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1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翻建房屋建筑、市政公用等建设工程(国家另有规定的大中型工业、交通等建设工程除外)和混凝土构件、商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监督,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管机关,是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监督总站)和区、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监督站),具体负责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工作,业务上受同级技术监督部门指导。
监督总站负责国家和本市重点工程以及其它重要工程和一、二级混凝土构件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产品的质量管理监督。区、县监督站业务上受监督总站领导,负责本区、县行政区域内监督总站监督范围以外的建设工程和三级混凝土构件厂产品的质量管理监督。
第四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由建设单位(含城市建设开发企业)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管辖范围向监督总站(站)申办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未经注册登记,市建委不予批准工程开工。
建设工程竣工,由施工企业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施工企业向监督总站(站)申报建设工程竣工质量核定。
第五条 施工企业和混凝土构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政府主管机关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工程施工或生产业务。按照建设工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配备相适应的技术负责人和技术人员。
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
三、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总分包质量责任制。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全部工程质量向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的工程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
四、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不得擅自改变设计文件。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
五、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相关设备。不得使用无出厂证明和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无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使用。严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
第六条 监督总站(站)对混凝土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营业资格进行审核。产品出厂须附具产品质量合格证;构件应标明产品型号、生产日期并加盖检验合格证章,实施生产许可证的构件,须按照规定标明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七条 监督总站(站)依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设计文件,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一、开工前,核查工程设计、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依法审查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责任制)的落实保障措施,审查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
二、施工中,监督检查执行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情况,检查监督施工质量,特别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主要使用功能部位的施工质量。
三、监督检查所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相关设备的质量。
四、竣工后,核查施工企业申报竣工工程的有关技术质量资料,核定工程质量等级。
第八条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督促施工企业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并参加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竣工的验收。
第九条 发生工程(产品)重大质量事故,施工企业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监督总站(站)报告,由市或区、县建委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调查处理,属进行加固补强等技术处理的处理方案,应由设计单位提出或签认。
第十条 人民防空工程在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由监督总站(站)会同市或区、县人防部门进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监督总站(站)负责处理。新建人民防空工程的竣工验收,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人民防空工程管理的规定。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不按照规定办理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擅自开工的,由监督总站(站)责令限期改正或停止施工,并由市或区、县建委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二、不按规定的范围承担工程施工或进行产品生产的,由市或区、县建委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三、在施工或生产中不执行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相关设备,造成质量不合格或质量低劣的,由监督总站(站)责令停工或返工,限期整顿,并视情节轻重处责任单位1000元以上1 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处1 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罚款;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弄虚作假,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 万元以上1 0 万元以下罚款。因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单位负责赔偿,对单位负责人处5 0 元以上200 元以下罚款,并由单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申报竣工工程,经监督总站(站)质量核定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对责任单位按该工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 元处以罚款,并限期返修,使工程达到合格标准。
五、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多次出现不合格工程(产品)事故的,由市或区、县建委给予降低企业等级的处罚,直至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属勘察设计质量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移送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法,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和混凝土构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须向监督总站(监督站)缴纳管理监督费。其费率标准为:房屋建筑、设备安装等工程为建安工作量的千分之二点五;市政公用工程为施工产值的千分之二;混凝土构件企业为产品销售额的千分之一点五;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为产品销售额的千分之一。
