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1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着差异。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初中数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关系进行说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初中数学中有一些开放性的题,还有些一题多解的题。所以对于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会有些不适应,对此,学生们不要心急,这是个思维转变的过程,今后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积累和做题来调整。初一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公式及定理,这些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应该按照老师指点的方法,或是自己寻找的方法来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这些定理和公式,这样不但记得牢而且用得活。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应用题,会觉得很难。因为应用题中有许多文字表述,学生可能会读不懂,继而找不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很难解出答案。扩大阅读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报来开阔思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做完后检查一下,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恐惧心理也是初一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因为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有的学生见到数学就害怕,不喜欢数学。刘老师认为,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喜欢学、愿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可以试着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兴趣方面,还可以有选择的看一些好的电视节目。比如《三星智力快车》、《科学与探索》以及中央十套的一些节目,都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同时,还应该养成好的学习规律和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学生在上课时要“多说,敢说”,说白了,就是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说错,要把课堂当成自己的家,把同学当成朋友而不是敌人,对于回答错的问题课后要自己总结。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2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中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因此教师教学应该重视情绪问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好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呈现一种消极懈怠的现象,如对自己要求不严,努力程度差不多就行,并且对效果也满不在乎。或者碰到困难头脑中马上蹦出想逃跑的念头,而非积极努力地想办法去克服。或者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或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情绪便一落千丈,沮丧、抱怨、怀疑甚至自暴自弃,这就是情绪情感不成熟的表现,不能始终如一地对待自己、客观公正地提出奋斗目标、头脑清醒地查找原因、有的放矢地寻求对策,成绩自然也得不到改观,只能造成恶性循环。对不良情绪的及时调节,对中学生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十分重要。其主要方法有:

一、理智调节

所谓“理智”,首先要求自己理智地考虑消极情绪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当消极情绪强烈爆发时,能理智地去控制、审察一切,根据理智的判断去行动,尽可能减少消极情绪波动的影响。产生情绪的触发原因是客观事物本身,而不是主观需要,既有事就有情,有景就生情。一个人的工作顺逆、事业成败、人际关系好坏,都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所以说:切忌因某一小事而怒发冲冠或垂头丧气。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往往会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思维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则会无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呢?这时候就要用理智调节情绪。

一个人能否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用理智来控制支配自己的情绪,这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许多不愉快的情绪,多是自寻烦恼的结果。人一定要正视现实,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保持开阔的胸怀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心理健康的人,有高尚的志向理想,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他们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个人生命的整体认识和根本态度,因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名利大小,不会因为遇到一件小事,就悲观失望或高兴得发狂。他们能让自己的情绪按照正常的轨道前进、发展。有句格言:我是我心灵的主宰。掌握好自我情绪之舵,乘风破浪,在学习和工作中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你工作中心态平和、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脉络清晰、泾渭分明,使你的语言高雅、谦和、避免生硬、粗重,而且能使你语言受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效果。

二、转移调节

转移调节就是根据自我要求,有意识地把自己已有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方向上,使情绪得以缓解。因为在发生强烈情绪反应时,头脑中往往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如果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兴奋灶。因此,当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使自己有冷静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足够时间和机会,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的方法来分散注意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提倡用舌头在口腔里转圈子的方法来分散和缓解紧张情绪。有的中学生,在自己需要的满足受阻和中断,产生挫折情感时,用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打球、郊游等方式使精神上得到,从而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三、激励调节

激励调节就是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将情绪激起的能量调节、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上去。其实,少年期学生精力旺盛,较为自信,好胜心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积极激励学生的良好情绪,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宣泄调节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审题;独立思考;自我检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小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法。

一、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素养

小学数学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运算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运算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是否正确的审题。通过认真审题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和质量。一些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不是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搞清题目的真正要求。尤其是应用题的文字,数量关系复杂,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术语没有认真去读,容易造成混淆忽视,造成列式错误,最终没有得出正确答案。要克服这些毛病,首先要做到仔细读题,了解题意,仔细推敲语句,准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列出算式。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素养

