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砌体;强度;砌筑;质量
【Abstract】Marshalling structure has big application in small cities to compare extensively in somely, however carve the frequency of the body structure occurrence engineering trouble in recent years higher, should cause a high value.
【Key words】Marshalling;Strength; Masonry; Quality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材、砌块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由于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有良好的耐火性、较好的化学及大气稳定性,并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施工可以不需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仍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砌筑结构发生的质量事故比较频繁,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总结。
1. 设计方面引起结构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
1.1不精心设计,图纸内容粗糙、不准确。有许多工程甚至是套用旧图纸,使用时也未经校核;有时参照别的图纸,但荷载增加了,而未作计算。有的虽然作了计算,但因少算或者漏算荷载,使得砌体承载力不足,如再遇上施工质量不佳,常常引起房屋倒塌。如某小学教学楼,二层砖混结构,工程接近完工时,突然倒塌,造成多人伤亡。事后查明,该工程只是参考一般混合结构布置,草草画了几张平面、立面、剖面草图就进行施工,而且使用低质小窑砖,经事后测定砖的强度不足,等级为MU5,砂浆只有M0.4,结构承载力严重不足,房屋倒塌已成定局。
1.2不进行方案优化,尤其不考虑空旷房屋承载力降低因素。一些礼堂、食堂、车间,层高大、横墙少,导致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差、大梁下局部压力大,很容易引起质量事故。一般情况下大梁支承于砖墙上,可按简支梁进行内力分析。构造上做成能实现铰接(梁端可有微小转动)的条件,比较好的做法是梁垫预制,而不是与梁整体现浇。再就是遇到空旷房屋,可按框架结构计算内力来复核墙体承载力,若墙体不足以承载由此而引起的约束弯矩,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将窗间墙改为加垛的T形截面。有的设计人员注意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但忽略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计算。高厚比不足会引起失稳破坏,而局压不足、又未设梁垫,或梁垫尺寸过小,则会引起局部砌体压碎,进而造成整个墙体倒塌。
1.3重计算、轻构造。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可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尤其是抗震设防地区。
2. 施工方面引起结构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
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其承载力。水泥(灰)、砂子、水、掺合料等组分的成分、含量以及配合比的准确性,都会严重影响到砂浆的使用性能和强度,导致砌体承载力下降,施工中必须按照国家现行规范严格控制;块体材料的等级(强度)也必须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实际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砌体结构质量事故的概率约占30%以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砌体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砌筑质量,施工中除应掌握正确砌筑方法外,还须做到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以保证砌体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施工管理不善、工序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是造成砌体结构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砌体接槎不正确、灰浆不饱满、组砌不当及砖柱采用包芯砌法等引起的结构频率很高。
砌筑时在墙上任意开洞、留设脚手眼及沟槽等,砌体上施加了荷载或脚手架拆除后未及时填补洞(槽)、脚手眼等,都会过多地削弱墙体的有效面积,影响其稳定性。再者,墙体前期强度较低,而施工荷载又大,很容易造成墙体失稳倒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进行留设。有的墙体比较高、横墙间距又大,当楼(屋)面结构未施工形成整体结构时,墙体处于悬臂状态,且砌体初期强度又不高,施工中如不注意临时支撑加固,遇上大风或水平施工荷载等不利因素时,必将造成失稳破坏和伤亡事故的发生。
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解冻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观测、加固措施,留置在砌体中的洞(槽)、脚手眼等应及时填砌完毕,并清除房屋中剩余的建筑材料、机具等施工荷载,有条件时,解冻期间应暂停振动作业。保证砌体对强度、稳定和均匀沉降等的要求,防止砌体发生位移、倾斜及倒塌事故。
3. 砌体常见裂缝分析
3.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过者剪力,当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了裂缝。
3.2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地基土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土中的上部开始冻结,体积膨胀,向上隆起产生冰胀应力,而这种应力大小又是不均匀的,从而引起砌体开裂。
