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室护士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抽血室护士总结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1

【关键词】静脉抽血; 儿童; 失败因素;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141-011临床资料

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有80例静脉抽血儿童 ,其中77例穿刺94次抽血成功,其中3例因过度肥胖一次穿刺失败自动放弃。77例中男性41例,女性36例。

2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2.1儿童因素

2.1.1自身特点,血管细小,有的儿童过度肥胖,血管难找。

2.1.2有的儿童从外周静脉抽血时,血容量不足,很难一次抽出所需血量。

2.1.3早上抽空腹血时,血管不充盈,血管就会难找。

2.1.4血流缓慢,呈高凝状态,进针后不易抽回血。

2.2儿童心理因素: 多数儿童排斥医护人员,入院就紧张害怕,具有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抽血护士,进针后,挣扎致使血管里的针头出来,让他感觉很痛,更增加了儿童的恐惧心理。

2.3穿刺针的因素: 因为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粗且长,进针手感不灵敏,由于针头直接连接在空针上,不易固定,有时进针后儿童稍微挣扎,针头就易出血管。

2.4操作者的因素: 有时护士找不到血管或不能一针见血时,就会情不自禁紧张,这样就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家长有时不满意,恶语相加时,也会给护士增加心理负担。

2.5环境因素: 很多儿童入院后,看到医院环境就开始心理紧张害怕,加上消毒水的刺激,或寒冷等因素,这些都可刺激血管收缩变细。

3改进措施

3.1正确选择血管: 选择相对粗直充盈,有弹性的血管,有时外周血管较清晰,尽量避免穿刺看不见摸不着的血管,那样没有信心,会给自己增加压力。

3.2热敷或浸泡法: 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抽血部位的血管,当选外周静脉血管时,可用温水浸泡手或脚,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静脉充盈,这样既易找到血管也易抽到所需血量。

3.3改进穿刺针: 把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从衔接处取下,换上5号或5号半的小儿头皮针,这样针头短,进针时手感灵敏,也容易固定,小儿挣扎时,固定的针头与注射器之间,有细软管缓冲,减少针头从血管里出来的几率。

3.4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和心理素质: 工作中除了良好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外,要细心和关心,对家长的夸奖谦虚,对批评要虚心,这都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影响技术的发挥。遇到问题要充分的理解家长的心情和要求,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不能一针见血给儿童造成恐惧和痛苦,也降低了家长对你的信任度。

3.5注意沟通技巧: 尤其面临着孩子,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安慰鼓励的同时,给他们讲述英雄的形象,勇敢的面对,同时和家长沟通好,取得家长的配合,不要孩子吓的哭闹,你还要责骂孩子,这样只好使他更加恐惧。家长也要多鼓励表扬孩子。让他给其他孩子作表率。

3.6完善设施,改善环境: 儿童的恐惧,有时受其他孩子的影响,所以要一人一室,室内设有空调,免费热水和毛巾,在儿童抽血室可喷涂儿童卡通图案,放他们爱看的动画片,消除孩子的紧张害怕的情绪,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不会感觉很痛。

4结语

我们在穿刺抽血过程中,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还要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效率,强化显微镜的使用管理制度也十分重要。(1)显微镜应实行集中保管,统一编号,统一编目。这样有利于全面掌握显微镜的数量、性能,便于统一调配,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以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2)建立显微镜使用卡。做到学生持卡,对号使用显微镜。这样每位学生使用固定的显微镜,既能使他操作熟悉,又易及时查出显微镜损坏的原因,并责任到人,也就增强了使用者的责任心。(3)加强课后检修。实验课结束,应及时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情况的反应,并及时进行检修,以排除故障,这不仅有利于实验课的开出,又可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电子显微镜技术实验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希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数和开放实验室,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开阔了科研之路,为从事基础和临床医学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些年实验教学的心得就是体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英俊, 吕强,祖国美.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02.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2

1 耐心的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就诊者对抽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会出现血管反射性收缩变曲,管腔变细,管壁变硬,不利于针头顺利进入血管。护理人员要做好耐心解释,主动与患者沟通,要采取尊敬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流,尽最大努力避免患者引起负面情绪。

2 舒适的环境

舒适、整洁的环境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心情舒畅,主动配合治疗。采血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按时开窗通风,做好室内的清洁卫生及恒温保暖工作,做到整洁、舒适,护理人员面带笑容,态度和蔼迎接每一位就诊的患者。

