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培训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培训心得范文1
幼儿教育是小朋友成长的关键,尊重幼儿从点滴做起,寓教于乐,与幼儿共成长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4月26日上午,我校三名教师有幸参加了在南坝镇机关幼儿园举行的南坝片区幼儿教育校本培训同,并观摩了张向丽、李丹两位老师的幼儿音乐活动课。两位教者的教态自然大方,肢体语言丰富,并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寓教于乐,达到了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此次学习中,我们看到两位老师以不同的切入方式,引导幼儿,并一步一步贯穿到活动中来,我受益匪浅。例如: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小朋友,喜欢什么季节?歌曲中有什么?”等。这种方式勾起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其次呢?幼儿的回答,不仅大胆地描绘出了歌曲中的意境,而且感知到春天里的美。另外,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渗透了语言学科领域。
校本培训心得范文2
一、学习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培训初,张校就带领我们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教师们集中在一起,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每位教师都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从中获益匪浅。另外,学校还制定了学习篇目,教师们分学科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学好后组织教师交流。教师们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另外,梅主任在个人网页、博客、课件制作等方面对我们也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现在,我也创建了自己的个人博客、网页,今后我会将自己的教学感言及时地撰写到博客中,从来不断地来充实自己。我也会多利用多媒体课件穿插到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更丰富,学生学得更开心。
二、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做好班队工作
在“爱生模范”候选人竞选演讲中,我深刻地了解到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体会到他们对学生的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在学习中,她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特别是后进生,她们腾出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补缺补漏。在生活上,她们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个学生。对于那些留守儿童.,她们就像父母一样,时刻对孩子们问寒问暖,让孩子们处处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我刚走上教师讲台不久,我想如果我能多多向这些优秀教师学习、请教班主任经验,真诚地去对待关心每一个孩子。那我相信孩子们会更幸福。
校本培训心得范文3
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受宜非浅,感触很深;其中在新课程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课后反思,二次备课。
现就课后反思,二次备课心得总结如下: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这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众所周知,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思维、丰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观察力、思考力,他们正在不断更新知识。而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体验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判断的。虽然在课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却留下了败笔。不论教师有无经验,处理起这类问题都会很棘手,在上课时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会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弥补这个遗憾。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让教师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诸如教学内容的补充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否统一,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总之是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表现和困惑、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对本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可以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使下一步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可以把理性教学思考和感性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不但能够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缩小学生在课堂上实际获取知识间的差距,在这样多次往复的反思后的课堂中,使师生双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层次的飞跃,而且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从而帮助自己总结教训和积累经验,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确判断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本领。
总之,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而无法成为对传统超越的“反思型教师”。没有教学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当前的新课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校本培训心得范文4
[关键词]队伍建设;校本培训;以人为本;骨干引领;团队互助;研训一体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特级教师邢益宝曾说:“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教师本身的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学校发展与否,发展快慢,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因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
酒泉市东苑学校是2011年肃州区新成立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100人,拥有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名师阵容,自学校成立之始,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期望值很高,上级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也多次强调,要把东苑办成在肃州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学校。那么,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成为一所教育质量过硬的品牌学校,如何利用好现有教师资源配备的优势,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两年多来,我们结合实际,立足校情,在培训策略和方法上做文章,确定了以创品牌学校,办一流教育为目标,以加强队伍建设,引领品牌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教师的培训提高作为促进品牌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确立了师德为先、骨干引领、互助合作、研训一体的队伍建设策略,构建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科研为依托的教师培训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人为本,夯实师德基础
师德是学校的第一品牌。实践证明,让教师在师德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深化感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提升感悟,是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准行之有效的方法。校长及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成效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引领和鼓励教师去做什么,并成功地做了什么。
1.以人为本,让教师快乐地工作
有句话说得好――认真能把事情做对,而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在政治上引导人,思想上教育人,业务上锤炼人,体制上激活人,生活上关心人,构建了相互信任、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校成为人心凝聚的精神家园。面对我校新调入教师多、教师思想状况不一的情况,以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利用学习班、全校教师大会、党员活动等时间开展统一思想、鼓足干劲、立足团结,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思想教育活动,逐步形成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从而涌现出一大批坚持工作、主动多代课、团结进取的优秀典型,初步形成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学校育人文化。
