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插秧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插秧技术论文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2]。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加速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推动无为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无为县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hm2,往年33.3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m2计算,需要25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hm2/h,每天可栽插2hm2左右,只需16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2]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产水稻,新品种,通院1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水稻新品种通院11是由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育成,2008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获吉林省通高产竞赛二等奖。通院11具有高产、稳产、分孽力强、抗稻瘟病、出米率高等特点。在吉林省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深受广大稻农欢迎的理想水稻新品种。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

生育期140天,需有效积温2800℃,属于中晚熟品种。

1.2植株性状

在稀植栽培条件下,株高110.5cm左右,主茎14~15叶片,穴有效穗数20~25个,分蘖力强,茎杆韧性好,茎叶浅绿,剑叶长度为中。

1.3穗部性状

每穗平均穗粒数117粒,穗长19.5cm左右,千粒重27.1g,结实率84.2%左右,颖及颖尖黄色,无芒,中散穗型。

1.4品质分析

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结果,糙米率84%,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0.4%,粒长5.1mm,长/宽1.9,垩白率29%,垩白度.4.1%,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含量18.3%,蛋白质含量7.5%。达到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1.5抗稻瘟病性

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2005~2007年连续三年采用分菌系人工接种、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水稻新品种通院11苗瘟表现S,(对照品种通35为MS)叶瘟表现MS,(对照品种通35为MS)穗瘟表现MR、(对照品种通35为S)纹枯病表现MS,(对照品种通35为MR)

1.6产量水平

2005年参加吉林省筛选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145.0kg,比通35(CK)增产5.3%;2006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9286.5 kg,比通35(CK)增产8.8%;2007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797.5kg,比通35增产(CK)3.7%,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8227.5比通35(CK)增产6.7%,最高产量记录每公顷产量9733.5(吉林省松原市庆丰农科所)。

2.主要栽培技术

2.1精选种子,浸种消毒

播种前要严格精选种子,并晾晒种子1~2天后,用种子消毒剂进行种子浸种和消毒(使用方法参考种子消毒剂说明书),然后进行催芽。论文参考网。

2.2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4月上、中旬播种。规范化旱育苗,每平方米播100~150克催芽种;盘育苗,每盘播50~60克催芽种;钵体育秧每穴播2~3粒催芽种;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300克催芽种,稀播育壮秧。论文参考网。要适当加大通风练苗防止徒长,要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

2.3适时插秧,合理稀植

5月中、下旬插秧。易采取12×6寸、9×8寸、9×6寸的宽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棵苗。

2.4因地制宜,平衡施肥

施肥要采取前控、中足、后保的施肥原则,达到壮杆大穗之目的。中等肥力稻田,每公顷施纯氮150公斤、有效钾80公斤、有效磷70公斤。耙地前施底肥50%氮肥、100%磷肥、67%钾肥;6月20~25日,分蘖盛期施30%氮肥;7月10~15日,幼穗分化初期施穗肥20%氮肥、33%钾肥;多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2.5节水增温,适当晒田

浅水插秧,深水活棵,浅水分蘖,适时晒田,晒田后及时灌水,后期间歇灌溉。论文参考网。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要及时防治水田杂草和稻瘟病、稻曲病、稻水蟓甲、螟虫等危害,确保丰收。

参考文献

[1] 杨银阁等。稻萍蟹农业生态模式的研究。吉林农业科学,2007.6,24-26.

[2] 陈温福.水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1997,2:33-36.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 阐述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并详细介绍机插秧软盘育苗栽培技术,以期能够为机插秧更多地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1机插秧的优势

(1)插秧成本低。现在一般手工插秧作业收费1 500~1 800元/hm2左右,而机插秧作业费750~1 050元/hm2左右。

(2)减少育秧田。可增加育秧田的小麦种植面积,效益高。机插秧的秧池田与大田用地比例为1∶100~120左右,而手工插秧的秧田与大田用地比例为1∶15~20左右。由于增加了减少的育秧田的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小麦产量效益,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稻育秧成本和用地成本。

