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范文1

关键词:技术管理 木桶理论

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就像管理界的木桶理论一样,你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的那一快短板;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就像木桶上的箍筋箍不紧一样,所盛的水照样从板缝中流走,需要你把各个专业相互密切贯穿起来,做到各个专业之间上下左右全方位紧密贯穿,这样才会使你的木桶盛上更多的水,并且密而不漏。在此我着重谈一下房地产行业在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部分漏洞与弊端,指明技术管理中各个阶段的短板和朽木所在,以及对此的解决办法的个人见解。本人在山东金瀚房地产工作,知识浅薄,意在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一 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房地产行业根据其开发规模,大部分均设有技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管理机构的大小据建设规模而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1 组织架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类别以及其技术含量,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有所区别,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架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监、专业技术总监、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其中专业技术总监大部分设建筑、结构、电器、水暖、暖通、智能化、环境等,有的中小项目只是分土建、安装两类;如此再向下进行细分如:建筑分为土建、装修,水暖分为上下水、采暖,等等。而且每一位上层技术负责人均要有下层各个专业技术核心知识,并且还要有将各个专业相互贯穿综合审查和处理专业间相互不协调的能力。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设计单位的事情,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个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从基层各个专业慢慢干起来的集施工、技术、项目管理、设计综合审核、项目规划等于一体的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般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十年、项目管理不少于五年为佳;部分开发企业善终于聘用干过设计为基础的人员,其缺点是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经验少,设计专业划分过细,即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甚至为零,处理专业技术间的不协调能力差。年开发竣工面积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项目的工程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部门,中小项目可以将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合二为一来进行管理。合理优化您的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留住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您企业管理、项目盈利的重要砝码,是提高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其从事过的单专业知识,在此只是水桶中的其中一块长木板。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当设计和施工经验均丰富的前途下,其从事过的主专业应当是以建筑专业为主的最佳,这是由于建筑专业向下细分的相关专业多而定的;其下的结构、水电、园林等专业都是为其服务分支专业;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专业就是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其中的短板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增长,而无法靠长板来进行补充。

3 专业技术主管专业知识过度细分,精而不全

要是将一个项目下的各个分支专业比喻成是一个大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的话,而每一个主专业下的细分的专业那就是这块木板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了问题,木桶中的水同样会从这块木板中的孔洞中流出。细分的专业知识需要的就是无缝覆盖。比如每个专业要通晓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施工、材料、工艺、质量以及各个专业相互穿插配合的要求等知识。

二 设计过程中的全程审核管理

一个好项目的成本控制与技术、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就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而现在房地产行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将应该时间宽余的设计阶段的时间人为的压缩,将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从而导致项目设计技术文件的知识技术含量底,致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产品定位与设计问题频繁变更,最终使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设计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一下几种情况。

1 项目的产品定位不准确,设计任务书标准含糊

好多的项目在开发前期的产品定位时前瞻性差,定位过高或是过低,或是定位时的标准设定中留有一定的变更余地,致使设计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后续的相关工作难以进展。

2 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技术含量底

现在国内的设计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鱼目混珠的、产品低劣的设计单位层出不穷,甚者三五人组成一个团队挂靠一个知名设计单位打空手道,有的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主设计大师或是在审核上签字凑人数等,您不看图纸上盖章的注册设计师又有几个是真的见过图纸的,不就是借用他人的资质和印章用着吗?真可谓是防不胜防啊。而又有好多的企业偏偏就用这种三流的设计单位,为什么?设计费用底呗,殊不知真正后续浪费的要比您在前期省下的多得多,这又何苦呢。好多设计单位抓住建设单位技术组织不健全的弱点,大打偷工减料牌。选择一个好的设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是成就一个优秀设计文件的前提,是众多企业需要调整成本控制中的设计环节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个环节上,您是选择了一个优质的木桶还是选择了一个假冒伪劣的木桶,这就要看您的战略了。

