更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体系。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论证技术,都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片面地将技术理解为单一的工具,而要将技术的复杂性、系统性考虑进去,技术是一个与自然、社会和人类有着紧密联系的复杂系统。应该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技术。不仅仅将技术当成一种帮助人们的工具,更应看到他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系统。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技术系统由主体要素、客体要素组成。主体要素主要指参与技术活动的主体,人是技术活动的主体,是技术系统的运动核心。

第一,通过主体的活动,可以不断地利用客体要素、创造客体要素。

第二,主体要素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非以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潜在方式于主体要素中发挥作用,形成潜在的、主体性的技术。客体要素是指技术系统中的以实体形态出现的物化要素。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均包含于客体要素之中。在这里物质可以作为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等作为客体要素的实体因素而出现,客体要素可以为生产提供方法、手段和产品。

第三,工艺要素。它是表征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结合方式和运作状态,是结构性技术要素。技术系统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技术的发明既需要工具、机器、设备等客体要素,又需要知识、经验、技能等主体要素,以及把主、客体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和方法(即工艺)。三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称其为技术。只有三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在技术活动表现出有机的整体功能。

结构是要素在系统内部恒定的分布和排列,并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技术系统中,各个要素通过结构而组成技术系统整体,技术系统也通过结构而支配各个要素。同时,在研究技术系统的要素关系的时候,经常会有很多学者将技术系统观主次化,即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谁为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者充分地论证了在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之间,即人与物之间,人掌握了技能,设计并控制了工具、机器,人的要素决定了物的要素;但是相反的观点则是,人的知识、手段是借助物而产生和形成的,没有物质手段的人是无用的。

陈昌曙、远德玉两位教授在《论技术》一书中,从现代系统论思想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论证和分析,指出了技术乃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作为过程的技术。技术系统的基本功能就在于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因此,技术是变化的过程,它的功能就是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理解成系统把输入转化成输出的本领。技术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系统的功能。功能作为系统所具有的能力,必须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现出来。这种能力,体现着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转换关系。

1.3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是指技术系统作为具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技术系统多层次的复杂结构。技术系统与环境的联系也是复杂的多样的。技术系统演化发展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决定了它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技术问题的多学科性和类似系统的关联,需要……社会科学学者和专门人员的跨学科合作……也需要工程学中的专家、系统分析者等的介入。”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的研究表明:“技术是社会的产物。”技术系统的发展不能离开地域、环境等外界因素,只有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对技术系统加以理解,才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技术发展,从而实现技术创新与革新。技术的发展是在环境的影响和选择下才得以发展;反过来,社会因素、外部环境等条件也受到技术的作用。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外部环境及自然的面貌,推动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技术系统是有机的系统整体,具有其组成要素在各自孤立状态下不具有的新质。技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必须以整合的思维方式去考察技术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技术系统的整体行为决不是所有局部行为的简单相加,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不能简单地从局部的个别行为的细节去判断。

2、系统思维下的现代技术管理在面对现代技术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条件下,需要从系统思维中获得新理论和新方法。

系统思维对当代的技术管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思维下的技术管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2.1贯彻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思想系统思维下的技术管理要求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形成新技术综合体。综合的方法是从系统的总目标出发,合理恰当地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中的有关思想、理论和技术方法,使各种技术相互配合达到整体系统的优化。通常,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会创造出新的技术综合体。

2.2从组合技术管理向全面技术管理转变技术系统的复杂性证明了技术管理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目前人们已经广泛的认识到技术系统的复杂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必须认识到全面技术管理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用于现实实践活动的技术同样是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有机结合,是共同起作用的技术系统。因此在技术管理中,也要实现对技术系统的综合管理,既要重视主观要素,也要重视客观要素,不能顾此失彼。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系统观审视全局,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3立足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强调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系统管理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效率和和利用资源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杂性工程的整体化和综合化要求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与现代化。

2.4提高技术管理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技术是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变化的环境中,技术也会改变,技术应用的领域也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在对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中,要注意把握企业中每个要素、每个环节的改变。企业结构的改变会带动功能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以发展的角度适时调整企业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