(3)避防病虫害。机插秧育秧秧期短,育期推迟,错开了水稻病虫的生理发生周期,因此病虫害轻,用药次数减少,稻谷农药残留低,提高了水稻品质。

(4)稻米品质好。因机插秧行距较手工秧大,株行距比例适中,通风透光条件好,光合作用强,生产的稻谷不仅产量高且米质好。

2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2.1育秧标准

(1)专用软盘。水稻机插秧专用塑料软盘规格为长58cm,宽28cm,杂交稻大田机插秧需塑料软盘苗225盘/hm2左右,粳稻品种需塑料软盘苗375盘/hm2左右。

(2)标准秧块。水稻机插秧秧苗是以土壤为载体的标准秧块秧苗,标准秧块长58cm,宽28cm,土层厚度2.0~2.5cm。秧苗秧块过大或过小容易导致机插上秧后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过厚过薄会造成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因此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插秧塑料软盘育秧。

(3)合格秧苗。合格的机插秧秧苗标准是:秧龄18~20d,苗高12~15cm,叶龄3.5~3.8叶,盘根厚度2cm,生长健壮,均匀一致,根系发达,盘根紧密。

2.2技术要点

(1)营养土准备。每公顷大田备足1 500kg高质量营养土。及早准备,选用中壤,碎土过筛。选择适合的床土,一般选用疏松肥沃质地适中的菜园中壤土,或腐化较好的旱田耕作层土壤来配制营养土,于冬前年初,在做秧床土壤里施入适量的腐熟人畜粪和过磷酸钙培肥土壤。在播种前20~30d选择晴天取土晾晒、粉碎、过筛,土要细匀,粒径大小在0.3~0.4cm左右,此土占60%以上比例,最大粒径不得超过0.5cm,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而后进行覆膜堆闷。落谷时有条件的在100kg营养土中拌旱秧肥5kg,起到培肥、调酸、保湿、防病壮秧的作用。

(2)苗床准备。选好床地,精细整床,施足底水,床土消毒。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能排能灌的菜园地作育秧池,年前施肥,耕翻风化,年后碎土整平。播种前开沟作畦,做好秧板,畦面规格为:畦面宽1.3m,沟宽25~30cm,沟深15cm;四周沟宽30cm,深20cm;秧板制作要求实、平、光、直。同时,浇施底水至饱和状态(手指能轻轻地插入土中),并使用600~800倍液的敌克松消毒。

(3)材料准备。①软盘准备,每公顷大田一般准备软盘225~450张;②薄膜、稻草、鲜麦秆等辅助材料;③种子准备,应选择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中熟、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用种量杂交稻22.5kg/hm2,粳稻45~60kg/hm2。

(4)装营养土。在播种前用100~120kg营养土,加0.5~0.8kg旱秧剂进行药土混均,均匀撒入软盘内,厚0.20~0.25cm,用木板刮平或刮去多余营养土,然后用喷雾器浇湿底土即可播种。

(5)摆铺软盘。盘盘紧贴,盘面平整,按软盘规格28cm×58cm在秧床上顺放4张,或者横2张进行摆放。

(6)播种覆土。水稻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芽谷不可太长,否则,不易播种,同时要求稻种发芽率高。具体要掌握:适时播种,根据秧龄期18~20d安排播期;浸种催芽;适宜播量,播种时采取称量播种,每盘芽谷播量控制在120~150g,力求细播匀播;薄土盖种,化学除草,播种后用未加装秧剂的原备细土,均匀撒入盘面盖种,盖土厚度0.2~0.3cm,即以看不见种子为宜。盖土后用600~800倍液的敌克松水剂喷湿盖土,再用35%的丁苄粉剂10g,对水5~7kg均匀喷施,不能重复使用,以免造成药害伤芽。

(7)覆膜盖草。在覆膜前,排干沟里积水,并在软盘上稀放芦苇杆或鲜麦秆,以防薄膜紧贴盘面上造成烧芽,覆膜后在秧板上加盖稻草,防止烈日高温灼芽,雨后应及时检查薄膜上有无积水,以避免闷种烂芽;在膜四周用土壅紧踏实,并投放毒饵防鼠害。

(8)苗床管理。苗床期间目标是培育壮苗,管理上主要是保温保湿,施药杀菌,增施肥料。做法是:①控制温度。秧苗在一叶期以前要盖好膜,以保湿为主,温度控制在35℃以内;一叶期至二叶期温度控制在20~25℃,齐苗后揭膜;二叶期后,白天揭膜炼苗,晚上盖膜保温,并喷施敌克松防治青黄枯死苗,三叶期后不再盖膜。②肥水管理。肥料管理上要及时追施断奶肥,一般在一叶一心期(播后7d后)施用。秧池田用腐熟的人粪肥7 500kg/hm2对水15t或用尿素75~105kg/hm2对水7 500kg,于傍晚浇施;看苗施好送嫁肥,一般在移栽前3~4d进行;用水管理上,晴天保持半沟水,若中午秧苗卷叶时,可采取洒水补湿。移栽前3d不上水。

