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 做好试题研究、灵活应对试题变化
(一)注意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
试题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考查。地球、地图、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是构成地理的要素,这些占的分值都较大。
(二)试题图文并茂,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各种题型充分利用地理图像,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语言和工具,是考察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另外,还有一些无图考图题,侧重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利用地图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社会热点
焦点问题的创新设计,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现了地理知识的时代性特征。
(四)在乡土地理的考查方面有了一定突破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选择题和综合题都对潍坊地理做了考查,提示我们对于潍坊地理的复习要进一步细化,不能只局限在会做选择题的复习。
二、 中考复习的重要三个阶段
(一) 切实抓好"双基"形成知识体系
先加强对各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力求做到全面,达到知识点不错、不漏,但同时又要把握重点.
对于课本知识的梳理,可以以知识结构为线索加以整理,画出知识脉络网,特别对知识点的交汇处更应认真整理、归纳、反思、因为中考命题常常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做文章。
(二)知识整合,专题复习
要想取得理想成绩,还要对地理的所考范围和内容加以判断、总结、集合,这就要求在第一轮复习后做一些专题训练,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及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拓宽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设计了八个专题
1、 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判定与分布2、世界之最3、世界的农业4、地理漫画、景观图的判断5、河流、湖泊、运河、海峡6、矿业与工业7、解选择题技巧总结8、世界热点问题研读
(三)精解名题,知识迁移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精选名题,典型题目进行测试、练习、讲评,加强对学生学习使用已掌握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增强解题的灵活性,提高应试能力。
三、立足课堂,确保课堂复习高质高效
为提高地理复习课的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形成的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贮存"的学习方式,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复习课模式基本教学环节
1、展示目标 学有所依2、自主探究充分思考 3、合作交流 巩固提高
4、质疑解难 延伸拓展5、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6、达标测试 体验成功
(二)"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复习课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解读
1、展示目标,学有所依
此环节前,可以有导入环节,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占用时间太多。 "复习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 自主探究 充分思考
此环节学生要对照目标,自主而不是自由复习,并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下一环节中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这一环节属于学生个人行为,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习惯的培养。
3、 合作交流 巩固提高
此环节小组成员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小组不能解决,由组长汇总写到本小组拥有的小黑板上,在下一环节中解决。
4、 质疑解难 延伸拓展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此环节解决。首先是全班同学思考解决,若不能解决,由教师精讲,适当延伸也可讲方法,易错、易混、难理解的问题。5、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此环节要简练。师生总结均可。教师可将本节知识系统化,连线、直网。以加深学生印象。
5、 达标测试 ,体验成功
测试题要密切联系"复习目标"。题量适中,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分层设计,难易适度,关注学生差异。一定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反馈手段不要单一,尽量当堂反馈,对易错题做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争取有二次达标测试。
(三) 以上环节应需注意的问题
1、 要灵活运用此模式,在复习目标比较多的前提下可以将目标分解,即解决完一个目标后,再解决另一个目标,而不一定要齐头并进。
2、 教师要刻印复习课导学提纲(导学案)"复习目标""达标测试"必须刻在导学案上,部分复习内容也可以刻在导学案上。
3、 教师要细化课堂教学案,以改以前复习课教学案的提纲挈领式,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
四、教学别重视反馈环节的落实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落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划分小组,以优带差,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2、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二)单元测试的落实
1、精选试题,使试题有针对性、有梯度。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初中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随之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本学科重视的程度也相应有所提高,地理不再是家长和学生眼里的“小科”、“副科”。如何在初二下学期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会考的复习效率,成为我近几年辅导学生会考的努力目标。我把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
一、实施地理复习的“三步走”
初二下学期从开学到地理会考,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要进行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还要把初中地理四册书的知识点复习完,时间紧促但任务繁重。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实施三步走的复习策略:第一步,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第二步,用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把四册地理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串一遍,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为后面的综合复习奠定基础;第三步,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每册教材重难点有所侧重,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同步进行的是章节测试或全册测试,通过考试反馈学生的复习效果,随时调整复习方法,教师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构建地理知识的“经纬网”
地理会考试题的灵活性强,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贯穿和灵活应用能力强,不能出现知识断层现象。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做到一个知识点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复习中国的农业时,可把中国的气候与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美国和俄罗斯结合起来,进行横向对比,得出地理位置对不同国家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延伸到农业的影响;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时,可把八年级上册的地形、气候、河流、交通、工业和农业的内容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地理知识的经纬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抓好地理插图的“图形链”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打开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在历年的地理会考试题中,读图分析的试题几乎占到总分的80。而实际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所有插图、多媒体课件的示意图和教材阅读资料的图表,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使学生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形成图文互换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图形链”的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在复习“两极地区”一课的内容时,对于如何判断两极地区两点间的相对位置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回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思考,既然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那两幅图中自转弧线的箭头代表的都是哪个方向?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如何判断?南极地区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该如何判断?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两幅图中判别两点相对位置的方法,这样化难为易,很轻松地让学生掌握了读图的技巧。