3 设计文件的过程控制不到位

一个优秀的设计文件,从开始到结束,贯穿各个设计环节,需要各方相关人员多次的重复效对、审核、优化等过程才会形成的。在好多的企业当中,这方面的控制流程需要进行再造、优化。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只是注重前期的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而忽视了施工图设计,规划和方案总归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文件,而细节的控制就是在施工图设计上。规划和方案设计就是您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木桶,而施工图设计就是木桶细部的制作质量。设计全过程是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是一个项目设计前期方案优化的过程,需要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参照、对比、优化,最终定案,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过程;施工图设计是依据前期定案的设计方案,对方案的细化过程,使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细化的过程和专业间相互穿插融合的过程,是设计工作量最大、最细的过程;最终来到项目现场使用的是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控制流程,单纯一个控制流程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技术管理者全员、全身心的投入,最终才会形成凝聚全员智慧的优秀的设计文件,才能使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展。

4 设计交底不到位

设计交底是设计过程中上道设计完成后对下一道设计、管理环节进行交底的文件。部分企业在这一个环节上不做技术交底或者交底不细,致使后续的设计、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偏离原来的设计意图,甚者有些由于结构、安装等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等原因私自串改原设计,导致后续的优化、控制等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数倍的工作量,并人为的加长了设计阶段的时间;做好设计交底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展营造良好的设计基础。

三 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一下几点。

1 现场项目经理专业技术单一、现场技术实践经验少

房地产企业的现场项目技术管理,一般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的工作,就是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由于这个技术工作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的事情,项目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是做各方的协调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是工作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没有一定的多专业技术知识,您就没有这个基础,那您就没有资格来管理这个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并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措施。好多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者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就不用说是受到的经济损失了。现场的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项目管理中包括技术管理。一只狼领导一群羊的力量,有时会大于一只羊领导一群狼的力量。

2 专业管理员综合技能差

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在审查技术问题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狭窄,很难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案。比如:电器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

3 管理方法不对路

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是一个侧面的、综合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监督执行的层面;真正大部分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进行实施和控制的;现场的施工、监理方只要有能力将这项工作干好,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不应该过度插手其中的工作;有好多的建设单位工程代表,就没有将自己的技术管理位置认清,过度越位,致使有些项目出现建设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于施工、监理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怪现象;管理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不是靠人海战术的。现场人员需要精英,现场项目管理需要精通,管理方法需要精技,只要您有了全面的技能,就有了能盛满水的木桶。

四 物业管理中的维护技术管理

物业管理阶段是一个公司诚信经营和服务至上的表现阶段;质量是生命之本,合理的维护是优质的保证;维护技术的好坏在客户面前直接反应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技能的高低,从而推理出项目前期的技术管理状况;维护技术是集诊断、治疗、护理、合理应用的过程,是对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的阶段,本阶段大大区别于以上以管理和技术知识为主的阶段,这是以管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阶段;致使在此阶段的人员管理方面也大大区别于前期。在此阶段的技术管理常出现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 人员技能定位不正确、专业不对口

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以操作层的技术工人为主的团队;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工程人员定位时,定位到技术管理层面上,操作层人员甚少,甚至没有操作工人。操作层的工作主要是维护工作,并不是以上下协调为主的管理工作。从专业方面,是以建筑修缮为主的管理层和执行层。

2 维护知识缺乏、预防意识差

工程人员是以应急修缮和正确预防为主的,大部分的工作是出现了问题后进行的修缮工作,往往不注重质量的预防环节。一个质量事件的发生都是有自己的一些前期征兆,比如屋面防水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等等;将事件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这才是维护工作的精华。

技术管理范文2

关键词:工程;技术管理;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

工程技术管理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

(一)技术管理工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目前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二)技术管理反映整体管理水平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使技术工作有效开展,科学地组织每项技术工作,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符合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作用主要体现下三方面,