监督管理费为行政性收费,列入工程总概算或产品成本。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城乡建设委员负责解释。
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2
>> 中国石油公司与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比较研究 中国石油公司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研究 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HSE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效快捷中提升中资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承包商形象 国际石油公司甲方物资 国际石油公司:上游投资变局 国际石油公司资金管理分析与启示 论石油公司体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论康菲石油公司项目安全管理的特色及实际应用 新常态下C石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重塑实践 浅析海外石油公司的HSSE管理 跨国石油公司碳资产管理启示 大型一体化石油公司投资策略比较 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高校师资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转型 开自己的“石油公司” 分析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解析 浅谈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管理制度中的措施 新形势下石油公司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词,指一种教化的制度。如《说苑・指武》中讲:“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http:// /view/688009.htm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http:///view/138025. tm・补之诗》中记载:“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1952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合著的《文化――有关概念和定义的回顾》一书,列举了西方学术界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出现的各种“文化”定义160余种。1965年,在莫尔的著作《文化的社会进程》里出现了关于“文化”的250种说法。之后,俄罗斯学者克尔特曼在从事文化定义的对比研究时,发现文化的定义已逾400种。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http:///view/51376.htm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书中指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定义为当代文化界所接受,影响深远。
制度的含义:制:制定、规定。度:程度、限度。《诗经》有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说的是“有人群就必有规则,有制度”。《左传・昭公三年》,“公室无度”,《汉书・元帝纪》中讲:“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之”。指政治上的规模、法度。在《辞海》中,制度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概括而言制度的基本涵义可以归纳为:一种行为规范,一种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则。
2.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
文化与制度之间是一种蕴含与互动的关系,文化中蕴含着制度,制度中也体现了文化。文化通过制度反映出来,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形成制度,即文化观念是制度形成的依据,制度要反映文化的要求;制度强化文化,即制度对文化观念特别是对新文化的巩固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好的制度是充分考虑到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制定的。
企业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对相关人员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都有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等起着重大作用。公司规章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因而公司对管理制度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除了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于“走出去”的国际化石油大公司,在跨文化的背景之下,建立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目的的管理制度,必然也必须应是在充分考虑了跨文化冲突中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去制定。
二、国际化石油公司制度建设要实现跨文化的平衡
1.跨文化冲突理论
跨文化冲突的存在已经被当今社会广为认知。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当今社会存在三大文化核心,分别是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和儒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国家的圈层;中国作为核心国家加上周边国家,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裔,构成了儒教世界;由阿拉伯国家为主形成的伊斯兰世界。亨廷顿认为未来的冲突就是这样的三大板块之间的冲突。
2.跨文化冲突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利弊
跨文化冲突成为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成长战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企业的跨国经营很容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由于政治、经济、个人信仰、价值观等的不同,产生矛盾和冲突。既包括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
相对于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跨文化背景之下的文化冲突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管理带来更多的风险:文化冲突将可能带来对信息误解、误判,造成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忽视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偏好或禁忌,不但不能有效地实施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而不能高效地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还往往会使企业及其经营管理活动遭到当地员工和消费者的抵制,甚至还可能遭受所在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限制和制裁。
但是,跨文化冲突对企业绩效也是一个机遇,如果能妥善的处理和协调好跨文化冲突,企业的绩效会被提高。正如Berey(1986)在研究跨国公司的过程中发现,跨国企业需要拥有多元化的惯例以应对多元化的世界,跨国公司甚至可以通过并购文化差距较大的公司来占有更广泛的有潜在价值的惯例。Morosini、hane & Singh(1998)分析了52家意大利和英国企业在1987年~1992年间的跨国并购,指出有些民族文化差异甚至提高了跨国并购的业绩。