3 选择合适的血管

抽血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 合理选择血管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长期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血管受到破坏和硬化;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血管迂曲、瘪陷,使可供穿刺的血管减少。肥胖患者的血管弹性好,深而不滑但不易触摸。小儿患者采血不易配合。采血时根据不同的患者应选择合适部位血管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4 促进血管充盈法

扎止血带后嘱患者握拳可增加血管的充盈度,适当延长扎止血带的时间也能使血管更充盈。临床研究发现扎止血带20~50s为最佳时间。天气寒冷使血管挛缩,血液循环缓慢,可采用热水袋暖手,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的充盈度,静脉穿刺时,操作者以左手拇指轻压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针头直刺血管,减少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减轻病痛。

5 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45°~50°角,针头与皮肤接触点面积相对减少,进针压强大,则速度快,疼痛轻。针头进入皮肤后,角度要立即放小,才能避免刺穿对侧管壁,见回血再稍向前水平推进,连接负压采血管抽血。

6 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

拔针时动作要轻柔,并顺着进针的角度和方向逆向拔针,采用正确的按压法。我们在多年临床研究发现采用逐步按压法,按压针眼3min既可缩短按压时间又能有效减少淤血发生率。具体方法:抽血后保持伸手姿势,拔针后护士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第1min按压力度中等,第2min稍减轻力度,第3min采用轻度按压。护士应亲自进行穿刺后的按压工作,避免交于患者或陪护,这样可减少针眼局部皮下淤血的发生。

7 重在提高操作技能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场竞争和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使静脉抽血一次成功率达98%,同时要认真体会和总结操作手法,进一步掌握无痛拔针和正确按压止血的方法。

8 保护好血管

保护好血管,减少局部淤血,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保护患者的皮肤完整性。若发生意外时,患者有良好的静脉系统,将会为抢救赢得时间。因此,保护好血管,是护患共同的行为。门诊患者从思想上比较忽视对血管的保护。临床观察>2cm的皮下淤血,完全吸收需5~10d,不仅给下次穿刺增加了难度,也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恐惧。提前加强此方面的教育,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血管的完整性。

9 加强门诊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普及,健康教育在病区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护士和患者所接受,这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与护士接触时间短,加之护士缺乏主动教育的意识,所以,门诊患者健康教育仍存在不足。但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与患者交流的机会最多,护士应主动担负健康教育的责任,重视收尾工作。拔针时,边操作边向患者讲解拔针后的正确按压时间、按压方法、穿刺点不宜揉搓,按压结束后不宜立即负重,以免造成淤血。我们要在有效时间内,做好对每1例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真正让患者满意放心。

参考文献:

[1] 徐润芳,宋桂玲,张洛灵.上颌窦穿刺中晕厥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45-45.

[2] 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57.

[3] 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0.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3

关键词:心跳骤停;积极抢救;恢复心跳;护理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中止,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1],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心脑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心肺复苏技术是针对各种原因导致心搏骤停,在4~6min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及身体其他器官因缺血缺氧造成的损害。据资料统计冠心病,心肌梗死占我国中老年人死亡人数的1/4,严重威协我国人民的健康[2]。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是心搏骤停,死亡率极高。为了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除要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还要懂得医护抢救的密切配合及抓紧抢救时机,越快越好。心搏骤停抢救30min无恢复心跳,不一定意味着患者临床死亡。我院于2012年4月收治1例心搏骤停患者,经我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抢救45min,恢复了心跳。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下护送入病房ICU继续治疗。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导如下:

1 病例资料

某男,60岁,因突发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h,送当地卫生院处理后呼我院120接回。9:10医师护士车床送患者入抢救室。患者昏迷,抽泣样呼吸,8次/min,口唇四周未端发绀,全身湿冷,体温不升,瞳孔等圆等大3.5mm,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颈静脉无充盈,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SPO2 36%.听诊心音低钝,律欠整,92次/min,双肺呼吸音弱,心电图示:①频发房性早搏伴短暂性房速;②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缺血;③心室传导阻滞。诊断: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②心源性休克。处理:护士评估患者情况后,给予患者平卧,背部垫硬板,取复苏,立即开放气道,吸痰,大流量吸氧,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开呼吸机,调节好各参数,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及多参数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患者已经有一条静脉输液,再用留置针在上肢较粗的静脉开通一条静脉通道,抽血检查,查血常规,离子,心肌酶,抽动脉血查血气分析,及时将血标本送检。9:15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共3次,除颤能量150~200J,使用肾上腺素共6mg静注,纳美酚,多巴胺,安碘酮,碳酸氢纳等药品,插尿管停留,记出入量。10:00患者恢复心跳,心率脉率一致,94~100次/min,口唇,甲床转红润,SPO2 94%~96%,请病房ICU医师会诊,同意转科治疗。10:40在转运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下,安全护送入病房ICU继续治疗,详细交班。记录抢救过程。

