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1
一、导读的设计是整个微课模式的基础
导读,就好比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对上课内容的引入环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个环节之所以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向学生传达他们接下来即将深入了解学习的知识点,学生也凭借这一环节了解到接下来教师即将传授的是什么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引入环节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学习的最大兴趣,决定了后面知识点是否能被成功教授,学生能否顺利完全消化所教知识点。由此可见,在微课中,导读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导读的设计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师和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兴趣和所要教授的知识点,使导读的设计能引人入胜,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微课”的学习。尽量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带着好奇与期待进入“微课”,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二、学习资源的设计
鉴于不同的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水平等掌握程度不同,对自身发展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微课”上的学习资源能尽可能地多种多样,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在“微课”这一平台上,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在这一方面,在一个知识点上,可以从分层次、有层次的跳跃性方面来考虑,按照学生的不同计算机技能水平、不同需求等,仔细分析所要教授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学习某个知识点。这样既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又能使学习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三、反馈平台的设计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教学中设计反馈平台,是为了使微课教学能不断地得到改进,从而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教学。在学生进入微课学习后,可以在视频中或是视频授课完成后,以链接形式点击进入微课反馈平台。学生可以凭借这一平台,表达用微课上课的想法、感想等,更提倡学生大胆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反馈可以采取匿名或开放等不同形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计。因为通过微课上课的学生,是课程的授课对象,在课程的反馈方面,我们教师应当给予鼓励,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考试功能及成绩测评的设计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上,可以根据课程的规划,合理进行阶段性的考试,这是对学生在微课上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进行较为全面检查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既能及时为学生查漏补缺,也能使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课程保持与时俱进。各个学校,各位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考试或测试。考试或测试的题目也可以按照层次和连续性来设计,但建议试题的难度应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点为最基础开展梯度性设计,这样同样可以顾及不同程度的学生,由浅入深,既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又能给予学生更多挑战自我的机会。还可以考虑将微课上的成绩与期末或平时成绩挂钩等相关政策,这方面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知识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2
论文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程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这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能够使用一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必备能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其基本应用就成了全国各中职学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1、课程现状和问题
在教学当中,本课程的内容都给学生全面细致的教授。在我校,由于学生提前上岗实习,对基础课程进行压缩,大多专业由原来的一年120-150学时完成变成了一学期大概60-80学时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出现课时少、内容多的现象,尤其是上机实训的课时,尽管现在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革优化,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以下是和教学相关的几个事项分析。
(1)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的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有部分内容专业性很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对有些较多使用的应用,如:Office,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又表现的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得不是很熟练。
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发展变化的比较快,书本的内容往往都已经过时了,有最前沿知识的书少之又少。有些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自己看书后也没有切实的体会。教材没有专业特色,与专业应用联系不紧密。无论何种专业均是材,学内容,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我校中职生和大专生都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因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也是不同的。很多同学都是初中学习不认真,来到中职混时间,认为上机都是上网,爱好聊天打游戏,部分的学生有抵制学习的情绪,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是被动的。
再一个学校学生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同为高职生或是中职生,受原来学校计算机教学开展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学生在接触电脑的时间上都是不一致的。有些学生对电脑的接触比较早,他们在学习本课程时相对要容易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有消极的学习情绪。
(3)对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我校,计算机教学一般都采用先讲解知识点,然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演示操作,最后上机给学生予以辅导。所以目前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非常疲倦;教师在演示操作时,学生又往往眼高手低。整个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但上机时间也往往安排在几天后的机房进行,学生早已搞忘,讲授与练习完全脱节。
2、教师应注重讲课技巧,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动力,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让他们了解到计算机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计算机会越来越靠近我们的生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与时俱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完整掌握。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仅是让学生觉得学某一知识点所带来的乐趣或用途。还要让学生知道大部分知识它潜在的表现。
由于受到学校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以小班教学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实施。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两部分,着重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单个辅导。这样可以将任课老师的作用发挥的比较大。对于有些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叙述篇幅太长但是所设计的具体操作不是很多。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在上机时讲授,学生直接在电脑上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课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识的出现。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设计,将某些长时间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识进行提取,对过时的或者已经有新知识对其补充过的知识,在讲课时应该提醒学生,给学生有这方面知识的补充。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提高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学有所用,能够同专业紧密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可以适当的加大深度。
4、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上机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Office。在上机实践时给学生相对比较宽松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上机操作结果详细的记录,分析发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操作薄弱的学生其加以辅导。加大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分值,促进学生的实践。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3