跨文化背景之下,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否为企业成员所接受与该制度是否与员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冲突密切相关。这要求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进行成因分析以及冲突的解决方案的制定,并根据文化背景的多元化而对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内容做出调适。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就是一个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样性结合起来而进行统一管理的问题。面对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受多重文化的挑战,减少由文化摩擦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必须要把公司的运营放在全球的视野中,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建构自己的跨文化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
三、国际化石油公司在企业制度建设中如何平衡文化冲突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国家、企业、团队、个人的目标,有赖于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因素,并制定符合我们企业利益的管理制度。国际化公司管理的关键是要制定这种充分考量了文化差异因素的制度。对于文化差异因素的考量要结合中国文化与资源国文化的平衡考虑:
1.要有文化的敏感性
如上所述,跨国经营己经成为石油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手段,而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想取得经营的成功,就要能在跨文化环境下灵活地面对异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当跨国石油公司由一种文化背景进入另一种文化背景之中时,会碰到各种各样陌生的行为和方式,并会产生文化冲突。能否正确理解接受特定文化影响的员工的特点,就成为异域文化中治理者成功驾驭文化冲突的要害所在。对此,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文化的敏感性,要解决差异,就必须首先承认差异和认识差异。要善于发现文化的差异点,对不同文化中的一致性和各自具有的不同的逻辑加以领悟和判断。无论是适应对方的文化还是对它进行变革都需要首先客观的判断和知晓具体的文化差异在哪里。并进一步深刻了解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跨文化冲突的因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要具备包容的态度
文化冲突是一种客观现象,谁都无法回避也无法制止。同时,文化冲突也促进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的交融,使人类不断取得进步。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其负面效应远远小于正面效应。[4]也可以说,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文化融合是化解文化冲突的必然逻辑,是实现人类进步的阶梯。进行跨文化治理,是利用跨文化优势,消除跨文化冲突,企业成功跨国运营的战略选择。跨国石油公司的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估文化差异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学习并吸收其他文化,以及其中有助于本企业发展的内容。要客观地承认文化是存在差异的,并尊重和接受这种差异,而不要试图回避这种差异,或是简单地用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
3.要区别对待,整合文化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要客观地进行文化分析,认真剖析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差异。区分文化冲突中的核心与非核心要素。具体分析哪些差异是我们坚决不能妥协的,哪些差异是可以不强调的。对于我们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变。在此基础上,对于普适的价值我们要赞同。差异化对待文化冲突的不同类型,为进行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依据。进而,在坚持了核心价值观不能动的情况下,进行文化重构,在制度建设中吸收跨文化的差异因素。让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互相补充、协调和渗透,提炼出共同的价值和思想,使这种价值和思想能够减少文化冲突。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在跨国石油公司内创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氛围,围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那些核心价值理念并结合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规划,根据环境的要求和经营战略的需要对原来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自上而下地调整。从不同文化中的共通点出发,围绕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塑造共同的价值取向,创造性地综合各种文化因素后,精心设计管理制度。
“所谓创造性地综合,即不止于合二者之长而已,更要根据两方之长加以新的发展,完成一个新的事物”,这样创造出来的新颖的、超越各种文化既定行为模式、具有协同作用的方案,对于各种文化来说既是全新的,又是可以接受的。企业创造性地将文化差异平衡后的因素加入制度建设中,每个员工都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建立起融合各方之长的合作关系,企业的竞争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韦森.文化与制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2-15.
[2] (美)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6-7.
[3]李江天、甘碧群、蔡云.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准备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16):1-2.
[4](英)泰勒著、连树生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325-328.
[5]范黎波.跨文化管理的无中生有[J].商学院,2006(5):2.
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3
北京市1996年度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工作于1996年12月1日开始。为作好此次决算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为保证北京市1996年度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印制下发《1996年度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费收支决算表》(以下简称《决算表》)及附表,同时下发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各参统单位要严格按填报说明及指标解释填报《决算表》。
二、我市从1996年开始,对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零点决算制度,即以财务核算年度为基金决算年度,相应的统计口径为上年的12月月报至当年11月月报数据。鉴于1995年12月月报数已进入1995年决算,因此1996年的基金决算期为1996年1月至11月,1996年12月的月报数据将进入1997年决算。
三、为便于新老决算年度的衔接,按季报表的单位1996年第四季度的报表提前一个月上报,即12月5日前向上级社保机构报送1996年第四季度的报表(表中只含10、11月两月的数据,12月份的数据与1997年1、2月的数据做为1997年第一季度的报表数据,以此类推)。
四、凡在1996年中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企业,以统筹报表隶属关系实际发生变化之月为界分别填报汇总,即隶属关系变化前部分,仍报原主管部门,并由原主管部门汇总;其后部分报现主管部门,由现主管部门汇总。
