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篮球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篮球课程

篮球课程范文1

成都体育学院篮球普修新、旧教学大纲。

1.2研究方法

通过期刊网查阅近10年来篮球课程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我校16位篮球教师、体育系2006、2007级1000名同学和往届毕业生近10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对成都体育学院的相关专家、篮球教师进行访问,收集学校领导、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现行篮球普修的意见及建议。此外,篮球教研室多次召开座谈会对篮球普修课课程改革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

2旧大纲的特点与执行情况

篮球普修课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入校的第一学期学习,共68学时。从2004至2008年6月,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2004、2005、2006、2007级)的篮球普修课一直使用2004年修订的教学大纲(简称旧大纲)。旧大纲的教学目标仍然以传统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为主要目标。虽然过去在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形势下对体育专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旧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3对旧大纲实施改革的依据

依据一:篮球运动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最容易开展的项目之一。由于我院培养的体育人才大部分面向基层从事体育教学,篮球普修在教学中地位可想而知。对我院体育系近10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一致认同篮球运动在基层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游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重要性。87.5%的认为篮球普修课教学不能满足中学篮球教学的需要,即裁判能力、组织能力等相对较差。依据二:对体育系2005、2006和2007级三个年级的学生针对普修课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有50%的学生认为,在篮球普修课教学中,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对篮球普修课的兴趣不高、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认为教学内容单一,对能力方面的培养不够。

4新大纲实施的可行性

4.1重树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

新大纲的实施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核心,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掌握“三基”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行为、个性倾向等,更要重视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4.2构建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数

调查、访问在校生和毕业生的需求和所面临的问题及咨询了部分老师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现行篮球普修教学大纲做出初步调整,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扩充。在教学时数上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合理进行分配。新增设的教学内容为:篮球游戏教学,中学篮球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在教学时数上,教学组织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比重得到增大,压缩了整体战术的教学时数。

4.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篮球普修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陷入单一模式中,也就是人们常指责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模式使学生很少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且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往。因此,篮球普修教学模式应从单一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合作性学习”、“分层学习”、“范例教学”、“发现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4.4改变以往的成绩评价

过去,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技评考试、期末理论考试和达标考试的形式。这种评价在实施上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忽视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很难反映出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篮球教学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应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水平发展的程度及社会适应力水平。为此,在评价体系上新增加能力考评,主要是针对学生说课情况、教案的编写、教学组织能力、裁判水平等方面进行的。

5新、旧篮球普修大纲的总体构件

5.1总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在篮球普修教学内容板块上新、旧大纲没有差别,都是由理论、技战术、能力培养、考核、机动五大板块组成,但在每一板块内容、教学时数做了充分的调整。新大纲教学总学时增加了4学时,由68学时增加到72学时。理论课时由12学时增加到14学时。能力培养由6学时增加到12学时,增加的课时占总学时的8.3%。技、战术学时,由44学时减少到40学时。

5.2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篮球运动的本质是起源游戏,是集竞技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为了更好的适应篮球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普修课教学中恢复它的游戏面貌。理论课在12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2学时,新增内容为多种形式的篮球活动及篮球游戏介绍。

5.3技术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通过对我校篮球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在篮球普修课中各个技术的重要性由高到低排列如下投篮运球、传接球、持球突破、防守、移动、抢篮板球。所以在技术教学中应给予投篮、运球、传接球技术足够的学时保证。同时,持球突破、在防守、投篮技术上分别增加了2学时,在移动技术上减少了2学时。学时的调整应突出重点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5.4战术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调查显示,85%的教师认为应该减少战术课时,70%同学对战术教学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认为特别枯燥,这样的结果表明,篮球普修课战术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对战术课教学内容与学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战术教学时数上却大大缩减,由16学时减少到8学时。

5.5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能力教学总学时由6学时增加到12学时,教学基本能力实践、教学比赛和裁判实习、篮球游戏分别增加2学时。针对学生的教学、裁判、示范能力及组织能力较弱这一普遍现象,增加说课、教学总结、教学文件制定等内容。通过教学说课提高学生教学技巧,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和裁判实习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裁判水平,通过“传球接力”、“圆圈追传球”、“运球接力”、“运球抓人”等游戏使基本技术的练习变得多样化。