1、是确保施工按照科学技术及其规律要求来进行,实现正确规范的施工程序。

2、是利用技术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其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在工作中能够有预见性,及早处理潜在问题,消灭质量或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3、是挖掘并发挥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能力,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合理缩减工程成本,相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要求工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当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避免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发生因为供货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时,适宜的技术管理可以在谈判中直指问题核心,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

二、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主要包括结构配件,工程材料,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审核记录,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

(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但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

(三)做好计量工作

正确配置计量器具有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落实计时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开展计量知识的教育及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准。

(四)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图放样;技术措施;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

(五)做好信息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工程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复杂,要求多专业多任务种交叉、各专业的技术规范、规程都必须正确地运用,对技术管理的要求高。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间的协调能力不足

企业的现场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的管理工作,项目经理是整个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一般人认为现场的项目经理只要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只是项目经理的工作要点之一,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具备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知各项施工规范、规程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而且还要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才能起到指导施工,统筹管理整个现场的全盘工作,不少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至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

(二)专业技术员综合能力较弱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跨专业的专业知识缺乏,比如:土建专业的看不懂安装专业的施工图纸,安装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因此在审查工程技术方案时,只能对本专业的项目提出看法,难以从项目整体上来审查和协调,这样就很难得出一个正确、全面的处理方案。

四、做好工程技术管理的方法

(一)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实行行政和 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二)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盛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三)加大技术投入

企业技术进步要有适宜的投入做保证。技术投入包括人力、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技术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应拥有相当比例的文化程度高、技术素质高、操作技能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相对于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定。技术基础设施方面,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数据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标准、技术参考数据、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四)注重技术水准的提升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五)明确技术管理职责

组织全体的员工,尤其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特别是对施工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当中各个分项及分部施工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与施工方法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与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平与企业的管理水,从而预见性色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与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五、结语

技术管理工作要贯穿到工程的全过程中,并要与工程的安全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方面做好协调,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以及工程能够按时完成,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武杰,王双陆.工程技术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14).

技术管理范文3

【关键词】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严峻,先进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木材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管理合理利用、培养和保护森林资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推动我国森林产业不断发展。

1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推动我国森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础,是合理利用、发展、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证,是促进木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1]。

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通过降低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正在逐步实现依法治林,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扩大森林面积,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工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遏制森林资源的恶化,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通过调整木材生产经营方向,以发展、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为重要措施,不断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保护工程的基础,如果没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我国的森林保护工程不能很好地顺利实施。

2 木材生产技术设计

2.1 增加原木生产比重

对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技术,要根据伐区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不断增加原木生产比重。原木生产技术具有工程量较少、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方便等优势,另外原木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减轻对保留木的损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2 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伐区木材的集材要充分利用畜、机、人等综合方法,采伐过程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这样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方便生产,提高木材生产效率,提升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在高效完成木材采伐生产的基础上,又可以合理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2.3 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采伐、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森林伐区要全面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伐方式,根据林地条件和木材分布,合理规划林木低强度大面积的采伐生产设计,在扩大择伐森林面积的基础上,不断降低采伐难度,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降低采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木材采伐生产的充分准备,降低木材采伐生产事故,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影响

3.1 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在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提高科学采伐意识,杜绝滥砍乱伐的现象。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采伐许可证只有当年有效,严谨超过使用年限和跨年度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森林采伐许可证按照我国林业统一的样式印制。通过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了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杜绝了乱采、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等现象。

3.2 规范木材生产时间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木材生产时间,规范了森林采伐时间,按照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统一规定,使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期,森林采伐总量、森林限额采伐指标和森林采伐的年度计划相一致[2]。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强制的将森林资源的季节性采伐生产管理均匀地分摊到各个月,严谨不同年度之间的森林采伐量串用,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

3.3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林业配置了相关的公安机构、林政机构监督机构,我国森林管理的专业队伍不断扩大,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林区的采伐管理逐渐规范化,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监控工作不断科学化,推动我国林业大力发展。