3.3温差引起的裂缝。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约束时,都会引起砌体开裂。此外由于混凝土屋盖、圈梁与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亦会引起裂缝。
3.4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的抗震性是较差的。固应严格遵守抗震规范、按规定设置圈梁及构造柱及其他抗震措施。
3.5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以致出现砌体被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导致结构失效。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必须加固处理。
4. 裂缝预防
4.1防止裂缝的建筑措施。为了防止砖混结构的房屋裂缝,在房屋总体布置方面应作以下考虑:
(1) 在宽度10~15m多层房屋总体布置或群体建筑中插建时,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的距离宜控制在10~12m左右。在此距离不能满足时,应辅以其他措施。
(2) 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相距较近时,低小房屋的边长宜平行于高大房屋的相邻边。
(3) 低小房屋与高大房屋相距较近,刚度又较差,同时在施工时又不能很好安排,而且其长边与高大房屋相邻边垂直,应将低小房屋作分段处理。
4.2在结构措施方面应考虑的因素
(1) 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沉降缝:房屋高低差别较大或荷载差别较大时,应设沉降缝,将高度或荷载不同部分分开;房屋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时,不论高低都要分开;地基不均匀时,结构类型不同时,地基方法处理不同时,房屋部分有地下室、部分无地下室,分期建造时应分开。
(2) 在有高低差别或荷载差别大的单元组合房屋中,若需设置地下室时,地下室则宜设置在较高或较重单元下,这样可减少高低或轻重单元之间的差异沉降。
(3) 在单元或分段单元内,合理布置承重墙,尽量使纵墙拉直、拉通并贯穿房屋全长,避免中断、转折。横墙间距宜不超过房屋宽度的1.5倍或20m。
(4) 在砖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应不小于180mm,配置的纵向钢筋应不小于410,必要时梁高和钢筋还需加强。
(5) 圈梁布置应沿房屋外墙四周封闭,内纵墙上亦应有圈梁拉通,有关距离应按规范设置。
(6) 开窗面积应适当控制。墙身局部开孔削弱过大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梁等构造补强。
(7) 对防裂要求较高的房屋,不宜采用中间设置柱子、四周为承重砖墙的内框架结构形式。
(8) 用油毡将屋面板与墙顶分割开,做成滑动面。为了保证滑动面平整,铺油毡前用砂浆严格找平,油毡以铺两皮为宜。
(9) 为了减少平面房屋顶层两端“八”字形裂缝,必要时可在顶层裂缝敏感区的墙两侧加钢筋网片。
(10) 平屋面隔热层宜做在屋面结构层上面。
(11) 温度伸缩缝和沉降缝缝内需保持畅通,不得填塞。
(12) 屋面保温层与整浇层与女儿墙侧面脱开。
(13) 为了防止底层窗台上出现裂缝,可在底层窗台墙中配置通长的细钢筋,或把窗台线做成小型钢筋混凝土过梁,或在窗台下作反拱。
(14) 大梁搁置在墙上时,在大梁支座下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垫。
4.3处理砌体裂缝的常用方法。处理砌体裂缝的常用方法有:表面修补,如填缝封闭、加筋嵌缝等;校正变形;加大砌体截面;灌浆封闭或补强;增设卸载结构;改变结构方案,如增加横墙,将弹性方案改为刚性方案,柱承重改为墙承重,砌体结构改为混凝土结构等;砌体外包钢丝网水泥,或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加强整体性,如增设构造柱、钢拉杆等;表面覆盖,对建筑物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的裂缝,为了美观的目的、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装饰材料,而不封堵裂缝;将裂缝转为伸缩缝:在外墙出现随环境温度而周期性变化、且较宽的裂缝时,封堵效果往往不佳,有时可将裂缝边缘修直后,作为伸缩缝处理;其他方法:若因梁下未设混凝土垫块,导致砌体局部承压强度不足而裂缝,可采用后加垫块方法处理,对裂缝较严重的砌体有时还可以采用局部拆除重砌等。
5. 砌体的加固方法
5.1扩大砌体的截面加固。适用于砌体承载力不足但裂缝尚属轻微,要求扩大面积不是很大的情况。要求砖的强度等级与原砌体相同,而砂浆宜提高一级同时≥M2.5。具体方法有新旧砌体咬槎结合及钢筋连接两种方法。
加固后的承载力计算:
N≤Φ(fA+0.9f1A1)
N——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Φ——由高厚比及偏心距查得的承载力影响系数;
f、f1——分别为原砌体和扩大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A1——分别为原砌体和扩大砌体的截面面积。
5.2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一般适用于砖柱。外加钢筋混凝土。可以是单面的、双面的和四面包围的。竖向受压钢筋可用8~12,横向钢箍可用4~6。
5.3外包钢加固:
适用于加固砖柱和窗间墙。用水泥砂浆把角钢粘贴于被加固砌体四角,并用卡具临时夹紧固定,然后焊上缀板而形成整体。具有快捷、高强等优点。
加固后为轴心受压的砖柱:
N≤Φcon(fA+αf′aA′a)+Nav
加固后为偏心受压的砖柱:
N≤f′A+αf′aA′a-σaAa+Nav
f′a——加固型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a、A′a——分别为受压或受拉加固型钢的截面面积;
Nav——由于缀板和角钢对砖柱约束而提高的承载力;
σa——受拉肢型钢Aa的应力。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2
【关键词】:砌体结构规范;混砌;混凝土坎台
