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观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剧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剧观后感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1

记得《中国教师报》第401期刊登了李凤喜所撰《教育要捍卫常识》一文。此文也指出,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是教给学生对待一些事情采取正确的做法,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对此,文章还意味深长地反问道:不是吗?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警醒的景致。

一、不能忽略求实精神的常识教育

事例1:2011年8月,新版《水浒传》在各大卫视热播,尽管逃过了被“全盘否定”的命运,刚开播便出现的历史常识错误却让新版《水浒传》雷翻观众。“当看到那一片金灿灿的玉米地时,哥乐了!”天涯论坛上有网友这样说。玉米在明朝才引入中国,宋人宋江如何与公孙胜在玉米地里“斗法”?难怪有网友讽刺说:“如果不看剧名,还以为在看《李自成》呢。”“穿越”已经成为不少历史影视剧的“硬伤”。比如《关云长》中,曹操请关羽做家乡菜,关羽竟将胡萝卜搬上了桌,而大家都知道,胡萝卜在13世纪才从伊朗引入中国。

在我们学校,每周六都会组织学生观看爱教片,其中也不乏改编的名著类新近放映的电影、电视剧。观看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其中就有学生提到了上述影片所犯的历史常识性错误,学生很细心,不仅将错误指出,还注明在历史教科书第几页及列出相关官方网站的网址来作为证据说明。读完学生的观后感,我由衷地感受到诗人惠特曼说的:“唯有存在伟大的读者,方能产生伟大的诗人。”同样的道理,唯有存在伟大的观众,方能产生伟大的影视剧;唯有存在伟大的细心求实的学生,方能产生伟大的教育。有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通过积极的方法和正确的渠道来获取进步和成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更应巧借各种平台,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注重求实精神的培养。

二、注重生命安全的常识教育

事例2:据《江南都市报》报道,2011年9月20日,江西省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3名小学生因作业太多,相约跳楼自杀而被摔成重伤。报道称,“这3名女生都才10岁左右,3人在家赶了一天,还是无法完成所有作业”,他们“很害怕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于是相约跳楼,因为“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

此案令人震惊和悲愤,也令人深思。我们总是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但在现实中却远未落实。以人为本就必须把生命当作目的,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就必须明白,生命比知识重要,健康比分数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从教育的本源来看,安全教育背后真正的核心是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是先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唯一和不可替代性,才懂得珍惜生命。作为家庭和学校,应该肩负起对孩子生命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让学生明白生命存在的意义。

三、注重底线性的常识教育

事例3:西安某高校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肇事后,由于担心对方“记下自己的长相”,竟然抽刀连刺被撞倒的张妙,致其死亡。2011年4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药家鑫死刑,,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于6月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

此案引起我们思考的,却是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而又比较缺失的话题,那就是底线性的常识教育。正如王旭明在2011年3月27日《中国青年报》时事快评中所说的那样:“以药家鑫案为例,其驾驶车辆回校的底线应当是遵守交规;不慎违反了交规,底线就是不能撞人;撞人的底线,就是及时停车,协助抢救。药家鑫的悲剧就是在道德滑坡中,越过了一级又一级的底线,以至于最后将人撞伤后竟连刺数刀,生生把伤者扎死。尽管有不少专家和律师分析药家鑫的行动是‘激情杀人’,或曰生命意识的缺失等,但我认为,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就是长期以来,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接受过底线教育,脑海中也没有底线意识。”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影视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措施,即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语文;教学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深入和发展语文课程”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语文教育的时代潮流[1]。电视、电影、网络等课外学习资源同样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影视能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影视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会增加语文教学的活力和生机,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一、影视资源的特点

影视艺术是丰富人们业余生活的精神食粮,青少年对影视的日益关注,使其逐渐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影视可以把图画与声音结合在一起,将难理解的观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影视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提供新的听说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信息产物,超越课本资源,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实情感[2]。

二、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影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能够拓展语文教学空间,提高艺术修养,培养思想道德,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和个性品质。教师把影视引入语文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具有生命力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沉闷的课堂氛围,还简化了教学流程,扩大了课堂容量,激发了积极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一)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如何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一直是语文课堂努力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日常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而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观看中央新闻,观察播音员的发音、吐字、唇形,模仿播音员的姿势、声调、讲话等,进行普通话训练;也可以选择影视作品中有哲理的经典对白进行模仿配音,形成学生的口头禅,从而提高驾驭其语言的能力。在课堂上引入有争议的影视进行分析、讨论、质疑,探讨大众传媒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批判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生活、社会、人生的认识能力。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