2 急救护理配合

接到出车护士打回来的电话,知道患者属于危急重症,立即准备重症抢救车床,通知抢救成员准备抢救患者,调试好呼吸机,吸痰机,除颤机,准备多参数机及心电监护机,抢救车及抢救药品等。救护车一回院,护士医师立即将患者护送入抢救室。患者昏迷,抽泣样呼吸,8次/min,口唇四肢末端发绀,全身湿冷,脉搏摸不到,血压测不到,SPO2 36%,听诊心音低钝,律欠整,92次/min,呼吸音弱。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立即做好心肺复苏准备。A护士边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讲述抢救措施,取得患者家属同意,边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证实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B护士为患者心电监护,多参数监测血压血氧。在上肢较粗的血管用留置针 再建立一条静脉通道,抽血检查血常规,离子,心肌酶,抽动脉血查血气分析等,及时送血标本,插尿管停留,正确执行医嘱。9:15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A护士立即为患者心脏按压,并报告医师,胸外心脏按压100次/min,为保证心脏按压质量,每2min医师护士替换一次,密切观察心电监测及多参数变化,及时电击除颤,能量是150~200J,在心跳未恢复前尽量缩短停止按压时间,如替换人,电击除颤等,使患者心脏按压能持续进行。10:00患者恢复心跳,脉率心率一致,94~100次/min,口唇甲床转红润,SPO2 94%~96%,B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各监测数据并记录。定时抽血监测血液离子变化情况,钾,钠,钙离子是影响心脏电生理最重要的电解质,血钾过低,影响心肌代谢,导致快速心率失常,甚至心脏停搏。所以要及时报告检验结果,血pH低时,会出现酸中毒,要提醒医师及时补碱,测中心静脉压,衡量调整输液速度。记录出入量及抢救过程。患者恢复心跳稳定后,协助医师通知病房ICU医师会诊,同意转科后,告知患者家属现患者情况,及需要转送病房ICU进一步治疗,在转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通知病房ICU准备病床,呼吸机,吸痰机,抢救车等。10:40min,A B两个护士及医师,患者在转运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下,安全护送入病房ICU,交班。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3 护理体会

3.1冠心病心肌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3]、多发病,及早做好预防保健,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我院门诊,急诊科制订了健康小册子,内容有常见病,多发病的好发年龄,原因,症状,就诊,预防等知识及图片,针对不同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发放相应小册子,鼓励他们参与防病治病。

3.2心搏骤停是心肌梗死致死的并发症,来势凶猛,如不及时发现,及早抢救,死亡率极高。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表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患者各项监测参数,及时向医师汇报。准确掌握,评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指征(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昏迷 ,面色由苍白迅速转为发绀,颈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搏动,听诊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骤停或呼吸开始由拉泣样逐渐缓慢,继而停止。)熟练掌握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护理配合的每个细节,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参数,及时记录并报告医师,做好相应处理。

3.3患者经抢救恢复了心跳后,为防止患者 再次出现心搏骤停,我们在护理时,更要加强责任心,除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还要定时抽血检查,动态监测患者血液离子变化,因血钾过低,会影响心肌代谢,导致快速心律失常,以致心脏停搏。

4 小结

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呈胸骨后压柞样疼痛2h,全身湿冷。心电图示:①频发房性早搏伴短暂性房速;②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缺血;③心室内传导阻滞,提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跳停止等并发症,所以,我们接到出车护士电话后,立即做好心肺复苏等抢救准备。患者接回院后,护士能及时准确地配合医师做好每个环节抢救,落实每一步抢救护理措施。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我们未能在短期内使患者恢复心跳,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坚持抢救,终于行心肺复苏等抢救45min,患者恢复了心跳,并且脉率一直平稳在90~100次/min。此病例心肺复苏抢救护理是成功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准确有效的抢救及护理配合,能大大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倪昕.老年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护理[J].现代护理实践杂志,2010,8(112):13.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4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亲情护理;投诉率;满意度