[ Abstract ]: new edition of code for acceptanc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masonry structure of ( GB 50203-2011 ) in the old norms based on the part change, masonr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ill inevitably affected by these changes influence. Combined with our project department in construction of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mainl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tion ), on the new code of these alterations have been summarized, mainly discusses those chang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onstruction of major matters, to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hanges intention. And summed up the new standard of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 Key words ]: masonry structure specification; mixed brick; concrete Hom Station
中图分类号:TU5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2011年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后文简称新规范)在2002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变动,不仅修改了部分条文,同时也删除和增加了若干条文。相比2002版规范,新规范对一些施工做法进行了细化,对部分要求做了合理的改动,新增的部分内容使其与其他规范相协调。这些修改或增加的内容都会影响砌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砌体规范新增加内容及其原因分析
2.1增加砌体结构工程检验批的划分规定;
原规范没有给出检验批的具体划分,此条规定使施工人员在验收时对检验批的划分更加明确,避免由于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纷争。
2.2增加“一般项目”检测值的最大超差值为允许偏差值的1.5倍。
这是从工程实际情况考虑所增加的的规定,在实际施工中,超过允许偏差值的情况是大部分普通工程都存在的,此规定不仅限制了最大允许偏差,而且在此施工偏差下,不会造成结构安全问题和影响使用功能及观感效果。
2.3增加填充墙与框架柱、梁之间的连接构造按照设计规定进行脱开连接或不脱开连接施工。
在设计进行设计时,若不考虑填充墙水平作用,而由于施工连接方式的方式不当,造成地震发生时结构各部件受力不合理,而危及房屋结构安全。故在设计进行设计时就要明确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连接方式,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禁私自改变连接构造方法。
2.4增加填充墙与主体结构间连接钢筋采用植筋方法时的锚固拉拔力检测及验收规定。同时附录中也增加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验抽样规定,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测记录。
这是从工程实际施工情况考虑的,虽然设计图纸要求填充墙钢筋在主体结构施工时预留,但由于施工的极其不方便,一般主体结构施工时不会预留钢筋,而都采用后植筋的施工方法,此条文弥补了填充墙植筋的锚固力检测的抽样数量及施工验收无相关规定的空白。
3、砌体规范修改内容及其原因分析
3.1修改砌体砂浆的合格验收条件
对砌体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合格验收条件较原规范作了一定提高,同时提出了若要保证施工质量除保证块体和砌筑砂浆合格外,尚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的保证施工质量的综合措施。
3.2修改砌体轴线位移、墙面垂直度及构造柱尺寸验收的规定。
这是根据实践所做的修改,对施工有利,而且不会影响结构安全。
3.3修改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墙底部砌筑其他块体或现浇混凝土坎台的规定;
除多水房间外,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的墙体底部不需另砌烧结普通砖或多空砖等,此条是经过多年工程实践所作出的结论,此条规定对施工有利。而对混凝土坎台高度的修订,是考虑踢脚线便于遮盖填充墙底有可能产生的收缩裂缝,此条规定对墙体美观有利。需要注意的是,宜为150㎜是从结构板面考虑的,而不是成活建筑地面,150㎜的得出来自于楼板地面做法多为100㎜,踢脚板多为100-120㎜,正好将坎台与填充墙连接处遮盖住。3.4修改冬期施工中同条件养护砂浆试块的留置数量及试压龄期的规定;将氯盐砂浆法划人掺外加剂法;删除冻结法施工。
修改砂浆试块留置数量及试压龄期是为了更好了解冬期施工效果及砌筑质量,而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冻结法施工已基本不再使用,故新规范将其删除。这些修改更加符合现在实际施工情况。
项目施工时有可能产生争议的条文
结合我项目实际施工时有争议的条文,现总结如下:
4.1 关于加设拉结钢筋
规范规定每120㎜墙后放置1Ф6拉结钢筋(120㎜厚墙应放置2Ф6拉结钢筋)。120㎜厚墙是否包括120㎜厚以下的墙是争议的一个问题,若120㎜厚包括了120㎜以下,那么应该指出在施工中墙体拉结筋不得少于2根,故100㎜厚的墙放置拉结钢筋数量为1Ф6。
4.2 关于卫生间处混凝土坎台
规范规定,混凝土坎台宜为150㎜,这个高度是从建筑地面起还是结构板面起是一个争议。此条在3.3中已指出。
4.3关于混砌
规范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而对于窗口处或构造需要在在填充墙底、顶部及填充墙门窗洞口两侧上、中、下局部处,采用其他块体嵌砌和填塞是允许的,即混砌不是绝对的禁止,而是相对的。因为这些部位特殊,不会对墙体裂缝产生附加不利影响。但是在做装饰装修的抹灰工作时,也需满足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加强措施。
5、新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现将新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归纳如下: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质量 防治
1、 引言
由于多种原因,建筑物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对受损结构进行鉴定、针对质量问题的防治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情况,运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对该建筑进行了鉴定、分析,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加固工作的程序。同时针对梁、板及砌体不同的损害情况分别采取了加大截面法、粘钢加固法以及增设钢筋网面层等补强方法,使受损结构的使用功能得以快速有效的恢复。
