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范文1

English,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re compulsory[必修的], while other subjects are optional[选修的]. For example, students can choose one course from each of the following areas: Arts (e.g. music, art, drama); Humanities[人文学科] (geography or history);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Design technology.

For all students, making the right choice means thinking carefully about what subjects they either enjoy or are good at. Knowing what career they want to follow, or what they want to study at higher education, can make life easier, as choices will be linked to what is relevant[相关的] or essential[关键的]. Meanwhile, students who don’t yet know what they want to do later in life tend to keep their options open and select a range of subjects.

The choices students make in Year 9 can impact[对……产生影响] on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and while some find the process easy and exciting, for others it can be stressful and agonising[担忧]. So students are always encouraged to take their time and talk to their teachers, parents and carers[看护] about what is right for them.

(十三四岁的)英国中学生到了九年级就必须选择十、十一年级要学的科目。尽管这些科目会按照学习的难度分级,但是它们大部分都会与GCSE挂钩。许多学校也会开设“职业类”选修课,以针对想要学习更多职业技能知识的学生。

英语、科学以及数学为必修课,其他科目都是选修课。例如,学生可以从以下类别中各选择一门课程:艺术类(如音乐、美术和戏剧);人文学科(地理或历史);现代外语;设计与技术。

对所有学生而言,选择合适的课程就需要他们仔细考虑自己喜欢或者擅长哪些科目。如果学生知道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或是报读大学的专业方向,他们的人生也会过得更自在些,因为这时的选择与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并起到关键作用。而仍未知道自己未来方向的学生一般会保留选择的权利,从而挑选一系列的课程。

学生在九年级所做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觉得选起来很容易并且很刺激;有的则感到压力巨大,充满忧虑。因此,人们总会鼓励学生们从容面对,多跟老师、家长和辅导员商量什么才适合他们。

Word of the day: Compulsory (adj.)

Compulsory (from Latin) means that something has to be done. There is no choice. Example: Some countries have compulsory military[军事的] service for all male school leavers.(在一些国家,所有男性毕业生都必须参加义务性兵役。)

Comprehension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ar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a) Students wanting to go to university should choose vocational subjects.

b) A student in the UK will study the same subjects in Years 10 and 11.

c) Students can choose between English, Maths and Science.

d) The subjects you choose can affect your later career choices.

Collocation[词组搭配]

Match the verbs (a―e) to a noun (i―v).

a) keep

b) choose

c) make

d) take

e) acquire

i) a choice

ii) skills

iii) your subjects

课程规划范文2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新生进校后就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课本还是提出了比中学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然这也是高校该课程有了更多内容和更深的深度所决定的。课程提出了这四个方法:注重学习学科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这四个要求反映了学习高校思修课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法。结合该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本文将其与职业规划的要求和发展规律进行基本的思考和探讨。关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与思政教育及本课程的关系已经在另文中进行了阐述,本文将不再论述。

注重学习学科理论。教材指出:科学理念,就是的基本原理,就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构建思修课的理论基础和贯穿课程的灵魂,也是学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课程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思想道德问题,运用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解答。在学习中,既要求学生注意学习和掌握课本中的理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课本中的相关理论和观点也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思考和探索的必学和必备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所以,注重学习学科理论,对于职业规划和课程有机结合同样具有重要指引意义。注重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课程包含丰富的人生哲学等知识,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注意汲取和把握这些思想成果加强修养、培养素质、提高精神境界。还要求广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所以,与职业规划的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注重联系实际。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才会生动而具体。课程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积极主动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英雄模范人物(身边榜样等)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职业规划就是联系实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要求必须从实际实践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地完善调整深入,从而走出从容又精彩的人生,使人生实践和职业规划得以统一。注重学以致用。课程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与遵守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课程要求和职业规划的实践都强调学以致用,都注重学以致用。也必须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落实课程的目的,真正实现职业规划的作用。

当然,职业规划的具体方法和实践也有其自身的特殊的方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按学习重点与心理特征的不同分成探索期、定向期、准备期、冲刺期阶段,并按照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成长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实施。探索期,目标: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可从三方面努力:转变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多向毕业生咨询就业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学习,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尽可能全面地锻炼自己。定向期,目标:初步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从四方面努力:认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职业规划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在课余时间长时期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总结职业经验。增强英语口语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准备期,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应着手做好以下工作: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学习撰写简历、求职信,学习面试知识、求职礼仪,掌握求职技能。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向已经毕业的校友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等。冲刺期,目标:成功就业。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毕业方向已经确定,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宜着手做好以下事情:审视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期望是否恰当,所作的准备是否充分。主动参加就业、创业讲座,积极参加模拟招聘,提高择业技巧。重视实习机会,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精心设计制作求职材料,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主动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招聘信息,积极参加招聘活动,落实就业单位。大学生及早谋划,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有利于大学学业的圆满完成,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总之,在方法上,课程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方法上是相通的,也并不存在万能的和绝对不变的方法。