所谓亲情优质护理服务,即是在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活动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其中心就是创新人性化理念,创建一家居环境,奉献一片爱心。长期以来门诊输液室由于没有生活护理、病情复杂、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短、护理服务形式单一等,常常造成门诊输液室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低下。我院门诊输液室在开展亲情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注重将人性化亲情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选择我科在开展亲情护理前(2012年1~3月)门诊输液患者50人设为对照组,开展亲情护理后(2013年1~3月)门诊输液患者50人设为干预组。对发生纠纷投诉事件及满意度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比较。

2方法

2.1 候诊时的健康宣教 加强了候诊时的健康宣教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利用候诊时间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提问。

2.2改变服务理念 病人从进入输液室开始到输液结束安全离开输液室的一段时间内,护士都要对病人进行观察、指导、了解病人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合理满足,如:病情不缓解需联系医生复诊;到预约检查时间需护送检查;病情进展需联系护送住院等。

2.3改进工作设施 每位护士负责的区域内各配备一辆治疗车,除满足一般输液功能,治疗车内放置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输液器、注射器、砂轮、吸氧连接管以及压舌板等常用急救药品、用物。

2.4优化服务流程 在“全程管理”概念的引导下,对病人在输液过程常见的各种需求重新修改或制定了服务流程。

3 结果

3.1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

3.2 两组患者纠纷投诉率和满意度比较,干预组纠纷零投诉,对照组纠纷投诉率8.0 %,据统计学结果P

表1:两组治疗前后显效率比较

4 讨论

4.1 以细节体现品质 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如何从细微之处体现关怀”的亲情服务理念,根据我科自身的特点开展亲情服务。使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我我科制定了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除由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定时进行健康教育外,科室内部闭路电视系统每天滚动播放各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指导,掌握促进康复的知识及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

4.2调整的工作模式 以往输液室护士根本没有责任制的概念,全部护士都只是忙于新病人的配液穿刺工作,缺乏与病人的近距离接触,实行责任制管理后,由治疗室护士将配制好的补液,分别传递到各区域,责任护士一般不离开管辖区域,职责范围明确,与病人充分接触,大大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改变集中穿刺的形式,让病人在座位上等待输液,可以让本来就身体不适的患者减少站立带来的体力消耗,增加患者舒适度;还能减少站立等候时间过长引起的焦虑情绪。在责任制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各项服务流程,在输液室推行“全程管理”的概念,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亲情服务宗旨。如:输液病人需要抽血,一律不需要病人跑化验室,而由责任护士负责抽取血标本指导或协助家属送检,既减少了病人来回跑耽误时间,又可以避免抽血、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某些病人疾病没有得到缓解或需外出检查等问题,一律由责任护士负责安排相关环节和事宜,避免病人盲目穿梭于各科室或擅自携带补液外出的危险。这些输液以外的服务是拉近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力措施。

4.3改进工作设施的举措 完善配备治疗车用物和药品,满足责任护士对一般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高热惊厥等急救处理的需要,而不需要在急救时往返抢救室或办公室;每个区域配备小型护士站以及增加的用物,明显增加了输液室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大大方便、满足了病人保暖、饮水等需求,体现了人性化亲情护理。责任制管理的要求不仅针对病人的管理,还包括了对物品和环境的管理。每位责任护士必须保持管辖区域内物品齐全,环境整洁,使护士长对工作质量有责可寻,明显提升了工作质量,使输液室工作安全有序,改善了以往输液室嘈杂混乱的场面。

4.4 延伸护理关怀 我科为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亲情护理服务。医护人员真诚对待患者,患者敞开心胸对医护人员讲真话,提出的问题科室能解决的尽快解决,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不能解决的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清楚,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取得患者的信赖、理解、配合和支持。

5. 总结

在我科推行亲情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的满意度由84.0%上升至98.0%,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树立起良好的护理品牌形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成效;烧伤;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108-02

本院处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工业发达,私营企业特别多,如铝材厂、建筑陶瓷厂、鞋厂等,所聘用的部分工人大都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薄弱,化学烧伤、炽热金属和火焰烧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多为几人同时受伤。因此,如何让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时能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治显得十分重要。在长期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总结了成批烧伤患者入院的急救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5月~2006年10月本科共收治了5例以上的烧伤患者入院12次,伤员共53例,其中,男43例,女10例,年龄为18~50岁,烧伤面积50%以上的有41例,50%以下的有12例,均为Ⅱ度以上;其中,含Ⅲ度烧伤21例,占40%。烧伤类型主要有四种:硫酸烧伤6例,热铝水烧伤24例,热水泥烧伤5例,火焰烧伤18例。其中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15例。1.2 接诊前的准备