3大田栽培管理

(1)插秧。插秧机的栽插深度按农艺生产要求为:不漂不倒,越浅越好。坚持薄水移栽、活棵、分蘖。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相对于手插秧较长,活棵分蘖期推迟2~3d。在栽插后7~10d内基本无大生长量。

(2)化学除草。在栽插后5~7d,使用小苗除草剂化除。水深5~7cm。施后田间水层保持5~7d。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 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 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 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 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 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农业志[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无公害食品;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11-0205-01

1前言

如今,农业生产化在农业生活中很是常见,且不断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水稻的生产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国家对无公害水稻栽培地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空气质量的情况、灌溉水的质量及土壤是否肥沃都是非常重视的,并且这片土地还要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的重要条件。这篇论文结合了本地区的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以这些情况提出了无公害水稻栽培的技术措施。

2技术要点

2.1选择优质品种

水稻的种子一定要具有优良的品质,一般情况下要具有高产量、能有效的抗病虫害、抗倒伏、水稻生长期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特性;水稻种子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还要有优良的特性,第一种子要真实要能发芽,第二要干净,种子颗粒饱满充实;第三发芽期间要健壮,没有遗传病害;第四水稻种子要晒干,不能太湿,要干燥,这样才能长久贮藏。

2.2整理土地

稻田在秋季耕翻是最适宜得,这样做有利于消灭稻田里的杂草,一般耕地深度为15厘米左右,耕出来的沟深浅要一致,把前期撒的农家肥等肥料翻入耕地底层,并且要通过犁翻一年,旋耕2—3年,在旋耕后每2—3年亩施用农家肥,采取这样的耕作制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农家肥。每年在整地前,要在田地里施磷肥、钾肥、锌肥……并且用研细的土或沙混合搅拌并均匀撒于田面,撒肥之后,稻田需要提前3天放水泡田,泡田后可进行存水耙地,最终要达到田面平坦,泥土上糊下松,田面最大高度差不超过3厘米。

2.3育秧

2.3.1在育种前要把种子晒1-2天,每天要把其翻动1-2次,需要进行泥水选种,后清水洗1-2次。先要把水稻种子进行卫生消毒,浸种灵或石灰水等药剂都可以使用。还必须用相对应的溶液浸泡种子2天,再对芽床进行培育。出芽前温度要保持高一些,而且不仅要高,还要稳定在在39-40℃,一般催芽期时间不要太长,而且要将温度保持稳定,一般要控制在25℃左右。播种之前必须把稻芽摊开,晾一段时间后,进行播种。

2.3.2一般情况下当地平均气温为12℃时,联系当地的气温情况,寻找适当的时机进行播种。水稻播种时应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品种特性、前后茬时间衔接来确定[1]。播种过早,可能就会出现种子烂掉、秧苗死亡的状况;后期温度过高会使水稻缺水,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缺水会不利于水稻生长,降低产量。具体有利生长条件为:靠近水源,地势要高,土地肥沃,远离污染源,背风向阳…秧苗生长时要做到恒温恒湿,生长的时期要不断的注水,生长速度快,每隔3天左右浇一次水,后期生长速度慢,不需要太多的水,只需要一个星期一次就可以,温度控制在27℃左右即可。

2.4插秧

2.4.1插秧要确定当天的气温,稳定在13℃时最为适宜。

2.4.2如今插秧方式也很多样,大部分地区会使用手插秧。如今,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机械化时代,可用插秧机进行,调整好插秧的距离即可。

2.4.3水稻插秧时要注意密度,密度控制好了才能使水稻更好的生长,能大大改善田间的光照与温度条件,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促进稻谷中有机物的积淀,增加水稻的产量。

2.5施肥

肥料的使用主要以有机肥为主,控制磷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合理使用健康无污染的肥料,有利于保护环境。要多施底肥,化肥要深施,打好基础才是关键。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施用有污染的有机物和工厂污泥,还有禁止施用没有在农业部门注册登记过的肥料,不能施用含有激素的肥料。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来奠基,打好基础后等返青,秧苗开始正常生长,根部的吸收能力增强,插秧7—10天后追施尿素5—10公斤,插后15—20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2]。