四、关注地理热点的“影响力”
根据多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走势,时事热点成为地理会考不可或缺的话题。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当年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与时俱进,并和地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在平时的测试中把时事热点融入到试题中,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今年位于我国西南面的邻国――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我及时收集了该国地震的详细资料,并在综合测试中结合尼泊尔的地理位置、邻国印度及我国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试题,对学生加强地理热点的学习。地理会考中还真的出现了这方面的试题,因为做到了未雨绸缪,学生在这个题上面普遍失分较少。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掌握;沟通;拓宽;启示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49-02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国家教育部顺应时展潮流,实行中考科目改革,设置“综合科目”考试。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 立足地理本学科教学,注重打好“双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文理综合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立足本学科教学时,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双基"。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真正弄懂、吃透。该拓宽的要拓宽,该加深的要加深。要形成地理知识的系统网络,纲举目张,只有系统了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
二 重点复习系统地理知识,适当拓宽和补充区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理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因此,在地理复习中,除了要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又如区域图,最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四 立足单科, 关注学科间的综合,强化综合意识,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该立足本学科,强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适当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立足本学科,就是要按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的知识范围,抓紧好本学科的教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以教材的不变应中考的万变。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划学科为牢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搞好本学科内综合的基础上,应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打破学科之间的鸿沟,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重视政、史、地三科的知识结合点,使学生具有掌握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挑一些典型的综合题作分析,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综合的切入点,以提高对知识由横向联系渗透向纵向深度发展的网络思维能力。
五 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文理综合能力测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做出评判。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1.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面对中考和高考,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仍旧是成绩,的确,在大众的眼光或者是潜意识当中,评价一个科目的教学成果最好的根据就是考试成绩,而我们也能从考试成绩中直观地看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上的一个原因:很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中,初一、初二在地理教学中都是走形式、标出重点题目以应付考试,而在中考也没有地理这个科目,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对地理教学方式也没有加大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成果、质量也因此不高。也导致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也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教材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适应是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除了学生在初三阶段对地理进行学习之外,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也是教学衔接困难的重大因素。初中地理教学局限在气候、地图板块、世界地理等学习内容。而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涵盖了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以这样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强,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际计算研究,从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可以用跨越来形容,这也使得教学衔接难度加大。
二、如何更好地改善高中地理教学复习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
高一地理是衔接初中地理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高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衔接上。利用地理图像教学法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选择时,要充分尊重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图像学习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地理图像技能和地理素养,锻炼高中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时候,通过认识气候分布类型图,了解全球气候如何分布,主要的气候类型在赤道两侧如何分布等,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认识气候。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对于抽象的概念气候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一些生涩复杂的概念上尽可能简化让学生理解结论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地理内容,更好地将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结合在一起。
2.让上课过程更加切合实际
想让一堂课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最主要的还是上课氛围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常识引出课堂重点,可以消除学生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利用地理景观教学图,可以充分反映地理事物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景色的图像。很多学生因认为高中地理复杂难懂而学习兴趣较低,老师要在适当时机将生活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高中地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提出一定的论题:如商品房在开发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足球赛制在每个地区都不同?为什么台北的雨季是冬季而我们是春季?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入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学习。
3.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衔接效率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做到中考说明与“大纲”的统一