2.5注重各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IT技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对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的挑战和新机遇,产生了对新的技术管理理念、手段、工具的需求。技术发展的系统性表明,技术及其活动是一个复杂系统,技术的发展与环境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与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来调节和控制,将维护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渗透进技术管理的理念中,达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鹏颖,陈凡。社会技术哲学引论[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2、秦书生,陈凡。复杂性视野中技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2)

3、HansLenk,GunterRopohl.TowardanInterdisciplinaryandPragmaticPhilosophyofTechnology:TechnologyasafocusforInterdisciplinaryphilosophy&SystemsResearch[J],inP.T.Durbin(ed):Researchinphilosophy&Technology,1979

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桑园;夏季;管理;技术

桑树管理的任务是保持桑园株数齐全、树形整齐、条数适当、树体健壮,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日光能,提高光合产物以及发挥土壤肥力的最大效益。夏季桑园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疏芽

桑树夏伐后,一般萌发新芽较多,在新梢长到20~23cm时要进行疏芽。春伐桑树在春蚕期疏芽,夏伐桑树在夏蚕期疏芽。疏芽留芽程度应根据桑品种特性、栽植密度、树形种类以及肥培水平确定。一般江浙一带蚕区的桑树条数以12万条/hm2比较适当,肥水水平高的可多留,肥水条件较低的可少留些。在确定总条数的基础上,就可根据每公顷的株数,决定单株的留芽(枝条)范围,进行疏芽。

2夏耕

通过土壤耕翻,可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孔隙度,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空气和水分状况。由于土壤空气和水分条件的改善,能增强桑树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土壤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能力,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丰富了根的营养。另外,耕翻还能杀灭部分害虫病菌,还有清除杂草的作用。夏耕在桑树夏伐后,即5月底6月初进行。耕翻深度为10~13cm,以不伤根系为宜。总之,夏耕可起到疏松土壤、抗旱保墒、消灭杂草的作用。

3除草

杂草有极强的生活力和繁殖力。桑园滋生杂草后,会消耗土壤中的大量养分和水分,影响桑树生长。杂草又会助长害虫和病菌的滋生蔓延,为害桑树。因此,清除杂草必须及时进行。夏伐以后,特别是在黄梅季节,是杂草生长的旺盛时期。因此,及时除草可间接起到追肥、治虫的作用。除草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特别是夏季雨后更要及时除草。

如果桑园杂草较多,可使用化学除草剂。现介绍目前桑园除草效果较好的除草剂如下:

(1)敌草隆。属于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用有效成分20%的可湿性粉剂7.5kg/hm2,溶解于2 250kg水中喷洒桑园地面。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有79%~95%的防除效果,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药效可保持45d以上,对桑、蚕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2)茅草枯。属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为白色粉末,含有效成分85%,易溶于水,吸湿性强,对人畜和蚕较安全,用量为11.25~15kg/hm2。每千克加水200~250kg,喷洒杂草茎叶,除草效果可达90%,药效可维持30d以上。

(3)灭草隆。属于内吸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其除草效果比敌草隆有更大的灭杀性。用有效成分25%的成品3.75~7.5kg/hm2,溶解于2 250kg水中,喷洒地面,除草效果可达90%以上,药效可维持60d左右,对桑、蚕均安全。

以上除草剂在桑树夏伐后,桑树未萌芽前进行喷洒,可有效地防止杂草滋生,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

4施肥

夏季气温高,雨水充沛,如肥料供应充足,则桑树生长迅速。6~7月份的生长量占整个夏秋期的2/3以上,需要养分最为迫切,为争取桑园高产,必须重视夏肥的施用。如果肥料不足,则桑树生长缓慢,枝叶生长差,条短叶小,硬化早,不仅关系到当年夏秋期桑叶产量,还影响到第二年的春叶产量。因此,夏伐肥施用量大,约占全年施肥量的45%左右。重施速效肥,但夏季气温高,有机质肥料在土壤中分解也快,因此也可配合施用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料。分2次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磷钾肥偏重。第一次在5月底6月初施入,施人粪尿37.5~45t/hm2或复合肥600~750kg/hm2;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施入,施碳铵225~300kg/hm2。