2 构造柱的性能及设置要求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为了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房屋砌体的相应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柱,为了提高稳定性,还应和圈梁、马牙槎等在构造上相连接。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则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3 构造柱的施工缺陷及防治措施
在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常因质量管理的松懈产生各种施工缺陷,如构造柱位移、主筋扭曲、搭接长短不一、箍筋加密区数量不够或间距不准确等现象。这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构造柱强度和房屋整体质量。以下谈谈施工方法不当会造成的缺陷及防治措施。
3.1 构造柱主筋位移、骨架扭曲变形
构造柱骨架应分楼层整体绑扎、就位搭接。构造柱主筋的长度应根据楼层高度和与上层主筋搭接的长度进行加工绑扎,箍筋弯钩应按抗震要求弯135°,并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绑扎时应沿四个方向进行,不可只顺着一个方向绑扎,以避免箍筋会顺着一个方向倾斜滑落。为避免绑扎好的构造柱在搬运过程中因箍筋松动而使钢筋骨架变形,可用电焊焊牢构造柱上的上、中、下三个箍筋。在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主筋采用搭接方式以及在马牙槎内现套箍筋的做法。避免不良施工方法可以防止构造柱主筋产生位移、骨架扭曲变形。构造柱的箍筋必须要加密,构造柱必须要与圈梁连接,在柱与圈梁的节点处应该适当加密构造柱的钢筋,加固范围从圈梁上、下边算起均应该不小于层高的1/6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如图1所示。
图1 构造柱与圈梁箍筋加密示意图
3.2 构造柱烂根、缩颈断离、砼不密实和强度不够
构造柱烂根现象,经常出现在基础上部及楼板顶部。原因是此部位在砌砖过程中最易积存砂浆、砖渣,且不易清理。在施工时,在基础完成或在楼板浇筑完毕砌筑上一层墙体时,可在砌筑30厘米高度砌体时,清扫冲洗干净并局部浇灌构造柱,这样在支模时较易控制清扫口的高度,再次浇灌构造柱砼时,底部无死角且易于清理。在浇筑砼前,先将高标号砂浆倒入构造柱底部2厘米后,再进行浇筑工作,这样既可很好的预防这两个部位的烂根现象。
3.3 砼不密实、蜂窝、麻面、缩颈断离和强度不足
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措施预防以上质量通病出现:首先是在浇灌砼前需将砖砌体及模板充分养护湿润,避免砼中的水分被砖砌体和模板吸收,造成砼脱水,影响强度。其次是砼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米,坍落度宜控制在5-7厘米,骨料粒径宜为2厘米。因为构造柱三面是马牙槎,且又有拉结筋水平搁置,如果石子粒径过大,在浇筑时会被阻挡在拉结筋上,与砂浆分离,造成石子局部堆积,从而产生蜂窝、麻面、漏筋甚至缩颈断离现象。第三构造柱砼通常分段浇灌的,一定要在适当位置预留砼浇捣口,并在每层柱底部预留清扫口。使砼分层浇捣密实,浇捣时避免碰撞砌体和钢筋,避免墙体松动拉结筋脱开和钢筋骨架移位从而造成强度不足现象发生。
3.4 构造柱和墙体连接整体性差
按照抗震设防要求,构造柱和墙体连接可靠性却强越好。我们都知道构造柱是通过马牙槎和拉结筋与墙体连接的。下面谈谈拉结筋施工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拉结筋漏放、错放、长度不准确可采用下述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钢筋工可对配置不同的构造柱进行编号、对不同形状的的拉结筋进行编号,并指定专人负责此工作。进行技术交底时,做好交接人、各班组长签名制度,使责任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放置拉结筋时,一定要将筋调直,认真固定在密实砂浆的水平灰缝内,避免受到外力时拉结筋松动,降低构造柱的作用,影响其与墙体连接的整体性。施工时须严格按拉结筋应在的平面位置摆放,严格控制砖墙砌体的留口尺寸,保证留口侧边强端垂直,如图2所示。
图2 砖墙砌体的留口侧边强端示意图
3.5 构造柱与圈梁部位浇筑整体性差
圈梁和构造柱钢筋交接处,圈梁钢筋要放在构造柱内侧,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构造柱在每层圈梁顶面与新浇筑砼柱交接振捣前,衔接处的旧砼面必须进行清理,清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并用浇筑柱砼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成水泥砂浆,铺在旧砼面上厚度1-2厘米,保证新旧砼结合有可靠的质量。圈梁和构造柱钢筋都严格按照受拉考虑,锚固长度不能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定长度且不小于250mm,尤其要注意与顶层圈梁相连接,当受力钢筋遇到拐角时,只允许受力钢筋在拐角两侧互锚,不允许采取内折角形式弯折。
4 结束语
在砌体墙中增设构造柱,可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近年来, 在抗震设防区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中, 得到普遍应用。管理人员需要加深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的认识,分析施工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使有构造柱能够达到有效的抗震目的,才能保证结构安全,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在不断的分析、协调、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4