4 贯彻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4.1 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枯竭,森林产业和生态环境体系形势严峻,林业质量降低,人们对于森林资源采伐生产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采伐生产思想认识,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建设中,科学利用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认真贯彻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提高森林资源采伐生产技术,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改善林业结构,提高木材生产管理水平。

4.2 确保林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班等方式,鼓励木材生产检验人员、支杆工、集材工、油锯工、采运人员、现场员、工队长等伐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培训[3],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通过举办国家林业专业管理培训班,推动更多的林业工作人员获得国家林业资格证,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推动我国林业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4.3 充分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伐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积极规划设计森林伐区场地,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研究,反复探查采伐现场,确定木材采伐生产方案后上报主管部门。每年秋冬季的木材采伐生产管理计划要尽量在当年的7月份之前完成,在保障顺利完成春、夏采伐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秋、东季节的木材采伐生产工作准备,确保秋冬季节的林业工作顺利进行。

4.4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在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生产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均匀生产,严谨局部林区超强度采伐生产,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在采伐森林资源之前,要全面掌握森林伐区的实际情况,做好伐区的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严格均匀采伐,纵向采伐到底,横向采伐到边,规划好采伐区的集材道路,禁止在采伐生产条件好和木材质量好的地方过度采伐,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生产计划。

5 结束语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贯彻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林.我国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技术管理范文4

针对营林技术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

营林技术;现状;管理创新

1营林技术中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现阶段,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改变传统模式,向集约型、节约型经营管理模式实施转变,推动林业发展,需要不断实行技术创新。主管部门需要对林业生产进行科学管理,主抓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管理创新的前提是技术创新,同时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证。在良好的资金政策及完善的产权制度管理下,技术创新有助于实现营林工作的顺利发展。而管理创新则可以帮助企业早日获得预期的生产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2营林技术创新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创新流程不完善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创新,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改革管理体制,而后进行技术创新。但在实际操作中,制度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贯穿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每个环节相连通,没有起点与终点,反复循环进行。

2.2创新模式单一

我国创新的模式包括原创、模仿、融合3种。在林业管理中并没有被普遍地被推广应用。原创通常是被率先开发,技术创新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经过构思、研制、中试等环节,成熟后应用到生产上,并逐步推广到市场。目前,我国的营林技术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2.3缺乏创新激励机制

在企业中,激励与创新相辅相成。由于我国现有的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创新机制,找不到明确的关系人和责任人,企业的利益没有人关注,自然不会主动去创新。在营林技术管理工作体制中,管理模式非常复杂,由省林业局下达通知市林业局,再转交具体营林部门,最后达到林业站,办事效率低,导致营林技术管理工作松散低效。

2.4创新意识淡薄

在绝大多数的营林技术管理工作中,相当多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松散,对技术管理不够重视,每日的工作内容和模式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应对突况的能力非常差。最终,导致营林技术管理工作的展开效果欠佳。其中,缺乏创新意识是他们工作效率及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3营林技术中管理创新的路径

3.1革新管理理念

首先,在营林技术管理中,革新管理理念,强化营林管理职能,可以提高林业管理效率。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程序复杂、职能不明,健全计、财、物相独立的营林技术管理体系,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集中管理,消除体制对其它领域的不利影响。其次,转变传统只重视植物经济效益,不统筹兼顾生态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经营意识,采用更实用性的方法和手段去完成计划目标。

3.2加大投资创新力度

营林技术的创新往往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科学的投资是影响营林管理成效的关键因素。建立起合理的资金分配体系,确保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每笔的投资得到高效利用。这需要管理者不断优化企业营林投资管理结构,对项目资金实现科学化、创新化管理,同时在需要时,不断变更调整相关的策划,提升资金的使用率。比如,针对网站现有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营林管理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理财体系,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合理投资。