现实课堂语文教学中,文学原著很少被关注,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引进影视。一般来说,只要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性强的戏剧或小说等都能改编为电影。初中语文课本文体丰富多彩,有很多作品已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鲁迅的《孔乙己》、老舍的《骆驼祥子》、安徒生的《丑小鸭》等,不仅仅将文字转换成影像,还重新构建文字整体感受,把原著和影视相互结合,审美价值不自觉地进入学生的自我世界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学生可能不喜欢阅读,但确无法抵抗这些影视剧。教师正好利用学生对影视剧的热爱,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影视剧,带动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从而展开积极而主动的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做好学生观看影视剧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认识到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初中学生思想单纯,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影视观后感成为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接受新鲜事物也最快,语文教师可以利用MTV,引导学生对音乐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的思考。如果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借鉴一些影视作品,巧妙利用,拟出好的题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介绍一些结构比较独特的影视剧让学生模仿。电影作品叙事顺序也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借鉴,如结局式开头、截取式开头,把事件最突出的片段或结局作为电影开头,然后再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交代经过。掌握多种记叙顺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避免应用单一叙事顺序,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利用影视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影视,利用影片中空镜头对学生的景物描写进行指导;利用特写镜头学习细节描写,指导学生少些平铺直叙、多些细节描写,这样的训练使写出来的作文更耐看、更生动。

四、结语

影视中的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挑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影视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重要部分,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积极利用与开发影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步,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会茹.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8):124-125.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3

——电视剧《十送》观后感

朱国飞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中描写革命历史见长又好看的并不多,倒是一些所谓的抗日雷剧充斥荧屏,被我们称道的只有几部,譬如《亮剑》,譬如《》。好的影视剧看了还想看,因为它的思想水平,因为它的精神追求,因为它的艺术价值,还因为它的刻骨铭心的动人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最近的一部叫做《十送》的电视剧,非常吸引人。剧中的一个个来自底层的战士的革命故事,以连环相扣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了电视剧本是把这些战士作为主角来描写的,并加以浓墨重彩的刻画,极力展现他们的忠诚、坚韧、勇敢、顽强、牺牲精神,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十送》将作为战士个体的具体经历与这一宏观历史事件相结合,将微观的人性表达和一代人的理想信仰相映照,使得这部描绘途中小人物的作品,获得了史诗般的品格。是人类历史上一座丰碑,拯救了,也拯救了中国革命。在途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传奇,在数百倍于的强敌面前,弱小的开始了从红色根据地突围出发,经历了告别瑞金、湘江血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翻越雪山、穿行草地、吴起会师等重大事件,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生死,无数次的危难,无数次的穿越,在这条用鲜血铺就的道路上,战士的无畏无惧,浴血奋斗,在洒满鲜血的大道上开满了异样的鲜花,这鲜花就是普通战士的一曲曲英雄赞歌。《十送》用连环相扣的叙述手法,通过十个故事,塑造出敢死队员、神、政工干部、炊事班老兵、战斗模范、文艺女兵、卫生员、甚至于天生残疾的傻子士兵等人物形象,展现英雄群像,彰显出个体生命的本相质感,给革命英雄主义一种别样的解读。

老爹钟石发要从四个当的儿子中留下一个到相对安全的中央纵队去,结果四个儿子都选择了赴死与强敌决斗,老爹活生生地目睹三个儿子牺牲,且死得很悲壮,最后老爹与当机要员的二儿子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而将自己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壮烈牺牲。

文艺女兵戴澜,为寻找部队不惜自毁容颜和嗓子,在血与火的肉搏中变得无比坚强,一次次的磨难中亲手宰杀顽敌。她虽然失去了外貌的美丽,但她内心蕴藏着精神力量的纯洁之美。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4

【关键词】社区文化 学校 家庭 教育 协调 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区对学生的综合影响日趋明显。一直以来,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足够重视,却对社区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重视不够。事实上,社区文化一直影响着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进程和价值观。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在特色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在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时,能充分利用,引领家长关心、支持学生的爱好、特长,让学生与家长都有爱好、都有特长,并能通过这些爱好、特长搭建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家长在共同的爱好和特长中增加默契和交流,应该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捷径之一。因此,我们文化站积极与学校协同,以便能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互补作用。本文是我对"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促进教育相互之间的协调"进行的探索。