5排灌

桑树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当土壤水分适当时,桑树才能正常生长。桑田受旱,桑叶提早硬化、发黄脱落,枝条提前封顶,停止生长;桑田受涝渍,也会造成地下部分根系呼吸困难,地上部分的枝叶生理缺水,叶色发黄,阻碍桑树正常生长。加强桑园的水分管理,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是保证桑树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桑园必须建立排灌系统,能排能灌。

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RFID技术瓶颈技术标准应对策略

一、RFID技术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technology,RFIDtechnology)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Tag)和阅读器(Reader)、RFID中间件和RFID应用系统软件。

在RFID系统的应用中,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表面或内部),一旦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体进入读写器可识读范围时,读写器以自动无接触的方式将约定的信息从标签中读取出来,从而完成自动识别物品或者自动收集物品标志信息的功能。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以下特点:可以非接触识别;无需“视线”所及,可以穿过水、油漆、木材甚至人体进行识别;可以识别快速移动物品;可同时识别多个物品等。采用RFID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对企业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二、瓶颈分析

尽管RFID技术有着这样那样的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利益,然而,RFI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是想象的那样顺利,成本、技术标准、市场需求、专业人才等都可能成为RFID技术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和应用瓶颈。

1.成本

这是制约RFID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RFID的成本不仅包括标签、阅读器和中间件等,而且还包括管理软件的升级费用等。

RFID标签想要到广泛的应用普及就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不仅有利于RFID标签的普及还有利于开拓新的RFID应领领域。一般认为价格在50元以上的标签,主要为应用于军事、生物科技和医疗方面的有源标签;0.7元~7元左右的常为用于运输、仓储、包装、文件等的无源标签;消费应用如零售品的标签在0.35元~0.7元。标签价格将直接影响RFID的市场规模。

2.技术标准

业界公认,当前制约RFID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技术标准。

首先,电子标签标准全球互通的基础并不牢靠。这主要体现在编码不一致。日本有UID、欧美有EPC体系,中国有自己的GBl8937-2003(NPC)。编码系统本身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其次,RFID五大标准组织也存在利益之争。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这一领域。目前,形成了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EPC是由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联合成立,在全球拥有上百家成员,得到了零售巨头沃尔玛,制造业巨头强生、宝洁等跨国公司的支持,实力相对占上风。而AIM全球自动识别组织、ISO、UID则分别代表了欧美国家和日本。IP-X标准组织则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国家为主。

再次,全球现有117个针对数据交换的RFID协议标准。协议过多过滥,导致术语不统一,限制了标准在实践中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目前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

3.市场需求

我国企业应用RFID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看不到应用后的效益。从成本价格层面讲,相较条码成本过大、价格过高,严重制约了RFID的普及,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技术层面讲,RFID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RFID产品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工艺还比较粗糙,其功能、式样、体积、重量、色泽、手感、安装等有待优化,读取识别率低等等。这些都导致了对RFID的现实需求不旺的局面,进而阻碍了RFID技术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促进作用。

4.专业RFID技术及应用人才匮乏

RFID有关的技术开发、系统设计品工艺、实验测试、项目实施、销售推广等人才匮乏,急需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

RFID是一个设计多学科、多组织、多部门,并与社会相关机构密切相关的高度综合性和高度专业性的高科技行业,无论是从提供者的角度还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对RFID技术应用的培训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当客户准备实施RFID项目时,必须理解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可能选择,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实施RFID应用项目的相关知识,确定所采用的RFID系统能够满足未来的业务需求。通过培训,客户可以了解真实的RFID的世界,掌握在企业实施RFID应用系统时所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三、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RFID技术应用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可以考虑如下对策:

1.成本对策

一是要认识到RFID技术和条码技术的应用将会。条码的低成本应用已被广泛推广,特别是低值消费品,射频标签的成本目前还不适合低值消费品的单品使用。从成本来看,RFID标签的成本已经明显降低,并且还会继续降低,更何况市场是可以细分的,在一些高价值的产品市场中,成本看来并不是主要问题,可以先用起来。