1.2.1 抢救前的患者评估:接到急诊电话通知时,先询问清楚患者人数、烧伤类型、伤情轻重,有无合并烧伤等。

1.2.2 抢救前的人力、物资、病床的准备:科室接到通知后护士必须马上报告科室最高年资上级护士,以便迅速上报科主任、护士长,并立即通知机动班护士返回科室,同时进行清创室病床单位的准备,注意调控室内温度为28~32℃。大面积烧伤安排在重症烧伤病房,中轻度烧伤患者安排在普通病房,且相互之间的病房或相对距离尽量靠近,这样便于节省人力以集中观察病情。原有患者转床时也要注意做好解释工作与协助转床。同时迅速根据科室实际状况评估现有设备与物资,备好心电监护或血氧监测仪、吸痰吸氧装置、留置输液与抽血用品及液体、导尿剃头用物、还有输液观察表,这对液体的管理非常重要。

1.3 紧急救护

1.3.1 患者进入科室,在科主任或护士长未返的情况下先听从高级护士的统一指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先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分清轻重缓急,危急的优先处理,在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的同时,指派1名护士先负责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或协助医生行深静脉置管)并抽血。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大声复述后记录在液体观察表上,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在每个患者身上显眼的地方贴上一醒目的标志或手圈,用较大字体标明患者姓名。另一名护士则负责导尿吸氧等,并协助医生行创面处理,酸烧伤、水泥烧伤要以流动的水持续冲洗20 min,妥善安置轻患者。整个过程做到忙而有序,镇定敏捷[1]。

1.3.2 经过紧急初步处理后,将重患者安置在单间重症监护病房,根据病情指派特护,严格按输液计划进行输液,维持病室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做好保护性隔离,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尿色与pH值、末梢循环等,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道烧伤者必须备气管切开用物。

1.3.3 严格三查七对,每个床头必须加贴一醒目的卡片,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血型,领取血浆用不同的专用篮,不可混取,解冻过程中也必须分别用不同的用具,且盆外亦标明患者姓名与血型,以免混淆,并严格交接班。

1.3.4 因突发烧伤事件,患者经历烧伤现场的刺激、躯体的痛苦、工作岗位的脱离、同事的分离及对愈后的担忧,因此心理负担与压力非常重,其家属亦不例外,因此,要及时与家人及单位取得联系,解决陪护问题,满足其情感需要,减轻其心理负担。另外要态度和蔼,各项治疗护理均做好解释,鼓励其勇于面对困难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密切配合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2 结果

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15例。经抢救治疗护理后,治愈51例,死亡2例。

3 讨论

3.1 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遵照医院制订的应急预案流程,接到抢救任务后,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在接收伤员的同时,迅速将事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再上报医务科护理部等,以便取得必需的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支援[2]。

3.2 迅速调配并合理安排本科人员

遇到群体伤员时,人力的重新安排和调整分工很重要。在经常要应付急诊的科室,必须每天安排有机动班,可以供随时调度。紧急情况到来时,先指派几名当班的护士应对原有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再指派1~2名专科资深护士应付急诊,做到有条不紊,使日常工作与抢救工作两不误。

3.3 培养急救能力

要培养护士熟练的急诊接诊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护士接到大批伤员时要迅速评估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处理危急重症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争分夺秒,以免延误抢救时机。大面积烧伤患者有急、重及牵连主要脏器的特点,因此,要以稳定自信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进行各项操作,如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配血、深静脉穿刺配合、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配合等,特别是重视休克期液体的管理。液体种类要按“晶、胶、水、碱”的顺序输入,并根据尿量、心率等调整速度。

3.4 落实科室专项专人管理制度

确保急救药品与物品、仪器与设备长期处于备用状态,临时应急物品不足时,可请示医院值班领导或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调配。遇到成批烧伤患者入院,急救药品物品、仪器、敷料、床单位与被服等的准备,对抢救至关重要,因此,床铺、敷料、被服等物品必须有一定的储备,急救药品物品与仪器则天天检查,确保处于足量、有效和完好状态。

3.5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

强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包括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在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对探视家属实施人性化管理及探视制度等,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3]。

3.6 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有困难时及时与相关科室如供应室、血库、药房、总务科、仓库、厨房等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急需物资的及时供应与补充。

3.7 护士要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护士要培养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每位护士必须与科室保持畅通的通信联络,遇到紧急情况,随叫随到,不得计较个人得失,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4]。

3.8 完善护理人员再教育制度

要对护士不断进行再教育,以便吸取新知识,更好服务于护理工作。随着急救医学发展的需要,科室护士必须关心本专业的新技术与新发展,积极开展护理科研,不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对每次大型抢救均要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不断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碧霞.大批突发伤员的分诊及急救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1,6(4):294-295.