2.重视反思,让教师自警自省
在师德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手段,能使思想和认识产生升华,能使工作实践更为有效。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学生的方法、沟通的技巧、教育的艺术、做学生喜爱的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等多方面进行反思,就能实现不断升华职业道德的目标。学校及时反馈教育教学情况调查,甚至家长、学生的来电、来信和专项检查中反映或发现的问题,让有关教师进行重点反思。通过反思,查找自己的不足,发现自身的问题,明确改进和提升的空间,不断提高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3.记录成长足迹,让教师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为了体现教师成长的成就,我们给每位教师建立了专业发展档案。其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计划、教育教学理念、班级管理经验、课题研究、论文、精彩教案、反思、辅导学生获奖情况及其他个性化内容。每位教师在成长档案中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及时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实现了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终结性向过程性的转变。
二、骨干引领,打造高效课堂
骨干教师通过课堂引领是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质量的根本。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每年都组织骨干教师,围绕课堂展开培训。
1.优质课以点带面
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师在新的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次校内评优课活动,全校所有教师参加,先在备课组内每人自选内容,或组内同课异构,推出优质课;组内集体备课,名师精心指导,由学校按教研组分科安排,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小组,对个别教师的教学标准达成度较低,由骨干教师进行分析帮助其对症下药,边学边改,向常态教学要质量。
2.示范课典型引路
如何才能给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我们常请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有自己特点的名师、骨干教师在校内上新课程示范课,开拓教师思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课型有利于教师的交流,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充实和提高自己。
3.研究课重在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有研究意识,我校教师以高效课堂研讨课为载体,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活动,并要求每位教师边听课边做好听课评析。在评课中,促进全体教师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评优课推出名师
两年来,学校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和“新秀”工程,不断完善教师“以优带新”的辅导制度和学科导师制,从教师的“备、教、批、辅、查”等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勤指导常督促,切实抓新教师的辅导工作,同时发现和确定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片、区、市级的公开课、评优课等活动形式,不断创造机会,推出教学新秀,锤炼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让更多的教师跻身到名师行列,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到目前为止,我校有3名新分配教师在肃州区新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小学英语课、小学科学实验课等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3名青年教师在肃州区初中数学、初中语文、体育课等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4名教师获酒泉市初中数学、初中语文、小学科学课等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2名教师获甘肃省初中英语、小学英语优质课评选一等奖,1名教师获全国“卡西欧杯”数学课赛二等奖,这些成绩见证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三、互助合作,培育团队精神
学校要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教学技能和专长,培养教师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教师和同事之间应该是伙伴关系,形成合作的团队,共同计划教学,相互观察、讨论,并彼此学习新教学模式或检讨或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1.明确学习内容
对于每周的学习内容我校都作了比较具体的安排,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向教师推荐和购买了大量的学习用书,如《走进新课程》《各科新课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指导》《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师与研究性学习》等,还定期组织校领导开展新课标讲座,年级组、备课组讲课标、说教材,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专题学习。
2.人人参与讲座
依据学校的教育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疑惑问题进行主题性的讲座,让全体教师集中参加,认真倾听,研讨讲座、报告的信息,从中接受新知,用于实践。骨干教师听教师上课、为教师评课、与年轻教师面对面的谈话,从中接受教育专家的思想传播,获取大量信息,解决教学上的困惑、问题,以便在自己的实践中更好地逐步体会、体现、完善新的理念。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调研,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学科、学术水平。
3.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要使校本培训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研究的主题来自何处?它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为此,我们确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功即成果的新型课题观和教研观,让教师在参与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教师上完课走下讲台,老师们或欣喜地评说,或充分地肯定,或友善地提醒……新的教法在热烈的切磋中逐步成熟。
四、研训一体,突出课堂教学实践
校本培训心得范文5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077―04
一 引言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按照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要求进行学习,还必须掌握“扩展性专业特性”,包括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探讨;研究自己教学实践的技能,在教学研究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并进行反复质疑和检验;在研究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探讨,形成自主学习的共同体,进一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模式,以其针对性强、经济易行、形式灵活多样、贴近教学实际、培训中提供了实践场所并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等优势日益受到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成为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的重要模式之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由于培训内容不够系统、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缺乏教师共同体的支持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而导致培训不够系统、流于形式、自我封闭、低层次重复,往往培训结束后出现新的问题,教师又不知所措,培训收效甚微。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通道和途径。作为重要的资源呈现形式和人际交互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校本培训,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人际的有效沟通,发挥网络学习和校本培训的优势,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 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研究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就是依托开放、动态的网络课程与交互平台开展培训活动,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理论学习、技术运用到理念提高、实践应用,再到创新发展,学习者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和研究过程。培训立足校本实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实现校本培训的网络化,从而使封闭的校本培训趋于开放化。