篮球课程范文2

近年来,由于高校体育课改的进行,从而使得体育在高校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篮球课程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主要运动项目,十分受学生的欢迎。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体育的价值,使学生身心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这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且这又是高校同于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然而,当期我国各个高校的篮球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继续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

二、当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比较传统

在高校传统的篮球课程中,其教学模式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并且强调动作技能的规范性。但是,却完全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健康性与终身性。近年来,由于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篮球课程的教育的需求。在高校中,男生比较喜欢篮球课程,而女生的吸引力却非常小。由此看来,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现代篮球课程的教学。

2.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中,其篮球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严格遵守“三步走”的战略,也即第一步,教师进行示范;第二步,教师进行指导;第三步,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而其教学内容也只是讲解传球、投篮以及运球的动作技能,然而却忽视了一个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篮球运动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团队合作,而个人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但是,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只是机械教学,而学生也只能是机械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能在较短时间范围内将这些基本的技能熟练掌握。要想真正学好篮球,那么学生必须要热爱篮球,而教学内容的滞后以及教学方法单一都将不利于篮球课程的教学。再加上,由于学生的篮球水平高低不平,难以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兴趣,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了。

3.不科学的教学评价结构

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对篮球课程的一个评价标准为结课成绩。通常情况,教师都是将考试内容转告给学生。因此,学生在课下也只对考试内容进行练习。最后,尽管学生都能获得一个较高成绩,但是,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来分析,存在较大不足。对于篮球课程来说,漂亮传球动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篮球技能。事实上,篮球是一项群体活动,也只有在团队当中,才可以真正展现出人的篮球技能,因此,传统考核方式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正能力。对学生来说,因他们的接受能力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考核成绩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接受能力高低,对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三、完善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1.不断丰富篮球教学的内容

对高校篮球课程的改革,实际上是为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篮球课程的内容相对滞后,难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样,教师要在课程内容中,增设一些新鲜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增设篮球赛,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一意识,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2.逐步完善教学方法

在篮球课程学习中,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从而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较大不同。比如,日常爱好打篮球的学生,其篮球水平相对较高;而对篮球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女生,对篮球学习没有太大兴趣。如果学生篮球基础相对较差,那么教师最初要采用简单的教学方式,先要去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降低技能学习要求。而对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抗练习。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3.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

经过大量实践证明,传统篮球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难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情况。对教学的评价,包含教学结果、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所以,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更多的是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不断鼓励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进而发挥各自特长。

4.创新篮球考核方式

(1)公布考核方法

在篮球课程开课之前,首先要公布给学生篮球课程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以及考核标准,而且还要使学生了解通过篮球课程考核的内容。

(2)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考试内容

在体育课程考核时,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篮球项目来考试。教师则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来制定考试的级别和标准。教师随意选择考核方法进行考核,这样,要求学生多进行锻炼与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最终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篮球技能。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当今社会教学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因此对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要围绕此课题,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及时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方式。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篮球技能的培养,将篮球教学和品德教学紧密相结合、篮球技能和运用相结合等,从而使学生树立掌握篮球锻炼方式,最终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厚忠,范宏伟.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10,(8).

\[2\]韦蕾,徐其波,韦宛辰.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之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8).

篮球课程范文3

近些年来,高陵镇中心小学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把篮球作为体育特色项目,通过一整套篮球特色活动的开展,助推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总结创编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集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了体育课程资源,促进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开创了阳光体育校园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以“篮球精神”为途径,营造良好活动氛围;以“篮球游戏”为载体,开展特色篮球活动;以“篮球教学”为基础,提供多元活动空间;以“篮球元素”为内容,完善篮球校本课程。