作者简介:张锐(1970- ),男,重庆工商大学学院,研究方向:思政。

课程规划范文3

1.1学生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中的相互协作有待提高

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但是教学中又不允许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只好分工完成,在分工过程中,肯定有部分学生不能深入接触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空间布局,尽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弥补,但毕竟有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做过。如何保证所有学生既能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又能掌握专业核心内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2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的实践性难以得到检验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SEI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同地方决策者、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深刻体会城市总体规划决策的形成背景。然而,交流沟通能力与背景知识掌握是经过社会长期实践才能获取的,学生不能在学校立即学得,也就难以检验。

1.3教学方式与方法尚需改进

目前,教学方式与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理论与设计衔接不畅。许多高校将城市总体规划理论课进行集中讲授,与相应的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衔接不畅,无形中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消化、吸收和运用,导致规划设计时无所适从。其二,教学方式单调,基本以“单兵作战式”、“师徒式”为主,学生多半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创新意识不够。其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钩,现状实践调查无法进行,课程设计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1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基于应用型城市规划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的思路应着重贯彻三个理念。其一,城市规划课程设计应强调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其二,通过大量的城市规划课程设计实践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三,“特色”教学求发展。因此,城市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可以归结为12个字即重基础、强技能、求特色、谋发展。

2.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规划始于问题,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所以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必须设定特定的情境,对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而言,其情境就是城市场景。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必须是真题真做或者真题假做,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问题,深入到城市中去,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思维方法。

2.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是政策选择的过程,解决同一问题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政策方案,也就是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可能存在若干个方案设计,所以指导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方案,避免以先入为主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方案设计,以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激情。启发式教学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明确的是,启发不只是来自于学生,也来自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4构筑团队教学的教学模式方法改革

团队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团队学习为中心,以课程项目为主线,以任务目标为使命,强调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团队教学法可以通过设计团队建立、制定团队考评规则、制订设计项目内容、设计项目探讨、设计成果展示、总结评比等步骤进行,强调团队的解决问题、专业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2.5采用渐进分工教学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必须合作完成,不可能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规划设计成果。在分工过程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参与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因此教学组织建议采用渐进分工方式。在调查城市现状后,首先集中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然后再分工编制各专项规划,最后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中,最初由2位学生合作完成一套用地规划草案,经过公开点评讨论,4位学生合作完成一套用地规划正草图,再经过公开讲评讨论,8位学生合作完成一套用地规划方案。通过渐进分工的教学方式,避免过早分工而造成的有些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用地规划的问题。同时,渐进分工教学组织方式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考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以后公正地评定成绩奠定了基础。

2.6加强课程设计教学中的互动交流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的教学重点不在方案的好坏而重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个过程只有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工作方法的掌握,不仅需要教师手把手地传授,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与沟通。这种互动式、交流式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方案构思的多向性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针对规划项目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抓住方案构思的要点将理论知识灵活加以运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与锻炼他们的规划设计能力,还可使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启发、共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结语

课程规划范文4

关键词:课程 建设 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09-01

1 课程现状

《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针对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中核心岗位职业―― 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员要求而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目前,根据《数控机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对应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内容选取上,普遍实行的是通才教育模式,即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都要进行学习,使得每位学生对于三种机床操作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然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不能直接胜任职业岗位,往往还要在企业培训或师傅的带领下才能胜任岗位;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在《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等课程之后实施教学,同时也是《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数控中级认证强化实训》等课程的前导课程,该课程建设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系《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校内精品课程网站已成功上线,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然而在课程资源、教学实施手段等方面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上还有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将继续推进对该课程建设。

2 建设目标与建设项目

为了切实推行机电工程专业群建设和学院的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标准,在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地教学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和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见表1)。

3 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在规划期内将我校《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标准要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坚持每期期初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会,研究部署课程建设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解决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期末进行检查总结。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让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当好参谋,唱好主角。要严格落实工作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在制度的规范下实施。建立项目建设监督机制。要实行领导监督,群众监督,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监督;要坚持全程监督,全面监督,让课程建设在监督机制的制约下进行,确保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建立奖惩机制,学校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相关责任人年度考核内容,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实行奖惩;确保项目经费能确保按时足额到位,课程建设专项经费要具有严格的计划性、监控性,不仅能投入到位,还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课程规划范文5

(一)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生涯发展

每个人都想要成功,但没想到成长。成长是艰辛的,但是成长又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任务。这种成长任务的不断累积与变换就构成了生涯发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2]。