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阶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包括网络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和协同教研三个阶段(见图1)。
(1) 网络课程学习阶段
传统的校本培训是由学校规划施行的,以学校发展为目的,但由于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导致课程体系不完善,校本培训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经验的交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的网络课程是在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由培训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对其量身定制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式依据成人学习的特点,着眼于教师自主学习的目标,从内容到方法、案例到点评、技术到应用,采取模块化建构,使教师培训课程从“分离模式”向“整合模式”演进[1],形成系统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克服了传统校本培训“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分享,轻理论探索”的不足,促进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2) 课题研究阶段
德勃拉•布莱兹有句名言:“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和转化的阶段。在此期间,一个人做了什么,他就能够学到什么。”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仅仅依靠专业知识的培训是无法完成的,还得依赖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课题研究就是为促进这种转化搭建桥梁。对知识管理而言,隐性知识往往比显性知识更有使用价值、更能创造价值。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大量的隐性知识,这些具有个性化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往往很难通过直接学习获得,促进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变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学知识向教学技能的迁移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通过教师个人和共同体之间对实践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主动的运用才能实现。课题研究就是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在实践研究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模式,将培训、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了知识向技能的迁移。
(3) 协同教研阶段
学习型社会不仅要求教师有知识、有学问、有能力,而且要求其进行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要始终保持一种专业化学习的理念和精神,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给教师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和研究能力,授之以“渔”。协同教研就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型组织,进行团队学习,共同发展。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团队,而非个人,才是现代组织的基本学习单位[2]。这样的组织不再满足于“生存性学习”(survival learning)或者“适应性学习”(adaptive learning),而是将“适应性学习” (adaptive learning)与“生成性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相结合,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养成网络协作习惯,能够进行持续性学习,主动参与协作教学活动、分享经验、探讨教法,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研究创新者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专家、研究者也参与其中并进行必要的引导。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三个阶段并不是绝对的、终极的,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间断的、分离的,而是在整体递进的趋势下相互融合、相互转化。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机会进行自我提高,教学实践的经验也给教师教育课程注入了新的资源[3],从而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教师教学技能。
2 研究设计
(1)网络课程学习过程
虽然有的教师已经参加过相关的网络学习活动,但由于网络化校本培训的某些特殊性,必要时还需培训人员在开始之前对教师进行专门的网络学习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网络课程学习方法,能够利用业余时间集中或分散地开展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活动。
(2)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是通过对具体教学问题和教学情景多视角、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综合应用众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过程如图2所示。
(3)协同教研过程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已经具备了开展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校际协作交流和协作教学能力。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提出新的质疑,发现新的研究问题,通过协作交流,不同学校同学科或同兴趣教师围绕新的共性问题开展协作教学研究。这种沟通途径和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以往的学科教研组的形式,形成了跨校际的教师群体之间的联动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协作教学专题网站,共同设计网站内容、共建教学资源、协作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和进行协作教学评价等活动,探索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在群体任务、目标和成员的吸引带动下,进入合作学习、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三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推进策略设计
策略是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是针对具体问题和特定情境而制定的程序、步骤、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的推进策略是对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引导、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可执行的过程和方法。有效的推进策略能够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强化教师的自我管理和调控意识,为教师学习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是有效进行教师培训的重要保证。
1 递减干预策略[4]
递减干预策略是指在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进行相应的讨论活动,以及在开展项目过程中,在初期进行大量的跟踪指导帮助与协助,随着教师能力的提升,以及交流机制的完善,逐步减少干预的次数与强度,由指导变为辅助,直至过渡到由教师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采用这一策略,可以使项目学校教师在专家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研究团队,培养研究精神,使培训具有可持续性。
2 在线导学策略和答疑策略
在线导学是对教师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展进行监控,并根据监控反馈,运用有效的方法,使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遍历网络课程资源,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在线导学重在“引导”,其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培养教师的网络学习适应性;二是提高教师学习能力,使教师逐渐由导学教师的引导学习转向自我引导学习,实现自主学习[5];三是通过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互,给予人文关怀。辅导答疑是针对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出现的疑问和困难进行解答的支持服务,重在“解惑”,按照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论坛答疑、电子邮件答疑、聊天室答疑、常见问题查询系统及面对面集中指导。
3 关键点培训策略