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强烈的依赖感,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思维机械的服从于老师的指挥,自我思考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尚未形成,一旦离开老师这根拐杖就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步走”的策略:一导、二帮、三放。

一导:就是要求数学教师通过小组教学,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层次之间的知识结构是什么,每个问题包含几个层次,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讲授之前就能抓住知识点。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帮:就是教师通过小组评价的模式捋顺解题思路,自主发现某些解题的要领,再结合老师的示范引导去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解题步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纠错、提示,最终实现小学生的良好学习素养养成。

三放:就是通过上述两步夯实了基础后,学生初步获得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正确解题奠定了基础,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不要过细的辅导、过多的限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放”绝对不是“放羊式的不管”,而是有目的有条件的让学生大胆实践,教师要实施检查必要时给予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素养

首先强调不抄袭他人的作业,自己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是很正常的,经过自己认真思考仍不能解决的的情况下可以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独立完成作业的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加强,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很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素养

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比较强,现在的学生敢于在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对回答问题活跃的学生通常是持欣赏肯定的态度。但我注意到一问题,当多数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时候,某个同学被点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个别未被点名学生面带不悦。甚至出现心不在焉,而是自顾自己的做其它的事情。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素养。这时候我们要抓住个案,教育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课,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倾听课上所传达的学习信息,及时给予认真倾听的学生表扬,对不认真倾听的学生予以及时的提示。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倾听素养具备了,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五、培养小学生自我检查的素养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4

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行为倾向,是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形成的,也是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不轻易改变。要改变一种学习习惯比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困难得多。所以说中外的教育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一、把课堂当成良好习惯培养的主战场

如果教师们能利用好课堂,可以说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从某种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后,就会使我们孩子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并不必耗费太多精力。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生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要从细节入手。课堂上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太多了,而学生往往不能够重视课堂上的这些细节行为习惯。比如如坐的姿势,读书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而且,只有在课堂上,老师才有这么长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才能针对学生出现或者流露出的不良习惯时时提醒,这样才能达到形成一种良好习惯的最大效果。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都需要持久的克制力和不断的强化式提醒,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无疑是最好的阵地。

二、要激发学生自己形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哲学上我们都只知道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主要的,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要从学生内动力着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内动力无疑来自于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积极主动, 习惯的养成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成效。这个阶段,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怎么调动学生对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支持配合老师的规划进程,从而慢慢推进养成好习惯的计划。比如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习惯,就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一旦有了发现,都要肯定这是成果的一种,肯定也不能盲目肯定,要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就会理性肯定,别的同学也会客观看待并认真学习这种榜样,慢慢的,班级形成爱提问的好氛围,那这种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三、让学生的信心成为良好习惯养成的催化剂

既要培养也要悉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非常珍惜,有时候自信心建立的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如果不认真观察及时抓住,可能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对于孩子自身来讲,信心是孩子进取心的支柱,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表扬孩子,多肯定孩子,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成人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孩子来讲,更是很难,而且他们这个年龄控制力差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以,在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切不可盲目拔苗助长,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会起很大的反作用对孩子要多赞许,少责备,这样就会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继续进行,这样的话他的控制力实际上会变得更差,更难形成良好的习惯,时间久了就容易引起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在我们观察孩子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要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或者你坚持的已经不错了”。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四、家长和教师要协同配合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69-01

我所任教的中学,地处城乡结合处,老师们戏称所教的学生是“两河水的鱼。”说明这些学生具备城里和农村学生双重特征,不太好教育。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农民,经济条件较好,但对学生的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不少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做作业前不复习,效果不佳;边做边玩,错误多,拖拖拉拉;自习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马虎、粗心,在作业和考试中,把简单容易的、有能力做对的题做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什么是习惯呢?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习惯一经养成,便成自然,难以改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那么,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又应该怎样培养呢?在教育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中学生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展开调查、 分析 ,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提供依据

1.1 问卷调查

对本校的初一年级的三个班学生(110人)进行问卷调查。(允许多选)