从事中职计算机教学多年来,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即使学生从入学开始第一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但在一些实际应用中,要求学生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比如应用网络查找一些问题答案、应用Word编辑制作一张海报等,学生却显得无能为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片面追求高双证率,考证高通过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关联的考证项目通常有全国计算机一级和办公软件应用,前者是否合格,关乎学生能否参加高职高考,一级证书是参加高职高考的必备条件;后者是否通过,关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因为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在校期间至少获取一个中级证书。
二是学校把考证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每逢考证成绩公布,有人欢喜有人愁。通过率高了,不仅教学能力得到认可,且能得到学校的嘉奖。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我认为,应结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尽量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结合现实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Word教学中,在学习表格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班级课程表,其中包括了表格的建立(行与列的设置)、表格样式(底纹、边框线型、颜色、宽度等的设置)、文字的录入等,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把考证项目中字处理的表格部分内容也作为其中的一个任务穿去,这样,学生在完成课程表的制作时,把考证项目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也学会了。通过这种模式,既完成了考证的练习,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将知识点的讲解贯穿到实例中,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等因素,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两种类型。不同区域、不同家庭环境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在教学还没开始前已经掌握了学习的内容,缺乏学习积极性;水平较低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心理,自信心骤减,开始自我放弃。在这种状态下,分组教学成了最佳选择。让水平高的学生带动水平低的学生进行学习,既使水平高的学生做了小老师,满足了虚荣心,也让水平低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不断进步,提升了自信心。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学习的基本教学方法。著名教学论学者科拉夫基(W.Klafki)认为,项目教学法与教程法、课题法和实践练习法是四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的项目,让学生熟悉其作品的制作全过程,解决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经验不足的问题,达到深化学习内容、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是一个学习、探索、创新、提高的过程。这种方法需要相应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适用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开展综合性练习的教学中,比如实训课。例如:利用Word制作校园之声宣传海报这一项目,教师提供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主题清楚后,让学生收集信息,思考制作方案,教师把他们欠缺的地方提出来。教师一起参与项目制作的过程,对学生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犯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干涉。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4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通过培训学习,不仅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更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为普及和推广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训人员
靠山办事处社区干部
三、培训内容
培训的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20xx 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xx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四、培训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2. 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会正确使用邮箱开展工作。
4. 掌握可以实现文字图表混排的实用文字编辑软件
5. 了解使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xx 处理各种报表的基本方法;
五、培训方法
通过管理员授课,采取理论授课与培训人员自己上机实 习相结合的培训方法。
六、考核范围
全体社区干部,其中事业编社区干部只参与培训考试,不参加考核。
七、考核方式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干部工作需要,举行本次培训考核。本次培训考核主要由办事处副主任邢锋负责,纪工委书记赵贵斌全程监督。为了加强此次培训考核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白永军靠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成员:张玉海靠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赵贵斌靠山街道纪工委书记
邢锋靠山办事处副主任、人武部长
崔晓军靠山办事处副主任
左琳靠山街道组宣部部长
马朝蒙靠山办事处综合办主任
宋业刚靠山办事处工会主席
林凤发靠山办事处爱卫办主任
于华靠山办事处劳动保障所所长
高翔靠山办事处计生办主任
罗焕荣靠山办事处民政办主任
本次培训考核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微机考试以60分为及格,凡考试及格者不再进入考核程序,低于60分(不含60分)者进入办事处考核程序,考核程序为100分制,其中全年计生排名占比60%,其他(班子成员及各环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信息技术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成为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摒弃原有的、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里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在课堂上用微课配合一起学习,会使学生觉得新颖、更容易接受,如果微课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相信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互联网+”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将传统行业在内的所有行业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比如“互联网+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的关键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互联网+”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熟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偏远的山区或少数民族,他们几乎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采用了分级教学或分层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现实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职业学校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学生计算机应用熟练程度不同,多数学生只是认识,并没有真正接触过计算机,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计算机的相关操作非常不正规,这就增加了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负担。在授课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加强基础学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想学习一些难度较高的操作,教师没办法兼顾,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如果通过微课教学,就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只需要把当天的授课内容和学习资源放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程度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使学习更具针对性,各取所需,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以致用。
2“互联网+微课”的意义