关键点培训策略是指研究人员、专家在项目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时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干预培训,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关键点培训的内容,是根据项目学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时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区别于短期培训阶段。如在课题选题阶段,专家团队需要对如何进行课题选择、有哪些课题研究的方法、如何写课题计划书等问题进行培训;在课题实施初期,专家团队对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及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对教师进行培训。
4 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策略
在协作教学过程中,课题研究小组逐步进入“自组织”发展状态,协作逐渐成为一种教师自觉行为,在竞争、合作与带动的群体约束作用下,松散型的校际协作小组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凝合力的教师协作共同体。采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挖掘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探索适用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方式。具体的活动策略是要求不同学校、不同区域的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开展教材内容分析与研讨、同课异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工具设计、教学方案实施及效果检验、教学案例网络研讨以及教研反思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生成系统共建教学网站,利用论坛、QQ群开展教学研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策略能够促进教师在交互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5 反思性策略
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并提出教师成长公式“发展=经验+反思”,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捕捉问题,改进行动,教师专业能力才会提升。因此,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倡导教师自主发展,专家逐渐由强干预过渡到弱干预,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聚焦到“专业自主”和提高“教师反思水平”上,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产生新的理解和新的行动。[6]
四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实践及效果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研究设计,采用网络培训方式,项目组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BBS、博客、专题网站动态生成系统和QQ群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和交流环境(202.201.93.24)、开发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两门系统的网络课程、制定了相关的培训保障措施,在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的支持下,已经在兰州市10所项目学校开展了校本培训活动。通过两年的校本培训,项目组对培训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
1 培训内容掌握情况较好
如果提供“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会主动浏览或遍历所有资源,从而获得优于f2f教学的效果[7]。从对网络课程各学习单元资源的访问情况看,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的浏览学习资源(学习单元的访问率在80%以上,如图4所示)。
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在线导学策略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习单元后设计有学习评价活动,如测验、作业等,从网络课程上的电子学档的成绩看,90分以上的教师有11.5%, 80分的教师有65.3%,在60分以上的教师占19.8%。
2 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力迁移效果明显
对网络课程平台中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培训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使教师已掌握的教学方法更加系统化。在对24位教师前后课堂录像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教师在培训后能够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3 形成了教研团队、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获得了提升
培训形成了跨区域的校际协作教研团队和学校内部的教学团队,教师研究能力获得提升,项目学校教师共申报省级课题10项。如兰州交大附小田艳琴老师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建站系统建立“三月丁香”作文学习网站,从个人教学实验开始,逐步带动本校教师、兰化一小、银滩路小学教师参与协作教学,形成校际协作教学共同体。田艳琴老师和她的协作者也逐步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4 培训模式获得教师认可
在对培训模式满意度调研中,针对“你认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这一问题的态度是:58.2%的教师认为非常有效,28.4%的教师认为有效,11.5%基本有效,1.9%不清楚。教师认为通过参加培训,能够方便快捷的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电子学档可以看到教师在课程平台上认真学习、在论坛中积极讨论、在博客中深刻反思,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知识向教学应用的迁移,提高了教学能力,协作教学专题网站也方便了教师间的协同教研。教师普遍认为这样的培训模式与以往培训方式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新的突破,贴合教学实践场所,能够学有所用。
五 小结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告一段落,培训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培训效果,通过培训实现了专业知识向教学技能的有效迁移,当然培训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培训过程中的指导策略,运行模式,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使研究设计更具可操作性。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虽然取得了教师教学能力迁移的效果,但如何验证这种隐性能力效果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9-12.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11.
[3]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7-158.
[4]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6):58-60.
[5] 洪庆根.在线导学教师角色与职责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5):47-50.
[6]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3,13.
[7] 黄荣怀,陈庚,张进宝,陈鹏,李松.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11-18.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chool-Based Training
GUO Shao-qing SHI Da-we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three stages in the school-based training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 were the study design,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analyzed the training effects to explore the way migr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teaching skill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校本培训心得范文6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李育霞
校本课程是以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个性和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点,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而对教师专业的成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洪上学校近年来关于《白桑撷萃》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极好途径,我感觉到自己和校本课程一起在不断成长。
刚接触到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全新概念的时候,我感到茫然,神秘。通过学校组织的相关理论学习,我仅仅是知道了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组织、促进学生学习。课程的相关活动该如何有效展开,我心里没底。
当把《白桑撷萃》拿到手中时,我认为自己是白桑洪上人,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白桑的文化,白桑的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