五、根据京劳险发〔1996〕233号文件规定,军队企业从1996年1月起,企业缴费比例由工资总额的19%下调到16%,已按19%多提部分在决算中调整。
六、各区县、局总公司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报《决算表》外,同时报送软盘。
七、《决算表》由参加本市统筹的基层企业于1997年1月1日前报主管部门;区县、局总公司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分别汇总后一式两份于1997年2月1日前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八、各类报表必须字迹清晰,不得涂改。表头、表尾必须填报齐全。
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
现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关于颁发《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本市更换和发放有关证件的具体办法,将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另行通知。
附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关于颁发《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9年9月18日 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卫生厅(局),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直以来煤矿开采的重大问题,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事故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事故之一。煤矿机电事故主要是由煤矿生产中的机电设施设备引发的事故。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放炮事故以及运输事故等均是由机电设备引发的煤矿机电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加强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对于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性,以及促进煤矿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设施设备陈旧老化,质量及造型不达标
首先,部分煤矿在生产中,片面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资金投入,设备在更新速度上较为滞后,不能及时采用新型的、先进的生产设备。另外,由于煤矿设备必须成套购置,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往往较大,这对部分煤矿而言,存在一定资金周转问题,最终往往继续沿用已陈旧的设备,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其次,在设备的质量及造型上没有加强重视,机电设备对造型配套要求极为严格,一般同一厂家生产的设备部件方可适配,其余厂家的设备往往九成以上难以匹配,导致设备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故障,增加事故发生几率。另外,型号不匹配等也使得设备的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安全生产。
2、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较为淡薄
首先,当前部分煤矿并没有根据国家关于煤矿质量的标准化规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机电设施设备的管理处于缺失状态,缺乏相应的管理组织或者管理人员。有的煤矿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将责任严格落实到各个分管部门或者个人,严格加强对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加大了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几率。其次,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技术素质偏低等原因,以致并不能严格加强管理,或者仅仅依靠经验进行管理,导致设备在管理中存在较大缺陷。
3、机电设备的检修不到位
机电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往往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检修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问题的处理,而当前部分煤矿没有严格做好检修工作,设备陈旧加之检修不及时,导致设备带病运转,很容易引发事故。另外,部分煤矿虽能定期检修,但检修过程不认真,检修不全面,对设备的问题不能全面发现和处理,也留下了安全隐患。
4、煤矿工人的基本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部分煤矿工人的业务素质不达标,技术操作不熟练,对设备的使用方法不能全面掌握,在具体的煤矿作业中,容易因一些细节性问题引发事故。其次,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御能力有待提高。部分煤矿工人安全意识较差,且不严格遵守煤矿作业的相关规定,自身的安全防御能力也较低,导致在作业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二、预防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对策
1、及时更新设备,确保质量及造型达标
首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大投入,及时更新设备,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性。其次,应确保设施设备的造型配套合理,保证出自同一生产厂家,以确保设备较高的质量。同时,一旦设备的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切忌盲目进行配套,而应购置与设备相同生产厂家的部件,以保证配型合适,保证设备的正常和安全使用。
2、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首先,应根据国家关于煤矿质量的标准化规定,严格建立起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应全面,涉及机电设备的各个方面,同时,应保证各个环节具有相应的部门或个人负责管理,确保管理责任的落实,保证机电设备能安全使用。其次,应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管理者应认识到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并由此强化自身关于机电设备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更加细化地进行管理。同时,应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使得经验与理论方法相结合,科学进行管理。
3、严格进行设备检修
机电设备的检修要定期严格进行。对机电设备必须严格执行集中检修和日常检修相结合的办法。专门制定检修措施,对全矿机电设备实行双月集中检修,集中检修期间,对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维护、维修,确保设备出于完好状态。
检修过程必须认真、全面、细致,确保设备的每个部分均能检查到位,尤其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以及曾经出现问题的部位,应更加严格地予以检查,确保设备性能正常。另外,应增加对较陈旧设备的检修次数,同时,注意在检修中,更换陈旧的零部件,以尽量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避免在煤矿作业过程中因小失大,因小的部件引发较大的机电事故。
4、提升煤矿工人的整体素质
首先,应对煤矿工人进行岗前培训,确定具有基本的技术能力后,方可准予参与煤矿作业。同时,应确保煤矿工人对设备的基本性能较为熟悉,并能熟练进行操作。另外,应注意在具体作业中,加强技术性人员对普通煤矿工人的指导,以最大化保证机电设备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应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作业意识。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或者印发安全作业手册以加强宣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同时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机电事故的防范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尽量避免问题,保证煤矿作业中自身的安全性。