1.社区积极配合学校特色活动,营造文化交流氛围

我县很多中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文化站可以配套开展"亲子诵读"活动。文化站应积极与学校联系,按照教师要求给学生诵读书目,将参考书目配足、配齐图书,向家长和学生开放。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阅读内容,增加与子女沟通的机会,营造文化交流氛围。文化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与子女同读一本书"活动,动员本社区的家长利用空闲时间认真读完一本子女读完的书,然后与子女谈谈心得体会,在平等地交流和对话中,去畅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亲子读书活动,既促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灵沟通,又提高了子女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展"与子女同看一部影视剧"等活动,动员本社区的家长调查摸底,了解孩子们喜欢的影视剧,并与学校联系,号召学生看一部家长喜爱的影视剧,然后,共谈观后感,以消除代沟,增进理解和浓郁文化氛围。

中小学上手工课时,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材料无法配备或难以配备。而剪刀、刻刀、红纸等一些材料却容易配置,因此,中小学开展剪纸活动是非常受教师欢迎和家长支持的。有部分老年人还具有这种"剪纸"的能力,比如剪红双喜字、剪窗花、剪鞋样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种社会资源,既能开发好校本课程,又能在学习中增加学生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果将人物或生活即景等剪纸作品,放到学校橱窗里展出,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修养能力。有些学校开展了制作的手工课,但是每周一两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有些材料和手工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并且学生能和家长坐在家里一起制作,既能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得到言传身教,又能融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2.社区和学校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丰富文化内涵

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渠道,对一些知识教科书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这就得靠其他渠道来补充,而课外读物就是它最好的帮手。暑假、寒假或星期日时,学校的图书馆大多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在家往往易沉迷于电视或网络不能自拔;也有不少学生只读教科书,造成知识面狭窄,每到写作时便感到手足无措。如果家长能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图书馆,看看各式各类的书籍,让孩子自己去读书,去感受,则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除了开放社区图书馆,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放纪念馆、展览馆等,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社区的种植园、养殖园等,也可以向学校开放,让学生参观、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学校呢,则可选派生物科的老师进入社区,给家长们讲解动植物生长习性及培育技术;选派信息技术员给家长讲解电脑操作技术等。同时,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社区共建活动。学校和社区还可以开展结对仪式,如开展读书月、义务劳动、慰问孤寡老人等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评出社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爱心天使",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小公民"等。学校在寒、暑假里可以要求社区干群共同关注学生的表现,特别是关注学生的安全,做到无论学生在学校还是在校外,都是有人在关注和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3.搭建社区与学校互动平台,提高文化品位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5

然而,从历年高考和平时训练来看,一部分学生在解答此种题型时失分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对《考试说明》中涉及到的名著,少数同学就没有阅读过,答题时无从下笔。(二)部分学生虽然读过相关名著,但过了很长时间对其中一些内容就记忆模糊或淡忘了。(三)阅读方法不当,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只了解大概,对作品中的一些具体人物、情节等印象不深,考试时把握不准。(四)此种题型命题范围较为宽泛,考什么又具有不确定性,复习效果不十分明显,所以平时花的时间、精力较少。

高考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和竞争,做好名著名篇阅读题是厚积薄发的过程,靠的是同学们平时阅读积累,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但是,也许同学要问:“我们平时忙于高考各科复习,面对那么大的阅读量,哪有时间去读呀?”的确如此。但自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以来,同学们能够自主支配的闲暇时间(主要指双休日和寒暑假)明显增加。这些闲暇时间为同学们强化名著阅读,积累名著知识,最大可能提高名著阅读题得分率提供了重要契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认为,立足考纲,利用闲暇,认真品读是提高高考名著名篇题成绩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一、立足考纲,审视自我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关于名著名篇题考查,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对选考历史科目的同学来说,要想在高考名著名篇阅读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先认真解读高考语文大纲,明确文学名著题的考查范围、拟题角度和形式,了解这种题型的规律、特点,掌握其考查侧重点。一般来讲,文学名著题多从检测考生对具体名著的名称、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内容理解、阅读感受等角度拟题,以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方式对考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考查。名著名篇阅读较少的同学当前首先应立足于《考试说明》的命题范围,使今后的复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江苏《考试说明》指定的主要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女神》《雷雨》《欧也尼・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等10部。对于这些名著名篇相关知识,同学们是否非常熟悉?掌握到何种程度?离高考要求还有多大差距?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只有通过深刻反思自省,认真查找不足,同学们才能为今后的阅读找准方向和重点。