关键字:建筑;砌体结构;裂缝;加固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或各种砌块等块体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由于砌体结构的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较简单,可以不用大型机械,能较好的连续施工,还可以大量的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相对造价低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其中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通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当前,很多厂区、住宅区、办公、民用建筑大部门均采用砖混结构,早期建成年份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使用至今已有2O余年。通过对当地房屋使用现状调查发现很多房屋出现了裂缝,有的造成了上述所提及的不良后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消除隐患。本文对砌体结构裂缝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防止砌体裂缝的措施、墙体裂缝的修补与加固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总结,供同类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参考。
一、砌体结构裂缝的种类和成因分析
1、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砌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砌体上,如在门窗洞边的八字形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和垂直裂缝。
(1)八字形裂缝: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纵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的伸长量比砌体的伸长量大得多,从而对砌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砌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砌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平屋顶的房屋,有时在屋面板部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力产生的。
(3)女儿墙裂缝:由于屋面板和水泥砂浆面层发生过大温度变形,使女儿墙根部受到向外或向内的水平作用力而引起的女儿墙根部与平屋面交接处砌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所产生的。
(4)垂直裂缝:当楼(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由于收缩和降温引起的楼(屋)面缩短受到了砌体的限制,使楼(屋)面构件处于受拉状态。如果房屋过长,或设计时按采暖考虑而实际上未采暖,则可能在楼(屋)面上每隔一定距离发生贯通全宽的裂缝,在四个角发生八字形裂缝。当房屋有错层时,错层处的砌体容易产生局部的垂直裂缝。
2、干缩裂缝
施工过程中,将不同出厂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块或不同强度等级的砌块混砌于同一道墙上,造成含水率较高的块体收缩变形较大;反之收缩变形较小,这种不均匀变形会使墙中部产生不规则裂缝。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砌体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外墙裂缝较内墙严重。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
3、沉降裂缝
工程施工中,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形成砌体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砌体裂缝主要有斜裂缝,窗问墙裂缝,房屋底层窗下墙竖直裂缝等。其中,斜裂缝和窗下墙竖直裂缝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使砌体受到很大的剪力所致,由于砌体的抗剪能力较差,当结构刚度较差,体型复杂,砌体抗剪强度不满足要求时,砌体就产生了裂缝。房屋底层窗下砌体竖直裂缝是由于窗下墙受基底反力后因反向变形过大所造成的。
二、砌体结构裂缝加固补强措施
在砌体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清楚以后,则应按裂缝砌体的危害程度及产生原因,采用不同的加固补强措施。
1、灌浆法
当裂缝较细、缝数量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方法。对灌浆加固的强度,必要时可做试验来检验。试验的方法是:用灌浆补强试验砌体柱与原实验砌体柱做破坏试验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
灌浆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浆。在砌体修补中,多用纯水泥浆;因纯水泥浆的可灌性较好,可顺利地贯通外露的孔隙,对于宽度为3.0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实际裂缝宽度大于5.0mm时,可采用水泥砂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灌浆压力为0.2~0.25MPa;对于水平的通长裂缝,可沿裂缝钻孔,做成销键,以加强两边砌体的共同作用。销键直径25mm,间距250~300mm,深度应比墙厚小20~25mm。做完销键后再进行灌浆。
2、钢拉杆法
墙体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伸缩等原因而发生外闪,墙体产生较大的裂缝或使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时,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加固。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花兰螺丝,以便拧紧拉杆,拉杆接长时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可适当作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在拉结水平层处,可以增设外圈梁,以增强加固效果。
3、外部加固法
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ø6@100~300(双向)或ø4@100~200。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螺栓间距500mm左右,呈梅花形布置。施工前墙体粉刷层应去除干净,抹水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淋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天。