二是勿以成本忽略RFID技术的价值。若将RFID技术应用在汽车生产线中,执行相关流程的控管效率提升,如此一来,即使每个RFID标签价格稍贵,对企业来说仍有其导入价值,成本并非技术导入的关键因素,重点则在于其应用的价值。

2.标准与技术对策

(1)正确处理标准与应用的关系

标准与应用的关系有些像鸡与蛋的关系,应用需要标准,反过来,标准也需要应用,因为标准的形成就是成熟技术的概括和总结,没有应用哪里会有技术的成熟?所以在实践中,一定会是应用与标准经过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在二者的关系中以应用为本,标准依赖应用的成熟度逐步完善起来,逐步形成体系。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其中有些标准可以先启动,例如频率标准,具体的一些操作标准例如对于识别距离、速度、数量的误差标准等。

(2)积极应对技术的变化

加强应用测试从现在就开始对RFID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不过可以在小范围内计划实行,这样,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直接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只是一味地等待观望会使自己在竞争中落后。时刻保持在该项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并对其改变适时做出战略调整。

(3)加强RFID应用测试

虽然RFID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并且已在物流领域投入实际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大量的技术问题。例如,多个物品堆积时,由于相互干扰而造成识别率低所带来的防碰撞问题;多阅读器多通道同时读取时,物品群的去重问题;RFID在安全架构方面的问题(如防止标签的复制问题和标签自毁问题);由于电子标签所附物品的介质不同对无线信号的干扰造成的性能下降;液态媒介对电磁波的吸收问题、金属媒介对电磁波的反射所造成的RFID阅读失效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应用前、应用中不断进行测试。

3.市场需求对策

总的来看,物流领域的用户对于RFID的发展是很关注的,但是也很务实,需求需要培养。但是要注意的是,RFID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共享机制之上的,信息共享的链条越长,RFID就越有用武之地。而信息共享的背后是利益的共享,即供应链机制。因此,可以说培养RFID的市场是一个培养供应链的过程,也就是我国产业的集约化过程。这也说明RFID的应用应该在那些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首先突破,在那些供应链基础较好的领域先用起来。

4.人才培养对策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社会培训、院校培养等途径培养RFID技术的专业人才。另外,为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可以结合我国现有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着手开发RFID技术职业资格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凡从业人员上岗,必须持有此证。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相信这样的人才将成为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

参考文献:

[1]刘斌平锐孟德良:RFID潜在问题初探[J].中国无线电,2006(1)

[2]周文豪:浅谈中国RFID的现实问题和发展策略[J].中国防伪报道,2007,(04)

管理技术范文4

英文名称: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主管单位:江苏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徐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9943

国内刊号:32-1735/TD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管理技术范文5

英文名称: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7312

国内刊号:61-1414/N

邮发代号:52-11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技术与创新管理》(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西安科技大学;陕西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协会主办的刊物。办刊宗旨:以宣传国家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己任,报道高校科研管理、科研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内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 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39-01

一、冬小麦的播种技术

如果遇到夏季、秋季降水偏多底墒好的情况的话,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如果夏季、秋季降水偏少干旱少雨的话,可减少播种面积;如播种季节已到而降水偏少、表墒不足的话,就要抗旱播种,不要等雨等墒之后再进行播种;如果临近播种季节,雨后土壤情适宜,则要趁墒播种,不用等到最佳拨期在播种;如果秋季气温便低,前茬作物收获晚的话,要及时趁墒播种;如果秋季气温偏高,前茬作物收获早的话,要采取保墒的措施,不可以过早的播种,根据温度的条件适时进行播种。

遇到秋季雨水少或雨水过多,无法播种的情况,要被迫推迟播种,出现晚播弱苗的话,加强麦田管理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收成;冬小麦适时播种,播种前后有20毫米降水能保证小麦的苗全、苗齐、苗壮;小麦播种的深度一般在5厘米左右,浅了容易受冻害,深了不宜出苗;但如果干土层厚度超过了5厘米,就要适当播种得深一些;秋、冬、春三季的耙磨、镇压可以确保小麦过冬。