[2]陈雪静.22例烧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华北煤炭学院学报,2006,8(1):23.

[3]边贝奇.成批烧伤休克的预防[J].安徽医学,2006,27(1):57.

抽血室护士总结范文6

关键词:检验科纠纷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维权意识也显著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就检验科而言,其经常碰到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而后一种纠纷实际上是间接与患者的纠纷。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其所提供的数据是临床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基础,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否则纠纷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检查权利,而且影响检验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配合和沟通,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同时耗费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引起我们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引起检验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和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1引发检验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

由于检验科较少直接接触患者而是对来自患者的各种各样的标本进行检验,因标本的来源面广,中间环节多,因此在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纠纷。另一方面,在检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或检验的某一方面如方法、试剂、仪器等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造成和患者间的纠纷。根据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有以下三种原因。

1.1检验科原因。

1.1.1对标本采集知识欠缺,回答临床询问有误,造成标本采集不合格,引发纠纷。例如采集后一定要保温,并立即送检,否则极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误导医生,引发患者不满。

1.1.2标本验收不仔细,不合格标本没有及时发现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影响报告单的及时发送,造成临床护士和检验人员的责任难以界定,双方各执一词,引发纠纷。

1.1.3标本预处理不到位,如纤维蛋白漂浮于血清中,影响加样量,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在离心时打碎试管,造成二次抽血,引发患者的不满,发生纠纷。

1.1.4试剂灵敏度差,检验方法的准确度不够等易漏检阳性标本或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我们在工作中曾发现血清传染性相关指标的检测由于方法的不同,结果有差异,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

1.1.5患者信息录入错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疾病诊断等。比如打印报告单时由于粗心把“汪芳”错写为“王芳”,会引发患者对检验结果真实性的质疑,不承认是其本人的,医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只是报告的书写错误而不是结果的错误。一旦发生纠纷,将导致检验报告不能作为证据资料使用。

1.1.6其他原因,比如没有及时发报告,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不能耐心解释检验结果,态度不好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1.2临床科室原因

1.2.1临床医师原因。①字迹不清楚导致患者找不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同时可间接导致检验人员录入时的错误,使患者对检验结果持怀疑态度。②患者信息不全,如不写年龄或性别,当遇到同名同姓患者时易引发纠纷。③临床诊断未写或填写不完整,当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需要复检时若没有临床诊断作参考,易造成结果和临床不符,而临床又没有及时反馈,等标本处理掉才提出问题,只有再采集标本,不但增加费用,患者也非常不满。④保管不当丢失原始报告单,和检验科互相推托责任。

1.2.2护士方面原因。临床护士负责大部分标本采集,由此引发的纠纷有:①抽血时没做到三查三对抽错标本,或者把标本张冠李戴直接导致结果错误。②在输液的同肢体抽血化验,易造成结果较大误差,如输含糖或含钾液体时测血糖和血钾。③采集标本前对患者的情况了解不够,比如饮食、药物、运动等都对检验结果有影响,而这些患者是不知情的,一旦出现纠纷,责任是免不了的。

1.3患者方面原因。①患者状态不稳定,如激动、恐惧、疲劳等都可影响检验结果。②饮食不当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酒等在12 小时内检测相关项目,多项指标是漂浮不定的。③患者用药造成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也常引起患者、医生和检验人员的争执和纠纷。

2预防纠纷的防范措施

2.1标本验收制度。包括标本的质量、患者的信息、标签的完备、抽血的时间等都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同时需要双方签字,使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三个环节共同协作,做到责任明确,发现问题可及时纠正,把差错消灭在工作初始阶段。

2.2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设立临床危急值,当检验结果在排除实验室原因还是无法解释和特别异常的时候,要及时和临床医生和护士沟通,询问患者和标本采集、保管情况,把差错杜绝在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当中。做好复检工作,消除纠纷隐患。

2.3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为做好医疗安全工作,预防医疗纠纷提供组织形式的保证。规定每专业组每天室内质控的项目、次数、允许误差范围和失控纠正措施。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

2.4报告核对制度。报告单要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结果。强调结果仅对所检标本负责,避免因置换标本而使检验的结果不正确。报告发出前检验者和审核者要双查双签。同时作好检验原始记录的登记和保管工作,因为它是对检验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