第一,学习如何生活。新形势下,鉴于“90后”大学生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淡薄等问题,各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生涯教育,促使其形成社会人,敢于拼搏、敢于担当,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第二,学习如何学习。大学生是高校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提出与落实对扩大学习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坚持终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专业技能,这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依赖高效的学习方法,优质的教学方法会发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反之则不然;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策略,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第三,学习如何生存。生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职业发展。“90后”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父母的过分宠爱、多元文化的杂糅都可能弱化大学生的生存意识[3]。但是生存能力是当今社会衡量大学生的重要标准。大学生应该重视生存能力的发展,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技能的提高。

第四,学习如何爱。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爱他人,还要学会怎么被人爱。爱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初步具备正确表达爱的情感;被人爱,就是要自尊、自信、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二)有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对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存在较大差异[4]。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作为培养的重点,而是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或行为发展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以致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大学生生涯规划观念加速了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有利于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有利于推动大学课程改革

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推动大学课程改革[5]。一方面,大学生生涯规划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单纯以大学生为主,或单纯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结果是产生一大批与专业课程协同发展的生涯规划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体系,还可以激活高校课程改革,从而健全高校课程体系。

二、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能力

一是高校教师没有厘清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将这一课程等同于其他理论课程[6]。所以,从课程设置到课程教学,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于这一课程成为专业课程之外的调剂品,其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二是许多高校安排非专业教师进行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以致课程教学的特色不明显。由于生涯规划专业知识有限,再加上实践经验的缺乏,非专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这些讲解却不会对大学生的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重学习,轻生活

国内高校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上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生活。长期以来,高校课程设计还秉承着精英化和专业化原则,突出强调学生在大学期间以专业学习为主,对于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教师在教生涯规划课程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致大学生生活规划与学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7]。

(三)重职业,轻自我

认识自我是选择职业、发展职业的先决条件。现有的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围绕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而展开,突出企事业单位招聘技巧的获得,过分重视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融合,而忽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生涯规划课程在职业发展方面又只关注大学生就业,而忽视大学生的创业。

(四)重规划,轻管控

许多高校重视生涯发展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但是这种规划缺乏系统性,这使课程在管理和评估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课程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课程量化标准尚未确立,这制约了生涯发展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课程质量意识不强,建设力度不足,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考核等随意性较大。

三、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思考

(一)转变课程设计理念

一是将高校生涯规划课程与大学生成长相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是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外部世界、确定职业目标、学会学习的长期过程。所以,高校不仅要做好针对毕业生的短期生涯辅导,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和管理[8]。二是在设计生涯规划课程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课程设计的价值导向上看,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体现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展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业取向和生活态度[9]。目前,许多高校在设计生涯规划课程时,没有充分注意到课程的思想性,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所要解决的内容,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扭转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过分看重行业和就业技巧等不良现象。三是转变功利主义的课程设计理念。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是教育者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在社会中发展自己、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课程体系。然而许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色彩,即只对毕业班集中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错误的理念不仅不利于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

(二)完善课程设计的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应运而生,但由于这一课程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许多高校还未能对其加以全面认识,以致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方法陈旧,不能满足课程在新时期下的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应该本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设计思路,不断完善课程设计方法[10]。一是坚持课程设计的本土化和科学化。一方面,应该重点研究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基础,健全课程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生涯发展理论时,也要注重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消化和吸收。因此,高校应该努力建立本土化的生涯发展理论以指导学生认知、生活、就业和学习,推动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二是在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中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时,应该避免纯课程化、纯理论化倾向,而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理论体系应该全面、系统;生涯规划课程又是一门实践课程,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三是在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中要坚持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实用性,但是许多高校将其定位成应急的、临时性课程,并将授课对象局限于毕业班级的学生,而课程内容则倾向于宣传就业创业政策。而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是一门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甚至更长时间的课程,课程的内容、方法也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阶段做出适当调整。

(三)完善课程设计的各个要素

第一,准确定位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高校教育者应该将生涯规划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使其同其他必修课程一样进学时、进学分、进计划,及时考核和反思,健全课程建设的机制体制[11]。同时,高校应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使教师在教学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防止出现讲座式、活动式教学形式,以实际行动重新确立生涯规划课程的主体地位。第二,明确课程目标,更新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学手段和形式,健全课程的评估机制。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课程的目标体系,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社会认识、职业选择与发展、终身学习结合起来,使目标具体化;另一方面,从全局考虑,完善课程内容,减少政策讲解、单位介绍、面试技巧的摄入,增加职业技能测试、心理素质、交际交往等内容,让大学生参与实践,加强与企业的接触,增强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该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启发大学生,使其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最后,高校应该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即突出强调大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促进大学生生涯发展。

课程规划范文6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育;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课程,如何在机遇及挑战并存的形势下更好地发展,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专业在城市生活中的影响力。