“篮球精神”: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的核心内容是传递一种精神文化。对学生而言,就是培养他们勇于拼搏、挑战自我的顽强斗志,增强自信,培养勇敢品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篮球作为一项集体活动项目,能够增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使学生们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包容和欣赏,尤其是在篮球比赛中,激烈的抢断、运球,精彩的进球,默契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启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鉴于此,高陵镇中心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着力加大篮球的宣传力度,营造开展篮球特色活动的氛围,并有目标地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体育组还办起了“篮球知识小报”“篮球明星欣赏”“篮球学习园地”等,举办了“篮球大战”“篮球季赛”“快乐篮球伴我成长”等多项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与手段,由篮球这一运动展开,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与理念,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七彩阳光下、走到美丽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与此同时,学校还随时注意宣传体育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让“篮球精神”激励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篮球游戏”:开展特色篮球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常规的篮球教学往往显得单调枯燥,致使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偷懒现象;而有趣的“篮球游戏”,则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保证他们高质量地参与篮球锻炼。于是,本校在发扬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篮球教学中,利用篮球作为道具,结合实际情况,创编了丰富多彩的融层次性、简易性、趣味性、竞赛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篮球游戏数十例。下面笔者通过几个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

其一,训练学生移动技能的趣味游戏。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技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篮球的端线外,分4路v队站立;在教师的要求与指令下,学生们逐个完成单个动作练习;在学生们掌握好单个动作后,再进行组织与动作的练习。游戏规则:移动过程中脚必须踏线,并按要求在衔接处进行动作的变化;练习的次数与参加的人数依学生的素质情况而定;每组最后一人先于其他组完成者为胜一局,学生回到出发点后,再进行下局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其二,训练学生传接球技能的趣味游戏。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每组再平均分成4队,分别在篮球场半场的4个角站好,每组两个球;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各组持球学生原地向邻近一队的排头学生传球,当球传出后迅速向球跑动,接回传球后,再在行进中传给下一个邻近队的排头学生,然后跑向该队队尾站好,各队按照此法传球跑动。游戏规则:一个球场上,男、女各组分别在两个半场内同时进行传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接传球的小组为胜方;第二局则按逆时针方向进行,采用三局两胜制;倘若出现传接球失误,则必须拾回球,重新开始。

其三,训练学生运球技能的趣味游戏。运球是控制球、支配球、组织战术配合以及个人实行突破的重要进攻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学生分成男、女各4组,每组一球,分别站于篮球场端线外;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每组持球学生按事先规定的路线向前运球,运球方式不加限制,但在衔接处必须运用运球急停、快速起动、胯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运球变向、背后运球等方式进行。游戏规则:开始时用右手运球,返回时用左手;不能够走步或者两次运球,倘若出现违例,必须重新开始;先完成的一组为胜。

其四,训练学生投篮技能的趣味游戏。投篮是进攻得分的唯一手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如下游戏来辅助教学:将男、女学生分成4组纵队,分别面对4个球篮,按照投篮的正确技术动作,依次投篮,最后一名学生投完为一轮,命中多的为胜;听到老师发出信号后,按投篮的正确技术动作,站在罚球线后,依次投篮。游戏规则:投篮动作必须正确,否则无效;在动作正确且熟练的情况下,不断加快投篮速度。

上述小游戏只是高陵镇中心小学篮球游戏教学中的几个典型小例子。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学校还创编了一套“篮球操”,把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融入其中,并利用篮球运动的动作名称给每一节起名,配上欢快的音乐,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篮球知识,掌握篮球技能;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篮球规则,学校还根据篮球裁判的“手语”创编了一套“裁判操”,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实践证明:运用各种游戏进行篮球教学,不仅让学生们快速掌握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篮球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术,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篮球教学”:提供多元活动空间

我们认为:学校体育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鉴于此,本校建立起一种大课程观,将课内与课外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有特点、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我们将课内与课外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与谋划,打破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束缚,形成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大课间与体育活动课为两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有趣、更开放的多元化体育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丰富、自由、交互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收获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

一方面,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本校始终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要求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课外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促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努力营造多元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约束与限制,为学生们打造出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消除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途径,进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意识,营造出一种多元化的参与度高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篮球元素”:完善篮球校本课程

本校的篮球校本课程,在学习、借鉴、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分三步走,有效地落实了小学游戏化篮球校本教材的整理与编写。

第一步:教材内容分水平进行系统设计。我们根据“培养篮球能力,激发篮球情感”的指导思想与“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指导原则,制订出各水平段的具体目标。水平段1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做出篮球运动中的简单基本动作”;水平段2的目标要求是“能够做出篮球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水平段3的目标要求是“初步掌握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创编了3册小学游戏化篮球校本教材,分别是《小学生篮球入门篇:水平段1》《小学生篮球基础篇:水平段2》《小学生篮球提高篇:水平段3》。