二、制定计划,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明确了考查范围和找出自身不足后,同学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名著名篇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为使阅读更高效合理,可请老师指导并帮助自己拟定阅读计划。计划应该详细具体,包含阅读对象、训练内容、阅读任务、阅读进度、阅读方式等。当然,阅读离不开书,书是正常阅读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每个同学身边都应有与高考相关的名著名篇。如果缺乏相关名著材料,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如购买、借阅,确保随用随有。

三、掌握方法,科学品读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阅读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些同学虽然读过相关名著名篇,而在做题时失分较多。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名著节奏相对慢,大多数篇幅较长。短篇名著可在闲暇时间集中阅读,而长篇文学名著可采用分章节重点品读。在名著名篇阅读过程中,一是要掌握作品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二是要梳理出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最好能与情节对应起来。三是要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在名著课外阅读的方法上,可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如默读、朗读、浏览式、赏析式、圈点式、摘录式、批注式、比较式……不拘一格。同学们应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喜欢的阅读方法或将几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在科学品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丰富的知识中打造厚实的文学功底,在厚实的功底中得到理想的成绩。

四、观赏影视,加深印象

影视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观赏名著的影视作品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较文本材料直观形象,观赏后,既有助于理解记忆,又可以节约阅读文本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如《围城》,许多同学初读时不知所云,于是硬着头皮读完,全无感觉。耐心欠佳的同学看不下去干脆就放下不看了。但是,如果看了影视剧《围城》,同学们起码可以了解人物基本性格、剧情主要内容与人物关系等。因此,同学们可寻找或购买一些有关的影像资料在闲暇时间观赏,最好是与老师或同学一起观赏,然后交流观后感受;有条件的话也可上网观看。

五、脑手结合,善做笔记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学生必须在反复阅读实践中,认真思考,加深对作品的记忆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学们要在阅读和观赏的基础上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如记下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所要反映的主题或社会现象;记录大概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记录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等等。要把平时复习中遇到的新知识、新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且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影视剧观后感范文6

一、充分利用教材,重视课堂朗读指导与感悟

当前,为培养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大部分中小学都坚持开设晨读课,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大声地朗读课文或段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朗读的基本作用是加强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其人文素养。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绝不应该仅仅只是将字词响亮地"喊"出来,而是应该讲究"抑扬顿挫",还应注重声情并茂。此外,在朗读时,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感悟,尽可能的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形式的朗读,并合作优选出最合理的方案。在朗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其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此外,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如采取自由朗读,不同的分组方式朗读,配乐朗读,接力朗读等等。但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与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间的平衡和统一,对学生的朗读一般应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即便问题较大也应在鼓励、表扬其既有优点的基础上,委婉地提出改进建议,要让每个学生都乐意去读,让朗读真正成为其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比如在教学诗歌时安排诗歌朗诵比赛,这样,学生就能更好领悟诗的感情。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做到"有的放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其通过朗读来领会和感受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时,教师可利用自身自身广博的知识储备、见微知著的剖析能力以及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想象空间,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入情入境的朗诵和分析,将"夜空中璀璨的繁星与地上街灯交相辉映,牛郎织女携手闲游天街"等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以背景音乐,然后,再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组内交流及全班交流。这样,一方面可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选择示范朗读,有条件的也可合理运用中央电教馆的相关音视频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语文教学虽然与其它很多学科一样,可借助录音和多媒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声音都是"死"的,不可能紧扣课堂教学的语境和气氛,学生会觉得疏远,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也就无法真正引起其心理共鸣。此时,如果语文教师能及时学生的这些细微变化,亲身进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也许学生会很快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由自主地被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吸引,产生共鸣于无形之中。

二、将说话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能尽力去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逐渐成为"主角",杜绝教师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将会大为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可是,应该怎样将说话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也许,我们可尝试以下几种小方法:

1.重视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探讨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建议学生相互之间进行问题探讨和情感表达,以此增加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通过小组探讨、合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让其在交流中各抒己见。那么,如何加深课文理解、学生之间交换彼此的观念想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常令语文教师头疼的难题或许能迎刃而解。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几个学生既有浓厚兴趣又感到极富挑战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惑,或者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见解和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其多说,还应多请一些学生说,并让其他学生评议。如此,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又能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或许大有裨益。

三、重视课堂练笔,注重常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