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范文6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旨在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而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尚不成熟,教学及管理中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明显滞后于理论。毕业生自感学的面面俱到、全而不精,用人单位亦抱怨学校人才培养未能与社会需要接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实践教学体系之实验课教学及管理。
一、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建设实验室必要性)
旅游管理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相应的管理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类企业及相关单位从事服务及管理的专门人才。
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擅于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而专业教学内容亦多属技能操作型,通过实验教学演示、引导,激发创新意识,主动参与设计、实施、通过实验检验理论、深化理解、提高实践水平,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师生互动开展“研究性学习”,以达教学相长。
二、旅游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项目设计及实验室管理方面
其一,实验简单依附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低,一些可与理论课分离的实验内容未能独立;其二,实验课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缺乏论证,甚至存在因人设课、随意拟定实验项目等现象,且目前开设多为演示验证型,缺乏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索及创新;其三,实验课教学方法及模式陈旧,往往因课前沟通或准备不足,造成无序操作、甚至浪费资源。其四,开放不足、利用效率低、未能与教师科研或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附加值低。其五,缺乏有效监督及系统考评、反馈机制,对有一些教师临时调整内容、避重就轻、甚至实验课上讲理论等现象不能有效遏制。其六,尚未形成数字化管理,软件及信息更新速度跟不上旅游行业发展,资源共享不足。其七,管理体系混乱,设备采购性价比低,耗材浪费严重,实验室运行成本高,且存在用电防火等安全隐患。
(二)专业人才配备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一,实验人员比例低,存在超负荷工作隐患;其二,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双师型人才及持证上岗比例低,信息化水平低;其三,工作绩效考核及激励体制不健全,甚至因职称评定困难及福利待遇低导致队伍不稳定。其四,学校、院系、教研室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确导致采购等权力纷争,维护等责任推诿。
(三)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不够专业化、系统化,往往存在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非业人员采购导致硬件与软件不匹配或行业脱节(不配套或落后)、设施设备维护不力,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不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旅游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
(一)实验项目设计及实验室管理对策
首先应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设施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及实验课教改、数字化建设的投入,改革设施设备采购方式,优化流程,提高采购性价比;其次,应组织力量通过外出调研与讨论内省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任课教师精心编制实验流程、学生操作指南及实验报告模板,经教研讨论、专家评审后,初步形成实验项目库,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反馈、调整、优化。第三,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时,甚至结合专业特色改变单一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走进企业观摩或邀请一线从业或管理者走进实验室互动,形成走出去、请进来,项目导入、角色扮演及深度研讨相结合的多元化实验课教学模式。第四,形成学期全程管理制度,学期初要求教师列出实验课程开课计划,课前向学生发放实验课任务书,明列实验流程及学生注意事项,授课有记录,课后收缴学生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后讲评,学期末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反馈,并存档备查。第五,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在有效的成本管理基础上,将实验室开放与教师科研、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甚至可以模拟商业行为开展小范围经营(如酒吧、茶艺实验室),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附加值。第六,教务处等部门应定期检查实验课项目库建设及学期实验课全程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奖优惩差,不断反馈优化。
(二)专业配备与管理方面对策
首先,应定岗定编,保证实验人员合理数量,避免超负荷工作;第二,可定期选派实验课教师外出进修、考取相关证书或深入企业实践,提升现有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及信息化能力,要求持证上岗、定期参加业务轮训:如旅行社管理方向应持国家导游员、旅游计调师、旅游咨询师等资格证书;酒店管理方向应持高级调酒师、高级烹饪技师、高级宴会设计师等相应的实践技能或证书或具备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从业或实习经验。第三,根据工作量及业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理顺评职称、待遇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工作积极性;第四,择优聘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建立伞形实验室管理体制,国资处下设个实验室,各实验室主任(可据规模设实验员若干)负责本设备的申购、管理与报损、维护,国资处统一招标采购,实验室主任不接受院系领导;相关教研室在做好记录的前提下共同使用实验室,实验课教师接受本教研室与实验室主任双重管理;第五,各分室实验员应对仪器设备进行登记编号,通过定期盘点、维护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利用率控制成本,分室帐目由实验室主任汇总后报国资处统一备案管理。第六,可据具体情况适度开展经营活动以创收补充实验室耗材;第七,教务处等教学部门负责监督实验课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果的考评。
(三)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对策
首先,明确实验室设施设备采购由国资处统一招标进行,但采购设备的型号、性能等由实验课任课教师与实验室主任共同研究决定,避免外行操作导致错购或浪费;第二,注意硬件与软件的匹配,设备调试运行需有教师等专业人员在场,并接受培训,定期考核;第三,注意信息化建设,各实验室应联网共享资源,并通过网络动态监控,以保证有问题及时处理;第四,除既定实验课外,还可安排实验室开放供教师、学生开展科研及创新活动,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第五,未联网监控的实验设备,出现损毁由实验教师上报,经实验室主任上报国资处维修或报损,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