4、嵌补法
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可在裂缝相交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砼楔子加固。楔子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
5、圈梁法
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120×180mm,配筋可采用4ø10~4ø14,箍筋ø6@200~250,每隔1.5~2.5m应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淋水,以加强粘结。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5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透露,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20%。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的能源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2008年4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指导一、二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通过总结实践,该办公室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了绿色建筑应符合“四节”、“一减”的要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的原则。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应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省地、减排、降耗的要求,是理想的替代实心粘土砖的首选墙体材料。在工程造价和施工周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据国内有关资料数据和实际工程统计,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在主体工程造价方面可降低大约10%左右,施工周期缩短25%左右,钢筋用量减少30%以上。
砌块砌体结构是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做为承重墙体材料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低层和多层建筑。工程实践证明,砌块砌体结构与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等结构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替代粘土实心砖的主导产品。
一、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堆放砌块的场地应整平夯实,宜采用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面层,且应便于排水,并应有防潮和防雨淋设施。
2、砌筑砌块墙体前,应清除基础顶面或楼面的杂物及砂石、尘土等:按设计标高,采用与砌筑砌块强度等级相同的砂浆找平,当高差超过30ram时,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找平。
3、墙体砌筑应采用双排外脚手架或里脚手架施工,严禁在墙体上留设脚手孔洞。
4、依据排块图计算每墙段及每工位各种块型砌块及其他材料的用量,并应就近堆放,准备好主要机具。
二、配筋砌块砌体工艺流程
弹线―立皮数杆―撂底―盘角―砌筑―清除芯柱孔内散落砂浆―安装水平钢筋、箍筋、拉结钢筋或网片―置放金属隔离网―勾缝―洞口过梁安装―粱上砌体砌筑―安装过粱、圈梁、楼板模板―安装砌块孔内的竖向电气管线及插座、开关、接线盒等―芯柱竖向钢筋安装―清除清扫口内杂物―支清扫口模板―浇筑芯柱、构造柱混凝土―安装粱板钢筋及水平电气管线―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检查验收。
三、配筋砌块砌体的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及排块图弹线、立皮数杆、撂底:皮数杆应设在墙体转角处及较长墙段的内外墙交接处,其间距不宜大于15m。
2、砌块砌筑前不得浇水,如施工时天气炎热干燥。当气温超过30度时,可将砌块稍喷水润湿。
3、砌块砌筑应从外墙转角及设有皮数杆的位置开始;各层需灌孔部位的底部第一皮清扫口砌块,其开口方向宜里外交错布置。
4、砌块砌筑的水平灰缝应采用坐浆法,砂浆要满铺砌块全部壁、肋,铺灰长度不应超过一块砌块,且应随铺随砌;竖向灰缝应采用挤浆法,砂浆耍满铺砌块端面。
5、砌块砌筑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均宜为10mm,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砌筑砂浆的饱满度均不得低于9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假缝。
6、配筋砌块砌体的内外墙及纵横墙交接处必须同时砌筑,并相互交错搭接;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斜搓高度,严禁留直槎。
7、已砌筑完的砌体不得碰撞扰动,若砌体被扰动。应清除砂浆重新砌筑。
8、墙体内宽度大于300mm的消火栓、电表箱等洞口顶部,应设过梁。
四、砌块砌体结构节能环保的特点
1、产品生产能耗低,可节约资源
生产每块粘土多孔砖仅烧结能耗约4785 KJ,生产每块混凝土多孔砖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汽养护的总能耗约4471KJ,而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包括水泥、成型和蒸汽养护的总能耗,折合成多孔砖约3041KJ。粘土多孔砖,生产能耗约是砌块的1.57倍,混凝土多孔砖生产能耗约是砌块的1.47倍。
2、产品生产污染物排放少。有利保护环境
每生产1万块烧结多孔砖要排放C02、S02及其他大气污染物约1.14吨,而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仅在采用蒸汽养护时有少量污染物排放:砌块生产原料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冶炼废渣及其他工业废渣等,有利于保护环境。