第二步:校本教材创编力求图文并茂。在篮球校本教材的创编过程中,学校集思广益,利用不同老师的爱好特长,分工合作,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最终打造出一整套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备的小学篮球校本教材。一是按照“4+1+3+2”四大教学模块,进行教材的搭配与编写。即:4个辅助主教材的篮球游戏,1个主教材技能动作,3个群体性篮球游戏,2个自主创新的篮球活动。二是组织学校参加过区级以上大赛的优秀篮球运动员,拍摄教材所需的写真照片。三是安排计算机教师负责版面设计、照片剪辑、文字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安排语文教师负责最后的校对工作。

第三步:篮球技能与配套游戏有机融合。这套篮球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素材库中选择相应的配套游戏,将篮球技能与配套游戏进行归纳、整合、打包设计,使每一课的内容都能够根据“4+1+3+2”教学模K落实。科学的安排,精心的策划,促使学校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俨然成了“一条龙”流水生产线,从而得以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推进。由于集结了本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创编质量。这套内容丰富、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为学校的阳光体育校园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篮球课程范文4

一、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dden; OVERFLOW:hidden; WIDTH: 1px; HEIGHT: 1px">论文百事通

如在游戏练习中,注重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二、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2]。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3]。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4]。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竞技性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练习中,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五、实行等级制教学评价,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篮球课程范文5

关键词:高校篮球;选项课程;技术教学;创新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制定这个“计划”就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学创新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它是对现有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涉及到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

1.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

在普通高校篮球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对庞杂繁琐的篮球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其基本思路是:在基本技术方面:(1)移动技术。依据现代篮球竞赛中大量实施贴身防守的现实,应将移动技术教学内容定位于短距离的急停、转身和跨步的教学;(2)传球技术。依据传球的突然性、隐蔽性及其与其它技术连贯而紧凑衔接的需要,应将传球技术教学内容锁定在双手头上传球、击地传球的教学;(3)投篮技术。依据现代篮球比赛从容投篮时机越来越少的特点,应将投篮技术教学内容放在贴身投篮、后仰投篮的教学上;(4)运球技术。依据运球技术必须体现攻击意图的需要,应将运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的教学上;(5)突破技术。依据现代防守步法灵活,堵截力量强,难以直接超越对手的现实,应将突破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教学上;(6)抢篮板球技术。依据队员的身高和运动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抢篮板球行动提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应将抢篮板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冲抢篮板球、单手点拨的教学上。在技术理论方面:应增加篮球运动技术原理及其分析方法、篮球运动员心理问题内容的教学。

2.篮球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重新构建

根据篮球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依据篮球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对球性、动作技术和攻守关系的认知规律,遵循技术多样性以及高强度、高速度攻防直接对抗的现代篮球运动竞赛发展趋势,篮球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应该有:(1)注重基本功的教学原则;(2)注重基本动作规格的教学原则;(3)注重技术组合的教学原则;(4)注重对抗中运用技术的原则;(5)注重适度内部与外部负荷相结合的教学原则;(6)注重智能开发的教学原则;(7)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教学原则;(8)注重竞争与合作的教学原则;(9)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3. 改革篮球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篮球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练好基本功,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单个技术的教学(占总课时85%),忽视攻防技术练习(占总课时8%);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只注重实践,几乎完全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改革篮球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其基本思路是:(1)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技术组合练习,简单组合练习、较复杂组合练习和复杂组合练习分别占总课时20%、30%和40%;(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时数分别占总课时10%和90%;(3)在教学顺序方面,准备部分大量采用以发展、提高与巩固基本功为主要目的的熟悉球性练习。基本部分则在控制适度内部与外部负荷的原则下,大量采用攻防技术组合的对抗性练习;(4)教学重点则应放在运用技术及其意识、智能开发、竞争与合作、创新能力等培养上面;(5)在教学方式方面,在广泛运用比赛法的前提下,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比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拓宽篮球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纠正这一周而复始的固定教学形式。在这一固定教学形式中,讲解与示范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讲解与示范往往一晃而过,留给学生“听、看、思、行”的时间十分短暂,难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本体感觉等感官功能充分调动与整合,导致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动作表象模糊或失真。因此,为了提高示范动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将学生感觉器官的感觉功能充分地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使学生在大脑皮质中建立清晰而准确的动作表象,更有效地建立动作概念,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为了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教学信息的反馈,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摄像、放像、幻灯、投影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在设计CAI课件时,应特别重点突出各动作环节的三维效果,采用动画的形式,从侧视、前(后)视、俯(仰)视3个方向同步地向学生展示逼真的动作过程,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现场诊断和正误对比不能同步呈现以及立体展示较弱的缺陷。(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丁英俊.素质教育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J].浙江体育科学,1998,(1).