3.3建立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由于森林资源管理是一项目庞大的工程,日常维护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涉及到无人区的险情排查,安全事故防范等工作。因为自然地理、气候变化等因素,致使有些地域无法进行人为管理,如此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对此,将电子信息技术引入营林技术管理工作中,在监管的森林区域、重点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实行全天候监控,提升了管理的灵活性和管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隐患,减低成本,避免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这样的电子监控管理平台也将成为森林监管监控的重要手段。

3.4建立资源管理档案

针对森林资源实行档案管理:一是可以帮助相关的立业部门实时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动态信息,预测林业发展的趋势以及评估林业价值。二是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为日后的营林规划提供科学性、可行性的依据,创新资源的开发模式。三是运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实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也可以使得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工作技能,不断增强其创新的意识和办事效率。

4结语

在营林技术中实现创新管理,实际上就是不断改变生产观念和手段,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兼顾经济、生态效益。有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林业的发展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从创新管理体制、林业投资、革新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营林生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于冰 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横道河林场

参考文献

技术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水利事业;水利技术创新;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在新时展的背景下,水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但这也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如何合理应用水利技术,促使其发挥最大化作用,为工程带来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焦点问题。从水利管理的角度讲,其对水利技术的需求较高,水利技术作为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实际应用与创新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不断积累学科知识,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以此提升水利技术水平,为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工程概况

遵义市中桥水库水厂位于新蒲新区新蒲组团西部、326国道北部、四合头山以东、厂坝北部、三坝水库下游约1.5km的农田区,与江天水泥厂毗邻,工程设计总规模为供水30万m3/d。水厂距新蒲镇政府1km,距遵义市中心城区15km,距326国道350m,现有350m的水泥厂进厂公路到水厂厂址位置,交通较好。因中桥水厂建设需要,须对三坝河中桥水厂段进行改道,其工程范围为:中桥水厂上游鱼塘上游侧人行桥至水厂下游第二口鱼塘下游侧人行桥,改道河道长度为690m。

2水利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2.1忽视基层水利技术的发展。基层水利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转型的重要基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机械化水平随之大幅提升,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不断增加。基于此,部分地区出现忽视基层水利技术发展的问题,使得在面临紧急状况时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1]。比如,某地区由于人员操作不规范造成较大范围的污染,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的继续发展,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水利技术,最终导致污染情况快速加剧,对农业生产与群众生活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2连带负作用显著。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然而与其相关的负面作用也在不断加剧。在城市当中,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废水与污水,这些污水仅依靠自然平衡进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对此,若缺乏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案,势必会城市水利造成影响,不利于城市居民的人身健康与社会稳定发展。2.3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水利技术创新与管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调查与研究得知,部分地区对于水利技术创新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应的规章制度无法发挥出作用,而且还有很多官员在思想上也未对水利给予足够重视,这样不仅制约了水利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还不能对现有水利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保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工程价值的有效发挥。