2.6节水调优灌溉

首先进行晒田,晒田结束后,从水稻从幼苗开始时就要注入一定量的水,建立起一定的水层,但为了防止秧苗倒伏状况的发生,向田中注入3—4厘米的浅水层。秧苗在快速生长的同时也要采用浅水灌溉,在长稻穗时期需水量是最多的,且任何时间都不能缺水,如果气温过高,要将水位升高至5—7厘米。如果在水稻生长期间发现烂根的现象,必须要做到放水和灌水要相互协调,只有土壤有了足够的氧气,才能有利于新根的生成,新根长成后,水深要在3—8厘米,水稻开花期保持3—5厘米即可。收割前7—10天开始放水,停止水注入,晒干田面,以便收割。

2.7无公害综合防治

2.7.1物理防治:农业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力铲除害虫杂草的方法;害虫对光的会有趋光性,利用对光的敏感使用杀虫灯消灭害虫;还有就是利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去稻田里的杂草。

2.7.2生物防治:要善于利用天敌,保护天敌种类多样性,以确保对农作物的伤害降到最低;一般方法养鸭或养鱼,即在水稻苗返青后至长稻穗期放养小鸭和小鱼苗,这样控制稻田前期杂草和水稻根部生虫病害的方法颇有成效,还能防止水稻得纹枯病。

2.7.3化学防治:在水稻插秧后的8天左右,水稻返青后给水稻施肥时,利用农药与尿素搅拌或配成毒土之后一起撒入稻田之中,可有效的预防到稻田内滋生杂草;在生长期间要多去田间走动,实时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根据病虫的多少,杂草的生长程度来判断水稻的生长趋势,有需要除虫的,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规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标,在适宜的防治期间进行农药喷洒,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品[3]。

2.8收获

在水稻在完全成熟时籽粒的所含水分达19—20%,不可更多,完熟籽粒达90%时就要尽快的收割,不然过早过迟收获都会造成空秕谷量多,防止米质霉烂和降低、发芽,稻谷需要晒2天左右,所含水分低于14%时,就可入仓储存。

3注意事项

3.1根据地区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寻找有利的方法来提高水稻品质。

3.2根据当地的温度,湿度来确定插秧时间,有效的提高产量。

3.3治理病虫盖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健康无公害、环保的肥料及选择无污染的农药产品,以确保稻米产品的品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邓惠强.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初探[J].北京农业,2014,12:52.

[2]朱福磊,谢延彬.浅析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07:94.

插秧技术论文范文6

贵州省文物局启动的“百村计划”,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与“美丽中国·多彩贵州”建设紧密结合,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推动传统乡村生态文明迈向现代乡村生态文明,实现传统村落的“跨越”发展。它的意义在于:

学习乡村传统生态智慧,建设“美丽贵州”。技术至上带来了工业时代的物质繁荣,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消失、气候变化等等不可避免的人类生存危机,贵州乡村蕴含的“生态智慧”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鲜活的经验。从江“稻—鱼—鸭”世界农业遗产,金沙“石头上植树”奇迹,黔东南林农混作,就地取材的木房子、石头房子和土夯房子等等,都是“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的完美体现,贵州乡村向世界展示了山区资源合理利用的传统生态技术经验。“美丽贵州”建设的核心是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因此,“道法自然”的村落生态智慧为实现“美丽贵州”建设目标提供了最好的生态技术方案。

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智慧,构建“和谐贵州”。贵州传统村落文化是整全的传统农耕文化,既有规范村落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制度,更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行为规范中,表现出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尊从自然的文化精神。黔东南苗族每年在插秧之际举行“开秧门”:清早到育秧田烧香化纸、祈祷、献供品、酹酒祭拜土地,再采三兜或五兜秧苗,用单数的茅草将秧苗捆扎好,秧根轻轻地沾上从家里带来的油和盐,插在稻田的中央,之后围绕这几蔸秧苗开始插秧。这种仪式是将土地“亲人”化,表达人对土地(自然)的深厚情感,形成珍爱土地、山林、溪水等自然环境的行为方式,破坏自然将受到全体村民的谴责和惩罚,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村落社会的行为规范之中。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消费主义、物质至上、掠夺自然等等相比,怀有感恩(敬畏)自然的村落文化精神,在村落自主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可能关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发展方式,形成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共生的“和谐贵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