1.1.1 学习方法:①不知用什么方法,只是随便听听。 12人、占10.9﹪②上课听听、模仿课里的习题做一下作业即可。31人、占28.2﹪

1.1.2 学习习惯:①习惯跟老师一节一节走,完成作业即可。74人、占67.3﹪②自己先预习新知识,有超前意识。 29人、占26.4﹪

1.2 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1.2.1 学生学习不够认真,对基础知识缺乏深刻认识

1.2.2 学生不善于总结,思考与理解不够深刻。

多思考、注重理解、温故而知新所占的比率为较少,说明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钻研性方面还是相当欠缺的,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是象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记笔记,学习较被动。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他们认识到思考与理解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而思考的目标就是问题,遇到问题不要急于求教,应先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1.2.3 学习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是属于应付式的,课随便听听、下课习题随便模仿书本去做一下。当然不排除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这些学生可想而知,学习成绩一定不理想,缺乏毅力与信心,能力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1.3 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分析与研究: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被动式的学习。②课前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不多。③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良好。

2.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指导

2.1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①学习要循序渐进。②学习要勤于思考。③学习要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④学习要善于总结:学完每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学习、专心上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勤于质疑、自我展示和写数学日记等几个方面。

2.2.1 制定计划。

2.2.2 课前学习。

2.2.3 专心上课。

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具体内容是:①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要把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2.2.4 课后复习。课后复习应该做好如下三方面: ①要理解并熟记有关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定理。这是解题的依据,是进一步培养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②尝试着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本节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的,运用哪些旧知识;本节重点在何处,难点在哪里;解题关键是哪一步。③读辅导书。辅导用书是对教材内容的加深和扩展,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通过辅导用书适当做一些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裕前、董林伟主编:《数学教师》(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好学生的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英语阅读习惯方法与途径

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是重头戏。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不同体裁、题材的短文的理解。阅读题在整张英语试卷中分值最大,也是整个英语试题中难度最大的。高考英语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在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和阅读题的得分多少。笔者通过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的实践,发现学生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解答阅读题时的方法不对,常见的不太科学的方法有: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过分推敲语言点,重细节理解,而忽视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猜测词义的能力不足;阅读速度慢,浪费考试时的宝贵时间;缺乏生活知识、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知识,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主观臆断,凭空想象,降低了做题的正确率等等。

英语的阅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读为主,配备适当的练习,检查对材料的理解。另一类是以训练阅读技巧为主。阅读技巧包括:概括主旨大意、抓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对于如何提高高三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读前预习,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前提

为了使学生感知阅读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预习工作。这些工作包括:(1)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展示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了解。(2)设置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3)帮助学生分析长难句。分析长难句方法有:①分隔句;②倒装句;③省略句;④修饰句。读前预习,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前提。

二、读——理解文章,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关键

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阅读有以下几个步骤:

1.略读(Fast-reading):设置问题快速阅读文章,了解主旨大意。

2.细读(Detailed-reading):设置单项选择题、正误判断题详细地阅读,掌握文章的全部内容。

3.任务型阅读(Task-based reading):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文章的框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了从骨头到血肉的分析。

4.总结(Summary):以短文填空、书面表达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巩固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保证

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不断练习中,渐渐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学生在理解文章后,为了牢记所学的知识,还需要做各种各样的练习,我们注意练习数量的同时,也要提高练习的质量,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理解掌握了的知识。就高三这一学习阶段,笔者建议每天进行限时规范阅读训练(不同题型的操练),每周的综合模拟题训练。我们要精选题目,加强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模拟试题,筛选出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练习,以达到练必有所获的目的。精选练习,巩固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

四、合作探究,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题目的回答,有些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不出差错,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定一定量的错题让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错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增强学生辨别和理解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就题讲题,要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找出错误根源,并能够总结反思,以便今后在做同一类题时不再出错。当然,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适当加以点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讨论的有效性。合作探究,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催化剂。

五、评价激励,这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助长剂

高中英语教学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进行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在积极参与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练习语言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课堂评价机制,以小组为单位,促进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或以个人为单位,老师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要进行及时的点评,激励他们阅读的兴趣。笔者做了尝试,在这一机制下,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的助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