3水利技术创新带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3.1加强领导组织。首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在掌握当前水利事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科教兴国方面的战略方针,对水利技术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完善,将水利技术创新融入到议程之中,并将其定义为干部的考核标准;其次,结合水利工程功能、作用与目标,制定出一套与工程后续发展相对应的规划,将各类具有促进水利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落实到位,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推进技术创新;最后,必须对科学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领导的导向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保证决策具有更高的民主性与科学性。3.2增加科技投入。对于水利技术创新而言,切实增加科技投入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将国家或政府的投入作为基准,同时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方式。首先,得到国家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开辟经费的方式,独立水利技术创新预算;其次,加快水利技术平台构建,提高科技研究水平与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并保证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质量,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平台作用;最后,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按照需求合理划分出用于技术创新的经费[2]。3.3为水利技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1)在政策方面应营造出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将国家与政府提出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根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案;(2)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讲,应不断激励水利技术创新,借助一切有效的宣传手段,积极表彰任意形式的技术创新,进而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氛围;(3)水利技术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水利技术创新相关的人才环境同样需要进行积极的营造,创建完善的人才培育和选拔制度,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水利技术创新整体水平。3.4加强技术管理(1)通过对水利技术成果的管理,可发挥出管理部门的最大化作用,提升水利项目审查、评价与合同的管理水平,为项目监管提供有效帮助,确保验收评估的准确性。(2)切实强化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建设,根据国家提出的评价标准实施全面改革,确保机制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为水利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3)强化水利技术部门方面的管理,除了技术本身以外,作风建设与管理人员同样需要进行强化,旨在大幅提升管理水平。3.5加强合作与交流(1)将技术合作为先导,切实扩大水利技术合作范围,使得合作和交流的内容得到深化,充分落实“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掌握国际流行的技术措施,如智慧水利系统,其整体构架如图1所示,同时将其与我国国情进行紧密相连,以此更好的利用新型水利技术[3]。此外,通过增加投入,适当从国外引进治水技术和人才,激励现有知识产权可以向国外发展,从而提高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2)对各种资源类型、交通、农业、林业、工业、气象、环境与海洋等进行有机结合,不定期开展科技研讨活动,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调动,从而更好服务于水利技术创新与管理。(3)充分发挥所有形式的水利技术与科技实力,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一个“协同作战、上下联动”的发展模式,为水利技术与管理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水利技术创新对水利管理能力提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提升资源利用率,杜绝大规模浪费情况的发生,还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忽视了环保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而且还有一部分人缺失环保意识,未对水利管理给予足够重视,使得管理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因此,作为水利事业的管理人员,应在积极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重视水利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这一独特且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出水利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我国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作者:周政 单位:遵义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树铨.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水电技术,2014,12:20-21.

技术管理范文6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管理措施

0.前言

目前,利用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是当前改善煤矿企业面貌的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成为最终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时,大多数因技术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或者是在技术管理工作上存在一些漏洞而导致的。由此看来,煤矿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本文主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对策。希望可以对今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与发生的基础,然而,目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始终都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煤矿生产中,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火、粉尘等,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会涉及到煤矿采掘、运输等各个环节,从某种程度来看,直接决定了煤矿企业生产具有复杂性以及危险性等特点,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看来,只有使煤矿企业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生产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那么必然会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与效率,使煤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现如今,我国依然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产量大幅度增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煤矿生产中,却存在大量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例如:产业结构不科学、安全事故偏多、应急救援能力较差等,从而直接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又存在大量的薄弱环节,比如: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技术手段落后、制度不够完善等,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出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作用,这样一来,难以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对策

3.1增强没课生产技术管理意识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例如:工程设计、作业规程设计、报告管理等。这些内容都对煤矿企业生产发挥指导性作用。因此,要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从而正确指导企业职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使生产技术管理更加规范化,加快我国煤矿企业管理建设与发展。

3.2健全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来说,其主要的工作是要排查以及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煤矿生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以及防范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这样一来,煤矿企业必须要更加完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例如: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等。

3.3进一步加快没课生产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从整体上来说,煤矿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会对管理工作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有些煤矿企业在生产中,过于重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完全忽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尽管能够获得短期经济效益,但是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个煤矿企业必须对生产技术管理研究的投入大量资金,不断鼓励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发更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例如:煤矿企业要定期组织职工参加业务与技能培训,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强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又能够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从而加快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大对煤矿生产技术监督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只有确保制定的落实与执行,才可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煤矿生产的现状,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正确指导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3.5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想要真正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那么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开采工艺,研究新技术,从而改善井下工作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煤矿安全状况的好坏,除受地质与开采条件影响之外,很大以部门因设备以及开采工艺落后所造成的。所以,只有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才可以加强煤矿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然而,我们在推广与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因地制宜,认真做好技术论证工作,减少其工作的盲目性。除此之外,投入足量的资金,确保新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新安全隐患的出现,这样一来,才可以在煤矿生产中发挥较好作用。

4.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的体制正处于完善阶段,想要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那么必须要使煤矿企业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使企业职工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还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将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传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1(24).

[2]颉占胜.关于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1(4).

上一篇关键技术

下一篇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