第一,“互联网+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并拥有主动权的角色地位,教师扮演了幕后的角色,为互联网+创造了新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第二,“互联网+微课”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可循环反复利用的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课上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去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相关知识,这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校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微课教学的好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多且知识繁杂,知识点非常分散,不容易理解,这些特点适合采用项目性的教学模式。微课就具有项目性的特点,它所讲的内容像点一样碎,但与计算机相关操作正好相对应,这些琐碎的知识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微课,教师把琐碎的知识点提前记录下来,制成微课传到网上资源库,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遗漏的知识或没有学会的知识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讲解过程中,可减少教师的重复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特殊,教师需要把每个知识点重复讲很多遍,因此教学效率明显降低,有的同学基础较好,听一遍就会,有的同学基础较弱,需要反复听。如果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把知识点录成视频发到网络资源库,供学生们观看,学生们对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达到理解并熟练运用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运用水平。“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过微课的形式可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观看学习。我国通信设备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网络也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学习微课,手机不再只是学生的游戏设备,也变成了他们的学习工具,学习变得更加便利,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4微课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微课教学可以实现课前自主预习,即学生通过微课教学,在课前先预习一遍相关课程内容,这样听课会更轻松,对知识点的记忆更清晰,理解更透彻。在导入环节中,可以把1min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将知识点通过微课展现出来。如在Word的综合项目练习———电子板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把图片、艺术字、分栏、首字下沉、带圈文字、表格制作等学习内容制成微课视频,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微课整合内容,制作出漂亮的电子板报,使学生做出漂亮的电子文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课上总结的教学环节中,用微课对课上的重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展示出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在课后巩固复习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互联网+微课”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对选题、知识点、重点等核心内容进行制作和设计,课程内容要做得完整。第二,对知识点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录制。第三,教学必须要突出重点,目标必须明确。第四,微课制作的视觉效果要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6结语
微课不仅能应用于很多教学环节还能够形成公共资源给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师生学习与使用。“互联网+微课”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微课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对传统教学方式起到补充和支持作用。如果能将“互联网+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师也应清楚认清到,这种形式并不能替代传统教学,而应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孙芳芳.探析微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制作[J].新教育时代杂志,2015,(06):118-119.
[2]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112-113.
[3]陈浩.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79-80.
[4]王义.浅谈微课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影响[J].科学咨询,2015,(04):59-60.
[5]颜文燕,陆汝华.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95-96.
计算机应用基础范文6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应用“结果导向”模式,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要求学生依样画葫芦,如此,学生就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而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承担着主导作用,要从“讲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要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学习,并适时地进行指导。
1)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气氛。由于中职学生的住宿情况不同,部分学生住在家里,家里能够提供网络,因此在信息资料收集阶段准备比较充分,而住在学校的学生,网络使用不方便,信息资料收集不全,此时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提供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个人简历”项目为例,教师可以提供几个做得比较好的个人简历模板作为案例,让学生参考,也可以利用课前的一点时间,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心设计任务。行动导向教学中,“任务”设计与编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十分关键。教师在任务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时刻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把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学生容易掌握的“小任务”,通过各个“小任务”的完成实现总教学目标。其次,要做到符合学生的特点,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最后要注重任务的多样化,在介绍计算机基础应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软件应用基本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
3)适时进行引导。适时引导是指教师要利用合适时机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合理的引导。在行动导向法中,教师是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教师要充分了解课程项目内容、课程设计环节、各小组情况、各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对小组进行指导,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动态,在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等过程中及时引导和解决小组中遇到的问题,使得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如“面试上的讲话(Powerpoint技能点)”子项目,在方案选择时,每个学生都会提出个人见解和思路,有可能引起组内分歧,对此,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疏通,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鼓励学生在不断的在练习中取得成功,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的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评价重视的是学习结果,却忽略学习的过程,其弊端显而易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刻不容缓。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制定和公布评价标准、成果汇报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总结等环节。下面以“个人简历”之“面试上的讲话(Powerpoint知识点)”的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说明:
1)成果汇报展示激发兴趣。人都喜欢成功的喜悦,成果汇报展示就是让大家共同分享个人成功的喜悦。在进行成果汇报展示时,可使用角色扮演法。各小组或由各小组选派一个或多个代表作为应聘者,其余学生可以扮演成面试官。应聘者运用本组的PPT作品汇报其个人情况,面试官还可以就设置PPT的制作、个人情况等多个问题给应聘者进行提问。学生运用本组精心制作的作品,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实际的工作尝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当看到了自己制作的、非常有价值的完整的产品,这些产品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2)客观评价总结承前启后。评价总结是实现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评价总结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应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过程性评价,既要评价过程,又要评价过程,实现两种评价的有机结合。比如,要观察小组工作中哪些学生是主角,做的工作多而且重要,哪些同学处于次要地位,是在别人的指导下工作的等,及时和不同的学生谈话并提出一些具体问题等。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常常当有一些学生的结果和老师的不同,老师要采取肯定的态度,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只要学生说明原因,理由是否充分都应该肯定,并予以引导、表扬和鼓励。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当然,在学生交流任务实施的结果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就会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