中考说明规定的只是考点,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知识的内容,而且规定了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因此必须分清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运用,要在复习中找准知识的定位。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在复习时,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大胆舍弃。增加部分要及时的补上,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立足教材,善于总结,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活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例如,印度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既分析特征,又要综合考虑。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物质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为重点和难点。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知识,分析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中考说明,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复习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给学生印发中考说明,依照中考说明进行一轮地毯式复习讲解,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学生在初一、初二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老师要把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中考说明内容覆盖了初中地理四本书,知识点多而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而且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怪题、偏题较少。因此,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学生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地去复习每一个考点。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内容要多留意,次要内容简单看看,大体了解即可。
四、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做到“讲-练-考”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考查地理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地理学科学习方法、地理学科一般思维能力,有机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和福建省考试大纲命题。现在对2016年泉州中考的一些试题特点进行评析,以期对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提供复习建议。
一、试题的主要特点
试题呈现出能力与素养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具有学科思想性及导向性。
1.突出主干基本知识
以地球与地图、各区域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经济等主干知识为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主干知识中,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中,等高线的判读、地形的判定;在区域地理中,重点是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点,自然与人文的相互关系。
2.考查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考查主题,均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中要求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为要求,紧扣课标内容,这是命题的一大特色。
3.用时代热点创设情境
试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运用亚平宁半岛和甘肃省来创设地理“新”问题,即意料之外的情境材料,情理之中的地理知识;以我国“大洋一号”科考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为背景,考查所学地理知识与技能;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关注社会热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考查学习方法和能力
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及能力出发,考查学生读图、判断、分析、综合等地理思维过程,如,选择题中用手机看天气预报图等,考查地理学习方法与地理能力。同时利用大量图表来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及学习方法,对教学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二、典型试题评析
课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建议“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例、用实例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2016年泉州市中考题】读图,回答9~10题。
9.甲半岛地理位置的特点有( )
①位于高纬度 ②位于北温带 ③三面临海 ④位于西半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P于甲半岛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沿MN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B.北靠大陆,季风气候显著
C.冬季温暖湿润
D.北部荒漠广布
评析:该题以新区域为背景,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读图与析图的能力,体现出较高的灵活性和应用性。
【2016年泉州市中考题】26.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地图。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此地进行徒步旅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最高处海拔约在 米以下。
(2)图中河流走向大致是______。
(3)林木生长与水分条件相关,推测①②③三地,林木较密集的是 地。
(4)说出该时段在山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_______。(一点即可)
评析:该题(1)(2)考查地形图中的基本知识,(3)(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考查生活地理和有用地理,也呈现出学科素养要求,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三、命题趋势
试题的稳定性:一是体现出对地理学科最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二是试题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不回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是合理把握试题的难度,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试题稳中求变:一是在力求考核内容注重挖掘地理学科本质特征的同时,以后会更重视方法和知识迁移的考查;二是题目灵活性和应用性不断提高,能力立意题目会不断增大;三是重情境、重体验、重实践,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会增多,以地理野外实习的综合考查为呈现方式,突显地理知识来自于社会实践的真谛。
四、复习建议
1.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注重过程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培养能力;达成课标要求的学习建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策略、实践活动等。
2.研究大纲要求与试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
教师要研究试题特点,进而提升编制和选择试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要具备:“评价试题―选择试题―编制试题―说明试题”等4种能力;
(2)教师要研究课标、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纠正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讲评试题的效率;
(4)教师要落实考试意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与应用
教师要精选资料,进行案例式教学,以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以提高运用比较、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在试题训练中,要让学生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思考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题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利用好区域地图,突出分析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
地理教学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从河流流向来判断地势高低,从地理位置可分析某地的气候特点,从气候特点能分析出该地的农业特色等。在以一个省区或一个小区域为例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引导学生从该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该地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