3、产品生产原料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主要生产原料砂、石、水泥等原料资源十分丰富,遍及全省各地,可就地取材。而煤矸石烧结多孔砖、页岩烧结多孔砖、粉煤灰烧结多孔砖等。其原料资源有限,且有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面推广。
4、发展基础良好,易于推广
现金省各地区均有砌块生产企业,总数约达300家以上,产能可达400万立方米以上:砌块建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总结出了许多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并建立了吉林省的砌块建筑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地方标准体系: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等仅在部分地区有少量生产企业,工程实践也相对较少。
5、墙体自重轻,有利于地基处理及结构抗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内外墙厚度均为190mm。而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的外墙由于结构抗震等要求,厚度一般为370mm,内墙为240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重力荷载分别为:3.81、6.25、8.33、11.23;荷载相差约2~3倍。墙体自重减轻不仅减轻了基础的荷载,有利于结构抗震,还有利于节材,并可减少施工中的材料运输费。
6、施工速度快,可提高工效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砌筑取砖、挂灰、砌筑次数分别为17、150、150、250。工人砌筑相同建筑面积的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取砖、挂灰、砌筑的次数可减少约8~14倍,可提高施工效率30%以上。
7、节约砌筑砂浆,方便施工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单位建筑面积砌体砌筑砂浆用量(m3/m2)分别为:0.023、0.084、0.084、0.117。相同建筑面积的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砌筑砂浆可减少约3~5倍。
8、墙面平整,可减薄摸灰屡厚度
由于砌块外型比多孔砖和实心砖规整。几何尺寸偏差小,墙体表面平整,可减薄摸灰层厚度25%~30%。这样,可节省摸灰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9、墙体减薄,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
砌块砌体结构内外墙均采用190mm厚: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外墙为370mm厚,内墙为240mm厚:在相同建筑面积条件下,砌块砌体结构比多孔砖和实心砖砌体结构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5%左右。
10、工程造价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砌体结构施工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圈梁;构造柱;作用;设置
在当前砌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是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进行施工的,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砖与水泥浆具有着脆性的特征,因此其抵抗各种灾害的性能不够高,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因此在当前砌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这样能够达到在施工的过程中增强其施工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其他抵抗能力。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圈梁和结构柱施工的技术要求不断增加。
1、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提高其抵抗各种灾害能力和整体性的主要方式,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施工的过程。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构造柱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建筑施工要求的不断增加,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能够保证建筑物整体性和稳定性结构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结构柱在当前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剪能力,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其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手段。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能够有小的提高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更是 保证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竣工的整体性,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2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
2.3构造柱的构造
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其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手段进行分析与控制的过程,是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性能 的关键。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3.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