篮球课程范文6

关键词:方法 篮球课程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31-01

体育是高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程则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是各类学校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之一。篮球运动因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是中职院校体育课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中职院校学生的喜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位于福州市福建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福建省建材工业学校、福建省理工学校、福建省工业学校、福建省第二轻工业学校、福建省邮电学校、福建省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大纲为主要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发

本文通过图书、中国期刊、万方学位数据库、中国知识网等书馆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资料加以整理和概括。

1.2.2 调查问卷法

设计《福州市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对现有参加篮球课程教学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85份。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内容比较分析逻辑推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展的情况

2.1.1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课程开展场地及相关器材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着重从开展篮球课程的硬件设施入手,因为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学校开展篮球课程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条件,它的优劣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学校篮球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场地主要以水泥场为主,占被调查场地的85.5%,塑胶场地占被调查场地的14.5%,所有学校都没有室内篮球场地。在对学校篮球场地设施满意程度调查中显示,认为勉强满意和满意的占到79.56%。这表明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篮球场地建设及器材配备方面是较为满意的。大部分学校的场地设施都能够满足篮球教学的需要。

2.1.2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及知识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高级职称27人,占总数的38%;中级职称22人,占总数的32%;初级职称21人,占总数的30%。本科学历46人,占65%;大专学历24人,占35%。其中篮球专业毕业教师23人,占总人数的33%;系统学习过篮球技战术12人,占17%。研究表明: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但专业的篮球教师却较为缺乏,难以满足当前广大学生对篮球课程学习的需要。

2.2 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喜欢程度

福建省中职院校之间的校际篮球联赛和各学校每年一度的校篮球赛也促使学生更近更深地接触和了解篮球运动。更甚者为了参加校篮球赛或校际之间的篮球比赛名次,除了上篮球课外还坚持平日训练,组建了各学校的篮球队。电视、网络中高水平的篮球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对学生也有更为直观的刺激,也影响着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篮球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中喜欢篮球课的占调查人数的69%,不喜欢篮球课的占21%,还有部分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喜欢篮球课的人数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篮球运动是受学生喜爱的,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2.3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所有学校每周都开设两节体育课,符合国家体育条例要求。然而体育课程设置涵盖了多个项目,授课内容包括二大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为基础模块,第一学年的基础模块为必须按内容,共72学时。篮球、足球、排球共36学时。拓展模块分为拓展模块A和拓展模块B,为72学时和18学时。中职院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了,三大球的教学时数仅占22%,篮球课程教学仅占9%左右,可见篮球课程教学的课时较少。难以满足当前的篮球运动热潮下学生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场地设施的建设

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的篮球场地以水泥场地为主,室内场馆暂无。然而,福州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区,全年气温偏高,尤其是4月到11月份天气尤为炎热,雨量也较为充沛,因此室外的体育教学环境较差,难以常年开展篮球课程教学。建议福州市省属中职院校多建设体育场馆,利于建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开展篮球课程教学。

3.2 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篮球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拓宽教师执教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篮球教学水平的高低,这是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主动吸收当代体育科学理论和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实篮球运动某些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新战术以及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从而使篮球教学进一步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体验到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3.3 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普及足球运动。坚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对教材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取,紧密结合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着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兴趣及爱好,使篮球运动意识逐步渗透到每名学生。

参考文献

[1] 沈曦.黄山学院篮球公选课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1(17).

上一篇公共体育

下一篇道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