二、田间的优化灌溉原理

当麦田土壤相对湿度不足40%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灌水。播种的时候注意表墒,其余时段应注意耕作层或以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灌越冬水,秋末冬初,当麦田50厘米深土壤相对湿度为75~80%时,则不需要灌越冬水;当秋季的降水量为80~100厘米时也不需灌越冬水;当土壤相对湿度

三、灌返麦水(春灌)春灌的慎重处理原则

冬小麦返青到板结时,土壤水分对1、2节间的伸长影响比较大,此时的土壤水分过高的话,第1、2节间越长,小麦抗倒伏的能力越差,相反,土壤如果呈现略干状况,则不利于1、2节的伸长,而且是短而粗壮,不仅有利于增强抗倒伏性,还有利于根部的下扎;春季气温不高的时候,地面回温缓慢,不适宜灌返青水;当土壤相对湿度

1.及时春耙

在开春之后土地表面刚开始发白时要合墒耙地,耙后带柳条耱一次,以横耙或斜耙最为合适,这样可以提高耙地的质量。耙地次数一般一次就可以了,但盐碱地需耙两到三次次,每次间隔三到五天。麦田裂口的地方要拉沙压土,防旱保墒。对播期早、水肥充足、苗稠旺长的麦田,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等措施。

2.开沟追肥

麦田返青之后,适墒期用条播机追施化肥,每亩追施尿素十公斤;对于底肥不足,长势偏弱的麦田每亩追施尿素十五公斤,追肥深度五到八厘米;机械条追肥可以起到耙地松土作用。小麦返青后,浇返青水。小麦起身中耕锄草两到三次。

3.因苗管理

对于一、二类麦田管理:这两类麦田群体已经比较适中,不必再施返青肥,这时候要改变农民借雪墒撒施返青肥的老习惯,以避免春季分蘖的大量增生和群体过大等情况的出现。待拔节前夕集中施肥,防止无效分蘖过大,前期群体过大。在拔节前后结合灌水追施拔节肥,亩追施尿素十五到十八公斤。

4.晚、弱苗的管理

主要是三看:一看施肥的基础,如果底肥和种肥数量未按产量指标要求施够的,就要追肥;二看冬前总茎数,冬前总茎数每亩不足四十万株的,一般要适量追肥,以促进春季分蘖生长,确保穗数足够;三看长势长相,如果苗植株矮小,叶片瘦小发黄,那么其水肥营养不足,要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八到十公斤。追肥应该用施肥机条施,最好施在行间。沟植沟播种的麦田可采用雪上人工撒化肥或雨前撒化肥等方法。拔节肥应提前施用。

四、冬小麦的灾害预防

1.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一是及时追施氮素化肥,第一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十到十五公斤,开沟施肥以提高肥效;第二次在小麦拔节的时候,结合浇拔节水施拔节肥,每亩用十到十五公斤尿素。

2.倒春寒冻害的早春预防

一是对生长过旺麦田进行适度抑制其生长,主要的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矮壮素等抑制剂进行化学控制;二是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化灌水,提高土壤温度;三是熏烟使地面的温度升高,有减轻霜冻的效果。

3.受旱麦田的管理

对受旱的麦苗,要及早组织浇灌,确保不死苗。一、二类苗早追拔节肥,喷施叶面肥,加快苗情转化升级。如果遇到降水,可以趁雨撒施尿素。

4.病虫害防治

蚜虫株率达到20%时,用敌杀死或速灭丁兑水喷雾防治,或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发生地块,可用粉锈宁或粉锈宁兑水喷雾防治。若发生细菌性条斑病,可用链霉素进行喷雾防治。北疆冬小麦麦田积雪量大的地区,可以根据雪腐、雪霉病预测,除及时做好春耙、锄划等防治工作,在地表白天化冻,晚上微冻时,亩喷施多菌灵进行防治。

5.杂草防治

麦田禾本科杂草防除以野燕麦、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等为重点。使用骠马在杂草一叶至拔节初期兑水喷施,还可用野燕枯、金马和彪虎等。双子叶杂草防除以田旋花、灰藜等杂草为重点,使用快灭灵兑水喷施;使用百阔净或麦喜或护麦等。在麦田周围有双子叶作物种植的情况下,禁止使用2,4-D丁酯。

上一篇版权管理

下一篇数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