1园林规化设计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要研究一门课程,必须要把课程放在课程体系中进行研究。园林规划设计课是园林技术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院的园林技术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为,让学生成为设计师助理及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人员。因而,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更重要的是它承担着更多的职业技能及素养的培养责任。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本院分割为园林规划设计1、园林规划设计2两门课程,于第4学期,第5学期开设,前置课程有美术基础、园林手绘、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植物种植设计等课程。从前置课程的设计上分析,美术基础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及抽象思维,为学生的设计思维打下较好的审美基础。园林手绘、制图基础等等为学生的图纸表达能力都进行良好的技能训练,也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AUTOCAD运用与设计、SKETCHUP运用及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开设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只有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表达其设计思想。植物种植设计属于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前,学生通过这门课,对植物的种植、植物的属性已经掌握了很牢固的知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规划设计这一部分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同步开设的课程分别有园林施工管理、园林概预算等课程。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教师间能有效地配合,加强各们课程之间的衔接,加强学生对园林项目工程各个方面工作的程序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所有课程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检视,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本身就已经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性质,因而它是毕业设计的一次提前的体验。综上所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课程体系当中,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方向的一门综合性及总结性的课程,其安排的授课时间、授课的秩序与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非常合理并具有逻辑性。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符合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要符合职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将“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能成为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主的施工图设计员、植物配置设计员及规划设计助理等。因而,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真实案例项目为教学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调研、前期分析及定位、功能与形式定位,方案初步设计、方案深化等构建教学内容。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师能力需要持续提升

大学教师是社会最前沿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新进教师为应届毕业生,对教学的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无暇顾及社会最前沿科学知识的更新,更无法到生产的第一线进行学习,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上灵活植入企业实用技能,教师需要时间需要机会条件去进行学习、转化。

3.2学生的制图标准不一

每一个课程都有相应的制图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目前由任课老师来制定,任课老师在缺乏生产经验或者长时间脱离社会生产的情况下,其标准或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模仿业内某个企业,或者使用老旧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会使同一老师任教的同一课程作业混乱,还会让学生在面对社会工作时无所适从。学生的作业成果标准目前也存在以上的问题,虽然任课教师已经对作业成果的图纸内容及图纸质量有一定的规定及指引,但是这个标准如果不参照行业或企业的标准,学生会对方案的图纸表达缺乏全面性,及理解上的片面性。为缩短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期,教师应尽力促进制图标准的统一。

3.3重实践,轻素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及重点,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实践而忽略素质培养,这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素养的培养,人文文化的培养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应给学生时间观念,给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职业道德标准,而这部分内容却恰恰是学生最缺乏,教育中最忽略,学生长久发展最需要。而人文文化培养的缺失,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思考,甚至经常出现“按照老师的想法,我来画图”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使学生缺乏社会责任,不探讨,不理解文化背景,不懂得如何去传承文化,直接把自己限定为绘图员,直接限定人生的发展。

4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举措初探

4.1为教师搭建教学平台

课程的主讲教师或课程负责人应该以本课程为中心,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1)对本门课程的前置课程及后置课程的教师进行整合,组建教学团队,增强前置课程及后置课程的连贯性,研究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制定好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同时,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改。(2)促进校企合作,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分析园林公司的职业岗位,包括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环境等,分析整个园林行业的政策标准,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适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知识技能框架,并制定规划设计的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3)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投身于园林规划设计的第一线,参与实际项目实践的全过程,逐渐让项目进入教学中,教师作为校方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参与项目,配合企业按质按量完成项目,让学生更具有职业感。

4.2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作为教和学的标准

4.2.1图纸标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用图纸表达设计思想,图纸应该表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符合标准,不应以教师个人的标准为标准,应该以一线企业的行业标准为标准。一张符合园林公司要求的设计图,应该是设计内容符合甲方要求,同时也美观。地形、水体、建筑、铺装、园路、植物的表示方法和技巧,图纸绘制的线型等应引用企业的标准到教学中。把政府部门审核图纸的相关政策规范、技术指标融合到项目完成过程中,包括图纸所选用的图框等。

4.2.2素质标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不仅是职业能力的需求,更多的是职业素质的需求,例如吃苦耐劳,有时间观念,以集体利益为先,能否与同事进行良好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否为公司进行保密等素质企业首先看中,它关系到企业是否能顺利运行的关键。

4.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

在深入企业调研时发现,学校的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忽视设计的相关文化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仅仅成为绘图员,缺乏人文素养,在这方面,企业难以通过培训使员工所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掺插历史文化教育。尤其在方案规划设计的调研阶段及方案设计初步阶段,应引导学生全面调研分析项目当地的文化特征及文化背景,了解人文历史、环境历史及当地文化的表达语汇,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具备文献查阅的能力,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掌握分析归类的方法,能基本模仿前人的语汇表达方法,做好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一个设计人员的社会责任。

4.4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在线教学

下一篇卫生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